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城上,張玄稔將一支綁有帛書的箭射向城外,這是一封寫給康大帥的信。他在信中慷慨陳詞、表明心誌,並約定了獻出城池的日期和具體時間。
張玄稔在柳溪舉辦一個酒會,招待中層以上幹部,四周暗伏數百名刀斧手(執行軍法的士兵)。說它是“鴻門宴”似乎不準確,項羽擺鴻門宴未殺一個人,未流一滴血。而這個酒會——
美酒喝過三巡,美女們的鶯歌豔舞也欣賞過了一輪,在座的都興致正濃、意猶未盡。忽然,“嘭”的一聲,張玄稔猛的摔碎了手中的酒杯,四周伏兵驟出,把劉景、張儒以及張行實等人按倒在地,當場就給剁了。
望著眾人驚愕不安的目光,張玄稔做起了思想工作:“同誌們,龐勳首已梟仆射寨矣,其此地黨羽今已翦除,我們應該認清形勢、棄暗投明,此時不歸降朝廷更待何時?”
“一切聽從張將軍安排!”匪徒們以一種從未有過的、洪亮的嗓音說。
這一天,春光無限好,康承訓率領大軍源源不斷地開進宿州城。
總司令部門前戒備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張玄稔率諸將上身*(含負荊請罪之意)緩緩走進門去,在康總麵前施禮後,他說出了一番肺腑之言:“我們自降賊後沒有及早覺悟,還長期與政府軍為敵,真是罪該萬死!我們請求率舊部去攻打符離和徐州,立功贖罪,如果大帥信得過的話,就給我們這個機會吧。”
康承訓十分客氣地讓他們落座,然後說:“宿州城的和平解放,我們今天能坐在這裏。全是你們的功勞!豈有信不過之理。”
總司令的信任使張玄稔的心裏如釋重負,他立即將自己謀劃好的“詐為潰軍劫符離”的計策和盤托出。康總聽了大喜:“沒想到玄稔你比我還多兩把刷子,好好幹!到時我定在天子麵前為你請功。”
張玄稔挺胸立正、高聲說道:“為人民服務!”
黎明時分。張玄稔於宿州城內堆積數千束幹柴,縱火燃燒如城陷之狀。然後帶著數百騎本部舊兵北上符離。符離是一座山寨,距宿州城不過數十裏地。第二天,康總就接到來自前線的戰報:符離已破,張玄稔領著萬餘名降兵繼續北上,直指徐州。
兩三天後,康總又接到前線戰報,這是一封張玄稔寫給康總的書信——
大帥鈞鑒:
徐州城業已被我王師占領,末將之故交路審中有開門納王師之功。賊龐舉直、許佶、李直已授首。此三顆腦袋是否送至行營?請明示。
張玄稔呈上
康承訓讓通訊員傳話:此三顆腦袋還不夠檔次,就地掩埋算了。
說罷他立即召開師以上幹部會議,決定率所部八萬步騎去“宜將剩勇追窮寇!”康總今天的精神特別好,頂盔貫甲、全副戎裝。他說:“當前的形勢是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叛匪們所占據的城池除濠州之外,已全部收複。據可靠情報,龐勳及其二萬殘餘正在向宋州(今河南商丘)流竄。現在我命令朱邪將軍率所部三千沙陀兵為前鋒,追擊龐匪,明天一早出發,本帥的主力隨後即到。”
朱邪赤心從坐位上站立、行舉手禮:“是!”
這時。康總帳下有將領不服:“大帥,憑什麽總是他們當前鋒?難道我們漢軍都隻配打打醬油不成?”
康承訓當時愣住了,不知該如何回答。是啊!這樣的功勞不立白不立。
朱邪赤心看著屋頂上的瓦,若無其事地說:“打仗靠的是實力,到目前為止能搶我飯碗的人恐怕還沒生出來吧?”
克用也列席參加了會議,忍不住插嘴:“想不打醬油也不是不可以,咱們不妨切磋切磋,有能耐的上!這叫公平競爭,如何?”
不服氣的將領見說話的是一小孩,更不服氣了:“哇哈哈、跟你一小屁孩切磋,你以為你是東方不敗。像嗎?”
