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延光,字子環,鄴郡臨漳人。從小在郡府做事,李嗣源任相州長官時,收為親校。
同光年間,李嗣源攻下鄆州,後梁軍隊駐紮在楊劉口以扼製李嗣源,梁軍先鋒康延孝暗地派人與李嗣源講和,李嗣源想派人向莊宗傳達這件事,正在苦於沒有合適人選的時候,範延光毛遂自薦,主動請求去最最危險的一線去,李嗣源便把認為交給了他。
範延光夜行日伏,穿越重重火線,終於回到後方,上奏莊宗說:“楊劉渡口已被牢牢控製住,不可圖謀。請在馬家口構築營壘,以打通汶陽的道路。”
莊宗聽從了他的意見,又派他回到了鄆州。不多時,後梁將領王彥章進攻馬家口所構築的新營壘,李嗣源擔心城中沒有防備,又派他抄小路稟報莊宗,請求增派軍隊。
範延光二話沒說,再次夜行日伏,穿越火線,結果這次不太走運,半夜走到黃河邊時,被後梁軍隊抓獲,送到夷門投入監牢,棒子打竹簽紮,老虎凳辣椒油,最終他抗住了重重拷打,沒有泄露機密。
半年後,當莊宗將要到達汴城時,獄吏除去了他的枷鎖,拜揖道歉之後就放了他。莊宗見到他很高興,任命他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
李嗣源即位後,提拔他為宣徽使。後來他與霍彥威一起平定青州王公儼,調任檢校司徒。
李嗣源幸臨夷門時。行至滎陽,聽說朱守殷抗旨謀反,範延光再次毛遂自薦。對李嗣源說:“如不即刻進攻叛賊,賊寇就牢固了,請給我五百騎兵,我先奔赴那裏,他們必然人心驚駭。”
李嗣源準允了他的請求。範延光從酉時出發到半夜,一口氣馳騁二百多裏,掩殺到了城下。與叛軍交戰。第二天,守城的人看見皇上禦駕。便爭相打開城門,範延光於是進入城內,與叛軍展開巷戰,殺到厚載門。全殲叛軍黨羽。
李嗣源十分高興,第二年,遷任樞密使,臨時主管鎮州軍府事務,不久正式授任為節度使,加封檢校太保。
長興年間,因安重誨獲罪,再次入朝任樞密使,加封同平章事。接下來。因秦王李從榮圖謀不軌,範延光擔心禍及自身,多次請求出朝外任。李嗣源過了很久才答應他出鎮常山。清泰年間,又被召回擔任樞密使,不久,又外出擔任汴州節度使。
碰巧遇到魏府屯將張令昭趕走統帥劉延皓,據城叛亂,李從珂命令範延光討伐平定。任他為鄴都留守,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
範延光門下有個叫張生的術士。自稱精通術數,在範延光還在窮困時,這家夥撞了狗屎運預言他將來必定能成將相,範延光顯貴之後,便非常相信他的話,曆任數鎮,不帶老婆媳婦都要把他帶著安置在上等館舍中。
範延光對他說:“我夢見一條大蛇,從肚臍眼進入腹中,進到一半後又把它拉出丟開,這是什麽預兆?”張生說:“蛇這東西,屬於龍類,進入腹中顯然是帝王君主的預兆。”
範延光從此逐漸萌生了稱帝建業的想法。但筆者認為像張生這樣的江湖術士,一般都是混吃混喝的主兒,即使真有預兆,那蛇是帝王的預兆,而進入一半後又把它拉出去丟了也不是什麽祥瑞,說不好正說明稱帝事業會半途而廢。
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後,李從珂派範延光率領所部兩萬人屯守遼州,與趙延壽構成掎角合圍之勢,當趙延壽戰敗後,範延光急忙退回。
不久,石敬瑭進入洛都,為了安撫實力派諸侯,封他為臨清王。當初,成德節度使董溫琪貪焚暴虐,幾年時間搜刮了巨萬家財,他把牙內都虞候平山人秘瓊當作心腹。
後來董溫琪與趙德鈞一起死於契丹,秘瓊見財起意,便把董溫琪的家人全都殺了,奪取了他的家產,然後自稱留後。
石敬瑭即位後,下詔讓安重榮取代他,而讓他去做齊州防禦使,秘瓊見安重榮勢大,不敢抗命,於是帶著所有家當浩浩蕩蕩的前往齊州赴任。
之前範延光曾寫信給秘瓊,想拉他一起造反,然而信到了秘瓊那裏卻如泥牛入海,沒有了回音,造反這種機密事宜,要麽不能讓人知道,知道了就得拉你入夥,不入夥就不能留你,由此範延光動了殺心。
這時,剛好秘瓊去齊州就任經過魏州,範延光便派兵在夏津殺了他,順手奪了他的家產,火並了他的兵馬,又接納所部刺史進入齊州城商量造反事宜,然後慌稱在夏津捕捉強盜,誤殺了秘瓊。
適逢石敬瑭打算遷都大梁,桑維翰說:“大梁北控燕、趙,南通江、淮,是水陸兩路都會,物資和財用都很富饒。
現在範延光的謀反跡象已經顯露出來,大梁距離魏州不過十個驛站那麽遠,那邊如果發生變故,大軍很快就會過來,真是像俗話所說的‘迅雷不及掩耳’一樣啊!”
