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景宣立即派人向長安傳信。宇文泰很滿意,命權景宣鎮守宜陽西北的張白塢,節度投奔關西的河南諸軍。
不久,伏流又出事了,李延孫被其長史楊伯闌所殺。河南尹韋法保聞訊後立即率兵討伐,楊伯闌本來就指揮不動李延孫的部曲,大家見韋法保前來,便綁了楊伯闌迎接韋法保進城,韋法保從此據守伏流營柵。
韋法保繼續奉行李延孫的遊擊路線,不斷出動人馬騷擾東魏控製區,他作戰必身先士卒,帶頭衝鋒,所以每次出戰總是帶傷而還,有一次在關南同敵軍交戰,一支流矢射在他的脖子上,箭頭從口中探出,當時便昏死過去,左右將他救回,過了很久才蘇醒過來。
韋法保打造出一支不怕死的隊伍,伏流城威震河南,東人都忌憚與他交手。
當然,韋法保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除了權景宣,韓雄、陳忻、魏玄等依然戰鬥在洛陽一帶,他們在西軍撤退的時候留下來繼續發動群眾建立西魏根據地,韓雄在洛西、陳忻在新安,魏玄在馬渚,他們各率部曲頻頻與東人打遊擊戰,搞得東魏政府一個頭兩個大。
權景宣逃離宜陽後,東魏任命牛道恒為刺史,段琛的人馬仍然駐紮在宜陽一線,宜陽成為兩魏在河南的分界線,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宇文泰任命韋孝寬為南兗州刺史、行宜陽郡事,與東魏宜陽刺史牛道恒分庭抗禮。
韋孝寬的南兗州刺史是虛銜,南兗州為東魏控製區,即使是代理宜陽郡守也名不副實。宜陽的大部分土地都歸東魏所有。韋孝寬的頂頭上司是西魏東道行台王思政,行台駐地為弘農。作為東西魏的前沿陣地,弘農一向是隨風倒,高歡西進先下弘農,宇文泰東征也是先下弘農。弘農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已經幾易其手。
河陰大戰後,經曆了巨大打擊的宇文泰把弘農交給王思政鎮守,對關中政權而言,弘農是進入河南腹地的踏板,但弘農城小兵薄,根本擋不住東軍西進。不過,即使弘農收不住,往前還有潼關,潼關才是長安真正的大門。
宇文泰把弘農交給王思政,一是在的部眾以鮮卑將領為主。他們大多善於騎馬野戰,要說守城就勉為其難了,而王思政為人低調,足智多謀,河陰一戰又讓宇文泰看到他的勇敢,綜合考慮宇文泰留下了王思政。
王思政走到今天的確不太容易,他的好朋友和主公元修是宇文泰殺的,所以元修死後如何同宇文泰相處的確是他必須麵對的問題。王思政是有理想有見識的人。當初高歡拉元修出來的時侯,王思政麵對元修對未來的疑問,他直截了當地告訴元修世事難料。誰也不敢保證前麵都是鮮花。
元修死了,王思政選擇了沉默,他對宇文泰很敬佩,有時候也曾經想過如果自己的主公是宇文泰是不是更好一些,他不是一個愚忠的人。
作為孝武帝元修的好友,宇文泰對王思政肯定不能完全放心。王思政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尷尬地位,但是。在他的心裏已經把宇文泰當作了可以托付的新主。他需要跟宇文泰溝通以消除宇文泰對自己的誤解,他選擇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方法。
