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五大名窯:邢、汝、官、哥、定。到了唐中後期,這五大名窯的瓷器已經比不上南方的越窯瓷和和昌南瓷了。浙江越窯燒出的秘色瓷泛青而透明,可與唐三彩相媲美。昌南瓷產自江西昌南鎮(宋景德元年更名為景德鎮)。此地燒出的瓷器呈青白色、溫潤如玉被稱為假玉器,深受西方人青睞,這才有了中國和瓷器的英文名china(昌南的譯音)。
江南是造船業最集中的地方,唐太宗為討伐高麗曾下詔江南十二州造巨型戰艦數百艘。那時中國的造船能力為世界一流,據阿拉伯人蘇萊曼《東遊記》說,唐時中國海船巨大,波斯灣風急浪高,隻有中國船能夠航行無阻。阿拉伯東來的船不敢駛入波斯灣,所有貨物都要裝入中國船。
我不免有點鬱悶,當年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為爭奪中亞霸權,在怛羅斯大打出手。唐人這麽快就好了傷疤忘了痛,把阿拉伯的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這是一種什麽精神?
後來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原來並不隻是中國人在學習白求恩,阿拉伯人也在學。怛羅斯年之戰僅僅過去四年,安史之亂爆發。虔誠的真主教戰士不計前嫌、助唐平叛,他們揮舞著大馬士革彎刀,馳騁在收複兩京的戰場,把一腔熱血灑在了中國的土地上。
中阿雙方各自用自己的行為方式達成了諒解備忘錄,友誼的霞光終於驅散了怛羅斯之戰的陰霾,使東西方兩大文明那段不愉快的往事永遠的塵封在曆史的記憶裏。
東南各藩鎮位於浙江、淮南、江西、湖南、福建、荊南、廣東等地。他們在北方叛鎮與中央對著幹的時候不為所動、一如既往地與帝國中樞保持著密切的聯係,以其富饒的物產、豐厚的歲供默默地支撐著唐朝的統治,直到它滅亡為止。唐朝不能沒有江淮經濟的支撐!
當時的人們用一句最簡單的語言讚揚說“天下藩鎮、東南最寧。”感謝那些為東南安寧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其中最不應該使人忘記的一個人是——河南節度副使張巡。
《資治通鑒》:“巡初守睢陽時卒僅萬人,前後大小戰凡四百餘。殺賊卒十二萬人、殺賊將三百。”驚天地、泣鬼神的睢陽保衛戰,從757年正月開始到十月陷落,足足堅守了十個月。就在陷落之時。形勢已在向有利於中央一方逆轉。可以說沒有張巡就沒有睢陽;沒有睢陽就沒有江南。如果說睢陽不重要,為什麽安祿山要動用十五萬大軍晝夜攻打、並隨時補充兵力?是他吃飽了撐的。還是吃錯藥了?
叛軍想進入江淮能繞過睢陽城嗎?答案是——能、但是不敢!睢陽乃是通往江淮的門戶,京杭大運河經這裏直通淮河、揚州。不拿下睢陽城、安大胖子如何敢進入長江流域?來俊臣同學創造了一個新詞匯:“請君入甕”正可以用在他身上。
關於張巡“守一城、捍天下。”的重要意義,唐宋名人多有論述,我就不多說了。
有人說:“李克用與叛藩有什麽區別?他不也一樣擴充實力、兼並地盤麽?他不也一樣與朝廷兵戎相見麽?”你看到的隻是表麵,什麽叫叢林法則?叢林法則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也是晚唐的社會現實。
那大大小小的軍閥,哪一個不是跟餓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沒有軍事實力、我憑借什麽為天子分憂;沒有軍事實力、我如何在河東立足;沒有軍事實力、我將被狼群撕成碎塊!如果我連命都沒了,你叫我如何為人民服務?李克用如是說。
人的性格千差萬別。忠臣義士也都不盡相同:有高仙芝、封常清式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有李光弼式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郭子儀式的“淡泊名利、低調做人。”;也有李克用式的“我什麽都替陛下您想好了,您隻要配合我就行。如果不配合的話,我擔心我的士兵手中的刀劍不小心會傷著您。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請您三思。”這便是李克用的性格!