石敬瑭聽後,驚出一身冷汗,連忙下詔,托言洛陽漕運不足,東巡汴州。範延光向來把軍府的政事委任給元隨左都押牙孫銳辦理,孫銳依恃恩寵,獨斷專橫,適逢範延光患病,孫銳便暗中召喚澶州刺史馮暉,同他合謀逼迫範延光造反。
範延光想起術士張生的話,覺得或許稱帝建業的時機到了,便依從了他們。
不久,六宅使張言奉石敬瑭之命出使魏州回朝,奏言範延光造反的情況,義成節度使符彥饒也奏報說範延光正派兵渡過黃河。
石敬瑭於是開始備戰,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昭信節度使白奉進率領一千五百名騎兵屯駐白馬津。東都巡檢使張從賓為魏府西南麵都部署,侍衛都軍使楊光遠統領步兵、騎兵一萬人屯駐滑州,護聖都指揮使杜重威統兵屯駐衛州。
而這邊範延光任用馮暉為都部署。孫銳為兵馬都監,統領步兵、騎兵兩萬人,沿著黃河西岸到達黎陽口。
石敬瑭令張從賓火速出擊範延光,但有錢能使磨推鬼,範延光讓人誘勸張從賓,在糖衣炮彈的攻擊下張從賓殺了河陽節度使皇子石重信宣布造反,然後又率領兵馬進入洛陽。殺了在東都留守的皇子石重又。
然後帶兵扼守汜水關,逼近汴州。石敬瑭下詔奉國都指揮使侯益率領五千禁兵會合杜重威去征討張從賓。又詔宣徽使劉處讓從黎陽分兵討伐他。七月,張從賓攻打汜水,殺巡檢使宋廷浩。
石敬瑭見形勢危急,連忙準備車架打算到晉陽避躲。桑維翰叩頭苦苦諫阻說:“賊兵的鋒芒雖然強盛,但其勢不能持久,請稍微等待一下,不可輕率動移。”
石敬瑭這才打消北逃意圖。擅於挖牆角的範延光再次派出使者招誘晉軍中失職的大將,右武衛上將軍婁繼英、右衛大將軍尹暉在大梁,溫韜的兒子溫延浚、溫延沼、溫延兗在許州,都積極響應了他。範延光命令溫延浚兄弟奪取許州。
婁繼英、尹暉因為事情泄露,都匆匆逃走。尹暉在投奔吳國的途中,被人所殺。
婁繼英投奔許州。依附了溫氏兄弟。忠武節度使萇從簡以重兵防備他們,溫延浚等不敢發作,想殺了婁繼英後重歸朝廷。溫延沼阻止了他,便一同投奔了張從賓。婁繼英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勸張從賓捉獲溫家三兄弟,把他們都殺了。
白奉進在滑州,有士兵在夜間進行搶掠,便捕捉了他們。抓獲的五個人中,有三個是白奉進的下屬。兩個是符彥饒的下屬,白奉進一視同仁,毫不猶豫把他們全都殺了。
符彥饒覺得白奉進連個招呼都沒打就把自己的小弟殺了,自己很沒麵子,因此非常惱怒。第二天,白奉進帶著幾個隨從來拜見符彥饒以示道歉。
符彥饒不為所動:“軍中各有分屬,為什麽抓了滑州的軍士一起殺了,連一點主人和客人的名份都不顧了!”
白奉進也沒好氣地說:“軍士犯了法,怎能分你和我!我已經承擔責任來向您道歉,而您還是發怒不止,這豈不成了想與範延光共同造反嗎!”
