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話說完,孫老爺子放聲大笑。


    這些客人看看孫老爺子,他們大多是看著老爺子臉色吃飯的,拍馬屁還來不及,哪個敢多話。其實他們大部分就是易青口中的所謂"文人",以為今天來真是指點一個後輩,沒想到聽到這樣一番話,"砸掉老古董飯碗"雲雲,真是令他們麵如土色。


    剛才那個老是搶眾人之先讚美易青的老頭喃喃的道:"老了,老啦!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不過也有幾個城府極深的老社會,特別是中國的資深文人往往都有政府背景,所謂說"政府喉舌、禦用文人"指的就是這類人——這些人滿臉堆笑,心裏卻十分的以易青的話為不屑。


    道理很簡單,雖然易青的構想比好萊塢更近了一步,更完善一些,但說到底,依然是美國人那套團結協作為主導精神的一種操作模式。這種方法以前怎麽可能沒有人想過,隻是在中國無法實施而已。


    魯迅先生說過"中國是搬動一張桌子也要流血的地方",曆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落後勢力從來不甘心退出曆史舞台,他們一定會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千方百計的阻礙新生事物的發展。


    中國的很多問題就是既得利益階層的力量太過龐大了,編劇業也是如此,文學界、電影圈更是如此,霸著位置的永遠是一票老麵孔。


    國家大把花錢培養出的青年人才,中文係的全去下海經商了,電影學導演係的都去拍廣告了。


    占著位置的那些,資格越老的人,往往思想越落後保守、藝術觀念越陳舊,可是這些人的身價、稿費卻越炒越高——如此惡性循環的現狀,又豈是易青這類意氣風發空有一腔熱血的年輕人所能夠改變的?


    想到這些,不少人同情的看著易青,嘴上不說,心裏冷笑:要是這小子將來真的開了一家這種公司,恐怕要被全中國的資深文人和下流媒體挫骨揚灰,還奢談改革?


    易青一口氣說了這麽多,膽子漸漸大了起來。


    原來所謂專家或者啥啥家,他要是諱莫如深,端著高深莫測的架子,他就是"專家",可你要是拿點先進的新奇的觀點去試探衝擊一下他,恐怕會發現很大一部分人其實是"裝假"。


    藝術和科學文學不同,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成就講究的是積累,藝術講究的是頓悟和感受。中國知識分子傳統的以為藝術家越老造詣越深,簡直是農業經濟社會的思維方式。以易青的天分,他此時的觀念和藝術感覺,其實比這些傳統電影人已經高明了不知多少。


    第一個大論點講完了,易青又開始闡述他的第二個觀點,此時的他,幾乎已經沉溺於藝術與理想的天地,旁若無人了——


    "這四部電影所表現出來的最大的問題,也最發人深省的,並不是編劇問題,而是電影的文化價值取向的問題。中國電影要走向世界,這當然沒錯,也是時代的大勢所趨,中國所有的經濟、藝術、文化產品最終都要走向國際市場。現在的關鍵是,中國電影以什麽文化姿態出現在世界麵前。是秉持中國的文化傳統,還是和所謂的''國際化'';保持一致,是拿來主義,還是全盤西化?"


    "我認為這四部電影,除了在時間上比較早的《英雄》,其他三部幾乎全部犯了這種毛病。很多中國觀眾看不懂《十麵埋伏》,覺得這個故事很假,人物很假,很多硬傷,這一點不希奇。因為故事裏的人物根本就是三個穿著中國的古裝的歐美人,他們的思維方式,處事態度和情感表達的方式完全不是中國式的,所以大部分不了解外國人的中國本土觀眾當然要罵它假。《十麵埋伏》是最典型的仿好萊塢製作,強調電腦特技、強調視聽衝擊和感官刺激。中國觀眾看慣了以故事為主的電影,突然看這種以探討人性內涵、探討感情行為對人性影響的電影非常不適應,因為這個電影在挖掘"人"而非"事",所以令看電影隻看故事情節的中國觀眾很不適應,覺得自己花了錢什麽都沒看到。反之,《十麵埋伏》在西方世界引起的空前轟動是國內觀眾所不知道的,幾乎所有的評論都在叫好,幾乎看不到西方人對這個片子有一點負麵的批評;德國的影評人協會甚至說它是''東方最偉大的電影'';。但是,在如此好評的同時,這部電影在國內卻被罵的體無完膚,而且《十麵埋伏》的票房是這四部電影裏最低的。一個拋棄的本民族思維方式的電影,無論表麵如何繁華,就電影本體而言,恐怕依然不能稱為一部成功的電影。"