你也許會說,這不是曹孟德的翻版麽?李克用一直以自己是李唐宗室為榮,他心裏可從來沒有把皇帝當傀儡的想法,也從來沒有幹過“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盡管他有的是機會。
唐懿宗鹹通十年(869)五月的一天、春光明媚,廣袤的淮北平原驛道上傳來驚濤拍岸似的馬蹄聲,打破了原野特有的寂靜。一支約三千餘人的騎兵隊伍正由西往東、風馳電掣。一麵鮮紅的旗幟被風鼓的劈裏叭啦作響。紅旗中央繡著一個鬥大的、黃色的“唐”字。
所有騎兵都清一色的身穿黑色鎧甲,那黑色頭盔上一束飄動的紅纓更增添了戰士們的英武之氣、儀表之美。從裝束上看、這不正是太宗李世民親手創建的、無敵的玄甲軍麽?錯!這是一支久經沙場的沙陀軍,當然、沙陀軍也是屬於唐軍的一部分。
領頭的一位將軍名字叫朱邪赤心。他的職務是蔚州刺史、雲州守捉使,臨時在義成節度使兼行營招討使(剿匪總司令)康承訓帳下任先鋒官。此人作戰之驍勇聞名代北,號稱“萬人敵”。此行的目的地——徐州,任務——平定叛匪龐勳。
緊跟在他身後的一位少年、年方十四五歲,是朱邪赤心的第三個兒子,名字叫朱邪克用。隻見他頭戴束發金冠、身穿烏黑發亮的明光鎧,手持一根長長的馬槊,左佩橫刀、右掛弓箭、威風凜凜、傲氣十足!
此番南下、非比尋常,迢迢數千裏。臨行、小克用死活要跟著他爸同去。赤心說:“這不是去旅遊,是去打仗!刀劍無情知道不?”
小克用嘻嘻笑道:“殺那些個蝥賊還不跟玩兒一樣?”
朱邪赤心實在拗不過他。心想:也好、那就帶他去體驗體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一撥沙陀軍怎麽全是漢軍裝束?完全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帽插野雞翎、外罩羊皮襖的蕃兵模樣。其實說奇怪也不奇怪,朱邪克用的家族早在八輩子前就已經開始漢化。狂受中原儒家漢文化的洗禮!語同言、風同俗。並世代與漢人通婚,小克用的母親秦氏夫人就是純正的漢家女子。到他這一輩,基本上連自己的母語——突厥語都不會說了。。一句話:他們現在與漢人沒有任何區別。
下麵讓我來說一說這個家族悠久而光榮的革命史:
朱邪克用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父親朱邪拔野,在唐高宗永徽年間擔任過沙陀都督府都督。
他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朱邪金山。於龍朔初年任墨離軍討擊使,隨從武衛將軍薛仁貴討伐鐵勒。高唱著“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凱旋而歸。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升任滿州都督、封張掖郡公。
他爺爺的爺爺的父親朱邪輔國,於唐玄宗開元二年(714)封永壽郡王。
他爺爺的爺爺朱邪骨出支,於天寶初年任回紇副都護。後參加了平定安祿山之亂,晉升為特進驍衛上將軍。
他爺爺的父親朱邪盡忠,於唐肅宗至德年間,累功升金吾衛大將軍、封酒泉縣公。後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與吐蕃軍作戰陣亡。
他爺爺朱邪執宜。在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為官,曆任陰山府兵馬使、特進金吾衛大將軍、檢校刑部尚書、陰山府都督、代北行營招討使等職。
他的父親朱邪赤心,前麵已經介紹過了。
用四句最簡單的話來概括,這個家族是:
朱邪孤忠,絕非偶然。八代顯官,其心可鑒!
唐朝是一個法治社會,皇帝們也都相當厚道。曆來遵循著“無功不授祿”的原則,有多大功、給多大官。朱邪家族祖祖輩輩的官銜與爵位,足以說明這一切!