克用火了,衝上去掄起拳頭就砸。被他父親攔住。
康總擺擺手,示意大家安靜。說:“服從命令!”然後說了一番“團結就是力量”的大道理。
正在一路向西的龐勳領著二萬人馬剛走到石山這個地方,傳來徐州陷落、父親戰死、兒子們被俘的消息,像五雷轟頂、暈厥過去。緩過氣來之後,還得麵對現實,現在擺在他麵前的隻有兩條路:一是不顧一切的打下去;二是向政府軍徼械投降。
投降的念頭隻在他腦中一閃就否決了,戰、尚有一隙生的希望,隻要能拿下宋州,憑借宋州的戰略地位,不是沒有翻盤的可能。降、自己脖子上這顆腦袋肯定保不住。砍頭不過碗大的疤,怕就怕萬一當今皇帝李凗是個朱由檢式的人物,這淩遲、哪、哪、哪受得了啊?其實,龐勳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有唐一代從來就沒有施行過淩遲之類的酷刑。
打定主意後,龐勳引軍自石山西出,所過之處,“焚掠無遺”。以玩命的姿態、抱必死的決心攻陷了宋州南城。刺史鄭處衝拚命固守北城,龐勳久攻不克、焦急萬分。心想:再這樣耗下去的話,待官軍從背後包抄上來,自己就成了人家火鍋裏的涮羊肉了。現在隻有實行第二套作戰方案,南下攻打毫州。從康承訓謹慎的性格來判斷,他大概也懂得孫子兵法中“窮寇勿追”的道理吧?
想到這裏,他果斷地一把火燒了南城,引兵渡過汴水南下,不巧,半道上迎麵碰上尾隨而來的沙陀軍,眾匪徒爭先恐後的逃命。龐勳徹底沒脾氣了,沿渙水向東一路狂奔。到了一個叫雙堆集的地方,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適合打殲滅戰的地方。
一千多年後的1948年,國民黨軍全美式裝備的第十二兵團十二萬餘人也在這裏全軍覆沒。從雙堆集往東約十幾裏地是蘄縣,架在渙水兩岸的橋已被政府軍破壞。龐勳傻眼了,他眼望著麵前的滔滔江水。耳聽著從背後傳來的隆隆馬蹄聲,潛意識裏,那催命的、可怕的沙陀軍又追上來了。隻覺得周身每一根神經都充滿著死亡前的恐懼……
史書對於這一仗隻是寥寥數語:“殺賊近萬人,餘皆溺死。降者纔及千人。”在這裏,沒有人背水而戰,也沒有人絕地反擊;在這裏,“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就隻是一句空話。
至於龐勳本人,數日後才找到他的屍體,已麵目全非。他究竟是被殺死的,還是溺水而死的?史書上沒有寫,總之是死了。經驗明正身。對於龐勳的腦袋如何處置,是否帶回長安?康大帥一時拿不定主意,他召集眾幕僚專門開了個會,最終以少數服從多數——就地掩埋。
至此,曆時一年零兩個月的龐勳之亂已徹底平息。
幾天後,長安的使臣到了,宣讀了大唐天子的詔書和嘉獎令。詔書命參加剿匪的各藩鎮軍各自返回原地;命康承訓、朱邪赤心父子倆及張玄稔等進京麵聖。
三千沙陀軍踏上了北歸的行程,“得、得、得、”的馬蹄聲拍打著歡快的節奏,隊伍一路上軍歌嘹亮:
射鳧陰山麓,
牧羊黃河邊。
祖籍遷代北。
我心向長安。
代北代北,
賜我家園兮天可汗。
瘋狂瘋狂,
報效帝國兮為之征戰。
我們是無敵飛虎兵——
比鳥自由。
比狼凶狠!
在同一片藍天下,
我們是大唐子民!
我們是大唐子民!
