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長大以後,身高七尺,是個高大威猛的美男子,他喜讀兵書陣法,難怪後來每戰必勝。


    他誌氣高邁,喜歡與有學識的長者交流,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庸俗之輩從來不入他的法眼。大唐帝國的晉身之階,無非是軍功、科舉、父蔭,


    他在唐玄宗開元末年考中進士第三名,初仕為太子通事舍人,他的兄長張曉當時擔任監察禦史,兄弟二人都是文才出眾,為世人所稱道。


    天寶年間,張巡調授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縣令。他扶危濟困,傾財好施,政績考核列為最高等,任職期滿後回到長安。當時,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是當朝宰相,灸手可熱,皇帝的寵信是無以複加,留京待遷的官員紛紛去走楊國忠的門路


    ,有人也這樣規勸過張巡,讓他找個好出路,張巡卻嚴詞拒絕,“此人得勢絕非國家之福,我斷不會去阿附他”,盡管張巡政績出眾,卻得不到升遷,不久,


    他調任真源(今安徽毫州西)縣令。真源地處中原,豪強地主橫行一方,魚肉鄉民,當地有一個順口溜,“南金口,明府手”,指的就是豪強地主華南金,


    他是當地的“南霸天”。張巡到任後,收集華南金違法亂紀的罪證,將之依法處決,百姓拍手稱快,民心歸附,張巡又威恩並施,


    赦免了華南金的黨羽,這夥人再也不敢為非作歹,個個改行向善,真源縣一片太平景象。張巡為政簡約,史書上記載,“民甚宜之”。


    大唐帝國承平日久。中原多年沒有戰事,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控製了全國近三分之一的軍隊,他看到內地兵力空虛。


    萌生了取代唐室的念頭。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謊稱奉皇帝密旨誅殺楊國忠。起兵十五萬,向洛陽、長安殺來。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等唐玄宗清醒過來,叛軍已經攻陷河北諸郡,準備南下奪取江淮之地。安祿山占據洛陽以後,


    以其將張通晤為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南)太守,讓他帶領精銳部隊向東發展。


    譙郡(今安徽亳縣)太守楊萬石向叛軍投降。逼迫張巡擔任長史,到西邊去迎接叛軍。張巡義憤填膺,率領吏民大哭於玄元皇帝祠,宣誓起兵討賊,


    從者有數千人。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單父(今山東單縣)尉賈賁攻克睢陽,殺掉了張通晤,起兵與叛軍抗衡。


    當時雍丘(今河南杞縣)縣令令狐潮舉城降叛,擊敗了淮陽救兵,俘獲了百餘人。他將這些俘虜押至雍丘。準備當眾處死。


    令狐潮出城辦事,俘虜們趁機掙脫繩索,殺掉看守。迎接賈賁入城,張巡也親自帶領一千人到雍丘與賈賁會合。令狐潮的妻兒都在雍丘城內,


    張巡將他們統統殺死,讓城外的令狐潮看得清清楚楚,令狐潮怒火攻心,發誓為妻兒報仇,帶領精銳叛軍攻打雍丘,在雍丘城外將賈賁殺死。


    張巡統領眾人,嚴防死守。滴水不漏,叛軍盡管氣焰囂張。卻無機可乘。此時,已是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


    守衛雍丘城的唐軍隻有三千人,而圍攻的叛軍有一萬五千人,叛軍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傷亡過半,


    依然無法撼動雍丘城。之所以雙方誌在必得,是因為江淮地區是唐朝的財賦供應地,而雍丘則處於洛陽通往江淮地區的交通要道上,


    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吳王李祗得知張巡的戰況,將兗州以東的戰事委任給張巡,讓他負起守衛雍丘的重責。


    突厥的興起


    突厥的祖先起源於中亞鹹海地區,追溯起來,突厥應該是匈奴的別支。後來遷至葉尼塞湖上遊。


    突厥最早遊牧於中亞的葉尼賽河上遊,後遷徙到高昌(今吐魯蕃)北山(今博格多山),以從事鍛鐵而著名。5世紀中葉,柔然征服突厥,把他們遷到金山(今阿爾泰山)南麓。


    公元552年,即南北朝的西魏時期,突厥在首領阿史那.土門的率領下,大敗柔然,占領漠北地區,


    建立了突厥汗國。國勢最強時,疆域很廣闊,東到遼東,西到中亞黑海一帶,中到貝加爾湖一帶。就連現在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和內蒙古自治區,