有一次宇文泰在華州大宴百官。為了助興,他取出千段錦罽、雜綾為賭注,跟眾將一起玩一種叫摴蒲賭博遊戲,摴蒲現已失傳,大抵類似現在的擲骰子,五個木製的棋子,一麵黑,一麵白,放在手裏揉搓轉動,然後扔下,以棋子停下的時候黑白子的數量定輸贏,至尊寶是五個向上的麵全黑,稱為盧。
晉書記載劉裕有一次擲下五子後,四子皆黑,唯有最後一子轉動不止,劉裕大喝一聲,五子皆黑,稱為一副至尊寶。
玩了一會,錦罽、雜綾分完了,宇文泰意猶未盡,又取出自己的金帶,跟大夥說:誰先擲成盧就歸誰。大家瞪起眼來,腰帶是主公曾經用過的,沾了大丞相的人氣,這要束在腰上是何等的榮光。
可是,俗話說該誰的就是誰的,大家爭先恐後上前擲,遺憾的是,一圈都要輪完了,也沒有人能擲成盧。剩下的人越來越少,輪到太原郡公王思政了。
在眾人的一片笑聲和關注的目光中,王思政取過棋盤,跪坐在地,他臉上的笑容忽然消失了,露出嚴肅的神態。大廳上本來到處都是嘻嘻哈哈的聲音,大家看到王思政一臉陰沉,紛紛收起笑容。
有人就犯嘀咕,不就是玩嗎,幹嘛弄得這麽緊張。王思政緩緩自言自語道:王思政蒙宰相待以國士,方願盡心效命,上報知遇之恩。
接著,王思政慷慨激昂地以自己的性命做賭注,對天祈禱,讓老天來考驗自己對大丞相的忠心,如果擲成盧說明自己一片忠心天人可鑒,如果擲不成盧,說明自己心口不一,那麽自己將以死謝罪。說完,他霍然拔出佩刀橫在膝上,撚起棋子擲了出去。
眾人大驚,宇文泰趕緊製止,這玩意還有個準嗎,玩玩而已,不要動不動拿性命相博,命可就一條。
不過,即使弘農收不住,往前還有潼關,潼關才是長安真正的大門。“即使弘農守不住。”
宇文泰把弘農交給王思政,一是在的部眾以鮮卑將領為主,他們大多善於騎馬野戰,要說守城就勉為其難了,而王思政為人低調,足智多謀,河陰一戰又讓宇文泰看到他的勇敢,綜合考慮宇文泰留下了王思政。
“一是在”是什麽意思?宇文泰把弘農交給王思政有兩方麵的考慮,一是因為他的部眾以鮮卑將領為主,他們大多善於騎馬野戰,要說守城就勉為其難了,二是因為王思政為人低調。足智多謀,河陰一戰又讓宇文泰看到了他的武力和勇敢,綜合考慮後宇文泰留下了王思政。
宇文泰話還沒出口,王思政已擲成盧了,在眾人一片驚呼中王思政再拜接受了玉帶。
王思政當年深受孝武帝元修的信任。在元修同高歡矛盾加深的時候,皇帝以其為中軍大將軍、大都督,總管皇宮宿衛,可謂位高權重。後來他力勸元修西巡,算起來也是宇文泰的功臣,但是。元修到長安不到三個月便一命嗚呼,王思政沉默了。
雖然宇文泰表麵上對他仍然很客氣,但麵對滿朝皆是宇文泰的故舊的局麵,他失落了。所以,他要賭一次。不管結果如何,他要放手一搏。
至於王思政這是對自己的賭術有信心還是對自己的忠心有信心,我隻能說不知道,反正這一局他贏了,不但贏了賭局,還贏得了宇文泰的心。河陰大戰,王思政拚著性命作戰,他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領導放心。
宇文泰將弘農交給了王思政。王思政的內心充滿了感激,弘農地接河南,屬於西魏前沿陣地。將這樣一個地位敏感的重要城池交給自己,充分說明了宇文泰對自己的信任。弘農久經戰火,城牆破舊,防禦工事損壞殆盡,要恢複需要太多人力物力,但現在西魏政府新敗。要錢沒錢要人沒人?
