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有人建議李建成占據長安,背叛李淵,也有人建議李建成單槍匹馬的到仁智宮,向李淵請罪。想了想,李建成選擇了第二個方案,在走到離仁智宮六十裏路的地方,李建成將隨從部屬全部留了下來,隻帶了十幾個騎兵衛士前往仁智宮。


    看見李淵憤怒的眼神,李建成知道解釋是沒有用了,跪在地上,拚命的磕頭,一個、兩個、三個……到後來李建成自己也磕懵了,不知道自己磕了多少個,而且李建成知道什麽時候磕頭都可以偷懶,就這個時候不能偷懶,拚勁全力的去磕,額頭上鮮血橫流,這似乎對李淵也沒有起多大的作用。


    當天晚上,李淵把李建成軟禁在帷帳中,隻供以粗茶淡飯充饑,保住性命而已,命人嚴密看守,又派司農卿(農林部長)宇文融急往慶州,召喚楊文幹。


    宇文融一到慶州,楊文幹就反了(之前還沒反)。李淵命令李世民去平叛,並且向李世民承諾回來後立他為皇太子。現在李建成不行了,李元吉很緊張,要是大哥這麽廢了,我的皇帝也就當不成了,不行,得幫大哥一把。


    在李元吉的動員下,張婕妤等小老婆們不斷的對李淵說李建成的好話,什麽孝順,什麽仁厚,是陛下最優秀的兒子,太子以後當皇帝一定是位明君,身上有的優點說了一遍,身上沒有的優點也說了一遍,總之不能殺了太子。宰相封德彝也幫著李建成說話,三人成虎,漸漸的李淵氣削了一大半。


    李世民解決了楊文幹,也殺死了宇文融,在班師的路上做著當太子的美夢。回到長安後。李淵壓根就沒提這碼事,就跟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李建成依舊當太子。李世民還是他的秦王,李淵隻是找了幾個背黑鍋的小人物處理了一下。東宮王珪、韋挺、天策府杜淹等人被流放。


    以上就是史書上記載的楊文幹事件的始末,似乎這一切都是李建成的錯。無理取鬧造反者,是李建成;不守承諾者,是李淵;受委屈者,是李世民。


    然而仔細把這個事件捋一遍,會發現很多的漏洞。首先楊文幹在慶州造反,李建成能得到什麽好處,答案是什麽好處都得不到。因為楊文幹是李建成的人,即使李建成不參與這件事都會受到牽連,李建成不會傻到冒這麽大的風險做一件對自己完全沒有好處的事情。其次,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


    李淵以兄弟不合的罪名將王珪、韋挺、杜淹等人流放。王珪和韋挺都是東宮李建成的人,因為李建成犯的事,他們替主子背過,也還說的過去,但是杜淹卻是李世民的人。


    杜淹是杜如晦的叔叔,因為久久沒有升官,打算投奔李建成。房玄齡知道杜淹足智多謀,狡猾奸詐,害怕杜淹在李建成那裏對李世民不利。於是就把杜淹推薦給了李世民。李建成犯了謀反罪,為什麽反而李世民的人受懲罰?答案隻有一個,李世民和這個事件有著不可脫離的關係,這個事件遠遠沒有史書上寫的那麽簡單。


    該有多大的關係,能讓屬下被流放,李世民也隻得不言不吭呢?因為這一切都是他背後操縱的,李建成隻是讓爾朱煥、橋公山送鎧甲給楊文幹,並沒有讓楊文幹造反,然而爾朱煥、橋公山被李世民所收買。反過來告了李建成的一個黑狀。


    李世民最理想的目標,就是李建成在得知被告造反後。狗急跳牆,占據長安城。真正的反叛,那樣李世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率兵討伐。但是李建成沒有進入李世民的圈套,他知道去見李淵自己或許還有活著的希望,要是據城造反,那就隻能是死路一條。


    李世民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當李淵命令宇文融召喚楊文幹時,李世民又收買了宇文融,這也是為什麽宇文融到了慶州,楊文幹才造反的原因。李世民搞不死李建成,但還是想利用楊文幹造反的機會,自己可以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下麵我們分析一下李淵召見李世民商討對策時的對話,就可以窺見一二了。


    李淵首先發問:“楊文幹造反了?”言外之意,要不你去平叛。李世民說:“楊文幹不過是一個跳梁小醜,不足為慮,派一個大將就可以將其擒殺。”


    意思是我不去,愛找誰找誰,沒有條件是不行的。李淵一聽,太了解這個兒子,準是在談條件,現在情況緊急,沒時間囉嗦,忙說:“這件事事關建成,牽連甚眾,影響太大,別人怕是搞不定,隻有你親自走一趟。”


    沒等李世民表態,李淵接著說出了關鍵的話:“回來後立你為太子,我不能效法楊堅殺死自己的兒子,改封建成為蜀王,蜀地貧瘠,士兵體弱,容易對付,他要是侍奉你,就留他一條命,要是不能侍奉你,再殺他也不遲。”


