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邢州龍岡(今河北邢台)人氏,祖父柴翁,“常獨居室,人以為司冥事”,大約是個以從事封建迷信活動為職業的人,俗稱江湖騙子。其父柴守禮,是一個終日遊手好閑、沾滿惡習的無業遊民,俗稱無賴。柴榮就出生於這樣的一個家庭,估計從小也沒有能夠得到家庭的溫暖。應該說,他的童年還是非常不幸的。
柴榮有一個姑姑,也是這個家中除他以外唯一的一個正經人了,和他的感情很深。但不幸的是,在柴榮五歲的時候,恰逢後唐莊宗李存勖采集天下美女,又把柴榮的姑姑納進宮裏去了,這個事情對柴榮的打擊非常大,使他在家中更加的孤獨。
然而僅過了一年,事情卻突然發生了變化。這就是在後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天下大亂,莊宗李存勖也死於戰亂之中,隨後就是明宗李嗣源當上了皇帝(詳見五代風雲卷)。李嗣源這個人對自己要求的還是比較嚴,再加上六十歲的人了,對女色沒有太多的興趣,即位後就把宮中未曾被李存勖臨幸過的年輕女子全部遣送回籍,這樣柴榮的姑姑就又可以回家了。
聽到這個消息後,全家人都很高興,柴榮是因為又可以和姑姑見麵了,而柴家人卻是因為柴姑娘既然在宮裏呆了一年,身上肯定就有油水了。再加上她是在皇帝身邊鍍過金的人,身價自然倍漲,說不定回來之後能攀上門好親事,這樣全家人都能跟著借光。想到這裏,家裏每一個人都很興奮,柴翁當天也暫時放棄了封建迷信活動,興致勃勃地領著一家老小去黃河岸邊迎接柴姑娘。然而就在這時。卻發生了一件極富戲劇性的事情,從而徹底改變了柴榮一生的命運。
說到這裏,另外一個大人物也就跟著登場了。這個人當然就是後來的後周太祖郭威。當時的郭威,還隻是一名從馬直中的小軍士。一沒地位二沒錢,窮得叮當亂響,在軍中也隻是做一些送信的雜事,看不出有什麽前途。這個時候,郭威又被派出送信,但剛走到黃河岸邊,突然間天降暴雨,郭威不能繼續趕路。隻好找了間客棧住了下來。
說來也巧,柴姑娘此時已經跟家人接上頭了,但也因為受阻於這場暴雨,回不去家,並且就住在跟郭威同一間客棧裏,他們二人也就是在這裏才第一次相識,然後迅速相親、相愛、相知、相守的。那麽這個過程就很讓人流鼻血了,不管說他們是一見鍾情也好,還是*也罷,總之就經過了這麽一次的短暫的接觸。兩個人就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一下子就愛得死去活來,再也分離不開。
但是這件事情。遭到了柴家人的堅決反對,因為他們本來滿心指望著能靠柴姑娘給全家帶來幸福的生活,萬一她要是跟了郭威這個大頭兵,那麽這個計劃也就徹底落空了。特別是做為一家之主的柴翁,對這件事更是極力阻止,他對柴姑娘說道:“你這個孩子怎麽這麽糊塗呢!你是進過皇宮的人,這在婚姻市場裏是很搶手的,憑你的身價至少也要嫁一個節度使,怎麽能白白便宜了那個姓郭的呢?”
