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殿下,太祖皇帝開國不久後,聽聞昌黎縣有一位精通曆數、天文的村婦馬蓬瀛經常幫助村民解決難題,如改進農具,設計新型水車,便差人表彰此女,並將其征召入朝為官,又下令昌黎縣衙每年補貼此女俸米六十石。”


    “若臣沒有記錯,馬蓬瀛目前應該仍在宮中擔任尚宮一職。由此可見,朝廷征召女子為官,在本朝乃有先例。”


    “故而,即便有女子品學兼優,但臣仍認為不可將之招入金陵書院。因為學生與教授身份不同,而鄭小珺年紀已長,且好機巧之物,體型粗獷,她在書院之中任格物學教授斷不會引發非議。”


    方孝儒依舊堅持反對意見,苦口婆心的說了一番話。


    朱高煦聽了方孝儒的這番坦誠之言,不禁陷入了沉默。


    他的心裏其實很清楚,就目前這個時代,想要辦一所男女皆可入學的學校,所要承受的輿論壓力,會無比巨大。


    可以說,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動搖他的儲君地位!


    試想,男女學生朝夕相處,怎可能不產生感情?


    而有些男女在情難自禁時,忍不住就會進行生娃之事。


    若在金陵書院之中發生這種事,太子朱高煦身為書院院長,顏麵何存?


    那些不滿朱高煦的官員,必然會趁機搞事,製造不利於他的輿論。


    “堂堂太子殿下管教出來的學生,竟然在校內行苟且之事?莫非是跟太子學的?”


    到時候,諸如此類的汙言穢語,隻會如雨後春筍般,一夜之間傳遍整個金陵皇城。


    <a href="http://m.baimengshu.com" id="wzsy">baimengshu.com</a>


    想到這裏,朱高煦決定改變思路,遂開口道:“方博士言之有理,收女子入金陵書院進學,確實不妥。”


    他話鋒一轉,道:“我欲奏請父皇,在金陵常科書院附近,選址另建一座女館,專門招收女子進學,傳授聖人德教,方博士意下如何?”


    方孝儒飽讀詩書,自然知道曆朝曆代對女子的教育態度。


    漢代承襲周代宗室之學的傳統,相對注重女子的教育。


    後漢時漢安帝的皇後鄧綏,為了提高宗室子弟的素質,特地於漢安帝元初六年開辦了一所官邸之學,令族諸王子弟及鄧氏近親子侄中,凡五歲以上男女,一律進學堂念書,她甚至親自監督考試。


    鄧綏受其師班昭的影響,主張成年女子也應與男子一樣讀書,於是“詔中官近臣於東觀受讀經傳,以教授宮人,左右習誦,朝夕濟濟”,開了宮廷女子與男子平等接受教育的先例。


    據方孝儒所知,這種宗室之學在漢代之後已經銷聲匿跡。


    而朱高煦所言的女館,並不是宗室之學,而是麵向尋常家庭的女子學校。


    “回殿下,此事幹係重大,臣不敢妄言。”


    方孝孺略作思考,然後躬身行禮道。


    朱高煦卻不願放過方孝儒,接著說道:“不論對錯,準你試言一二。”


    “臣,遵命。”


    方孝孺不得不恭聲道:“古代女子求學,不外乎三種途徑,一者多受教於父兄,二者為秦樓楚館的師徒授受,三者便是佛寺道觀中尼姑、道姑受教於其師長等等。”


    “至於本朝,與曆代皆有不同,據臣所知,大明開國以來,女子進學多在家中完成,亦或被選入宮中充任宮女後繼續進學。”


    朱高煦聽到這裏,有些好奇的問道:“這是為何?”


    他雖然熟知明初的曆史走向,但並不清楚明朝女子學習的詳細情況。


    “回稟殿下,道學(即理學)雖不讚成對女子進行文教,但並不反對向女子展開德教,本朝宮女所接受的正是德教。”


    方孝孺恭聲作答道。


    “如太祖皇帝命楓林先生(朱升)編修的《女誡》,孝慈高皇後編著的《內訓》,皆提倡女子婦德之教。而欲進行婦德之教,又必須讓嬪妃宮女們識文斷字,以便能讀懂和領會婦教之書,這便是宮女進學之緣由。”