雖然東道行台名義上節度關東,但實際職權可控範圍不大。盡管如此,王思政仍恪盡職守。安撫百姓,盡己所能整修戰備,努力把弘農建設成保衛長安的屏障。很遺憾,東魏人開始挑釁了。
段琛坐鎮宜陽,他還不敢貿然踏上西土同王思政開戰,但他命陽州刺史牛道恒誘降西魏邊民,人口是最重要的資源,段琛懂得這個道理。
牛道恒秘密派人到西魏控製區,隻要肯過來,既往一切不咎,並許以錢物土地,西魏邊民見東邊有好處,老百姓管他皇帝是誰,重要的是能填飽肚子有錢花,於是很多人偷偷往東邊跑。甚至,這股棄西奔東的潮流影響到了位於宜陽西南的東義州。
王思政很氣憤,韋孝寬請纓去教訓一下宜陽東軍,王思政答應了。韋孝寬身為代理宜陽郡守,保境安民是他職責所在。
王思政手下人本來就不多,到了韋孝寬這裏,更是兵力單薄,不過,韋孝寬部曲的骨幹都是關中韋氏子弟,戰鬥力還是相當強悍。韋孝寬不是個衝動的人,他知道要跟東軍硬碰硬肯定不行,所以他動起了心思。
牛道恒和段琛一個管軍一個管民,他們會不會有矛盾?答案是肯定的,韋孝寬也是知道的,因為韋孝寬跟別人不同,他每到一處都要做一樣工作,發展諜報人員搜集信息,所以不要說宜陽城,就是段琛的軍中都有韋孝寬的間諜。
韋孝寬寫了封信,模仿的是牛道恒的筆跡和語氣,他有辦法弄到牛道恒的書法作品。在這封書信裏,韋孝寬代替牛道恒表達了準備向西魏投誠的意思。然而,送信的人是個大笨蛋,書信竟然很不小心地丟了,剛好,這封事關重大的信件碰巧丟在了段琛大營的附近,然後又被段琛的人撿到了。
段琛看到書信的樣子我們能想像得到,那嘴巴張得足夠填進去一頭牛,他氣得暴跳如雷,聲言要把牛道恒千刀萬剮,讓人請牛道恒到軍營議事。
韋孝寬早就布置好了報信之人。牛道恒非常震驚,他知道段琛性烈,哪裏敢把自己往刀口上送。韋孝寬知道段琛已經發怒了,並且知道有人已經把情況跟牛道恒反映了。兩人相互猜疑,韋孝寬的目的達到了。
時機到了,進攻!韋孝寬下達了攻擊命令。東魏兩個主將鬧別扭,這仗沒法打,兩人都在觀望,軍士們同樣七上八下無所適從,在這種情況下哪裏還有打勝仗的可能?
兩位主將都成了韋孝寬的俘虜。此戰的意義不在於打掉了東魏兩元大將,奪了一座城池,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幹部,讓韋孝寬嚐到了用間諜的甜頭,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他將用這一招戰勝更多看似難以戰勝的敵人,成為中國曆史上少有在秘密戰線上成功的人。
在韋孝寬與段琛在宜陽鬥法大勝的同時,宇文泰派出的東義州刺史史寧也將東魏任命的刺史胡梨苟趕跑了。
史寧在大統二年隨賀拔勝從梁國返回長安後被任命為車騎將軍、行涇州事。河陰大戰的時候,史寧正同行原州事李賢一起圍剿橫行涇州、原州一帶的羌人莫折後熾叛亂。
雖然最後叛亂分子被消滅了,但他卻很鬱悶,因為如果不是李賢的努力,他幾乎勞而無功,這件事大大損害了他的威名。讓他這樣一個老資格的成名英雄很沒麵子。與事業處於低穀的史寧相比,李賢這兩年一直處於上升通道中。
自從歸附宇文泰後,李家三兄弟在西魏軍政府裏稱得上如魚得水,李遠和李穆隨宇文泰征戰屢立戰功,住在老家的李賢也一直沒閑著。原州這地方一直不太平,宇文泰不讓李賢從軍也有借重他的豪族領袖身份安定地方的意思。事實上,李賢沒有讓宇文泰失望。原州城民豆盧狼殺害都督大野樹兒等二將據州城造反。
