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隊人馬來到朱雀門前,門樓兩旁排列著手執兵刃、盔甲鮮明的禁兵,他們一個個劍拔弩張、如臨大敵。康承訓明白了,他微微一笑。現在司令部所屬機關幹部和衛隊已完成使命,當即命他們返回各自的住所和兵營。康總、張玄稔、赤心父子一行四人經禁兵查驗證件後進入皇城。
他們先到吏部報了到,遞上皇帝下的敕書和身份證,一名吏部官員領他們到招待所去。這是專門招待中高級幹部的四星級豪華飯店(跟現代還是有差別,今天你隻要蔸裏有錢,五星級飯店隨你住。),這位公務員對他們說:“同誌們一路上辛苦了,洗洗睡吧,趕明兒一早上朝,大家(對皇帝的稱呼之一。)要接見你們的。”
可不是麽?麵見天子,得沐浴更衣才行。吃過午飯後,見窗戶外豔陽高照,赤心父子倆想上街去溜達。康總有點困乏,本想洗洗就睡,但又不放心他倆,還是到外麵去洗算了,於是四個人都換了一身便裝出門。
在大街上,他們不知不覺遛到了紅燈區,在經過一家洗浴中心門口時,好像這裏有強大的磁場,他們的腳挪不不動了。一抬頭,隻見門樓上掛著一塊橫匾,上書“天上人間”四個醒目的大字。裏麵,歌聲、笑聲、胡琴聲、聲聲入耳,鬼使神差地把本不願意進去的這幾個人都吸引進去了。
立刻,有一位身著長裙、濃妝豔抹的坐台小姐迎上前來,說:“幾位大爺,想玩點什麽?”接著,她就像報菜名似的報出了桑拿浴、鴛鴦浴、卡拉ok、酒吧、按摩、鬥雞等等一大堆。
康總說:“我們隻想洗個澡而已。”
姑娘有點兒失望地說:“哦、那好。”便領著他們進了桑拿浴室。
這一洗,可真舒服啊!把這幾天一路上奔波的疲憊全洗沒了。一個個顯得容光煥發、精神抖擻。
不一會兒。門口出現了一位酥胸半露、打扮入時的妙齡女子,嬌滴滴地說:“幾位爺們,你們可要特殊服務?俺們這裏服務周到、實行三包。保你們滿意!”
這“特殊服務”是個什麽東東?赤心父子還是頭一次聽說,管他呢。克用爽快地從嘴裏嘣出了一個“要”字。
康老爺子連忙對克用說:“這不好玩,你還是上街去玩吧,可千萬別惹禍啊!”
“對呀,街上好玩,你不說我倒忘了。嘻嘻,我走了。”克用一邊說一邊向外走去。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長安城鍾鼓齊鳴(這是慣例)。康總一行四人通過承天門進入太極宮,與眾大臣一道朝見唐懿宗皇帝。
二、肇跡陰山(10)
過去的影視劇中常常會出現以下光怪陸離、誤導觀眾的畫麵——一個太監麵對大臣尖聲唱道:“聖旨下,康承訓接旨。”
康承訓匍匐在地:“臣領旨!”
太監展開背麵有“聖旨”二字的黃緞子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欽此。”
康承訓還是趴在地上不動,三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像這樣的場景在宋代以後或許存在,若放在唐朝就完全是一則笑話了。真實的場景應該是這樣子的:
眾大臣朝見皇帝,禮畢、分兩邊就坐。隨後一位禮部官員請康承訓、張玄稔、赤心父子四人出列,立於階前。現在該由天子說話了,李漼對他們一一進行了表彰:“眾愛卿為剿滅龐勳賊寇,不怕犧牲、卓著勳勞。特別是克用小朋友,真乃少年英雄、我大唐軍人之典範。有此棟梁、朕心甚慰。吏部、宣旨!”
