現在我們到巴黎老佛爺血拚那都坐飛機,晚上睡一覺就到,可謂夕發朝至,那是相當地方便。


    五百年前我們到歐洲可以坐船了,那時候大航海正當其時,當然鄭和下西洋那更早了,這位鄭大太監可是有記載的第一個到過非洲的中國人,他可比葡萄牙人狄亞士更早57年抵達了非洲的東海岸。


    不過我們這位鄭大將軍不是像人家西方人一樣到非洲是去搞財寶搞女人搞殖民,而是去宣威(“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說明白點就是去做廣告炫富順帶兼坑爹。


    時鍾再往前撥,我們祖宗要到西方做生意那可就累多了,輪船是沒有,飛機更甭想,搭上小命也屬正常啊。


    因為要往西走,必須要徒步穿過茫茫戈壁無人區和高聳入雲的帕米爾高原,越過雪山草原,過了中亞、西亞到達地中海。


    這一路可就驚險了,遇到強盜打劫那是家常便飯,那惡劣天氣也是一奪命凶器,熱死凍死外加渴死餓死那都再普通不過,喂狼是常事,您想想看,這一趟下來趕上逛幾回閻王殿了。


    這條鬼門關的升級版之路便是西漢張騫同誌所開的大名鼎鼎的絲綢之路是也。啥輔助交通工具那統統沒有,隻有用您那大腳丫子丈量了。


    想那太宗朝的玄奘法師可是曆盡艱辛到的天竺各國(今印度尼泊爾等)去取回那拯救萬民於水火的佛經。


    南北朝和隋初,趁著中原混亂,突厥胡人控製了絲綢這條商路。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路過。那留下買路財。這西域商路上,胡人做起了收稅的肥差。


    文帝時還沒顧得上(有心無力啊)。到楊廣登上皇位。這位爺那可是雄才大略,那可是位不服輸的主。一個高句麗都要跟他死磕,哪怕身死國滅也在所不惜。這任由西突厥在眼吧前晃,那還得了?


    何況經過大隋多年積累發展。國力早已今非昔比。怎麽能允許西突厥這樣的小流氓在自家門口卡脖子收保護費?同時由於內地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邊境互市這就起來了。這等好事政府豈能不參與?當然很起勁囉。


    這政府一介入稅收就來了,國家的財政有了開源之流了啊。皇帝賞賜也會大方許多,麵子裏子都有了,有啥理由不插一腿?就這樣,楊廣派吏部侍郎裴矩充當貿易特使處理邊貿問題。


    裴矩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各位:怎樣才算做事。怎樣才討領導喜歡。如果您是衙門中一員,注意囉。小弟我認為下屬為領導辦事一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舉個例子吧。您是領導,下麵有三個辦事員,您想買一本《大話隋唐》這本書,出版商是環球宇宙出版社。就讓下麵哥仨位去新華書店幫您買。且看。


    第一個辦事員小王。這小王拿著領導寫的書單那是積極非常啊。百米衝刺一般直奔新華書店,結果到那以後傻眼了。發現有的書書名相符但出版社不對,有的書出版社相符但書名不對號。


    總之一句話,沒有發現領導單子上要求買的書。小王打道回府向領導匯報。告訴領導:我按照您的指示去新華書店找過了,但沒有找到您要的書。回來交差完事。第二個辦事員小李。


    拿著領導給的書單,小李到新華書店同樣也沒有領導要的書,然後又到周圍其他書店找了一番,終於找到了書名和出版社名都一致的書。買到後給了領導。交差完事


    。第三個辦事員小張拿著領導給的書單。到新華書店發現沒有領導想要的書。


    然後去其他書店查閱了相關書籍,認真研究一番,然後給領導列個最新出版的相關書籍名錄。並說明了每本書的優缺點、研究內容和不同方向。拿著自己的參考意見回去後讓領導參考,然後根據領導的真正需要再去有針對性地購買。


    三個下屬給你辦事,如果您是領導,您喜歡哪一位?不用說,領導肯定喜歡第三位。如果要我給以上哥仨給個評價的話,這第一位小王那是一庸材。那領導是打死也不會喜歡的。


    那這第二位小李,那是一個中才。有待觀察培養。那這第三位小張,那是人中龍鳳。是一天才(特指官場)。


    同樣是人,差別咋就這麽大呢?那就是領導肚子裏麵的蛔蟲,能琢磨領導的真正需要並在領導還沒想到的時候已經辦好了。對這種蛔蟲型人才,領導想不喜歡都難。我們裴矩同學跟十二生肖無緣,不幸就屬這蛔蟲的。


    被領導欣賞和喜歡那是必須的。楊廣對裴矩的評價那是相當地高。說“裴矩大稱朕意,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


    朕未發頃,矩輒以聞。自非奉國用心,孰能若是。”在官場裴矩不想當楷模都難,估計年年是先進工作者哈。同樣是幫皇帝做邊貿生意,這位老弟不僅把邊貿生意搞得紅紅火火,給國家稅收賺了個盆滿缽溢的。同時做個有心人,通過認真訪查和仔細考證,編了一本書。


    這書一上給皇帝,皇帝那是龍顏大悅。直接給裴矩升官,從吏部侍郎直接提拔為黃門侍郎。乖乖,從人事部副部長直接提拔為國務院副總理。那裴矩給領導上的這是神馬魔書?您瞧好吧。


    這本書可不得了。名字很普通,扔書堆裏根本找不著。叫《西域圖記》。且聽我慢慢道來。說在大業三年的時候,裴矩擔任吏部侍郎掌管西域胡商的邊境互市工作,相當於現在的中組部副部長兼特區管委會主任。


    但這位裴矩同學卻誌不止此。他並沒有把自己的工作僅僅局限在經濟和邊貿方麵,而是利用業餘時間親自沿邊巡察,采訪胡商,把重要的邊境地貌、邊境國家的地理險要、物產、風土人情、服飾、典章製度以及各個西域國家的領導成員匯集在一起。編成了這本《西域圖記》。看官要說了。就一本地理書,您說得也太玄乎了吧?