    朱高煦記得,徐皇後正在編寫《內訓》和《勸善書》,也是提倡女子婦德之教的書籍。


    其實,曆史上的明朝家庭女子文學及藝術教育,相較於以往的朝代還是相當發達的。


    明朝女子在詩、詞、曲、賦、文等方麵很有建樹,尤以詩為主,並且湧現了一批女性文學家。


    究其原因,乃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內在邏輯起的作用。


    “太祖孝慈高皇後尤好詩書,而當今皇後殿下,乃是中山王長女,幼承父母之教,誦《詩》、《書》之典,及長後又研習經書史籍,遂博通載籍。”


    “民間之家若要將女兒送入宮中,必須先教其識字,並請先生教授琴棋書畫之技藝。隻因本朝選秀十分重視對預選秀女識文斷字能力的考核,此乃女子在家中進學之緣由。”


    方孝孺接著說道。


    朱高煦聞言,麵露恍然。


    他知道,此類女子入宮之後,其言傳身教和個人魅力,必定會對宮中其他女子產生影響。


    而且,嬪妃和宮女為了得到皇帝的寵愛,想要從眾多後宮佳麗中脫穎而出,也必須學習文化知識和藝術技能。


    方孝孺最後總結道:“因此,太子殿下欲修建女館,向女子傳授聖人之德教,臣沒有反對的理由。不過,此事影響深遠,幹係重大,殿下乃國之儲副,臣顧慮重重,不敢進言。”


    “方博士不愧是當世大儒,這一席話令我受益匪淺,感悟良多。新建女館之事,我會慎重考慮。”


    朱高煦情真意切道。


    頓了頓,他瞥見窗外的陽光十分刺眼,估計已經過了午飯的時間,便對門外喊道:“康平!”


    康平疾步入內,躬身行禮道:“奴婢拜見殿下。”


    朱高煦吩咐道:“你親自帶人去尚膳監,我要留兩位博士在偏室用餐。”


    “殿下,臣不敢!”


    梅殷、方孝孺急忙打躬作揖,齊聲道。


    “朝廷推行科舉新政,應天府首當其衝,而金陵常科書院更是引得天下人側目,兩位博士這段時間為書院之事忙前忙後,不辭勞苦,在書院之中經常一待就是一個晝夜。”


    朱高煦先說了一番話,接著改了稱呼道:“小子留兩位先生吃一頓便飯,怎麽了?莫非兩位先生覺得尚膳監做的吃食不如家中的美味?”


    “臣等並無此意。”方、梅二人齊聲道。


    “既如此,兩位先生請跟我到偏室等待。”


    朱高煦起身繞過書桌,徑直向房門外走去。


    大明皇帝的飲食服務由三個衙門共同組成,即外廷的光祿寺,內廷的尚膳監、尚食局。


    這三個衙門各有側重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皇帝與皇族成員的飲食服務功能。


    其中光祿寺主要負責日常食材、原料、調料的采買購置,相關賬目匯總記錄,以及祭祀太廟、重大宴會的策劃與實施,外國使臣的款待等等。


    尚膳監則負責皇帝禦膳飲食的具體烹飪,而尚食局則負責進呈禦膳,並伺候皇帝進餐,及時上菜撤菜等。


    小半個時辰之後。


    康平領著尚食局的一眾內侍,端著各類餐具、午餐,來到了朱高煦、方孝孺、梅殷三人所在的偏室。


    午餐上齊之後,朱高煦見到了三飯一茶,七菜一湯。


    三飯是筭子麵、香米飯、豆湯,一茶是泡茶。


    七菜包括羊肉炒、煎爛拖齏鵝、豬肉炒黃菜、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南爐鴨、素熇插清汁,一湯是攛雞軟脫湯。


    可以說,這頓午餐甚為豐盛,雞鴨魚豬羊鵝一應俱全。


    “臣等叩謝殿下賞賜!”


    方孝孺、梅殷趕在朱高煦動筷子之前,一先一後跪下叩首道。


    “兩位先生不必這般,快快請起。”


    朱高煦抬手虛扶道。


    兩個時辰後。


    坤寧宮。


    朱高煦拜見了徐皇後,接著將他打算新建女館的想法說了出來。


    朱棣正式舉行登基大典之後,便冊立徐王妃為皇後,不久徐皇後就從長寧宮搬入了坤寧宮。


    “你的這個打算,是否與你爹說過?”徐皇後問道。


    朱高煦道:“說了,爹讓我來問娘你的意見。”