李賢雖然不是帶兵的都督,但他召集家鄉兒女,募得三百名敢死隊員,兵分兩路借著夜色鼓噪而出。叛軍不摸虛實,一戰而潰,豆盧狼狼狽斬關逃走,李賢親率三騎緊追不舍,最終將其斬首。賊平後,朝廷啟用李賢為原州長史,不久李賢弟李遠因為擒竇泰複弘農有功行原州事,但宇文泰不願其遠離自己。於是以李賢代理原州刺史。
豆盧狼失敗後,羌人莫折後熾勾結其殘部再次舉事,在原州、涇州一帶大肆抄掠。他們在兩州毗連地區修築了許多營柵,越來越多的胡人加入進去,聲勢越來越大。莫折後熾引起了宇文泰的注意,他命史寧帶州兵討伐,同時命李賢帶部曲配合。兩州兵馬合兵一處,莫折後熾列陣相迎。史寧求勝心切,打算集中優勢兵力與賊兵決戰。李賢不同意。李賢獻上一計:賊兵聚結了一年多了,數州之人都為其所用。
我軍若正麵進攻。賊人一定同心協力對付我們,眾寡莫敵。無法製敵。不如令諸軍分為數隊,多設旗鼓,數路並發,作疑兵威逼諸柵。
公自統精兵,直指後熾,到時候按兵不動。後熾害怕公之精兵,諸柵要救又迫於我的疑兵,後熾進退兩難,待其稍微懈怠,必一擊成功。
後熾一敗,賊眾自然不戰而潰。史寧部屬於國家正規部隊,李賢帶來的是李家私兵,史寧自恃驍勇,少年即以軍功拜別將,資格既老,對李賢這種土豪出身的人本來就看不上,加上又有些小看莫折後熾,因此對李賢的建議不以為然。
然而戰況卻不如意,史寧竟然連戰連敗,賊兵士氣旺盛,官兵人心沮喪。關鍵時刻,李賢沒有作壁上觀看史寧的笑話,雖然人家不聽自己的,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好在他手裏的兵馬雖不及史寧的正規軍戰鬥力強,但對自己忠心不二。史寧帶涇州兵與後熾再次交手,後熾主力傾巢而出。
李賢見機會來了,便從自己的部曲中精選數百騎直插賊兵後方,偷襲了後熾大營,俘虜其妻子、奴隸五百餘人,輜重無數,然後率眾從後進攻後熾主力。史寧戰事不利再次率軍撤退,莫折後熾正要追擊,家人緊急報告了老窩被抄的消息,於是放棄追擊史寧而迎戰李賢。
史寧回軍再戰,與李賢夾擊賊兵。李賢手斬十餘人,生擒六人,賊眾懾於其威猛,各自逃命,叛軍大敗,後熾單騎遁走,從此不知所蹤。
此戰以李賢功大,賞賜奴婢四十口,牲畜數百頭。對於史寧的失誤,宇文泰雖然嘴上沒有說什麽,但史寧的心裏頗不痛快。正巧東義州在東魏大將段琛的引誘下境內騷動,宇文泰便緊急將他調往盧氏。史寧剛到州城,東魏任命的刺史胡梨苟也到了,史寧於是率兵迎戰,大破東軍,將洛安郡守馮善道斬首,胡梨苟逃走,東義州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東義州的勝利為史寧挽回了麵子,他將在名將之路上繼續前進。宇文泰臨走留下的種子開始結果了,是雲寶、權景宣等襲擊了洛陽,洛州刺史王元軌棄城逃走,都督趙剛襲取廣州。襄州、廣州以西的廣大領土再次為西魏所有。
至此,兩魏第三次驚天大戰河陰大戰又稱河橋大戰的餘波暫告結束。此戰以宇文泰深入敵境最終敗還而結束,盡管如此,西魏還是在河南有了根據地。高歡也沒占著便宜,損失了高敖曹和莫多婁貸文兩員大將。
總結宇文泰失敗的原因隻有兩個字“輕敵”,他同樣犯了高歡在沙苑犯的錯誤,在敵人的地盤上打仗,既不熟悉地形又低估了東軍的野戰能力。
不過這次教訓並沒有讓宇文泰徹底對混一東西死心,這為將來更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隱憂,但現在,各有損失的雙方總算停下了進攻的腳步,既然消滅對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就不急在一時了,大家開始關起門修煉內功,把關注焦點放在了內政上。西魏東道行台王思政做了件足以影響兩魏戰局的大事。
