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是,在冊立詔書中,李治大言不慚地承認武則天當年的確是父皇李世民的女人,父皇由於欣賞她,便賜給了兒子。他的意思是說,武則天先後嫁給他李家父子二人,是李世民生前的安排。用死人來掩蓋奸情,也算是李治的一大發明。


    尼姑成了皇後,原配和愛妾進了冷宮,前皇後王氏和蕭淑妃被關押在後宮之中。李治這個情種,對二人舊情難了,賊心不死,曾偷偷去看望二人。


    他見牢房四麵不透風,隻在牆上鑿洞,用來傳送食物,心中很是不忍,小聲叫道:“皇後、淑妃,你們在嗎?”王皇後顫聲答道:“我們倆是罪人,您怎能還這樣稱呼我們呢?您要是還念舊日情份,就叫這個地方為‘回心院’吧。”李治答道:“你們不要著急,我自有安排。”


    武則天接到小報告,醋海翻騰五腑怒,立馬派人殺將過去,各打二人一百軍棍,然後斬去手腳,浸入酒缸。武則天從細碎的小牙中擠出一句狠話:“讓這兩個老婆子醉了骨頭!”過了幾天,二人雙雙斃命,武則天還不解氣,下令將她們的頭顱斬下。


    昔日尊貴無比的皇後和妃子,雙雙成了無頭之鬼。李治聽說後,根本不敢放氣。失敗的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成功的女人啊,你的名字叫殘忍!


    二人死後,常在夢裏披頭散發渾身滴血去找武則天算賬。武則天做賊心虛,不勝其擾,幹脆跑到東都洛陽常住,終身不敢回長安。這下苦了炕頭漢子李治,不得不屈尊跋涉,前去朝見老婆大人。


    大權旁落


    在武則天爭奪皇後之位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後黨”,其核心人物是笑裏藏刀的中書侍郎李義甫、禮部尚書許敬宗等人。武則天當了皇後不久,便指使這幫爪牙羅織罪名。誣陷太尉長孫無忌謀反,將其逼死。


    在此之前。因反對換皇後而遭貶斥外地的褚遂良也憂憤成疾而亡。李勣明哲保身,噤若寒蟬。至此,李世民時代的元老重臣悉數退出了權力中心。李義甫、許敬宗等人漸次升官成了宰相,“後黨”勢力巨增。


    但從永徽六年(655)十月立武則天為後,至顯慶五年(660)九月這五年間,李治仍然獨攬大權。然而,從顯慶五年(660)十月開始,李治的權力漸漸轉移到武則天手中。由“真天子”變成了“兒皇帝”。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為健康,二為性格。


    顯慶五年(660)十月,李治開始生病,症狀是頭暈目眩,嚴重時雙眼模糊,看不清東西。此病不知啥名,病理不清。雖經當時名醫診治,不見好轉。國家大事,不可停滯。李治迫不得已。隻好尋覓“槍手”,代為處理國事。


    皇帝的“槍手”的最佳人選應是太子。太子是國之儲君,早晚會變成天子。“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到底是你們的。”皇帝常常如此諄諄教導太子們。


    此時年僅三十四歲的李治已經有了兩任太子。首任太子是李忠,生母為劉氏。武則天當上皇後後,李忠被貶為梁王,武則天的四歲的長子李弘被立為太子。此刻僅有九歲,沒有當“槍手”的資格。


    兒子不行,兄弟們可不可以呢?李治有兄弟十四人,他排老九。當年他的兩個同胞兄長李承乾、李泰爭奪太子之位,雙雙被斥。病死於貶所。


    李治對其他健在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實在放心不下,因為他們與他一樣。都是先皇的血脈傳人,有資格當皇帝。即便他們本人沒有野心,也得防備別有用心者拿他們做文章。曆朝曆代,皇帝最不放心的就是兄弟們。基於此,李治不可能從兄弟之間尋找槍手。