    "...同樣的,《無極》在這方麵的缺憾更為明顯。陳凱哥導演當年拍《霸王別姬》的時候的那種國學功底不知道都到哪裏去了。整部電影就象一個西方魔幻主義加中國古點美術服裝的怪胎。身為電影學院出身的資深專業導演,陳導不可能不知道,一個演員不以自己本民族的母語演出將會給他的表演打上多麽大的折扣。真田廣一和張棟建講的中國話除了讓觀眾誤會這是一部搞笑片之外,沒有給影片帶來任何其他東西;再有,中華民族自己就是一個有宿命論傳統文化積澱的民族,可是這個電影所表達的宿命論和講述的方式卻完全是德國式日爾曼式的,真是奇哉怪也,難道歐洲的一定比中國的時髦嗎?"


    這話說的大家都笑了起來。年輕人的觀點往往並不完整和無懈可擊,但是非常新穎,易青的這番大白話,卻比許多晦澀的專業影評更使人共鳴。


    《無極》這部電影很多人看完覺得特別別扭,但是又說不出別扭在哪裏,很多專家也不不例外,隻好亂罵一通。


    其實這個故事就是說,一個小女孩騙了一個小男孩,結果小女孩長大了就被所有人騙——這其實完全是中國故事因果循環的套路,可是《無極》非要用外國人的套路來做,弄得不倫不類的,一群中國人用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在過家家,裏麵還混著兩個講話結結巴巴的東亞小國移民——同樣,也是一部中國人拍的非中國文化產品。


    易青等大家都笑完了,自己也笑著道:"最後還得說《夜宴》。馮曉剛這部就更不用說了。完全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加日本能劇美術傳統加中國演員中國主創的三方混雜的四不象。生搬硬套模仿《哈姆雷特》的劇情的結果,導致了故事的不可信。葛尤飾演的皇帝為什麽甘願服毒自盡;周訊飾演的青女被自己的愛人強奸了卻一點不傷心;馬經武老師和黃小明飾演的權臣父子以及吳延祖飾演的太子要奪取政權竟然不試圖調動一兵一卒;張子儀飾演的婉後身為女人,說做皇帝就做皇帝,一點阻力都沒有...


    "...這些硬傷全都無法解釋,唯一的解釋是——第一,《哈姆雷特》的劇情就是這樣的;第二,這些情況發生在西方就會有這樣的的結果。隻有西方女人才會對貞操觀念如此淡漠,也隻有西方國家才自古就有女王即位的傳統,歐洲小國的許多謀反,還真就用不著兵諫...《夜宴》的故事完全破壞了中國的曆史邏輯。為了順應華裔兄弟公司的國際路線,犧牲掉了最有中國都市氣息的馮曉剛導演的馮氏喜劇路線,實在是得不償失。"


    說到這裏,一個影評人突然道:"但是不可否認,這四部電影票房都很高啊,國內票房超過兩億,北美票房全部超過1億美金,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易青點頭道:"所以這幾部電影雖然各有缺點,卻不能說它們是完全失敗的作品。恰恰相反,將來它們都是要記入中國電影裏程碑的,不去研究它們的得失,中國電影就不能更好的進步。我要特別提到一點來佐證我的觀點,那就是,在這四部電影中,哪部電影在商業和藝術上最成功,哪部票房最高?"


