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錢沒積幾個,體質下降,身體倒被弄壞了。朱溫還沒有從爹那裏學幾個字,他爹就去世了。教書的工作都是兩袖情風的活,朱溫的爺爺爹爹沒留下什麽動產不動產什麽的,也就談不上家道中落。所以朱溫不喜歡替自己的家世界,也是有道理的。這裏不用什麽門庭若市,徒有四壁喪氣的話,反正一句話,家裏窮得噠噠滴。


    幸好母親王氏支撐著一個家,看著一家老小,要吃的沒吃的,要穿的沒穿的,要用的也沒錢買。一早起來,瞧著朱溫幾個兒子睜開一雙烏賊眼睛餓得嗷嗷叫,到老朱墳前哭過好兩回。眼見哭是哭不來吃的穿的了,加上寡婦門前是非多,少不了白眼。王氏隻好帶著老大朱全昱、老二朱存、老三朱溫到了蕭縣再嫁。朱溫一家背井離鄉,一路顛簸,落腳蕭縣老劉劉崇家,開始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大哥為人忠厚,隻會幫媽媽幹活。叫他放牛他不牽羊,讓他插秧他絕不會抓魚。從後來朱溫發跡的過程和發生的事情也可以看出,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此是後話,先按下不表。


    俗話說的沒錯,一娘生十樣。老二和朱溫長大了,力氣很大的,朱溫尤其凶悍。可是,這一對兄弟白長了一身好力氣,卻好吃懶做,不做生產,沒少惹那個可憐的媽媽生氣。他們把力氣當著橫行鄉裏、偷雞摸狗的資本。那個仇恨啊,鄉裏人真是沒法子說!特別是朱溫,根本就是一個躲得起惹不起的混混!劉崇也很不喜歡,隻能打他們。打了也沒用,這一點,劉崇的老母也知道。劉崇的母親對兒子說。你不要打他了,朱三日後會有出息的。


    曆史上有兩個皇帝都是混混,一個就是朱溫。名氣小點點,還有就是漢朝劉邦。看來。人們常常說某某人“混得很好”這句話還是沒錯的哪!


    朱溫不做生產,整天混個什麽球呢?一天到晚拿一把獵槍在田野裏樹林裏瞄來瞄去,打一些山雞野兔。真是歪人有歪福,有一次,朱溫和二哥朱存在宋州郊外打獵,遇到了到龍元寺進香還願的富家少女張氏。


    張氏是宋州刺史張蕤(讀瑞)的女兒,溫柔美麗,知書達理。朱溫對張氏一見傾心。美女誰不稱心?他慨然對二哥說。過去,漢光武帝曾經說過,做官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如陰麗華。當年陰麗華也不過如此,而他未嚐不可以成為漢光武帝呢!總有一天,非把張女娶為妻子不可。


    朱存譏笑弟弟癩蝦蟆想吃天鵝肉,自不量力,對朱溫的這番大話也沒有太當回事。


    朱存雖然不知道東漢光武帝的身世,但朱溫哪能跟劉秀比呢?雖然劉秀的祖宗劉邦也是混混,但到他手上。畢竟是漢朝天子後裔。劉秀起事成功,王莽失敗,跟正統思想很有關係。朱溫有什麽群眾基礎?真是癡人說夢。還有。劉秀長得帥氣,是個人見人愛的帥哥。朱溫充其量不過是個衰哥。後來有人寫了《北夢瑣言》神侃朱溫遇張氏的故事。反正一個人一旦成功,稻草也會宣傳為金條。


    黃巢起義,唐朝亂作一團,張蕤也遭殃。戰亂之中,父女失散,張惠成了喪家之犬。朱溫打聽到她的下落,救了張惠。到了這地步,名門閨秀張惠不嫁給他都不行。因此成就了朱溫的夢想。有關張惠,將有一個章節專門介紹。此處先按下不表。


    後來,朱溫當了皇帝。但他給人的印象實在不敢恭維,算是一個壞人。隻是,此人壞了當地的名聲,幸好那裏的酥梨是我國果品中的名產。果實碩大,黃亮色美,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馳名海內外。還有一位大畫家齊白石,總算給碭山人彌補了點遺憾。


    朱溫877年參加黃巢起義,此時,黃巢起義已經四年了。起初,朱溫屢立戰功,很快升任為大將。黃巢稱帝後,他任同州即陝西大荔防禦使,大小也算是個官了。可是,在攻打河中王重榮的時候,多次做了敗將。


