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發展,也許他能夠預測到不是李建成殺了李世民,就是李世民殺了李建成,但是他明白自己無法改變什麽。寧可被動的承認事實,也不願意主動的進行選擇,這就是李淵。
失望的李建成似乎明白了李淵的內心,年老的父親心腸已經變的很軟,要殺李世民不能靠父親,隻能靠自己。李世民呢?一開始他就知道對待對手絕不可以心慈手軟,他第一次向李建成發動攻擊,就沒有想過要給李建成活命的機會,承受了這麽多次的被動挨打,苦痛折磨,危機後的複活,李世民更加不會對李建成有半分仁慈。
在那一刻李建成和李世民不再是人,他們是魔鬼,為了權力,踩著兄弟的屍體向上爬的魔鬼。權力到底有多神奇,沒有接觸的人,猜是猜不透的。
深夜的密謀
武德九年(626),突厥人家裏又沒吃的了,每次在山重水複的時候,突厥人都會想到他的鄰居——以前是隋朝,現在是唐朝。
看在曾經幫助自己起兵的份上,李淵對突厥人還是很夠意思的,在即位之初,每年唐朝政府中都專門製定對突厥的扶貧計劃,其實李淵也很無奈,但是沒有辦法,要是不把突厥喂飽,難保不在北部邊界給自己弄出什麽亂子。
在即位之初,李淵隻有忍,後來隨著全國的逐漸統一,李淵改變了最初的想法,他不想忍了,要打就來吧,扶貧計劃隨之取消,突厥人很生氣,不是說好的嗎?怎麽又變卦了。
既然不主動給我們送來。那我們就隻有自己去搶,而且搶的要比你們送的還多,在突厥人的心中打定了主意。現在在他們的心中隻有不滿和怨恨,於是突厥人在可汗的率領下不斷的到大唐的邊境自助遊。
當然他們的旅遊方式比較特別。搞的邊境的人民不得安生,所有的糧食、錢財、男人、女人、牲口都被他們帶走,由於突厥的經濟比較落後,有很多大唐有的東西,他們不僅沒有,甚至都沒見過,例如夜壺,突厥人帶回去興許能成為乘東西的器物。
武德九年。突厥人又來了,但是他們打破了腦袋也不會想到,他們這次單純的行動會在大唐的統治內部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甚至可以說那場震爍古今的政變,他們也有著或多或少的責任。
每次突厥人來旅遊,要是大人物為帶隊,李淵都會派李建成、李世民去接待,帶隊的要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就不用廢那麽大周章,直接命令周邊的政府通力合作,將其解決。
對於這次的突厥的旅遊。李建成向李淵建議讓李元吉去接待,一開始李淵並不答應,他太了解這個兒子了。胸中一團尚武精神,上了戰場一見事不好,馬上開溜,跑的比兔子還快。
李淵搖了搖頭,這就是李淵對李建成的答複,兩個字,“不行。”接著李淵說:“還是讓世民去吧。”又是世民,打劉武周是世民,打王世充是世民。打竇建德是世民,打突厥也是世民。這回還是世民,李建成的心裏很不平衡。老爹明顯是偏向李世民,難道你就這麽一個兒子?
