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結果取決逃跑人自己的造化。張金稱走到了窮途,逃走後又碰上了另一路隋軍,顯然,這路隋軍並不嫌棄張金稱是光杆司令,立刻攻擊活捉了張金稱。隋朝官吏大概對張金稱恨之入骨,抓到之後,在市場中立一根木柱,將張金稱的頭懸吊起來,又用繩子拉開他的手足,允許被張金稱侵擾過的人上前割肉而食。在血肉就刃時,張金稱目視對方,引頸長歌,直至死亡。


    端得是一條硬漢。從這個角度說,張金稱可謂鐵骨錚錚,要知道,史書中有不少殺人時眼睛都不眨,輪到自己授首時,卻痛哭求饒的。丟下張金稱,楊義臣沒有停留,乘勝向前進軍,他的目標正是高雞泊。那裏是義軍的發源地,不拔掉高雞泊,今天滅一個張金稱,明天就會出一個李金稱。勁敵逼進!戰勝張金稱的楊義臣殺向了剛戰勝郭絢的高士們。這是兩位勝者的較量。竇建德的策略是撤退。“以我所看,隋將之中善用兵者無如楊義臣,現在他乘勝而來,鋒不可擋,我們還是暫入高雞泊,假又時日,隋兵疲倦,那時出擊才能勝算。”“現在出擊,就算戰死,也無濟於事。”高士達轉過身來,用一種難以捉摸的眼神看著竇建德,然後突然大笑起來:“我新破郭絢,士氣未必輸他,況且又收編了張金稱的散兵,兵強馬壯,一個楊義臣何必畏懼如此。”緊接著,高士達揮手阻止了竇建德繼續說下去的念頭,表示這一次,就不勞兄弟出馬了。你看好家,我親自走一趟。竇建德沒有堅持勸說,當他聽到對方要自己留守的時候,就知道,高老大有了一些想法。


    高士達正處在焦慮當中。這是一種危機感,這種危機感梁山上的晁蓋,瓦崗軍的翟讓都曾經有過。竇建德的加入大大加強了義軍的實力,但同時也對高士達的領導地位產生了強有力的挑戰。竇建德此人重仁義,又不擺架子,能跟士兵打成一塊。還不貪財,經常把自己的份子錢分給部下。在江湖上也有名氣,很多人進了大營,頭一句常常是,我是來投竇大哥的。這種話。竇建德愛不愛聽就不知道了,高士達肯定是不愛聽的。話說當年,晁蓋同誌聽說又有人來投宋老二,心裏都糾結成麻花。對這種老*宮的情況,晁蓋同誌的應對是力排眾議,親自下山打曾頭市,結局大家也知道了,晃老大不幸中了暗箭。一命烏呼。施耐庵不知道偷了多少隋唐英雄的故事,施同學實在應該清明節給諸位英雄燒點紙錢。高士達此去勢在必得,跟晃蓋隻能請動自己老班底不同。高士達領走了所有的精兵,給竇建德留了點老弱病殘守家。望著自信滿滿出營的高士達,竇建德心頭湧起一股不祥的感覺。擔心似乎是多餘的,沒多久,前方傳來消息,高士達初戰高捷。勝利了?竇建德充滿疑惑。接著問了一句:“東海公現在何處?”“東海公正在設宴犒賞大軍”令兵快樂的回答道。旁邊的部屬都鬆了一口氣,沒事了。楊義臣也不是想像中那麽難對付。於是,有人提議前麵已經擺慶功宴了。後方的兄弟應該同喜同喜,順便也改善一下夥食,擺個宴慶祝一下。手下剛提出這個合情化建議,就被竇建德一聲喝斥打斷:“還喝什麽!快去準備防守,楊義臣馬上就會殺到這裏!”望著驚詫莫名的手下,竇建德解釋道:“東海公未能破敵,就驕傲自大,必大敗無疑,隋兵乘勝一定會長驅直入到這時,到時,人心驚駭,我們隻怕也守不住。”召集留守的將領,竇建德分派任務,加強防守,嚴陣以待。五天後,楊義臣殺將過來。不出竇建德所料,高士達因為疏於防備,被楊義臣突然襲擊。義軍大敗,高頭領本人也光榮捐軀。據說,高士達所抓時,血液中酒精濃度超標,還騎著馬,楊義臣按酒駕危害社會公共安全處理,直接斬首了。


