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年二月,魏博指揮使楊仁晸率領戍守瓦橋一年有餘的部隊換防回來,走到貝州的時候,李存勖認為鄴都空虛,擔心軍隊回來發生變亂,於是下令讓他們就地駐守貝州。


    楊仁晸有個部下叫皇甫暉,晚上跟朋友賭錢賭輸了,心裏很不痛快,本來了輸錢罵人耍賴打滾剁指頭都還算正常,但這兄弟更虎氣,拔出腰刀,直接帶著兄弟們造反了。他威脅楊仁晸說:“主上所以能夠占有天下,全靠我們魏軍的力量。


    魏軍將士不脫鎧甲、不解馬鞍已經有十多之年,現在天下平定,天子不但不念及我們過去的功勞,反而更加猜忌我們。


    我們在邊遠的地方戍守了一年有餘,剛剛高高興興地換了回來,離家已經很近,卻不讓我們與家人相見。


    現在聽說皇後殺了皇帝,京師大亂,將士們希望和您一起回去,請求您把此事上表朝廷。


    如果天子有幸沒死,興兵討伐我們,憑著我們魏博的兵力也足以抵禦他們,怎麽能知道這不是重新獲得富貴的機會呢?”楊仁晸不從,皇甫暉很幹脆的把他殺了。


    皇甫暉又威脅一個小校,小校也誓不從命,皇甫暉二話沒說把小校也殺了。


    效節指揮使趙在禮聽說軍中有變,衣服也沒穿,光著屁股翻牆而逃,不過越獄並不成功,被皇甫暉發現了,拉住他的腳把他從牆上拖了下來。然後把楊仁晸跟小校的人頭拿給他看:趙爺,雞已經殺了,您自己看著辦吧。是要做猴子還是做下一隻雞。


    趙在禮也二話沒說,很爽快就順從了。


    這裏簡單介紹一下趙在禮,在中國曆史上,這絕對稱得上是一朵奇葩。趙在禮,字幹臣,涿州人。


    最初在劉仁恭帳下效命,擔任小校一職。唐昭宗光化末年,劉仁恭派兒子劉守文驅逐義昌節度使盧彥威。占據義昌,並提升趙在禮為軍使,以輔佐劉守文。


    劉守文死後,趙在禮又事奉他的兒子劉延祚。劉延祚被劉守光殺死後。劉守光的兒子劉繼威繼任義昌留後,他又事奉劉繼威,劉繼威被部將張萬進殺害後,趙在禮又事奉張萬進。張萬進投奔朱溫後,趙在禮便與滄州留後毛璋歸順了河東。


    到後來,趙在禮又歸順了之後的後晉。在漢語中,“眼中釘”一詞經常被人們用來比喻心目中最為痛恨、最為厭惡的人。這個詞的出世,趙在禮功不可沒。


    後來的趙在禮做了宋州節度使,在任期間。貪贓枉法、魚肉百姓,致使當地百姓受盡欺壓、怨聲載道、民憤滔天,對趙在禮極其痛恨。不久。趙在禮調任,州民額手稱慶,謂“眼中釘拔,豈不樂哉”!


    趙在禮聽說後,相當之生氣,你們這是汙蔑。侮辱,詆毀。誹謗,於是請求皇帝讓他再留任一年。


    “還鄉”之後的趙在禮,更加瘋狂,公然勒令轄區內每人繳納一千錢的人頭稅,名之曰“拔釘錢”,當年括錢一百萬,收入囊中,當然,此乃後話。


    書歸正傳,開弓沒有回頭箭,被逼上梁山的趙在禮帶領叛軍搶掠了貝州。第二天,叛軍繼續南下,直奔臨清、永濟、館陶,所過之處都被搶劫一空。


    初四晚上,有人從貝州而來報告說亂軍將侵犯鄴都。當時鄴都留守為王正言,史彥瓊為武德使,但魏博六州的政事皆由史彥瓊處理,自王正言以下,所有人都對其俯首聽命,唯其命是從。都巡檢使孫鐸等人急忙找到史彥瓊,請求授予武器登城防備。


    史彥瓊懷疑他們有其他想法,於是不慌不忙地說:“報告的人說亂賊今天到了臨清,按照裏程計算,六日晚上才能到達這裏,到時再做防備也為時不晚。”


    孫鐸說:“亂賊既然已經反叛,一定會乘我們沒有防備的時候日夜兼程,怎麽肯按你設定的裏程數來走呢?