這時候一名吏部官員(不是太監)手捧著幾張黃麻紙。開始一張一張地宣讀:“門下,原徐泗行營都招討使康承訓,率諸軍討龐勳有功。遷承訓為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河東節度使……(省略號表示三省長官的簽名和年月日。)”念畢(不存在三呼萬歲)將詔書遞給了康總,另有一名公務員上來給了他一件紫袍(正三品以上官服)。
接著宣讀第二份詔書:“門下,原徐州兵馬使張玄稔屢破賊寇、克複數城,有功。擢玄稔為右驍衛大將軍……”念畢,將詔書和一件紅袍給了他。
接著宣讀第三份詔書:“門下,原朔州刺史、雲中守捉使朱邪赤心率沙陀所部剿賊有功,以赤心為大同軍節度使、右金吾衛上將軍,賜氏李、名國昌,預鄭王元懿(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屬籍。賜親仁裏甲第。以其子克用為雲州牙將……”念畢,將詔書和一件紅袍給了他。
從此。朱邪赤心父子正式改名為李國昌、李克用。真可謂名利大豐收,不僅升了官、成了皇家子弟。還得到了京城親仁裏的一棟豪華別墅。把滿朝文武看的是眼睛發紅,直流口水。
自大唐開國以來,因功或因民族團結的需要而被皇帝賜予國姓的多不勝數,但像李國昌父子這樣被列入皇家屬籍的能有幾人?
現代有一些人認為,李克用的皇族身份隻不過是名義上的。這麽說可就不對了,幹爹就不是爹了麽?要我說,是不是親爹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事人是不是在心裏把幹爹當作親爹,更何況李克用的名字明明白白地寫在皇家的族譜上。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李克用和他的家族是認真的,他們一點也不把自己當外人——入了屬籍,我就是當然的李唐宗室的一份子!李克用如是說。
有朋友說:“唐後期的英雄可不止李克用一人,張承業也是、王師範也是,還有鄭畋、杜讓能、韓偓、丁會、趙匡凝……”。不錯,他們都是人民英雄,他們身上所體現的都是中華民族的正能量。我認為這其中還包括李克用的宿敵、張濬,他在最後時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壯舉,使我對他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但是,若要從他們當中推選一人為“人大代表”的話。那麽這個人就非李克用莫屬了,因為他的威名、他的地位、他的成就、他的能力……
李國昌父子榮歸故裏、衣錦還鄉,高高興興地到代北走馬上任去了。然而。世事無常難預測,有人高興有人愁。誰在發愁呢?剛剛功德圓滿的剿匪總司令康承訓。還沒等到這位新河東節度使走馬上任。他的所有職務一下子全給擼了。“貶蜀王傅,分司東都。”,還沒走到洛陽,卻又“再貶恩州司馬。”到恩州當副市長去了。(後來在僖宗朝恢複名譽,授左千牛衛大將軍。)。
據說他這一路坎坷,是因為受到了當朝宰相路岩、韋保衡的彈劾,說他:“討賊逗撓,貪虜獲。不時上功。”。從以往康承訓同誌的經曆看,這顯然是莫須有的罪名,正應了一句俗語:樹大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
鹹通年間的大唐,是一個充滿著內憂外患的多事之秋。有了路岩、韋保衡這兩個權臣,帝國的江山被搞得烏煙瘴氣。史書記載:“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路岩、韋保衡素相表裏,勢傾天下,繼而爭權,浸有隙。”這句話表明他兩人即狼狽為奸,又勾心鬥角。
