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在武德元年(618)一月,王世充被打敗,龜縮在洛陽城內,李密乘機奪取金墉城(今洛陽之東),整修城牆、城門、官舍、房屋,將總部遷到城中,準備長圍洛陽。


    此時李密的軍隊已經擴大到三十萬,注意不是一般的流寇,而是有組織,有戰鬥力,聽指揮的部隊,在殺了翟讓之後,李密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諸侯。


    無論是他的部將,還是其他的諸侯,竇建德、朱桀、孟海公、徐園朗,都表示擁護李密稱帝,但是被李密拒絕了,不是他不想稱帝,而是他認為還不到稱帝的時候,他的理由是洛陽還沒有攻下,稱帝為時尚早。潛台詞就是等到攻下洛陽,即使你們不勸我稱帝,我也要稱帝。


    打敗了王世充,竇建德、朱桀等人又向自己稱臣,李密本以為中原已無強敵,打進洛陽是早晚的事情,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偏偏喜歡熱鬧,硬要來插一腿,讓著原本就飽經戰事的中原大地更加破爛不堪。這個人就是宇文化及,這位老兄在江都幹掉了楊廣,被推舉為頭頭,領著那些家鄉在關中的士卒踏上了漫長的回家之旅。


    那些士卒很單純,很簡單,就想回家,看看自己久已不見,如今滿頭白發的父母;和自己那並不漂亮但十分賢惠的妻子聊一聊自己在軍隊的往事;教兒子抓麻雀,捕蛐蛐,打兔子,好好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軍隊的生活,每天都是打打殺殺,完全是在刀口上舔血。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能活下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於這樣的生活他們已經感覺到厭倦,回家是他們目前唯一的願望。


    他們相信自己推舉的首領可以帶領自己返回家鄉,但是宇文化及自己都不一定相信自己。


    宇文化及領著這些久在異鄉的遊子自江都出發。一路向北,然後西進,踏上了李密的地盤。李密很客氣,什麽話都沒說,直接給了宇文化及一個見麵禮,向宇文化及的軍隊發起衝鋒。現在宇文化及領導的已經不是一支軍隊,而是一群想回家的人,他們已無心戰鬥,這樣的一群人的戰鬥力可想而知,剛和李密一接觸。就潰退逃難。


    他奶奶的,李密也太不給我麵子了,回個家還這麽難,宇文化及很生氣,後果嗎?


    也就那麽回事,在這個世道是要靠實力說話的,很明顯自己的實力不如李密,在這樣的情況下。宇文化及能做的隻有一件事——忍。


    李密原本也沒想和宇文化及太過不去,之所以打他,是想讓宇文化及見識一下自己的厲害。然後繞道走,隻要不路過我的地盤,就沒事,李密當初是這麽想的,後來他的想法變了,因為一封詔書和一個人。一封楊侗的詔書。一個楊侗派來的人。


    楊廣駕崩之後,楊侗在洛陽即位。改元皇泰,因此楊侗又被稱為皇泰主。新皇帝登基要犒賞大臣。封個官,加個爵,再送點金銀珠寶,總之是告訴你,跟著我幹,不會虧待你。


    當時王世充也在洛陽城內,楊侗對這位打了敗仗的老兄一點沒有發火,反而有給他加官進爵,封鄭國公,門下省長官納言,和他一起加官進爵的還有六個人,當時的人稱他們為“七貴”。


    (七貴:段達、元文都、皇甫無逸、盧楚、郭文懿、趙長文、王世充)很顯然,王世充現在還不是洛陽的獨一份,他要想掠奪那個最高權力的果實,還需要繼續努力。


    不久楊侗聽見宇文化及北上的消息,一下子就蒙了,一個李密已經很讓人頭疼,再來一個宇文化及,還讓不讓人活了。楊侗是一個比較有責任心的皇帝,看到滿目蒼亦的國家,他也恨過楊廣,就知道折騰,不能消停的治理國家。