唐懿宗鹹通十一年(870)十一月的一天早晨,初冬的北方大地已是寒氣襲人。在通往長安的國道上,有一支約數十騎的官軍隊伍正由東向西風塵仆仆地奔馳而來。這正是凱旋而歸的剿匪總司令康承訓和他的眾位幕僚以及朱邪赤心父子、張玄稔等人,他們在一隊衛兵的護送下,從淮北來到這裏,目的——奉旨進京。
前麵,長安城的輪廓已依稀可見,漸漸地近了。城牆雄偉高大。站立在垛口邊的軍人寥寥無幾,隻有幾麵繡著“唐”字的紅旗在晨風中呼喇喇地飄動。這可是首都啊。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四個字:武備鬆懈!
不一會兒,一行人來到城門口。這道門位於長安城東南端,名曰“延興門”。進進出出的行人很多,城門口站著幾名衛兵。他們身著豪華的明光鎧,腰間佩掛著橫刀,那刀的鞘和柄雕工精美,像是鑲嵌著無數寶石的工藝品,在陽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刀是好刀、盔甲也是好盔甲!可它們的主人呢?一個個懶洋洋的、還不時地打著哈欠。
見康司令及眾位長官來到跟前,他們既不立正、也不行禮,像沒看見似的。康承訓及眾幕僚倒不在意,他們早就習慣了。可朱邪父子卻看不慣,睹了他們一眼,心想:這都是些什麽兵啊?
進入城門後是一個丁字路口,他們順著筆直的馬路一直往西走去。這是一條二三十米寬的街道,兩旁綠蔭成行,茂密的花草樹木遮不住那重重疊疊的飛簷琉瓦、紅牆朱門。每走過一裏來地就有一個十字路口,與之交叉的有主幹道也有坊間小道。路麵全是由大青石鋪設而成,馬蹄踏在上麵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
朱邪父子是第一次來到長安城,他們對這裏的一切都感到格外的新鮮,就像《紅樓夢》裏的劉姥姥初進大觀園一樣,東張西望、目不暇接。
他們走的這條道是長安主幹道之一,兩旁看不到一家店鋪,都是圍牆。長安的主幹道基本上都是這樣子,所以有人想當然的認為長安城內所有的街道都是沒有商店、客棧,沒有美容美發、車站等服務行業。
這樣想可就大錯而特錯了,請你從各條主幹道的兩邊看過去,每隔一段路就有一條十餘米寬的坊間小道。長安共有一百多個坊,裏麵不僅是居民生活區,還有各類服務行業及手工業作坊。裏麵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總之,一個城市所必須具備的公共設施是一樣不少。如果真像有的人說的,買東西都得跑到數十裏之外的東市或西市去,那長安城的一百多萬人可怎麽活啊?
在主幹道上是不允許擺攤做買賣的,否則,城管隊員對他們的處罰可不輕哦。這不,迎麵走來了一隊警察叔叔,他們身著軍服,但手裏操的家夥並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列,是一根沒有充電的警棍。畢竟治安是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不是?
唐朝中央政府曆來對長安的市容環境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因為這關係到大唐的國際影響。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和國內羈縻地區的胡人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比如:有騎著馬兒趾高氣揚的突厥人和回紇人;有腰帶上插著兩把刀、額頭上係著一塊白布的日本留學生;有頭戴氈帽、肩上背著高麗參和泡菜的新羅人;有手牽著駱駝、上麵滿載著珠寶的西域胡商;有用頭巾蒙著臉、一邊走一邊用手指在胸前劃十字的歐洲伊斯蘭教徒……
克用他們真是大開眼界了,這一刻他感受到的不僅是好玩,還有大唐所特有的開放與包容的氣象。一行人走了約有十餘裏地,呈現在他們麵前的是一條寬150米的大道,這是朱邪父子有生以來從未見過的大道。即使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也是極為罕見的,這條大道的名字叫朱雀街。
他們一行人向右拐,沿著朱雀街向皇城走去。
即將映入克用眼簾的是巍峨壯觀、金碧輝煌的皇家宮殿群——帝國的政治中樞。這一天是他玩的最開心的一天,也是對他的思想觸動最深的一天!長安是全國的一個縮影,大唐是一個值得自己用一生去愛的國度——當時他這種意識是不自覺的,但並非偶然。因為自幼熟讀《春秋》的他,“忠義”二字早已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紮下了根!(未完待續)
張玄稔在柳溪舉辦一個酒會,招待中層以上幹部,四周暗伏數百名刀斧手(執行軍法的士兵)。說它是“鴻門宴”似乎不準確,項羽擺鴻門宴未殺一個人,未流一滴血。而這個酒會——
美酒喝過三巡,美女們的鶯歌豔舞也欣賞過了一輪,在座的都興致正濃、意猶未盡。忽然,“嘭”的一聲,張玄稔猛的摔碎了手中的酒杯,四周伏兵驟出,把劉景、張儒以及張行實等人按倒在地,當場就給剁了。
望著眾人驚愕不安的目光,張玄稔做起了思想工作:“同誌們,龐勳首已梟仆射寨矣,其此地黨羽今已翦除,我們應該認清形勢、棄暗投明,此時不歸降朝廷更待何時?”
