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三年十月,高歡以東魏傾國之師大舉進犯.高歡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自壺口奔蒲津,高敖曹引兵三萬出河南赴弘農,再次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高歡此次出兵可謂誌在必得,他在六月份在天池遊玩的時候得到了一塊紋絡似字的石頭,隱約可見“六王三川”,有高人解釋說六指的就是賀六渾,三川即河、洛、伊或者涇、渭、洛,意思是高歡定會統一關右稱王天下。高歡雖然口頭上斥之為胡說,內心卻著實高興。


    秋高馬肥,天氣轉涼,消滅宇文泰的時候終於到了,高歡簡直有點急不可耐了,他集結了東軍的所有精銳,斛律金、侯景、可朱渾道元、韓軌、潘樂、彭樂這些東魏名將們傾巢而出。


    宇文泰聞訊立即帶所部撤離弘農,同時派人到各州郡命令散落各州找食的部隊即刻向長安集結。高敖曹來得飛快,宇文泰前腳剛走,東軍便將弘農城包圍了。高


    歡到了蒲津,有人建議先不要過河,隻需把守住各個關口將宇文泰困在關中,等到轉過年麥熟之前,元寶炬、宇文泰餓不死也沒有力氣繼續對抗了,這叫不戰而屈人之兵。


    侯景也認為大家一股腦都過了河,一旦出現失利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他建議將隊伍分成前後兩軍,拉開距離,可以相互有個照應。鑒於上一次同宇文泰鬥法失敗的教訓,高歡覺得跟黑獺玩陰謀沒好處,以我二十萬之眾對付幾萬人的關中軍,戰爭的結果難道還有懸念嗎?所以。誰的話也不能聽,渡河!


    麵對來勢洶洶的東魏大軍,西魏華州刺史王羆毫不畏懼,此前老王羆曾經在宇文泰的特使麵前誇下海口:隻要我老熊坐鎮,一定不讓小貉子得逞!言外之意。有我老熊坐鎮華州,華州就是大魏的,丞相就把心放在肚子裏好了。


    高歡在城下勸王羆投降,王羆怒罵道:這座城就是我王羆的墳墓,生也在這裏,死也在這裏。想找死的盡管來吧。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王羆就是那種橫得不要命的人。


    王羆守城的本領天下聞名,當年他守衛荊州。梁朝名將曹義宗圍了三年最後無奈撤兵。今天的馮翊城經過王羆兩年多的維修和加固,早已成為一座鋼鐵堡壘。


    堅固的城池加上一個不要命的拚命三郎,高歡遲疑了,攻堅一向不是鮮卑騎兵的優勢,如果強攻,即使破城自己的損失肯定少不了,付出這樣的代價值得嗎?重要的是,華州根本切不斷去長安的路。高歡鎖定的目標是元寶炬和宇文泰。至於華州,打不下就繞過去。


    東魏大軍撤圍開走,王羆也不敢出城追擊。畢竟敵人有二十萬之眾,兵力懸殊太大,自己這點兵力還不夠人家填牙縫的。王羆隻是勇敢,不會衝動。高歡指揮東魏大軍渡過洛水繼續西行。


    此時,宇文泰已經帶隊伍到了渭南,他在這裏安營等候各路州郡兵的到來。然而,令宇文泰頭疼的是。高歡已經殺到許原西了,增援的兵馬直到了三撥。這三撥人是魏帝元寶炬派來的禁衛兵、洛州的州郡兵和裴協的鄉兵。


    敵人大兵壓境。隻能指望宇文泰能夠將敵人拒之於長安城外,魏帝元寶炬知道宇文泰兵少,便令右衛將軍賀蘭祥留守京師,領軍將軍宇文導率長安宿衛左右禁旅趕來參戰。散落各州郡的兵馬隻有洛州刺史泉元禮率部曲、丞相府士曹參軍裴協領鄉兵來了。


    情況萬分緊急,宇文泰暗想:等待各軍到來恐怕已經來不及了,但高歡遠路新到,人生地不熟,而且認定了我一定不敢與其正麵交鋒,如果我反其道而行之,冒險主動襲擊,放手一搏,或許可以死中求生。於是,宇文泰召集諸將道:高歡越山渡河遠來至此,正是天要亡他的時候。


    我打算主動出擊,大家以為如何?算上加入的這幾路人馬,西軍仍然不過萬餘人,二十倍的兵力差距讓眾將心生恐懼,大家紛紛勸說宇文泰退到隴右保存實力,暫避敵軍鋒芒。退?


