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事,在劉武周和突厥人之間也不例外。突厥人在進攻中原的過程中,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例如:珠寶、美女、奴隸(掠奪中原人口給他們奴隸當)等等。
突厥人得到的都是一些很實在的東西。與此同時,劉武周也不吃虧(吃虧的隻有那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在突厥的幫助下,他的實力不斷增強,勢力範圍越來越大,攻克摟煩、定襄、雁門等郡,又收攏了宋金剛、尉遲敬德等大將。
人在吃不飽飯的時候,想的是怎麽吃飽飯,在吃飽飯後,才會想我要不要娶一個老婆,娶了老婆,才會想我要不要再生個孩子,都是一步一步的。很少有人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想我生個孩子吧,如果那樣不是腦袋有病就是精神不正常。
人的權利*也是一步一步增長的,當了鄉長就像當個縣長,當了縣長感覺還是市長威風,當了市長想我要是能當個省長這輩子也值了。
劉武周雖然名義上是個皇帝,實際上也就是一個省長,他的目標很簡單,擴大地盤。
這個計劃得到了突厥的支持,對於他們來說打仗就是殺人、搶劫、強奸,幹一些不人道的事情,當然很高興的就答應了。簡單的分析了一下形式,劉武周決定對太原動手,突厥表示同意,打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搶劫。
劉武周之所以打太原,不是心血來潮,就和你李淵過不去,而是他認定唐政府對太原的控製是有限的。留守太原的李元吉也是好欺負的。武德二年(619)四月,劉武周集合大軍,誓師南征,將他的劍鋒指向了太原。
劉武周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打的唐軍節節敗退。李淵得到消息,命令大將薑寶誼、李仲文帶兵迎戰,結果唐軍大敗,薑寶誼、李仲文都被俘虜。
此時李淵的老鐵子裴寂同誌主動請纓,帶兵出征,看到鐵哥們能夠主動為國家分擔憂患。李淵很高興,那你去吧。臨行前,李淵特意囑咐裴寂:“好好打,不要輕敵別給我丟臉。”
裴寂很臭屁的說:“你就在長安等著我勝利的消息吧。”裴寂信心滿滿的到了前線,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勝利。沒有多長時間。在長安等消息的李淵就聽到了裴寂的消息。
不過不是好消息——裴寂大大了敗仗,大敗仗。薑寶誼敗了,裴寂敗了,在太原的李元吉心慌了。這個時候劉武周的大軍已經打到了家門口,並且在太原周圍形成了一個包圍圈。
李元吉知道,太原馬上就要成為孤城,現在不走,以後就沒機會了。李元吉叫來司馬(相當於軍政秘書長)劉德威。對他說:“你帶老弱殘兵守城,我率領精銳部隊出城迎戰。”
劉德威本以為李元吉叫自己來是商議逃跑的事宜,沒想到這位王爺(封齊王)竟然這麽有種。我平時小看他了,於是表態:“大王,你去吧,我一定堅守城池,等你回來。”“好好,你真是一位忠臣。我沒有看錯你。”李元吉一邊說話一邊拍著劉德威的肩膀,以示鼓勵。
在九月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李元吉領著大小老婆趁著月黑風高偷偷溜出了太原,快馬加鞭奔向長安。李元吉走了。劉德威意識到自己被忽悠了。
於是太原被劉武周占領,劉武周索性又將都城遷到了太原,看來要常駐沙家浜。李元吉叫來司馬(相當於軍政秘書長)劉德威,對他說:“你帶老弱殘兵守城,我率領精銳部隊出城迎戰。”
劉德威本以為李元吉叫自己來是商議逃跑的事宜,沒想到這位王爺(封齊王)竟然這麽有種,我平時小看他了,於是表態:“大王,你去吧,我一定堅守城池,等你回來。”“好好,你真是一位忠臣,我沒有看錯你。”李元吉一邊說話一邊拍著劉德威的肩膀,以示鼓勵。
在九月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李元吉領著大小老婆趁著月黑風高偷偷溜出了太原,快馬加鞭奔向長安。李元吉走了,劉德威意識到自己被忽悠了。於是太原被劉武周占領,劉武周索性又將都城遷到了太原,看來要常駐沙家浜。
李元吉逃也逃得這麽搞笑,真讓人哭笑不得。決戰對於李元吉棄城逃跑的行為,李淵很氣憤。太原不是一般的地方,是李唐王朝的起兵的根據地,說丟就丟了,你小子也太不爭氣了。可是氣憤又有什麽用呢?