然後一甩袖子起身要走,符彥饒也不挽留,但符彥饒帳下的士兵不幹了,三下五除二捉住白奉進,就把他殺了。白奉進的隨從見自己的老大被殺了,走出營帳,向外邊的自己人大聲呼救,各方軍隊都持刀執甲,彼此對立,局勢一觸即發。
奉國左廂都指揮使馬萬惶惑不知所措,率領兵馬想跟著暴亂,正好遇上右廂都指揮使盧順密率領本部人馬出營,厲聲對馬萬說:“符公擅自殺了白公,必定是與魏城通謀。
這裏離天子行宮才兩百裏,我們這些人和軍士的家屬都在大梁,為什麽不思報效國家,反而要幫助亂兵,你是想自取滅族嗎!
現在我們應當共同捉拿符公,送交天子,以立大功。”然後轉身振臂高呼:“全軍上下服從命令的獎賞,違背命令的誅殺!”
馬萬所部士兵有呼喊跳躍的,盧順密也不含糊,揮刀殺了幾人,眾人就不敢亂動了。
馬萬不得已跟從著他,與奉國都虞候方太等人共同攻打牙城,抓住了符彥饒,送回大梁,不久符彥饒在班荊館被殺。
楊光遠從白皋領兵向滑州進軍,士兵聽說滑州動亂,也想推舉楊光遠為帝。楊光遠說:“天子豈是你們這等人所能玩弄的東西!
當年我在晉陽的投降是出於窮迫無奈,現在如果改變圖謀,那就真是反賊了。”他的部下這才不敢再說。
這時,馮暉、孫銳帶領兵馬到了六明鎮,楊光遠按兵不動,引誘他們渡河,等渡了一半的時候突然發動襲擊,尹暉、孫銳大敗,很多人淹死水中,有三千人被殺,尹暉和孫銳逃回魏州。
杜重威、侯益領兵到達汜水,遇到張從賓,雙方交戰,張從賓軍幾乎全軍覆沒,張從賓逃走,乘馬渡河,結果被河水淹死,黨羽張延播、張繼祚、婁繼英,相繼被押往大梁。
範延光知道大事難成,便歸罪於孫銳,殺了他全族,然後派出使者求和,楊光遠將此事報告了朝廷,石敬瑭不許。安州威和指揮使王暉聽說範延光作亂,殺了安遠節度使後,自己統領軍府,打算坐山觀虎鬥,等範延光勝利後就依附於他,如果敗了就渡江投奔吳國。
石敬瑭派右領軍上將軍李金全帶領一千騎兵到安州巡視檢查,答應赦免王暉,並任用他為唐州刺史。王暉在安州大肆搶掠後打算投奔吳國,路上被部將胡進所殺。
不久馮暉借口出戰,乘機投降,說範延光在城中糧食用盡,情況窮困。楊光遠攻打廣晉,一年多無法攻克。
城裏饑荒窘迫,晉軍也疲憊不堪,石敬瑭於是便派使者進城對範延光說:“你已經十分危急了,攻破城池是早晚的事,如果能改弦更轍,洗心革麵歸順於我,我當用大的藩鎮來安置你;如果你歸順後我殺掉了你,那怎麽能享有國家呢?
蒼天在上,可為這話作證。”並賞賜他丹契鐵券,改封為高平郡王,移鎮天平。
範延光對門客說:“主上敦信明義,從不食言,答應不處死我,我就一定不會被處死。”
便撤除守備,穿著素服請求投降。不久又上表請求免除官職,詔令範延光以太子太師退休。
不久,範延光上奏,希望回到河陽私宅,以頤養天年,石敬瑭答應了他,範延光攜妻帶子,用車子裝著奇物寶貨相屬而行,每過一個州郡,大都被守關官吏所糾查。
這時,楊光遠鎮守洛陽,兼管孟、懷二州,既貪圖範延光的錢財,又逐漸探明朝廷密旨,於是上奏道:“範延光是國家的奸臣,如果不管束牽製他,一定向北逃往胡地,或向南奔往吳國,請令他到西都居住。”
石敬瑭準允了。楊光遠派他的兒子楊承勳率兵圍住範延光的宅第,逼迫他自殺。範延光說:“聖明天子在上,賞賜我丹書鐵券,準我不死,你們父子怎能如此威脅?”