東道行台王思政是個有抱負有能力的人,他和斛斯椿一樣雖然被魏收視為奸佞,但兩人還真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廉潔奉公的典範,皇帝曾賞給斛斯椿幾家店鋪和三十頭耕牛,斛斯椿以為國家多難當官的絕不能與民爭利,便推辭店鋪不受隻要了耕牛,然後一天殺一頭犒勞將士們,當他在西魏太傅任上去世後,沒有給子孫留下多少財產。
王思政也是這樣,立誌勤王甘心受貧,不讓家人經營任何產業,不過,窮曾經救過他的命。他讓朝廷賞賜的園地荒著,家人守著土地入不敷出幹著急,等王思政出征走了,家裏人趕緊種上桑果樹木,指望著能為家裏增加點收入。(未完待續)
不久,伏流又出事了,李延孫被其長史楊伯闌所殺。河南尹韋法保聞訊後立即率兵討伐,楊伯闌本來就指揮不動李延孫的部曲,大家見韋法保前來,便綁了楊伯闌迎接韋法保進城,韋法保從此據守伏流營柵。
韋法保繼續奉行李延孫的遊擊路線,不斷出動人馬騷擾東魏控製區,他作戰必身先士卒,帶頭衝鋒,所以每次出戰總是帶傷而還,有一次在關南同敵軍交戰,一支流矢射在他的脖子上,箭頭從口中探出,當時便昏死過去,左右將他救回,過了很久才蘇醒過來。
韋法保打造出一支不怕死的隊伍,伏流城威震河南,東人都忌憚與他交手。
當然,韋法保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除了權景宣,韓雄、陳忻、魏玄等依然戰鬥在洛陽一帶,他們在西軍撤退的時候留下來繼續發動群眾建立西魏根據地,韓雄在洛西、陳忻在新安,魏玄在馬渚,他們各率部曲頻頻與東人打遊擊戰,搞得東魏政府一個頭兩個大。
權景宣逃離宜陽後,東魏任命牛道恒為刺史,段琛的人馬仍然駐紮在宜陽一線,宜陽成為兩魏在河南的分界線,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宇文泰任命韋孝寬為南兗州刺史、行宜陽郡事,與東魏宜陽刺史牛道恒分庭抗禮。
韋孝寬的南兗州刺史是虛銜,南兗州為東魏控製區,即使是代理宜陽郡守也名不副實。宜陽的大部分土地都歸東魏所有。韋孝寬的頂頭上司是西魏東道行台王思政,行台駐地為弘農。作為東西魏的前沿陣地,弘農一向是隨風倒,高歡西進先下弘農,宇文泰東征也是先下弘農。弘農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已經幾易其手。
河陰大戰後,經曆了巨大打擊的宇文泰把弘農交給王思政鎮守,對關中政權而言,弘農是進入河南腹地的踏板,但弘農城小兵薄,根本擋不住東軍西進。不過,即使弘農收不住,往前還有潼關,潼關才是長安真正的大門。
宇文泰把弘農交給王思政,一是在的部眾以鮮卑將領為主。他們大多善於騎馬野戰,要說守城就勉為其難了,而王思政為人低調,足智多謀,河陰一戰又讓宇文泰看到他的勇敢,綜合考慮宇文泰留下了王思政。
王思政走到今天的確不太容易,他的好朋友和主公元修是宇文泰殺的,所以元修死後如何同宇文泰相處的確是他必須麵對的問題。王思政是有理想有見識的人。當初高歡拉元修出來的時侯,王思政麵對元修對未來的疑問,他直截了當地告訴元修世事難料。誰也不敢保證前麵都是鮮花。
元修死了,王思政選擇了沉默,他對宇文泰很敬佩,有時候也曾經想過如果自己的主公是宇文泰是不是更好一些,他不是一個愚忠的人。
