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元年,六月初七。


    清晨。


    京城,西街,一家專門做早點的小攤上。


    於彥昭與胡濙正在吃早餐。


    “鄭教授入職書院,顯然給天下士林帶來了巨大影響。”


    於彥昭放下碗筷,感歎道。


    胡濙不解道:“師兄如何得知?”


    於彥昭道:“你這幾個月忙著跟隨鄭教授研習格物之學,不知京城這段時間陸續來了許多外地士子,其中就有帶著推舉信來參觀金陵書院的學子。”


    “當年有太祖皇帝征招村婦馬氏入宮做女官,今有太子殿下破格選拔女子擔任格物學教授,此舉當是開了女子擔任讀書人教授之職的先例。”


    胡濙思索道:“那些外地學子,或許是想來見一見鄭教授的真容?”


    想起鄭小珺的體貌,於彥昭麵露古怪之色,道:“這些學子之中,或許有些人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探究大紡車的運行原理,好回去仿製。”


    胡濙目露精光道:“應是此理!”他望向於彥昭,驚訝道:“師兄果然有一顆玲瓏心!”


    於彥昭疑惑道:“此話何意?”


    “師兄有所不知,我等一眾師弟皆認為你說話往往可以一語中的,令人心生佩服。”胡濙直言道。


    他的意思是說於彥昭善於揣摩人心。


    於彥昭並沒有因胡濙的恭維而感到開心,反而抬頭向小攤老板喊道:“再來一份蒸包。”接著低聲道:“你隻顧著研習格物之學,不知那大紡車的厲害。”


    “願聞其詳!”胡濙道。


    於彥昭低聲道:“兩個月前,太子殿下見識過大紡車的功用之後,已命令工部仿製,並決定在江寧織造局推廣使用。殿下親口承諾,若此大紡車在實際使用之中故障率低,且將織造局產量提高一倍以上的話,便會奏請今上成立專利局。”


    不等胡濙發問,於彥昭抬起筷子夾了一個蒸包,接著道:“所謂專利局,便是專門管理天下所有發明創造新物件者之權益的衙門,目的是保障類似鄭教授這種發明大紡車者的長久利益。”


    過去並非沒有人善做機巧之物,隻是由於所做之物得不到足夠多的利益,時日一久便喪失了動力,不得不改行謀生。


    胡濙聽到以後會有專利局保護像鄭小珺這樣善做機巧之物者的利益,內心頓時被觸動。


    當善做機巧之物者有了錢保障生活,那自然就可以繼續發明創造新的東西。


    “此話當真?”


    胡濙平時喜怒不形於色,此時聽了於彥昭所言,不由得臉色一變,激動的低聲問道。


    於彥昭察覺到失言,立即打住,抬起筷子又夾了一個包子,嚼了幾口,卻是沒有回答胡濙的問題。


    接著,他換了個話題道:“再過幾日,我家謙兒(於謙)就滿一周歲了,屆時我做東在四海樓大擺宴席,你與其他眾師弟可一定要賞臉參加。”


    胡濙仿佛看見了他未來因為發明創造太多的東西,而成為天下第一格物大師,此時哪裏還能聽進去於彥昭所言。


    “師弟?”於彥昭喊了一聲道。


    胡濙瞬間反應過來,連忙道:“是我失態了,師兄莫怪。”


    “吃好了?”於彥昭道:“不夠的話,我讓老板再來一籠蒸包?”


    胡濙忙道:“吃好了,吃好了!”


    於彥昭將蒸籠裏剩下的最後一個包子夾進口中,邊咀嚼邊道:“既如此,咱們即刻動身去江口,可萬萬不能錯過今日的出海巡洋大典。”


