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是李金全,李金全是吐穀渾人,早年在李嗣源家裏做奴隸,他沒有相應田漢的號召,做了起來做奴隸的人們,而是忠心侍奉主人,經常跟著李嗣源南征北戰,不久,因功翻身做主,升為刺史,不久,又做了彰義軍節度使。


    但有些窮人翻身後反而比富人更可惡,在任上,李金全貪婪殘暴,壓榨百姓,弄得民聲載道,不久即被免職,做回了一介布衣。


    李金全想再次翻身,於是向李嗣源獻馬數十匹,沒幾天,又獻馬數十匹,李嗣源挖苦他說:“卿患馬多邪,何進獻之數也?


    且卿在涇州治狀如何,無乃以馬為事乎?”李金全慚愧不能對。但看在他多年忠心伺候的份上,李嗣源也沒有處罰他,又讓他做了橫海節度使,不久後,再次因事被罷為右衛上將軍。


    石敬瑭時,王暉造反,石敬塘命李金全率騎兵千人討伐,但囑咐她如果王暉投降就赦免其罪,封為唐州刺史,又囑咐城破後不殺一人,臨走的時候,又再三告誡他說:“無失吾信。”


    李金全未至安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料定王暉必定會投奔南唐,於是以精兵遮其歸路,王暉聞李金全前來,果然南走,不久為安從進伏兵所殺。


    李金全來到安州,收得王暉餘黨數百,皆押送京師,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再次翻身後的李金全仍然貪得無厭,命兵士大掠三日,又殺了王暉大將武克和等十餘人。當然,最終目的是為了沒收其全部財產,武克和大叫:“王暉首亂,猶賜之信誓,以為刺史;我等何罪,反見殺邪?


    若朝廷之命,何以示信?苟將軍違詔而殺降。亦將不免也!”


    石敬塘聽到消息雖有不滿,但也不願生事。隻是命李金全接任為安遠軍節度使。


    安遠軍節度使任上,李金全任用親信胡漢筠為中門使,軍府事務,無論大小。全部委任他來辦理。胡漢筠狡猾殘忍,搜刮無度,石敬瑭聽說後,便打算用清廉官吏賈仁沼代替他,胡漢筠很害怕,向李金全苦苦哀求,李金全於是上表說胡漢筠病了,不能受詔成行。


    李金全的老朋友龐令圖多次勸諫他說:“賈仁沼是忠義之士,用他來代替胡漢筠。會增加很多好處。”


    胡漢筠聽說後,夜裏派刺客跳牆把龐令圖滿門屠殺,又對賈仁沼用毒。賈仁沼舌頭爛掉而死。


    天福五年,石敬塘命大將馬全節代替李金全為安遠軍節度使,賈仁沼的兩個兒子也到京師訴冤,胡漢筠大懼,對李金全說:“派駐朝廷的進奏吏派人加倍趕路來說,朝廷等您接受替代命令。就是要查究賈仁沼是怎麽死的,皇帝認為您必然有叛變的圖謀。”


    李金全大為恐懼。胡漢筠便進而勸他拒絕接受代命,自行歸順於南唐,李金全沒有主見,就聽從了他的意見。石敬瑭聞知李金全叛變,命馬全節為帥,保大節度使安審暉為副帥統率汴、洛、汝、鄭、單、宋、陳、蔡、曹、濮、申、唐諸州兵馬征討他。


    李金全派推官張緯帶著表章向南唐請降,南唐主李昪遣鄂州屯營使李承裕、段處恭領兵三千迎他。


    公元940年6月初九,李承裕到達安州,這天晚上,李金全帶領兵卒數百人進見南唐軍,但多年集聚的妓妾資財全部被李承裕的人所奪。


    初十,馬全節從應山進軍大化鎮,與李承裕在城南交戰,李承裕大敗,南唐軍向南敗走。


    十二日,安審暉又在黃花穀把他們打敗,段處恭戰死。十三日,安審暉在雲夢澤中把南唐軍打敗,俘虜了李承裕,不久,李承裕及其士兵一千五百人被馬全節在安州城下斬殺。南唐將領張建崇占據雲夢橋抵抗,安審暉便帶兵返回。