    起初,他參加黃巢起義不是為了勞苦大眾,原是為了出人頭地,全是做官發財心理。為的是有一天衣錦還鄉,給那些嘲笑他鄙視他的鄉鄰看看。衣錦還鄉的思想看來真是要不得,項羽因此而死,朱溫因此而發狠。


    朱溫跟河中節度使王重榮作戰時,經常吃敗仗。河中對於長安十分重要,政府軍的人力物力,武器裝備也精良,朱溫帶著那些沒有訓練過的老土,啃這一塊骨頭,那是有些勉強的。


    總是失敗,臉上也掛不住,於是,他寫信給黃巢解釋原因。可是,那些信件都被管軍務的人壓下來。看來朱溫沒有給那些官職不大,但權力不小的人意思意思。


    黃巢流動作戰,畢竟沒有係統地建立政權,根本談不上建立什麽組織,因此管理不到位。起義軍內部非常亂,也很*。生活*,政事*,都是*,*後麵就是失敗。


    在這樣的時候,他手下一個叫謝瞳的人,早把朱溫幾根腸子都看得清清楚楚。謝瞳借著朱溫情緒低落的時候,捋了捋山羊胡子,走到朱溫身邊。他臉上似笑非笑,作十分關心態,耳語道,小朱啊,黃巢本來就是草莽,朝廷衰亂,他才得以攻占長安。不是憑功業和才德建立帝業的,不值得跟他共事。


    說到朱溫心坎裏去了。


    謝瞳見朱溫聽得入味,那就繼續搖唇鼓舌吧:朱將軍,如今唐朝天子在蜀,各路兵馬都逐漸逼近長安,這說明唐朝氣數還沒有盡。現在像您一樣的將士在外苦戰立功,高層卻為庸人控製,這是當年章邯背叛秦國而歸楚的原因。


    俗話說,四兩撥千斤。朱溫聽他這一番撥動,革命態度徹底動搖了。為了生存,為了前途,他先殺了監軍嚴實。帶著手下人馬,投降王重榮。


    僖宗知道朱溫投降,高興的不得了。似乎得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說:“天賜我也!”似乎看到了重回長安的熹微。看到了他跟其父親敗落的朝廷能中興了呢!可是,他就是沒想到,這種人能叛黃巢,也能叛你唐朝!後來的曆史事實,足以說明此人就是一個不講信義的東西。引狼入室的故事就這樣複製了一次。這是一隻真正的狼,一隻貪婪殘忍狡猾無恥無行無義的狼!


    朱溫本質上是陰險毒辣狡詐的。僖宗說,朱溫不就是要一個官嗎?給他一個就是了。於是,任命他為左金吾衛大將軍。賜名全忠。朱溫如願以償,掘了第一桶金,實現了他“當官就要當執金吾”的願望。此官就是負責京城安全的,相當於京城的公安局長。因為他早有這思想,從革命陣營裏跑到敵人營下,算來也在情理之中了。明白了這一點,對他的人生發展軌跡也就更好理解了。


    別看他打政府軍盡拉稀,可是,打原來自己的兄弟那是十分凶橫的呢。883年三月,“戰功卓著”。他又得到提拔,提升為汴州刺史和宣武節度使。九月,拜相又封侯。僅僅半年時間,走完了許多人一輩子才能走到的經曆。887年,僖宗又封他吳興郡王,最後把老上級黃巢趕回山東。


    889年,他越發厲害了,打敗了黃巢餘部秦宗權,被封為東平王。


    這一年二月,被賜鐵券和功德碑,高駢在這個月被殺。朱溫做了淮南節度使。楊行密為副使。其實朱溫沒有到揚州,而且朝廷任命的揚州留後李璠(讀番)到了揚州門口。也沒讓他進城。因為秦宗權攻下襄陽,僖宗任命朱溫為蔡州四麵招討使。三月僖宗去世。秦宗權被淮西牙將申業抓住,折斷他的腿,準備用監車送京師。真是黃雀在後,郭業被別將郭璠殺了,奪了監車,他把秦宗權送到京師邀功了。朱溫功勞又多了一項,封東平王。


    他的官爵封得越多,封得越高,唐朝生命之燈越來越暗了。封王封侯了,遑論能否坐上帝王寶座,也算功成名就,可以“照汗青”。漢朝名將李廣一生功勳卓著,大名遠揚,但始終沒有得到封侯,不是遺憾得要死嗎!附帶說一下,李廣沒有封侯,跟他殺俘虜有關,他自己也承認的。司馬光說,賞奸,非義也;殺降,非信也。失義與信,何以治國?


