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骨力裴羅(?-747年)為領袖的回紇聯盟在唐軍的配合下,一舉推翻了後突厥汗國(688-744年),並在漠北建立起自己的回紇汗國(744-840年)。


    都城(又稱王庭、牙帳)設於鄂爾渾河流域,居民仍以遊牧為主。回紇建國,對中國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建國初期,回紇與唐朝的關係一直很好,不像其他民族那樣常來騷擾與掠奪。


    745年,骨力裴羅又攻殺最後一任突厥可汗——白眉可汗,並派遣使者往長安報功,李隆基委任他為禁軍第五軍編外軍長(左驍衛員外大將軍)。


    回紇汗國通過長期南征北戰,控製的區域越來越廣,版圖最大時:東接室韋(蒙古族的祖先),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南控大漠,幾乎完全占有了古代匈奴帝國的領地。


    骨力裴羅死後,他的兒子磨延啜繼位,號稱葛勒可汗(也稱“英武可汗”,?—759年)。


    葛勒可汗英武剽悍、善於用兵,但每年都會派使者向唐朝進貢。


    李亨即位後,回紇使者帶來了可汗的問候,並表示願意幫助討伐安史叛軍。


    但亂世中的大唐已經失去了咄咄逼人的影響力,回紇並不肯輕易出兵或者白白出兵。求勝心切的李亨,


    甚至接受了其“收複長安、洛陽之日,土地、官紳和老百姓歸唐,金銀財寶和婦女都歸回紇”的苛刻條件。承諾這樣的誘餌,對於泱泱大唐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恥辱。即便李亨是無奈之舉,也多少有些開門揖盜的意味。


    大國求助,明顯就是弱勢凸顯,誰也管不了那麽多了。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引入一直對中原有覬覦之心的遊牧部族,不能不說是一種風險。當代學者吳思先生提出過一條“血酬定律”。


    他認為,血酬就是對暴力的酬報。為了一定數量的生存資源。當事者(如回紇)可能冒傷亡風險,以生命為賭資。為了短期血酬收入的最大化,


    合法的暴力集團可以退化出匪性。李亨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迅速平定眼前大患,不惜以犧牲子民為籌碼。


    757年九月,在豐厚回報的誘惑下(有人認為回紇人非常仗義,簡直是無稽之談),葛勒可汗立刻派其子葉護(古代突厥、回紇等民族的世襲官名。地位僅次於可汗,


    一般由可汗的子弟或宗族中的強者擔任)帶精兵4000日夜兼程趕來,與大唐組成聯軍。


    廣平王李豫奉命與葉護相見,並與之結為兄弟。葉護大喜,派首領達幹等先到扶風見郭子儀。郭子儀非常感激,想盡些地主之誼,決定設宴3天犒勞回紇軍團,再上戰場。


    葉護辭謝說:“國家有難,我們遠道而來是來幫助討伐逆賊的,哪敢沉醉於宴飲呢?”


    回紇軍團出征後,物資極度匱乏唐政府每天供應給他們20頭牛、200隻羊、4800斤米(40斛)。夥食之好令唐朝政府軍頗為眼紅。回紇兵到曲沃(今河南靈寶東北),葉護派將軍鼻施吐撥裴羅沿南山向東出擊,搜索埋伏在山穀中的叛軍。


    郭子儀與叛軍在新店(在今河南陝縣西)遭遇,兩軍交戰郭子儀初戰不利。


    正當叛軍自南向北壓迫唐軍時。回紇軍團突然出現在叛軍背後,叛軍遭到兩麵夾擊死傷無數。


    叛軍殘部狼狽逃竄,從陝城(今河南陝縣)到洛陽,沿途都有叛軍遺棄的武器。嚴莊見狀,扶持安慶緒放棄洛陽,北渡黃河,臨走前處死了被俘後囚禁在洛陽哥舒翰、程千裏、許遠等。


    驍勇善戰的回紇騎兵,最終幫助郭子儀的部隊收複了長安和洛陽。並且,縱兵在洛陽搶掠3天。以至於把府庫都搶空了。


    李亨對回紇的回報,甚至包括獻上自己的女兒。自漢高祖劉邦采取和親來換取邊境暫時的安寧後。曆代一大批公主含悲遠嫁。


    在這眾多的和親公主中,大多隻是宗室女(如文成公主)或者宮女(如王昭君)。真正以真公主(皇帝的親生女兒)下嫁的,卻隻有唐朝,寧國公主(後來被封為蕭國公主)就是第1位。


