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安祖大概也聽過王薄的反動流行歌曲《無向遼東浪死歌》,於是,他找到縣令,表示自己不能去。孫安祖給出了一個合情的理由:他的家剛受了水災,老婆已經餓死了,家裏就剩他一個勞動力,自己再一走,家就徹底垮了。
縣令大人是不管這些的,完成上麵攤派的征士任務,保住烏紗帽才是他的考慮範圍,於是,縣令直接拒絕了他的請求,還把他拖出去打了一頓,並告訴他,如果你不去,就將你關起來,罪名都定好了,就說你以前偷過羊。
要偷過羊,老婆怎麽會餓死?孫安祖終於憤怒了,拖著渾身疼痛的身體回去之後,他找了一把尖刀,磨得鋒利,然後直接衝進了縣衙,刺死縣令,逃遁而去。
東方文明隻兩句格言:一句是安分守己、明哲保身;一句是管他媽的。━━━林語堂這是亂世裏發生的一個並不少見的故事。聽完孫安祖的講述,竇建德告訴對方,先不要擔心,你在我這裏躲一陣,等風頭過去了再想辦法。
風頭並沒有過去,縣令大人不是臨時工,豈是死了就算的,又因為竇建德平時經常幹收容逃竄人員的事情,捕快們都知道,抓逃犯,找老竇。村外已經出現了公人的身影。
沒有辦法,藏是藏不住了,擺在眼前的,隻有一條路。竇建德把孫安祖叫來,告訴他官府的人已經摸到了這裏。孫安祖當即表示自己馬上就走,絕不拖累朋友。竇建德曬笑,他不是一個怕拖累的人,他跟對方說這些。也不是好讓對方走路。
竇建德看著孫安祖,搖了搖頭,說道:“你還能去那裏?你要當一名朝不保夕的逃犯嗎?”“那我能去那裏?”竇建德盯著對方,說出了三個字:“高雞泊。”
高雞泊仍漳水匯集而形成的一個湖泊區,裏麵蘆葦叢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也是義軍的天然基地。孫安祖馬上明白對方是讓他落草,他沒有猶豫,老婆餓死了,自己背了命案,還有什麽不能幹的?
竇建德又告訴他。在我的莊園裏,還有二百多像你這樣的亡命之人,你領著他們一起進高雞泊吧。
為對方設身處地,安排一切,朋友二字直抵千金。孫安祖沒有言謝。這樣的恩情已無法言謝,想了一會,他問了竇建德一個問題。“官府已經追到這裏,怕此事會連累大哥,不如一起進高雞泊吧。”竇建德露出了苦笑:“我還有一家老小。”
孫安祖沒有再說,數天後,他離開了竇建德的家。又過了一些天,竇建德聽說高雞泊裏多了一支反抗軍。其首領自號“摸羊公”竇建德笑了,他知道此人一定就是孫安祖。當初說你偷羊,你就幹脆叫摸羊公。看來這逆反心理不是一般的強啊。逼上梁山送走了孫安祖,竇建德開始收拾行李準備遠行,他也被抽了壯丁,要去遼東拚命,因為素有威望,還被任命為二百人長。
竇建德應該是聽過《無向遼東浪死歌》的。也清楚那些歌詞不誇張,在前麵說服孫安祖時。他還分析了天下大局,指出遼東之戰必敗無疑。天下還會因此大亂。此去,十死一生。但竇建德非去不可。不去,就會像孫安祖一樣被官府刁難。搞不好,也會家破人亡,為了守住自己的家,他隻好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險。
率領著二百人,竇建德踏上了北去的道路,行到河間郡,命運向他露出了猙獰的麵孔。官府領著官兵,衝進了竇建德的家裏,將他的家人全部抓了起來,官府的理由是通匪,根據楊廣頒布的敕令,抓住反賊就地斬決。
竇建德的家被屠,無少長皆殺之。無少長皆殺之,區區六個字,每個字都像一把尖刀插進了竇建德的心髒。竇建德雖然交往很雜,但處事小心,從來沒露過把柄,官府是怎麽找到他家去了呢?