作為孝武帝元修的好友,宇文泰對王思政肯定不能完全放心。王思政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尷尬地位,但是。在他的心裏已經把宇文泰當作了可以托付的新主。他需要跟宇文泰溝通以消除宇文泰對自己的誤解,他選擇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方法。
有一次宇文泰在華州大宴百官。為了助興,他取出千段錦罽、雜綾為賭注,跟眾將一起玩一種叫摴蒲賭博遊戲,摴蒲現已失傳,大抵類似現在的擲骰子,五個木製的棋子,一麵黑,一麵白,放在手裏揉搓轉動,然後扔下,以棋子停下的時候黑白子的數量定輸贏,至尊寶是五個向上的麵全黑,稱為盧。
晉書記載劉裕有一次擲下五子後,四子皆黑,唯有最後一子轉動不止,劉裕大喝一聲,五子皆黑,稱為一副至尊寶。
玩了一會,錦罽、雜綾分完了,宇文泰意猶未盡,又取出自己的金帶,跟大夥說:誰先擲成盧就歸誰。大家瞪起眼來,腰帶是主公曾經用過的,沾了大丞相的人氣,這要束在腰上是何等的榮光。
可是,俗話說該誰的就是誰的,大家爭先恐後上前擲,遺憾的是,一圈都要輪完了,也沒有人能擲成盧。剩下的人越來越少,輪到太原郡公王思政了。
在眾人的一片笑聲和關注的目光中,王思政取過棋盤,跪坐在地,他臉上的笑容忽然消失了,露出嚴肅的神態。大廳上本來到處都是嘻嘻哈哈的聲音,大家看到王思政一臉陰沉,紛紛收起笑容。
有人就犯嘀咕,不就是玩嗎,幹嘛弄得這麽緊張。王思政緩緩自言自語道:王思政蒙宰相待以國士,方願盡心效命,上報知遇之恩。
接著,王思政慷慨激昂地以自己的性命做賭注,對天祈禱,讓老天來考驗自己對大丞相的忠心,如果擲成盧說明自己一片忠心天人可鑒,如果擲不成盧,說明自己心口不一,那麽自己將以死謝罪。說完,他霍然拔出佩刀橫在膝上,撚起棋子擲了出去。
眾人大驚,宇文泰趕緊製止,這玩意還有個準嗎,玩玩而已,不要動不動拿性命相博,命可就一條。
不過,即使弘農收不住,往前還有潼關,潼關才是長安真正的大門。“即使弘農守不住。”
宇文泰把弘農交給王思政,一是在的部眾以鮮卑將領為主,他們大多善於騎馬野戰,要說守城就勉為其難了,而王思政為人低調,足智多謀,河陰一戰又讓宇文泰看到他的勇敢,綜合考慮宇文泰留下了王思政。
“一是在”是什麽意思?宇文泰把弘農交給王思政有兩方麵的考慮,一是因為他的部眾以鮮卑將領為主,他們大多善於騎馬野戰,要說守城就勉為其難了,二是因為王思政為人低調。足智多謀,河陰一戰又讓宇文泰看到了他的武力和勇敢,綜合考慮後宇文泰留下了王思政。
宇文泰話還沒出口,王思政已擲成盧了,在眾人一片驚呼中王思政再拜接受了玉帶。
王思政當年深受孝武帝元修的信任。在元修同高歡矛盾加深的時候,皇帝以其為中軍大將軍、大都督,總管皇宮宿衛,可謂位高權重。後來他力勸元修西巡,算起來也是宇文泰的功臣,但是。元修到長安不到三個月便一命嗚呼,王思政沉默了。
雖然宇文泰表麵上對他仍然很客氣,但麵對滿朝皆是宇文泰的故舊的局麵,他失落了。所以,他要賭一次。不管結果如何,他要放手一搏。
至於王思政這是對自己的賭術有信心還是對自己的忠心有信心,我隻能說不知道,反正這一局他贏了,不但贏了賭局,還贏得了宇文泰的心。河陰大戰,王思政拚著性命作戰,他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領導放心。
宇文泰將弘農交給了王思政。王思政的內心充滿了感激,弘農地接河南,屬於西魏前沿陣地。將這樣一個地位敏感的重要城池交給自己,充分說明了宇文泰對自己的信任。弘農久經戰火,城牆破舊,防禦工事損壞殆盡,要恢複需要太多人力物力,但現在西魏政府新敗。要錢沒錢要人沒人?