    758年,在基本平息了“安史之亂”後,衰老的回紇葛勒可汗派使節向大唐求婚。


    李亨為表示對回紇真誠的感謝,也為了長久地籠絡回紇人,就答應將寡居的次女寧國公主嫁給回紇可汗。寧國公主在李亨的8個女兒中,容貌最為出眾。


    雖深得父親寵愛,但她的婚姻道路極為坎坷。她是個苦命人,嫁了兩次(先嫁鄭巽,又嫁薛康衡)都很快做了寡婦(其實這第三次也是)。


    長安失陷時,她正守寡在家,後來隨妹妹政和公主、妹夫柳潭等一同逃難,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此時剛回到父親身邊不久的她,還沒從丈夫去世的悲痛中清醒過來,就被選派和親。由於她有著國破家亡的痛苦經曆,清楚地意識到這次和親所擔負的政治使命。


    到了出發這一天,李亨親自將女兒送到鹹陽,在那裏設宴告別。麵對美酒佳肴,寧國公主卻根本無心下咽。


    臨行話別時,她哭著安慰父親並向其辭訣:“國家不太平,我就是為國捐軀了也不會怨您!”李亨也十分傷心,卻又無可奈何,隻得流淚送走女兒。


    寧國公主到達回紇,葛勒可汗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封其為新王後(可敦),並派王子率領騎兵繼續幫唐朝平叛。可是僅僅3個月後,可汗便去世了。


    回紇人按本國風俗,準備讓寧國公主殉葬。在此生死關頭,寧國公主表現出了大唐公主的威嚴與鎮定。她據理力爭:“按我國風俗,丈夫去世,妻子為其服喪3年。


    期滿就可以改嫁,這叫‘終禮’。


    現在回紇既然萬裏迢迢與大唐通婚。不就是仰慕大唐的風俗習慣嗎?所以,我是不應該為可汗殉葬的!”回紇人見公主言之有理,隻好作罷。


    不過。為了安撫回紇人的情緒,寧國公主也隻得用刀劃臉。以示對老可汗的哀悼。


    這位原本如花似玉、愛美如命的大唐公主,此時為了延續自己崇高的政治使命,竟一不敢赴死,二不惜自毀容貌。


    1年後,新可汗以寧國公主沒有生育子女為借口,將她送回長安。


    寧國公主既是不幸者,又算幸運者,畢竟和親公主能重回故國的屈指可數。


    回紇軍團自恃有功。在長安好好地搶掠玩樂了一番才走。


    一部分留守京師的回紇士兵蠻橫無比,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於大街道上強搶民女,甚至還敢用騎兵衝撞含光門(唐長安城皇城的南城門之一)。


    李亨沒辦法,隻得命令皇城大門緊閉,再派人前去勸止。


    後來,回紇人又強奪百姓貨物,乃至於搶長安市市長(長安令)邵說的馬,有關部門也不敢追究責任。


    從乾元(758-760年)年間開始,居功自傲的回紇人又想到了訛詐唐朝的新招。


    他們每進獻一匹馬,就向唐朝要價40匹縑(160丈,合近500米)。


    他們的使者每年都帶幾萬匹老弱的馬來賣(實際上強買強賣、高價兜售,和搶沒什麽兩樣啊),還都留宿在國家祭祀部(鴻臚寺)。


    李亨吃著啞巴虧。還想用豐厚的賞賜使他們慚愧。然而,回紇人假裝看不懂,還是硬賣給了唐朝6000匹。


    唐朝的這些所謂的“盟友”。就像得到了近代列強的領事裁判權一樣,大唐的法律對他們來說猶如一紙空文。他們不僅隨意劫掠,而且殺了人也不用償命。


    有恃無恐的回紇人似乎不但並沒有對寬厚的唐朝領情,並且很快就對自己軟弱可欺的朋友動武了。


    李豫大曆十年(775年),回紇人在大街上殺人,長安市市長(京兆尹)黎幹抓了凶手,李豫卻下令赦免其無罪。


    後來,他們又在東市殺人,市民將凶手綁送到萬年縣衙,回紇首領前來劫獄,砍傷了不少獄卒,長安市民都對這些人深惡痛絕。一味的妥協退讓。並沒能給唐朝帶來安生。


    大曆十三年(778年),回紇人襲擊振武(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並向東進犯太原。