柴姑娘說道:“你不懂。你別看郭威現在是個小兵,但是他長得相貌堂堂。將來肯定是個貴人,這個你看不出來。”
柴翁更加惱怒。說道:“什麽?我看不出來?我搞了這麽多年封建迷信,我會看不出來?我看他這輩子最多也就是個冤死的大頭兵,你要是跟了他,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柴姑娘無所謂地說道:“是貴人也好,是俗人也罷,總之我就是看上他了,這輩子命好命歹,我都認了。”
柴翁說道:“家裏白養你這麽多年了,你要是敢跟他,你以後就別進我的家門。”
柴姑娘道:“既然你做為一家之長是這麽決定的,那麽我服從你的意誌。不過你不用擔心,家裏養了我這麽多年,我不會讓你們承擔這個損失的,我在宮裏麵也剩下了些錢,現在就拿出一半給你們,足夠你們開銷一段時間了。”說著就取出錢財分給了柴家人一半,這個究竟有多少錢呢?具《玉壺清話》中記載,“其女悉以奩具計直十萬,分其半與父母,令歸大名。”這也是個不小的數字了,其後就是“父母大慚之,知不可奪”,也就違心地同意了這門婚事。
看得出來,柴姑娘也稱得上是一位性格非常剛烈的女子,極具現代意識,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愛情,甚至不惜跟自己的封建家庭決裂。這件事情到最後,柴姑娘的家人對他們兩人的婚事也沒有讚成,隻不過是無力幹涉而已。所以柴姑娘和郭威就當場在客棧舉行了婚禮,什麽司儀、樂隊統統沒請,連家都沒回。等婚事結束之後,兩家人就各奔東西,直到郭威發跡之後,這才又有了往來。
柴姑娘的勇氣是很讓人欽佩的,但是這件事情結束之時,又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在兩家人分手的時候,柴榮並沒有和家人一起回邢州,而是被郭威和柴姑娘領走,並改姓為郭(柴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叫做郭榮,但本書為了行文統一,以下仍稱其為柴榮)。因為在這一年,郭威僅僅二十三歲,柴姑娘的年紀則要更小,兩個人又都是初次結婚,應該是沒有領養的必要。而且柴榮又是柴家的獨子,柴家人也不是無力對他進行撫養,那麽為什麽會把僅有的這麽一個兒子交給他們帶走?這個事情確實是不太合乎常理的。那麽是不是也可以這麽假設一下,當時年僅七歲的柴榮,也和他的姑姑一樣,有著極大的勇氣,這才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主動要求同他的封建家庭劃清界限,毅然決定跟著自己的姑姑離家出走。如果這個假設能夠成立的話,似乎也可以為柴榮日後之所以會成為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找到一些來自性格方麵的依據。
這件事情,對柴榮的影響還是非常大,因為柴姑娘的眼睛是雪亮的。郭威最終真的成了貴人,而且是一個貴的不能再貴的人——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隻可惜。柴姑娘命薄,死得比較早,沒有能夠看到這一天,這個還是比較遺憾。
郭威自從和柴姑娘成親之後,生活逐漸開始好轉起來,事業上也有了些進步,但是也談不上顯貴。所以在柴榮的整個青少年期間,跟普通人一樣。並沒有什麽特權。到他十幾歲的時候,開始跟人學做生意,最初的時候,小打小鬧,維持點家用,據說還曾自己推車叫賣。但到後來,郭威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了,柴榮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經常去江陵(南平國都城,今湖北江陵)販賣茶貨。這一時期。柴榮做生意的目的顯然就不是維持家用那麽簡單了,而主要是為了幫助郭威籌措活動經費。因為這個時候,郭威已經在政界嶄露了頭腳。生活問題肯定是不用發愁了,不過當時的政治比較*,好多問題都需要錢來搞定,那麽柴榮從事的這份商業活動自然也就派上了用場,所以說他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在事業上對郭威有所幫助了。
