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親兵保護高歡來到洛水河邊,有人弄來一條小船接應,但是河水湍急,小船竟然靠不上岸,正在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附近正好有一頭落單的駱駝在野地裏漫無目標地徘徊,真是天不亡我,高歡趕緊跨上駱駝蹚水上了船。戰場上的形勢開始一邊倒了。


    東軍人多,撤退也成一場災難,前麵的人好不容易殺出陣地退下來又被後麵的人擋住了,人擠馬踏,倒下了便很難再站起來,沙苑成了人間地獄。


    東魏士兵紛紛棄甲投降,臨陣倒戈的有兩萬餘人,侯景、賀拔仁等見大勢已去,隻好收拾殘卒邊打邊退,好不容易到了河橋,卻見河橋早已為西軍占據,一名身材高大的西軍戰士身著厚甲手持長刀立於橋頭,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頭。


    東魏士兵們紛紛舉弓遙射,但箭矢射到重甲上便隨著一聲金鐵交鳴墜落在地,幾個試圖靠上去的士兵也被其砍翻在地。關鍵時刻,東軍大將賀拔仁瞅準機會挽硬弓射出一支奪命箭,正中厚甲西軍的麵門,厚甲士兵仰麵倒地。


    東魏軍衝上去奪下河橋,侯景等人狼狽過河。宇文泰乘勝追擊,一直追到河邊。都督李穆請求渡河追擊直取洛陽,宇文泰大勝之下依然保持了清醒的頭腦,他知道自己兵微將寡勝利存在僥幸成分,倘若真的進入東魏腹地,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高歡如果整頓人馬再戰,勝負結果尚是難料。因此,宇文泰沒有聽李穆的話。下令回軍打掃戰場。


    此戰宇文泰俘獲東魏甲兵八萬餘人,斬獲敵人首級六千,繳獲鎧甲兵器十八萬付,高歡可謂損失慘重,擁有八萬甲兵是什麽概念?高歡起家的本錢是十幾萬六鎮降戶。而這十幾萬人中能夠作戰的不過三萬左右,就是憑著這三萬人,高歡完成了從地方割據軍閥到帝國大佬的升級。但是,宇文泰卻不敢想,因為他知道,他的關中根本養不起這樣一支軍隊。


    宇文泰有更遠大的理想。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知道收服人心的重要性,俘虜們大多與自己同根同族,殺之無益卻寒了眾將士的心,放了卻可以傳誦我們的仁慈。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最後,宇文泰從俘虜中精選了兩萬年輕力壯者充軍,其他人任其去留。


    事實上,很多俘虜日後成為西軍的主力,宇文泰的堂弟宇文興也在其中,由於兄弟們失散多年,這次也被隨大流分到軍中。一直到很多年後才認祖歸宗。


    南路的高敖曹得知東魏大軍失利的消息後,來不及請示領導便匆忙從弘農撤兵返回河南了,弘農解圍。弘農的大糧倉加上沙苑繳獲的大批糧食輜重幫宇文泰度過了饑荒。不管出發點怎樣,高歡算是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幫關西賑了災。


    感謝上天,感謝高歡,感謝曆盡千辛萬苦把糧食運到關中的關東人民!宇文泰命令參戰人員於河曲戰場每人種植一棵柳樹作為紀念。


    宇文泰處理戰俘的方式和栽柳紀念的行為顯示了他的仁者之心和王者風範,殺戰俘是那時候將軍常做的事,為了表彰武功。他們往往把戰場上砍下的人頭聚集在一起築成一個大墳頭,號為景觀。一共種植柳樹七千。也就是說宇文泰的萬餘兵馬損失了三成。


    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要忘了。宇文泰的家底本來就薄,沙苑雖然大勝,勝利的代價依然昂貴。宇文泰到了渭南,直到這個時候,征發的州郡兵馬才陸續趕到。至此,宇文泰和高歡之間的雙雄大戰第二回合結束,以宇文泰完勝和高歡慘敗告終。


    總結一下高歡失敗的原因。其一作戰目標不明確,一心求戰導致被宇文泰牽著鼻子走,宇文泰要到河曲決戰,高歡就跟著去,宇文泰屬於本土作戰,他選擇的地形自然是最有利西軍的地形。


    其二對部下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約束力,這些年,高歡的確太順利了,從信都起義算起,一戰破爾朱兆,再戰徹底瓦解爾朱軍團,千裏奔襲秀容川,迫元修西遷,平元貴平打樊子鵠滅侯淵,敗賀拔勝破獨孤如願,取夏州迎萬俟普,甚至逼梁軍收縮到淮南一線不敢再覬覦中原。