    他口中的“出海巡洋大典”,乃是由大明天子朱棣親自主持的隆重典禮。


    這也是華夏曆史上,首次由天子親自主持船隊出海巡洋的典禮。


    唐宋以來,隨著航海商業的發展和海外貿易的增多,華夏的造船技術也愈加發達起來。


    <a href="https://m.tsxsw.la" id="wzsy">tsxsw.la</a>


    朱元璋建國之初,就比較重視造船和發展海運。


    當時,朝廷為了準備造船用的桐油、棕纜等原料,特地在鍾山開辟了漆園、桐園、棕園等園圃,植樹數萬株。


    還在城西江邊設立了龍江寶船廠,征調各地工匠四百餘戶來到京城,廣造海舶。


    去年朱棣繼位之後,為了落實諸王改封之策,也為了進一步加強同海外的聯係,擴大同諸國的交往,遂下令有司組織規模龐大的船隊。


    而寶船廠,便負責建造海船。


    廠內有通往龍江的溪口,並設有可以啟閉的石閘,用以控製水量。造船時將水排出,關上閘門,在船塢裏施工。船造好後,開閘進水,將船體浮起,放船入江。


    朱棣在船廠內設有提舉司、幫工指揮廳和一所專門打造海船風篷的篷廠外,還設有細木作坊、油漆作坊、撚作坊、鐵作坊、篷作坊、索作坊、纜作坊等七個作坊及看料鋪舍等。


    其中僅是坐落在廠區東北部的篷廠就有房屋十排六十間。


    船廠的督造官員,除位居五品的工部郎中外,還有員外郎、主事、提舉,幫工指揮等人員。僅下設的廂長、作頭等低級班頭就將近百名。


    太子朱高煦與內官監太監鄭和也經常奉命巡視船廠。


    造船製舶的船戶工匠分別來自浙江、湖廣、福建等省,分工細致,下編四廂,每廂分為十甲,每甲設甲長,統管十戶。


    一廂分為船木、梭、櫓、索匠,二廂分為船木、鐵、纜匠,三廂為艌匠,四廂分為棕、篷匠。


    另外,還有內官監匠、禦馬監匠、看料匠、更夫、橋夫等人員。


    朝廷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基本建成了初具規模的海船船隊。


    聽說這次巡洋共有寶船、戰座船、戰船、兵船、馬船、糧船、水船等共兩百多艘,船員兩萬七千多人。


    於彥昭與胡濙皆是人中龍鳳,自然明白出海巡洋這一壯舉必會載入史冊,而他們可以親眼目睹出海巡洋大典,這是何等幸運?


    千載難逢的機會,誰也不想錯過!


    於彥昭從袖袋裏掏出兩塊新式銅錢,丟在桌上,向小攤老板招呼了一聲“結賬”,便起身與胡濙向街道上的四海車行走去。


    車行裏有馬車,也有牛車,還有驢車。


    兩人點了一輛腳力較快的馬車,報了目的地之後,先後上了四輪馬車。


    “此綠廂車減震之物,可是出自鄭教授之手?”


    馬車行駛了一會兒之後,於彥昭驚訝於馬車的平穩,向胡濙問道。


    車行為了引人注目,招攬生意,將車廂外麵塗了一層綠色的漆,故名綠廂車。


    “一個月前,鄭教授帶領我們做出了這種行駛時更加平穩的新式四輪馬車,歐陽駙馬(歐陽倫)得知此事後,便以每輛車兩百銀圓的價格,向書院訂購了三十輛。”


    胡濙道:“據我所知,四海樓、四海武館、四海車行都是歐陽駙馬的產業,此綠廂車,應該就是出自我們書院的那種新式四輪馬車。”


    於彥昭感歎道:“我估計,在過幾年,格物之學定會在士林之中大行其道。”


    胡濙點頭道:“師兄言之有理,我亦覺得應會如此。”


    馬車出了街道,沿著秦淮河畔,向西北方向走小半個時辰,便順利抵達秦淮河與長江的匯口。


    下了馬車之後,兩人乘船到了河對岸,接著沿江北上。


    大約步行走了四裏地,兩人便聽見了沸沸揚揚的吵雜聲,遠遠望去,之前龍江關口前的空地上已經密密麻麻,擠滿了觀禮的人。


    龍江關口乃是朝廷舉行出海巡洋大典的地方。


    “巡洋船隊之龐大,當真是前所未有!”


    望著江麵上一眼看不到盡頭的船隊,於彥昭感歎道。


    兩人眼前的江麵上,停靠有大海船六十多艘,連同中小船隻在內,一共有百餘艘之多,還有很多船停在出海口附近。


    這些遠航巡洋的海船,除了在福建等地建造外,有很多是在龍江寶船廠建造的。


    兩人被龐大的船隊震撼到了,當即加快腳步,不多時便來到了觀禮的人群外圍。


    兩人也不含糊,當下擠入人群,接著左擠右擠,一路擠到了靠近禮台的地方。


    說是靠近,也隻是相對而言,因為兩人距離禮台,目測至少仍有兩裏地之遠。


    因為這時背靠大江的禮台已經被朝廷的官兵一層層圍住,並隔出一塊巨大的空地以供文武百官、宗室諸王、海外諸國使者站立,外圍還有數以萬計的等待出海的士卒。


    大明天子親臨,護衛親軍十二衛之中的錦衣衛、旗手衛皆隨同護駕。


    兩衛有數千人,早就列隊將整個禮台團團圍住,像於彥昭、胡濙這種沒有官身的普通學子,想要在這個時候接近永樂皇帝朱棣,一睹天顏,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若他們敢悄悄向內靠近,巡查的衛士必會把兩人當成刺客抓起來。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罷廢親軍都尉府和儀鑾司,設置錦衣衛,下屬南北鎮撫司十四所,負責護駕侍衛、查察緝捕。