唐朝的皇帝不像後世王朝的皇帝那麽獨裁。所以國家治理的好不好,與宰相們的政治素質、為人品格有直接關係。
從鹹通元年(860)開始,吐蕃剛剛灰飛煙滅。南詔又接著赴湯蹈火。不斷向安南大舉進攻,期間互有勝負。到鹹通七年(866),名將高駢率唐軍狠狠教訓了南詔蠻子,斬首三萬餘級,第二次收複了唐安南都護府治所交趾(今越南河內市)。可誰知,外患剛平,內憂又起。
四年前(862)南詔猖獗時,朝廷在徐州調了八百名士兵到廣西桂林戍邊。當時,政府與這批士兵有個約定:役期以三年為限。每三年輪換一次。可六年過去了,這八百名士兵盼星星、盼月亮。始終盼不到有人來換防。以路岩、韋保衡為首的中央政府給出的答複是:“請你們顧全大局,再堅持一年。”
這批士兵不幹了。才引發了龐勳之亂。當然,他們用這種極端的方式是不對的,應該坐下來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來解決。不過說句公道話,政府做的也太過分了,沒見過這麽耍猴的。你就算不把自己當幹部,也不應該像昔日黃埔灘上的流氓一樣啊。
再來說李國昌父子倆,也別光顧著高興,你們很快就要嚐到康承訓以及那八百名戍卒的愁滋味了。
鹹通十四年(873)的一天,李國昌父子倆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代北神龍川,與家人團聚,隨後二人一同到雲州上任。雲州乃是大同軍的治所,大同軍是李漼同誌特意為李國昌設置的軍鎮,當今皇帝真是太給麵子了。
這一年李克用才年滿十九歲,小小年紀就堂而皇之的當上了雲中牙將。所謂“牙將”,就是牙兵(節度使衛隊)的頭領。可千萬別小看了牙兵牙將,在唐朝中後期,牛氣衝天的節度使們的管他們叫大爺,需小心侍候著,一個不小心,他們隨時可以換老板。這是由唐一代的奇特景觀:皇帝怕節度使、節度使怕牙兵牙將。
可讓李克用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在這個最牛的崗位上上任還沒幾天,差點兒連小命都沒了。據史籍記載:“嚐在雲中宿於別館,擁妓醉寢。有俠兒持刀,欲害武皇。及突入曲室,但見烈火熾赫於帳中,俠兒駭異而退。”
愚以為這段記載有可信之處,亦有不可信之處。李克用在雲中飯店招妓,應該是真的。現在娛樂圈的什麽豔照門事件、嫖娼事件屢見不鮮,而新聞媒體對此類八卦也是津津樂道。古代也不例外,名人稍有不慎,此類軼事就會被記錄下來,廣為傳播。
有人想行刺李克用,應該也是真的。至於是什麽人?為什麽要行刺?書上不載,我也不能胡說。而“烈火熾赫於帳中”這就如同哪吒出世般的荒誕不經了。
李國昌上班的第一天,心情好極了。他坐在大同軍節度使的辦公室裏,雙手撫弄著象征權力的旌節,嘴裏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小曲:“要問我愛你有多深?愛你有幾分?讓我想一想,讓我看一看……”
從州刺史到節度使,這不是平常意義上的升職,而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州刺史與節度使的差別,是公司部門經理與董事長的差別。一旦當上節度使,就意味著他享有直屬於中央的地位和直屬於自己的軍隊,也就有了對皇帝大呼小叫的資本。正當李國昌沉浸在無限喜悅之中不能自拔的時候,一張來自中央政府的調令放在了他的辦公桌上。
原來,“回鶻寇榆林,擾靈、鹽,詔國昌為鹿延節度使。”真沒勁,屁股還沒坐穩呢。好在節度使的官職沒變,隻要是當節度使,在哪兒不是為人民服務?李國昌也算是老同誌了,還是有一定的思想覺悟,他二話沒說,打起背包就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鹿延上任去了。