要是以前李建成也不爭執了,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他製定了一個除去李世民的計劃,李元吉替代李世民當上大軍的統帥是這個計劃的重要一步。
“秦王想到太子很久了”,李建成小心翼翼的說。李建成的話,讓李淵為之一怔,他想起了“楊文幹事件”、“張亮事件……李淵感到一絲不安,通過李建成的話,李淵似乎感覺到李世民有了殺心。“讓元吉去吧。”
“元吉手下並無得力大將,此去恐怕很難建功?”“將世民手下的大將掉給元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段誌玄都是智勇雙全的大將。”
等的就是你這句話,李建成暗笑著走了出去。地點:東宮月份:六月時間:深夜室外寒風嗖嗖室內孤燈一盞“大哥,你知道我打仗不在行,還讓我去?”“不是讓你真的去打仗。”“難道讓我去旅遊,你別騙我了。”
“讓你代替他當主帥的目的是為了奪取他的兵權,將他手下的大將都歸於你的名下。”“那有什麽用,那些大老粗也不會聽我的。”“不聽,可以殺。”
“殺他手下的大將,他怎能善罷甘休?”“我們可以先殺他,然後在再他手下的大將”“哦,不懂”……“地點就定在昆明湖吧,時間就是他給你踐行的那天”“我們先埋下伏兵,殺了他,然後再殺那些不服的二杆子”“對”“怎麽和父皇說?”“就說他暴病而卒,反正人都死了”“死無對證”“事成之後
我當上皇帝,立你當皇太弟”這個密謀本來很秘密,當事人認為絕不會泄露出去,但還是被一個人知道了,而恰恰這個人是最不該知道的人——王晊,時任東宮率更丞,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間諜,秦王的間諜。
變亂的前夜做為間諜,王晊很有職業道德,當他得知這個密謀後,多年的間諜經驗告訴他,這件事情關係著秦王的生死存亡,沒有絲毫猶豫的他,狂奔到秦王府,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李世民。接到這個消息,李世民百感交集,既有難言的高興,躲過一劫的欣喜,也有落寞、感傷
。第一,這些年的間諜沒有白培養,那些錢沒有打水漂,還是得到了回報;第二,李建成下手夠狠,計劃好周密,早已經不是那個仁厚的大哥;第三,我不會上當,你的計劃再周密也沒有用;第四,反擊的時刻到了,他感覺到也許一切就將從這裏走向結束。
李世民將消息告訴了長孫無忌等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紛紛勸李世民采取行動,生詞存亡隻在於你的一念之間。李世民無法下定決心,他知道如果自己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父親是不會原諒自己的,那個時候自己該怎樣去麵對自己的父親。
但是如果自己不忍心下手。李建成也早晚會殺了自己,當他下決心奪走李建成太子之位的那天,他已經預感到會有這麽一天。而且當時他相信自己一定不會心慈手軟。
然而,現在正是這個時候。他卻始終取法下定決心,心中忐忑不安,雖然權力鬥爭泯滅了親情,人性卻還在。看著麵前慷慨激昂的眾兄弟,李世民很苦惱,要是自己失敗了,這些人也都不會有命在,在他的心中第一次後悔爭奪這個皇位。但是此時此刻的情況已經不允許他後悔,更別想後退,那就前進吧?
李世民想到了占卜,占卜就是算卦,當麵對一個事情很難決斷的時候,人們往往相信天意,似乎把事情推給了天,自己就可以少些責任,似乎上天都是對的,錯的也是對的。楚霸王項羽在烏江邊拔劍自刎前說:“非戰之罪。天亡我也!”惆悵中夾雜著豪邁,悲傷中有著不屈,我認為這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表現。
李世民剛把占卜的東西擺上。幕僚張公瑾從外麵進來,一把將占卜的東西丟在地上,對李世民深切的說:“殿下,現在不是占卜的時候,難道上天不讓我們做,我們就不做了嗎?”
聽完這句話,李世民陷入了沉思,是的,哪裏有退路。現在你說你不想當太子,李建成會放過你嗎?李元吉會放過你嗎?沒有退路。自從向李建成發動第一次攻擊,自己就不再有退路。隻有向前,即使明知是死,也要向前衝!
對著張公瑾,李世民堅定點頭,是的,我不再猶豫,無論結果怎樣,我都不再猶豫。大哥、四弟,不要怪我,要怪隻能怪咱們生於帝王之家。我相信我是最後的勝利者。
當李世民下定決心的時候,他拋棄了一切負擔,心中豪情萬丈,他要製訂一個周密的計劃,鏟除李建成。李世民想起了房玄齡和杜如晦,這二位還沒在府中,命長孫無忌快快把他們請回來。
已經被驅逐很久房玄齡看著氣喘籲籲的長孫無忌,他們已經盼了這一天好久,然而不敢確定李世民是否真的下定了決心,房玄齡說:“皇上已經把我們驅逐出了秦府,我們再回去,是犯了死罪,所以我們不敢回去。”
聰明的長孫無忌聽出了房玄齡的弦外之音,原封不動的將這句話轉達給了李世民,李世民一聽,大怒,“房玄齡、杜如晦難道真的背叛我?”取下佩刀交給尉遲敬德,說:“如果他們不肯來,就割下他們的頭。”
看見尉遲敬德提著刀,還揚言要殺自己,房玄齡和杜如晦知道李世民是真的生氣了,也真的下定了決心,目的竟然已經達到,也不用拿架子,房玄齡和杜如晦為了掩人耳目,該穿道士的服裝,和長孫無忌進入秦府,尉遲敬德則走另一條路,隨後趕到。
房玄齡和杜如晦到達秦府不久,一條鏟除李建成的毒計橫空出世。八百士兵都已身穿鎧甲,嚴陣以待,等候著李世民的額命令。
六月初三,李世民進入皇宮,指控李建成、李元吉和後宮嬪妃通奸,又說:“太子和齊王要殺我,這難道不是給竇建德、王世充等人報仇嗎?