    河東軍政長官(河東節度使)鮑防與其交手,陽曲(今山西陽曲)一戰唐軍大敗。被殺上萬人。代州軍政長官(代州都督,今山西忻州)張光晟又與之戰於羊虎穀,唐軍取勝,回紇人才開始撤軍。


    劉昫在《舊唐書》中哀歎道:“李亨利誘回紇來收複長安、洛陽,李豫利誘回紇平定河北。平定禍亂、穩定秩序的功績確實很大。


    然而,老百姓流盡了鮮血、耗盡了財富,甚至還不能滿足回紇的索取。朝廷法紀鬆弛,無法遏製回紇的欺淩。忍恥和親,姑息養奸。


    仆固懷恩的叛亂對社稷危害很大,因為郭子儀治軍有方,才使得中原免受再次進犯。比較起來,在眾多遊牧部族中,回紇對唐朝的功績最大,禍害人民也最深!”總之,李亨父子曆經千辛萬苦要平定安史之亂,卻依然無法遏製大唐江河日下的大勢。


    而回紇人的過分要求及作為,甚至使唐朝背負了“第一個簽訂條約割地喪權辱國的朝代”的罵名。


    此後的回紇,因為長期與吐蕃作戰,加上統治無道、內訌不斷,846年被部屬黠戛斯人(今柯爾克孜族和吉爾吉斯的先民)所滅。


    回紇人讓李亨父子頭疼不已,卻又不得不多次求援、一忍再忍。誰知,吐蕃人就更不友好、更厲害了。


    李亨即位之初,吐蕃就趁亂攻取了唐朝的巂州(xi,今四川西昌)、武威等城,並駐軍石堡(在今青海湟源)。


    757年,吐蕃派使者來修好,並且要求和唐軍共同討伐安祿山。李亨怕吐蕃人再伺機侵吞,並不敢痛快答應,但同時又不願意得罪這個強悍的鄰居。


    於是,他派群臣奏章審議官(給事中)南巨川前往回應,並加強溝通。


    即便如此,吐蕃還是年年騷擾,且多次擊敗唐軍,先後攻取廓(今青海貴德)、岷(今甘肅岷縣)等州。


    吐蕃使者還多次前來請和,李亨雖然深知其狡詐,但為了暫時緩解緊張關係,還是派宰相郭子儀、蕭華、裴遵慶等人與其盟誓。


    李豫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陷秦(今甘肅天水)、成(今甘肅禮縣)、渭(今甘肅隴南)等州。


    763年,李豫派侍從顧問(散騎常侍)李之芳、太子侍從官(左庶子)崔倫前去訪問,竟然被吐蕃扣留。


    764年,吐蕃攻占大震關(在今甘肅清水),奪取河(今甘肅臨夏)、洮(今甘肅臨潭)等州。至此,唐朝隴山以西(隴右)的地盤全部喪失。


    吐蕃進而征調了吐穀渾、黨項等部20多萬軍隊,圍攻武功(今陝西武功)、奉天(今陝西乾縣)。


    副元帥郭子儀率兵抵禦,將其擊敗。這時李豫到達陝州,郭子儀退守商州(今陝西商洛市商州區),關中兵力空虛。吐蕃卷土重來,在守將高暉的引導下,占領長安。


    吐蕃甚至,立了廣武王李承宏(章懷太子李賢的孫子,李豫的伯父)為傀儡皇帝。還改了年號,實行大赦,設置官員。


    關中的貴族和士紳們,都逃往荊襄(今湖北一帶)或躲到山穀中。


    再加上亂兵肆意搶掠,道路都被堵塞了。皇家膳食部部長(光祿卿)殷仲卿率1000人堅守藍田,並派騎兵200人渡河,對吐蕃人大喊:“郭子儀的軍隊馬上到了!”此時,長安城中的地痞流氓也在宮苑擊鼓呐喊,吐蕃以為會遭遇埋伏,就在半夜撤走了。


    之後,郭子儀真的殺回長安,漢奸高暉在逃到潼關後,被守將李日越殺死。吐蕃軍團占領長安15天後撤兵,李豫才回到京城。


    郭子儀趁機帶精兵夜襲敵營,殺敵數千人,俘獲戰馬500匹、敵將4人,吐蕃退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