一條小河橫在了麵前,隊伍放慢了速度。沿著小河向北走去。朱邪赤心望著清澈見底的河水和無邊綠油油的莊稼,白居易的詞作《憶江南》不禁脫口而出:
江南好,風景舊塵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他弟弟朱邪赤衷笑尿了:“哥、這裏是淮北,離江南還遠著呢。”
其實朱邪赤心又何嚐不知,他苦笑道:“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若不是軍務在身,真想去江南逛逛啊!”然而、由於戎馬倥傯,他、甚至他的子孫都始終沒有這個機會。
這時、前方有一騎飛奔而來,是斥侯(偵察兵)他氣喘籲籲的報告:“龐勳已於昨日率數萬人馬離開徐州,奔毫州方向去了。”
龐勳的意圖很明顯,占領徐州、切斷政府軍的後路。從而與徐州、宿州成三足鼎立之勢,以便互為策應。現在擺在這支沙陀軍麵前的有兩種選擇:第一種、繼續前進。趁徐州兵力空虛一舉拿下該城。第二種、回兵毫州,與康承訓的政府軍主力夾擊龐勳於毫州城下。
朱邪赤心會作出何種選擇呢?
他的想法是:我騎兵擅長的是野戰。而攻城戰恰恰是騎兵的弱項。徐州城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城牆高而堅固、易守難攻,單憑我三千騎兵想拿下徐州談何容易。
朱邪赤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二種方案,他調轉馬頭、同時發出命令:“向毫州進發!”
三千沙陀騎兵立刻來了個烏龍擺尾,刹那間消失在一團升騰的煙塵之中。
龐勳帶領三萬人馬浩浩蕩蕩離開徐州,向西南方向行進。他身後一麵大旗、上書“天冊將軍”四個大字。這一路上、他窩了一肚子火,為了等候朝廷給自己頒發節度使節鉞(十八般兵器之一,實際是一種禮器、是節帥權力的象征。)白白耽誤了我這麽長時間,完全被李璀這家夥當猴耍了。我可是真心隻想當節度使的呀,可朝廷連這一點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滿足我,天理何在?
還是陳勝同誌說的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你朝廷不封我、我自己封自己,成不?我就是天冊將軍!徐泗觀察使崔彥曾是我殺的,怎麽著?我還要讓李璀你後悔一輩子!龐勳咬牙切齒地想著。
趕在天黑之前,他們進入了臨渙城。第二天一早,王弘立奉命帶領所部三萬餘眾從淮口趕來。他在龐勳麵前拍胸脯說:“康承訓就駐紮在新興城,我這就帶所部人馬去砍下他的人頭、提來見你。”
龐勳沉呤片刻、說:“好吧、占領新興城之後,最好一鼓作氣再拿下毫州。康承訓老奸巨滑、不可大意,你先去、我隨後便到。”
“天冊將軍放心,戴可師厲不厲害?他與在下交手不過三個回合,就被在下我斬於馬下。康承訓的能耐比他如何?”說完、王弘立拱拱手揚長而去。
新興城——康承訓的剿匪總司令部就設在這裏。近一年來,他的心情一直忐忑不安、極其鬱悶……
自從龐勳在桂林帶領八百名戍邊士卒、打回老家徐泗地區後,朝廷一直是采取安撫、姑息政策,這反倒促使叛匪們有恃無恐、甚囂塵上。他們不斷地攻城略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先後攻占了徐州、宿州、濠州、滁州、臨渙、第城、符離、淮口等十餘座城池,隊伍已發展到十幾萬人。
這一事件在朝廷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朝臣們有事沒事總拿康承訓來說事。哎!康承訓也隻能唉聲歎氣、暗自神傷。雖然此事與自己無直接關係,但畢竟是自己引起的。誰讓自己在出任嶺南西道節度使時出了那麽一個餿主意呢?我幹嘛要提出派徐泗地區的士卒去廣西戍邊呢?這不是吃飽了撐的麽?他懊惱的拍打著自己的腦門。
正巧、唐懿宗李璀給了他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任命他為義武節度使、徐泗行營都招討使(剿匪總司令)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好好表現。為國盡忠、為民出力、為自己挽回麵子!(未完待續)
江南是造船業最集中的地方,唐太宗為討伐高麗曾下詔江南十二州造巨型戰艦數百艘。那時中國的造船能力為世界一流,據阿拉伯人蘇萊曼《東遊記》說,唐時中國海船巨大,波斯灣風急浪高,隻有中國船能夠航行無阻。阿拉伯東來的船不敢駛入波斯灣,所有貨物都要裝入中國船。
我不免有點鬱悶,當年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為爭奪中亞霸權,在怛羅斯大打出手。唐人這麽快就好了傷疤忘了痛,把阿拉伯的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這是一種什麽精神?