等我死後,在九泉之下都沒有麵目與他們相見。”李淵很驚詫,對李世民說:“明天我一定仔細調差此事,你一定要早點來。”令李淵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六月四日,傳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訊。
六月三日,“太白複經天”,接連兩次“太白經天”,放到現在不算什麽,但是在唐代會有很深的影響,要知道那個時候,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還很有限,不能和現在一樣用科學的眼光看待這種現象。
當時的天文台長傅奕向李淵報告:“太白出現在秦地,秦王要登上寶座,擁有天下。”後來李世民進宮(不清楚是自己來的,還是召見,可以猜測是被召見),李淵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李世民。
上天預示著李世民當皇帝,這件事情隻有兩個人知道,一個是李淵。另一個是傅奕,隻要他們兩個人不說,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就可以消掩於無形。但是李淵還是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李世民?
難道他不知道這樣更加刺激李世民的野心嗎?知道,他知道刺激李世民的野心。那他為什麽還要說?原因隻有一個,李淵要處理李世民,看著兄弟間不斷的明爭暗鬥,李淵感覺到了自己該做點什麽的時候,要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進行一個選擇。那麽李淵如何處理李世民呢?
兩種可能,一,接受天象的暗示,廢掉李建成。立李世民當皇帝;二,解決李世民,這個解決不一定就是殺死,可以是貶為平民,軟禁,或是貶到蠻荒之地,總之是不能讓李世民再掌握大權。如果是第一種可能,李世民就不用發動玄武門之變,直接等著李淵廢掉李建成就可以,後來的事實告訴我們。不是第一種可能。
那就是第二種可能,李淵要對李世民下手,這才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真正原因。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淵。這隻是一種猜測,那麽再看看這種猜測合不合理。最初李世民猶豫不決,對於發動玄武門政變下不了決心,他的屬下用這樣話勸他。“大王,您認為舜是什麽樣的人?”“聖人也。”
“如果舜在井中不出來,不過是井中的一灘泥;如果舜在房頂上不跳下來,一定會被燒成灰燼;還怎麽能夠將恩德施與人民,因此侍奉父母時,小棍子打。我們接受,大棍子打。我們就逃跑,關係重大。一定要保留性命。聖人不也是這樣嗎?”這裏講的是舜和他父親瞽叟之間的故事,瞽叟用小棍子打舜,舜就接受,用大棍子打舜,舜就逃跑。
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兄弟,說這麽一大通和他們有什麽關係,風馬牛不相及,唯一可以解釋的是,李世民對應著舜,李淵對應著瞽叟,瞽叟要打舜,李淵要處理李世民。
這樣的一段話,正好消除了李世民內心的顧慮,於是在那一刻他決定向他的父親宣戰。前麵說過,李淵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皇位爭奪戰中一直采取平衡的策略,這個時候,他為什麽會重新做出選擇呢?
因為李世民傷了李淵的心,他在洛陽積極培植自己的勢力,準備謀歸洛陽,雖然不是反叛,卻有著分裂國家的企圖,李淵知道了這些,他不能再搞平衡了,和整個天下比起來,兒子並不重要,所以他選擇天下,決定放棄兒子——李世民。
李建成告發張亮事件,雖然沒有達到目的,卻使得李淵對李世民產生了疑心,李世民請求去洛陽,更加暴露了他的真實目的,封德彝首鼠兩端,一定會將李世民經營洛陽的事情告訴李淵。
當初楊廣運用種種詭計,奪得了皇位,然而隋朝二世而亡,這個活生生的例子,過去不到十年,是李淵親眼所見,李淵不想唐朝再蹈隋朝的覆轍。
於是李淵不得不對李世民下手,為了國家的安定,為了政局的安穩,兒子我不得不這麽做,父親不是不愛你,做為皇帝,我有我的無奈。六月四日發動玄武門之變,六月七日李世民被立為太子,軍國大事一應由太子處理,八月八日,李淵被逼退位,八月九日,李世民登基為帝。
以前讀到這裏很迷糊,很難理解為什麽李世民已經殺了李建成,還這麽快的向李淵搶班奪權,現在我懂了,因為玄武門之變他殺的是李建成、李元吉,然而李世民真正的敵人是他的父親——李淵。
李淵向李世民說完“太白經天”的事情後,李世民向李淵告狀,說李建成、李元吉和後宮的嬪妃通奸,李淵給的答複是:“明天我召集群臣,調查此事。”兒子與小老婆通奸,家醜不可外揚,李淵怎麽會召集群臣,讓兄弟倆對質呢?