自己始終下不了決心修理修理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做為一個父親李淵很仁慈,不忍心懲罰自己的兒子,更加不忍心在兒子之間進行取舍,於是後來發生那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李淵知道遇見問題就得像辦法解決問題,現在的情況比以前更加糟糕,不僅太原被劉武周占領,而且呂崇茂在夏縣(今山西夏縣)稱魏王,隋王朝殘將王行本據守河東城(拒不投降),兩個人都響應劉武周。黃河以東基本上脫離了唐朝的統治。
劉武周派大將宋金剛繼續南侵,準備接應呂崇茂和王行本,攻入澮州,進逼絳州,威脅關中,形式非常不利於李淵。李唐王朝遇到了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困境。
如果那個時候在李唐王朝內部還有人能夠戰勝劉武周,那個人肯定就是李世民。在這極其凶險的時刻,李淵又一次派李世民出征。
武德二年十月二十日,李淵親自到長春宮給李世民踐行。十一月,李世民率軍於龍門乘堅冰渡河,屯兵柏壁(今山西省新絳西南),與宋金剛相持。
將領們一致要求與宋金剛決戰,李世民不同意。到了前線的李世民,經過深思熟慮得到了一個結論,不能夠與宋金剛決戰,當然這是有原因的。
當將領們提出決戰的建議,他為他的將領上了一堂生動的戰術分析課。首先他陳述自己的觀點,不能決戰,緊接著陳述理由:“宋金剛孤軍深入,劉武周的精兵強將,全部家當都在這裏。
宋金剛軍中沒有糧食,全靠搶老百姓的糧食維持,所以他盼望速戰速決,我們偏偏緊閉營壘,養精蓄銳,對他們的任何挑戰都不要理會,可以挫折他們的銳氣。等到他們糧食吃完,沒有別的法子,自然逃走。
那時我們再全軍追擊,一定可以大獲全勝。”什麽叫水平,這就叫水平。不人雲亦雲,根據當時的情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見解,而且還是對的,這就是水平。
對於一個二十對歲的少年人,能夠這麽沉住氣,也是水平。經過李世民的分析,這些久經沙場的將領們能夠感覺到秦王(封秦王)是對的,能夠追隨這樣的一位主帥,他們打心裏感到高興。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世民和宋金剛之間小站不斷,但是從來有打過大戰,至於決戰嗎?
宋金剛倒是做夢都想和李世民打一場決戰,可是李世民偏偏不答應,慢慢的宋金剛大軍原本鬥誌昂揚的士氣衰弱下來,反而唐軍的戰鬥士氣不斷上升。到了第二年(武德三年,620)四月,宋金剛的糧食快吃光了,他無法繼續支撐,於是宋金剛向北撤退。
得到這個消息,李世民很興奮,果然不出我所料,宋金剛還真能挺,我本以為三月份他的糧食就沒了,他硬多撐了一個月。李世民率領騎兵部隊追擊宋金剛,一日一夜急行軍二百多裏,交戰數十次,大破宋金剛的部隊。第二天,與宋金剛軍遭遇八次,打了八次勝仗,俘虜數萬人。
當天晚上,唐軍在雀鼠穀就地紮營,李世民已經兩天沒有吃東西,三天沒有脫鎧甲,營中隻剩下一隻羊,李世民與將士一同煮了來吃,聊以充饑。
在介休(今山西介休)李世民又一次與宋金剛相遇,此時的宋金剛還有兩萬人馬,在介休城外擺開陣勢,準備與李世民決戰。他的士兵因為戰敗已經惶恐不安,鬥誌全無。李世民的情況也好不了哪裏去,將士們幾天沒有吃飯,哪裏有力氣打仗。
李世民派大將李世勣(即民間傳聞的徐茂公,原李密部將,現已歸降唐朝)領著士兵稍稍後退,宋金剛以為李世勣害怕,命令大軍追擊,李世民繞到宋金剛大軍背後,就在這個時候,突然發動襲擊,宋金剛大軍馬上崩潰。
李世民斬殺三千多人,宋金剛輕騎逃走。不久留守介休的宋金剛部將尉遲敬德等人向李世民投降。正如李世民所預料的那樣,唐軍大獲全勝。
由於全部家當都在宋金剛手裏,接到戰敗消息的劉武周沒有絲毫猶豫,果斷下定決心退出太原,逃向突厥。
曆史又一次證明叛徒的日子總是不好過,劉武周在突厥過的並不舒心,也可以理解,畢竟你一個落難的皇帝,也沒有什麽利用價值了,人家憑什麽對你客客氣氣的,少不了得看人家的臉色。
時間一長劉武周受不了了,打算逃回馬邑(當時的馬邑在還在劉武周的部將手裏),被突厥人發覺,就把劉武周殺了。
