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兵分兩路,一路由大將龐玉率領從正麵進攻宗羅睺,另一路由李世民親自領導,是一支奇兵,戰爭的勝敗主要取決於這支奇兵。龐玉和宗羅睺在淺水原大戰,戰鬥正是膠著狀態,李世民率領奇兵部隊從宗羅睺的後方攻擊。


    李世民領著幾十個騎兵率先衝入宗羅睺的大軍,與龐玉軍前後夾擊,士兵們見主將這般英勇,更是奮勇殺敵,呐喊聲震動天地。宗羅睺哪裏見過這樣的陣勢,一下子就被打蒙了,士兵們首先潰退,他也跟著跑。仗輸了贏了無所謂,命可得保住了。


    這時李世民發揚了“亦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作風,死死跟著宗羅睺,一直追到折墌城。那些潰退的秦兵還沒有來得及進城,李世民就到了。在折墌城下,薛仁果已經擺開陣勢,正等著李世民呢?


    不要誤會,這可不是歡迎李世民,雖然宗羅睺敗了,但是一向自負的薛仁果認為這不過是一場小的敗仗,是宗羅睺無能,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打贏李世民。直到一件事情的發生,他才感覺到這似乎就是自己的末日了。


    在兩軍陣前,薛仁果手下大將當著薛仁果的麵向李世民投降。他奶奶的,薛仁果這個氣呀。生氣是沒有用的,憤怒也是沒有用的,出現了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問題,薛仁果的腦袋現在很混亂,剛才的那一幕對他的打擊實在很大,一時半會也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那就收軍回城吧。


    對於薛仁果回城的舉動,李世民沒有攔著。更加沒有趁機向薛仁果進攻,因為他認為通過血腥得到的勝利,並不是最成功的勝利,他要不通過血腥就得到勝利。


    於是李世民帥軍包圍折墌城,圍而不攻。薛仁果原以為回到城內。情況會多少有些好轉,然而恰恰相反,情況越來越糟,要多糟有多糟。在折墌城內的,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都爭著搶著從城牆上下來向唐軍投降。


    為了爭一塊牆頭還發生了火拚。大有你不讓我投降,我就滅了你的意思。與此同時還有比賽項目,看誰投降的快(這個就看誰跑的快了,類似於現在的田徑項目)。


    看到這一切,薛仁果無計可施。本錢都被自己敗花光了,打又打不了,守也守不成,留給他的隻有一條路。第二天,他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後的決定。武德元年(618)十一月,薛仁果出城向李世民投降,至此隋末割據隴西五年的薛舉集團覆滅,隴西劃入唐朝版圖。李世民一雪前恥。憑借著冷靜、堅忍、睿智、勇敢。


    李淵是一個有野心的人,當上皇帝後的他,目標很明確。就是要統一天下。當時薛舉還沒有死,李世民更沒有平定薛舉集團。李淵就已經把他的目光看向了李軌。李淵采取的政策是四個字——遠交近攻。


    對於近在咫尺的薛舉,李淵知道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不僅是因為薛舉不老實,更是因為薛舉占著隴西這塊地方,李淵總感覺像是自己家的後院被人占著一樣。單單心裏上就很不舒服。對於李軌,李淵也有所耳聞。知道這個人厚道、仁義,和勾結黑社會的薛舉不同。李軌是讀過書的。


    聖賢書讀多了,就有想效法聖賢的念頭。第一次和薛舉開戰的時候,李淵就意識到李軌是一個可以利用的人,希望可以爭取爭取,回到人民的懷抱,一起攻擊薛舉,於是派遣使者前去遊說李軌。


    看到李淵的使者,李軌非常高興,當打開李淵給他的信時,他更加心花怒放,因為李淵稱呼李軌為弟,就是說兩人是兄弟,是一家人,一家人就好說話。


    要知道在當時,無論李軌的名氣多麽的大,也不可能超過李淵。李淵竟然這樣的親切是李軌始料不及的,心一高興,命令款待使者,好酒好菜的招待,並且在酒桌上就答應讓自己的弟弟李懋去拜見李淵。