所以這份奏章是假的,是出於貞觀史臣的偽造,那麽李世民究竟向李淵說了什麽呢?應該是下一句:“太子和秦王要殺我”,這句話刺激了李淵,他決定明天召見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當麵對質。
李建成沒有殺李世民的陰謀,所以李建成問心無愧,他相信這次也會和楊文幹事件一樣,自己和父皇一解釋,父皇就能明白其中的真相這也是李世民斷定明天李建成、李元吉一定進宮的原因。
但是李建成沒有想到李世民沒有給他見李淵的機會。由此可以判定,李建成預謀的昆明湖之變,也有可能是貞觀史臣偽造的,為了樹立李世民光輝的形象,是李建成要殺李世民,李世民是不得已反擊,並不是主動要殺李建成,這明顯是為了李世民開脫的行為,看著都不合情合理。
史書上之所以沒有明寫李淵要處理李世民,也是為了維護李世民的形象,那樣的話,李世民就成了被父親遺棄的兒子,是很不光彩的,所以不能寫,隻有含混其辭,自相矛盾。貞觀史臣們為了維護李世民費盡了心機,然而還是露出了破綻,讓我們這些後人,通過這些破綻,尋找事情的真相。
我寧願相信,在眾多的貞觀史臣中,有一些人始終保留著史官的責任感,這些破綻是他們故意留下的,故意留給那些不明真相的後人,讓他們通過字裏行間讀出真相,在他們心中,聖明帝王不重要,流芳百世也不重要,隻有事情的真相才最重要。
心正方可著史!最後的對決:玄武門事情發展到這裏似乎到了該結束的時刻,所有的矛盾都在那一刻爆發,所有的不滿都在那一刻消亡。(未完待續)
失望的李建成似乎明白了李淵的內心,年老的父親心腸已經變的很軟,要殺李世民不能靠父親,隻能靠自己。李世民呢?一開始他就知道對待對手絕不可以心慈手軟,他第一次向李建成發動攻擊,就沒有想過要給李建成活命的機會,承受了這麽多次的被動挨打,苦痛折磨,危機後的複活,李世民更加不會對李建成有半分仁慈。
在那一刻李建成和李世民不再是人,他們是魔鬼,為了權力,踩著兄弟的屍體向上爬的魔鬼。權力到底有多神奇,沒有接觸的人,猜是猜不透的。
深夜的密謀
武德九年(626),突厥人家裏又沒吃的了,每次在山重水複的時候,突厥人都會想到他的鄰居——以前是隋朝,現在是唐朝。
看在曾經幫助自己起兵的份上,李淵對突厥人還是很夠意思的,在即位之初,每年唐朝政府中都專門製定對突厥的扶貧計劃,其實李淵也很無奈,但是沒有辦法,要是不把突厥喂飽,難保不在北部邊界給自己弄出什麽亂子。
在即位之初,李淵隻有忍,後來隨著全國的逐漸統一,李淵改變了最初的想法,他不想忍了,要打就來吧,扶貧計劃隨之取消,突厥人很生氣,不是說好的嗎?怎麽又變卦了。
既然不主動給我們送來。那我們就隻有自己去搶,而且搶的要比你們送的還多,在突厥人的心中打定了主意。現在在他們的心中隻有不滿和怨恨,於是突厥人在可汗的率領下不斷的到大唐的邊境自助遊。
當然他們的旅遊方式比較特別。搞的邊境的人民不得安生,所有的糧食、錢財、男人、女人、牲口都被他們帶走,由於突厥的經濟比較落後,有很多大唐有的東西,他們不僅沒有,甚至都沒見過,例如夜壺,突厥人帶回去興許能成為乘東西的器物。
武德九年。突厥人又來了,但是他們打破了腦袋也不會想到,他們這次單純的行動會在大唐的統治內部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甚至可以說那場震爍古今的政變,他們也有著或多或少的責任。
每次突厥人來旅遊,要是大人物為帶隊,李淵都會派李建成、李世民去接待,帶隊的要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就不用廢那麽大周章,直接命令周邊的政府通力合作,將其解決。
對於這次的突厥的旅遊。李建成向李淵建議讓李元吉去接待,一開始李淵並不答應,他太了解這個兒子了。胸中一團尚武精神,上了戰場一見事不好,馬上開溜,跑的比兔子還快。
李淵搖了搖頭,這就是李淵對李建成的答複,兩個字,“不行。”接著李淵說:“還是讓世民去吧。”又是世民,打劉武周是世民,打王世充是世民。打竇建德是世民,打突厥也是世民。這回還是世民,李建成的心裏很不平衡。老爹明顯是偏向李世民,難道你就這麽一個兒子?
