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翟讓也會埋怨王伯當,伯當的眼光有問題,推薦的這是什麽人啊?翟讓對李密的態度,李密很清楚,他意識到是該證明自己的時候了。每逢戰事李密都積極的為翟讓出謀劃策,雖然翟讓很少接受,但是事情的發展往往和李密所預料的一樣,接受李密的建議就打勝仗,不接受就打敗仗,慢慢的翟讓不得不承認這個討人厭的小子還真有點本事。
接著李密又主動請纓去招降其他的義軍,為了瓦崗軍的壯大,翟讓很爽快的就答應了,這比買賣對翟讓來說非常的劃算,正好可以趁機考驗考驗李密的能力,要是成功了,自己的實力也可以得到壯大,失敗了自己也不受影響。
李密所尋找的對象多是那種弱小的實力,憑借著他那三寸不爛之舌,說的天花亂墜,把義軍首領說蒙了,就算成功。“李先生,您真有學問。”“我這才哪到哪啊?翟頭領比我還有學問。”
“您都這麽有學問了,翟頭領比您還厲害,那得有多大的學問啊?”“跟我走吧,去見識見識。”“好好好。”傍個大樹好乘涼,這句話沒有錯,之前李密一到那,不殺他就算仁義了,現在作為瓦崗軍的使者,義軍首領都畢恭畢敬的,生怕得罪了瓦岡軍,自己吃不了兜著走。
李密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不僅招降了很多實力弱小的、尚在觀望的義軍,而且很多義軍都聽說李密很仁義,前來投奔,瓦崗軍的實力進一步增強。翟讓很高興。現在他對李密很有興趣,很想和他聊聊,李密也正好想和翟讓聊聊。
於是有了這樣大的一段談話,翟讓首先發問:“現在是個什麽世道啊?”“現在正是項羽和劉邦那樣的英雄爭奪天下的時候,”李密說。“哦。”對於李密的回答翟讓很滿意,他還想難為難為李密,“這樣的話誰不會說,具體怎麽做呢?”這個問題很堅韌,也很有難度,但是難不倒李密。他很從容的說:“要想平定天下,當劉邦、項羽那樣的英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瞥了瞥翟讓,意思像在問“小樣,你是嗎?”翟讓的眉頭緊皺,似在思索什麽。又似想在李密身上看出金子。李密繼續說:“具體應該這樣做……之後他們談了很久,二人研究出了一個作戰計劃,他們決定馬上付之於行動,來檢驗李密的理論是對的,還是錯的。
空嘴說白話,誰都會,但不見得都是對的,隻有實踐才能出真知。經過這次談話。翟讓對李密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再加上李密之前的表現,翟讓隱約感覺到李密的智慧和才能要遠在自己之上。自己以前真是狗眼看人低,他很慚愧的對李密說。
李密隻是搖搖手,口中說,這些事就讓他隨風飄散吧,有時,李密在心裏也會罵翟讓。這哥們還真難忽悠,要不是我平時看的書多。還真不敢保證一定能把他忽悠服了。
按照計劃,瓦岡軍先攻破金堤關。之後連續攻下滎陽郡的屬縣做為根據地,以保證糧食的充足供應。因為這些地方離屯有大量糧食的洛口倉較近,可以就地取糧。行軍打仗,糧食絕對是個大問題,那樣戰亂的年代,有糧就有人,沒糧的話,不用尋思,肯定沒有人,難不成讓大家夥跟著你喝西北風。
即便是薑太公複活,他最先要解決的也是吃飯問題。通過這次的戰略轉移,瓦崗軍解決了吃飯這個大問題,然而真正的敵人正向他們襲來。但是這並不能說肯定是一件壞事,最起碼對李密來說是一件好事。
隋朝大將張須陀討伐瓦崗軍,一聽說是張須陀,翟讓首先就蔫了,他已經被張須陀打怕了,這麽說吧,他和張須陀交手很多次,就從來沒有贏過。剛一聽見消息,二話不說,翟頭領就想腿上撒丫子,趕緊跑,保命要緊,張須陀在他的眼裏完全成了不可戰勝的神話。
但是在李密眼裏沒有這種神話,換就話說,他認為自己可以戰勝一切人力所可以戰勝的東西,當然包括張須陀。對翟讓來說,這個名字很可怕,可怕的聽都不願意聽見;但是對李密來說,張須陀隻是一個名字,和張三、李四一樣的普普通通,僅此而已。關鍵時刻,李密阻止了翟讓這種愚蠢的行為,他對翟讓說:“不要怕,有我呢。”對,有我呢,天塌下來有我頂著呢,你又怕什麽?