第二天早晨,楊承勳則用刀劍驅趕他們,命令他上馬走到浮橋上,推入水中。一代梟雄範延光就這麽掛了。但這隻是開始,叛亂還遠未停止。(未完待續)
同光年間,李嗣源攻下鄆州,後梁軍隊駐紮在楊劉口以扼製李嗣源,梁軍先鋒康延孝暗地派人與李嗣源講和,李嗣源想派人向莊宗傳達這件事,正在苦於沒有合適人選的時候,範延光毛遂自薦,主動請求去最最危險的一線去,李嗣源便把認為交給了他。
範延光夜行日伏,穿越重重火線,終於回到後方,上奏莊宗說:“楊劉渡口已被牢牢控製住,不可圖謀。請在馬家口構築營壘,以打通汶陽的道路。”
莊宗聽從了他的意見,又派他回到了鄆州。不多時,後梁將領王彥章進攻馬家口所構築的新營壘,李嗣源擔心城中沒有防備,又派他抄小路稟報莊宗,請求增派軍隊。
範延光二話沒說,再次夜行日伏,穿越火線,結果這次不太走運,半夜走到黃河邊時,被後梁軍隊抓獲,送到夷門投入監牢,棒子打竹簽紮,老虎凳辣椒油,最終他抗住了重重拷打,沒有泄露機密。
半年後,當莊宗將要到達汴城時,獄吏除去了他的枷鎖,拜揖道歉之後就放了他。莊宗見到他很高興,任命他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
李嗣源即位後,提拔他為宣徽使。後來他與霍彥威一起平定青州王公儼,調任檢校司徒。
李嗣源幸臨夷門時。行至滎陽,聽說朱守殷抗旨謀反,範延光再次毛遂自薦。對李嗣源說:“如不即刻進攻叛賊,賊寇就牢固了,請給我五百騎兵,我先奔赴那裏,他們必然人心驚駭。”
李嗣源準允了他的請求。範延光從酉時出發到半夜,一口氣馳騁二百多裏,掩殺到了城下。與叛軍交戰。第二天,守城的人看見皇上禦駕。便爭相打開城門,範延光於是進入城內,與叛軍展開巷戰,殺到厚載門。全殲叛軍黨羽。
李嗣源十分高興,第二年,遷任樞密使,臨時主管鎮州軍府事務,不久正式授任為節度使,加封檢校太保。
長興年間,因安重誨獲罪,再次入朝任樞密使,加封同平章事。接下來。因秦王李從榮圖謀不軌,範延光擔心禍及自身,多次請求出朝外任。李嗣源過了很久才答應他出鎮常山。清泰年間,又被召回擔任樞密使,不久,又外出擔任汴州節度使。
碰巧遇到魏府屯將張令昭趕走統帥劉延皓,據城叛亂,李從珂命令範延光討伐平定。任他為鄴都留守,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
範延光門下有個叫張生的術士。自稱精通術數,在範延光還在窮困時,這家夥撞了狗屎運預言他將來必定能成將相,範延光顯貴之後,便非常相信他的話,曆任數鎮,不帶老婆媳婦都要把他帶著安置在上等館舍中。
範延光對他說:“我夢見一條大蛇,從肚臍眼進入腹中,進到一半後又把它拉出丟開,這是什麽預兆?”張生說:“蛇這東西,屬於龍類,進入腹中顯然是帝王君主的預兆。”
範延光從此逐漸萌生了稱帝建業的想法。但筆者認為像張生這樣的江湖術士,一般都是混吃混喝的主兒,即使真有預兆,那蛇是帝王的預兆,而進入一半後又把它拉出去丟了也不是什麽祥瑞,說不好正說明稱帝事業會半途而廢。
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後,李從珂派範延光率領所部兩萬人屯守遼州,與趙延壽構成掎角合圍之勢,當趙延壽戰敗後,範延光急忙退回。
不久,石敬瑭進入洛都,為了安撫實力派諸侯,封他為臨清王。當初,成德節度使董溫琪貪焚暴虐,幾年時間搜刮了巨萬家財,他把牙內都虞候平山人秘瓊當作心腹。
後來董溫琪與趙德鈞一起死於契丹,秘瓊見財起意,便把董溫琪的家人全都殺了,奪取了他的家產,然後自稱留後。
石敬瑭即位後,下詔讓安重榮取代他,而讓他去做齊州防禦使,秘瓊見安重榮勢大,不敢抗命,於是帶著所有家當浩浩蕩蕩的前往齊州赴任。
之前範延光曾寫信給秘瓊,想拉他一起造反,然而信到了秘瓊那裏卻如泥牛入海,沒有了回音,造反這種機密事宜,要麽不能讓人知道,知道了就得拉你入夥,不入夥就不能留你,由此範延光動了殺心。
這時,剛好秘瓊去齊州就任經過魏州,範延光便派兵在夏津殺了他,順手奪了他的家產,火並了他的兵馬,又接納所部刺史進入齊州城商量造反事宜,然後慌稱在夏津捕捉強盜,誤殺了秘瓊。
適逢石敬瑭打算遷都大梁,桑維翰說:“大梁北控燕、趙,南通江、淮,是水陸兩路都會,物資和財用都很富饒。
現在範延光的謀反跡象已經顯露出來,大梁距離魏州不過十個驛站那麽遠,那邊如果發生變故,大軍很快就會過來,真是像俗話所說的‘迅雷不及掩耳’一樣啊!”