    隨後,他正式設置護衛親軍十二衛,即錦衣衛、旗手衛、金吾前衛、金吾後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衛、府軍左衛、府軍右衛、府軍前衛、府軍後衛、虎賁左衛。


    十二衛是負責護駕左右、護衛宮禁的皇帝侍衛禁軍,這些軍士都是通過精選以後經嚴格訓練而入選的身材健壯、武藝不凡的將士。


    親軍十二衛都有嚴格的建製,待遇也在眾軍之上。


    從職責上可分為護駕侍衛親軍和守衛侍衛親軍,從區域上可分為宮禁侍衛親軍和皇城侍衛親軍。


    護駕侍衛親軍是護從皇帝左右、直接聽命於皇帝的地位最崇高的禁衛軍,分別是錦衣衛與旗手衛。


    護駕侍衛親軍通常是挑選健壯、英武、勇悍的衛士充當,職責上主要是兩大項,一是保護皇帝,確保皇帝及皇帝一行的絕對安全,二是奉旨執行秘密使命。


    守衛侍衛親軍是以守備宮城、皇城為主要職責,防盜、防火、防止賊寇入侵。


    宮禁侍衛親軍是守衛紫禁城的禁衛軍,包括巡查,守禦宮門、城門,雜役等職守,負責宮禁的絕對安寧。


    皇城侍衛親軍則是守備皇城,負責皇城門禁,巡查皇城中的一切隱患,確保皇城安全和萬無一失。


    “我倆站在這裏,除了列隊官兵,啥也看不見,得找塊高坡。”


    於彥昭舉目遙望,卻是壓根看不清禮台上發生的事,不由得急道。


    “師兄剛才可留意到,人群之中有幾架用木材臨時搭建的觀望台?”胡濙說道。


    於彥昭經胡濙提醒,想起來剛才確實見到有人站在觀望台上,道:“那觀望台似乎容納的人數有限。”


    言罷,他回首蹺起腳尖,特地看了一眼人群之中較為顯眼的觀望台。


    “那位身穿黑袍的僧人,臉上是否戴著麵具?”


    於彥昭發現距離兩人最近的觀望台上站著一個僧人,便向身旁的胡濙問道。


    胡濙用力抬頭望去,仔細瞅一眼後,點頭道:“像是麵具。我記得太子門下眾幕僚顧問之中,便有一位戴著麵具的僧人。”


    “要不,咱們去問問觀望台的主人,可否放我倆上去一觀?”於彥昭接著道。


    胡濙道:“隻好如此了。”


    兩人再次擠入人群,經過一番努力之後,來到了黑袍僧人所在的木架觀望台之下。


    台下有數名精壯的武僧,把守著台階。


    “可否通稟一聲你家師父,就說金陵常科書院學子於彥昭、胡濙欲借高台一觀出海巡洋大典?”


    於彥昭看出來眾武僧應該是台上黑袍僧人的扈從,便上前躬身行禮道。


    胡濙眼疾手快,見於彥昭彎腰行禮,也跟著打躬作揖道:“勞煩通稟一聲,學生在此拜謝。”


    為首的武僧略做猶豫,便順著台階爬上觀望台,向黑袍僧人說了於彥昭的請求。


    黑袍僧人聽聞是金陵書院的學子,微微沉默後,便點了點頭。


    片刻後,於彥昭與胡濙來到了木架高台上,鞠躬作揖向黑袍僧人表示感謝。


    “二位不必如此客氣,你等乃是太子殿下的門生,貧僧自然要給二位一份薄麵。”


    黑袍僧人撚須說道。


    “敢問法師尊號?”於彥昭恭聲問道。


    黑袍僧人道:“貧僧法號慶耀,乃是當今太子門下眾多幕僚顧問之一。”


    他正是骨折的雙腿早已恢複如常的慶耀僧人。


    “學生於彥昭(胡濙)見過慶耀法師。”於彥昭與胡濙再次打躬作揖道。


    慶耀撚須道:“你們覺得大明船隊如何?”