看著拍著自己肩膀的李密的手,翟讓一陣激動,他說了這樣的話:“不管勝還是敗,我聽你的。”李密麵對著翟讓堅定的點頭:“我們一定會勝利的。”一定的,是的,我們一定會勝利。自信,是李密勝利的法寶。看著李密欲要冒出精光的雙眼,翟讓的心有了稍微的寧靜,他在這個人的眼中看到了希望,勝利的希望。
自信戰勝一切,包括你原本認為不可戰勝的。翟讓領著主力部隊直接麵對張須陀,張須陀一向瞧不起翟讓,用方陣推進,翟讓進攻,情勢不利,張須陀趁機反攻,沒有任何懸念,翟讓大敗,帶頭逃跑,張須陀向北追趕十餘裏。
正好到了李密伏兵的地方,看到張須陀過來,李密掩不住內心的激動,這是他第一次獨立指揮作戰,也是關係到瓦崗軍和他本人生死存亡的一戰,他不能不重視,在戰前他進行了周圍的策劃,認為隻有使用伏兵之計,才可將張須陀打敗,讓他敗的徹徹底底。
現在張須陀就在眼前,已經進入了自己伏擊的範圍,李密已經感覺到勝利正在向自己招手,他命令士兵出擊。
就像一把尖刀突然插入了張須陀的心髒,結果毋庸置疑,張須陀大敗,他本來是可以逃跑的。但是他又回來了,他回來不是為了想看看那個打敗他的人,而是為了救他那尚在重圍中的士兵。這一點和亮劍中的李雲龍出奇的像,但是他沒有李雲龍那麽幸運,他躍馬殺入重圍就再沒有出來。直到戰死(52歲)。
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士兵的命和將軍的命是一樣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正如李雲龍所說:“我們獨立團自成立那天起就沒有拋下過活人,”隻不過他付出的代價太昂貴——性命。
能夠跟隨這樣的將領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他的死也同樣值得悲傷,張須陀率領的士兵。日夜悲哭,數日不止。
張須陀雖然敗了,但是他敗的可敬!可佩!久經沙場的張須陀被初生牛犢李密打敗,這場戰爭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
首先這是張須陀戎馬一生的最後一站,其次這場戰爭對李密有著更加非同一般的意義。他將書本上的東西親身實踐了一把,他從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書生成長為臨危不懼揮師天下的統帥自此開始。
翟讓更加信任李密,他相信李密未來一定有著非常廣闊的事業,就像李密一直以來相信自己一樣。翟讓讓李密組建自己的軍隊,號“蒲山公營”,從此李密有了自己的獨立武裝。李密治軍很有一套,可以說絲毫不亞於古代的名將,他的軍令嚴整。士卒遵守命令,即使是在夏天,也好像身上背負霜雪。同時李密也很仁義,為人節儉樸實,所得到的金銀珠寶,全部分發給部屬。
李密知道自己從一個囚犯走到現在的位置不容易,為了不讓翟讓產生猜忌,李密做事情小心謹慎。總是為翟讓考慮,有好東西先送給翟讓。生活節儉,做事低調。義寧元年(617)。李密向翟讓建議攻打洛口倉(今河南鞏縣東),翟讓同意,但是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辦成此事,對李密說:“一切都聽你的。”
二月,李密和翟讓率領七千精銳士卒,從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開拔,翻過方山(今河南省滎陽市西南),進入羅口(今河南省鞏縣西南),攻擊洛口倉。
由於此舉大出隋軍意料,沒有受到隋軍抵抗,很快攻克洛口倉。李密打開糧倉各窖,任人民隨意搬取,前來運糧的人,有成年人、老人、還有小孩,一直絡繹不絕。
李密的軍隊又一次壯大,隋將劉長恭揮師討伐,被李密打敗。於是翟讓等人推李密為盟主,尊為魏公,設立文武百官,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單雄信當左武侯大將軍,徐世勣當右武侯大將軍。
最後的晚餐李密修築洛口倉城池,城牆周圍四十裏,當作“行軍元帥府”所在地,黃河以南郡縣大多歸附李密。李密幾次攻打東都洛陽都沒有成功,此時他的部將柴孝和建議他進攻關中,這也正是李密給楊玄感所上的三個計策的中策。