後來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原來並不隻是中國人在學習白求恩,阿拉伯人也在學。怛羅斯年之戰僅僅過去四年,安史之亂爆發。虔誠的真主教戰士不計前嫌、助唐平叛,他們揮舞著大馬士革彎刀,馳騁在收複兩京的戰場,把一腔熱血灑在了中國的土地上。
中阿雙方各自用自己的行為方式達成了諒解備忘錄,友誼的霞光終於驅散了怛羅斯之戰的陰霾,使東西方兩大文明那段不愉快的往事永遠的塵封在曆史的記憶裏。
東南各藩鎮位於浙江、淮南、江西、湖南、福建、荊南、廣東等地。他們在北方叛鎮與中央對著幹的時候不為所動、一如既往地與帝國中樞保持著密切的聯係,以其富饒的物產、豐厚的歲供默默地支撐著唐朝的統治,直到它滅亡為止。唐朝不能沒有江淮經濟的支撐!
當時的人們用一句最簡單的語言讚揚說“天下藩鎮、東南最寧。”感謝那些為東南安寧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其中最不應該使人忘記的一個人是——河南節度副使張巡。
《資治通鑒》:“巡初守睢陽時卒僅萬人,前後大小戰凡四百餘。殺賊卒十二萬人、殺賊將三百。”驚天地、泣鬼神的睢陽保衛戰,從757年正月開始到十月陷落,足足堅守了十個月。就在陷落之時。形勢已在向有利於中央一方逆轉。可以說沒有張巡就沒有睢陽;沒有睢陽就沒有江南。如果說睢陽不重要,為什麽安祿山要動用十五萬大軍晝夜攻打、並隨時補充兵力?是他吃飽了撐的。還是吃錯藥了?
叛軍想進入江淮能繞過睢陽城嗎?答案是——能、但是不敢!睢陽乃是通往江淮的門戶,京杭大運河經這裏直通淮河、揚州。不拿下睢陽城、安大胖子如何敢進入長江流域?來俊臣同學創造了一個新詞匯:“請君入甕”正可以用在他身上。
關於張巡“守一城、捍天下。”的重要意義,唐宋名人多有論述,我就不多說了。
有人說:“李克用與叛藩有什麽區別?他不也一樣擴充實力、兼並地盤麽?他不也一樣與朝廷兵戎相見麽?”你看到的隻是表麵,什麽叫叢林法則?叢林法則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也是晚唐的社會現實。
那大大小小的軍閥,哪一個不是跟餓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沒有軍事實力、我憑借什麽為天子分憂;沒有軍事實力、我如何在河東立足;沒有軍事實力、我將被狼群撕成碎塊!如果我連命都沒了,你叫我如何為人民服務?李克用如是說。
人的性格千差萬別。忠臣義士也都不盡相同:有高仙芝、封常清式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有李光弼式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郭子儀式的“淡泊名利、低調做人。”;也有李克用式的“我什麽都替陛下您想好了,您隻要配合我就行。如果不配合的話,我擔心我的士兵手中的刀劍不小心會傷著您。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請您三思。”這便是李克用的性格!