    把長安送給敵人?宇文泰勃然怒道:隻要我們一退,長安就保不住了,整個關西勢必陷入混亂和恐慌之中,隴右又如何可守?往後退隻不過推遲了敗亡的時間罷了。眾人見宇文泰發怒,都不敢說話了


    關之戰中高歡的情報工作太差,自己的作戰方略被宇文泰猜透了,對於宇文泰的行動卻根本搞不清,他一心想吸引住宇文泰的主力,等竇泰突破後再總大軍進攻,從結果看其實他直接渡河要好得多。史書記載的竇泰出兵路線不可思議,我一直搞不清從風陵渡是怎麽回事。


    關鍵是竇泰在同宇文泰交手前已經打了兩仗,一次在西魏控製的弘農,一次在善渚穀,兩處都在潼關南邊,而風陵渡在潼關北邊。我傾向於竇泰是從鄴城經洛陽到弘農的,但這樣就不存在從風陵渡過河了。


    宇文泰調整了下情緒,誠懇地對大家說:現在的情形,敵人數倍於我,正麵阻擊必不利我軍。如果我們後退,隻要高歡到了鹹陽,關中人情必然騷動,局麵將不可收拾。唯今之計,隻有趁其新至主動出擊,打賊人個措手不及或有一線生機。


    宇文泰性格剛強,他認準的事絕不會輕易改變主意,正是因為看透了當前的形勢,所以他不再征求大家的意見,傳令西軍放棄輜重糧草,每人帶三天口糧,在渭河上造浮橋,輕裝渡渭奔襲敵軍。


    西軍眾將雖然心中有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但見宇文丞相心意已決,沒有人敢再提出反對意見。關鍵時刻乾綱獨斷是宇文泰的行事風格。


    宇文泰命東秦州刺史達奚武偵查敵情,在西軍眾將中,達奚武的臨陣機變能力很強,打弘農的時候。他奉命帶左右兩騎偵察敵情,半路上遇到東魏的巡邏隊,三人突然出擊,斬殺六人,活捉三人。將三個舌頭送到了宇文泰麵前,宇文泰了解了弘農城內情況,為順利破城立了大功。


    達奚武這次能順利地將敵情摸透嗎?這次達奚武帶了三個親信騎兵,他讓大家換上東魏的紅色戰袍,一行人到了距離高歡大營百步的地方下馬,在這裏能清楚地聽到東魏大營裏的動靜。很快。達奚武有了意外收獲,他聽懂了東魏營中的口令,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等到夕陽西下夜幕降臨,達奚武上馬扮作東魏巡夜督將,趾高氣揚地進了東魏大營。四個人大搖大擺地在東魏大營遛了一圈,路上碰見犯法的士兵舉鞭子便抽,沒有人想到他們是西軍的奸細,更沒人敢懷疑,就這樣達奚武將東魏大營內的情況摸了個透,然後大搖大擺出營而去。


    達奚武帶回的情報顯示東魏大營疏於防守,將軍們通宵夜宴,好似已經開始提前喝慶功酒了。天亮了。宇文泰大軍到了沙苑,此時距離高歡大營尚有六十餘裏的路程,東軍斥候已經探知宇文泰到了沙苑的消息。高歡立即拔營向沙苑而來。西軍斥候發現了東軍的動靜,西軍眾將越發恐懼,宇文泰召集眾將商量作戰方案,大家一個個表情沉重,心事重重。


    忽然,有人大笑道:恭賀丞相。祝賀丞相。眾人的目光一齊射向大笑之人,原來是宇文深。眾人不解。都到鬼門關口了還道賀,奴幹故意弄什麽玄虛。


    宇文泰也沒好氣地說:“賊軍大舉來攻。有什麽可賀的?”宇文深道:“不然。高歡在河北,深得民心,雖然其沒有什麽謀略,但關東百姓都願意為他效命,所以他如果堅守關東,卻無法可圖。


    如今高歡率傾國之眾渡河,東軍將士一定不願意背井離鄉遠來打仗,一定是高歡為了報竇泰之仇,不顧大家反對執意至此。所謂忿兵,一戰可擒也。


    難道不值得慶賀嗎?請給我一道兵符,命王羆發兵在高歡的歸路上埋伏,高歡一定死無葬身之地。”“奴幹所言有理,哈哈!”宇文泰高興了,眾將覺得宇文深的話不無道理,大家稍稍心安。