    楊義臣出現在竇建德的麵前,他用兩次奇襲擊敗了對手,麵對竇建德這支殘兵時,他沒有再用計謀,而是直接采取了強攻。雖然提前做了準備,但在實力大大超出自己的對頭麵前,竇建德依然無法堅守,很快,義軍士兵四下逃散。竇建德本人領著數百親信逃入茫茫的蘆葦叢中。兵馬盡失,強敵在後,這個失敗的人,又能逃到那裏去呢?竇建德第一次感到了茫然,但命運終於無法忍心再於這位漢子身上加以磨難。逃走數天後,竇建德並沒有發現追兵。楊義臣收兵了。在他的眼裏,高雞泊的反抗勢力已經被掃蕩,再也成不了什麽氣候。驕傲與自信讓他再次選擇放人一條生路。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判,也是楊義臣一生最大的遺憾。征討高雞泊是楊義臣最後的領軍機會。楊廣召回了楊義臣,並遣散了他的士兵,然後給他安排了一個禮部尚書的官職。做出這樣一個專業不對口的安排是有原因的,楊廣跟他的大臣們討論認為反抗軍雖然多,但成不了氣候,而楊義臣屢克義軍,兵力膨脹,長期在外,才是帝國真正的隱患。在亡國之際,總有這樣的言論占據主導,嶽飛同誌就是這樣壯誌未酬空悲歎的。回到朝中,楊義臣就得了病,應該是被氣病的。空有平亂報國誌,無奈朝中盡佞臣。望著一邊義軍四起的大地,一邊是歌舞相繼的江都,饒是英雄也頓覺無力回天吧。我有救天之力,奈何天要自取滅亡!沒多久,憂憤交加的楊義臣死在了禮部尚書這個莫名其妙的職位上。隋朝最後一位名將就此隕落,大隋朝已經無可挽救。竇建德又回來了。楊義臣撤走了,孫安祖死了,張金稱死了,高士達死了,順便提一句,以前在這一帶活動的義軍比如王薄們也投瓦崗軍去了。留給竇建德是一個空白的造反市場。他將重新開始,大展拳腳。竇建德第一個回到的地方是當日高士達跟楊義臣交戰的地方。這是曾經發生過他缺席的大戰,此時,舊日沙場的上還彌漫著鮮血的味道。在這裏,掩埋著他的一位戰友。雖是人生短暫的交集。雖然相互暗地裏視為競爭對手,但竇建德覺得自己必須來到這裏,他不能放任高士達的屍體就此暴於荒溝。高士達的死對竇建德未必不是好事,在這樣一個有勇無謀的頭頭下做事是沒有前途的。況且一個平庸的領袖跟一個高超的二把手之間,遲早都會發生火並這樣的殘劇。竇建德掙脫了束縛,他可以真正開始自己的霸業。可他的霸業卻又必須借助高士達播下的火種。火種就在這昔日戰場之上。竇建德將在此地接過高士達的旗幟。竇建德下令找到高士達的屍體。他本人穿上素白的孝服。率領全軍為高士達發喪。消息傳來,四下被打散的義兵紛紛聚集過來,這裏麵不但有竇建德以前的親信,也有高氏宗族的人。這便是道義的感召力。接下來,竇建德做了一件事。讓自己的部隊更加強大,我們知道起義軍大多是貧困的農民,落草為寇之後,對曾經欺壓他們的隋朝官員以及地主士人們毫不手軟,抓住就殺。這也是回應隋朝官員抓住反兵就殺的政策。你殺我,我殺你,禮尚往來是也。竇建德認為這樣是不對的,仇恨隻能激起更大的仇恨。楊廣的隨獲斬決並沒有消滅反抗,同樣,義軍的殺戳並不利於部隊的發展。於是。竇建德下令,以後抓到隋朝官員不得隨意殺害,如果俘獲士人,竇建德親自接見,發現有才能的人,就引為謀士。這種策略。後人稱為統一戰場,是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竇建德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些隋朝官吏一算帳,發現在楊廣陛下當差風險還大於當草寇。幹脆向竇建德投了降。數月之後,竇建德的部隊發展了十萬人,成為河北地區最強大的義軍。但這支部隊並非沒有弱點。這是一支敗亡餘軍。當日楊義臣掃蕩河北給義軍帶來了沉重的心理陰影。而失敗帶來的陰影就隻能用勝利掃除吧。竇建德等到了重振軍心的機會。隋朝的大軍又出現在河北地界。說起來,這支隋軍還是李密招來的。


