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過去了,吞噬了無數隋朝將士的泥淖上,至今仍漂浮著累累白骨,遍布原野!先輩們!無論後世如何評論你們,你們終究隻是芸芸蒼生中的普通一員!無論你們是否出師有名,你們終究跟我是同一個目的!


    無論勝敗,你們終究是我華夏子弟!入土為安!身後大事!對於你們個人,你們承受了太多,也付出了太多,我不能讓你們暴屍荒野!心情沉重的李世民下了一道詔書:“……隋師渡遼時非天讚,從軍士卒,骸骨相望,遍於原野,良可哀歎。掩骼之義,誠為先典,其令並收瘞(yi之。”安息吧!將士們!你們未競的事業將由我來完成!安息吧!孤魂們!你們的仇苦將由我來撫平!


    繼續前進!五月初三李世民命將作大匠閻立德在沼澤地上造一條路出來!閻立德跟李世勣想到一塊兒去了——扛沙袋!這下,皇帝的六軍也變成了民工,開始在無邊的沼澤上鋪土墊路!五月初五李世民統帥大軍進入遼澤!


    沿路繼續收瘞前隋將士的遺骸!五月初十李世民統帥大軍穿越遼澤,來到遼河邊!架橋!過河!全軍過河之後,李世民下令把橋拆毀!相對前隋將士來說,我們除了優秀的將領,善戰的士兵,我們還更需要士氣!我們既然來到這裏,就要有必勝的信心,不能有僥幸心理!放心吧!我威武的大唐將士們!我李世民跟你們一起!不離不棄!前方就是遼東城了,


    李世民將大軍安紮在遼東城西南方向的馬首山(今遼陽首山)!紮營之後,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帶著幾百個騎兵來到前線,就在兩天前,這裏剛剛發生了一場廝殺!


    不遇勁敵,何以顯壯士!兩天前。李道宗跟平常一樣,帶著四千騎兵在遼東城下巡邏警戒。斥候來報:高麗援軍來了!


    得知唐軍已經揮兵南下遼東城之後,淵蓋蘇文立刻做出反應:從新城、國內城(鴨綠江邊、今遼寧集安市附近)調集四萬步騎。馳援遼東!來自國內城的援軍行進速度很快,在十天左右時間。長途急行軍1300多裏,在四月初八與來自新城的援軍同時抵達遼東城外,兩軍合兵一處!


    聲勢頗大!李世勣即刻召開軍事會議!通報敵情!乍一聽到此消息,將領們開始了激烈的討論,大部分將領的意見是加固軍營防禦設施,並在營地外圍挖掘壕溝,等皇帝親自統帥的大軍也到來後,再與高麗開戰!


    畢竟他們是有道理的。李世勣出國時,就帶了六萬人馬,玄菟、蓋牟城被攻克之後,一部分兵力被留下就地駐守;還要留一部分軍隊看住城內,防止城內的敵軍出城與援軍內外夾擊!現在的形勢是敵眾我寡,腹背守敵!不能開戰!但李道宗堅決不同意!他駁斥了防守派的消極觀點!


    積極要求主動出擊!他有信心,能夠擊退這支援軍,即使隻是不能全殲!我要拿出大唐的威風,把高麗軍的士氣給打壓下去!十六年前,我曾以千騎擊潰吐穀渾大軍!九個月前。我曾率百騎深入高麗境內刺探地理情報,麵對高麗重兵防守,如入無人之地!高麗援軍的將領們!


    你們不會無聊!你們將很快見識到我李道宗的風采!我將給你們上一堂生動的野戰課!李道宗仔細分析了敵情:唐軍優勢:以逸待勞——高麗援軍遠來疲頓!唐軍劣勢:兵力不足——但是優勢和劣勢隻是相對的。不是絕對!在某些情況下,優勢和劣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正因為我兵力不足,高麗援軍必會產生輕敵心理!輕敵!兵家大忌矣!智勇兼備!名將也!李道宗與總管張君乂率所部衝向敵陣!但是,有一個人很不識時務,竟然衝在了領導前麵——果毅都尉馬文舉!