公元947年,這一年對柴榮來說還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在這一年中,劉知遠率兵從河東挺進了中原,開國稱帝,建立了後漢王朝。而郭威則做為後漢的開國功臣被封為了樞密使。這一下,柴榮也就跟著抖起來了。被朝廷授軍職為左監門衛將軍,也就算正式地從商界轉入了軍界。不過就當時而言。官職泛濫,正所謂“彌天太保,遍地司空”,柴榮那個左監門衛將軍的名號聽起來唬人,其實沒有實權,什麽事情也做不了,連個縣令都可以不把他放在眼裏。
不過到了後漢的乾佑三年(950年),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郭威被朝廷任命為鄴都留守,節製河北各路兵馬,同時仍然身兼樞密使之職,權傾天下,柴榮自然也就跟著水漲船高,被封為牙內都指揮使,成為了郭威親軍的最高指揮官。然而事情變化之快,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就在這一年的十一月,朝中鬧出大事,漢隱帝劉承佑屠殺軍黨,將軍黨留在朝中的三大幹將楊邠、史弘肇、王章全部殺害,又派人來鄴都殺郭威。郭威不得已起兵造反,並在一個月後,帶兵攻入了大梁,隨後又當上了皇帝。
這件事情對於柴榮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因為劉承佑在殺害了楊、史等人後,又派開封尹劉銖將郭威一家盡數誅滅,郭威的兩個兒子容哥和意哥也全部被殺,郭威也就沒有了親身兒子,隻剩下柴榮這一義子,那麽柴榮也就成了郭威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同時也就成為了後周王朝最有希望的皇位繼承人。
五代主要人物關係表
後梁:
朱溫(852——912年):後梁太祖,五代第一梟雄。朱溫原為碭山無賴之徒,少年投身黃巢起義軍,後歸降大唐,因鎮壓農民起義之功被朝廷封為宣武軍節度使,治汴州。其後以汴州為依托,經過二十餘年的血戰,最終在晚唐各大軍閥中脫穎而出,並於公元907年逼迫大唐最後一個皇帝唐昭宣帝李柷退位,成為五代第一個帝王。公元912年,朱溫慘死於其子朱友珪之手。
朱友珪(?——913年):朱溫第三子,封郢王。公元912年,朱友珪殺父自立,第二年因朱溫四子均王朱友貞發動政變,被迫自殺,死後被追廢為庶人。
朱友貞(888——923年):朱溫第四子,正妻張氏所生,朱溫開國後封均王。公元913年,朱友貞聯合楊師厚、趙岩等人發動政變,成功後登基稱帝,成為梁國最後一個皇帝。公元923年,李存勖攻入大梁,朱友貞兵敗自盡,史稱梁末帝。
楊師厚(?——915年)後梁著名將領,五代初期的後梁首將,晚年居功自傲,不受朝廷節製。公元915年病死在魏州,並因此引發魏州大亂。
劉鄩(856~920年):後梁著名將領,有“一步百計”之稱。公元920年因在河中敗於晉將李存審之手而交出兵權,被梁帝朱友貞毒死。
王彥章(863~923年):後梁著名將領,有“王鐵槍”之稱。後梁開國後,曆任諸州刺史、防禦使及節度使等職,後期曾擔任後梁北麵行營都招討使。公元923年,李存勖滅梁前夕,兵敗被擒,不降而死。
敬翔(?——923年):朱溫手下頭號謀士,後梁開國後,曆任崇政院使、宰相等要職,但在朱溫死後失勢。公元923年,李存勖滅梁當日,敬翔自縊殉國。