    江淮勁卒李密的瓦崗十分熱鬧,八方英雄齊聚而來,大碗喝酒,大枰分金銀,何等快哉。但必須要說明一點的是,李密的瓦崗跟宋山的梁山是有區別的,區別之一是李密的瓦崗比較鬆散,不少人與其說來投山,不如說是來借倉吃飯。當然,吃完飯,他們也會各統自己的部隊,奉李密為總舵主,一起幹推翻隋朝的大事。這樣的運作模式有點像農村信用合作社,或者更像組團打怪獸刷裝備,*oss自然是楊廣,對李密來說,副本開在楊廣不在的東都洛陽。這個副本不像想像中容易,洛陽宮的楊侗終於展現了不同於他年齡的成熟。在劉長恭大敗而回後,楊侗並沒有將劉敗將軍法處置,而是釋免其罪,還把劉長恭叫去做思想工作,令其不要有心理負擔,以後將功贖罪就是。雖然不中用,但這是他僅有的力量。掌握住自己能掌握的力量,這是無奈之下的唯一正確選擇。楊侗用他的寬容大度重新團結起了東都的力量,並布置了緊密的防守,李密雖然頻頻出擊,但收效不大,有一回出擊,李密還差點被流箭射中,直接去見了楊玄感。圍繞東都,瓦崗軍跟隋軍形成了僵局。僵局是用來被打破的,對李密來說,更大的麻煩要來了。造成這個麻煩的原因是李密太高調了。在攻下洛口倉後,李密乘勝進軍,又拿下了東都附近另一個大倉:回洛倉。一時之間,兵勢大振,四方來投,來投奔的除了各地義軍之外,還有不少隋朝官員。這裏麵,有一個叫祖君彥的人。此人算是隋朝憤青,對隋朝官府相當不滿,其原因竟然是因為嫉妒。據記載,祖君彥才華橫溢,但不巧的是,楊廣本人也以文人自居,又患有相當嚴重的文人相輕病。於是,在隋唐政府內,祖君彥隻被安排了一個小小的東都書佐,每天起草點公文。你不用我。就不要怪我為他人所用了。在李密找到東都後,祖君彥毅然丟下公務員的鐵飯碗,投靠了瓦崗軍,他接到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寫一篇檄書。從寫作進度來看,祖君彥應該早就打好了腹搞。不一會,洋洋數千,文采飛揚的檄文出現在紙麵上。這是一篇著名的檄文。在檄文中,祖君彥使用了一個對句: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句話後被提練為罄竹難書。成為形容罪大惡極之人的專用詞。雖然難書,但祖君彥還是發揮統計學的特長,為楊皇帝列舉了十大罪狀,罪名從謀殺親父到窮兵黷武再到公費旅遊以及三觀不正調戲婦女等等無所不包,更聳人聽聞的是。裏麵竟言之鑿鑿說楊廣搞*(這個,楊陛下絕對可以告對方誹謗),據說祖君彥平時說話木納,敢情這狠勁都到筆頭去了。這篇檄文終於把楊廣陛下惹急了,憤怒之下,他打出了最後的王牌:江都通守王世充。