    從心裏,他希望國家好好的,蒸蒸日上的發展,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中興之主,讓隋朝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但是現實令他很無奈,隋朝已經被楊廣折騰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內無雄主,外無悍將,自己還是一個孩子,王世充的能力也很有限。


    隻有十五歲的楊侗很著急,也很上火,這可怎麽辦呀?宇文化及也來湊熱鬧讓楊侗更加心煩意亂。楊侗沒有辦法,王世充沒有辦法,段達和元文都也是幹瞪眼,滿城震動,上下恐懼。有一個名叫蓋琮的人上書給楊侗,建議聯合李密共同抵抗宇文化及。


    聽到這樣的計策,元文都興奮的說:“好計策,讓李密和宇文化及狗咬狗,咱們坐收漁利。”楊侗也似乎看到了希望,命令蓋琮攜帶詔書前去遊說李密。


    此時的李密也很頭疼,他和洛陽對峙已久,現在又麵對宇文化及,可以說是腹背受敵,自己和宇文化及打,隻要洛陽從後偷襲,自己便岌岌可危。


    更要命的是,麵對宇文化及的到來,雖然楊侗也很緊張,然而洛陽並沒有和宇文化及直接接觸,直麵宇文化及的隻有李密。


    於是李密處於一個很不利於自己的環境下,既要打宇文化及,不打不行,這哥們賴著不走,又要防備洛陽偷襲,要是哪天兩方一聯合,就是李密覆亡的日子。對於這一點李密很清楚。


    現在蓋琮來了,還是楊侗派來的,李密很感動、很高興,化敵為友是目前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雙方都有好處,李密很爽快的答應和談,於是派部將跟著蓋琮回洛陽。


    看著蓋琮帶回來的李密的使者,楊侗很興奮,毫不猶豫的給李密封大官(太尉、丞相、魏國公、東南道大行台行軍元帥),並且當麵表示削平宇文化及後讓李密進入洛陽輔政。


    解除了後顧之憂,李密把全部精力放到宇文化及身上,將精銳部隊都調到前線。李密知道糧食是宇文化及的最大問題,宇文化及最缺的也是這個,李密猜測宇文化及的糧食將要吃盡,於是采取低姿態,高掛免戰牌。和宇文化及和解。


    慢慢的宇文化及的糧食吃光了,很多士兵和部將紛紛向李密投降,宇文化及感覺到中計了,暴跳如雷,如狼似虎,揮軍向李密的童山(今河南省滑縣北)大營發動猛烈攻擊。聲勢浩蕩,殺聲不絕。


    宇文化及希望閉其功於一役,投入了全部家當,從上午七點打到下午七點,戰況激烈。李密被流箭射中,從馬背栽下,此時李密的護衛都四散逃命,追兵就要趕到,在他的身邊隻有秦叔寶一個人,奮勇保護李密,李密因此逃出一命。


    秦叔寶又收攏殘兵敗將,竭力抵抗。終於將宇文化及擊潰。童山之戰失利後,宇文化及一蹶不振,將領們向投降李密的更多了。士兵又沒有糧食,隻得搜刮老百姓的糧食充饑。


    宇文化及與李密作戰,將輜重留在東郡,派王軌留守,宇文化及失敗後又派使節前往東郡,逮捕官員貧民。嚴刑拷打,威逼他們交出糧食。王軌無法承受這種暴行,命許敬宗晉見李密。請求投降,李密接受。


    聽見王軌投降的消息,宇文化及感到了真正的危機,此地不宜久留,速速撤離,宇文化及率領殘兵一路北上奪取城池。


    宇文化及領著楊浩(楊廣被幹掉後,宇文化及擁立楊浩當皇帝,楊浩是楊廣的侄子)一路打到魏縣(今河北省大名縣西南),軍事力量日益削弱,宇文化及束手無策,每天隻知道喝酒。


