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江上修了一座橋,這座橋直接從江的對岸通到叛軍軍營裏!援軍總算來了!劉仁軌出場的方式就如上文所記——“隊列嚴整,鬥轉而前,所向皆下……”!援軍來勢很囂張!史載“四麵夾擊”,而打算背水一戰的叛軍呢?麵對洶湧而來的援軍,一個回合下來,死傷幾千人!這個時候,叛軍開始快速移動,四下奔跑了,往哪兒跑?


    叛軍不是去繼續反擊,而是掉頭往軍營跑!烏合之眾!躲到軍營裏的叛軍還是不放心,繼續跑,跑著跑著就看到那座橋了。逃命要緊!叛軍一窩蜂地湧向橋上!橋很窄,人很多,水很深!史載:“爭梁(即橋)溺死者萬人”!


    鬼室福信與道琛帶著餘下的叛軍一股腦兒跑到了任存城(今大興),聯軍沒有乘勝追擊,不但沒有乘勝追擊,而且在接下來長達十六個月,再也沒有與叛軍的交戰記錄,那麽這段時間裏都發生什麽了?(以下內容會比較繁瑣,陪我一起辛苦下耐心看吧,沒辦法,我今晨0點到4點總結歸納,也隻能簡化成這樣了,不能再簡了。)


    解除泗沘之圍後,聯軍沒有乘勝追擊的原因有二:一是貞峴城被原百濟達率餘自進率叛軍占據了,而貞峴城的位置在炭峴(前麵提過,泗沘東麵的要隘)附近,正好卡在唐羅的通道上,截斷了新羅向泗沘運送糧草支援唐軍的唯一一條近路。


    這一舉措,導致大唐駐濟軍的糧草供應一直很緊張,所以泗沘之圍後,唐軍繼續留鎮,而新羅兵則回國。也就是說兵力很少!難以大規模出擊鎮壓叛軍!


    二是沒有援兵,因為大唐還在兩線同時開戰。東北方向。從660年12月開始籌建征討高句麗大軍,到661年4月份,大軍組建完畢。由我們熟悉的蘇定方、契苾何力等人統帥。


    此次出征一直持續到662年2月份,因天降大雪不利於軍事行動而撤軍(此處略提。下章節唐滅高句麗時再詳述!)西北方向,661年10月到662年3月,唐軍由薛仁貴、契苾何力(出鏡率很高)等率領討伐無故侵犯我邊境的鐵勒族(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在以後的唐平鐵勒中再詳述!)敵有昏亂,可以乘而取之——語出《孫子兵法計篇》之杜牧注這段時間裏叛軍形勢如何呢?發展勢頭良好!


    661年9月,倭國齊明天皇派狹井連檳榔率5000倭兵護送扶餘豐回到百濟,鬼室福信親自出城迎接,接回來後。鬼室福信把軍政大權全部交給扶餘豐。


    扶餘豐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又把軍政大權委任給了鬼室福信。看似君臣和睦!在一片看似大好的形勢下,叛軍在鬼室福信的帶領下愈發壯大起來。


    隨著叛軍勢力愈來愈大,百濟似乎複國在望之時,鬼室福信開始想獨攬大權了,這個時候他覺得扶餘豐比較礙眼了。而扶餘豐呢,看到大好的形勢,也開始想著收回大權了!


    君臣的需求撞車了,扶餘豐與鬼室福信的矛盾就開始激化起來,直到662年7月。兩個人徹底分裂!鬼室福信決定先下手為強,他的計劃是裝病,然後等扶餘豐來探望自己。趁其單獨進屋的時候殺掉他。


    這一招叫做守株待兔。扶餘豐真的來了,不過,他不是一個人,而是帶著大隊人馬,可憐的鬼室福信還躺在床上,腦袋直接被剁成了肉泥!軍內訌,導致了人心惶惶,凝聚力急劇下滑,這一結果的背後。不但是扶餘豐與鬼室福信二人氣量狹小、權利*強導致的,其中還有個幕後推手!


    這個幕後推手就是我們的書生將軍劉仁軌!劉仁軌麵對日益壯大的百濟叛軍所采取的策略。可以在他給高宗的奏章裏看出來“……扶餘豐猜貳,表合內攜。熱不支久。宜堅守伺變以圖之,不可輕動……”明白了沒?