原因說起來很有“莫須有”的特色。官府的捕盜們被四處活動的反抗軍搞得焦頭爛耳,這些人都是遊擊戰的好手,一追就跑,一跑就沒影,你這邊剛走,他可能又殺回來了。但這些捕盜仔細研究反抗軍的活動軌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整個郡幾乎所有的村子都受到了攻掠,但一個村子例外,就是竇建德的村子。村子成為亂世中的安全島,這是竇建德的功勞。
孫祖安自然是不會來的,但附近還有數支部隊,他們也不來,有一些應該是害怕。竇建德月夜殺盜的故事早已經傳遍江湖,到這裏來做案風險大收益低。但更多的是敬重竇建德的為人。
竇建德是一個俠者,史書記載有一天,他正在驅牛耕田,突然看到一個老鄉滿麵愁容,一問之下,原來對方的親人去世,卻因為貧窮無法下葬。
竇建德將手裏的手繩交給對方:你把這頭牛拿去賣了,換錢辦喪事吧。發現這個現象後,捕盜們很興奮,根據兔子不吃窩邊草的理論,他們推導出竇建德通匪的結論。
這是一個很無恥的結論。這證明,好人已經無法在這個亂世生存。所有珍惜的東西都失去了,竇建德曾為了這些珍惜的東西壓抑著不安的本性。但現在,親情的羈絆被毀去。隋朝政府終於將一名地主改造成了反抗者。很多年以後,竇建德依然記得自己當農夫的那些美好日子。
我原本是想做一個好人的。竇建德召集他的二百名手下,告訴他們:“我的家已經被屠了,我無法再去遼東,隻有去當一名盜了,諸位要是願意,可以跟我一起去,要不願意,愁聽尊便。”沒有一人選擇離開,二百人跟隨竇建德開始亡命天涯。這是一條充滿血與沙,生與死的無間之路。
竇建德沒有去找孫安祖。他相信自己要找到孫安祖,對方一要會出頭把交椅,雖然竇建德是孫安祖起事的風險投資人。但他並不打算去孫安祖那裏坐享其成。
竇建德選擇了同樣在高雞泊活動已久的高士達,此人自號東海公,手下有一支以高氏宗族為核心的部隊,以血親為核心的部隊有特別的凝聚力,唯一的缺點是會排斥其它的加入者。雖然起事很早,這次部隊的規模一直沒有擴大,保持在數千人的水平。
竇建德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加入高士達沒多久,陸陸續續有不少人找到竇建德,要求入夥,其中一些人竇建德還認識。那是當日他交給孫安祖的人。這意味著,摸羊公同誌已經光榮犧牲了。
摸羊公孫安祖是被另一支反抗軍首領張金稱斬殺的。提起揭杆起義者,大家一定會想到杆子那麵大旗,上麵寫著四個霸氣橫溢的大字:替天行道。天無道,人行之。走投無路的人聚在一起。懲惡揚善,救助弱小,打壓惡霸,推翻暴政,這就是替天行道的含義。
但打替天行道旗子的人並不一定替天行道,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也不是每個隊伍都會遵守的行動綱領。有一些反抗軍充其量隻能算匪幫,有時候甚至比暴政者更殘忍。
清河人張金稱就是這樣的人。在拉起隊伍後,張金稱縱橫河北,打過官兵。也搶過百姓,而且還搞三光政策,部隊過後,人煙全無。此人也不懂什麽叫價級友誼,不講行規,對同行也下黑手。俗稱黑吃黑。
張金稱趁孫安祖未防備,突然率領部下發起攻擊。將孫安祖殺死。按他的意思,河北地界。唯其獨尊,而他的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高士達。這是一個沒有理想,沒有原則,隻相信暴力的人。
收集孫安祖的部下後,竇建德跟高士達的部隊擴大到了一萬人,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好事是人多力量大,可以辦以前不能辦的事情,比如清理一下門戶,收拾一下張金稱。