要是以前李建成也不爭執了,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他製定了一個除去李世民的計劃,李元吉替代李世民當上大軍的統帥是這個計劃的重要一步。
“秦王想到太子很久了”,李建成小心翼翼的說。李建成的話,讓李淵為之一怔,他想起了“楊文幹事件”、“張亮事件……李淵感到一絲不安,通過李建成的話,李淵似乎感覺到李世民有了殺心。“讓元吉去吧。”
“元吉手下並無得力大將,此去恐怕很難建功?”“將世民手下的大將掉給元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段誌玄都是智勇雙全的大將。”
等的就是你這句話,李建成暗笑著走了出去。地點:東宮月份:六月時間:深夜室外寒風嗖嗖室內孤燈一盞“大哥,你知道我打仗不在行,還讓我去?”“不是讓你真的去打仗。”“難道讓我去旅遊,你別騙我了。”
“讓你代替他當主帥的目的是為了奪取他的兵權,將他手下的大將都歸於你的名下。”“那有什麽用,那些大老粗也不會聽我的。”“不聽,可以殺。”
“殺他手下的大將,他怎能善罷甘休?”“我們可以先殺他,然後在再他手下的大將”“哦,不懂”……“地點就定在昆明湖吧,時間就是他給你踐行的那天”“我們先埋下伏兵,殺了他,然後再殺那些不服的二杆子”“對”“怎麽和父皇說?”“就說他暴病而卒,反正人都死了”“死無對證”“事成之後
我當上皇帝,立你當皇太弟”這個密謀本來很秘密,當事人認為絕不會泄露出去,但還是被一個人知道了,而恰恰這個人是最不該知道的人——王晊,時任東宮率更丞,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間諜,秦王的間諜。
變亂的前夜做為間諜,王晊很有職業道德,當他得知這個密謀後,多年的間諜經驗告訴他,這件事情關係著秦王的生死存亡,沒有絲毫猶豫的他,狂奔到秦王府,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李世民。接到這個消息,李世民百感交集,既有難言的高興,躲過一劫的欣喜,也有落寞、感傷
。第一,這些年的間諜沒有白培養,那些錢沒有打水漂,還是得到了回報;第二,李建成下手夠狠,計劃好周密,早已經不是那個仁厚的大哥;第三,我不會上當,你的計劃再周密也沒有用;第四,反擊的時刻到了,他感覺到也許一切就將從這裏走向結束。
李世民將消息告訴了長孫無忌等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紛紛勸李世民采取行動,生詞存亡隻在於你的一念之間。李世民無法下定決心,他知道如果自己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父親是不會原諒自己的,那個時候自己該怎樣去麵對自己的父親。
但是如果自己不忍心下手。李建成也早晚會殺了自己,當他下決心奪走李建成太子之位的那天,他已經預感到會有這麽一天。而且當時他相信自己一定不會心慈手軟。
然而,現在正是這個時候。他卻始終取法下定決心,心中忐忑不安,雖然權力鬥爭泯滅了親情,人性卻還在。看著麵前慷慨激昂的眾兄弟,李世民很苦惱,要是自己失敗了,這些人也都不會有命在,在他的心中第一次後悔爭奪這個皇位。但是此時此刻的情況已經不允許他後悔,更別想後退,那就前進吧?