    王世充的世界觀在隋未所有叱吒風雲的人物裏麵,史書對於人物性格的描述,王世充的可謂最複雜。綜合一下,可以得到如下詞語:自卑,倔強。孤僻,好強,殘忍,刻薄,善妒,造做。虛偽。王世充為什麽會形成這樣的性格?大概隻能從他的過去尋找答案了。王世充,西域胡人。本姓支。其爺爺去世的早,奶奶守寡沒多久就跟一王姓漢人搞起了對象。懷上孕後奉子成婚嫁了過去,據記載,是當了一名妾。而這位新婦帶過去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就是王世充的爹。這說明兩點,一是王世充身上流淌著西域人的血,所以他生下來頭發就是卷的(省卷發錢了),聲音屬男低音(豺聲)。第二,王世充的父親處在一個並不美妙的位置,通俗講,他是一個拖油瓶。王世充的父親是在歧視中長大的,但據史書記載,他的父親並沒有自暴自棄,不但長大成人,娶了老婆生了王世充,還當上了官。這是他父親用人生經曆給王世充上的最重要的一課:不要管別人的看法,你隻要做好自己。王世充領會到了這一點,並且還有所發揮。長大之後,托父親的福,王世充成為了左翊衛的一名親兵,顯然,在拚爹這個領域,他比下有餘,比上就差遠了,像人家李密借他老子的光都當上了左親衛大都督(搞不好,王世充還是李密的兵),楊玄感就更不用說了,什麽都沒幹就因為是楊素的兒子就成了上柱國。人是生而不平等。王世充明白了這個道理,但他並沒有探究原因,更沒有改變這種不公平的偉大理想與非凡勇氣,跟許多人一樣,他轉而追求這種不平等。我無法成為一個顯赫的官二代。但我可以努力成為顯赫官二代的爹。這便是王世充的真實想法。


    可成為官二代容易,投胎時認準方位就行,成為官二代的爹就太難了。答案或許就在現實中吧。王世充觀察著周圍發生的一切,他從別人身上發現了答案。榜樣是現成的,隋文帝楊堅欺負孤兒寡母,當上了皇帝,楊廣靠著拉幫結派,偽裝成樸素的三好青年,搶來了太子的位子,又通過說不清的宮廷弑父案登上了皇位。王世充恍然大悟,原來成功就是這樣來的,不擇手段,拋棄原則,心狠手辣。。。。隻有這樣,才能戰勝自己的對手,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隻有這樣,才能成為人上人!這就是他們成功的秘決,我隻要複製這樣的秘決,一定能像他們一樣!你的成功,我可以複製!


    王世充的世界觀形成了,這不全是他的錯,這個時代也要負上一定的責任。成功是需要跟內心作妥協的,它需要不停的向你的內心索取你保留的東西,這些東西,第一樣可能是慵懶的生活。王世充交出了慵懶,他十分努力,博覽群書,據記載,主要閱讀範圍在兵法、律令、經史,以及龜策、推步之術(算命用的)。而且小夥子很低調,就像我一同學一樣,平時可勁玩,到半夜就在被窩裏加班,每到考試讓人大跌眼鏡。王世充懂得這麽多,竟然沒多少人知情。


    跟下屬套近乎,他也沒架子。交出了這些,王世充一步步走向了他的成功,從一名小小的侍衛兵成為了江都郡丞。在這裏,他將迎來最好的機會。江都揚州是楊廣經常去的地方。離權力的中心越近,機會越多。但郡丞還不夠近,雖然都在一個城市,但市級的郡丞要想拍楊廣同誌的馬屁還是有點使不上勁。麵對這樣的不利因素,王世充很快找到了方法。江都宮監張衡最近發現有一個人經常到施工現場轉悠,此人卷發,深目,滿臉和氣,見人就拱手為禮。(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