到了鹿延他才發現,這裏是被政府遺忘的角落。據調查,總有操著不同語言的劫匪輪番光顧這一帶,有時是回鶻人,有時是黨項人,有時是吐穀渾人。他們搶錢搶物又搶人,鬧的雞飛狗跳、遍地狼藉。當然,自從李國昌同誌來了之後,社會治安的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
李國昌一離開雲州,很快就來了一位新領導。此人名字叫支謨,之前任濮州刺史,他的妻子韋氏也是大有來頭的,她乃是原劍南節度使、吐蕃的克星——韋皋的孫女。在支謨來大同上任的同時,李克用也進步了,由雲中牙將升任為雲中守捉使。據我所知,守捉使的級別與刺史略同。(未完待續)
他們先到吏部報了到,遞上皇帝下的敕書和身份證,一名吏部官員領他們到招待所去。這是專門招待中高級幹部的四星級豪華飯店(跟現代還是有差別,今天你隻要蔸裏有錢,五星級飯店隨你住。),這位公務員對他們說:“同誌們一路上辛苦了,洗洗睡吧,趕明兒一早上朝,大家(對皇帝的稱呼之一。)要接見你們的。”
可不是麽?麵見天子,得沐浴更衣才行。吃過午飯後,見窗戶外豔陽高照,赤心父子倆想上街去溜達。康總有點困乏,本想洗洗就睡,但又不放心他倆,還是到外麵去洗算了,於是四個人都換了一身便裝出門。
在大街上,他們不知不覺遛到了紅燈區,在經過一家洗浴中心門口時,好像這裏有強大的磁場,他們的腳挪不不動了。一抬頭,隻見門樓上掛著一塊橫匾,上書“天上人間”四個醒目的大字。裏麵,歌聲、笑聲、胡琴聲、聲聲入耳,鬼使神差地把本不願意進去的這幾個人都吸引進去了。
立刻,有一位身著長裙、濃妝豔抹的坐台小姐迎上前來,說:“幾位大爺,想玩點什麽?”接著,她就像報菜名似的報出了桑拿浴、鴛鴦浴、卡拉ok、酒吧、按摩、鬥雞等等一大堆。
康總說:“我們隻想洗個澡而已。”
姑娘有點兒失望地說:“哦、那好。”便領著他們進了桑拿浴室。
這一洗,可真舒服啊!把這幾天一路上奔波的疲憊全洗沒了。一個個顯得容光煥發、精神抖擻。
不一會兒。門口出現了一位酥胸半露、打扮入時的妙齡女子,嬌滴滴地說:“幾位爺們,你們可要特殊服務?俺們這裏服務周到、實行三包。保你們滿意!”
這“特殊服務”是個什麽東東?赤心父子還是頭一次聽說,管他呢。克用爽快地從嘴裏嘣出了一個“要”字。
康老爺子連忙對克用說:“這不好玩,你還是上街去玩吧,可千萬別惹禍啊!”
“對呀,街上好玩,你不說我倒忘了。嘻嘻,我走了。”克用一邊說一邊向外走去。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長安城鍾鼓齊鳴(這是慣例)。康總一行四人通過承天門進入太極宮,與眾大臣一道朝見唐懿宗皇帝。
二、肇跡陰山(10)
過去的影視劇中常常會出現以下光怪陸離、誤導觀眾的畫麵——一個太監麵對大臣尖聲唱道:“聖旨下,康承訓接旨。”
康承訓匍匐在地:“臣領旨!”
太監展開背麵有“聖旨”二字的黃緞子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欽此。”
康承訓還是趴在地上不動,三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像這樣的場景在宋代以後或許存在,若放在唐朝就完全是一則笑話了。真實的場景應該是這樣子的:
眾大臣朝見皇帝,禮畢、分兩邊就坐。隨後一位禮部官員請康承訓、張玄稔、赤心父子四人出列,立於階前。現在該由天子說話了,李漼對他們一一進行了表彰:“眾愛卿為剿滅龐勳賊寇,不怕犧牲、卓著勳勞。特別是克用小朋友,真乃少年英雄、我大唐軍人之典範。有此棟梁、朕心甚慰。吏部、宣旨!”