但是李密沒有同意,他認為自己的士卒多是河南河北的人士,目前沒有攻下洛陽,他們是不會願意跟隨自己進關的,即使勉強跟著去了,隻要自己有一次失敗,大軍便會土崩瓦解,而且中原人心不穩,隻有自己能夠震得住,自己一旦離開,中原便會重新進入混亂的局麵。
現在的李密犯了和當初楊玄感一樣的錯誤,在什麽都沒有的時候,兩袖清風,李密能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去考慮事情,現在的他正向天下第一諸侯的路邁進,他認為自己是天下間的第一號人物,於是他的腦袋開始糊塗,常常對當前的形勢做出錯誤的判斷。
有時麵對正確的建議,也認為它是錯的。李密做出錯誤的選擇,因為他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因為他害怕失敗,害怕自己辛辛苦苦努力來的東西,在自己某一天醒了的時候全部離自己而去。
孔子說:勇者不懼!隻有真正的勇者才能達到什麽都不懼怕的境界,很顯然李密不是。在乎的太多,反而牽絆了自己。李密沒有進攻關中,讓老天很失望,他決定再找一個人完成進入關中的願望,來代替李密。
這個人是李淵。就在這一年,李淵攻入關中。在老天做出選擇的那一刹那,就注定李密已經被上天拋棄。嚐到權利和勝利的果實,李密很興奮。幸福來的太突然,讓他有些招架不住。
這些年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這些年的不容易終於有了回報,他很慶幸當初在那麽艱難的情況下,他沒有放棄。
堅持讓他取得了今日的成功。看到李密耀武揚威的樣子。翟讓倒沒什麽,畢竟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都不如李密,自己能當個千年老二,已經很滿足了,翟讓是這麽想的,可他的哥哥翟寬不是這樣想。他認為這個老大的位置就應該是翟讓的,退一步講,就算翟讓不當老大,還有我在這站著呢,也輪不到他李密。
越想翟寬的心就越不平衡。憑什麽把自己的大好江山讓給一個外人,翟寬很不理解翟讓的行為,在心裏,他認為翟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正好有一個叫王儒信的部將畏懼李密的威望,和翟寬兩個人不謀而合,因為同一個目的走到了一起,他們都希望翟讓能夠幹掉李密。然後自己當老大。
於是二人就去勸說翟讓,翟寬很實在的說:“你如果不當老大,我來當。也不能讓他李密當。”翟讓表示我再考慮考慮,說實在的在他心裏也很不舒服,但是又有什麽辦法呢?
自己的能力沒有李密強,自己的智商沒有李密高,自己現在的威望也不如李密。不管怎麽樣,我不能背叛。我既然已經擁護了他,他就是老大。我就跟著他幹,沒有他我們瓦崗軍不能壯大到現在的樣子。
在心裏。翟讓對李密還是很服氣的,我不能做不講義氣的事情。但是翟寬和王儒信勸翟讓幹掉李密的事情不知被誰泄露出去,被李密知道了。
李密第一個反應:吃驚,第二個反應: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有人說:當兩個人如果想取得同一東西而又不想同時享有時,彼此就會成為仇敵。
現在的李密已經不是那個簡簡單單、滿腹理想、唉聲歎氣的書生,在亂世中經過無數次的洗禮,讓他懂得了在亂世中生活的法則,要想活下去,對威脅自己的人就不能心慈手軟。現在翟讓對自己有威脅,李密決定對翟讓采取行動,說幹就幹,絕不遲疑。
正好翟讓軍和王世充軍作戰,翟讓部隊有些不支,稍稍後退,李密引軍前來助陣,大敗王世充。第二天,李密請翟讓和他的部將吃飯,當然也包括翟寬和王儒信,因為李密想一把解決事情,翟讓沒有猶豫,欣然來到李密的軍營,令翟讓意想不到的是這將是他最後的晚餐。
兩個曾經相濡以沫的戰友終於走到了攤牌的那一刻。別無選擇,在這一刻,李密不想當失敗者,所以失敗的那個人,隻能是翟讓。失敗者將付出很慘痛的代價,包括他原本擁有的一切。
李密密令房玄藻領著翟讓的左右到另一個帳篷款待。李密拿出一張弓給翟讓欣賞,翟讓連聲歎道:“好弓,好弓。”此時李密的衛士蔡建手持單刀站在翟讓的身後,翟讓絲毫沒有感覺到危險將要來臨。
