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進入散關,階州刺史王弘贄、瀘州刺馮暉與前鋒馬步都虞候王思同、步兵都指揮使趙在禮帶領軍隊出人頭山之後,繞至劍門之南,回過頭來襲擊劍門,
十三日,劍門失守,東川軍三千人全部被殺,都指揮使齊彥溫被擒,十五日,王弘贄等人攻破劍州,
而大部隊未能跟著上來,王弘贄便燒毀劍州守軍的房舍,掠取了糧食物資,回軍保衛劍門
董璋派使者到成都告急。孟知祥聽說劍門失守,大為恐懼地說:“董璋果然貽誤於我!”
然後派牙內都指揮使李肇領兵五千前去救援,並告誡他說:“你加倍趕路,先去占據劍州,這樣北方來的軍隊就沒有辦法進攻了。”然後又派使者到遂州,命令趙廷隱帶領萬人會師駐紮劍州。
又派遣原來前蜀永平節度使李筠領兵四千奔赴龍州,把守要害。
當時,天氣寒冷,士兵恐懼,觀望不肯前進,趙廷隱流著眼淚勸告大家說:“現在北軍氣勢強盛,你們如不竭盡全力抵擋敵軍,那樣,老婆孩子就都要為別人所有了!”
兵眾的心情這才激奮起來,這時董璋從閬州率領兩川的兵馬駐紮在木馬寨。起
初,西川牙內指揮使太穀人龐福誠、昭信指揮使謝鍠屯駐來蘇村,聽到劍門失守,相互言說:“如果北軍進一步取得劍州,那麽。二蜀的局勢就危險了。”
然後便立即率領所部兵卒千餘人從小道急奔劍州。剛剛到達,一萬多官軍就從北山大量湧下,此時正好太陽將要落山。二人商議說:“我們寡不敵眾,要是等到天明,我們的人就沒有存活的可能了。”
於是龐福誠乘夜率領兵丁數百人登上北山,在官軍營寨之後大聲喊叫,謝鍠率領餘下的人手持短刃從其前麵進行攻擊,官軍大為驚恐,傾營逃遁而去。還兵守衛劍門,十多天不敢出來。
孟知祥聽說後。高興地說:“開始我以為李弘贄攻下劍門後,就會直取劍州,堅守其城,或者引兵直向梓州。董璋必定舍棄閬州逃跑回去,我軍就會失去援兵,也就會解除對遂州的圍困。
如果這樣,就要內外受敵,兩川震動、形勢可謂憂患危急了。
現在,他們焚毀了劍州,掠運糧食東歸劍門,屯紮兵馬不再前進,我的事情就好辦了。”官軍分道直奔文州。準備襲擊龍州,被西川定遠指揮使潘福超、義勝都頭太原人沙延祚所擊敗。
二十五日,張武在渝州去世。孟知祥命令袁彥超代替他統率他的軍隊。朱偓將要到達涪州的時候,武泰節度使楊漢賓放棄黔南,奔向忠州,朱偓追他到豐都,又回軍占領涪州。
孟知祥命成都支使崔善暫為武泰留後。十二月初三,石敬瑭率軍到達劍門。初六,進軍屯駐劍州北山。趙廷隱陳兵牙城後山,李肇、王暉陳兵於河橋。
石敬瑭引兵進擊趙廷隱,趙廷隱選擇善於射箭的士卒五百人埋伏在石敬瑭的歸路上,守株待兔。等到短兵相接時,才揚旗擊鼓呐喊出擊,官軍遭到伏擊退走,墜落到山穀底下,被俘斬了一百多人。
石敬瑭又派騎兵衝擊河橋,李肇用強弩射擊,騎兵不能前進。
傍晚,石敬瑭引兵退去,趙廷隱領兵潛隨其後,與伏兵聯合進擊,石敬瑭打敗,隻好還軍屯紮於劍門。