但壞處也是明顯的,人多了打眼,隋朝官府很快盯上了他們。涿郡通守郭絢有點煩,他最近接到一個任務,率領部下去高雞泊剿匪。這當然是個苦差事,高雞泊那個地方,湖深草密,除了野鴨味美尚可稱道外別無長處,要到裏麵找到反軍,實在難上加難。
但楊廣大帝的命令是不能違抗的。正當左右為難時,郭通守聽到一個喜出望外的消息。自己的對手內哄了。
出奔高雞泊深處,軍營,營中有旗杠,杠上有旗,旗上有字,上書:東海公。一向有序的軍營突然炸開了鍋,城門被衝開,一隊騎兵衝了出來,領頭一人身形健碩,麵有怒色,後麵嘩啦啦跟著一大隊兵馬,出營之後,這些人在此人的帶領下徑直離開,留下一片狼藉的大營。
不久後,營門口出現另一位大漢,他鐵青著眼,望著遠去的亂塵,怒吼著說了一句話:“把那個娘們拖出來斬了!”領兵出走的人是竇建德,而後麵出現的大漢則是東海公高士達。他們散夥了。
據路邊社報道,郭絢要來進攻的消息傳來後,高士達為了拉擾竇建德,特意提拔他為行軍司馬統領軍務,但此舉顯然激怒了高士達的原班人馬,高家兄弟紛紛抗議。而竇建德見處處受排擠,一氣之下,領著他的七千兵馬離開山寨,另立山頭去了。這是一個好時機,郭絢點起兵馬,準備馬上向高雞泊進發。出發之前,他收到了一封讓他驚喜不已的信。
竇建德寫信過來請求招安,為表誠意,還表態願意當帶路黨(願為前驅),領郭通守直搗高士達的老巢。驚喜之後,郭絢冷靜了下來,畢竟是大隋朝的高級幹部,警惕心還是有的。於是,郭絢派出了偵察兵。
消息傳回,竇建德確實跟高士達鬧翻了,而且探子還帶回了一個消息,高士達將竇建德的老婆斬了。殺妻之仇,不共戴天。
這下沒什麽可懷疑的了,郭絢給竇建德回了信,約定竇建德在前麵帶路,郭通守在後麵跟上,直搗高雞泊,與諸君痛飲。長河界,郭絢的一萬大軍抵達這裏。這是他跟竇建德約定結盟的地點。為了創造一個和諧的結盟氣氛,郭絢下令大軍休息。郭絢滿懷期待,而竇建德也沒讓他失望,沒多久,竇建德就來了。
唯一讓郭絢有點吃不消的是。竇建德不是一個人來的。竇建德領著他的七千大兵,全副武裝,殺氣騰騰趕到的。衝天的喊殺聲在營外響起,郭絢此時的大腦已經被三個字填得容不下一點腦細胞:上當了。
竇建德的確是詐降,他跟高士達的拆夥不過是一場精心排練的好戲,而那個被殺的女子就比較無辜了。史書記載,她是一名俘虜,前些天才安排跟竇建德拜了堂,領了證沒兩天,有沒有洞房就不知道了。
做為征討將軍。郭絢來之前應該調查過對方的底細,聽過竇建德同誌是怎麽對付盜賊的,從那時,他就應該當知道,俠士有時候也是會耍詐的。毫無防備的隋兵被“盟軍”殺得丟鎧棄甲,倉惶之中,郭通守大人領著數十名親信逃離了戰場,可對方不依不饒。一直追到平原郡,將郭絢斬於馬下才算收工。
戰勝了郭絢,竇建德展現了其傑出的軍事才能。他真正成為這支部隊的行軍司馬。但還沒到放鬆的時候。你越強大,你的敵人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強,隻有不斷通過考驗的人才能稱得上真正的雄者。大意的郭絢被消滅了,接下來,竇建德將碰上真正的對手,甚至是一個無法戰勝的對手。這位對手是隋朝的一員名將,大概也是最後一員名將了。
此人隋朝太仆卿楊義臣。山西代縣人。楊義臣是挾著掃平張金稱的勝利逼進高雞泊的。
最後的名將楊義臣率領的是不是一般的雜牌軍,楊廣指派給他的是征戰過遼東的精兵。一開始。楊義臣是奔著張金稱來的。張金稱吞並了孫安祖,已經做大做強,開始衝出高雞泊,走向新天地。
因為成績突出,連一向瞧不起農民起義軍的楊廣都注意到了老張,這才調派了楊義臣前來平定。這證明有時候步子邁得大了,是容易撞上煞星。但要說張金稱嚇住了那是不正確的,此人的字典裏實在沒有怕這兩個字。