    他在來坤寧宮之前,先去文華殿拜見了朱棣,當時朱棣在批閱奏章,聽了其打算後,便讓他找徐皇後商談。


    朱高煦知道朱棣之所以這麽做,乃是希望給徐皇後找些存在感,借此彰顯徐皇後的仁德。


    因為女館一旦建立,將會對整個天下士林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若再對此加以管製及引導,便會形成非常好的輿論。


    這會給首倡修建女館的人,帶來莫大的聲譽與名望。


    朱高煦是朱棣之子,徐皇後是朱棣之妻,母子倆聲望增加,對朱棣這位已經是大明皇帝的父親也自然更加有利。


    那些支持朱棣的官員,屆時便會高呼“陛下聖明”、“陛下有個好太子”、“陛下有個好皇後”之類的雲雲。


    “你可知後漢女史班昭?”徐皇後問道。


    朱高煦答道:“班昭家學淵源,極擅文采。十四歲時,嫁於同郡人曹世叔。之後曹世叔去世,其清守婦規,舉止合乎禮儀,氣節品行非常好,時人稱之‘曹大家’。後時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後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尊之為師。其所著《東征賦》、《女誡》,聞名於世。”


    徐皇後又問道:“那你可知蔡琰?”


    “蔡琰之父蔡邕是後漢名臣,此女自幼耳濡目染,博學能文,又善詩賦,通音律,兼長於辯,傳世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朱高煦答道。


    “大明開國之後,你皇爺爺建立並完善了女官製度以管理後宮事務,你可知道你皇爺爺這麽做的意義在何處?”


    徐皇後先是問了朱高煦兩個曆史上著名的女子,卻沒有表達反對或讚成建造女館的意見,接著又提出了一個事關本朝女官製度的問題。


    朱高煦自然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他與徐皇後所處的殿內有不少宮女、內侍在當值,有些話不能直言。


    徐皇後見朱高煦猶豫,便揮手讓殿內宮女、侍從皆退了下去。


    朱高煦左右掃視了一眼,確定沒有旁人之後,緩緩說道:“皇爺爺鑒於漢唐宦官幹政和專權的教訓,故而用女官分割宦官之事權。”


    大明內廷女官共設六局一司,即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宮正司,秩皆正六品。


    每局領四司,其屬二十有四,其中尚宮局總行六局之事,宮正司執掌戒令責罰。


    “不錯,你皇爺爺規定宦官不得識字,隻供馭使,以杜幹政之源。並以女官取代宦官,負責掌握宮中文書記錄諸如財帛登錄、寶璽和圖籍掌管、記錄功過等事務。而若要實現這一目的,女官就得選自有文化的宮女。”


    徐皇後接著說道。


    朱高煦此時已經明白了徐皇後的意思。


    按照朱元璋的設想,若要用女官分割宦官的事權,必須得對宮女進行文化教育。


    這也是朱元璋設立宮內女校,並任用有文化的女官作為老師,來教授宮女的緣由,不然他也不會征召村婦馬蓬瀛入宮為官。


    曆史上,從明中期開始,數任皇帝又先後任命有文化的宦官與女官輪流教授宮女,逐漸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宮女教育機製。


    “除女官外,後妃有時也會親自教授其他妃嬪、宮女識文斷字。為娘編寫《內訓》、《勸善書》,便是為了對女子進行婦德教化,此舉多少可以幫你爹分擔一些治理天下的擔子。”


    徐皇後又做了補充道。


    朱高煦躬身道:“娘心係天下,孩兒佩服至極。”


    “為娘說了這麽多,你應當明白女館的意義之重大,影響之深遠,因此修建女館之事,你需慎之再慎。”


    徐皇後語重心長道:“務必做好充足準備之後,再下手施為。”


    “娘放心,孩兒知道該如何去做。”朱高煦恭聲道。


    徐皇後點頭道:“這新建的女館,你可想好起個什麽名字?”


    朱高煦急忙道:“求娘為女館賜名。”


    “就叫金陵女館,你意下如何?”徐皇後麵露微笑道。


    朱高煦眉開眼笑道:“娘所取的名字,自然是好名字。孩兒鬥膽,再求娘賜墨寶一幅,好裱起來充任女館之匾額。”


    “你呀!”


    徐皇後抬手點了一下朱高煦的額頭,故作不悅道:“真是把娘都計算好了!”


    PS:為了連貫性,本章是二合一章節,沒有拆章,希望老鐵們繼續支持本書,多投推薦票、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棣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