    和政治老油條李淵比起來,李軌實在太嫩,幾句話就給哄住了,和之前的李密差不多。看來李淵做人實在不怎麽厚道,專挑本家的忽悠。李懋跟著使者到了長安,李淵也不小氣,直接任命李懋當大將軍。


    又任命張俟德為使者,帶著詔書前去冊封李軌為涼王,涼州總管。此時的李軌也沒有閑著,正忙著當皇帝,建立涼國,以安樂紀年。等到張俟德到涼州,李軌已經登基為帝。麵對李淵的冊封詔書,李軌集團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是李軌自己提出的,打算除去帝號,接受李淵的冊封,理由是:“大哥稱呼我為弟,我們兩人是一家人,一家人要和氣,不可以互相爭奪天下,更不可以兵戎相見”。


    每次看到這裏,都不得不佩服李淵的忽悠技巧,實在太高明了,明明是把李軌買了,李軌還幫著李淵數錢。李淵的成功不是來自於偶然。


    忽悠也是一技之長。另一種意見以曹珍為代表,正好和李軌相反,不讚成接受李淵的詔書,理由是:“隋朝失去天下,全天下的人都有權利得到它,李淵在關中當皇帝,咱們在河西當皇帝,井水不犯河水,又何必屈居於人下呢?”


    李軌一聽,有道理啊,咱倆都是皇帝,憑什麽讓我聽你的,剛剛嚐到當皇帝滋味的李軌,感覺當皇帝真的很過癮,這麽好的一個差事可不能隨便丟了。


    於是李軌開始不尿李淵。由一個小地主突然間變成了大地主;由一個郡變成了五個郡;由一個小官變成了皇帝;他的心理急劇膨脹,從這以後,李軌變了。


    慢慢的他學會了享受,慢慢的他學會了守住自己手中的權力,慢慢的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愛護百姓,慢慢的他開始聽信讒言……權利是一劑很猛烈的毒藥。吃的越久中毒越深,這句話用在李軌身上非常正確。曆史用事實證明,三好學生也有學壞的一天。下麵我舉幾個例子說明,天空還是那樣藍,白雲還是很悠閑。然而李軌已經不是以前的李軌。


    第一個例子:梁碩是和李軌一起起兵的好哥們,也參加了那次會議,做了重要發言,在起義成功後,梁碩也得到了一個不小的官職(吏部尚書)。


    梁碩這個人和其他人不同,雖然他也是地主。其他的人隻知道聚斂財富。守住自己財產。而梁碩比他們更加高明,能看到事物的本質,能夠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事情沒有發生他就能夠預料到,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


    總能夠幫助李軌出些非常好的主意。因此梁碩在李軌集團是一個重要的人物。李軌一有事情就找梁碩商議。梁碩總感覺涼州的少數民族(胡人)的人口太多了,又很強悍,早晚會起亂子,就建議李軌早點做防備。而和李軌起兵的另一個地主安修仁就是胡人,聽說了這件事對梁碩很有意見。


    於是梁地主和安地主就結下了梁子。梁碩這個人平時還很牛,瞧不起人,一次李軌的兒子李仲琰去梁碩家等梁碩,正巧梁碩在睡覺。李仲琰就等著,梁碩牛脾氣又犯了,平時就瞧不起李仲琰。現在壓根就不起來。


    左等右等,李仲琰也不見梁碩出來,公子哥的脾氣一上來,你以為你是誰呀,我還不等了呢?抬腿就走了。於是梁碩又把李仲琰給得罪了。


    安修仁和李仲琰兩個人聯合起來向李軌打小報告,說梁碩謀反。李軌很糊塗的就讓梁碩在家自殺。結果梁碩含冤而死,李軌自毀長城。和他起義的那些老哥們都感到恐懼(害怕李軌也把自己幹掉)。


    第二個例子:河西發生了災難,老百姓們都沒有吃的。盡然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李軌打算打開政府倉庫救濟饑民,他手下的大將曹珍等人也勸他這麽做。


    然而謝統師等原隋朝官吏和曹珍等人不和,聲言曹珍是錯的,阻止李軌放糧,並且提出了一通歪理邪說:“老百姓中餓死的都是弱者,健壯的人怎麽能夠餓死呢?