張金稱這個人可以用狂妄來描述,行事橫行無忌,天不怕地不怕,天不管地不管。而狂妄,是因為他相信手中的暴力可以征服一切,而又因為狂妄,所以無所顧忌的殺人。收到楊義臣逼進的消息後,張金稱沒有回到地勢險要的高雞泊,直接就地紮營,專等楊義臣來攻。
數天過去了,張金稱並沒有發現對方的蹤影,等打探消息的人回來,他聽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事情。楊義臣離他不遠,就在四十裏外,可楊義臣此時正在挖溝起壘大搞基礎建設,看樣子,準備長住下去。
對方不來,張金稱準備送上門去。第二天一早,張金稱率領大軍抵達楊義臣的大營,表示大家都是成年人,幹脆點,出來咱們拚個你死我活。營門緊閉。
時間一點點過去,張金稱在營外耐心地做楊義臣的工作,從個人尊嚴到祖宗顏麵,無所不談。到了晚上的時候,張金稱決定還是先回營。明天我還會來的。張金稱果然守信,第二天穿戴整齊,如約而來。
可交戰這種事,素來一個巴掌打不響,也不知道楊義臣葫蘆賣得什麽藥,死活不肯出來。每天張金稱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這樣的邀戰持續了一個多月,張金稱連對方燒柴做飯的飲事兵都沒看到一個。
張金稱真的火了,行走江湖這麽多年,還是第一次碰到如此鹽油不進的家夥,對於這樣的人,客氣實在是多餘的。
從那天開始,張金稱一改以往以勸說為主,激將為輔的方式,轉變為辱罵為主,效果不錯。像繡樓大姑娘一般的楊義臣終於露麵了,他給張金稱送去了一個消息:兄弟不要罵了,你實在要戰,我就奉陪,明天早上你再來。
我一定出戰。好了,目的終於達到了,踏著夕陽,張金稱返回大本營。回去睡個好覺,明天決一死戰。
第二天,清晨張金稱起了個大早,吃完早飯,就拉著隊伍直奔楊義臣的大營。他的內心已經積蓄了一個多月的怒氣。抓住楊義臣,絕不輕饒他!快樂的張金稱走在隊伍的前麵,他沒有發現遠處有一雙冷靜的眼睛正盯著他看。
四十裏走來不容易,大熱天的,走了半天,張金稱才滿頭大汗來到隋軍大營。“叫你們楊將軍出來,他說好今天跟我決戰!”過了一會,裏麵有個聲音大聲告訴他:“張將軍,我們楊將軍昨天晚上已經去你們軍營了,你路上沒碰到他嗎?”
什麽?去我們大營了!還是昨天晚上!早到也是違約呀!像了為了印證這個消息,有從快馬馳到,給張頭領帶來了不好的消息:大本營被人踹了。完了,這個王八蛋,說好今天決戰的,竟然搶跑。張金稱連忙下令,立即回營救援。
跑了八十裏的折返跑後,張金稱氣喘呼呼地回到大營,這回,他終於如願以償見到了楊義臣的大軍。還原一下事件的真相,昨天楊義臣跟張金稱定好決戰後,於當天夜裏就悄悄領兵逼近張金稱的大營,然後潛伏起來,等張金稱出營之後,殺將出來直搗其營。張金稱可以指責對方不講信用,但他忘了,戰場是沒有信用可說的,是謂兵不厭詐。
而這一切錯誤也源自他的狂妄,他要是調查過自己的對手就會知道楊義臣絕不是縮頭烏龜,這對隋將善於領兵,作戰經驗豐富。
楊義臣在邊疆大戰突厥跟吐穀渾時,老張大概還在田頭撿牛糞。以逸侍勞的楊義臣下達了攻擊的命令,疲憊不堪的反軍大敗而潰。張金稱體力好,竟然還逃了出去。
楊義臣沒有追他,窮寇莫追不是他的行事規則,這種行為模式應該源於自信與風度,被打趴下的人,他是不屑窮追猛打的,這種性格說不上好壞。
數年後,但王世充用他的這些五行奇術絕地反擊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王大人還有此等奇術。深藏起你的鋒芒,而讓人娛悅的尾巴不妨多搖一搖。下一個索要的東西可能就是原則了。