這時候一名吏部官員(不是太監)手捧著幾張黃麻紙。開始一張一張地宣讀:“門下,原徐泗行營都招討使康承訓,率諸軍討龐勳有功。遷承訓為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河東節度使……(省略號表示三省長官的簽名和年月日。)”念畢(不存在三呼萬歲)將詔書遞給了康總,另有一名公務員上來給了他一件紫袍(正三品以上官服)。
接著宣讀第二份詔書:“門下,原徐州兵馬使張玄稔屢破賊寇、克複數城,有功。擢玄稔為右驍衛大將軍……”念畢,將詔書和一件紅袍給了他。
接著宣讀第三份詔書:“門下,原朔州刺史、雲中守捉使朱邪赤心率沙陀所部剿賊有功,以赤心為大同軍節度使、右金吾衛上將軍,賜氏李、名國昌,預鄭王元懿(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屬籍。賜親仁裏甲第。以其子克用為雲州牙將……”念畢,將詔書和一件紅袍給了他。
從此。朱邪赤心父子正式改名為李國昌、李克用。真可謂名利大豐收,不僅升了官、成了皇家子弟。還得到了京城親仁裏的一棟豪華別墅。把滿朝文武看的是眼睛發紅,直流口水。
自大唐開國以來,因功或因民族團結的需要而被皇帝賜予國姓的多不勝數,但像李國昌父子這樣被列入皇家屬籍的能有幾人?
現代有一些人認為,李克用的皇族身份隻不過是名義上的。這麽說可就不對了,幹爹就不是爹了麽?要我說,是不是親爹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事人是不是在心裏把幹爹當作親爹,更何況李克用的名字明明白白地寫在皇家的族譜上。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李克用和他的家族是認真的,他們一點也不把自己當外人——入了屬籍,我就是當然的李唐宗室的一份子!李克用如是說。
有朋友說:“唐後期的英雄可不止李克用一人,張承業也是、王師範也是,還有鄭畋、杜讓能、韓偓、丁會、趙匡凝……”。不錯,他們都是人民英雄,他們身上所體現的都是中華民族的正能量。我認為這其中還包括李克用的宿敵、張濬,他在最後時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壯舉,使我對他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但是,若要從他們當中推選一人為“人大代表”的話。那麽這個人就非李克用莫屬了,因為他的威名、他的地位、他的成就、他的能力……
李國昌父子榮歸故裏、衣錦還鄉,高高興興地到代北走馬上任去了。然而。世事無常難預測,有人高興有人愁。誰在發愁呢?剛剛功德圓滿的剿匪總司令康承訓。還沒等到這位新河東節度使走馬上任。他的所有職務一下子全給擼了。“貶蜀王傅,分司東都。”,還沒走到洛陽,卻又“再貶恩州司馬。”到恩州當副市長去了。(後來在僖宗朝恢複名譽,授左千牛衛大將軍。)。
據說他這一路坎坷,是因為受到了當朝宰相路岩、韋保衡的彈劾,說他:“討賊逗撓,貪虜獲。不時上功。”。從以往康承訓同誌的經曆看,這顯然是莫須有的罪名,正應了一句俗語:樹大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
鹹通年間的大唐,是一個充滿著內憂外患的多事之秋。有了路岩、韋保衡這兩個權臣,帝國的江山被搞得烏煙瘴氣。史書記載:“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路岩、韋保衡素相表裏,勢傾天下,繼而爭權,浸有隙。”這句話表明他兩人即狼狽為奸,又勾心鬥角。
唐朝的皇帝不像後世王朝的皇帝那麽獨裁。所以國家治理的好不好,與宰相們的政治素質、為人品格有直接關係。
從鹹通元年(860)開始,吐蕃剛剛灰飛煙滅。南詔又接著赴湯蹈火。不斷向安南大舉進攻,期間互有勝負。到鹹通七年(866),名將高駢率唐軍狠狠教訓了南詔蠻子,斬首三萬餘級,第二次收複了唐安南都護府治所交趾(今越南河內市)。可誰知,外患剛平,內憂又起。