翟讓不自主的將弓拉開,越拉越滿,危險離他也越來越近,終於弓拉滿了,翟讓不知道這是一個信號,一個致他於死命的信號,看到信號的蔡建一刀向翟讓砍去,手起刀快,幹淨利落,翟讓一命嗚呼。
緊接著翟寬、王儒信和翟讓的侄兒都被亂刀砍死。徐世勣想要逃走,被衛士砍中脖子,幸好王伯當及時製止;另一個重要人物,單雄信跪地磕頭向李密求饒,李密把他釋放。為了防止引發兵變,李密及時下令:“翟讓凶惡殘暴,欺辱同僚,不分上下,如今隻誅翟姓一家,和大家沒有關係。”軍心這才安定下來,李密下令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分領翟讓部眾。
想回家的人解決了翟讓,說實話李密還是很愧疚的,畢竟翟讓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又一次一次努力的才把自己推到現在的位置,翟讓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但是,這有能怪誰呢?
我不殺翟讓,翟讓有一天就有可能殺我。哎,看到權利鬥爭的殘酷,李密有時也很厭倦,難道自己所苦苦追尋的東西竟然這麽血腥,這麽暴力嗎?
李密不能思考太多,因為他已經沒有退路,徐世勣有退路,單雄信有退路,王伯當有退路,李密沒有。要麽成王,要麽成寇,沒有第三種選擇。
想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就要接受多少的苦難,就要承受多少的辛酸,自古以來這個道理都沒有變。
之後,李密一門心思的攻打洛陽,打洛陽就要打王世充,打不敗王世充休想進洛陽,這就是李密當時所麵臨的情況。(想知道《唐朝那些事兒》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選擇添加朋友中添加公眾號,搜索“wang”,關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未完待續)
接著李密又主動請纓去招降其他的義軍,為了瓦崗軍的壯大,翟讓很爽快的就答應了,這比買賣對翟讓來說非常的劃算,正好可以趁機考驗考驗李密的能力,要是成功了,自己的實力也可以得到壯大,失敗了自己也不受影響。
李密所尋找的對象多是那種弱小的實力,憑借著他那三寸不爛之舌,說的天花亂墜,把義軍首領說蒙了,就算成功。“李先生,您真有學問。”“我這才哪到哪啊?翟頭領比我還有學問。”
“您都這麽有學問了,翟頭領比您還厲害,那得有多大的學問啊?”“跟我走吧,去見識見識。”“好好好。”傍個大樹好乘涼,這句話沒有錯,之前李密一到那,不殺他就算仁義了,現在作為瓦崗軍的使者,義軍首領都畢恭畢敬的,生怕得罪了瓦岡軍,自己吃不了兜著走。
李密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不僅招降了很多實力弱小的、尚在觀望的義軍,而且很多義軍都聽說李密很仁義,前來投奔,瓦崗軍的實力進一步增強。翟讓很高興。現在他對李密很有興趣,很想和他聊聊,李密也正好想和翟讓聊聊。
於是有了這樣大的一段談話,翟讓首先發問:“現在是個什麽世道啊?”“現在正是項羽和劉邦那樣的英雄爭奪天下的時候,”李密說。“哦。”對於李密的回答翟讓很滿意,他還想難為難為李密,“這樣的話誰不會說,具體怎麽做呢?”這個問題很堅韌,也很有難度,但是難不倒李密。他很從容的說:“要想平定天下,當劉邦、項羽那樣的英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瞥了瞥翟讓,意思像在問“小樣,你是嗎?”翟讓的眉頭緊皺,似在思索什麽。又似想在李密身上看出金子。李密繼續說:“具體應該這樣做……之後他們談了很久,二人研究出了一個作戰計劃,他們決定馬上付之於行動,來檢驗李密的理論是對的,還是錯的。
空嘴說白話,誰都會,但不見得都是對的,隻有實踐才能出真知。經過這次談話。翟讓對李密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再加上李密之前的表現,翟讓隱約感覺到李密的智慧和才能要遠在自己之上。自己以前真是狗眼看人低,他很慚愧的對李密說。