王世充同樣沒有猶豫,沒有原則大概就是他的原則。當官期間,王世充經常舞弊,並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被人質問時,毫不慚愧,反而利用其律法上的知識優勢,進行反駁。
充分體現了最高明的違法者必然是法律專家。第三樣東西是羞恥心。王世充大概是連羞恥心是圓形還是方形都未必清楚,拍上司馬屁,他打點準,下手力度拿捏恰到好處。(未完待續)
縣令大人是不管這些的,完成上麵攤派的征士任務,保住烏紗帽才是他的考慮範圍,於是,縣令直接拒絕了他的請求,還把他拖出去打了一頓,並告訴他,如果你不去,就將你關起來,罪名都定好了,就說你以前偷過羊。
要偷過羊,老婆怎麽會餓死?孫安祖終於憤怒了,拖著渾身疼痛的身體回去之後,他找了一把尖刀,磨得鋒利,然後直接衝進了縣衙,刺死縣令,逃遁而去。
東方文明隻兩句格言:一句是安分守己、明哲保身;一句是管他媽的。━━━林語堂這是亂世裏發生的一個並不少見的故事。聽完孫安祖的講述,竇建德告訴對方,先不要擔心,你在我這裏躲一陣,等風頭過去了再想辦法。
風頭並沒有過去,縣令大人不是臨時工,豈是死了就算的,又因為竇建德平時經常幹收容逃竄人員的事情,捕快們都知道,抓逃犯,找老竇。村外已經出現了公人的身影。
沒有辦法,藏是藏不住了,擺在眼前的,隻有一條路。竇建德把孫安祖叫來,告訴他官府的人已經摸到了這裏。孫安祖當即表示自己馬上就走,絕不拖累朋友。竇建德曬笑,他不是一個怕拖累的人,他跟對方說這些。也不是好讓對方走路。
竇建德看著孫安祖,搖了搖頭,說道:“你還能去那裏?你要當一名朝不保夕的逃犯嗎?”“那我能去那裏?”竇建德盯著對方,說出了三個字:“高雞泊。”
高雞泊仍漳水匯集而形成的一個湖泊區,裏麵蘆葦叢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也是義軍的天然基地。孫安祖馬上明白對方是讓他落草,他沒有猶豫,老婆餓死了,自己背了命案,還有什麽不能幹的?
竇建德又告訴他。在我的莊園裏,還有二百多像你這樣的亡命之人,你領著他們一起進高雞泊吧。
為對方設身處地,安排一切,朋友二字直抵千金。孫安祖沒有言謝。這樣的恩情已無法言謝,想了一會,他問了竇建德一個問題。“官府已經追到這裏,怕此事會連累大哥,不如一起進高雞泊吧。”竇建德露出了苦笑:“我還有一家老小。”
孫安祖沒有再說,數天後,他離開了竇建德的家。又過了一些天,竇建德聽說高雞泊裏多了一支反抗軍。其首領自號“摸羊公”竇建德笑了,他知道此人一定就是孫安祖。當初說你偷羊,你就幹脆叫摸羊公。看來這逆反心理不是一般的強啊。逼上梁山送走了孫安祖,竇建德開始收拾行李準備遠行,他也被抽了壯丁,要去遼東拚命,因為素有威望,還被任命為二百人長。
竇建德應該是聽過《無向遼東浪死歌》的。也清楚那些歌詞不誇張,在前麵說服孫安祖時。他還分析了天下大局,指出遼東之戰必敗無疑。天下還會因此大亂。此去,十死一生。但竇建德非去不可。不去,就會像孫安祖一樣被官府刁難。搞不好,也會家破人亡,為了守住自己的家,他隻好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險。
率領著二百人,竇建德踏上了北去的道路,行到河間郡,命運向他露出了猙獰的麵孔。官府領著官兵,衝進了竇建德的家裏,將他的家人全部抓了起來,官府的理由是通匪,根據楊廣頒布的敕令,抓住反賊就地斬決。
竇建德的家被屠,無少長皆殺之。無少長皆殺之,區區六個字,每個字都像一把尖刀插進了竇建德的心髒。竇建德雖然交往很雜,但處事小心,從來沒露過把柄,官府是怎麽找到他家去了呢?