趙岩(?——923年)晚唐著名將領趙犨之子,為人陰險狡詐,但因曾助梁木末帝朱友貞發動政變成功,一直深受朱友貞的寵信。李存勖滅梁前夕,趙岩逃往許州避難,被匡國節度使溫昭圖斬掉首級,送回大梁。
後唐:
李存勖(885——926年):五代第一傳奇人物,後唐開國帝王。公元908年,老晉王李克用死,年僅二十四歲的李存勖臨危受命,繼承王位。其後十五年間,李存勖率領晉軍平梁、滅燕、敗契丹,百戰百勝,建立後唐,上演“三矢報三仇”神話。然而公元926年,李存勖因放任劉皇後冤殺了伐蜀統帥郭崇韜,直接引發天下大亂。當年四月一日,李存勖死於亂軍之手,史稱唐莊宗。
李嗣源(867——933年):後唐第二任皇帝,晉軍四大名將之一。一生追隨李國昌、李克用、李存勖祖孫,立下戰功無數。公元926年,李嗣源奉命赴魏州討伐叛軍,卻被叛軍裹挾入城,被迫反叛。不久後李存勖死於亂軍之中,李嗣源率軍入洛陽稱帝,開創五代中期的“小康時代”,史稱唐明宗。
李從厚(914——934年):李嗣源之子,小名菩薩奴。公元933年,李嗣源病故,年僅十九歲的李從厚繼承皇位。但第二年,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反叛,李從厚兵敗後逃出京城,被李從珂命人縊殺於衛州,史稱唐閔帝。(未完待續。)
柴榮有一個姑姑,也是這個家中除他以外唯一的一個正經人了,和他的感情很深。但不幸的是,在柴榮五歲的時候,恰逢後唐莊宗李存勖采集天下美女,又把柴榮的姑姑納進宮裏去了,這個事情對柴榮的打擊非常大,使他在家中更加的孤獨。
然而僅過了一年,事情卻突然發生了變化。這就是在後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天下大亂,莊宗李存勖也死於戰亂之中,隨後就是明宗李嗣源當上了皇帝(詳見五代風雲卷)。李嗣源這個人對自己要求的還是比較嚴,再加上六十歲的人了,對女色沒有太多的興趣,即位後就把宮中未曾被李存勖臨幸過的年輕女子全部遣送回籍,這樣柴榮的姑姑就又可以回家了。
聽到這個消息後,全家人都很高興,柴榮是因為又可以和姑姑見麵了,而柴家人卻是因為柴姑娘既然在宮裏呆了一年,身上肯定就有油水了。再加上她是在皇帝身邊鍍過金的人,身價自然倍漲,說不定回來之後能攀上門好親事,這樣全家人都能跟著借光。想到這裏,家裏每一個人都很興奮,柴翁當天也暫時放棄了封建迷信活動,興致勃勃地領著一家老小去黃河岸邊迎接柴姑娘。然而就在這時。卻發生了一件極富戲劇性的事情,從而徹底改變了柴榮一生的命運。
說到這裏,另外一個大人物也就跟著登場了。這個人當然就是後來的後周太祖郭威。當時的郭威,還隻是一名從馬直中的小軍士。一沒地位二沒錢,窮得叮當亂響,在軍中也隻是做一些送信的雜事,看不出有什麽前途。這個時候,郭威又被派出送信,但剛走到黃河岸邊,突然間天降暴雨,郭威不能繼續趕路。隻好找了間客棧住了下來。
說來也巧,柴姑娘此時已經跟家人接上頭了,但也因為受阻於這場暴雨,回不去家,並且就住在跟郭威同一間客棧裏,他們二人也就是在這裏才第一次相識,然後迅速相親、相愛、相知、相守的。那麽這個過程就很讓人流鼻血了,不管說他們是一見鍾情也好,還是*也罷,總之就經過了這麽一次的短暫的接觸。兩個人就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一下子就愛得死去活來,再也分離不開。
但是這件事情。遭到了柴家人的堅決反對,因為他們本來滿心指望著能靠柴姑娘給全家帶來幸福的生活,萬一她要是跟了郭威這個大頭兵,那麽這個計劃也就徹底落空了。特別是做為一家之主的柴翁,對這件事更是極力阻止,他對柴姑娘說道:“你這個孩子怎麽這麽糊塗呢!你是進過皇宮的人,這在婚姻市場裏是很搶手的,憑你的身價至少也要嫁一個節度使,怎麽能白白便宜了那個姓郭的呢?”