    政府存糧是為了應付緊急情況,怎麽可以去喂那些老弱,曹珍不是為國家著想啊?”


    李軌很不長腦袋的答應了,於是不放糧,老百姓們怨聲載道,離心離德,很多人要反叛他。對於李軌的行為,李淵很氣憤(不接受自己的冊封),現在已經解決了薛仁果,李淵打算派兵攻打李軌。


    正是這個時候,有一個叫安興貴的人毛遂自薦,聲稱自己有辦法招降李軌。


    李淵說:“那你去試試吧。”這對李淵來說是一件非常合適的買賣,風險小不說,萬一安興貴成功了,自己就可以不站而取河西,如果安興貴失敗了,自己再出兵也不晚。對於安興貴來說這是一場賭博,自己要是勝利了,榮華富貴唾手可得;話說回來,要是失敗了,估計也不見得就把命搭上。


    李軌集團目前是一個什麽情況安興貴還是有所耳聞的,他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任務。為了能夠做到萬無一失,安興貴在臨行前做了兩個計劃。


    安興貴之所以敢攔這個活,他是有著資本的,他的資本就是李軌集團的戶部尚書安修仁是他的老弟。安興貴很聰明,他沒有以李淵使者的身份去見李軌,而是先找自己的老弟安修仁。安修仁把安興貴推薦給了李軌,既然是安地主的老哥,也不能虧待了,二話不說,李地主就封了安興貴一個官。


    沒事的時候,李地主玩累了,突然間想到了安興貴,前幾天給他一個官職,不知道他這個人怎麽樣,於是李軌命安興貴來見自己。安興貴一聽見李軌來叫,知道機會來了。


    在李軌的皇宮裏,李軌問:“你有什麽治國安邦的策略嗎?”他很享受當皇帝的感覺,簡直太爽了。安興貴很不給麵子的說:“涼州這個地方太窮了,沒有什麽險要可以據守,而且和胡人挨得又近,說不上什麽時候就會出亂子。


    現在的唐朝定都在關中,實力是天下各路諸侯中最強的(這個。有點吹了),統一天下是早晚的事。”安興貴咽了一口吐沫說出了最後的這句話:“我看投降唐朝算了。”李軌默然不答,過了好久,突然說:“我現在割據河西,唐朝雖然強大。又能把我怎麽樣呢?


    莫非你是唐朝派來的間諜?”說最後一句話的時候,李軌用眼睛死死盯著安興貴,希望在安興貴的眼中看見慌亂和手足無措。然而,李軌錯了,安興貴是間諜不假,可是安興貴的心理素質要比李軌想象的好很多。安興貴很從容的回答:“我聽說如果當了大官不回家炫耀炫耀。就和黑天穿漂亮衣服一樣。


    現在我在我的家鄉當官,我不用炫耀,家裏人都能看到我,我還能有什麽別的想法嗎?”(安興貴、安修仁世居涼州)李軌點頭,消去了對安興貴的疑心:“你出去吧。”


    不長時間後。李軌感覺有些地方不對,到底哪裏不對頭,他也說不上來,安興貴從李軌的皇宮走出來的時候,內衣都濕透了,他鬆了一口氣:“剛才真險,隻要說錯一個字,就有掉腦袋的危險。幸好我機靈。”


    安興貴一邊拍著胸口,一邊自言自語。通過剛才的談話,安興貴知道了。李軌已經被權力腐蝕了,無法擺脫權利,剛才的那些話就當是對牛彈琴吧。第一個計劃破產,安興貴決定實施第二個計劃。