原因說起來很有“莫須有”的特色。官府的捕盜們被四處活動的反抗軍搞得焦頭爛耳,這些人都是遊擊戰的好手,一追就跑,一跑就沒影,你這邊剛走,他可能又殺回來了。但這些捕盜仔細研究反抗軍的活動軌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整個郡幾乎所有的村子都受到了攻掠,但一個村子例外,就是竇建德的村子。村子成為亂世中的安全島,這是竇建德的功勞。
孫祖安自然是不會來的,但附近還有數支部隊,他們也不來,有一些應該是害怕。竇建德月夜殺盜的故事早已經傳遍江湖,到這裏來做案風險大收益低。但更多的是敬重竇建德的為人。
竇建德是一個俠者,史書記載有一天,他正在驅牛耕田,突然看到一個老鄉滿麵愁容,一問之下,原來對方的親人去世,卻因為貧窮無法下葬。
竇建德將手裏的手繩交給對方:你把這頭牛拿去賣了,換錢辦喪事吧。發現這個現象後,捕盜們很興奮,根據兔子不吃窩邊草的理論,他們推導出竇建德通匪的結論。
這是一個很無恥的結論。這證明,好人已經無法在這個亂世生存。所有珍惜的東西都失去了,竇建德曾為了這些珍惜的東西壓抑著不安的本性。但現在,親情的羈絆被毀去。隋朝政府終於將一名地主改造成了反抗者。很多年以後,竇建德依然記得自己當農夫的那些美好日子。
我原本是想做一個好人的。竇建德召集他的二百名手下,告訴他們:“我的家已經被屠了,我無法再去遼東,隻有去當一名盜了,諸位要是願意,可以跟我一起去,要不願意,愁聽尊便。”沒有一人選擇離開,二百人跟隨竇建德開始亡命天涯。這是一條充滿血與沙,生與死的無間之路。
竇建德沒有去找孫安祖。他相信自己要找到孫安祖,對方一要會出頭把交椅,雖然竇建德是孫安祖起事的風險投資人。但他並不打算去孫安祖那裏坐享其成。
竇建德選擇了同樣在高雞泊活動已久的高士達,此人自號東海公,手下有一支以高氏宗族為核心的部隊,以血親為核心的部隊有特別的凝聚力,唯一的缺點是會排斥其它的加入者。雖然起事很早,這次部隊的規模一直沒有擴大,保持在數千人的水平。
竇建德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加入高士達沒多久,陸陸續續有不少人找到竇建德,要求入夥,其中一些人竇建德還認識。那是當日他交給孫安祖的人。這意味著,摸羊公同誌已經光榮犧牲了。
摸羊公孫安祖是被另一支反抗軍首領張金稱斬殺的。提起揭杆起義者,大家一定會想到杆子那麵大旗,上麵寫著四個霸氣橫溢的大字:替天行道。天無道,人行之。走投無路的人聚在一起。懲惡揚善,救助弱小,打壓惡霸,推翻暴政,這就是替天行道的含義。
但打替天行道旗子的人並不一定替天行道,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也不是每個隊伍都會遵守的行動綱領。有一些反抗軍充其量隻能算匪幫,有時候甚至比暴政者更殘忍。
清河人張金稱就是這樣的人。在拉起隊伍後,張金稱縱橫河北,打過官兵。也搶過百姓,而且還搞三光政策,部隊過後,人煙全無。此人也不懂什麽叫價級友誼,不講行規,對同行也下黑手。俗稱黑吃黑。
張金稱趁孫安祖未防備,突然率領部下發起攻擊。將孫安祖殺死。按他的意思,河北地界。唯其獨尊,而他的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高士達。這是一個沒有理想,沒有原則,隻相信暴力的人。
收集孫安祖的部下後,竇建德跟高士達的部隊擴大到了一萬人,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好事是人多力量大,可以辦以前不能辦的事情,比如清理一下門戶,收拾一下張金稱。
但壞處也是明顯的,人多了打眼,隋朝官府很快盯上了他們。涿郡通守郭絢有點煩,他最近接到一個任務,率領部下去高雞泊剿匪。這當然是個苦差事,高雞泊那個地方,湖深草密,除了野鴨味美尚可稱道外別無長處,要到裏麵找到反軍,實在難上加難。