    兒子不中用,兄弟信不著,更不說外姓的大臣們了,隻好相信老婆。老婆是別人的好,但權力和財富還是交給自己的老婆為好。這是曆代皇帝在特殊情況下的選擇,也是同病。李治當然不能例外。武則天就這樣成了老公的“槍手”,替夫出征,代行國事。


    這個娘們非同小可,巾幗不讓須眉,仿佛就是為掌權而生的。她生性聰穎,又好讀點書,一點就透,舉一反三,把國事處理的井井有條。


    李治滿意之餘大感欽佩,頗有“吾不如也”的感慨,幹脆將皇帝專用的朱筆交予武則天,自己樂得清閑,躲在深宮中與幾個美女共同修身養性,捎帶著治病。


    武則天當仁不讓,乘機“雌”起,大模大樣地坐在禦榻上日理萬機,權勢漸漸放大,石榴裙邊聚滿了蚊香逐臭之徒。


    這樣又過了四年。在這四年裏,武則天開頭還是十分尊重老公的,事事請示,件件匯報。兩口子將國事當成了家事,在炕頭上夫唱婦隨,治大國如烹小鮮,大唐王朝漸入佳境。


    然而,時間一長,武則天女強人的真實麵目露了出來。權力如同情人,豈能與人分享!天無二主,兩人間勝齷齪,武則天急於大權獨攬,慢慢地不將老公放在眼裏,事事獨斷專行,連個招呼也不打。李治欲有所作為,常常受到限製,心中窩了不少惡氣,對這個河東獅子大起反感,極想轟轟烈烈的做一回打“獅”英雄。


    麟德元年(664)十一月,有個道人經常出入皇宮,與武則天過從甚密,鬼鬼祟祟,形跡可疑。宮中的太監向李治告發,說這個道人在宮中施展妖術,暗中搗鬼,詛咒皇上,想讓皇上早死。


    李治大怒:這還了得,搞到老子的頭上來了!他懷疑武則天是幕後主使,便找來西台侍郎上官儀,密商對策。上官儀原來是廢太子李忠身邊的人,也是個敢作敢當的奇女子,言道:“皇後橫行霸道,人神共憤,舉國痛恨。請皇上廢了她!”


    李治在女人麵前一向是英雄好漢,緊攥雙拳,砸向案幾。大聲嚷道:“就這麽辦!”上官儀毫不怠慢,立刻起草了廢黜皇後的詔書。


    武則天早已在老公身邊布下了耳目。得此消息,氣勢洶洶地闖了過來。她叉腰站立,上以眼下一眼地打量著李治。李治在這隻下山母虎麵前,英雄氣短,手搖腿顫,語無倫次,根本不敢宣讀麵前擬好的詔書,結結巴巴地低聲嘟囔:“我原來沒有這個意思。都是上官儀的主意。”


    幾天以後,上官儀和她的兒子一同被處死,與她有關係的右相劉祥道也被降職,一大批受到牽連的官員被流放。武則天的親信死黨們紛紛升官,彈冠相慶,後黨勢力遍布朝廷。


    從此以後,李治每次上朝時,武則天就在他身後垂簾聽政,事無大小,都有她決斷。天下大權。悉歸皇後,皇帝成了擺設。朝廷內外尊稱他們兩口子為“二聖”,實際隻有一聖。就是武則天。李治之“治”,由“治國”之“治”,一變而為“治病”之“治”,李治真的是沒治了。


    這一場廢黜皇後的鬧劇,匆匆落幕。李治打虎不成,反被虎傷,這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此人除了相思病、頭暈病之外,還身染“妻管嚴”和“軟骨病”。


    李治生性軟弱,其父李世民生前早已察覺。他曾對長孫無忌憂慮地說:“你勸我立李治為太子,但他過於懦弱。怕是守不住江山,怎麽辦?吳王李恪。英武果斷,很是像我,我打算立他為太子,你看如何?”