    第一次東西大戰後宇文深的知名度大增,打竇泰取弘農,算無遺策,關中諸將無不歎服其謀略,此刻,宇文深見帳內眾將心懷疑懼,這才出麵為大家打打氣鼓鼓勁。既然不是打不打而是怎樣打的問題了,大家開始尋求破敵良策。


    李弼建議:兩軍眾寡懸殊不可平地野戰,沙苑往東十裏有渭曲,可在那裏設伏。宇文泰同眾將趕到渭曲,眼前但見蘆葦叢生高過人頭,地勢狹窄,道路泥濘,果然是設伏的好地形。時令已是初冬,蘆葦葉子已經泛黃,寒風吹過,蘆葦叢內沙沙作響。


    宇文泰依計行事,以李弼部居右,趙貴部居左,於謹帶大隊人馬埋伏於蘆葦叢中,約定聽鼓聲為信號開始進攻。宇文泰親自率少數士兵東西列陣誘敵。都督王雅對部下說:敵軍百萬,我軍不滿一萬,按常理絕無勝算,但宇文相公神武英明,輔佐王室,以順討逆,老天定會相助,管他眾寡做什麽?大丈夫不在此時拚力破賊,生而何用!


    王雅代表了西軍中級軍官的心態,他們大多久經戰陣,更重要的是,他們相信宇文泰比相信自己還多一些,所以,他們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他們都有必勝的信心,在戰場上沒有什麽能比相信自己的指揮官更重要,沒有什麽比信心更重要。


    西軍靜靜地等待東軍的到來,高歡會來嗎?當斥候報告西軍跑到渭曲的時候,東軍曾經有過猶豫。大將斛律羌舉建議高歡撇開宇文泰直取兵力空虛的鹹陽,讓宇文泰進退失據。


    高歡卻不忍心讓宇文泰空等一場,既然宇文泰屯兵渭曲,如果在兩旁的蘆葦從裏放一把火,還不得把黑獺烤焦了。侯景笑道:把黑獺一把火燒死了,弄不好就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到時候關中人民不相信咱們已經消滅了黑獺怎麽辦,還是把黑獺活捉了好。侯景話音未落。一旁彭樂嚷道:憑咱們以百敵一,黑獺還不是手到擒來,咱們就正大光明地同西賊打一仗,讓他們心服口服!既然如此,前進!


    高歡的情報工作亂七八糟。而且他的戰略意思太過明顯,被宇文深都看了出來。這場小關之戰打得實在莫名其妙。竇泰麾下多東魏勁卒,可這仗還沒怎麽打,竇泰就稀裏糊塗地失敗了。


    高歡兵分三路,自己走上線的蒲阪渡,竇泰走中線的風淩渡。高敖曹走下線的上洛。而蒲阪與風淩渡相隔不足百裏,兩線夾攻的優勢根本無法體現。而高歡明知竇泰性格急躁,還付以重兵權,導致這場失敗。


    東軍大隊人馬追到渭曲,但見西軍陣地稀稀疏疏。看上去頂多幾千人馬,東軍上下樂翻了,敢情西賊就這麽點人,那個立於旌旗下的長須大將大概就是宇文泰吧,捉了黑獺可是奇功一件。


    僧多肉少,誰搶到誰立功,衝吧!東軍將士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各自衝殺過去。至於隊形早就顧不得了,現在大家比的是馬力和騎術,好似前邊到處是金子。誰跑得快誰就發大財。人多路窄,東軍大隊人馬被硬生生拉成了一條長蛇。敵軍已經進了伏擊圈,宇文泰下令擊鼓,埋伏在蘆葦叢中的於謹等六軍聞鼓聲迅速殺出,宇文泰立馬於一高崗上指揮戰鬥。


    東軍到底人多,彭樂、斛律金、斛律羌舉、侯景等率精騎往來衝突。西軍死傷無數,漸落下風。左軍趙貴部傷亡尤其慘重。洛州刺史泉元禮為流矢所中身亡,王盟之子千牛備身直長、領左右王勵與帳下禁兵數十人與敵人短兵接戰。在砍翻數倍於己的敵人後,王勵身受重傷,力竭而死。