四年前(862)南詔猖獗時,朝廷在徐州調了八百名士兵到廣西桂林戍邊。當時,政府與這批士兵有個約定:役期以三年為限。每三年輪換一次。可六年過去了,這八百名士兵盼星星、盼月亮。始終盼不到有人來換防。以路岩、韋保衡為首的中央政府給出的答複是:“請你們顧全大局,再堅持一年。”
這批士兵不幹了。才引發了龐勳之亂。當然,他們用這種極端的方式是不對的,應該坐下來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來解決。不過說句公道話,政府做的也太過分了,沒見過這麽耍猴的。你就算不把自己當幹部,也不應該像昔日黃埔灘上的流氓一樣啊。
再來說李國昌父子倆,也別光顧著高興,你們很快就要嚐到康承訓以及那八百名戍卒的愁滋味了。
鹹通十四年(873)的一天,李國昌父子倆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代北神龍川,與家人團聚,隨後二人一同到雲州上任。雲州乃是大同軍的治所,大同軍是李漼同誌特意為李國昌設置的軍鎮,當今皇帝真是太給麵子了。
這一年李克用才年滿十九歲,小小年紀就堂而皇之的當上了雲中牙將。所謂“牙將”,就是牙兵(節度使衛隊)的頭領。可千萬別小看了牙兵牙將,在唐朝中後期,牛氣衝天的節度使們的管他們叫大爺,需小心侍候著,一個不小心,他們隨時可以換老板。這是由唐一代的奇特景觀:皇帝怕節度使、節度使怕牙兵牙將。
可讓李克用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在這個最牛的崗位上上任還沒幾天,差點兒連小命都沒了。據史籍記載:“嚐在雲中宿於別館,擁妓醉寢。有俠兒持刀,欲害武皇。及突入曲室,但見烈火熾赫於帳中,俠兒駭異而退。”
愚以為這段記載有可信之處,亦有不可信之處。李克用在雲中飯店招妓,應該是真的。現在娛樂圈的什麽豔照門事件、嫖娼事件屢見不鮮,而新聞媒體對此類八卦也是津津樂道。古代也不例外,名人稍有不慎,此類軼事就會被記錄下來,廣為傳播。
有人想行刺李克用,應該也是真的。至於是什麽人?為什麽要行刺?書上不載,我也不能胡說。而“烈火熾赫於帳中”這就如同哪吒出世般的荒誕不經了。
李國昌上班的第一天,心情好極了。他坐在大同軍節度使的辦公室裏,雙手撫弄著象征權力的旌節,嘴裏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小曲:“要問我愛你有多深?愛你有幾分?讓我想一想,讓我看一看……”
從州刺史到節度使,這不是平常意義上的升職,而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州刺史與節度使的差別,是公司部門經理與董事長的差別。一旦當上節度使,就意味著他享有直屬於中央的地位和直屬於自己的軍隊,也就有了對皇帝大呼小叫的資本。正當李國昌沉浸在無限喜悅之中不能自拔的時候,一張來自中央政府的調令放在了他的辦公桌上。
原來,“回鶻寇榆林,擾靈、鹽,詔國昌為鹿延節度使。”真沒勁,屁股還沒坐穩呢。好在節度使的官職沒變,隻要是當節度使,在哪兒不是為人民服務?李國昌也算是老同誌了,還是有一定的思想覺悟,他二話沒說,打起背包就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鹿延上任去了。
到了鹿延他才發現,這裏是被政府遺忘的角落。據調查,總有操著不同語言的劫匪輪番光顧這一帶,有時是回鶻人,有時是黨項人,有時是吐穀渾人。他們搶錢搶物又搶人,鬧的雞飛狗跳、遍地狼藉。當然,自從李國昌同誌來了之後,社會治安的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
李國昌一離開雲州,很快就來了一位新領導。此人名字叫支謨,之前任濮州刺史,他的妻子韋氏也是大有來頭的,她乃是原劍南節度使、吐蕃的克星——韋皋的孫女。在支謨來大同上任的同時,李克用也進步了,由雲中牙將升任為雲中守捉使。據我所知,守捉使的級別與刺史略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