石敬瑭伐蜀未能取得功效,使者從前線回到朝廷,訴說道路艱險狹窄,進兵極為困難,函穀關以西的人由於為軍隊轉運糧餉,搞得疲憊不堪,往往逃竄躲藏到山穀之中,聚合為盜。李嗣源很是憂慮,對親近的大臣說:“有誰能替我辦理朝中事務,我要親自前去征伐蜀地。”
安重誨說:“我承蒙重用,任職於機密要位,現在軍威不能振興,是我的過失,請求讓我去親自督戰。”
李嗣源準許了他,安重誨立即拜辭朝廷,每天奔馳數百餘裏。西方的藩鎮聞訊,無不驚惶駭懼。
於是錢幣、布匹、軍草、糧食晝夜用車送往利州,人畜顛跌斃死於山穀之中的不可計數。
當時,李嗣源已經疏遠安重誨,石敬瑭本來就不願西征,等到安重誨離開李嗣源身邊後,才敢多次上表奏論,認為對蜀地不可征伐,李嗣源認為很有道理。
起初,鳳翔節度使朱弘昭討好安重誨,連連得以領治大的節鎮。當安重誨經過鳳翔時,朱弘昭在馬前迎接拜禮,讓安重誨下榻在他的官舍之中,並且延請到內室,叫出妻子羅列參拜,並親自上菜進酒,禮節極為恭敬。
安重誨對朱弘昭哭著說:“小人用讒言構陷於我,幾乎得罪不能免死,幸虧仰賴君主洞察明透,才得以保全我的宗族。”
安重誨走後,朱弘昭立即上奏朝廷:“安重誨埋怨朝廷,並說了朝廷的壞話,不可讓他到達行營,恐怕他要奪取石敬瑭的兵權。”
朱弘昭又寫信給石敬瑭說:“安重誨行動魯莽,他若到了軍隊中,恐怕將士都要懷疑恐懼,不戰自潰,應該阻擋他前去。”
石敬瑭非常害怕,立即上表奏稱:“安重誨如果來到軍前,恐怕人心有變,要趕快把他調回去。”
此時,宣徽使孟漢瓊從西線回朝,也奏說安重誨的過失和罪行,於是,李嗣源下詔召喚安重誨還京。
安重誨到達三泉後,得到李嗣源的詔書,急忙回朝,再過鳳翔時,朱弘昭拒不接納,安重誨十分害怕,快馬馳奔向東續進。
不久,李嗣源改任安重誨為護國節度使。
趙鳳對李嗣源說:“安重誨是陛下的家臣。他的心絕不會背叛主人,但因為他不夠周密,被人讒毀。如果陛下不能明察他的心跡,他恐怕活不了多久了。”李嗣源認為趙鳳與安重誨結為朋黨,很不高興。
931年正月十一,李仁罕攻陷遂州,曾經的百人斬勇將夏魯奇不敵自殺,孟知祥砍了夏魯奇的人頭示眾。夏魯奇的兩個兒子當時在石敬瑭軍中,哭著請求前往敵陣取回夏魯奇的人頭安葬。石敬瑭說:“孟知祥是厚道的長者,必然會安葬你們的父親。那樣豈不比把你父親的身體和首級分為兩處更好些嗎!”不久孟知祥果然把夏魯奇收葬了。十四日,石敬瑭再次引兵劍州,同趙廷隱交戰,久戰不勝後。又還軍劍門。
二月初一,由於遂州、閬州已經陷落,糧草運輸接應不上,石敬瑭於是燒了營寨北歸,兩川兵馬追趕石敬瑭到利州。
初四,昭武節度使李彥琦放棄城池逃走,初六,兩川兵進入利州。孟知祥用趙廷隱為昭武留後,趙廷隱遣使秘奏孟知祥說:“董璋為人多詐變。可以和他同憂患,
不可和他共安樂,此人以後必然是您的禍患。乘他到劍州慰勞軍隊。請您謀取吞並兩川之眾,可以得誌於天下。”
孟知祥不答應。董璋來到趙廷隱的軍營,留住一夜揚長而去。趙廷隱歎息道:“不依我的計謀,禍害就難以製止了。”