你也許會說,這不是曹孟德的翻版麽?李克用一直以自己是李唐宗室為榮,他心裏可從來沒有把皇帝當傀儡的想法,也從來沒有幹過“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盡管他有的是機會。
唐懿宗鹹通十年(869)五月的一天、春光明媚,廣袤的淮北平原驛道上傳來驚濤拍岸似的馬蹄聲,打破了原野特有的寂靜。一支約三千餘人的騎兵隊伍正由西往東、風馳電掣。一麵鮮紅的旗幟被風鼓的劈裏叭啦作響。紅旗中央繡著一個鬥大的、黃色的“唐”字。
所有騎兵都清一色的身穿黑色鎧甲,那黑色頭盔上一束飄動的紅纓更增添了戰士們的英武之氣、儀表之美。從裝束上看、這不正是太宗李世民親手創建的、無敵的玄甲軍麽?錯!這是一支久經沙場的沙陀軍,當然、沙陀軍也是屬於唐軍的一部分。
領頭的一位將軍名字叫朱邪赤心。他的職務是蔚州刺史、雲州守捉使,臨時在義成節度使兼行營招討使(剿匪總司令)康承訓帳下任先鋒官。此人作戰之驍勇聞名代北,號稱“萬人敵”。此行的目的地——徐州,任務——平定叛匪龐勳。
緊跟在他身後的一位少年、年方十四五歲,是朱邪赤心的第三個兒子,名字叫朱邪克用。隻見他頭戴束發金冠、身穿烏黑發亮的明光鎧,手持一根長長的馬槊,左佩橫刀、右掛弓箭、威風凜凜、傲氣十足!
此番南下、非比尋常,迢迢數千裏。臨行、小克用死活要跟著他爸同去。赤心說:“這不是去旅遊,是去打仗!刀劍無情知道不?”
小克用嘻嘻笑道:“殺那些個蝥賊還不跟玩兒一樣?”
朱邪赤心實在拗不過他。心想:也好、那就帶他去體驗體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一撥沙陀軍怎麽全是漢軍裝束?完全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帽插野雞翎、外罩羊皮襖的蕃兵模樣。其實說奇怪也不奇怪,朱邪克用的家族早在八輩子前就已經開始漢化。狂受中原儒家漢文化的洗禮!語同言、風同俗。並世代與漢人通婚,小克用的母親秦氏夫人就是純正的漢家女子。到他這一輩,基本上連自己的母語——突厥語都不會說了。。一句話:他們現在與漢人沒有任何區別。
下麵讓我來說一說這個家族悠久而光榮的革命史:
朱邪克用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父親朱邪拔野,在唐高宗永徽年間擔任過沙陀都督府都督。
他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朱邪金山。於龍朔初年任墨離軍討擊使,隨從武衛將軍薛仁貴討伐鐵勒。高唱著“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凱旋而歸。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升任滿州都督、封張掖郡公。
他爺爺的爺爺的父親朱邪輔國,於唐玄宗開元二年(714)封永壽郡王。
他爺爺的爺爺朱邪骨出支,於天寶初年任回紇副都護。後參加了平定安祿山之亂,晉升為特進驍衛上將軍。
他爺爺的父親朱邪盡忠,於唐肅宗至德年間,累功升金吾衛大將軍、封酒泉縣公。後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與吐蕃軍作戰陣亡。
他爺爺朱邪執宜。在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為官,曆任陰山府兵馬使、特進金吾衛大將軍、檢校刑部尚書、陰山府都督、代北行營招討使等職。
他的父親朱邪赤心,前麵已經介紹過了。
用四句最簡單的話來概括,這個家族是:
朱邪孤忠,絕非偶然。八代顯官,其心可鑒!
唐朝是一個法治社會,皇帝們也都相當厚道。曆來遵循著“無功不授祿”的原則,有多大功、給多大官。朱邪家族祖祖輩輩的官銜與爵位,足以說明這一切!