柴姑娘說道:“你不懂。你別看郭威現在是個小兵,但是他長得相貌堂堂。將來肯定是個貴人,這個你看不出來。”
柴翁更加惱怒。說道:“什麽?我看不出來?我搞了這麽多年封建迷信,我會看不出來?我看他這輩子最多也就是個冤死的大頭兵,你要是跟了他,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柴姑娘無所謂地說道:“是貴人也好,是俗人也罷,總之我就是看上他了,這輩子命好命歹,我都認了。”
柴翁說道:“家裏白養你這麽多年了,你要是敢跟他,你以後就別進我的家門。”
柴姑娘道:“既然你做為一家之長是這麽決定的,那麽我服從你的意誌。不過你不用擔心,家裏養了我這麽多年,我不會讓你們承擔這個損失的,我在宮裏麵也剩下了些錢,現在就拿出一半給你們,足夠你們開銷一段時間了。”說著就取出錢財分給了柴家人一半,這個究竟有多少錢呢?具《玉壺清話》中記載,“其女悉以奩具計直十萬,分其半與父母,令歸大名。”這也是個不小的數字了,其後就是“父母大慚之,知不可奪”,也就違心地同意了這門婚事。
看得出來,柴姑娘也稱得上是一位性格非常剛烈的女子,極具現代意識,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愛情,甚至不惜跟自己的封建家庭決裂。這件事情到最後,柴姑娘的家人對他們兩人的婚事也沒有讚成,隻不過是無力幹涉而已。所以柴姑娘和郭威就當場在客棧舉行了婚禮,什麽司儀、樂隊統統沒請,連家都沒回。等婚事結束之後,兩家人就各奔東西,直到郭威發跡之後,這才又有了往來。
柴姑娘的勇氣是很讓人欽佩的,但是這件事情結束之時,又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在兩家人分手的時候,柴榮並沒有和家人一起回邢州,而是被郭威和柴姑娘領走,並改姓為郭(柴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叫做郭榮,但本書為了行文統一,以下仍稱其為柴榮)。因為在這一年,郭威僅僅二十三歲,柴姑娘的年紀則要更小,兩個人又都是初次結婚,應該是沒有領養的必要。而且柴榮又是柴家的獨子,柴家人也不是無力對他進行撫養,那麽為什麽會把僅有的這麽一個兒子交給他們帶走?這個事情確實是不太合乎常理的。那麽是不是也可以這麽假設一下,當時年僅七歲的柴榮,也和他的姑姑一樣,有著極大的勇氣,這才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主動要求同他的封建家庭劃清界限,毅然決定跟著自己的姑姑離家出走。如果這個假設能夠成立的話,似乎也可以為柴榮日後之所以會成為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找到一些來自性格方麵的依據。
這件事情,對柴榮的影響還是非常大,因為柴姑娘的眼睛是雪亮的。郭威最終真的成了貴人,而且是一個貴的不能再貴的人——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隻可惜。柴姑娘命薄,死得比較早,沒有能夠看到這一天,這個還是比較遺憾。
郭威自從和柴姑娘成親之後,生活逐漸開始好轉起來,事業上也有了些進步,但是也談不上顯貴。所以在柴榮的整個青少年期間,跟普通人一樣。並沒有什麽特權。到他十幾歲的時候,開始跟人學做生意,最初的時候,小打小鬧,維持點家用,據說還曾自己推車叫賣。但到後來,郭威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了,柴榮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經常去江陵(南平國都城,今湖北江陵)販賣茶貨。這一時期。柴榮做生意的目的顯然就不是維持家用那麽簡單了,而主要是為了幫助郭威籌措活動經費。因為這個時候,郭威已經在政界嶄露了頭腳。生活問題肯定是不用發愁了,不過當時的政治比較*,好多問題都需要錢來搞定,那麽柴榮從事的這份商業活動自然也就派上了用場,所以說他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在事業上對郭威有所幫助了。