    可以想象的到,李淵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是何種落寞的表情,這就是帝王的悲哀,但是令李淵沒有想到的是,更大的悲哀還在後麵。這正是李世民想要的,也是李世民能通過楊文幹造反獲得的最大好處。


    李建成這哪裏是父子間的對話,分明是一場*裸的政治交易。那個時候李淵已經對李建成完全死心了,所以有了改立李世民當太子的想法,但是後來經過封德彝的勸說,李淵明白了這其中的奧妙。


    封德彝說:“如果太子真的造反的話,還怎麽敢隻身前來見陛下?楊文幹造反,太子又能從中得到什麽好處呢?”最後說出了非常關鍵的一句話:“秦王功大,早有了奪取太子之位的野心,陛下不能不防。”


    李淵明白了,建成沒有反,這一切都是世民搞的鬼。兒子們呀,皇位真的有這麽重要嗎?竟然能讓你們親兄弟之間明爭暗鬥。封德彝這個人首鼠兩端,表麵上支持李世民。暗地裏和李建成勾結,幫助李建成在李淵麵前說好話,完全是一個投機分子。無論是李世民取得了勝利還是李建成取得了勝利,封德彝都是勝利者。


    一千多年前。封德彝就懂得雞蛋不能全放在一個籃子的道理,更加可笑的是,直到封德彝死之後,李世民才知道封德彝的這種行為,或許在李世民當了皇帝後,封德彝也忘記了自己曾是李建成一黨,這才是投機的最高境界,連自己都可以騙。還有誰騙不過!


    通過李淵處理這個事件的結果,李世民已經知道李淵一定明白了自己是這一切的幕後導演,隻要老爹不加罪於自己就燒高香了,哪裏還敢提立太子的事情,那不純是幹傻事嗎?


    李世民很失落,自己白忙了一場,又是收買人,又是出兵平叛,還和老爹談條件,機關算盡。反而什麽都沒有得到,哪管不是頭彩,得個安慰獎也是好的。可是開彩票站的李淵連個安慰獎也不想給。哎,鬱悶,這回和大哥的梁子算是結下了,不知道接下來他會不會回擊我呢?


    我想會吧,即使大哥很善良,四弟卻沒有這麽高的覺悟,來就來吧,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李世民比李建成更加懂得政治的內涵,所以有了機會。毫不猶豫的向李建成發動了猛攻。李建成感覺自己被背叛了,被自己的親兄弟背叛了。感覺好惡心,比被毒蛇咬一口還惡心。他沒有想到李世民竟然會想將自己置於死地。


    經過這件事情李建成終於看清了李世民的真麵目,想不到二弟的心這麽毒,虧我還當他是好兄弟,哎,皇位,你想要,我卻不能白白給你,既然是你要殺我,就別怪我想殺你.楊文幹事件使得李建成在政治上成長了,不再隻是仁厚,不再隻是善良,懂得了政治的真正內涵,有了城府,有了心機,有了權謀,有了手段。


    是的,在政治中,人都是一步一步成長的,挫折越多,磨難越大,成長的就越快!以後不能和二弟一起去泡妞了,因為我怕他殺我,真懷念以前的日子,那時我不是太子,他也不是秦王,我是李建成,他是李世民,我是哥哥,他是弟弟,在亂世中一起打架,在草原上一起騎馬,一起射箭,在戰場上一起衝鋒陷陣,日子一去不複返,我們都已不是當初的自己,我好想回到從前,卻無論如何也回不去。歲月帶走我們青春的同時,也帶給我們很多無奈!


    李世民別以為自己的功勞很大,自己很牛逼,別把我當傻子,我會讓你認識我的,我不隻是你善良的大哥,也是你這輩子最可怕的對手,不信,咱們走著瞧,我會讓你見識我的厲害的。


    今天,在心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做了一個決裂!你不再是我的兄弟!今天,在心中,李建成和過去做了幾個決裂!我的心不再善良!


    李建成的反擊武德七年(624),楊文幹事件後,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在尋找,尋找一個可以反擊李世民的機會。蒼天不負苦心人,真的讓他們找到了,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做為突破口的是一個人——張亮。李建成和李元吉認為這個人很好對付,隻要這個人嘴上一鬆,說出李世民不為人知的秘密,李世民就完了,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人是一個硬漢,典型的硬漢!