石敬瑭聽後,驚出一身冷汗,連忙下詔,托言洛陽漕運不足,東巡汴州。範延光向來把軍府的政事委任給元隨左都押牙孫銳辦理,孫銳依恃恩寵,獨斷專橫,適逢範延光患病,孫銳便暗中召喚澶州刺史馮暉,同他合謀逼迫範延光造反。
範延光想起術士張生的話,覺得或許稱帝建業的時機到了,便依從了他們。
不久,六宅使張言奉石敬瑭之命出使魏州回朝,奏言範延光造反的情況,義成節度使符彥饒也奏報說範延光正派兵渡過黃河。
石敬瑭於是開始備戰,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昭信節度使白奉進率領一千五百名騎兵屯駐白馬津。東都巡檢使張從賓為魏府西南麵都部署,侍衛都軍使楊光遠統領步兵、騎兵一萬人屯駐滑州,護聖都指揮使杜重威統兵屯駐衛州。
而這邊範延光任用馮暉為都部署。孫銳為兵馬都監,統領步兵、騎兵兩萬人,沿著黃河西岸到達黎陽口。
石敬瑭令張從賓火速出擊範延光,但有錢能使磨推鬼,範延光讓人誘勸張從賓,在糖衣炮彈的攻擊下張從賓殺了河陽節度使皇子石重信宣布造反,然後又率領兵馬進入洛陽。殺了在東都留守的皇子石重又。
然後帶兵扼守汜水關,逼近汴州。石敬瑭下詔奉國都指揮使侯益率領五千禁兵會合杜重威去征討張從賓。又詔宣徽使劉處讓從黎陽分兵討伐他。七月,張從賓攻打汜水,殺巡檢使宋廷浩。
石敬瑭見形勢危急,連忙準備車架打算到晉陽避躲。桑維翰叩頭苦苦諫阻說:“賊兵的鋒芒雖然強盛,但其勢不能持久,請稍微等待一下,不可輕率動移。”
石敬瑭這才打消北逃意圖。擅於挖牆角的範延光再次派出使者招誘晉軍中失職的大將,右武衛上將軍婁繼英、右衛大將軍尹暉在大梁,溫韜的兒子溫延浚、溫延沼、溫延兗在許州,都積極響應了他。範延光命令溫延浚兄弟奪取許州。
婁繼英、尹暉因為事情泄露,都匆匆逃走。尹暉在投奔吳國的途中,被人所殺。
婁繼英投奔許州。依附了溫氏兄弟。忠武節度使萇從簡以重兵防備他們,溫延浚等不敢發作,想殺了婁繼英後重歸朝廷。溫延沼阻止了他,便一同投奔了張從賓。婁繼英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勸張從賓捉獲溫家三兄弟,把他們都殺了。
白奉進在滑州,有士兵在夜間進行搶掠,便捕捉了他們。抓獲的五個人中,有三個是白奉進的下屬。兩個是符彥饒的下屬,白奉進一視同仁,毫不猶豫把他們全都殺了。
符彥饒覺得白奉進連個招呼都沒打就把自己的小弟殺了,自己很沒麵子,因此非常惱怒。第二天,白奉進帶著幾個隨從來拜見符彥饒以示道歉。
符彥饒不為所動:“軍中各有分屬,為什麽抓了滑州的軍士一起殺了,連一點主人和客人的名份都不顧了!”
白奉進也沒好氣地說:“軍士犯了法,怎能分你和我!我已經承擔責任來向您道歉,而您還是發怒不止,這豈不成了想與範延光共同造反嗎!”