    這種策略400多年前曹操也采取過,曹操擊敗袁紹之後,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分別自立門戶,曹操一看這架勢,好辦,直接退兵。


    曹操兵一退,沒有外部壓力的袁氏兄弟就開始內訌了,打起來了,等打到差不多,曹操就回來了,一並把這哥倆收拾了!現在肯定明白了!


    當然了,劉仁軌在以靜製動之時也出了兩次兵,一是熊津城之戰,一是貞峴城之戰;熊津城之戰目的隻是為了擊敗鬼室福信,加深扶餘豐對他的不滿;貞峴城之戰隻是為了打通新羅跟駐濟軍的運糧通道!


    (如果搞不清楚,需要地圖,就留言給我,我手繪一份啊)取勝後的劉仁軌隨即向高宗呈上了一份奏章,請求增兵!皇帝很痛快,當即就組建了援兵集團,由左威衛將軍孫仁師統帥,前去支援大唐駐濟軍!您問派了多少援兵?不多!七千!但是足夠了!


    聞風喪膽的大倭國!現在我們時間直接跳過公元663年,看看663年以後公元664年,“置防烽於對馬島,壹歧島,築紫等國。又築大堤於築紫,貯水,名曰‘水城’”公元665年,“八月,築大野及椽二城”公元667年,“築城於倭高安,讚吉屋島,對馬島金田”再看公元664年,“是歲,於對馬島、壹岐島、築紫國等,置防與烽。


    又於築紫,築大堤貯水,名曰‘水城’”公元665年,“秋八月,築大野及椽二城”公元667年,“十一月,……築倭國高安城,讚吉國山田郡屋島城,對馬國金田城”基本能夠看懂吧?就是在修建城池。


    以上地名都在倭國西南方向,築紫、大野、椽等地方大家可能不知道,沒事,對馬島、壹岐島大家看看地圖肯定知道,這些地名全在倭國麵向朝鮮半島或者大唐這一方向的區域。


    一戰敗後,近江朝為鞏固國防。多築朝鮮式山城,以防禦外犯”原來如此!隻是輸掉了一場戰役,竟然讓倭國舉國心慌。大興土木!以上隻是戰敗的影響之一,別急。還有兩個,一個是從665年到669年,倭國連續派遣了四批使者入唐。


    第二個就有點誇張了啊,667年,倭國將都城從飛鳥遷到近江!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戰啊?竟然把這個統治者自稱天皇的倭國嚇到這樣!好了,我們一起回過頭看看發生在公元663年的白村江之戰到底是什麽樣的一場戰役!白村江之戰1(又稱白江口之戰,白江之戰)孫仁師率7000援兵抵達百濟,與劉仁軌合兵一處。史載“兵士大振”!


    歡呼的駐濟軍不知道,這7000援兵來得很不容易,如果沒有主將劉仁軌的,他們可能就要帶著失敗與遺憾回國;如果沒有主將劉仁軌,已經滅亡的百濟可能複生!


    去年,也就是公元662年,蘇定方統帥的征討高句麗的北路軍因天降大雪而班師,高宗給了劉仁軌一道詔書,大意就是北路軍蘇定方已經回國了,獨守孤城的駐濟軍將不但麵臨百濟叛軍的威脅。也可能受到緩過勁的高句麗的攻擊,在這種情況下,駐濟軍要麽就近撤到新羅。要麽就渡海回國。劉仁軌拒絕了皇帝的好意,如果此時撤軍,將前功盡棄!