    馬文舉,史料上就出現了兩次,這是第二次。其人生卒年月不詳!生平事跡不詳!仕途履曆不詳!但是這少有的一次出場機會,將讓我們記住他!馬文舉大喝:“不遇勁敵,何以顯壯士!”策馬直衝敵陣!史書記載:“所向皆靡”。


    有這號不要命的領導在前衝鋒!唐軍士氣大振!李道宗與張君乂隨後也衝進敵陣。兩軍隨即混戰在一起!唐軍雖然士氣高漲,但是架不住高麗方麵人多。四千打四萬?太瞧不起人了!廝殺了一會兒,高麗軍從開始的混亂中鎮定下來了。打來打去原來你就來了四千人啊!太欺負人了!


    高麗軍慢慢穩住了陣腳,並開始反擊!鏖戰中,唐軍的壓力逐漸增大,有人開始撐不住了!最先撐不住的人竟然來自領導層,麵對如洪水般湧來的敵軍,行軍總管張君乂怕了!人在恐懼時,會做出不計後果的事情!


    張君乂把軍法置之腦後!竟然開溜了,轉身就跑!領導一跑,小兵們就亂套了,張君乂所部全部潰散而逃!正在敵陣中殺得天昏地暗的李道宗看到了這一幕!頓時感到血液凝固!——現在雙方的體力都已經到了極限了,誰能支撐下去,誰就將取勝!這是一場耐力的比拚了!張君乂真該死!


    李道宗來不及去找張君乂,亂軍中也不好找!千軍萬馬中找一人不容易!但是找到他的帥旗不難!李道宗策馬直奔張君乂的帥旗所在,扛起他的帥旗,截住潰兵,全部收攏一起。臨陣重新組織了一支反擊力量!


    臨危不亂!名將也!李道宗疾馳上附近一塊高地,登高望遠,看到高麗軍陣出現了混亂的跡象!正在此時!隻要通知李世勣率後軍再來一下,高麗援軍必潰散而逃!但是戰場上戰機稍瞬即逝,如果等李世勣趕來,說不定那時高麗軍已經再次穩住陣腳或者全身而退!機不可失!李道宗身邊隻有幾十個護衛騎兵!危難之際,方顯英雄本色!


    李道宗率領身邊僅有的幾十個騎兵,從高處以雷霆之勢再次俯衝而下,在敵陣中左突右衝。無人可擋!正在這四萬高麗援軍被李道宗折磨地叫苦不迭的時候,李世勣統帥後軍也到達了戰場,看到李道宗已經把敵軍攪得一片混亂!直接帥旗一指!揮軍殺入!本來就已經吃不消的高麗援軍。看到大批唐國生力軍呼嘯而至!心理徹底崩潰了!大敗而逃!


    援軍之危已解!戰後,這次戰役中的三個主要人物都得到了應有的回報:江夏王李道宗得到了太宗的賞賜。果毅都尉馬文舉被臨陣提拔為中郎將(至少升了兩級),而臨陣脫逃的張君乂呢,被斬了腦袋,以儆眾軍!


    站在遼東城頭的高麗守兵眼睜睜看著己方四萬大軍被唐軍一舉擊潰,他們見識到了唐軍的野戰能力。唐軍很公平,為高麗援軍上了一堂生動的野戰課!他們不會偏心,他們為城內的守軍也安排了一堂課——攻城戰!火燒遼東城當李世民來到遼東城下時,看到的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人流攢動、塵土飛揚!每個士兵都成了苦力。汗流浹背地扛著沙袋往返於壕溝!他們知道,每扛一個沙袋,就能減少一點傷亡!高麗守兵也知道,壕溝裏每多一個沙袋,他們就離危險更近一步!


    李世民被感動了!這些普通的士兵,或許沒有很遠大的理想,他們這麽賣命地扛沙袋,隻是為了能夠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存活下來!但是,對李世民來說,如果沒有他們。他什麽也不是!什麽也做不成!李世民放下皇帝的架子,策馬加入到扛沙袋的隊伍中。


    戰鬥打響後,能不能活命。或許我幫不了你們。我隻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有人扛的沙袋太重太吃力時,李世民就跑過去,幫他分擔一部分!騎馬送到壕溝裏!隨從的群臣看到這一幕,驚訝了!——皇帝大人竟然親自搬沙袋!無需動員,呼啦啦,一群著紫袍紅袍的大員們也紛紛挽起袖子,加入了沙袋大軍……壕溝已經被填平了!打吧!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武器。