    長孫無忌的私心雜念頗重,擔心李恪立為太子後,自己喪失娘舅的地位,堅決表示反對,李世民方才作罷,李治保住了太子之位。此時屍骨未寒的長孫無忌,如果地下有知,定會捶胸頓足,尋死覓活。


    自麟德元年(664)十二月拱手讓出朝政大權,至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去世這十九年間,作為“兒皇帝”的李治,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心靈世界屢遭打擊,身心交瘁,度日如年。


    他的病情日漸嚴重,頭疼欲裂,雙目幾乎失明,對於上朝“聽”政、接見外賓、祭祀天地祖宗的繁文縟節,心生厭倦,有心無力,苦不堪言,他與群臣商議,打算讓武則天“攝知國政”,即由武則天當“代理皇帝”,自己就不必每次被武則天押著上朝了。


    中書侍郎郝處俊表示反對,他說:“天子主外,皇後主內,是祖宗成規,天經地義。當年魏文帝曹丕曾經下令,說即使皇帝年幼,也不許太後臨朝幹政,這是為了防患於未然。陛下何必要將高祖、太宗的天下,不傳給子孫而傳給老婆呢!”


    群臣紛紛應和,李治拗不過眾人,隻好強撐病體,繼續在朝堂上扮一尊泥胎塑像,任由武則天指手劃腳,發號施令。


    身體疾病可以醫治,心靈創傷無法撫平,李治遭遇的精神打擊接二連三,情人和兩個兒子先後死於非命,使他精神萎靡,心灰意冷。


    李治身體的上半截疼痛,下半截卻極不老成,時常背著武則天偷雞摸狗,一不留神把武則天的親姐姐和外甥女笑納了。


    武則天姊妹三人,小妹早亡,大姐育有一子一女,不幸早寡。武則天發跡後,其姐攜女入宮,母女二人雙雙成了李治的情人,妹夫和大姨子擠眉弄眼,姨夫與外甥女勾搭成奸。武氏被封為韓國夫人,少的賀蘭氏被封為魏國夫人。


    韓國夫人不久去世,李治歎息不已,對她的女兒倍加珍惜,想將她接入宮中,做個長久“夫妻”,因為害怕武則天,遲遲未敢行動。武則天看不慣老公與外甥女打情罵俏,又擔心外甥女年青貌美,搶了老公,必欲除之而後快。


    武則天是個蛇蠍女人,殺心熾烈,不僅殺情敵,也殺李家皇室之人,對娘家武氏子弟也不放過。


    武則天的父親有兩房老婆,大老婆相裏氏,生了武元慶、武元爽兄弟二人;小老婆楊氏,生了武則天姊妹仨。父親死後,武元慶、武元爽兄弟對後娘楊氏極不禮貌,順道也欺負武則天姊妹。


    武則天成了皇後後,兄弟二人也當了不小的官,但他們並不感激妹妹。卻認為自己是功臣子弟,理所應該。武則天恨得牙關緊咬,將他們貶出京城。到外地任刺史,武元慶嚇得死在任所。武元爽後來被武則天尋了個由頭,流放至死。


    武則天還有兩個叔伯兄弟,一個叫武惟良,一個叫武懷遠,都任刺史。此二人當年夥同元慶、元爽兄弟,不禮於武氏姊妹,武則天一直想要報複。


    乾封二年(667),李治從泰山封禪歸京。惟良、懷遠兄弟跟隨扈駕,武則天見到二人,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要二人向皇帝進貢食物。二人不知是計,施出渾身解數,搜集山珍海味,送入宮中。武則天毫不怠慢,偷偷在食物中下了毒,然後送到外甥女魏國夫人住處。請她品嚐。


    年青的魏國夫人忍不住腹中饞蟲,大吃特吃一頓,沒過幾個時辰就香消玉殞。紅顏變成了枯骨。李治接到情人的死訊,悲痛欲絕,下令徹查。武則天大義滅親,把兩個叔伯兄弟送上了斷頭台,並改其姓為蝮氏,不知誰更毒。即便如此,武則天仍不過癮,將二人的嫂子善氏抓入宮中,用帶刺的荊棘狠狠地打她。直到肉爛見骨而死。