    再說李金全,僥幸逃到南唐後,李昪任命他為天威統軍。後漢隱帝時,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叛亂,乞兵於李昪,當時李金全任潤州節度使,奉李昪之命與大將查文徽等人出沐陽援助,南唐富強,諸將大多取向攻取,隻有李金全知道江南兵馬絕非中原之師的對手,


    因此建議撤軍,李昪同意,不久李守貞被後漢剿滅,此後李金全不再被重用,不知所終,當然,此乃後話接下來緊跟前輩們造反步伐的是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


    自從範延光造反後,安從進就以範延光為榜樣,積極籌劃造反事宜。造反需要錢,他就經常打劫南方各國獻給朝廷的金銀物資,造反需要軍隊,他就劫持過路行商旅客,把他們全部刺配充軍,造反需要盟友,他就與時任成德節度使的安重榮互相勾結,暗送秋波,打算南北夾擊,共同對付朝廷。


    這裏有必要介紹一下安重榮,他也是本節的主角之一。安重榮,小字鐵胡,朔州人。


    祖父安從義,曾任利州刺史。父親安全,官至勝州刺史、振武馬步軍都指揮使。


    石敬瑭在太原起兵時,偷偷招喚安重榮,安重榮的母親與兄長認為石敬瑭勢小,難以成事,不能與之共伍,見安重榮已經答應了石敬瑭,便打算殺了來使以製止他,安重榮知道後,就於空地上立了一枝箭,站在百步之外,對家人說:“石公如能當皇帝就射中它。”


    話落箭出,一箭射中,然後又立了一枝箭說:“如果我能當節度使就射中它。”不出意外,這次又被他射中了。


    看到連上帝都站在了石敬瑭這邊,家人便默許了他的造反行動,之後,安重榮率領巡邊的千餘名騎兵反叛,進入太原城。


    石敬瑭即位後。任安重榮為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白手起家,為時不久,便揚名立萬。飛黃騰達。


    迅速的成功也讓他過度膨脹,尤其在目睹了李從珂、石敬瑭靠兵變獲得帝位的事實後,便也滋生了謀權篡位的野心,曾不止一次對別人說:“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後晉建立後,石敬瑭深知自己是在契丹主耶律德光的扶植下才登上帝位的。於是拜小自己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自己心甘情願作了兒皇帝。


    他是這麽稱呼的。也是這麽做的,對耶律德光逆來順受,百依百順,比對自己的親生老子都孝順。


    當時。耶律德光對境內北邊諸族橫征暴斂,肆意搶掠,並脅迫各部族青壯年男子自備衣糧甲杖,揚言進犯中原。少數民族不堪契丹的殘暴統治,紛紛攜老帶小,跋山涉水,投奔中原。


    黃河流域的黨項、逸利、越利諸族首領也紛紛遣使送上契丹授予的委任狀、詔書、旗幟等物,控訴在契丹奴役下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盼望後晉朝廷能夠聯合諸部落。共同討伐契丹,然後讓他們過上豬狗如的生活。


    幽雲十六州的百姓思歸中原之心更為迫切,朔州節度使趙崇殺掉偽節度使劉山。也企盼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安重榮為了擴充實力,趁機招誘一些少數族部進入塞北。耶律德光得知此事後,頻頻責令石敬瑭將這些人押送回遼,並要他嚴懲安重榮。石敬瑭拿到聖旨後,左右為難,既害怕契丹動怒後大軍壓境。又擔心安重榮手握重兵,稍有不慎。導致反噬。


    最終隻好派供奉官張澄帶領兩千餘兵士,將已居住在並、鎮、忻、代一帶(今山西中部、河北西部一帶)的少數部族百姓驅逐回原地,但少數族部的百姓去而複來,安重榮又將他們收留,順勢招兵買馬,俟機發難。


    所以,石敬瑭一直將安重榮視為心腹大患。


    此時,眼見安從進與安重榮暗送秋波,石敬瑭很是擔憂,策劃把安從進調職別處,便派人對他說:“東平王建立來京朝見,表示願意回歸故鄉,我已經調他到上黨去了。


    現在把青州節度使的位置空著等你上任,你要是真心樂意去,我就頒布任命。”安從進調侃皇帝說:“如果把青州移到漢江的南麵來,我就去上任。”


    對於這種不君不臣的大逆行為,石敬瑭也隻有默默隱忍了。安從進的兒子安弘超時任宮苑副使,住在京城,安從進為了除去後顧之憂,請求石敬瑭允許安弘超請假回家,安弘超到家後就再也不回京複命去了。