    大家不要小看這種地理方麵的書籍。在冷兵器時代,沒有衛星導航係統,沒有航空遙感,更沒有google和百度。


    手工繪製的地圖和地形地貌不僅僅為商人開通商路指引方向。加強經濟貿易往來,增加國家經濟實力。另外更為重要的:地圖在那個時代還擔負著國防安全的重大職責。


    一旦發生邊境戰事,將為行軍打仗後勤補給提供重要指導。可謂國之利器!說到這您是不是對地圖就另眼相看了?


    所以這裴矩他不僅是個完美的操刀實施者,還是個戰略規劃師。想領導所想那是普通人,這位裴爺那是想領導所未想啊。領導讓他做一,這位牛人做到了二甚至三。這《西域圖記》中裴矩提出了當時絲綢之路的三條線路。


    從敦煌出發。一條是北線,從伊吾(現新疆哈密)向西;第二條是中線,從高昌(現新疆吐魯番東)出發向西;第三條是南線,從鄯善(現新疆若羌縣)向西。這三條線的目的地直指歐洲地中海。裴矩僅僅是個國家組織人事部的副部長。他的臨時職責是搞好邊貿互市。


    他卻想皇帝所想,急皇帝所急。為帝國的邊防和開疆拓土做出了巨大貢獻。皇帝焉能不賞識?領導焉能不給升官?還不止於此。


    作為帝國的外交和民族問題專家型幹部,這位裴爺為大隋朝的外交和民族問題積極出謀劃策,通過離間分化突厥貴族,出兵吐穀渾,給帝國打下了大大的疆域。能力自然沒問題。


    但在官場,僅僅能力強是遠遠不夠的。相反能力太強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變成同僚打擊挖坑的目標。在官場,有人出頭。那是很危險滴。


    在大隋朝能力超強的牛人那多了去了,一抓一大把,但這些牛人得以善終的卻沒幾個。


    即使得以保命到李唐。那也沒幾個能混得好的。高熲能力強吧?平尉遲炯叛亂、製定禮儀法律、征突厥、修大興城、舉賢任能等等,為帝國建立和兩位皇帝那是居功至偉。


    唐朝君臣對高熲的評價那也是相當高。到唐中期著名史學家杜佑先生在《通典》中毫不吝惜對這位高大人的好評,認為他像春秋戰國的管仲和商鞅一個級別的牛人。但就這樣的人,混得相當背,最後被皇帝下令處死。罪名大家都知道,僅僅是發了幾句牢騷。


    這中間就有玄機了。為什麽關鍵時期沒人替他講話?俗話說秦檜還有仨相好呢。你高熲當宰相這麽多年,難道在朝堂上沒有支持者或者跟他有利益捆綁關係的死黨?


    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實際上左右皇帝決定的因素很多,如果同僚中真的有朝廷大臣替他鳴冤求情。這麽大的功臣皇帝還是會放過的。比如蘇威和李綱,跟高熲地位差不多,同樣犯錯誤都得罪了楊素和裴蘊,但並沒有被處死。楊廣最後都放了他們。


    有人替他們說話,在關鍵時刻。這麽大的官,就這點小事被殺,真是奇怪。隻能說:高熲在官場混得太差。反觀裴矩,那差距出來了。


    在官場,能力之外,人際關係很重要。包括上下級和左右同僚,光光拍好領導馬屁那是不夠的,上下級甚至領導身邊一個傳話的被你得罪了,背後踹你一腳也夠你喝一壺的。


    投上所好那是必須的。裴矩同學知道皇帝好大喜功,傾慕秦皇漢武的曆史功績,所以進獻《西域圖記》,為開疆拓土西征吐穀渾。通過開西域大搞商貿,營造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和諧盛景。領導滿意了。


    善待同僚關係,裴矩肯定也做足了功夫。翻遍史書,竟然沒有看到一句大臣同僚彈劾詆毀裴大人的記載。唯一的一次是在唐朝,那時候李世民剛剛上台,大理卿孫伏枷彈劾民部尚書裴矩。彈劾內容是財政部長裴矩收稅有問題,沒有按照人口而按照戶籍,這樣對廣大農民兄弟們不公平。


    孫部長的彈劾得到了太宗皇帝的表揚,裴矩年齡也太大了,並沒有得到領導責罰。這孫伏枷在唐朝可是個二愣子,也是位二哥,以後再表。很少被大臣彈劾被領導責罰說明這位裴仁兄在處理各種關係上麵,是有兩把刷子的。


    有證據為證。江都兵變時,由於裴矩平時很注重結交各類官僚,甚至下級將軍小校,平時也跟這幫驍果以及軍方將領們打成一片關係那是相當好。宇文化及這幫人在政變過程中先殺了皇帝、宗室,後來急了眼,大臣裴蘊、虞世基、許善心也成了這幫人的刀下鬼。但有例外。


    裴大人不僅毫發無損,而且還繼續升官。在宇文政權裏還被任命為右仆射。乖乖,人家升天他升官。牛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