    請仆射率領大家登城防守,我願招募一千精兵埋伏在王莽河畔襲擊他們,賊兵被我們挫敗,一定會四散逃逸,到時候就可以全麵出擊,討伐他們。


    如果一定要等他們來到城下才作防備,萬一有內奸和他們裏應外合,那就危險了。”史彥瓊說:“隻需嚴兵守城,何必出去迎戰呢?”當天晚上,亂軍的前鋒攻打到鄴城北門,弓弩齊發。


    當時史彥瓊正率部正在北門城樓,聽到亂軍呼喊,當時就被嚇傻了,然後單槍匹馬逃回洛陽。初五,亂軍進入鄴都,孫鐸等人奮力抵禦,不能取勝,於是都四散而逃。


    趙在禮占據宮城後,安排皇甫暉和軍校趙進為馬步都指揮使,放縱士卒大肆搶掠。


    當時王正言正伏案準備召集官吏來起草奏書,等了很久都沒人前來,王正言很生氣,這時家人對他說:“亂賊已經進入城內,在街市上又殺又搶,官吏們都逃跑了,您還叫誰呢?”王正言驚訝道:“我從來不知道這個情況。”


    他要人準備逃跑的馬匹,但沒有得到。於是帶領左右官吏走出府門拜見趙在禮,向他請罪。此時的趙在禮也並不想造反,他隻想帶著士兵回家守著老婆孩子。


    於是也回拜他們道:“隻是士卒們想回家,尚書重德,不要自己卑躬屈膝!”然後安慰了他們一番把他們送了回去。


    身死國滅


    當時市井小民還不知道郭崇韜的悲慘遭遇,民間傳言說郭崇韜殺了李繼岌,自己在蜀地稱王了,所以皇帝才下令把他的全家殺掉。朱友謙的兒子朱建徽是澶州刺史,李存勖秘令鄴都監軍史彥瓊去殺了他。


    看守城門的人對留守王正言說:“史彥瓊半夜騎馬出了城。也不說他要往哪裏去。”


    又有人謠傳說:“皇後把李繼岌的死歸咎於皇帝,已經謀殺親夫把皇帝給弄死了,所以才火急火燎地召見史彥瓊商量對策。”


    總之比環球日報都不靠譜的各種版本的小道消息在帝國內部紛紛流傳。空氣中彌漫著一絲緊張、不安、驚慌的味道,暴風雨真要來臨了嗎?


    926年二月,魏博指揮使楊仁晸率領戍守瓦橋一年有餘的部隊換防回來,走到貝州的時候,李存勖認為鄴都空虛,擔心軍隊回來發生變亂,於是下令讓他們就地駐守貝州。


    楊仁晸有個部下叫皇甫暉。晚上跟朋友賭錢賭輸了,心裏很不痛快。本來了輸錢罵人耍賴打滾剁指頭都還算正常,但這兄弟更虎氣,拔出腰刀,直接帶著兄弟們造反了。他威脅楊仁晸說:“主上所以能夠占有天下。全靠我們魏軍的力量。


    魏軍將士不脫鎧甲、不解馬鞍已經有十多之年,現在天下平定,天子不但不念及我們過去的功勞,反而更加猜忌我們。


    我們在邊遠的地方戍守了一年有餘,剛剛高高興興地換了回來,離家已經很近,卻不讓我們與家人相見。


    現在聽說皇後殺了皇帝,京師大亂,將士們希望和您一起回去。請求您把此事上表朝廷。


    如果天子有幸沒死,興兵討伐我們,憑著我們魏博的兵力也足以抵禦他們。怎麽能知道這不是重新獲得富貴的機會呢?”楊仁晸不從,皇甫暉很幹脆的把他殺了。


    皇甫暉又威脅一個小校,小校也誓不從命,皇甫暉二話沒說把小校也殺了。


    效節指揮使趙在禮聽說軍中有變,衣服也沒穿,光著屁股翻牆而逃。不過越獄並不成功,被皇甫暉發現了。拉住他的腳把他從牆上拖了下來,然後把楊仁晸跟小校的人頭拿給他看:趙爺,雞已經殺了,您自己看著辦吧,是要做猴子還是做下一隻雞。


    趙在禮也二話沒說,很爽快就順從了。這裏簡單介紹一下趙在禮,在中國曆史上,這絕對稱得上是一朵奇葩。


    趙在禮,字幹臣,涿州人。最初在劉仁恭帳下效命,擔任小校一職,唐昭宗光化末年,劉仁恭派兒子劉守文驅逐義昌節度使盧彥威,占據義昌,並提升趙在禮為軍使,以輔佐劉守文。


    劉守文死後,趙在禮又事奉他的兒子劉延祚。劉延祚被劉守光殺死後,劉守光的兒子劉繼威繼任義昌留後,他又事奉劉繼威,劉繼威被部將張萬進殺害後,趙在禮又事奉張萬進。張萬進投奔朱溫後,趙在禮便與滄州留後毛璋歸順了河東。


    到後來,趙在禮又歸順了之後的後晉。在漢語中,“眼中釘”一詞經常被人們用來比喻心目中最為痛恨、最為厭惡的人。這個詞的出世,趙在禮功不可沒。


    後來的趙在禮做了宋州節度使,在任期間,貪贓枉法、魚肉百姓,致使當地百姓受盡欺壓、怨聲載道、民憤滔天,對趙在禮極其痛恨。不久,趙在禮調任,州民額手稱慶,謂“眼中釘拔,豈不樂哉”!