十二日,孟知祥任用武信留後李仁罕為峽路行營招討使,讓他帶領水軍向東略取地盤。十七日。趙廷隱、李肇從劍州引兵回到成都,留下五千兵馬戍守利州。
十八日。董璋也回到東川,留三千兵馬戍果州、閬州。二十七,李仁罕攻陷忠州。
三月初一,李仁罕攻陷萬州。初二,又攻陷雲安監。李仁罕到達夔州,寧江節度使安崇阮放棄鎮所,與楊漢賓從均州、房州逃歸。初四,李仁罕攻陷夔州。
趙廷隱從成都幹赴利州,過了一個月,請兵進取興元及秦州、鳳州,孟知祥因為兵疲民困,沒有答應。
這時孟知祥聽說他的親戚在朝廷做官的都安然無事,就派使者告訴董璋,想要跟董璋一同上表謝罪。
董璋發怒說:“孟公親戚都完好無損,當然應該歸附朝廷;我的宗族已經殺滅,還有什麽可謝的呢!”從此,雙方成為怨敵。
孟知祥因為朝廷對他恩寵優厚,而董璋擋住綿州的道路,不讓他派使者入朝謝恩,便同趙季良等謀議,準備遣使從峽江出川上表,掌書記李昊說:“您不同東川商量而獨自派出使者,那麽將來不守協約的責任就落在我們頭上了。”
因而又派人告訴董璋,董璋不置可否。孟知祥三次遣使勸說董璋,董璋都沒有理睬。
三月十九日,又派李昊到梓州拜見董璋,極力陳述利害。董璋見到李昊,怒罵不已,仍不同意。
李昊回來後,對孟知祥說:“董璋不容商量,而且有襲取西川的意圖,您一定要加強戒備啊。”
這邊董璋果然聚集眾將謀議襲擊成都,眾將都信誓旦旦,說一定能夠攻克,董璋聽後,更加堅定決心。
孟知祥聽說董璋來襲,便派馬軍都指揮使潘仁嗣統領三千人馬到漢州偵察。董璋進入西川境內,攻破白楊林鎮,抓獲守將武弘禮,氣焰十分囂張,孟知祥很是擔憂,
趙季良便對他說:“董璋為人勇猛但沒有恩德,士兵心中不依附他,如果他據城固守,就難以攻克,如果進行野戰,就容易擒獲他了。
現在,他不守自己的巢穴,對您是有利的。董璋用兵,精銳都放在前鋒,您應用弱兵引誘他,用強兵等待他,開始雖然會有小挫折,但最後必然會取得大勝。
董璋素來以威武揚名,現在他興兵驟至,人心害怕,您應當親自出戰去抵抗他,以加強兵眾的鬥誌。”
趙廷隱認為趙季良的話說得對,也說:“董璋輕率而沒有謀略,必然要失敗,我去為您把他捉住。”
二十九日,孟知祥任趙廷隱為行營馬步軍都部署,統領三萬人抗拒董璋。這時,董璋的興兵文書送到成都。同來的還有給趙季良、趙廷隱及李肇的信,信中造謠說:趙季良、趙廷隱合同設謀,招喚他來攻取西川。
孟知祥把來信交給趙廷隱。趙廷隱看都沒看,投擲於地說道:“不過是施行反間之計,要使令公殺節度副使和廷隱而已。”
便向孟知祥鄭重地道別登程了。見此情景,孟知祥不禁道:“事情一定能夠成功。”
董璋的兵馬到了漢州,潘仁嗣和他在赤水開戰,打得大敗,被董璋擒獲。董璋便占領漢州。初二,孟知祥留下趙季良、高敬柔守衛成都。自己帶領八千兵馬奔向漢州。
到達彌牟鎮,趙廷隱陳兵於鎮北。初三,天剛亮,趙廷隱在雞橋擺開陣勢。義勝定遠都知兵馬使張公鐸在他的後麵布開陣勢。董璋見西川兵勢盛大,於是把陣線退到武侯廟下。
其帳下的驍勇之士大聲鼓噪說:“太陽正當午,把我們曝曬在烈日之下要幹什麽!”