但楊廣大帝的命令是不能違抗的。正當左右為難時,郭通守聽到一個喜出望外的消息。自己的對手內哄了。
出奔高雞泊深處,軍營,營中有旗杠,杠上有旗,旗上有字,上書:東海公。一向有序的軍營突然炸開了鍋,城門被衝開,一隊騎兵衝了出來,領頭一人身形健碩,麵有怒色,後麵嘩啦啦跟著一大隊兵馬,出營之後,這些人在此人的帶領下徑直離開,留下一片狼藉的大營。
不久後,營門口出現另一位大漢,他鐵青著眼,望著遠去的亂塵,怒吼著說了一句話:“把那個娘們拖出來斬了!”領兵出走的人是竇建德,而後麵出現的大漢則是東海公高士達。他們散夥了。
據路邊社報道,郭絢要來進攻的消息傳來後,高士達為了拉擾竇建德,特意提拔他為行軍司馬統領軍務,但此舉顯然激怒了高士達的原班人馬,高家兄弟紛紛抗議。而竇建德見處處受排擠,一氣之下,領著他的七千兵馬離開山寨,另立山頭去了。這是一個好時機,郭絢點起兵馬,準備馬上向高雞泊進發。出發之前,他收到了一封讓他驚喜不已的信。
竇建德寫信過來請求招安,為表誠意,還表態願意當帶路黨(願為前驅),領郭通守直搗高士達的老巢。驚喜之後,郭絢冷靜了下來,畢竟是大隋朝的高級幹部,警惕心還是有的。於是,郭絢派出了偵察兵。
消息傳回,竇建德確實跟高士達鬧翻了,而且探子還帶回了一個消息,高士達將竇建德的老婆斬了。殺妻之仇,不共戴天。
這下沒什麽可懷疑的了,郭絢給竇建德回了信,約定竇建德在前麵帶路,郭通守在後麵跟上,直搗高雞泊,與諸君痛飲。長河界,郭絢的一萬大軍抵達這裏。這是他跟竇建德約定結盟的地點。為了創造一個和諧的結盟氣氛,郭絢下令大軍休息。郭絢滿懷期待,而竇建德也沒讓他失望,沒多久,竇建德就來了。
唯一讓郭絢有點吃不消的是。竇建德不是一個人來的。竇建德領著他的七千大兵,全副武裝,殺氣騰騰趕到的。衝天的喊殺聲在營外響起,郭絢此時的大腦已經被三個字填得容不下一點腦細胞:上當了。
竇建德的確是詐降,他跟高士達的拆夥不過是一場精心排練的好戲,而那個被殺的女子就比較無辜了。史書記載,她是一名俘虜,前些天才安排跟竇建德拜了堂,領了證沒兩天,有沒有洞房就不知道了。
做為征討將軍。郭絢來之前應該調查過對方的底細,聽過竇建德同誌是怎麽對付盜賊的,從那時,他就應該當知道,俠士有時候也是會耍詐的。毫無防備的隋兵被“盟軍”殺得丟鎧棄甲,倉惶之中,郭通守大人領著數十名親信逃離了戰場,可對方不依不饒。一直追到平原郡,將郭絢斬於馬下才算收工。
戰勝了郭絢,竇建德展現了其傑出的軍事才能。他真正成為這支部隊的行軍司馬。但還沒到放鬆的時候。你越強大,你的敵人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強,隻有不斷通過考驗的人才能稱得上真正的雄者。大意的郭絢被消滅了,接下來,竇建德將碰上真正的對手,甚至是一個無法戰勝的對手。這位對手是隋朝的一員名將,大概也是最後一員名將了。
此人隋朝太仆卿楊義臣。山西代縣人。楊義臣是挾著掃平張金稱的勝利逼進高雞泊的。
最後的名將楊義臣率領的是不是一般的雜牌軍,楊廣指派給他的是征戰過遼東的精兵。一開始。楊義臣是奔著張金稱來的。張金稱吞並了孫安祖,已經做大做強,開始衝出高雞泊,走向新天地。
因為成績突出,連一向瞧不起農民起義軍的楊廣都注意到了老張,這才調派了楊義臣前來平定。這證明有時候步子邁得大了,是容易撞上煞星。但要說張金稱嚇住了那是不正確的,此人的字典裏實在沒有怕這兩個字。
張金稱這個人可以用狂妄來描述,行事橫行無忌,天不怕地不怕,天不管地不管。而狂妄,是因為他相信手中的暴力可以征服一切,而又因為狂妄,所以無所顧忌的殺人。收到楊義臣逼進的消息後,張金稱沒有回到地勢險要的高雞泊,直接就地紮營,專等楊義臣來攻。