    但是。不能否認先進的武器裝備在戰爭中的作用!恐怖的拋石機(唐時稱拋石機為炮,又稱為將軍炮或擂石車)“攻守利器。皆莫如炮。攻者得用炮之術,則城無不拔”“凡炮。軍中利器也,攻守師行皆用之,守宜重,行宜輕。


    故旋風、單梢、虎蹲,師行即用之,守則皆可設也。”武鋼總要後麵一段的意思是說:炮,是軍中的利器。進攻、防守、野戰都可以用到。守城可用重型炮,行軍野戰最好用輕型炮。


    所以旋風炮、單梢炮、虎蹲炮這些輕炮可以隨軍野戰,守城呢,重炮輕炮都可以用!遼東城內的高麗守軍聽說唐軍帶來的攻城武器有拋石機,於是他們想了兩個絕妙的方法,用來克製唐軍的拋石機——結網;建樓!


    結網:就是用很粗的大繩索結成漁網,撐立在城頭,用來緩衝石彈的衝擊力,減少破壞力!建樓:就是用巨木在城頭建成一座座戰樓,用來阻擋石彈直接擊中城牆或者士兵!


    當戰鬥打響後,他們才發現,當初寧可被石彈直接砸死,也比建這些東西強!唐軍進攻的鼓聲敲響了,遼東城內的守軍們在城牆上已經嚴陣以待了,箭弩、檑木、滾石都準備好了,來吧!守軍們在等著唐軍來爬牆!可是等了半天,一個人也沒來!


    卻突然從空中傳來了流星隕落般的嘶嘶聲,由遠及近!心中正納悶的守軍抬頭看去,看到了讓他們肝膽俱裂的一幕:一塊塊巨石從天而降,直奔牆頭而來!巨石隨著與空氣摩擦的刺耳的嘶嘶聲急速飛來!擊穿漁網,呼嘯而下!戰樓、城牆“所遇盡潰”!到處灰塵四起、碎石亂濺、血肉橫飛!高麗守軍大驚之下,喊出了唐軍拋石機的別名:霹靂炮!恐怖的拋石機!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高麗軍口中的霹靂炮到底是什麽樣子!當時唐軍裝


    備的炮除了以上三種輕型炮外,還有雙梢炮、五梢炮、七梢炮等重炮。這樣說,可能太專業化了,那我用簡單的言語來解釋一下唐軍裝備的輕炮和重炮的區別!唐時的炮其實就是拋石機,是利用杠杆原理來拋射石彈或者火球的遠程進攻裝備。大家可以這樣子來感受一下杠杆原理拋射:找一根筷子,用一隻手緊緊捏住其中的一端,然後再用另一隻手把筷子的另一端用力向一個垂直方向推拉,突然鬆手,這一端就會急速彈射出去。大概就這個樣子。


    所謂重型炮和輕型炮的區別,主要是這三點:拽拉的人數(積蓄力量)、射程以及石彈的重量。旋風炮、單梢炮、虎蹲炮拽拉的人數都少於70人,射程不過50步,石彈重量不過十餘斤,屬於輕炮。雙梢炮、五梢炮、七梢炮拽拉人數都在100人以上,射程至少50步,石彈重量可達100斤,屬於重炮。唐軍屬於出國作戰,需要長途跋涉,又要經過無邊沼澤,按《武經總要》所說,應該攜帶輕炮。


    可惜,這支軍隊的最高統帥是當今聖上李世民。不過,李世民連重炮也沒有帶,剛才所說的威力最大的重炮是七梢炮,需要250人拽拉,射程50步,石彈重量約100斤!那他帶著什麽來了呢?在安蘿山都建造了些什麽玩意兒?我們一起來見識一下現在陳列在遼東城外的唐軍拋石機的參數:射程:300步!石彈:300斤!這是重炮?簡直就是流星炮!


    千裏迢迢來了,不能藏著掖著,總得拿出點像樣的先進武器,讓我們屬國也跟著長長見識!高麗守兵沒心思去學習先進科技了,保命要緊!城牆靠不住,戰樓


    靠不住,漁網靠不住將軍也靠不住,那就靠天保佑吧。遼東城內有一座“*(高句麗建國者)祠”,傳言隻要用美女來伺候*,把*伺候開心了,遼東城就可無憂!看現在這架勢,別說*,連神仙也不管用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