“一切聽從張將軍安排!”匪徒們以一種從未有過的、洪亮的嗓音說。
這一天,春光無限好,康承訓率領大軍源源不斷地開進宿州城。
總司令部門前戒備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張玄稔率諸將上身*(含負荊請罪之意)緩緩走進門去,在康總麵前施禮後,他說出了一番肺腑之言:“我們自降賊後沒有及早覺悟,還長期與政府軍為敵,真是罪該萬死!我們請求率舊部去攻打符離和徐州,立功贖罪,如果大帥信得過的話,就給我們這個機會吧。”
康承訓十分客氣地讓他們落座,然後說:“宿州城的和平解放,我們今天能坐在這裏。全是你們的功勞!豈有信不過之理。”
總司令的信任使張玄稔的心裏如釋重負,他立即將自己謀劃好的“詐為潰軍劫符離”的計策和盤托出。康總聽了大喜:“沒想到玄稔你比我還多兩把刷子,好好幹!到時我定在天子麵前為你請功。”
張玄稔挺胸立正、高聲說道:“為人民服務!”
黎明時分。張玄稔於宿州城內堆積數千束幹柴,縱火燃燒如城陷之狀。然後帶著數百騎本部舊兵北上符離。符離是一座山寨,距宿州城不過數十裏地。第二天,康總就接到來自前線的戰報:符離已破,張玄稔領著萬餘名降兵繼續北上,直指徐州。
兩三天後,康總又接到前線戰報,這是一封張玄稔寫給康總的書信——
大帥鈞鑒:
徐州城業已被我王師占領,末將之故交路審中有開門納王師之功。賊龐舉直、許佶、李直已授首。此三顆腦袋是否送至行營?請明示。
張玄稔呈上
康承訓讓通訊員傳話:此三顆腦袋還不夠檔次,就地掩埋算了。
說罷他立即召開師以上幹部會議,決定率所部八萬步騎去“宜將剩勇追窮寇!”康總今天的精神特別好,頂盔貫甲、全副戎裝。他說:“當前的形勢是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叛匪們所占據的城池除濠州之外,已全部收複。據可靠情報,龐勳及其二萬殘餘正在向宋州(今河南商丘)流竄。現在我命令朱邪將軍率所部三千沙陀兵為前鋒,追擊龐匪,明天一早出發,本帥的主力隨後即到。”
朱邪赤心從坐位上站立、行舉手禮:“是!”
這時。康總帳下有將領不服:“大帥,憑什麽總是他們當前鋒?難道我們漢軍都隻配打打醬油不成?”
康承訓當時愣住了,不知該如何回答。是啊!這樣的功勞不立白不立。
朱邪赤心看著屋頂上的瓦,若無其事地說:“打仗靠的是實力,到目前為止能搶我飯碗的人恐怕還沒生出來吧?”
克用也列席參加了會議,忍不住插嘴:“想不打醬油也不是不可以,咱們不妨切磋切磋,有能耐的上!這叫公平競爭,如何?”
不服氣的將領見說話的是一小孩,更不服氣了:“哇哈哈、跟你一小屁孩切磋,你以為你是東方不敗。像嗎?”