雖然東道行台名義上節度關東,但實際職權可控範圍不大。盡管如此,王思政仍恪盡職守。安撫百姓,盡己所能整修戰備,努力把弘農建設成保衛長安的屏障。很遺憾,東魏人開始挑釁了。
段琛坐鎮宜陽,他還不敢貿然踏上西土同王思政開戰,但他命陽州刺史牛道恒誘降西魏邊民,人口是最重要的資源,段琛懂得這個道理。
牛道恒秘密派人到西魏控製區,隻要肯過來,既往一切不咎,並許以錢物土地,西魏邊民見東邊有好處,老百姓管他皇帝是誰,重要的是能填飽肚子有錢花,於是很多人偷偷往東邊跑。甚至,這股棄西奔東的潮流影響到了位於宜陽西南的東義州。
王思政很氣憤,韋孝寬請纓去教訓一下宜陽東軍,王思政答應了。韋孝寬身為代理宜陽郡守,保境安民是他職責所在。
王思政手下人本來就不多,到了韋孝寬這裏,更是兵力單薄,不過,韋孝寬部曲的骨幹都是關中韋氏子弟,戰鬥力還是相當強悍。韋孝寬不是個衝動的人,他知道要跟東軍硬碰硬肯定不行,所以他動起了心思。
牛道恒和段琛一個管軍一個管民,他們會不會有矛盾?答案是肯定的,韋孝寬也是知道的,因為韋孝寬跟別人不同,他每到一處都要做一樣工作,發展諜報人員搜集信息,所以不要說宜陽城,就是段琛的軍中都有韋孝寬的間諜。
韋孝寬寫了封信,模仿的是牛道恒的筆跡和語氣,他有辦法弄到牛道恒的書法作品。在這封書信裏,韋孝寬代替牛道恒表達了準備向西魏投誠的意思。然而,送信的人是個大笨蛋,書信竟然很不小心地丟了,剛好,這封事關重大的信件碰巧丟在了段琛大營的附近,然後又被段琛的人撿到了。
段琛看到書信的樣子我們能想像得到,那嘴巴張得足夠填進去一頭牛,他氣得暴跳如雷,聲言要把牛道恒千刀萬剮,讓人請牛道恒到軍營議事。
韋孝寬早就布置好了報信之人。牛道恒非常震驚,他知道段琛性烈,哪裏敢把自己往刀口上送。韋孝寬知道段琛已經發怒了,並且知道有人已經把情況跟牛道恒反映了。兩人相互猜疑,韋孝寬的目的達到了。
時機到了,進攻!韋孝寬下達了攻擊命令。東魏兩個主將鬧別扭,這仗沒法打,兩人都在觀望,軍士們同樣七上八下無所適從,在這種情況下哪裏還有打勝仗的可能?
兩位主將都成了韋孝寬的俘虜。此戰的意義不在於打掉了東魏兩元大將,奪了一座城池,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幹部,讓韋孝寬嚐到了用間諜的甜頭,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他將用這一招戰勝更多看似難以戰勝的敵人,成為中國曆史上少有在秘密戰線上成功的人。
在韋孝寬與段琛在宜陽鬥法大勝的同時,宇文泰派出的東義州刺史史寧也將東魏任命的刺史胡梨苟趕跑了。
史寧在大統二年隨賀拔勝從梁國返回長安後被任命為車騎將軍、行涇州事。河陰大戰的時候,史寧正同行原州事李賢一起圍剿橫行涇州、原州一帶的羌人莫折後熾叛亂。
雖然最後叛亂分子被消滅了,但他卻很鬱悶,因為如果不是李賢的努力,他幾乎勞而無功,這件事大大損害了他的威名。讓他這樣一個老資格的成名英雄很沒麵子。與事業處於低穀的史寧相比,李賢這兩年一直處於上升通道中。
自從歸附宇文泰後,李家三兄弟在西魏軍政府裏稱得上如魚得水,李遠和李穆隨宇文泰征戰屢立戰功,住在老家的李賢也一直沒閑著。原州這地方一直不太平,宇文泰不讓李賢從軍也有借重他的豪族領袖身份安定地方的意思。事實上,李賢沒有讓宇文泰失望。原州城民豆盧狼殺害都督大野樹兒等二將據州城造反。
李賢雖然不是帶兵的都督,但他召集家鄉兒女,募得三百名敢死隊員,兵分兩路借著夜色鼓噪而出。叛軍不摸虛實,一戰而潰,豆盧狼狼狽斬關逃走,李賢親率三騎緊追不舍,最終將其斬首。賊平後,朝廷啟用李賢為原州長史,不久李賢弟李遠因為擒竇泰複弘農有功行原州事,但宇文泰不願其遠離自己。於是以李賢代理原州刺史。
豆盧狼失敗後,羌人莫折後熾勾結其殘部再次舉事,在原州、涇州一帶大肆抄掠。他們在兩州毗連地區修築了許多營柵,越來越多的胡人加入進去,聲勢越來越大。莫折後熾引起了宇文泰的注意,他命史寧帶州兵討伐,同時命李賢帶部曲配合。兩州兵馬合兵一處,莫折後熾列陣相迎。史寧求勝心切,打算集中優勢兵力與賊兵決戰。李賢不同意。李賢獻上一計:賊兵聚結了一年多了,數州之人都為其所用。