董璋這才上馬向前進軍。前鋒剛剛交戰,東川右廂馬步都指揮使張守進就向孟知祥投降了,並說:“董璋的兵馬全部都在這裏,再沒有後繼部隊了,應該快速出擊。”
孟知祥登上高墳督戰,左明義指揮使毛重威、左衝山指揮使李瑭把守雞橋,都被東川兵所殺。趙廷隱三次交戰都告失利,牙內都指揮副使侯弘實的兵馬也敗退下來,孟知祥害怕。在後陣中苦苦支持。
這時,張公鐸率領眾兵大喊著衝鋒廝殺,東川兵大敗,死亡數千人,東川中都指揮使元、牙內副指揮使董光演等八十餘人被擒。董璋捶胸痛哭道:“親近兵士都喪失了,我還依靠誰啊!”
於是隻同幾個騎兵逃遁而去。其餘兵眾七千餘人全部投降。
孟知祥領兵追趕董璋到五侯津,東川馬步都指揮使元瓌投降。西川軍攻入漢州府第。士兵爭相劫掠董璋的物資,所以董璋才得以逃脫。趙廷隱追趕到赤水,又迫降其士卒三千餘人。
孟知祥命李昊璋草擬文榜告諭東川吏民,又起草書信慰勞問候董璋,並說要親自到梓州去詢問董璋為什麽不守協約,質問他興兵討伐的罪名。
初四,孟知祥與趙廷隱在赤水會師,便西還成都,命趙廷隱統兵進攻梓州。
董璋退至梓州,坐著肩輿回來,王暉前來迎接他,問他道:“太尉全軍出征西川,現在回來的不到十人,這是怎麽回事?”董璋哭著不能答對。
回到自家府第後,正在吃飯,王暉與董璋的侄子牙內都虞候董延浩帶領兵丁三百人大聲呼喊著進來。董璋拉著妻子登上城垣,他的兒子董光嗣自殺。
董璋跑到北門城樓,呼喚指揮使潘稠讓他鎮壓亂兵,潘稠來了,但沒有鎮壓叛亂,而是斬了董璋的人頭,交給了王暉,王暉便打開城門投降了西川軍。
十七日,孟知祥在梓州犒賞戰士,飲宴之後,對李仁罕、趙廷隱說:“二位將軍誰應當鎮戍在這裏呢?”
李仁罕說:“令公如果再把蜀州交給我領管,我也可以去。”趙廷隱不說話,孟知祥覺著為難,回來之後,讓李昊起草公文,等二將有所推讓後便任用一個為留後,
李昊說:“以前梁朝太祖、我朝莊宗都一身而兼領四鎮,現在二將不肯相讓,隻有令公自己領管為宜。您最好趕快回成都,同趙季良仆射商量。”
孟知祥命李仁罕返回遂州,留下趙廷隱為東川巡檢,任用李昊行使梓州軍府的管理事務。李昊說:“兩隻老虎正爭鬥得凶,我不敢接受這個命令,願意跟隨您回成都。”
於是,便用都押牙王彥銖為東川監押。二十二日,孟知祥到達成都,趙廷隱不久也領兵西還。孟知祥對李昊說:“我取得東川,憂慮更多了。”
李昊問其緣故,孟知祥說:“自從我離開梓州後,收到李仁罕七次表文,都說‘您應該親自領鎮東川,不然諸將會不心服。’趙廷隱則說‘本來不敢領鎮東川,因李仁罕不相讓,才有了與他爭任之心。’
請你替我曉諭趙廷隱,我去恢複閬州為保寧軍,加上果、蓬、渠、開四州,請他去鎮守。我自己兼領東川,以斷絕李仁罕的企望。”
趙廷隱聽了之後還是恨恨不平,要求與李仁罕比武,勝者領取東川,李昊一再勸解,他才接受了孟知祥的命令。
於是六月,任用趙廷隱為保寧留後。初七,趙季良帶領將吏請求孟知祥兼鎮東川,孟知祥答應了。
趙季良等又請求孟知祥稱王,發布命令暫稱製書,孟知祥不準。(未完待續)
十三日,劍門失守,東川軍三千人全部被殺,都指揮使齊彥溫被擒,十五日,王弘贄等人攻破劍州,
而大部隊未能跟著上來,王弘贄便燒毀劍州守軍的房舍,掠取了糧食物資,回軍保衛劍門
董璋派使者到成都告急。孟知祥聽說劍門失守,大為恐懼地說:“董璋果然貽誤於我!”