克用火了,衝上去掄起拳頭就砸。被他父親攔住。
康總擺擺手,示意大家安靜。說:“服從命令!”然後說了一番“團結就是力量”的大道理。
正在一路向西的龐勳領著二萬人馬剛走到石山這個地方,傳來徐州陷落、父親戰死、兒子們被俘的消息,像五雷轟頂、暈厥過去。緩過氣來之後,還得麵對現實,現在擺在他麵前的隻有兩條路:一是不顧一切的打下去;二是向政府軍徼械投降。
投降的念頭隻在他腦中一閃就否決了,戰、尚有一隙生的希望,隻要能拿下宋州,憑借宋州的戰略地位,不是沒有翻盤的可能。降、自己脖子上這顆腦袋肯定保不住。砍頭不過碗大的疤,怕就怕萬一當今皇帝李凗是個朱由檢式的人物,這淩遲、哪、哪、哪受得了啊?其實,龐勳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有唐一代從來就沒有施行過淩遲之類的酷刑。
打定主意後,龐勳引軍自石山西出,所過之處,“焚掠無遺”。以玩命的姿態、抱必死的決心攻陷了宋州南城。刺史鄭處衝拚命固守北城,龐勳久攻不克、焦急萬分。心想:再這樣耗下去的話,待官軍從背後包抄上來,自己就成了人家火鍋裏的涮羊肉了。現在隻有實行第二套作戰方案,南下攻打毫州。從康承訓謹慎的性格來判斷,他大概也懂得孫子兵法中“窮寇勿追”的道理吧?
想到這裏,他果斷地一把火燒了南城,引兵渡過汴水南下,不巧,半道上迎麵碰上尾隨而來的沙陀軍,眾匪徒爭先恐後的逃命。龐勳徹底沒脾氣了,沿渙水向東一路狂奔。到了一個叫雙堆集的地方,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適合打殲滅戰的地方。
一千多年後的1948年,國民黨軍全美式裝備的第十二兵團十二萬餘人也在這裏全軍覆沒。從雙堆集往東約十幾裏地是蘄縣,架在渙水兩岸的橋已被政府軍破壞。龐勳傻眼了,他眼望著麵前的滔滔江水。耳聽著從背後傳來的隆隆馬蹄聲,潛意識裏,那催命的、可怕的沙陀軍又追上來了。隻覺得周身每一根神經都充滿著死亡前的恐懼……
史書對於這一仗隻是寥寥數語:“殺賊近萬人,餘皆溺死。降者纔及千人。”在這裏,沒有人背水而戰,也沒有人絕地反擊;在這裏,“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就隻是一句空話。
至於龐勳本人,數日後才找到他的屍體,已麵目全非。他究竟是被殺死的,還是溺水而死的?史書上沒有寫,總之是死了。經驗明正身。對於龐勳的腦袋如何處置,是否帶回長安?康大帥一時拿不定主意,他召集眾幕僚專門開了個會,最終以少數服從多數——就地掩埋。
至此,曆時一年零兩個月的龐勳之亂已徹底平息。
幾天後,長安的使臣到了,宣讀了大唐天子的詔書和嘉獎令。詔書命參加剿匪的各藩鎮軍各自返回原地;命康承訓、朱邪赤心父子倆及張玄稔等進京麵聖。
三千沙陀軍踏上了北歸的行程,“得、得、得、”的馬蹄聲拍打著歡快的節奏,隊伍一路上軍歌嘹亮:
射鳧陰山麓,
牧羊黃河邊。
祖籍遷代北。
我心向長安。
代北代北,
賜我家園兮天可汗。
瘋狂瘋狂,
報效帝國兮為之征戰。
我們是無敵飛虎兵——
比鳥自由。
比狼凶狠!
在同一片藍天下,
我們是大唐子民!
我們是大唐子民!