    一直到渤海這一帶的地方,向西則控製了西域一帶地區,全部被突厥汗國所控製。


    公元583年,突厥分為東西兩部,即東突厥和西突厥,二者為了爭奪汗位不斷地發生內戰。唐朝建立之初,突厥倚仗強大的力量,


    兩次侵擾關中,威脅唐都長安。629年,唐太宗派大將李靖和李勣等率10餘萬大軍分道,出擊東突厥。630年,唐朝攻滅東突厥。657年,西突厥也為唐朝所滅。


    安史之亂後,唐朝軍隊撤出中亞,突厥再次活躍起來。約在公元1000年,以酋長塞爾柱為首的一支突厥人侵占伊朗。


    公元1055年,攻入巴格達。公元1071年,北上拜占庭,占領小亞細亞,形成一個大國,史書上稱為“塞爾柱突厥”。隨後,因內訌而迅速瓦解,


    分成許多小國,其中一個是位於小亞細亞西北角的“魯姆蘇丹”國,又稱“羅姆蘇丹”。


    12世紀末,留在中亞的突厥人建立花剌子模國,都城烏爾鞬赤,包括中亞,伊朗、阿富汗全境,為中亞一個大國。


    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派商隊450人出使花剌子模,結果僅留一人回來報信,其餘全部被殺。成吉思


    汗再次派使者前往抗議,結果又被殺。


    公元1218年秋,成吉思汗親率20萬大軍征討花剌子模。很快,花剌子模為蒙古攻滅。花剌子模國王沒訶末逃到裏海的一個島上。


    並在那裏死去。在蒙古人的逼迫下,突厥族大量西遷,最後來到小亞細亞。


    同塞爾柱突厥人和睦相處,後來從魯姆蘇丹國得到一塊位於達達尼爾海峽南岸的


    封地。


    公元1242年。羅姆蘇丹在蒙古人的打擊下瓦解。來自花剌子模的突厥人,在首領奧斯曼的率領下,


    乘機打敗臨近的各部和拜占庭,宣布獨立。公元1326年,奪取小亞細亞重鎮布魯薩,定為首都,稱奧斯曼突厥。居住於小亞細亞的突厥人很多,


    他們與希臘人、亞美尼亞人等多種民族長期融合同化。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被稱為土耳其人,也稱奧斯曼土耳其人。


    “土耳其”一詞,就是從“突厥”轉化來的。因此,奧斯曼突厥又被稱為奧斯曼土耳其。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


    所以,公元十一世紀後,在國外有的史籍中使用的“突厥”,


    已經不限定於原來的突厥人,而是對一切操阿爾泰語係突厥語諸民族的共稱。


    令狐潮引領四萬叛軍來到雍丘城下,城中軍民大為驚恐。都認為城池難以守住。張巡及時鼓舞士氣,大家心裏才稍為安定。


    唐軍主動出擊,打了叛軍一個措手不及。叛軍惱羞成怒。環城設置百門石砲,拚命轟擊,城樓及城上女牆全被毀壞,城池危在旦夕,


    張巡率眾在城上設置木柵,阻擋叛軍進攻。唐軍用蒿草束灌上油脂,點燃之後紛紛投下,爬牆的叛軍被燒得焦頭爛額,一片鬼哭狼嚎。


    唐軍堅守六十多天。曆經大小三百餘戰,帶甲而食。帶傷而戰,叛軍盡管人多勢眾。卻無法前進一步。


    五月中旬,令狐潮又卷土重來,這次,他想不戰而屈人之兵。他親自來到城下,勸說張巡,


    “朝廷兵不能出關,大勢已去,你率老弱殘兵守此危城,又有什麽意義,不如投降,


    還能求個封妻蔭子”,張巡滿腦子忠君愛國,如何能聽令狐潮的花言巧語,他大義凜然,


    訓斥令狐潮,“自古以來,君主殺掉父親,為人臣子的不能報複。你因為妻兒被殺懷恨朝廷,妄圖借助叛軍之力血洗城池,


    將來一定會落得個斬首示眾的下場,留下亂臣賊子的罵名。你飽讀聖賢之書,可知,忠義兩個字怎麽寫”,令狐潮理屈辭窮,羞慚而退。


    在此以前,戰場形勢對唐軍頗為有利,哥舒翰將安祿山阻於潼關之外,半年時間叛軍僵持不下,郭子儀、李光弼在敵後切斷了叛軍與範陽老巢之間的交通線,叛軍東進被張巡阻於雍丘,