然後派牙內都指揮使李肇領兵五千前去救援,並告誡他說:“你加倍趕路,先去占據劍州,這樣北方來的軍隊就沒有辦法進攻了。”然後又派使者到遂州,命令趙廷隱帶領萬人會師駐紮劍州。
又派遣原來前蜀永平節度使李筠領兵四千奔赴龍州,把守要害。
當時,天氣寒冷,士兵恐懼,觀望不肯前進,趙廷隱流著眼淚勸告大家說:“現在北軍氣勢強盛,你們如不竭盡全力抵擋敵軍,那樣,老婆孩子就都要為別人所有了!”
兵眾的心情這才激奮起來,這時董璋從閬州率領兩川的兵馬駐紮在木馬寨。起
初,西川牙內指揮使太穀人龐福誠、昭信指揮使謝鍠屯駐來蘇村,聽到劍門失守,相互言說:“如果北軍進一步取得劍州,那麽。二蜀的局勢就危險了。”
然後便立即率領所部兵卒千餘人從小道急奔劍州。剛剛到達,一萬多官軍就從北山大量湧下,此時正好太陽將要落山。二人商議說:“我們寡不敵眾,要是等到天明,我們的人就沒有存活的可能了。”
於是龐福誠乘夜率領兵丁數百人登上北山,在官軍營寨之後大聲喊叫,謝鍠率領餘下的人手持短刃從其前麵進行攻擊,官軍大為驚恐,傾營逃遁而去。還兵守衛劍門,十多天不敢出來。
孟知祥聽說後。高興地說:“開始我以為李弘贄攻下劍門後,就會直取劍州,堅守其城,或者引兵直向梓州。董璋必定舍棄閬州逃跑回去,我軍就會失去援兵,也就會解除對遂州的圍困。
如果這樣,就要內外受敵,兩川震動、形勢可謂憂患危急了。
現在,他們焚毀了劍州,掠運糧食東歸劍門,屯紮兵馬不再前進,我的事情就好辦了。”官軍分道直奔文州。準備襲擊龍州,被西川定遠指揮使潘福超、義勝都頭太原人沙延祚所擊敗。
二十五日,張武在渝州去世。孟知祥命令袁彥超代替他統率他的軍隊。朱偓將要到達涪州的時候,武泰節度使楊漢賓放棄黔南,奔向忠州,朱偓追他到豐都,又回軍占領涪州。
孟知祥命成都支使崔善暫為武泰留後。十二月初三,石敬瑭率軍到達劍門。初六,進軍屯駐劍州北山。趙廷隱陳兵牙城後山,李肇、王暉陳兵於河橋。
石敬瑭引兵進擊趙廷隱,趙廷隱選擇善於射箭的士卒五百人埋伏在石敬瑭的歸路上,守株待兔。等到短兵相接時,才揚旗擊鼓呐喊出擊,官軍遭到伏擊退走,墜落到山穀底下,被俘斬了一百多人。
石敬瑭又派騎兵衝擊河橋,李肇用強弩射擊,騎兵不能前進。
傍晚,石敬瑭引兵退去,趙廷隱領兵潛隨其後,與伏兵聯合進擊,石敬瑭打敗,隻好還軍屯紮於劍門。
石敬瑭伐蜀未能取得功效,使者從前線回到朝廷,訴說道路艱險狹窄,進兵極為困難,函穀關以西的人由於為軍隊轉運糧餉,搞得疲憊不堪,往往逃竄躲藏到山穀之中,聚合為盜。李嗣源很是憂慮,對親近的大臣說:“有誰能替我辦理朝中事務,我要親自前去征伐蜀地。”
安重誨說:“我承蒙重用,任職於機密要位,現在軍威不能振興,是我的過失,請求讓我去親自督戰。”
李嗣源準許了他,安重誨立即拜辭朝廷,每天奔馳數百餘裏。西方的藩鎮聞訊,無不驚惶駭懼。