    雖然我遠離本土,雖然我城孤兵寡,但是,隻要我在,大軍就在!大軍在,大唐就在!現在,我不再孤單!劉仁軌開始謀劃掃平叛軍的計劃了!現在。鬼室福信已死,扶餘豐掌權。周留城已經成為叛軍精神上的新都。


    現在,倭國傾國而來。與百濟叛軍匯集一處,已經成為最大的反唐勢力。時機已經到了,隻要能夠攻克周留,擊敗倭國援兵,則百濟平!劉仁軌馬上召開了戰前會議,商討大唐駐濟軍的軍事計劃。


    在這次會議上,劉仁軌再一次顯示出了其與眾不同的軍事思維!這種時候,基本都是屬下將官先提供思路,最後由主將劉仁軌拍板。


    經過一番討論與商榷,所有將領的思路與劉仁軌達成了共識:攻克周留城!如果事情真是這麽簡單就省事了,當然了,也就襯托不出劉仁軌的出眾的軍事能力了。


    屬下將領們呈上了唐軍的行動方針:沿白江順流而下,水陸大軍相互配合,先攻擊加林城,加林城位於周留城與泗沘城之間,是沿江要塞,攻克加林城之後,再攻擊周留城。


    將領們的考慮與當初大唐首征高句麗時李世勣先攻克安市再攻擊建安城的思路是一樣的。因為泗沘城是駐濟軍的根據地所在,輜重糧草全部囤積於此,隻有步步為營,先攻克加林城,才能確保泗沘和大軍的安全!所有人都讚成這個方針。


    但是,劉仁軌反對了!劉仁軌將告訴我們: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的!劉仁軌的意見是越過加林城,直接攻擊周留城!這樣的方針,劉仁軌有他的考慮:加林城地勢險峻且城牆堅固,主動攻擊的話,會增加本來數量就不多的唐兵的傷亡;圍困的話,又曠日持久,且要分兵阻擊叛軍的援兵。


    而周留城是叛軍精神上的都城,叛軍主力聚集於此,又有加林城為防禦屏障。扶餘豐絕對料想不到我軍竟敢越過加林城,翻山越水,直接兵臨周留。


    所以,我們要行動迅速,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則周留可下。隻要俘獲偽王扶餘豐,其他各地的叛軍就會不戰而降!劉仁軌此計,勝則大勝,敗則大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三年來,我苦於兵力不足,坐視你們壯大!三年來,我雖然兵力不足,卻讓你們內訌!此時此刻,我將再次用我的謀略和智慧,徹底消滅你們!


    決心已定的劉仁軌開始下達作戰任務了: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熊津都督劉仁願與新羅王金法敏率步騎自陸路攻擊周留城;劉仁軌與別將杜爽、扶餘隆率水師自白江順流而下攻擊周留城,並負責截擊沿水陸逃跑的叛軍。水陸俱進,相互配合!目標:賊巢周留城!


    公元663年8月13日,水陸大軍抵達周留城!大家可能會發現,此次軍事會議上沒有就如何應對倭國援兵而進行討論,是劉仁軌忘記了嗎?不是!而是因為沒必要!


    白江口之戰2周留城,叛軍巢穴。位於今韓國忠清南道舒川郡韓山一帶,建於險峻的高山之上,周圍有天然河流環繞,白江為其水路天險。此地居高臨下,地勢險要,端的是易守難攻!


    661年回國的偽王扶餘豐最開始選擇這裏作為臨時國都,但是中間經曆過一次遷都於避城(今韓國全羅北道金堤一帶),最終還是回到此地,說明這裏確實適合作為可長期堅守的根據地。


    扶餘豐遷出又遷回,除了發現這裏的地理優勢之外,還受到了一個高人的指點。這個高人就是來自倭國的小山下樸市田來津。樸市田來津是個真正的軍事高手,有著敏銳的眼光和犀利的分析能力。


    這不是我的杜撰,我們一起來分析下為什麽說此人很厲害。661年9月,此人與狹井連檳榔等人一起護送被天皇冊封為百濟王的扶餘豐回國。名為護送,實為監視!為什麽這麽說呢?百濟亡後,殘餘勢力各自為政,沒有統一號令,而扶餘豐的王室後裔身份,可以把各地叛軍歸攏到一起,成為倭國能夠利用的抗衡大唐的打手!


    按中國人的說法,這叫“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負責監視扶餘豐的樸市田來津等人應該是時刻守候在他的身邊。我想說的就是樸市田來津來到百濟後,是沒有時間出去觀光啊旅遊之類的。


    雖然沒有出去考察百濟的地理信息,但是在662年12月份,扶餘豐以周留城條件太苦為由要遷都到避城時,樸市田來津卻展現出了他驚人的預測能力和軍事眼光。(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