    安興貴又找到他的老弟安修仁,準備用武力逼迫李軌就範。兄弟二人領著胡人的士兵向李軌發動進攻,李軌出城迎戰。被打敗,被迫回城堅守。安興貴繞著城池呼喊:“大唐天子命令我來誅殺李軌。敢有助逆者,株連三族。”於是士兵百姓多出城投降。李軌見大勢已去。想當個地主都當不成了,與妻子,兒女喝酒作別。


    安興貴生擒李軌,在長安李淵沒有念及所謂的兄弟之情,直接把李軌斬首了,臨死前李軌知道了,李淵是騙子,是大騙子。安興貴與安修仁兄弟二人立了大功,李淵封安興貴右武侯大將軍、涼國公;封安修仁左武侯大將軍,申國公。自此李淵不站而取河西,李軌集團覆滅,西方已無強敵,李淵將他目光投向了東方和南方。天下這麽大,我想任遨遊!


    劉武周下一個目標,劉武周,說實在的,這個可不是李淵挑的事,而是劉武周主動找到李淵,很囂張的問:“小樣,不服,幹一仗。”這明顯的是挑釁的行為,自從當了皇帝後,李淵哪裏受過這樣的氣啊,還沒有等劉武周把話說完,李淵就怒了:“幹,不把你幹趴下,我就不姓李。”


    劉武周本人的道德水平雖然不高,流氓出身,但是實力是不可小覷的,起初的幾仗李淵沒少吃虧,先是老鐵子裴寂大敗,接著李元吉不爭氣逃回長安,太原被劉武周占領,直到……按照規矩,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劉武周的簡曆:劉武周,馬邑人。


    劉武周這個人的出身,用兩個字說是不好,用一個字說是孬。他比不上李淵、李密是*,繼承爵位,錦衣玉食;就連與黑社會勾結的薛舉,家有良田當地主的李軌都不如,這哥們說是黑社會都有點誇獎他了,說清楚了他就是個流氓。


    這個出身和劉邦有一拚。劉武周吊兒郎當,遊手好閑,懶惰成性,不幹正經事,和他在一起的所謂的哥們也都是這號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嘴上比誰說的都花花,什麽老子天下第一啊,什麽看這個不順眼了,一到關鍵時刻肯定抓不著影。


    而劉武周偏偏就喜歡這樣的人,整天和他們泡在一起,喝酒吃肉吹牛皮,沒事的時候再泡泡妞,總之一句話,什麽事情都幹,就是不幹正經事。劉武周的哥哥看見他這樣,非常的生氣,恨鐵不成鋼的說:“就你這樣,早晚要連累我們家族。我看你還是幹點正經事吧,我也好給你娶個媳婦,穩當的過日子。”


    劉武周聽完,嘴上沒說什麽,心想:娶媳婦幹嘛呀,還得養著她,家花不如野花香。他哥哥的這些話,明顯對劉武周沒有起什麽作用,他以前怎麽做的,現在還怎麽做,好像還有變本加利的意思,比如之前天天回家,現在幹脆發展成夜不歸宿。


    如果什麽都不變,楊廣很老實,隋朝很太平的發展下去,估計劉武周這輩子也就是以嬰孩開始,以流氓而終,好點的話,有一天他突然醒悟,覺得自己這麽做有點太不務正業了,轉而老老實實的生活,娶個老婆,生個孩子。無論怎樣曆史上都不會留著他的名字。


    然而,楊廣給他提供了一個舞台,前麵說過楊廣三征高句麗,大肆征兵,征兵令當然也到了馬邑,劉武周看到了征兵令,就想前去應征,反正哥哥也不待見自己,自己的名聲又不好,留在家裏也沒人給老婆,倒不如去賭一把,死就死了唄,要是運氣好,死不了,混個一官半職,也可以騎著馬回來讓那些瞧不起我的人看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