    901年,封為梁王,跟李克用、李茂貞、劉仁恭、楊行密等一樣,擁兵自重。這一年,昭宗被李茂貞軟禁在鳳翔,他進攻鳳翔。李茂貞跟他和談,被迫交出昭宗。此事會重點敘說,先按下不表。


    903年,昭宗從華州回到長安,朱溫殺宦官幾百人,廢除神策軍,控製唐朝。


    904,迫使昭宗到洛陽,指使朱友恭和氏叔琮(讀聰)殺昭宗,另立十一歲的李柷(讀住)為帝,是為哀帝。次年,在李振的鼓動下,在滑州白馬驛一夜殺宰相和朝廷大臣三十多人。然後把屍體扔到黃河裏,史稱“白馬之禍”。李振因為自己不是科班出身,一直對這些進士出身的朝臣懷恨在心。他說,你們不是自稱清流嗎,現在把你們扔到黃河,看看你們是清流還是濁流!


    滑州在今河南滑縣,靠近有名的安陽。李振是一個久經考場,但從沒成功的落第書生。他失落而仇恨社會,發狠報複那些讀書人。完全暴露了落第書生變態的心理。算是曆史上落第士子報複最成功的一次,也是最嚴重的一次。


    他從此開始利用唐朝這個最大的老板,白天消極怠工打瞌睡,像有的人在辦公室上上網,發發博客,看看股票,下了班,或是早點抽身離崗,搞個人經營去了。朱溫就是這樣的。然而,朝廷還是給他什麽招討副使,什麽朱全忠,這都是一種別人拿不到的榮譽,他一步到位了,他還不滿意。


    起初朝廷給他汴州刺史,宣武節度使。不過有一個條件,要等他幫助朝廷恢複長安才能赴任。


    這樣,朱溫的部隊,跟昔日兄弟部隊兵戎相見。黃巢無法抵擋,隻得逃離長安,再次向南轉移。黃巢攻打蔡州,唐將秦宗權投降。黃巢被外甥林言所殺,秦宗權代替領軍,繼續反唐。


    朱溫追擊黃巢軍到汴州,此後他以汴州為根據地,基本上控製了中原。直到篡唐,以汴州為帝都。


    他在陳州跟黃巢軍大小戰役四十多次,終於打敗了黃巢,取得很大的勝利。不久,再敗黃巢軍。如此,升官發財自然是沒得說的,還當上了宰相之職的同平章事。這都是朱溫904年之前的事,在敘述上過個渡。他們詳細精彩故事會在唐亡五代史詳細為你寫。


    朱溫脅帝


    901年九月,朱溫跟李茂貞相持半年。那時,三秦大地暮靄沉沉,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長期的濕氣,內心的焦慮,士卒很多生病。朱溫覺得十分無奈,召集諸將,準備引兵河中。這時候,有人對朱溫說,天下英雄到底是誰,就在今年,怎麽能放棄這個機會呢!此人就是平南王高季興。到這時,朱溫在前途渺茫時得到了謝瞳、李振和高季興三位高參的提醒。


    朱溫覺得很對,重拾信心,便采取高季興誘騙的辦法攻打李茂貞。怎麽誘騙呢?高季興讓朱溫派人到鳳翔城內了解情況,然後行事。一個叫馬景的人見是機會,寫下請戰書,請求前去。次日,朱溫給諸將士做了簡短的動員令。這些人就像以色列的特工,即日厲兵秣馬,吃飽喝足,神不知鬼不覺,潛入鳳翔。但是,李茂貞並未覺察到一把尖刀插到他的心髒。


    這些人到了城內,到處造謠,擾亂視聽。他們放出朱溫全軍逃跑,隻留下萬把人守營寨的假消息。要是在此時偷襲朱溫,一定能拿下!


    畢竟朱溫大半年都沒辦法攻下鳳翔,李茂貞不知是計,以為朱溫怕他,自己了不得了,打不過他,走人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