李密隻是搖搖手,口中說,這些事就讓他隨風飄散吧,有時,李密在心裏也會罵翟讓。這哥們還真難忽悠,要不是我平時看的書多。還真不敢保證一定能把他忽悠服了。
按照計劃,瓦岡軍先攻破金堤關。之後連續攻下滎陽郡的屬縣做為根據地,以保證糧食的充足供應。因為這些地方離屯有大量糧食的洛口倉較近,可以就地取糧。行軍打仗,糧食絕對是個大問題,那樣戰亂的年代,有糧就有人,沒糧的話,不用尋思,肯定沒有人,難不成讓大家夥跟著你喝西北風。
即便是薑太公複活,他最先要解決的也是吃飯問題。通過這次的戰略轉移,瓦崗軍解決了吃飯這個大問題,然而真正的敵人正向他們襲來。但是這並不能說肯定是一件壞事,最起碼對李密來說是一件好事。
隋朝大將張須陀討伐瓦崗軍,一聽說是張須陀,翟讓首先就蔫了,他已經被張須陀打怕了,這麽說吧,他和張須陀交手很多次,就從來沒有贏過。剛一聽見消息,二話不說,翟頭領就想腿上撒丫子,趕緊跑,保命要緊,張須陀在他的眼裏完全成了不可戰勝的神話。
但是在李密眼裏沒有這種神話,換就話說,他認為自己可以戰勝一切人力所可以戰勝的東西,當然包括張須陀。對翟讓來說,這個名字很可怕,可怕的聽都不願意聽見;但是對李密來說,張須陀隻是一個名字,和張三、李四一樣的普普通通,僅此而已。關鍵時刻,李密阻止了翟讓這種愚蠢的行為,他對翟讓說:“不要怕,有我呢。”對,有我呢,天塌下來有我頂著呢,你又怕什麽?
看著拍著自己肩膀的李密的手,翟讓一陣激動,他說了這樣的話:“不管勝還是敗,我聽你的。”李密麵對著翟讓堅定的點頭:“我們一定會勝利的。”一定的,是的,我們一定會勝利。自信,是李密勝利的法寶。看著李密欲要冒出精光的雙眼,翟讓的心有了稍微的寧靜,他在這個人的眼中看到了希望,勝利的希望。
自信戰勝一切,包括你原本認為不可戰勝的。翟讓領著主力部隊直接麵對張須陀,張須陀一向瞧不起翟讓,用方陣推進,翟讓進攻,情勢不利,張須陀趁機反攻,沒有任何懸念,翟讓大敗,帶頭逃跑,張須陀向北追趕十餘裏。
正好到了李密伏兵的地方,看到張須陀過來,李密掩不住內心的激動,這是他第一次獨立指揮作戰,也是關係到瓦崗軍和他本人生死存亡的一戰,他不能不重視,在戰前他進行了周圍的策劃,認為隻有使用伏兵之計,才可將張須陀打敗,讓他敗的徹徹底底。
現在張須陀就在眼前,已經進入了自己伏擊的範圍,李密已經感覺到勝利正在向自己招手,他命令士兵出擊。
就像一把尖刀突然插入了張須陀的心髒,結果毋庸置疑,張須陀大敗,他本來是可以逃跑的。但是他又回來了,他回來不是為了想看看那個打敗他的人,而是為了救他那尚在重圍中的士兵。這一點和亮劍中的李雲龍出奇的像,但是他沒有李雲龍那麽幸運,他躍馬殺入重圍就再沒有出來。直到戰死(52歲)。
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士兵的命和將軍的命是一樣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正如李雲龍所說:“我們獨立團自成立那天起就沒有拋下過活人,”隻不過他付出的代價太昂貴——性命。
能夠跟隨這樣的將領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他的死也同樣值得悲傷,張須陀率領的士兵。日夜悲哭,數日不止。
張須陀雖然敗了,但是他敗的可敬!可佩!久經沙場的張須陀被初生牛犢李密打敗,這場戰爭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
首先這是張須陀戎馬一生的最後一站,其次這場戰爭對李密有著更加非同一般的意義。他將書本上的東西親身實踐了一把,他從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書生成長為臨危不懼揮師天下的統帥自此開始。
翟讓更加信任李密,他相信李密未來一定有著非常廣闊的事業,就像李密一直以來相信自己一樣。翟讓讓李密組建自己的軍隊,號“蒲山公營”,從此李密有了自己的獨立武裝。李密治軍很有一套,可以說絲毫不亞於古代的名將,他的軍令嚴整。士卒遵守命令,即使是在夏天,也好像身上背負霜雪。同時李密也很仁義,為人節儉樸實,所得到的金銀珠寶,全部分發給部屬。