李世民想到了占卜,占卜就是算卦,當麵對一個事情很難決斷的時候,人們往往相信天意,似乎把事情推給了天,自己就可以少些責任,似乎上天都是對的,錯的也是對的。楚霸王項羽在烏江邊拔劍自刎前說:“非戰之罪。天亡我也!”惆悵中夾雜著豪邁,悲傷中有著不屈,我認為這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表現。
李世民剛把占卜的東西擺上。幕僚張公瑾從外麵進來,一把將占卜的東西丟在地上,對李世民深切的說:“殿下,現在不是占卜的時候,難道上天不讓我們做,我們就不做了嗎?”
聽完這句話,李世民陷入了沉思,是的,哪裏有退路。現在你說你不想當太子,李建成會放過你嗎?李元吉會放過你嗎?沒有退路。自從向李建成發動第一次攻擊,自己就不再有退路。隻有向前,即使明知是死,也要向前衝!
對著張公瑾,李世民堅定點頭,是的,我不再猶豫,無論結果怎樣,我都不再猶豫。大哥、四弟,不要怪我,要怪隻能怪咱們生於帝王之家。我相信我是最後的勝利者。
當李世民下定決心的時候,他拋棄了一切負擔,心中豪情萬丈,他要製訂一個周密的計劃,鏟除李建成。李世民想起了房玄齡和杜如晦,這二位還沒在府中,命長孫無忌快快把他們請回來。
已經被驅逐很久房玄齡看著氣喘籲籲的長孫無忌,他們已經盼了這一天好久,然而不敢確定李世民是否真的下定了決心,房玄齡說:“皇上已經把我們驅逐出了秦府,我們再回去,是犯了死罪,所以我們不敢回去。”
聰明的長孫無忌聽出了房玄齡的弦外之音,原封不動的將這句話轉達給了李世民,李世民一聽,大怒,“房玄齡、杜如晦難道真的背叛我?”取下佩刀交給尉遲敬德,說:“如果他們不肯來,就割下他們的頭。”
看見尉遲敬德提著刀,還揚言要殺自己,房玄齡和杜如晦知道李世民是真的生氣了,也真的下定了決心,目的竟然已經達到,也不用拿架子,房玄齡和杜如晦為了掩人耳目,該穿道士的服裝,和長孫無忌進入秦府,尉遲敬德則走另一條路,隨後趕到。
房玄齡和杜如晦到達秦府不久,一條鏟除李建成的毒計橫空出世。八百士兵都已身穿鎧甲,嚴陣以待,等候著李世民的額命令。
六月初三,李世民進入皇宮,指控李建成、李元吉和後宮嬪妃通奸,又說:“太子和齊王要殺我,這難道不是給竇建德、王世充等人報仇嗎?
等我死後,在九泉之下都沒有麵目與他們相見。”李淵很驚詫,對李世民說:“明天我一定仔細調差此事,你一定要早點來。”令李淵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六月四日,傳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訊。
六月三日,“太白複經天”,接連兩次“太白經天”,放到現在不算什麽,但是在唐代會有很深的影響,要知道那個時候,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還很有限,不能和現在一樣用科學的眼光看待這種現象。
當時的天文台長傅奕向李淵報告:“太白出現在秦地,秦王要登上寶座,擁有天下。”後來李世民進宮(不清楚是自己來的,還是召見,可以猜測是被召見),李淵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李世民。
上天預示著李世民當皇帝,這件事情隻有兩個人知道,一個是李淵。另一個是傅奕,隻要他們兩個人不說,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就可以消掩於無形。但是李淵還是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李世民?
難道他不知道這樣更加刺激李世民的野心嗎?知道,他知道刺激李世民的野心。那他為什麽還要說?原因隻有一個,李淵要處理李世民,看著兄弟間不斷的明爭暗鬥,李淵感覺到了自己該做點什麽的時候,要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進行一個選擇。那麽李淵如何處理李世民呢?