宋金剛的結局和劉武周如出一轍,也是被突厥人幹掉的。他們的故事似乎告訴後來人,幹什麽別幹叛徒,當什麽別當漢奸。(想知道《唐朝那些事兒》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選擇添加朋友中添加公眾號,搜索“wang”,關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未完待續)
突厥人得到的都是一些很實在的東西。與此同時,劉武周也不吃虧(吃虧的隻有那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在突厥的幫助下,他的實力不斷增強,勢力範圍越來越大,攻克摟煩、定襄、雁門等郡,又收攏了宋金剛、尉遲敬德等大將。
人在吃不飽飯的時候,想的是怎麽吃飽飯,在吃飽飯後,才會想我要不要娶一個老婆,娶了老婆,才會想我要不要再生個孩子,都是一步一步的。很少有人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想我生個孩子吧,如果那樣不是腦袋有病就是精神不正常。
人的權利*也是一步一步增長的,當了鄉長就像當個縣長,當了縣長感覺還是市長威風,當了市長想我要是能當個省長這輩子也值了。
劉武周雖然名義上是個皇帝,實際上也就是一個省長,他的目標很簡單,擴大地盤。
這個計劃得到了突厥的支持,對於他們來說打仗就是殺人、搶劫、強奸,幹一些不人道的事情,當然很高興的就答應了。簡單的分析了一下形式,劉武周決定對太原動手,突厥表示同意,打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搶劫。
劉武周之所以打太原,不是心血來潮,就和你李淵過不去,而是他認定唐政府對太原的控製是有限的。留守太原的李元吉也是好欺負的。武德二年(619)四月,劉武周集合大軍,誓師南征,將他的劍鋒指向了太原。
劉武周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打的唐軍節節敗退。李淵得到消息,命令大將薑寶誼、李仲文帶兵迎戰,結果唐軍大敗,薑寶誼、李仲文都被俘虜。
此時李淵的老鐵子裴寂同誌主動請纓,帶兵出征,看到鐵哥們能夠主動為國家分擔憂患。李淵很高興,那你去吧。臨行前,李淵特意囑咐裴寂:“好好打,不要輕敵別給我丟臉。”
裴寂很臭屁的說:“你就在長安等著我勝利的消息吧。”裴寂信心滿滿的到了前線,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勝利。沒有多長時間。在長安等消息的李淵就聽到了裴寂的消息。
不過不是好消息——裴寂大大了敗仗,大敗仗。薑寶誼敗了,裴寂敗了,在太原的李元吉心慌了。這個時候劉武周的大軍已經打到了家門口,並且在太原周圍形成了一個包圍圈。
李元吉知道,太原馬上就要成為孤城,現在不走,以後就沒機會了。李元吉叫來司馬(相當於軍政秘書長)劉德威。對他說:“你帶老弱殘兵守城,我率領精銳部隊出城迎戰。”
劉德威本以為李元吉叫自己來是商議逃跑的事宜,沒想到這位王爺(封齊王)竟然這麽有種。我平時小看他了,於是表態:“大王,你去吧,我一定堅守城池,等你回來。”“好好,你真是一位忠臣。我沒有看錯你。”李元吉一邊說話一邊拍著劉德威的肩膀,以示鼓勵。
在九月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李元吉領著大小老婆趁著月黑風高偷偷溜出了太原,快馬加鞭奔向長安。李元吉走了。劉德威意識到自己被忽悠了。
於是太原被劉武周占領,劉武周索性又將都城遷到了太原,看來要常駐沙家浜。李元吉叫來司馬(相當於軍政秘書長)劉德威,對他說:“你帶老弱殘兵守城,我率領精銳部隊出城迎戰。”
劉德威本以為李元吉叫自己來是商議逃跑的事宜,沒想到這位王爺(封齊王)竟然這麽有種,我平時小看他了,於是表態:“大王,你去吧,我一定堅守城池,等你回來。”“好好,你真是一位忠臣,我沒有看錯你。”李元吉一邊說話一邊拍著劉德威的肩膀,以示鼓勵。
在九月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李元吉領著大小老婆趁著月黑風高偷偷溜出了太原,快馬加鞭奔向長安。李元吉走了,劉德威意識到自己被忽悠了。於是太原被劉武周占領,劉武周索性又將都城遷到了太原,看來要常駐沙家浜。
李元吉逃也逃得這麽搞笑,真讓人哭笑不得。決戰對於李元吉棄城逃跑的行為,李淵很氣憤。太原不是一般的地方,是李唐王朝的起兵的根據地,說丟就丟了,你小子也太不爭氣了。可是氣憤又有什麽用呢?