    “恒古未有,當世無敵!”於彥昭率先答道。


    胡濙道:“學生也這般認為。”


    “據貧僧所知,船隊之中大船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體量之巨,遠超曆朝曆代,中船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其體量也不可小覷。”


    慶耀無不感歎道:“能建造此類海船巨舶,可見造船工匠們的創造智慧之高超,亦可知龍江寶船廠之巨大造船規模與力量。”


    “法師所言極是,大明海船的風帆與釘接技藝,與唐宋時相比,皆得到極大的提升。”胡濙接話道。


    慶耀來了興致,問道:“你專研的可是格物之學?”


    胡濙恭聲道:“正是。”


    “你剛才說大明海船的風帆與釘接技藝皆超越唐宋,且試言一二。”慶耀接著道。


    胡濙躬身道:“法師有所問,學生不敢不答。學生試言,法師姑且聽之。”


    慶耀點頭。


    胡濙道:“隨著造船技藝的進步,風帆之術亦得到改進。首先,帆的數量增加,三國時就已出現七帆船,而今更多。其次便是帆的材質變化。”


    “最初船帆乃是用草木之葉編織而成,唐宋時布帆出現,帆幕上用竹條橫向安置,此種硬帆可隨風力大小隨意增減帆麵大小,此乃海船能夠遠洋航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後,帆分為了大帆與小帆,且開始轉向船舷之外,這麽做是為了獲取最大的風力。”


    慶耀微微點頭,表示讚同。


    胡濙接著道:“據學生考證,水密艙壁出現於魏晉時期。《宋書·武帝紀》在記錄晉代孫恩、盧循率領船隊叛亂時曰:‘別有八槽艦九枚,起四層,高十二丈。’此八槽艦,學生認為是用水密艙壁將船艙分成八個艙。”


    曆史上,華夏水密艙壁的發明早了歐洲一千多年,在世界造船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為了保障船舶的水密性,撚縫技術同樣得到了提升。自唐代以來,造船的工匠就已經開始用桐油、石灰、麻纖維做成撚料填於連接處的縫隙中,以求提高船舶水密性。”


    “至於在船舶的強度、水密性與結構方麵,漢代樓船便開始使用鐵釘連接之法來確保船體強度,唐宋時采用了榫接和鐵釘並用的連接之法。”


    胡濙說的頭頭是道,慶耀不禁數次頷首。


    “據學生了解,大明的寶船在釘接技術方麵,更為複雜與完善。釘有鍬釘、鐵鋦、鏟釘、螞蝗釘等,使較複雜的木結構可通過各種船釘拚合、掛鋦上卡加固,從而使木帆船的尺度、容量、功能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並可以確保船舶之堅固。”


    胡濙咽了一口唾沫,接著說道:“此外,隨著造船技術的日益成熟,我大明的造船工匠們對於船舶的結構、比例也愈加熟知,如巨型海船長與寬的比值正好可以使船體更加穩定,這也是唐宋造船工匠們不曾做到的。”


    “嗯,不愧是太子殿下的學生,博聞強識,真是後生可畏!”慶耀感慨道。


    胡濙頷首低眉,躬身道:“法師謬讚了,學生愛好格物之學,而造船之技乃是當今朝廷所推崇的,學生便認真探究了一些時日。所言定有錯漏,法師姑且聽之。”


    慶耀接著問道:“你們可知這次奉命出海的巡洋正使是何人?”


    “學生不知。”於彥昭與胡濙異口同聲道。


    慶耀聞言,微笑不語。


    他很清楚,今天大典之上,朱棣便會以聖旨的形式,正式任命鄭和為大明巡洋船隊的總兵官兼巡洋正使。


    於、胡二人受限於身份和職務,自然不知道鄭和早就被朱棣內定為巡洋正使。


    頓了頓,慶耀道:“且隨貧僧遙觀大典。”


    “謝法師。”於彥昭與胡濙齊聲道。


    此時,三人遠遠望去,隱約看見大明天子朱棣正站在禮台上講著話。


    因為離得較遠,三人也聽不見朱棣說話的內容。


    他們模模糊糊的辨別出太子朱高煦站在朱棣的右側,有一位身穿黑色僧袍的老和尚站在朱棣的左側,那些穿著禮服的宗室諸王與文武百官、海外諸國使者皆站在禮台下。


    今日,永樂皇帝朱棣將正式派遣大明的船隊出使海外,而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壯舉也自此開始。


    PS:下西洋開始了,求推薦票、月票、各種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棣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