    在他心裏已經感覺到自己早晚有一天會走上和楊廣一樣的結局。現在的宇文化及很絕望,他後悔,他憤怒,喝醉後的他會向老弟宇文智及發牢騷:“都是因為你,讓我既沒有幹成事業,又戴上了‘叛徒’的帽子。”


    此時的宇文智及也沒好氣的說:“事情順利的時候你不埋怨我,現在遇到挫折了你就把罪名都歸在我的頭上。”兄弟二人反反複複,不斷爭吵,每天飲酒,爛醉如泥,在他們的心中已經沒有了希望。


    相比之下,宇文化及的另一個兄弟——宇文士及要聰明的多,知道宇文化及不能成事,就跑到了李淵那裏,跟著李世民南征北討,建立功勳,後來成為唐初重臣。宇文化及知道自己一定失敗,歎息道:“死就死吧,死前我要當皇帝。”


    他毒死了楊浩,自己登基當了皇帝,國號許,改年號天壽,設置文武百官。武德二年(619),宇文化及被竇建德生擒,斬首,亂世中的小醜走完了他的一生,沒有能力卻學別人夢想著當皇帝,他的結局是可悲的。


    柏楊說:“一頭豬,縱然當上高官,甚至當上領袖,甚至幸運的還創下一點奇跡,但他仍然是一頭豬。”宇文化及就是這樣的一頭豬。


    那些想回家的關中浪子們,回家了嗎?也許有吧,卻是極少數,大多數人,不是戰死,就是投降他人,然後戰死,死後拋屍荒野,任風吹雨打,然後埋入泥土,泥土夷為平地。


    家中或許還有等著他們歸來的白發父母,賢惠妻子,聰明兒女,但是他們卻看不到了,永遠,永遠……這就是亂世的殘酷,戰爭的殘酷……“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寧為太……洛陽內亂和李密和解,讓李密入朝輔政,楊侗很高興,元文都也很高興,他們都認為離災難消除、天下太平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但是有人不高興,這個人就是王世充,也可以理解,畢竟王世充和李密是“老朋友”,兩個人之間沒少打交道,結怨甚深,李密進入洛陽掌握大權,王世充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王世充似乎都能夠預料到,李密進入洛陽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楊侗上書處死自己。


    雖然李密不一定這麽做,但是王世充卻很有自信的認為,李密一定會這麽做,他這一生太愛琢磨人了,他認為自己已經把所有人都琢磨透,他認為李密和自己一樣沒有心胸,氣量狹窄,有仇必報。


    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王世充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在政治中不是朋友就是敵人,看各自的性格,李密和王世充很難成為朋友,成為敵人似乎成了必然。


    李密與宇文化及作戰,每一次勝利都派使節向楊侗奏報捷音。洛陽政府官員十分高興,隻有王世充告訴他的部屬:“我們不斷和李密作戰,殺死他們的父兄子弟已經很多,一旦做了李密的部下,我們一定全部喪命。


    ”用來激怒他的部眾。元文都聽到消息,大為恐懼。與盧楚、段達等人秘密商議,先對王世充下手,等王世充上朝的時候,伏兵將他殺死。段達膽小如鼠,害怕事情不能成功。於是秘密把元文都的計劃告訴了王世充。


    到了這種地步,王世充不想采取行動都不行,夜晚,王世充率軍襲擊含嘉門,圍攻宮城,將軍拓野剛下馬投降,將軍費曜在宮門外迎戰被王世充打敗。元文都聽到事變消息,慌忙進入皇宮。請楊侗登上乾陽殿(洛陽宮正殿),派兵守衛宮門。