李密知道自己從一個囚犯走到現在的位置不容易,為了不讓翟讓產生猜忌,李密做事情小心謹慎。總是為翟讓考慮,有好東西先送給翟讓。生活節儉,做事低調。義寧元年(617)。李密向翟讓建議攻打洛口倉(今河南鞏縣東),翟讓同意,但是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辦成此事,對李密說:“一切都聽你的。”
二月,李密和翟讓率領七千精銳士卒,從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開拔,翻過方山(今河南省滎陽市西南),進入羅口(今河南省鞏縣西南),攻擊洛口倉。
由於此舉大出隋軍意料,沒有受到隋軍抵抗,很快攻克洛口倉。李密打開糧倉各窖,任人民隨意搬取,前來運糧的人,有成年人、老人、還有小孩,一直絡繹不絕。
李密的軍隊又一次壯大,隋將劉長恭揮師討伐,被李密打敗。於是翟讓等人推李密為盟主,尊為魏公,設立文武百官,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單雄信當左武侯大將軍,徐世勣當右武侯大將軍。
最後的晚餐李密修築洛口倉城池,城牆周圍四十裏,當作“行軍元帥府”所在地,黃河以南郡縣大多歸附李密。李密幾次攻打東都洛陽都沒有成功,此時他的部將柴孝和建議他進攻關中,這也正是李密給楊玄感所上的三個計策的中策。
但是李密沒有同意,他認為自己的士卒多是河南河北的人士,目前沒有攻下洛陽,他們是不會願意跟隨自己進關的,即使勉強跟著去了,隻要自己有一次失敗,大軍便會土崩瓦解,而且中原人心不穩,隻有自己能夠震得住,自己一旦離開,中原便會重新進入混亂的局麵。
現在的李密犯了和當初楊玄感一樣的錯誤,在什麽都沒有的時候,兩袖清風,李密能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去考慮事情,現在的他正向天下第一諸侯的路邁進,他認為自己是天下間的第一號人物,於是他的腦袋開始糊塗,常常對當前的形勢做出錯誤的判斷。
有時麵對正確的建議,也認為它是錯的。李密做出錯誤的選擇,因為他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因為他害怕失敗,害怕自己辛辛苦苦努力來的東西,在自己某一天醒了的時候全部離自己而去。
孔子說:勇者不懼!隻有真正的勇者才能達到什麽都不懼怕的境界,很顯然李密不是。在乎的太多,反而牽絆了自己。李密沒有進攻關中,讓老天很失望,他決定再找一個人完成進入關中的願望,來代替李密。
這個人是李淵。就在這一年,李淵攻入關中。在老天做出選擇的那一刹那,就注定李密已經被上天拋棄。嚐到權利和勝利的果實,李密很興奮。幸福來的太突然,讓他有些招架不住。
這些年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這些年的不容易終於有了回報,他很慶幸當初在那麽艱難的情況下,他沒有放棄。
堅持讓他取得了今日的成功。看到李密耀武揚威的樣子。翟讓倒沒什麽,畢竟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都不如李密,自己能當個千年老二,已經很滿足了,翟讓是這麽想的,可他的哥哥翟寬不是這樣想。他認為這個老大的位置就應該是翟讓的,退一步講,就算翟讓不當老大,還有我在這站著呢,也輪不到他李密。
越想翟寬的心就越不平衡。憑什麽把自己的大好江山讓給一個外人,翟寬很不理解翟讓的行為,在心裏,他認為翟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正好有一個叫王儒信的部將畏懼李密的威望,和翟寬兩個人不謀而合,因為同一個目的走到了一起,他們都希望翟讓能夠幹掉李密。然後自己當老大。
於是二人就去勸說翟讓,翟寬很實在的說:“你如果不當老大,我來當。也不能讓他李密當。”翟讓表示我再考慮考慮,說實在的在他心裏也很不舒服,但是又有什麽辦法呢?