    這麽多年隻是輸了竇泰一場還是因為竇泰沒有很好地執行高歡的戰略意圖,所以竇泰的輸隻屬於竇泰個人,勝利是把雙刃劍,包括高歡在內東軍將帥們一個個變得驕橫跋扈目空一切,高歡對手下的驕兵悍將們嬌慣到縱容的地步,他這個主帥的決定權幾乎為督將們所左右。


    其三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二十萬大軍缺乏統一指揮調度,幾乎成了烏合之眾。與高歡相比,宇文泰性格剛強,認定的事八頭牛也拉不回來,所以他能夠在全軍中統一思想,讓大家的思維跟著自己走,在確定戰略後又能重視戰術的應用,做到知己知彼,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熟悉地形),把自己的劣勢轉化為最小(人少)。


    所以,他贏了,他的勝利絕非偶然。沙苑大戰改變了東強西弱的格局,宇文泰也開始躍躍欲試,向著自己的偉大理想前進了。


    西魏朝廷開始對參戰人員論功行賞,魏帝元寶炬進宇文泰為柱國大將軍,隨宇文泰建功的將軍李弼、獨孤如願、梁禦、趙貴、於謹、若幹惠、怡峰、劉亮、王德、侯莫陳崇、李遠、達奚武等也各有封賞。李遠斬獲最多功居第一,加封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陽平郡公,食邑三千戶。


    李遠在取弘農的戰役中力戰有功,被任命為都督、原州刺史,李遠要去赴任了,宇文泰卻舍不得他走,他私下裏李遠說:我有了你,就跟身體有手臂一樣。雖然任本州衣錦還鄉可以光宗耀祖,但比起我們一起開創的事業,那還隻是私事和小事,我想讓你留下來幫我。


    李遠被宇文泰一番話所感動,當即表態:願意追隨丞相左右。宇文泰很高興。領導一高興,什麽事都好辦,所以宇文泰接著說:原州的事就讓賢兄代為打理吧。就這樣,李賢代理原州刺史,李遠帶領原州子弟兵繼續隨宇文泰征戰。


    由於深得宇文泰的信任,李賢家族逐漸成為西京盛族。李弼升為特進。進爵趙郡公,增邑一千戶。李弼在大統初年即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官位已經在眾督將之上,沙苑大戰中正是他的鐵騎關鍵時刻扭轉了戰局,所以特地為他加殊榮特進。這個官位雖然不是實官,但從地位上已經十分接近三公了。獨孤如願原為驃騎大將軍、侍中、開府,使持節、儀同三司、浮陽郡公,這次改封河內郡公,增邑二千戶。


    如願也是開府比較早的,官位已經夠高了,來點實惠的也合情合理。梁禦加封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公。增邑一千五百戶。


    梁禦資格也很老,大統元年即授官尚書右仆射。趙貴拜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中山郡公。趙貴在孝武帝西遷的時候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兼右衛將軍。打曹泥平宕昌連立戰功,本來已經放了歧州刺史,但因為軍國多事,所以宇文泰沒舍得讓老哥們走,以大丞相府左長史的身份留在軍中效力。於謹進爵常山郡公,增邑一千戶。


    於謹在大統元年即拜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爵藍田縣公。開府彭城郡公侯莫陳崇增邑二千戶,侯莫陳崇同獨孤如意情況差不多。侯莫陳崇屬於年輕幹部,官位已經夠高了。儀同若幹惠加侍中、開府。進爵長樂郡公,增邑通前二千二百戶。


    儀同劉亮升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進爵長廣郡公,邑通前二千戶。儀同王德加開府、侍中,進爵河間郡公,增邑通前二千七百戶。


    儀同三司怡峰進爵樂陵郡公。東秦州刺史達奚武除大都督,進爵高陽郡公,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李摽以功進爵為公,增邑四百戶;行河州事儀同侯莫陳順增邑千戶;鎮東將軍豆盧寧授武衛大將軍;楊忠升為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進爵襄城縣公;其他參戰將領也各有封賞。


    陣亡將士獲得封贈,王勵獲贈使持節、太尉、領尚書令、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追封鹹陽郡公,諡曰忠武。泉元禮的弟弟泉仲遵襲封洛州刺史。