於是錢幣、布匹、軍草、糧食晝夜用車送往利州,人畜顛跌斃死於山穀之中的不可計數。
當時,李嗣源已經疏遠安重誨,石敬瑭本來就不願西征,等到安重誨離開李嗣源身邊後,才敢多次上表奏論,認為對蜀地不可征伐,李嗣源認為很有道理。
起初,鳳翔節度使朱弘昭討好安重誨,連連得以領治大的節鎮。當安重誨經過鳳翔時,朱弘昭在馬前迎接拜禮,讓安重誨下榻在他的官舍之中,並且延請到內室,叫出妻子羅列參拜,並親自上菜進酒,禮節極為恭敬。
安重誨對朱弘昭哭著說:“小人用讒言構陷於我,幾乎得罪不能免死,幸虧仰賴君主洞察明透,才得以保全我的宗族。”
安重誨走後,朱弘昭立即上奏朝廷:“安重誨埋怨朝廷,並說了朝廷的壞話,不可讓他到達行營,恐怕他要奪取石敬瑭的兵權。”
朱弘昭又寫信給石敬瑭說:“安重誨行動魯莽,他若到了軍隊中,恐怕將士都要懷疑恐懼,不戰自潰,應該阻擋他前去。”
石敬瑭非常害怕,立即上表奏稱:“安重誨如果來到軍前,恐怕人心有變,要趕快把他調回去。”
此時,宣徽使孟漢瓊從西線回朝,也奏說安重誨的過失和罪行,於是,李嗣源下詔召喚安重誨還京。
安重誨到達三泉後,得到李嗣源的詔書,急忙回朝,再過鳳翔時,朱弘昭拒不接納,安重誨十分害怕,快馬馳奔向東續進。
不久,李嗣源改任安重誨為護國節度使。
趙鳳對李嗣源說:“安重誨是陛下的家臣。他的心絕不會背叛主人,但因為他不夠周密,被人讒毀。如果陛下不能明察他的心跡,他恐怕活不了多久了。”李嗣源認為趙鳳與安重誨結為朋黨,很不高興。
931年正月十一,李仁罕攻陷遂州,曾經的百人斬勇將夏魯奇不敵自殺,孟知祥砍了夏魯奇的人頭示眾。夏魯奇的兩個兒子當時在石敬瑭軍中,哭著請求前往敵陣取回夏魯奇的人頭安葬。石敬瑭說:“孟知祥是厚道的長者,必然會安葬你們的父親。那樣豈不比把你父親的身體和首級分為兩處更好些嗎!”不久孟知祥果然把夏魯奇收葬了。十四日,石敬瑭再次引兵劍州,同趙廷隱交戰,久戰不勝後。又還軍劍門。
二月初一,由於遂州、閬州已經陷落,糧草運輸接應不上,石敬瑭於是燒了營寨北歸,兩川兵馬追趕石敬瑭到利州。
初四,昭武節度使李彥琦放棄城池逃走,初六,兩川兵進入利州。孟知祥用趙廷隱為昭武留後,趙廷隱遣使秘奏孟知祥說:“董璋為人多詐變。可以和他同憂患,
不可和他共安樂,此人以後必然是您的禍患。乘他到劍州慰勞軍隊。請您謀取吞並兩川之眾,可以得誌於天下。”
孟知祥不答應。董璋來到趙廷隱的軍營,留住一夜揚長而去。趙廷隱歎息道:“不依我的計謀,禍害就難以製止了。”
十二日,孟知祥任用武信留後李仁罕為峽路行營招討使,讓他帶領水軍向東略取地盤。十七日。趙廷隱、李肇從劍州引兵回到成都,留下五千兵馬戍守利州。
十八日。董璋也回到東川,留三千兵馬戍果州、閬州。二十七,李仁罕攻陷忠州。