我軍若正麵進攻。賊人一定同心協力對付我們,眾寡莫敵。無法製敵。不如令諸軍分為數隊,多設旗鼓,數路並發,作疑兵威逼諸柵。
公自統精兵,直指後熾,到時候按兵不動。後熾害怕公之精兵,諸柵要救又迫於我的疑兵,後熾進退兩難,待其稍微懈怠,必一擊成功。
後熾一敗,賊眾自然不戰而潰。史寧部屬於國家正規部隊,李賢帶來的是李家私兵,史寧自恃驍勇,少年即以軍功拜別將,資格既老,對李賢這種土豪出身的人本來就看不上,加上又有些小看莫折後熾,因此對李賢的建議不以為然。
然而戰況卻不如意,史寧竟然連戰連敗,賊兵士氣旺盛,官兵人心沮喪。關鍵時刻,李賢沒有作壁上觀看史寧的笑話,雖然人家不聽自己的,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好在他手裏的兵馬雖不及史寧的正規軍戰鬥力強,但對自己忠心不二。史寧帶涇州兵與後熾再次交手,後熾主力傾巢而出。
李賢見機會來了,便從自己的部曲中精選數百騎直插賊兵後方,偷襲了後熾大營,俘虜其妻子、奴隸五百餘人,輜重無數,然後率眾從後進攻後熾主力。史寧戰事不利再次率軍撤退,莫折後熾正要追擊,家人緊急報告了老窩被抄的消息,於是放棄追擊史寧而迎戰李賢。
史寧回軍再戰,與李賢夾擊賊兵。李賢手斬十餘人,生擒六人,賊眾懾於其威猛,各自逃命,叛軍大敗,後熾單騎遁走,從此不知所蹤。
此戰以李賢功大,賞賜奴婢四十口,牲畜數百頭。對於史寧的失誤,宇文泰雖然嘴上沒有說什麽,但史寧的心裏頗不痛快。正巧東義州在東魏大將段琛的引誘下境內騷動,宇文泰便緊急將他調往盧氏。史寧剛到州城,東魏任命的刺史胡梨苟也到了,史寧於是率兵迎戰,大破東軍,將洛安郡守馮善道斬首,胡梨苟逃走,東義州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東義州的勝利為史寧挽回了麵子,他將在名將之路上繼續前進。宇文泰臨走留下的種子開始結果了,是雲寶、權景宣等襲擊了洛陽,洛州刺史王元軌棄城逃走,都督趙剛襲取廣州。襄州、廣州以西的廣大領土再次為西魏所有。
至此,兩魏第三次驚天大戰河陰大戰又稱河橋大戰的餘波暫告結束。此戰以宇文泰深入敵境最終敗還而結束,盡管如此,西魏還是在河南有了根據地。高歡也沒占著便宜,損失了高敖曹和莫多婁貸文兩員大將。
總結宇文泰失敗的原因隻有兩個字“輕敵”,他同樣犯了高歡在沙苑犯的錯誤,在敵人的地盤上打仗,既不熟悉地形又低估了東軍的野戰能力。
不過這次教訓並沒有讓宇文泰徹底對混一東西死心,這為將來更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隱憂,但現在,各有損失的雙方總算停下了進攻的腳步,既然消滅對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就不急在一時了,大家開始關起門修煉內功,把關注焦點放在了內政上。西魏東道行台王思政做了件足以影響兩魏戰局的大事。
東道行台王思政是個有抱負有能力的人,他和斛斯椿一樣雖然被魏收視為奸佞,但兩人還真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廉潔奉公的典範,皇帝曾賞給斛斯椿幾家店鋪和三十頭耕牛,斛斯椿以為國家多難當官的絕不能與民爭利,便推辭店鋪不受隻要了耕牛,然後一天殺一頭犒勞將士們,當他在西魏太傅任上去世後,沒有給子孫留下多少財產。
王思政也是這樣,立誌勤王甘心受貧,不讓家人經營任何產業,不過,窮曾經救過他的命。他讓朝廷賞賜的園地荒著,家人守著土地入不敷出幹著急,等王思政出征走了,家裏人趕緊種上桑果樹木,指望著能為家裏增加點收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