    王勵原是宇文泰親戚中最有前途的將領之一,他十七歲隨宇文泰入關,一直跟在宇文泰左右,有一次宇文泰感慨道:為將,坐見成敗者上也,被堅執銳者次也。王勵應聲道願兩者兼備。


    後領禁衛出入魏文帝臥內,娶文帝公主,深受君相信任。一個前途無量的青年就此喪命,宇文泰有點著惱。正在此時,東軍一騎士縱馬挺槊直奔宇文泰而來,宇文泰慌忙閃過,他身邊的長史莫孝暉被大槊刺中登時喪命。宇文泰左右趕忙策馬上前將驍將擊退,驍將乃侯景所部斛律金之子斛律光。右軍李弼見左軍失利,情急之下呼麾下六十重甲騎兵南北排成一個橫陣直衝過來,一下將東魏大軍攔腰斬為兩截。


    李弼弟李標跨馬運矛衝鋒在前,李標身長不過五尺,隱身鞍甲之中,從遠處看但見鐵馬嘶鳴長矛飛舞,東軍死傷無數,有人高喊:避開這個孩子!宇文泰原也聽說過李標勇猛,今日一見不禁歎服:但使有膽如此,何必要八尺之軀!在李弼鐵騎的衝擊下,東軍前後失去聯絡,各自為戰,督將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督將,參戰東軍亂作一團。


    西魏前將軍、中散大夫武川耿令貴殺傷甚多,衣甲被鮮血染成了紅色,一旁觀戰的宇文泰不禁歎道:看到令貴的甲衣,還用得著數首級計功嗎?另一位西軍大將王雅殺到興起,索性脫掉鎧甲輕身率親兵步戰,長矛指處,所向披靡。近身肉搏,騎兵反而不如步兵靈活,加上沙地泥濘,東魏重甲騎兵的優勢喪失殆盡。


    征東大將軍李遠所部原州子弟兵斬獲甚多,李遠從騎的戰馬上掛滿了割下的西軍首級。獨孤如願、侯莫陳崇、若幹惠、竇熾等各率所部奮勇殺敵,西軍漸漸處於上風。獨孤如願、侯莫陳崇、若幹惠、竇熾、李遠等各率所部奮勇殺敵,西軍漸漸處於上風。


    東魏大將彭樂昨夜喝的爛醉,至今沒有完全醒酒,迷迷糊糊之間肚皮被敵人的馬槊劃開,腸子流出來了,還得說彭樂非常人,竟然將腸子按進去繼續拚殺,可惜,不是人人都像彭樂這樣不要命,很多東魏士兵喪失信心,扔掉武器投降了。


    在河曲這個狹窄的有限空間裏,人多並不占優勢,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人馬被敵人衝得七零八落,根本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高歡欲哭無淚,再這樣打下去不是失敗而是慘敗了。如果是籃球比賽,在己方被對手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可以趕緊喊停,來個中場休息,叮囑幾句再打,可惜,戰爭沒有半場喊停的規則。管不了敵人可以管自己人。


    高歡命張華原帶著花名冊去點名,他想先把兵卒們聚攏在一起,然而尋求破敵良策,張華原倒是聽話,帶著本本去了,可惜,戰場上一片混亂,不管是鮮卑語高呼還是漢語大喊,沒有人肯聽,喊了一會,張華原嗓子都喊啞了,也沒叫到多少人。


    張華原看著高歡,一臉無奈。高歡也傻眼了,但是內心總是不甘心,難道就這樣敗了?唉,當初自己打算一把火把渭曲燒了,如果不是侯狗子說那樣沒有人肯相信將黑獺燒死了,如果自己聽取了斛律羌舉分兵直取長安的建議,如果當初渡河之時按照狗子所言能兵分兩路前後接應的話,一切自當別論!


    還有那個莽夫彭樂,一直吵吵著我我眾賊寡,百人擒一,可惱!高歡心頭五味雜陳,眼含淚珠,兀自發愣。斛律金衝到高歡的馬前,勸道:形勢危急,眾心離散,看起來今天翻不了盤了,趕緊渡河東去吧。高歡恍若未聞,斛律金急了,拉過高歡的馬頭,舉起馬鞭狠狠抽了高歡的戰馬一下,戰馬大叫一聲載著高歡向東絕塵而去。(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