    元文都打算率兵出玄武門襲擊王世充的背後,但是掌管鑰匙的段瑜聲稱找不到鑰匙。因此時間被拖延,直到王世充攻入太陽門,進入宮城。


    皇甫無逸見大事不好,眼珠一轉,心生一計,拋棄娘親、妻子和兒女。西奔長安。


    盧楚躲在禦廚房被王世充的黨羽捕獲,王世充下令亂刀砍死。但是紫微門緊閉,於是下令進攻紫微門。


    楊侗派人登上紫微門門樓。詢問王世充:“來這裏幹什麽?”王世充下馬,向楊侗道歉,說:“元文都要挾持陛下投降李密,不是我反叛,是我誅殺反賊。”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段達在楊侗身旁,派人捉拿元文都送給王世充,王世充像殺盧楚那樣殺了元文都。死前元文都對楊侗說:“我今天早上死,晚上就會倫到陛下。”


    楊侗隻是大哭,並不言語。王世充又殺了元文都和盧楚的兒子。段達假傳楊侗詔令,大開宮門,迎接王世充入宮。


    楊侗看見王世充非常的氣憤,聲色俱厲的說:“難道你要殺我嗎?”此時的王世充已然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知道還不能和楊侗大翻臉皮,那樣自己將是下一個宇文化及。


    於是王世充伏地磕頭,嚎啕大哭,向楊侗道歉,並且表示,我是不會背叛你的。王世充還感覺這樣演的不夠,又和楊侗一起到後宮晉見皇太後,王世充解開頭發,披散兩肩,向天發誓,絕不背叛楊侗。


    王世充感覺戲演的差不多了,摸了摸眼淚,又一不做二不休的將楊侗的侍衛都換成了自己的人。接著逮捕趙長文、郭文懿,斬首。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楊侗很無奈,很不情願的任命王世充為左仆射、總督內外諸軍事。


    “七貴”被王世充殺死四個,跑了一個(皇甫無逸),還有一個是沒種的,唯王世充馬首是瞻(段達),王世充入居後宮,王家子弟分別掌握軍權,聲勢浩大,洛陽的大權完全掌控在了王世充的手裏。王世充每天忙的熱火朝天,皇帝楊侗反而無所事實。王世充成了洛陽名副其實的主人。


    王世充掌握了洛陽的大權,李密知道不能再去洛陽了,到洛陽輔政成了不可能完成的神話。


    李密自從幹掉翟讓後,他的謙遜漸漸的沒了,從內心裏,產生了驕矜之氣,認為我就是老大,我英明神武,天縱英才,非同凡響,這天下早晚是我的。他不像以前那樣的愛護士卒,開始不把士兵當人看,慢慢的墮落成和其他的軍閥沒有什麽區別。


    李密手裏有糧倉(洛口倉、回洛倉、黎陽倉),糧食他是不缺的,但是他沒有錢和綢緞,賞賜士卒。李密對新投降的士卒很優待,對跟著自己出生入死很多年的老兵卻很不待見,老兵們都很心寒,心寒的後果就是打心底裏開始不服李密。


    以前的李密賞罰分明,有功必賞,有罪則罰,將士們都很服氣,軍紀嚴明,士氣旺盛,現在的李密,賞罰不明,常常是有功不賞,有罪不罰,軍紀混亂,士卒違法亂紀者越來越多,李密也越來越失去人心。


    他對部將不像以前那麽坦誠相待,他學會了守護自己得之不易的一切,包括:權利、地位、地盤,曾經幫助過我的翟讓都不能相信,我還能相信誰呢?


    夜深人靜的時候,李密感覺到很無助,他想手下的大將,沒有幾個可以是信任的,擁兵天下竟然是這樣的孤獨,李密開始對部將不滿,開始猜疑自己的部將。


    一次徐世勣對李密說:“兄弟,你變了?”之後又說了李密哪裏變了,徐世勣是一個能看透事情的人,他看李密看的很深,所以說出來的話都能抓住要點,都命中了李密的要害。


    大家都知道,你要是對著盲人罵瞎子,盲人得跟你玩命。徐世勣的話,讓李密很不高興,想讓他離得遠遠的,於是讓徐世勣守黎陽倉,明著是委以重任,實際上是一種疏遠、不信任與不待見。(想知道《唐朝那些事兒》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選擇添加朋友中添加公眾號,搜索“wang”,關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