    安從進手下的王令謙、潘知麟,知道他要謀反,便頻頻直言勸阻。安從進讓他安弘超跟王令謙一起到南山遊玩,盡情喝酒時,命人把王令謙推到山崖下摔死了。


    公元941六月,契丹使者拽刺出使後晉,路過鎮州時,安重榮故意挑逗侮辱他,拽刺仗著自己是上國的使者,也毫不客氣的問候了安重榮全家,安重榮借機發揮,拘捕了拽刺,然後派遣騎兵搶掠了幽州南部,並上表說:“吐穀渾、兩突厥、渾、契、沙陀各自率領部眾前來歸附,黨項也繳出了契丹委任職務的告身職牒,訴說被契丹欺淩的遭遇。


    又說自從二月以來,契丹命令他們準備精兵壯馬,要在入秋時向南進軍,但他們害怕老天爺不保佑,與契丹一道遭受滅亡,因此願意準備十萬人馬,與晉國共同攻擊契丹。


    又有朔州節度副使趙崇驅逐了契丹任命的節度使劉山,請求歸順朝廷。


    我已經把這些情況相繼報告了朝廷。陛下多次命令我仰承恭奉契丹,不要挑起釁端,可是現在天道人心,難以違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諸節度使被執陷在胡虜境內的都伸長脖子、翹起腳跟等待著王師北伐,實在值得同情哀憐。


    願朝廷早作決計。”表章洋洋灑灑共有千言,大都斥責石敬瑭認賊為父,自甘量舉國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安重榮又寫信給朝中顯貴、地方大員,傳達了相同的意思,並說自己已經調動兵將,決心同契丹決一死戰。


    石敬瑭礙於安重榮兵強馬壯,不敢責罰,隻能回複他說:“你身為大臣,家中還有老母,憤怒中想不到困難,以至於拋棄君主與至親。我因契丹而得到天下,你因我而得到富貴。


    我不敢忘記人家的恩德,你卻忘了,這是為什麽呢?現在,我用天下臣屬於契丹,你卻想用一鎮之地來抵抗契丹,這也太難了嗎!你應該三思而後行,不要招來後悔啊?”


    安重榮見到石敬瑭示弱,便更加驕傲。石敬瑭擔心契丹前來犯邊,又派安國節度使楊彥詢出使契丹。


    楊彥詢到了契丹後,耶律德光嚴加責問,楊彥詢說:“比如人家裏有了惡子,父母管不住他,那將怎麽辦?”耶律德光的怒氣才稍稍停息。


    不久,安重榮殺了拽刺,石敬瑭為此巡視鄴城,讓鄭王石重貴留守京城。宰相和凝說;“陛下將要北巡,安從進一定會反叛,到時候拿什麽來製服他呢?”


    石敬瑭向他問計,和凝說:“我聽兵法上說,搶在別人之前動手就可以挫傷敵人的銳氣,請陛下製作空著名字的詔書十幾份授予鄭王,如有危急發生就派將領前去討伐他。”


    果不其然,安從進聽說石敬瑭北巡,就殺了潘知麟起兵造反。石重貴便用空白詔書填上李建崇、郭金海等人的名字,派他們前往鎮壓。安從進攻打鄧州,威勝節度使安審暉據城固守,安從進無法攻克,不久退兵。


    十一月二十七日,安從進到達花山,遇上張從恩的軍隊,以為神兵天降,驚慌中倉促應戰,不久大敗,兒子牙內都指揮使安弘義被俘,安從進帶著幾十名騎兵奔回襄州,繞城固守。十二月初二,石敬瑭任用高行周主持襄州行府事。


    下詔命荊南、湖南共同討伐襄州。荊南高從誨遣派都指揮使李端統領水軍數千至南津,楚王馬希範遣派天策都軍使張少敵統領戰船一百五十艘進入漢江幫助高行周。


    安重榮聽說安從進已經起兵,匆匆糾集數萬饑民南向鄴都。之前,安重榮曾傳送檄文給諸道,說與吐穀渾、達靼、契芯共同起兵,不料,在劉知遠的威逼利誘下,吐穀渾酋長白承福重歸朝廷,達靼、契芯也中途變卦,沒有出兵,安重榮的如意算盤沒能打響,士氣大受影響。。(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