三月初一,李仁罕攻陷萬州。初二,又攻陷雲安監。李仁罕到達夔州,寧江節度使安崇阮放棄鎮所,與楊漢賓從均州、房州逃歸。初四,李仁罕攻陷夔州。
趙廷隱從成都幹赴利州,過了一個月,請兵進取興元及秦州、鳳州,孟知祥因為兵疲民困,沒有答應。
這時孟知祥聽說他的親戚在朝廷做官的都安然無事,就派使者告訴董璋,想要跟董璋一同上表謝罪。
董璋發怒說:“孟公親戚都完好無損,當然應該歸附朝廷;我的宗族已經殺滅,還有什麽可謝的呢!”從此,雙方成為怨敵。
孟知祥因為朝廷對他恩寵優厚,而董璋擋住綿州的道路,不讓他派使者入朝謝恩,便同趙季良等謀議,準備遣使從峽江出川上表,掌書記李昊說:“您不同東川商量而獨自派出使者,那麽將來不守協約的責任就落在我們頭上了。”
因而又派人告訴董璋,董璋不置可否。孟知祥三次遣使勸說董璋,董璋都沒有理睬。
三月十九日,又派李昊到梓州拜見董璋,極力陳述利害。董璋見到李昊,怒罵不已,仍不同意。
李昊回來後,對孟知祥說:“董璋不容商量,而且有襲取西川的意圖,您一定要加強戒備啊。”
這邊董璋果然聚集眾將謀議襲擊成都,眾將都信誓旦旦,說一定能夠攻克,董璋聽後,更加堅定決心。
孟知祥聽說董璋來襲,便派馬軍都指揮使潘仁嗣統領三千人馬到漢州偵察。董璋進入西川境內,攻破白楊林鎮,抓獲守將武弘禮,氣焰十分囂張,孟知祥很是擔憂,
趙季良便對他說:“董璋為人勇猛但沒有恩德,士兵心中不依附他,如果他據城固守,就難以攻克,如果進行野戰,就容易擒獲他了。
現在,他不守自己的巢穴,對您是有利的。董璋用兵,精銳都放在前鋒,您應用弱兵引誘他,用強兵等待他,開始雖然會有小挫折,但最後必然會取得大勝。
董璋素來以威武揚名,現在他興兵驟至,人心害怕,您應當親自出戰去抵抗他,以加強兵眾的鬥誌。”
趙廷隱認為趙季良的話說得對,也說:“董璋輕率而沒有謀略,必然要失敗,我去為您把他捉住。”
二十九日,孟知祥任趙廷隱為行營馬步軍都部署,統領三萬人抗拒董璋。這時,董璋的興兵文書送到成都。同來的還有給趙季良、趙廷隱及李肇的信,信中造謠說:趙季良、趙廷隱合同設謀,招喚他來攻取西川。
孟知祥把來信交給趙廷隱。趙廷隱看都沒看,投擲於地說道:“不過是施行反間之計,要使令公殺節度副使和廷隱而已。”
便向孟知祥鄭重地道別登程了。見此情景,孟知祥不禁道:“事情一定能夠成功。”
董璋的兵馬到了漢州,潘仁嗣和他在赤水開戰,打得大敗,被董璋擒獲。董璋便占領漢州。初二,孟知祥留下趙季良、高敬柔守衛成都。自己帶領八千兵馬奔向漢州。
到達彌牟鎮,趙廷隱陳兵於鎮北。初三,天剛亮,趙廷隱在雞橋擺開陣勢。義勝定遠都知兵馬使張公鐸在他的後麵布開陣勢。董璋見西川兵勢盛大,於是把陣線退到武侯廟下。
其帳下的驍勇之士大聲鼓噪說:“太陽正當午,把我們曝曬在烈日之下要幹什麽!”