    四年之後,李治見到了魏國夫人的胞兄賀蘭敏之。忽地想起了慘死的情人,老淚縱橫地哭道:“那天早上。我上朝前見她還很好,退朝後就不行了,怎麽會這麽快呢?”賀蘭敏之知道底細,此刻想到妹妹遭此毒手,自己卻不能複仇,悲從中來,放聲大哭。武則天聽說後,心中嘀咕:“這小子懷疑我。”暗中又起了殺心。


    賀蘭敏之是個帥哥,生性風流,被他的外祖母、也就是武則天的親娘楊氏看中,勾搭成奸,武則天恨得差點咬碎了牙。賀蘭敏之後來沒有管住自己的下半身,強奸了太子也就是武則天的長子李弘的未婚妻。這一下可叫武則天抓到了把柄,將其流放,中途用馬韁絞絲。武則天的可憐的姐姐,兩個孩子都被妹妹奪了性命!


    情人之死,對李治而言,隻是短痛,因為情人是移情別戀的產物;失去了情人,正好可以獵取更為香豔的尤物。隨著時間的流逝,李治漸漸忘卻了外甥女兼情人的魏國夫人。


    在李治的一生中,最讓他飽受精神折磨的是三個親生兒子的慘痛遭遇。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慘劇,在他身上一再重演。


    李治的長子名叫李忠,是宮人劉氏所生。劉氏在嬪妃中地位極低,生子而不能自養,母子二人咫尺天涯。李治的首任皇後王氏一直沒有生育,其舅中書侍郎柳奭憂心如焚,極為擔心外甥女的未來。他勸王皇後說服李治,立李忠為太子,指望李忠日後能對王皇後感恩戴德,為王皇後的將來提前上一份保險。


    王皇後的枕邊風加上柳奭等人雷鳴般敲響的邊鼓,收到了奇效。永徽三年(652)七月,李忠當上了太子。


    不幸的是,三年後王皇後被打入冷宮,武則天成了國母。李忠背靠的大樹轟然倒地,他這個猢猻的好日子結束了。顯慶元年(656)正月,李忠被貶為梁王,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被立為太子。


    李忠被貶後,內心不安,總是懷疑有人要害他,經常穿著女人的衣服以防備刺客;又多次占卜吉凶,求神問鬼,以求平安。牆倒眾人推,有個小人告發了他。顯慶五年(660)六月,李忠被一擼到底,貶為庶人,流放到荒蠻之地的黔州。


    麟德元年(664),西台侍郎上官儀替李治起草了一份詔書,企圖廢黜武則天。東窗事發,上官儀被捕。武則天認為,上官儀原來在東宮服侍前太子李忠,此番舉動必是李忠指使,遂讓人誣告他謀反。李治迫不得已,丟卒保帥,斬了上官儀,賜死李忠。


    事實上,李忠的廢立,在李治心中可以說是波瀾不驚。因為李治與李忠的生母劉氏本無感情,李忠是他一時性起的副產品。李忠被立為太子時,李治剛剛當了三年皇帝,國事繁重,加上又是新手,自然無暇教育兒子,更無暇培養感情。他們二人,名為父子,實同路人。


    廢黜李忠太子之位時,李治高舉雙手甚至抬起雙腳表示讚成,因為武則天此時是她最心愛的女人。立最心愛的女人的兒子為太子,是給最心愛的女人的最好的孝敬,最能討最心愛的女人的最大歡心。


    然而,李忠之死,卻讓李治深感愧疚,因為李忠的確沒有參與廢黜武則天的陰謀,此事是上官儀秉承李治的意圖一手操辦的。武則天拿老公皇帝無法可想,轉而將怒氣撒在了老公的另一個女人生的兒子身上。


    “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李治對這句話深有感觸。對於成了自己替罪羊的兒子,李治心底油然而生同情和憐惜。(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