    南下被魯炅阻於南陽(今河南鄧州),安祿山進退兩難,起了放棄洛陽的心思。關鍵時刻,唐玄宗卻一意孤行,強令哥舒翰兵出潼關,與叛軍決戰。


    二十萬唐軍在靈寶陷入叛軍埋伏,全軍覆沒,潼關失守了,長安門戶大開,


    唐玄宗慌亂之中,帶著皇子皇孫,逃往蜀地避難。皇太子李亨在眾人的擁戴下,趕赴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指揮抗敵,是為唐肅宗,


    遙遵唐玄宗為太上皇。令狐潮得知長安陷落,馬上寫信給張巡,言明形勢,再次勸降,雍丘守軍中有六位將領也極言雙方兵力懸殊,


    投降是保全城池的上策,張巡麵臨內外壓力,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他要殺雞給猴看,看誰再敢妄提投降二字。


    張巡將唐玄宗的畫相掛在大堂之上,率領將士進行朝拜,一時之間,到處是哭聲一片。


    張巡知道士氣可用,就將準備投降的六位將領帶到堂上,責以大義,將他們統統斬首,


    自此以後,眾人斷了投降的念頭,一心一意跟隨張巡把守城池,不敢稍有怨言。


    當時城中糧食匱乏,而叛軍數百艘裝運鹽米的船隻即將到達,張巡得知消息,當機立斷,帶領部分人馬出城,牽製了令狐潮的全部兵力,唐軍勇士乘機趕到河邊,奪取叛軍鹽米千斛,


    其餘帶不走的統統燒掉,給了叛軍一個迎頭痛擊。叛軍一時受挫,卻攻勢不減,


    唐軍缺乏補給,箭支很快消耗殆盡。張巡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帶領士兵捆紮了上千個草人,給草人穿上黑衣,半夜時分,將草人放下城去。


    叛軍發覺後,以為唐軍夜半襲營,頓時萬箭齊發,將草人射成刺蝟一般,等發現中計,唐軍已得箭數十萬支,重新補充了軍備。


    幾天以後,張巡又派人夜半出城,這次,卻是他親自挑選的五百勇士。叛軍以為唐軍是故伎重施,不加防備,


    五百勇士個個如下山猛虎,所向披靡,令狐潮的軍營亂成一團,被唐軍追出了十裏開外。叛軍惱羞成怒,增加兵力繼續圍困雍丘。


    雍丘圍困多日,薪柴用完,唐軍已經沒有防具與叛軍抗衡。張巡又生一計,他派人通知令狐潮,“雍丘守不住了,我們打算放棄此城,你們退後六十裏,讓出道路給我們突圍”,令狐潮信以為真,


    如約撤退,張巡率領軍士很快將幾十裏範圍內的房屋統統拆掉,將木頭運回雍丘,繼續組織防禦。令狐潮勃然大怒,指責張巡言而無信,


    張巡回複道,“你想要雍丘城,必須給我三十匹戰馬,我與諸將乘之而去,這座城池就留給你了”,令狐潮馬上派人送來三十匹戰馬,


    張巡將之全部分給屬下驍將,告訴他們,“明天叛軍攻城,你們每人去抓一個敵將”。


    第二天,令狐潮見張巡還沒有行動,忍不住出言責備,張巡在城頭答道,“我想離開此城,但將士們不願放棄,我也沒有辦法”,


    令狐潮氣得渾身發抖,命令叛軍列陣強攻,唐軍三十名驍將一馬當先,直入敵陣,斬首百餘級,擒獲叛將十四人,得器械牛馬甚眾。


    令狐潮一再上當受騙,這次一直跑到陳留(今河南開封),才緩過一口氣來。


    同月,不甘心失敗的令狐潮再派四名使者到雍丘勸降,被張巡全部斬殺,隨從被押到吳王李祗那裏聽從發落。


    張巡治軍之嚴,令狐潮早有領教,先前郎將雷萬春奉張巡之命在城頭上與令狐潮對話,


    臉上被叛軍的弩機射中六處,依舊巋然不動,讓令狐潮膽戰心驚,失了底氣。


    張巡以千人之眾,堅守孤城四個月,抗擊數萬叛軍的瘋狂進攻,每戰皆捷,有力阻止了叛軍長驅南下的企圖,為唐軍反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當時,河南節度使虢王李巨屯守彭城(今江蘇徐州),假張巡為先鋒,充當抗敵的中流砥柱。(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