數天過去了,張金稱並沒有發現對方的蹤影,等打探消息的人回來,他聽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事情。楊義臣離他不遠,就在四十裏外,可楊義臣此時正在挖溝起壘大搞基礎建設,看樣子,準備長住下去。
對方不來,張金稱準備送上門去。第二天一早,張金稱率領大軍抵達楊義臣的大營,表示大家都是成年人,幹脆點,出來咱們拚個你死我活。營門緊閉。
時間一點點過去,張金稱在營外耐心地做楊義臣的工作,從個人尊嚴到祖宗顏麵,無所不談。到了晚上的時候,張金稱決定還是先回營。明天我還會來的。張金稱果然守信,第二天穿戴整齊,如約而來。
可交戰這種事,素來一個巴掌打不響,也不知道楊義臣葫蘆賣得什麽藥,死活不肯出來。每天張金稱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這樣的邀戰持續了一個多月,張金稱連對方燒柴做飯的飲事兵都沒看到一個。
張金稱真的火了,行走江湖這麽多年,還是第一次碰到如此鹽油不進的家夥,對於這樣的人,客氣實在是多餘的。
從那天開始,張金稱一改以往以勸說為主,激將為輔的方式,轉變為辱罵為主,效果不錯。像繡樓大姑娘一般的楊義臣終於露麵了,他給張金稱送去了一個消息:兄弟不要罵了,你實在要戰,我就奉陪,明天早上你再來。
我一定出戰。好了,目的終於達到了,踏著夕陽,張金稱返回大本營。回去睡個好覺,明天決一死戰。
第二天,清晨張金稱起了個大早,吃完早飯,就拉著隊伍直奔楊義臣的大營。他的內心已經積蓄了一個多月的怒氣。抓住楊義臣,絕不輕饒他!快樂的張金稱走在隊伍的前麵,他沒有發現遠處有一雙冷靜的眼睛正盯著他看。
四十裏走來不容易,大熱天的,走了半天,張金稱才滿頭大汗來到隋軍大營。“叫你們楊將軍出來,他說好今天跟我決戰!”過了一會,裏麵有個聲音大聲告訴他:“張將軍,我們楊將軍昨天晚上已經去你們軍營了,你路上沒碰到他嗎?”
什麽?去我們大營了!還是昨天晚上!早到也是違約呀!像了為了印證這個消息,有從快馬馳到,給張頭領帶來了不好的消息:大本營被人踹了。完了,這個王八蛋,說好今天決戰的,竟然搶跑。張金稱連忙下令,立即回營救援。
跑了八十裏的折返跑後,張金稱氣喘呼呼地回到大營,這回,他終於如願以償見到了楊義臣的大軍。還原一下事件的真相,昨天楊義臣跟張金稱定好決戰後,於當天夜裏就悄悄領兵逼近張金稱的大營,然後潛伏起來,等張金稱出營之後,殺將出來直搗其營。張金稱可以指責對方不講信用,但他忘了,戰場是沒有信用可說的,是謂兵不厭詐。
而這一切錯誤也源自他的狂妄,他要是調查過自己的對手就會知道楊義臣絕不是縮頭烏龜,這對隋將善於領兵,作戰經驗豐富。
楊義臣在邊疆大戰突厥跟吐穀渾時,老張大概還在田頭撿牛糞。以逸侍勞的楊義臣下達了攻擊的命令,疲憊不堪的反軍大敗而潰。張金稱體力好,竟然還逃了出去。
楊義臣沒有追他,窮寇莫追不是他的行事規則,這種行為模式應該源於自信與風度,被打趴下的人,他是不屑窮追猛打的,這種性格說不上好壞。
數年後,但王世充用他的這些五行奇術絕地反擊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王大人還有此等奇術。深藏起你的鋒芒,而讓人娛悅的尾巴不妨多搖一搖。下一個索要的東西可能就是原則了。
王世充同樣沒有猶豫,沒有原則大概就是他的原則。當官期間,王世充經常舞弊,並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被人質問時,毫不慚愧,反而利用其律法上的知識優勢,進行反駁。
充分體現了最高明的違法者必然是法律專家。第三樣東西是羞恥心。王世充大概是連羞恥心是圓形還是方形都未必清楚,拍上司馬屁,他打點準,下手力度拿捏恰到好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