    獨孤如願從東軍俘虜的口中得知父親已經去世,於是請假回家發喪服孝,但很快宇文泰便奪情啟用,任命他為大都督領軍東進。宇文泰已經製訂了奪取河南的計劃。


    沙苑大捷極大地增強了西魏人民對宇文泰以及西魏政府的信心,證明了在宇文泰的英明領導下足以消滅一切入侵之敵,關中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與此同時,更多的東魏人開始懷疑高歡的執政能力,甚至懷疑東魏政府的合法性,這麽大的失利總得有人負責人吧。


    為了封住悠悠之口,高歡挨到轉過年三月終於向鄴城的皇帝遞上了請求解除丞相職務的奏章,元善見也識趣地配合高歡演戲,對他好言撫慰,征西失敗不怪丞相,是我這個做領導的德行不夠,兩人一客氣,繼續外甥打燈籠———照舊了。作為沙苑大捷的附帶戰利品,被東魏占了兩年的夏州也回歸長安的懷抱。


    當年,高歡偷襲夏州得手,可朱渾道元棄渭州出逃,河州、渭州人心惶惶,河州刺史羌人梁景睿沒有受可朱渾道元的影響改變政治態度,所以河州出不了大事,但渭州處於無政府狀態,境內一片混亂,秦州刺史李弼令城防大都督長孫慶明前往枹罕城安撫百姓,長孫慶明帶左右親信十餘騎冒險赴任,由於他善於安撫,很快獲得了境內羌人、胡人的擁護,渭州內亂逐漸平息。


    宇文泰對老部下的成績很滿意,便任命他為夏州刺史。不過,此夏州非統萬城之夏州,是在東魏攻占夏州後西魏重新設置的,原夏州被稱為西夏州。


    長孫慶明的任務就是收服夏州胡漢百姓,威逼東魏夏州。長孫慶明沒有辜負宇文泰的期望,他抓住沙苑之後夏州人情騷動的時機,說動高歡任命的夏州刺史許和殺掉都督張瓊歸順,宇文泰以長孫慶明為夏州刺史兼督都三夏諸軍事。大後方得到鞏固,宇文泰更放心了,更讓他高興的是,東魏控製區不斷有人投奔長安,有兩個重要人物還帶來了更多的好消息,這些消息讓宇文泰心潮澎湃。


    步兵校尉、中堅將軍閻慶自宜陽而來,閻慶是宇文顥的大舅哥,屬於宇文泰的正宗親戚,閻慶在六鎮大起義的時候隨父親閻進堅守盛樂三年,粉碎了衛可孤南下的企圖。


    閻慶見到宇文泰說:高歡飛揚跋扈早有篡位之心,我豈能苟活於世,受此亂臣賊子的控製,早就想來了,不想延遲至今。話說得好聽,不過大家還是有疑問:既然早對高歡不滿,早幹嘛去了。在西魏大勝之後來投,給人一種投機者的印象。


    來了就好,宇文泰並不計較:高歡作亂,國家分裂,盜賊迭起,都是為了一己之私,你能盡重忠貞之節,重君臣大義,背賊歸順,大有故君子之風啊。另一個來投的是河東聞喜人裴果,裴果率軍征討盜賊,常常騎一匹黃驄馬,穿一身青袍,每次衝鋒總是一馬當先衝在前麵,人送美稱“黃驄年少”。


    裴果和宇文泰的交情一直可以追溯到宇文泰奉賀拔嶽之命出使晉陽的時候,那時候裴果為陽平郡丞,兩人偶然相遇,交談之下裴果知道宇文泰非常人,於是傾心結納。


    閻慶和裴果帶來了河南、河東的消息,河東義民在豪傑敬祥、敬珍兄弟的領導下暴動,已經波及十餘縣,他們在高歡逃跑的路上截擊東軍,殺傷東軍不計其數。


    東魏控製區宜陽到洛陽一線現在活動著楊白駒、李延孫、韋法保、韓木蘭、陳忻、魏玄領導的義軍,他們占據有利地形不停地騷擾東魏地方政府,多次粉碎東魏政府的圍剿,逐步鞏固了根據地。楊白駒是宇文泰秘密派往河南的聯絡員,以行台的身份統領各方義軍。


    李延孫、韋法保、韓木蘭、陳忻、魏玄這些人都是有大俠風範的地方豪傑,他們在兩魏分家後或占山為王或結堡自保,但都接受了西魏的封號。李延孫和韋法保行俠仗義的故事在長安高層中被傳得神乎其神。(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