    在這場皇位爭奪戰中,李世民並沒有必勝的把握,由於李建成是合法的太子,情況可以說對李世民並不利,隻要有一次失誤被李建成等人抓著把柄,自己就吃不了兜著走。


    唐軍攻下洛陽後,李世民並沒有急著回來,而是在那裏散盡錢財,以起到收攏人心的作用,後來回到長安,李世民也一直把洛陽當作自己的後方,命令屬於秦王派的溫大雅鎮守洛陽,以防一朝不測,好出走洛陽。


    張亮也被李世民派到了洛陽,任務是和山東豪傑秘密勾結,白送給他們很多金銀珠寶,這些人都為李世民所用。李元吉向李淵告狀說張亮謀反,目的是把李世民拖下水。在獄中,張亮接受著來自中央高官的審訊和來自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引誘,你要是說出回來,我保證你可以加官進爵。要是不說,我讓你家破人亡,死無葬身之地。


    麵對李元吉的威脅。張亮給予很鄙視的一眼,在他心中始終認為李世民很仗義。一定會救來他。麵對軟硬不吃的張亮,李元吉決定用大刑,什麽老虎凳、什麽辣椒水,十八般刑具全都用上了,他認為張亮最多挺不過三樣,然而他錯了,張亮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硬漢”這兩個字是這樣寫的。


    張亮出身於農民,從小種地砍柴。也隻是能夠保證吃上飯而已,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練就了別人所沒有的忍耐力,小的時候,看著別人用不屑的眼神瞧著自己,張亮很傷心,很懊惱,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永遠留下了一個傷疤,我一定要出人頭地給你們看看,張亮在心中默默的發誓。


    生活在隋末亂世。張亮也投身於黑社會中,身經百戰,越戰越勇。幾次與死亡擦肩而過,他認為自己已經死過很多次了,於是他不再懼怕死亡,連死亡都不懼怕的人,還會懼怕什麽?


    於是發生了這樣的情況,在用完十八般刑具後,李元吉信心滿滿的看著麵目全非的張亮,等待著他的屈服,然而。他等到的不是屈服,也不僅僅的是鄙夷的眼神。在眼神中還包涵著憤怒與瘋狂。


    看到這樣的眼神,李元吉害怕了。從來沒有過的害怕,即使麵對李淵時也從沒有過,李元吉不知道,張亮或許並不代表正義,但他代表不屈服。


    自從張亮在心中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後,他的心變的異常的堅硬,在他的心中不會向任何東西屈服,在他心中不曾有一刻忘記自己的誓言和自己所受過的苦痛折磨。


    沒有什麽樣的痛苦比內心的痛苦更加強烈,更加讓人沮喪、失望,於是*上的傷痛變得不算什麽。


    想在張亮的身上有所突破,李建成、李元吉打錯了如意算盤。李元吉失敗了,他很失望,惱羞成怒的他想殺了張亮,但是張亮有功於國,並且隻是犯罪嫌疑人,不是囚犯,要是就這麽不明不白的死了,自己一定難逃幹係。


    既然是犯罪嫌疑人,審清楚了就好,沒有證據也不能總關在大牢中。張亮既然什麽也不說,就放他回去吧,李建成很無奈的對李元吉說。


    於是在一個晴朗的午後,張亮被人抬出了大牢,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戰勝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看著遍體鱗傷的張亮,李世民留下了眼淚,不知出於真心,還是出於籠絡人心,李世民的淚水淋濕了自己的大襟,“你受苦了,”在抽泣中李世民對張亮說出了這樣的話。


    張亮搖搖頭,用沙啞的聲音說:“隻要殿下能夠成就大業,我這不算什麽。”多麽的忠心,多麽的仗義,為了自己,這個人竟然可以不要自己的生命,這一刻李世民被張亮感動了,在他心中留下了永難泯滅的印記,我要是成功了,一定不可虧待了他。後來張亮成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並無彪炳大功的張亮知道,就是因為這次的事情他幹的非常漂亮,李世民記住了他。


    下麵我們分析一下張亮在獄中的情況,就會發現張亮不僅是一條硬漢,智商也絕不低。


    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張亮沒有經受住嚴刑拷打,說出了李世民在洛陽秘密培植自己的勢力,這些也正是李建成、李元吉想聽的,他們一上報李淵,李世民的謀反就成為了事實,有口難辨,雖然他不曾想過造李淵的反,在洛陽培植自己的勢力卻是不爭的事實。


    接下來李世民就會被處理,是處死、軟禁、還是貶做平民,這得看李淵的心情,做為李世民的同夥,張亮的下場會是什麽?隻有一個可能——死,對照李淵處理楊文幹事件能夠看出來,李淵對兒子或許不忍心下手,但是對兒子的屬下絕不會心慈手軟。


    相反,如果張亮不說呢?事實我們已經看到了,張亮活著出了大牢,後來躋身於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張亮在進行一場賭博,結果他贏了,在那麽凶險得環境下,張亮看到了事情的本質,然後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張亮是智慧的!李世民想到過李建成會反擊自己,卻沒有想到會這麽快,下手這麽準,直接摸到了自己的要害,幸虧有張亮,要不然自己這次就完了。


    李建成對李世民的第一次反擊以失敗而告終,但是這不是結束,僅僅是個開始,後麵的爭奪會更加精彩毒酒緊接著李建成沒有給李世民出手的機會,又發動了第二次攻擊。


    這次李建成沒有絲毫猶豫,決定徹底的將李世民幹掉,邀請李世民吃飯,平常人家兄弟在一起吃飯,嘮嘮家常,聯絡一下感情,這兩個兄弟可不隻是這麽簡單。(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