    趙在禮聽說後,相當之生氣,你們這是汙蔑,侮辱,詆毀,誹謗,於是請求皇帝讓他再留任一年。


    “還鄉”之後的趙在禮,更加瘋狂,公然勒令轄區內每人繳納一千錢的人頭稅,名之曰“拔釘錢”,當年括錢一百萬,收入囊中,當然,此乃後話。


    書歸正傳,開弓沒有回頭箭,被逼上梁山的趙在禮帶領叛軍搶掠了貝州。第二天,叛軍繼續南下,直奔臨清、永濟、館陶,所過之處都被搶劫一空。


    初四晚上,有人從貝州而來報告說亂軍將侵犯鄴都。當時鄴都留守為王正言,史彥瓊為武德使,但魏博六州的政事皆由史彥瓊處理,自王正言以下,所有人都對其俯首聽命,唯其命是從。


    都巡檢使孫鐸等人急忙找到史彥瓊,請求授予武器登城防備。


    史彥瓊懷疑他們有其他想法,於是不慌不忙地說:“報告的人說亂賊今天到了臨清,按照裏程計算,六日晚上才能到達這裏,到時再做防備也為時不晚。”


    孫鐸說:“亂賊既然已經反叛,一定會乘我們沒有防備的時候日夜兼程,怎麽肯按你設定的裏程數來走呢?


    請仆射率領大家登城防守,我願招募一千精兵埋伏在王莽河畔襲擊他們,賊兵被我們挫敗,一定會四散逃逸,到時候就可以全麵出擊,討伐他們。


    如果一定要等他們來到城下才作防備,萬一有內奸和他們裏應外合,那就危險了。”


    史彥瓊說:“隻需嚴兵守城,何必出去迎戰呢?”當天晚上,亂軍的前鋒攻打到鄴城北門,弓弩齊發。


    當時史彥瓊正率部正在北門城樓,聽到亂軍呼喊,當時就被嚇傻了,然後單槍匹馬逃回洛陽。


    初五,亂軍進入鄴都,孫鐸等人奮力抵禦,不能取勝,於是都四散而逃。


    趙在禮占據宮城後,安排皇甫暉和軍校趙進為馬步都指揮使,放縱士卒大肆搶掠。


    當時王正言正伏案準備召集官吏來起草奏書,等了很久都沒人前來,王正言很生氣,這時家人對他說:“亂賊已經進入城內,在街市上又殺又搶,官吏們都逃跑了,您還叫誰呢?”


    王正言驚訝道:“我從來不知道這個情況。”他要人準備逃跑的馬匹,但沒有得到。


    於是帶領左右官吏走出府門拜見趙在禮,向他請罪。此時的趙在禮也並不想造反,他隻想帶著士兵回家守著老婆孩子。


    於是也回拜他們道:“隻是士卒們想回家,尚書重德,不要自己卑躬屈膝!”然後安慰了他們一番把他們送了回去。


    官,雖然也很貪,但拿錢是一定會辦事的,而在國內,經常會遇到拿錢不辦事的主。


    華僑感歎,國內的貪官職業道德太差,沒有誠信。其實,這個說法還是很片麵的,他說的隻是眼下的狀況,在古代,我們的貪官們的職業操守還是很值得稱讚的。


    當時,李存勖問樞密使李紹宏誰可以掛帥出征,李紹宏就是個稱職的貪官,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受賄一次,服務終生,再次很堅決很堅決地請求起用李紹欽(段凝)。


    李存勖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命令李紹欽獻上他的平叛策略。


    李紹欽獻計了,不過他所請求使用的人,都是後梁舊將,他以前的心腹,李存勖對此很是懷疑,於是對他的任命就此作罷。


    這時劉皇後說:“這麽小的一件事情,就不必麻煩大將軍了,派李紹榮就可以辦到。”


    於是李存勖命歸德節度使李紹榮(元行欽)率領三千騎兵到鄴都招降趙在禮,同時征集各路大軍,以備不測。(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