自己始終下不了決心修理修理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做為一個父親李淵很仁慈,不忍心懲罰自己的兒子,更加不忍心在兒子之間進行取舍,於是後來發生那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李淵知道遇見問題就得像辦法解決問題,現在的情況比以前更加糟糕,不僅太原被劉武周占領,而且呂崇茂在夏縣(今山西夏縣)稱魏王,隋王朝殘將王行本據守河東城(拒不投降),兩個人都響應劉武周。黃河以東基本上脫離了唐朝的統治。
劉武周派大將宋金剛繼續南侵,準備接應呂崇茂和王行本,攻入澮州,進逼絳州,威脅關中,形式非常不利於李淵。李唐王朝遇到了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困境。
如果那個時候在李唐王朝內部還有人能夠戰勝劉武周,那個人肯定就是李世民。在這極其凶險的時刻,李淵又一次派李世民出征。
武德二年十月二十日,李淵親自到長春宮給李世民踐行。十一月,李世民率軍於龍門乘堅冰渡河,屯兵柏壁(今山西省新絳西南),與宋金剛相持。
將領們一致要求與宋金剛決戰,李世民不同意。到了前線的李世民,經過深思熟慮得到了一個結論,不能夠與宋金剛決戰,當然這是有原因的。
當將領們提出決戰的建議,他為他的將領上了一堂生動的戰術分析課。首先他陳述自己的觀點,不能決戰,緊接著陳述理由:“宋金剛孤軍深入,劉武周的精兵強將,全部家當都在這裏。
宋金剛軍中沒有糧食,全靠搶老百姓的糧食維持,所以他盼望速戰速決,我們偏偏緊閉營壘,養精蓄銳,對他們的任何挑戰都不要理會,可以挫折他們的銳氣。等到他們糧食吃完,沒有別的法子,自然逃走。
那時我們再全軍追擊,一定可以大獲全勝。”什麽叫水平,這就叫水平。不人雲亦雲,根據當時的情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見解,而且還是對的,這就是水平。
對於一個二十對歲的少年人,能夠這麽沉住氣,也是水平。經過李世民的分析,這些久經沙場的將領們能夠感覺到秦王(封秦王)是對的,能夠追隨這樣的一位主帥,他們打心裏感到高興。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世民和宋金剛之間小站不斷,但是從來有打過大戰,至於決戰嗎?
宋金剛倒是做夢都想和李世民打一場決戰,可是李世民偏偏不答應,慢慢的宋金剛大軍原本鬥誌昂揚的士氣衰弱下來,反而唐軍的戰鬥士氣不斷上升。到了第二年(武德三年,620)四月,宋金剛的糧食快吃光了,他無法繼續支撐,於是宋金剛向北撤退。
得到這個消息,李世民很興奮,果然不出我所料,宋金剛還真能挺,我本以為三月份他的糧食就沒了,他硬多撐了一個月。李世民率領騎兵部隊追擊宋金剛,一日一夜急行軍二百多裏,交戰數十次,大破宋金剛的部隊。第二天,與宋金剛軍遭遇八次,打了八次勝仗,俘虜數萬人。
當天晚上,唐軍在雀鼠穀就地紮營,李世民已經兩天沒有吃東西,三天沒有脫鎧甲,營中隻剩下一隻羊,李世民與將士一同煮了來吃,聊以充饑。
在介休(今山西介休)李世民又一次與宋金剛相遇,此時的宋金剛還有兩萬人馬,在介休城外擺開陣勢,準備與李世民決戰。他的士兵因為戰敗已經惶恐不安,鬥誌全無。李世民的情況也好不了哪裏去,將士們幾天沒有吃飯,哪裏有力氣打仗。
李世民派大將李世勣(即民間傳聞的徐茂公,原李密部將,現已歸降唐朝)領著士兵稍稍後退,宋金剛以為李世勣害怕,命令大軍追擊,李世民繞到宋金剛大軍背後,就在這個時候,突然發動襲擊,宋金剛大軍馬上崩潰。
李世民斬殺三千多人,宋金剛輕騎逃走。不久留守介休的宋金剛部將尉遲敬德等人向李世民投降。正如李世民所預料的那樣,唐軍大獲全勝。
由於全部家當都在宋金剛手裏,接到戰敗消息的劉武周沒有絲毫猶豫,果斷下定決心退出太原,逃向突厥。
曆史又一次證明叛徒的日子總是不好過,劉武周在突厥過的並不舒心,也可以理解,畢竟你一個落難的皇帝,也沒有什麽利用價值了,人家憑什麽對你客客氣氣的,少不了得看人家的臉色。
時間一長劉武周受不了了,打算逃回馬邑(當時的馬邑在還在劉武周的部將手裏),被突厥人發覺,就把劉武周殺了。
宋金剛的結局和劉武周如出一轍,也是被突厥人幹掉的。他們的故事似乎告訴後來人,幹什麽別幹叛徒,當什麽別當漢奸。(想知道《唐朝那些事兒》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選擇添加朋友中添加公眾號,搜索“wang”,關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