兩種可能,一,接受天象的暗示,廢掉李建成。立李世民當皇帝;二,解決李世民,這個解決不一定就是殺死,可以是貶為平民,軟禁,或是貶到蠻荒之地,總之是不能讓李世民再掌握大權。如果是第一種可能,李世民就不用發動玄武門之變,直接等著李淵廢掉李建成就可以,後來的事實告訴我們。不是第一種可能。
那就是第二種可能,李淵要對李世民下手,這才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真正原因。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淵。這隻是一種猜測,那麽再看看這種猜測合不合理。最初李世民猶豫不決,對於發動玄武門政變下不了決心,他的屬下用這樣話勸他。“大王,您認為舜是什麽樣的人?”“聖人也。”
“如果舜在井中不出來,不過是井中的一灘泥;如果舜在房頂上不跳下來,一定會被燒成灰燼;還怎麽能夠將恩德施與人民,因此侍奉父母時,小棍子打。我們接受,大棍子打。我們就逃跑,關係重大。一定要保留性命。聖人不也是這樣嗎?”這裏講的是舜和他父親瞽叟之間的故事,瞽叟用小棍子打舜,舜就接受,用大棍子打舜,舜就逃跑。
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兄弟,說這麽一大通和他們有什麽關係,風馬牛不相及,唯一可以解釋的是,李世民對應著舜,李淵對應著瞽叟,瞽叟要打舜,李淵要處理李世民。
這樣的一段話,正好消除了李世民內心的顧慮,於是在那一刻他決定向他的父親宣戰。前麵說過,李淵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皇位爭奪戰中一直采取平衡的策略,這個時候,他為什麽會重新做出選擇呢?
因為李世民傷了李淵的心,他在洛陽積極培植自己的勢力,準備謀歸洛陽,雖然不是反叛,卻有著分裂國家的企圖,李淵知道了這些,他不能再搞平衡了,和整個天下比起來,兒子並不重要,所以他選擇天下,決定放棄兒子——李世民。
李建成告發張亮事件,雖然沒有達到目的,卻使得李淵對李世民產生了疑心,李世民請求去洛陽,更加暴露了他的真實目的,封德彝首鼠兩端,一定會將李世民經營洛陽的事情告訴李淵。
當初楊廣運用種種詭計,奪得了皇位,然而隋朝二世而亡,這個活生生的例子,過去不到十年,是李淵親眼所見,李淵不想唐朝再蹈隋朝的覆轍。
於是李淵不得不對李世民下手,為了國家的安定,為了政局的安穩,兒子我不得不這麽做,父親不是不愛你,做為皇帝,我有我的無奈。六月四日發動玄武門之變,六月七日李世民被立為太子,軍國大事一應由太子處理,八月八日,李淵被逼退位,八月九日,李世民登基為帝。
以前讀到這裏很迷糊,很難理解為什麽李世民已經殺了李建成,還這麽快的向李淵搶班奪權,現在我懂了,因為玄武門之變他殺的是李建成、李元吉,然而李世民真正的敵人是他的父親——李淵。
李淵向李世民說完“太白經天”的事情後,李世民向李淵告狀,說李建成、李元吉和後宮的嬪妃通奸,李淵給的答複是:“明天我召集群臣,調查此事。”兒子與小老婆通奸,家醜不可外揚,李淵怎麽會召集群臣,讓兄弟倆對質呢?
所以這份奏章是假的,是出於貞觀史臣的偽造,那麽李世民究竟向李淵說了什麽呢?應該是下一句:“太子和秦王要殺我”,這句話刺激了李淵,他決定明天召見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當麵對質。
李建成沒有殺李世民的陰謀,所以李建成問心無愧,他相信這次也會和楊文幹事件一樣,自己和父皇一解釋,父皇就能明白其中的真相這也是李世民斷定明天李建成、李元吉一定進宮的原因。
但是李建成沒有想到李世民沒有給他見李淵的機會。由此可以判定,李建成預謀的昆明湖之變,也有可能是貞觀史臣偽造的,為了樹立李世民光輝的形象,是李建成要殺李世民,李世民是不得已反擊,並不是主動要殺李建成,這明顯是為了李世民開脫的行為,看著都不合情合理。
史書上之所以沒有明寫李淵要處理李世民,也是為了維護李世民的形象,那樣的話,李世民就成了被父親遺棄的兒子,是很不光彩的,所以不能寫,隻有含混其辭,自相矛盾。貞觀史臣們為了維護李世民費盡了心機,然而還是露出了破綻,讓我們這些後人,通過這些破綻,尋找事情的真相。
我寧願相信,在眾多的貞觀史臣中,有一些人始終保留著史官的責任感,這些破綻是他們故意留下的,故意留給那些不明真相的後人,讓他們通過字裏行間讀出真相,在他們心中,聖明帝王不重要,流芳百世也不重要,隻有事情的真相才最重要。
心正方可著史!最後的對決:玄武門事情發展到這裏似乎到了該結束的時刻,所有的矛盾都在那一刻爆發,所有的不滿都在那一刻消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