自己的能力沒有李密強,自己的智商沒有李密高,自己現在的威望也不如李密。不管怎麽樣,我不能背叛。我既然已經擁護了他,他就是老大。我就跟著他幹,沒有他我們瓦崗軍不能壯大到現在的樣子。
在心裏。翟讓對李密還是很服氣的,我不能做不講義氣的事情。但是翟寬和王儒信勸翟讓幹掉李密的事情不知被誰泄露出去,被李密知道了。
李密第一個反應:吃驚,第二個反應: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有人說:當兩個人如果想取得同一東西而又不想同時享有時,彼此就會成為仇敵。
現在的李密已經不是那個簡簡單單、滿腹理想、唉聲歎氣的書生,在亂世中經過無數次的洗禮,讓他懂得了在亂世中生活的法則,要想活下去,對威脅自己的人就不能心慈手軟。現在翟讓對自己有威脅,李密決定對翟讓采取行動,說幹就幹,絕不遲疑。
正好翟讓軍和王世充軍作戰,翟讓部隊有些不支,稍稍後退,李密引軍前來助陣,大敗王世充。第二天,李密請翟讓和他的部將吃飯,當然也包括翟寬和王儒信,因為李密想一把解決事情,翟讓沒有猶豫,欣然來到李密的軍營,令翟讓意想不到的是這將是他最後的晚餐。
兩個曾經相濡以沫的戰友終於走到了攤牌的那一刻。別無選擇,在這一刻,李密不想當失敗者,所以失敗的那個人,隻能是翟讓。失敗者將付出很慘痛的代價,包括他原本擁有的一切。
李密密令房玄藻領著翟讓的左右到另一個帳篷款待。李密拿出一張弓給翟讓欣賞,翟讓連聲歎道:“好弓,好弓。”此時李密的衛士蔡建手持單刀站在翟讓的身後,翟讓絲毫沒有感覺到危險將要來臨。
翟讓不自主的將弓拉開,越拉越滿,危險離他也越來越近,終於弓拉滿了,翟讓不知道這是一個信號,一個致他於死命的信號,看到信號的蔡建一刀向翟讓砍去,手起刀快,幹淨利落,翟讓一命嗚呼。
緊接著翟寬、王儒信和翟讓的侄兒都被亂刀砍死。徐世勣想要逃走,被衛士砍中脖子,幸好王伯當及時製止;另一個重要人物,單雄信跪地磕頭向李密求饒,李密把他釋放。為了防止引發兵變,李密及時下令:“翟讓凶惡殘暴,欺辱同僚,不分上下,如今隻誅翟姓一家,和大家沒有關係。”軍心這才安定下來,李密下令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分領翟讓部眾。
想回家的人解決了翟讓,說實話李密還是很愧疚的,畢竟翟讓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又一次一次努力的才把自己推到現在的位置,翟讓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但是,這有能怪誰呢?
我不殺翟讓,翟讓有一天就有可能殺我。哎,看到權利鬥爭的殘酷,李密有時也很厭倦,難道自己所苦苦追尋的東西竟然這麽血腥,這麽暴力嗎?
李密不能思考太多,因為他已經沒有退路,徐世勣有退路,單雄信有退路,王伯當有退路,李密沒有。要麽成王,要麽成寇,沒有第三種選擇。
想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就要接受多少的苦難,就要承受多少的辛酸,自古以來這個道理都沒有變。
之後,李密一門心思的攻打洛陽,打洛陽就要打王世充,打不敗王世充休想進洛陽,這就是李密當時所麵臨的情況。(想知道《唐朝那些事兒》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選擇添加朋友中添加公眾號,搜索“wang”,關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