公元947年,這一年對柴榮來說還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在這一年中,劉知遠率兵從河東挺進了中原,開國稱帝,建立了後漢王朝。而郭威則做為後漢的開國功臣被封為了樞密使。這一下,柴榮也就跟著抖起來了。被朝廷授軍職為左監門衛將軍,也就算正式地從商界轉入了軍界。不過就當時而言。官職泛濫,正所謂“彌天太保,遍地司空”,柴榮那個左監門衛將軍的名號聽起來唬人,其實沒有實權,什麽事情也做不了,連個縣令都可以不把他放在眼裏。
不過到了後漢的乾佑三年(950年),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郭威被朝廷任命為鄴都留守,節製河北各路兵馬,同時仍然身兼樞密使之職,權傾天下,柴榮自然也就跟著水漲船高,被封為牙內都指揮使,成為了郭威親軍的最高指揮官。然而事情變化之快,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就在這一年的十一月,朝中鬧出大事,漢隱帝劉承佑屠殺軍黨,將軍黨留在朝中的三大幹將楊邠、史弘肇、王章全部殺害,又派人來鄴都殺郭威。郭威不得已起兵造反,並在一個月後,帶兵攻入了大梁,隨後又當上了皇帝。
這件事情對於柴榮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因為劉承佑在殺害了楊、史等人後,又派開封尹劉銖將郭威一家盡數誅滅,郭威的兩個兒子容哥和意哥也全部被殺,郭威也就沒有了親身兒子,隻剩下柴榮這一義子,那麽柴榮也就成了郭威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同時也就成為了後周王朝最有希望的皇位繼承人。
五代主要人物關係表
後梁:
朱溫(852——912年):後梁太祖,五代第一梟雄。朱溫原為碭山無賴之徒,少年投身黃巢起義軍,後歸降大唐,因鎮壓農民起義之功被朝廷封為宣武軍節度使,治汴州。其後以汴州為依托,經過二十餘年的血戰,最終在晚唐各大軍閥中脫穎而出,並於公元907年逼迫大唐最後一個皇帝唐昭宣帝李柷退位,成為五代第一個帝王。公元912年,朱溫慘死於其子朱友珪之手。
朱友珪(?——913年):朱溫第三子,封郢王。公元912年,朱友珪殺父自立,第二年因朱溫四子均王朱友貞發動政變,被迫自殺,死後被追廢為庶人。
朱友貞(888——923年):朱溫第四子,正妻張氏所生,朱溫開國後封均王。公元913年,朱友貞聯合楊師厚、趙岩等人發動政變,成功後登基稱帝,成為梁國最後一個皇帝。公元923年,李存勖攻入大梁,朱友貞兵敗自盡,史稱梁末帝。
楊師厚(?——915年)後梁著名將領,五代初期的後梁首將,晚年居功自傲,不受朝廷節製。公元915年病死在魏州,並因此引發魏州大亂。
劉鄩(856~920年):後梁著名將領,有“一步百計”之稱。公元920年因在河中敗於晉將李存審之手而交出兵權,被梁帝朱友貞毒死。
王彥章(863~923年):後梁著名將領,有“王鐵槍”之稱。後梁開國後,曆任諸州刺史、防禦使及節度使等職,後期曾擔任後梁北麵行營都招討使。公元923年,李存勖滅梁前夕,兵敗被擒,不降而死。
敬翔(?——923年):朱溫手下頭號謀士,後梁開國後,曆任崇政院使、宰相等要職,但在朱溫死後失勢。公元923年,李存勖滅梁當日,敬翔自縊殉國。
趙岩(?——923年)晚唐著名將領趙犨之子,為人陰險狡詐,但因曾助梁木末帝朱友貞發動政變成功,一直深受朱友貞的寵信。李存勖滅梁前夕,趙岩逃往許州避難,被匡國節度使溫昭圖斬掉首級,送回大梁。
後唐:
李存勖(885——926年):五代第一傳奇人物,後唐開國帝王。公元908年,老晉王李克用死,年僅二十四歲的李存勖臨危受命,繼承王位。其後十五年間,李存勖率領晉軍平梁、滅燕、敗契丹,百戰百勝,建立後唐,上演“三矢報三仇”神話。然而公元926年,李存勖因放任劉皇後冤殺了伐蜀統帥郭崇韜,直接引發天下大亂。當年四月一日,李存勖死於亂軍之手,史稱唐莊宗。
李嗣源(867——933年):後唐第二任皇帝,晉軍四大名將之一。一生追隨李國昌、李克用、李存勖祖孫,立下戰功無數。公元926年,李嗣源奉命赴魏州討伐叛軍,卻被叛軍裹挾入城,被迫反叛。不久後李存勖死於亂軍之中,李嗣源率軍入洛陽稱帝,開創五代中期的“小康時代”,史稱唐明宗。
李從厚(914——934年):李嗣源之子,小名菩薩奴。公元933年,李嗣源病故,年僅十九歲的李從厚繼承皇位。但第二年,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反叛,李從厚兵敗後逃出京城,被李從珂命人縊殺於衛州,史稱唐閔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