唐懿宗鹹通十一年(870)十一月的一天早晨,初冬的北方大地已是寒氣襲人。在通往長安的國道上,有一支約數十騎的官軍隊伍正由東向西風塵仆仆地奔馳而來。這正是凱旋而歸的剿匪總司令康承訓和他的眾位幕僚以及朱邪赤心父子、張玄稔等人,他們在一隊衛兵的護送下,從淮北來到這裏,目的——奉旨進京。
前麵,長安城的輪廓已依稀可見,漸漸地近了。城牆雄偉高大。站立在垛口邊的軍人寥寥無幾,隻有幾麵繡著“唐”字的紅旗在晨風中呼喇喇地飄動。這可是首都啊。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四個字:武備鬆懈!
不一會兒,一行人來到城門口。這道門位於長安城東南端,名曰“延興門”。進進出出的行人很多,城門口站著幾名衛兵。他們身著豪華的明光鎧,腰間佩掛著橫刀,那刀的鞘和柄雕工精美,像是鑲嵌著無數寶石的工藝品,在陽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刀是好刀、盔甲也是好盔甲!可它們的主人呢?一個個懶洋洋的、還不時地打著哈欠。
見康司令及眾位長官來到跟前,他們既不立正、也不行禮,像沒看見似的。康承訓及眾幕僚倒不在意,他們早就習慣了。可朱邪父子卻看不慣,睹了他們一眼,心想:這都是些什麽兵啊?
進入城門後是一個丁字路口,他們順著筆直的馬路一直往西走去。這是一條二三十米寬的街道,兩旁綠蔭成行,茂密的花草樹木遮不住那重重疊疊的飛簷琉瓦、紅牆朱門。每走過一裏來地就有一個十字路口,與之交叉的有主幹道也有坊間小道。路麵全是由大青石鋪設而成,馬蹄踏在上麵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
朱邪父子是第一次來到長安城,他們對這裏的一切都感到格外的新鮮,就像《紅樓夢》裏的劉姥姥初進大觀園一樣,東張西望、目不暇接。
他們走的這條道是長安主幹道之一,兩旁看不到一家店鋪,都是圍牆。長安的主幹道基本上都是這樣子,所以有人想當然的認為長安城內所有的街道都是沒有商店、客棧,沒有美容美發、車站等服務行業。
這樣想可就大錯而特錯了,請你從各條主幹道的兩邊看過去,每隔一段路就有一條十餘米寬的坊間小道。長安共有一百多個坊,裏麵不僅是居民生活區,還有各類服務行業及手工業作坊。裏麵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總之,一個城市所必須具備的公共設施是一樣不少。如果真像有的人說的,買東西都得跑到數十裏之外的東市或西市去,那長安城的一百多萬人可怎麽活啊?
在主幹道上是不允許擺攤做買賣的,否則,城管隊員對他們的處罰可不輕哦。這不,迎麵走來了一隊警察叔叔,他們身著軍服,但手裏操的家夥並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列,是一根沒有充電的警棍。畢竟治安是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不是?
唐朝中央政府曆來對長安的市容環境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因為這關係到大唐的國際影響。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和國內羈縻地區的胡人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比如:有騎著馬兒趾高氣揚的突厥人和回紇人;有腰帶上插著兩把刀、額頭上係著一塊白布的日本留學生;有頭戴氈帽、肩上背著高麗參和泡菜的新羅人;有手牽著駱駝、上麵滿載著珠寶的西域胡商;有用頭巾蒙著臉、一邊走一邊用手指在胸前劃十字的歐洲伊斯蘭教徒……
克用他們真是大開眼界了,這一刻他感受到的不僅是好玩,還有大唐所特有的開放與包容的氣象。一行人走了約有十餘裏地,呈現在他們麵前的是一條寬150米的大道,這是朱邪父子有生以來從未見過的大道。即使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也是極為罕見的,這條大道的名字叫朱雀街。
他們一行人向右拐,沿著朱雀街向皇城走去。
即將映入克用眼簾的是巍峨壯觀、金碧輝煌的皇家宮殿群——帝國的政治中樞。這一天是他玩的最開心的一天,也是對他的思想觸動最深的一天!長安是全國的一個縮影,大唐是一個值得自己用一生去愛的國度——當時他這種意識是不自覺的,但並非偶然。因為自幼熟讀《春秋》的他,“忠義”二字早已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紮下了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