然後一甩袖子起身要走,符彥饒也不挽留,但符彥饒帳下的士兵不幹了,三下五除二捉住白奉進,就把他殺了。白奉進的隨從見自己的老大被殺了,走出營帳,向外邊的自己人大聲呼救,各方軍隊都持刀執甲,彼此對立,局勢一觸即發。
奉國左廂都指揮使馬萬惶惑不知所措,率領兵馬想跟著暴亂,正好遇上右廂都指揮使盧順密率領本部人馬出營,厲聲對馬萬說:“符公擅自殺了白公,必定是與魏城通謀。
這裏離天子行宮才兩百裏,我們這些人和軍士的家屬都在大梁,為什麽不思報效國家,反而要幫助亂兵,你是想自取滅族嗎!
現在我們應當共同捉拿符公,送交天子,以立大功。”然後轉身振臂高呼:“全軍上下服從命令的獎賞,違背命令的誅殺!”
馬萬所部士兵有呼喊跳躍的,盧順密也不含糊,揮刀殺了幾人,眾人就不敢亂動了。
馬萬不得已跟從著他,與奉國都虞候方太等人共同攻打牙城,抓住了符彥饒,送回大梁,不久符彥饒在班荊館被殺。
楊光遠從白皋領兵向滑州進軍,士兵聽說滑州動亂,也想推舉楊光遠為帝。楊光遠說:“天子豈是你們這等人所能玩弄的東西!
當年我在晉陽的投降是出於窮迫無奈,現在如果改變圖謀,那就真是反賊了。”他的部下這才不敢再說。
這時,馮暉、孫銳帶領兵馬到了六明鎮,楊光遠按兵不動,引誘他們渡河,等渡了一半的時候突然發動襲擊,尹暉、孫銳大敗,很多人淹死水中,有三千人被殺,尹暉和孫銳逃回魏州。
杜重威、侯益領兵到達汜水,遇到張從賓,雙方交戰,張從賓軍幾乎全軍覆沒,張從賓逃走,乘馬渡河,結果被河水淹死,黨羽張延播、張繼祚、婁繼英,相繼被押往大梁。
範延光知道大事難成,便歸罪於孫銳,殺了他全族,然後派出使者求和,楊光遠將此事報告了朝廷,石敬瑭不許。安州威和指揮使王暉聽說範延光作亂,殺了安遠節度使後,自己統領軍府,打算坐山觀虎鬥,等範延光勝利後就依附於他,如果敗了就渡江投奔吳國。
石敬瑭派右領軍上將軍李金全帶領一千騎兵到安州巡視檢查,答應赦免王暉,並任用他為唐州刺史。王暉在安州大肆搶掠後打算投奔吳國,路上被部將胡進所殺。
不久馮暉借口出戰,乘機投降,說範延光在城中糧食用盡,情況窮困。楊光遠攻打廣晉,一年多無法攻克。
城裏饑荒窘迫,晉軍也疲憊不堪,石敬瑭於是便派使者進城對範延光說:“你已經十分危急了,攻破城池是早晚的事,如果能改弦更轍,洗心革麵歸順於我,我當用大的藩鎮來安置你;如果你歸順後我殺掉了你,那怎麽能享有國家呢?
蒼天在上,可為這話作證。”並賞賜他丹契鐵券,改封為高平郡王,移鎮天平。
範延光對門客說:“主上敦信明義,從不食言,答應不處死我,我就一定不會被處死。”
便撤除守備,穿著素服請求投降。不久又上表請求免除官職,詔令範延光以太子太師退休。
不久,範延光上奏,希望回到河陽私宅,以頤養天年,石敬瑭答應了他,範延光攜妻帶子,用車子裝著奇物寶貨相屬而行,每過一個州郡,大都被守關官吏所糾查。
這時,楊光遠鎮守洛陽,兼管孟、懷二州,既貪圖範延光的錢財,又逐漸探明朝廷密旨,於是上奏道:“範延光是國家的奸臣,如果不管束牽製他,一定向北逃往胡地,或向南奔往吳國,請令他到西都居住。”
石敬瑭準允了。楊光遠派他的兒子楊承勳率兵圍住範延光的宅第,逼迫他自殺。範延光說:“聖明天子在上,賞賜我丹書鐵券,準我不死,你們父子怎能如此威脅?”
第二天早晨,楊承勳則用刀劍驅趕他們,命令他上馬走到浮橋上,推入水中。一代梟雄範延光就這麽掛了。但這隻是開始,叛亂還遠未停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