    響鼓不用重錘,座上的都是老電影人了,易青一說,大家就知道他的意思了。在闡述第二個問題是,易青唯一沒有批評的《英雄》,國內票房兩億五千萬人民幣,北美票房1.71億美金,超過同檔的《指環王》係列和《哈利波特》,是當年全美票房排行榜前五名,僅次於《黑客帝國》、《星戰前傳》等大片,超過曾經拿過奧斯卡小金人的《臥虎藏龍》,創造華語電影的一個票房奇跡。


    易青慨然道:"《英雄》靠什麽在藝術和商業獲得雙豐收,所有關於中國的符號,《英雄》裏都不遺餘力地再現:圍棋,書法,劍,古琴,山水,竹簡,毛筆,弓箭,威威樓宇,漫漫黃沙,青山碧水,紅牆綠瓦,天下大一統的思想...整個電影的畫麵,極具中國畫的意境;整個故事中的所有人,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的刺客,心懷天下的君王,全都是英雄,這類英雄形象,完全是中國式的,跟美國人那種掛著一身子彈拿著大口徑機槍的破壞性英雄截然不同。同時,一部沒有反麵人物,在英雄和英雄之間構築矛盾的電影,體現了東方式的哲學和智慧,這樣的思維方式,當然會令西方觀眾驚歎並充滿好奇。當然在操作上,《英雄》還有很多缺憾,比如故事主題大家不太能接受,比如個別台詞和表現方法不太真實,但是總體而言,英雄是一部符號化的電影,所有的符號都在傳達一個標識——''MADE IN CHINA'';!這也是《英雄》能夠創造票房神話的根本原因。"


    話到此處,易青忍不住歎息道:"可惜張一謀導演卻不能堅持這種創作思想,在《十麵埋伏》中幾乎完全顛覆和動搖了這一點。中國現在的電影人的思維方向,尤其是商業化改革中產生的一種思維模式,是直線性的,就著商業做商業——他們以為目標是國際市場,所以做出來的東西就應該西方化,因為要賺外國人的錢,所以要拍外國的文化和審美趣味。這其實是違背藝術規律更違背商業規律的,道理很簡單,好比做飯給外國人吃,中國人做西餐做的再好,恐怕也比不上人家家裏做了一輩子外國廚師地道;要想讓老外吃得驚歎不已,那就要做新奇的中國菜給他們吃,然後加一點點遷就他們口味的西式調料。好萊塢每年出上百部頂級的商業大片,再加上英國、法國的商業電影,西方人看這些還沒看膩嗎?還不夠看嗎?誰還要看你模仿《哈姆雷特》?恰恰是《英雄》這種電影,他們沒有接觸過的思維方式,沒有見識過的美術畫麵,以及他們想象不到的故事思想,才能真正令他們覺得新奇,才能吸引眼球。成龍大哥在好萊塢為什麽能成功,因為他獨特,沒人能取代他。個人的獨特在能力和個性,一個民族產業和文化的獨特不也是如此嗎?"


    易青總結道:"所有西方電影的先進經驗和優點我們都可以學,但是要分清楚主次,要清楚的知道,什麽是主體,什麽是附庸。以中國的文化價值為主要的取向,吸取西方文化裏的適用的精華,而不是生搬硬套,主觀甚至媚外的把作品完全西化。隻有堅持走本民族文化的道路,我們才能不僅挖掘國內市場,更加開拓國際市場...


    "...中國人,要拍中國人自己的電影,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ps:本書相關影評有一小部分參考了《南方周末》等專業刊物的觀點,特此聲明。80%以上摘自作者本人當年在電影學院學習期間的影評筆記;有關《夜宴》的評價已經用青衫司馬的筆名在許多刊物發表了完整的中篇評論,有機會拿到的讀者可以看一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活色生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並收藏活色生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