一條小河橫在了麵前,隊伍放慢了速度。沿著小河向北走去。朱邪赤心望著清澈見底的河水和無邊綠油油的莊稼,白居易的詞作《憶江南》不禁脫口而出:
江南好,風景舊塵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他弟弟朱邪赤衷笑尿了:“哥、這裏是淮北,離江南還遠著呢。”
其實朱邪赤心又何嚐不知,他苦笑道:“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若不是軍務在身,真想去江南逛逛啊!”然而、由於戎馬倥傯,他、甚至他的子孫都始終沒有這個機會。
這時、前方有一騎飛奔而來,是斥侯(偵察兵)他氣喘籲籲的報告:“龐勳已於昨日率數萬人馬離開徐州,奔毫州方向去了。”
龐勳的意圖很明顯,占領徐州、切斷政府軍的後路。從而與徐州、宿州成三足鼎立之勢,以便互為策應。現在擺在這支沙陀軍麵前的有兩種選擇:第一種、繼續前進。趁徐州兵力空虛一舉拿下該城。第二種、回兵毫州,與康承訓的政府軍主力夾擊龐勳於毫州城下。
朱邪赤心會作出何種選擇呢?
他的想法是:我騎兵擅長的是野戰。而攻城戰恰恰是騎兵的弱項。徐州城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城牆高而堅固、易守難攻,單憑我三千騎兵想拿下徐州談何容易。
朱邪赤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二種方案,他調轉馬頭、同時發出命令:“向毫州進發!”
三千沙陀騎兵立刻來了個烏龍擺尾,刹那間消失在一團升騰的煙塵之中。
龐勳帶領三萬人馬浩浩蕩蕩離開徐州,向西南方向行進。他身後一麵大旗、上書“天冊將軍”四個大字。這一路上、他窩了一肚子火,為了等候朝廷給自己頒發節度使節鉞(十八般兵器之一,實際是一種禮器、是節帥權力的象征。)白白耽誤了我這麽長時間,完全被李璀這家夥當猴耍了。我可是真心隻想當節度使的呀,可朝廷連這一點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滿足我,天理何在?
還是陳勝同誌說的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你朝廷不封我、我自己封自己,成不?我就是天冊將軍!徐泗觀察使崔彥曾是我殺的,怎麽著?我還要讓李璀你後悔一輩子!龐勳咬牙切齒地想著。
趕在天黑之前,他們進入了臨渙城。第二天一早,王弘立奉命帶領所部三萬餘眾從淮口趕來。他在龐勳麵前拍胸脯說:“康承訓就駐紮在新興城,我這就帶所部人馬去砍下他的人頭、提來見你。”
龐勳沉呤片刻、說:“好吧、占領新興城之後,最好一鼓作氣再拿下毫州。康承訓老奸巨滑、不可大意,你先去、我隨後便到。”
“天冊將軍放心,戴可師厲不厲害?他與在下交手不過三個回合,就被在下我斬於馬下。康承訓的能耐比他如何?”說完、王弘立拱拱手揚長而去。
新興城——康承訓的剿匪總司令部就設在這裏。近一年來,他的心情一直忐忑不安、極其鬱悶……
自從龐勳在桂林帶領八百名戍邊士卒、打回老家徐泗地區後,朝廷一直是采取安撫、姑息政策,這反倒促使叛匪們有恃無恐、甚囂塵上。他們不斷地攻城略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先後攻占了徐州、宿州、濠州、滁州、臨渙、第城、符離、淮口等十餘座城池,隊伍已發展到十幾萬人。
這一事件在朝廷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朝臣們有事沒事總拿康承訓來說事。哎!康承訓也隻能唉聲歎氣、暗自神傷。雖然此事與自己無直接關係,但畢竟是自己引起的。誰讓自己在出任嶺南西道節度使時出了那麽一個餿主意呢?我幹嘛要提出派徐泗地區的士卒去廣西戍邊呢?這不是吃飽了撐的麽?他懊惱的拍打著自己的腦門。
正巧、唐懿宗李璀給了他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任命他為義武節度使、徐泗行營都招討使(剿匪總司令)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好好表現。為國盡忠、為民出力、為自己挽回麵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