董璋這才上馬向前進軍。前鋒剛剛交戰,東川右廂馬步都指揮使張守進就向孟知祥投降了,並說:“董璋的兵馬全部都在這裏,再沒有後繼部隊了,應該快速出擊。”
孟知祥登上高墳督戰,左明義指揮使毛重威、左衝山指揮使李瑭把守雞橋,都被東川兵所殺。趙廷隱三次交戰都告失利,牙內都指揮副使侯弘實的兵馬也敗退下來,孟知祥害怕。在後陣中苦苦支持。
這時,張公鐸率領眾兵大喊著衝鋒廝殺,東川兵大敗,死亡數千人,東川中都指揮使元、牙內副指揮使董光演等八十餘人被擒。董璋捶胸痛哭道:“親近兵士都喪失了,我還依靠誰啊!”
於是隻同幾個騎兵逃遁而去。其餘兵眾七千餘人全部投降。
孟知祥領兵追趕董璋到五侯津,東川馬步都指揮使元瓌投降。西川軍攻入漢州府第。士兵爭相劫掠董璋的物資,所以董璋才得以逃脫。趙廷隱追趕到赤水,又迫降其士卒三千餘人。
孟知祥命李昊璋草擬文榜告諭東川吏民,又起草書信慰勞問候董璋,並說要親自到梓州去詢問董璋為什麽不守協約,質問他興兵討伐的罪名。
初四,孟知祥與趙廷隱在赤水會師,便西還成都,命趙廷隱統兵進攻梓州。
董璋退至梓州,坐著肩輿回來,王暉前來迎接他,問他道:“太尉全軍出征西川,現在回來的不到十人,這是怎麽回事?”董璋哭著不能答對。
回到自家府第後,正在吃飯,王暉與董璋的侄子牙內都虞候董延浩帶領兵丁三百人大聲呼喊著進來。董璋拉著妻子登上城垣,他的兒子董光嗣自殺。
董璋跑到北門城樓,呼喚指揮使潘稠讓他鎮壓亂兵,潘稠來了,但沒有鎮壓叛亂,而是斬了董璋的人頭,交給了王暉,王暉便打開城門投降了西川軍。
十七日,孟知祥在梓州犒賞戰士,飲宴之後,對李仁罕、趙廷隱說:“二位將軍誰應當鎮戍在這裏呢?”
李仁罕說:“令公如果再把蜀州交給我領管,我也可以去。”趙廷隱不說話,孟知祥覺著為難,回來之後,讓李昊起草公文,等二將有所推讓後便任用一個為留後,
李昊說:“以前梁朝太祖、我朝莊宗都一身而兼領四鎮,現在二將不肯相讓,隻有令公自己領管為宜。您最好趕快回成都,同趙季良仆射商量。”
孟知祥命李仁罕返回遂州,留下趙廷隱為東川巡檢,任用李昊行使梓州軍府的管理事務。李昊說:“兩隻老虎正爭鬥得凶,我不敢接受這個命令,願意跟隨您回成都。”
於是,便用都押牙王彥銖為東川監押。二十二日,孟知祥到達成都,趙廷隱不久也領兵西還。孟知祥對李昊說:“我取得東川,憂慮更多了。”
李昊問其緣故,孟知祥說:“自從我離開梓州後,收到李仁罕七次表文,都說‘您應該親自領鎮東川,不然諸將會不心服。’趙廷隱則說‘本來不敢領鎮東川,因李仁罕不相讓,才有了與他爭任之心。’
請你替我曉諭趙廷隱,我去恢複閬州為保寧軍,加上果、蓬、渠、開四州,請他去鎮守。我自己兼領東川,以斷絕李仁罕的企望。”
趙廷隱聽了之後還是恨恨不平,要求與李仁罕比武,勝者領取東川,李昊一再勸解,他才接受了孟知祥的命令。
於是六月,任用趙廷隱為保寧留後。初七,趙季良帶領將吏請求孟知祥兼鎮東川,孟知祥答應了。
趙季良等又請求孟知祥稱王,發布命令暫稱製書,孟知祥不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