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改革奏疏製度半個月後,便收到了南直隸及周邊府縣官員的密奏。</p>
這些密奏之中,有人提及方孝孺、解縉等內閣顧問的親族,通過皇家銀行發行的債券,獲得巨大的紅利之後,紛紛把錢投入了各種各樣的手工作坊之中。</p>
尤其是方孝孺的親族,依仗著方孝孺作為內閣學士之首,近二十年來,已經發展成為台州府第一大宗族,家族人丁數千。</p>
而且,方孝孺的親族們,從事著紡織、瓷器、銅器、製茶、造紙、印刷、造船等行業。</p>
他們通過廣建作坊、私廠,目前已經雇傭了一萬多名工人。</p>
提及這些事情的官員,在密奏的最後皆表達了深深的憂慮,希望皇帝陛下可以重視起來。</p>
實際上,朱高煦早就通過散布在全國各地的錦衣衛密探,獲知了這些問題。</p>
洪武初期,大明王朝的主流貨幣是銅錢,以寶鈔為輔,中期時寶鈔與銅錢並行。</p>
洪武末期,在朱高煦的運作之下,經朱元章批準,大明朝廷開始推行新的貨幣製度,精美絕倫的新式寶鈔逐漸取代舊的寶鈔。</p>
永樂開海之後,隨著海外白銀的大量流入,銀圓逐漸盛行起來,與銅錢一起成為了大明的主流貨幣。</p>
等到了永樂後期,也就是永樂十六年往後,十圓及十圓以下的小額金鈔慢慢取代了銅錢。</p>
小額金鈔本質上就是紙幣。</p>
永樂後期,在朱棣把政事皆交給朱高煦處分之後,朱高煦卻故意在商品與白銀黃金的儲備不足情況下,大量發行這種精美絕倫的小額金鈔,充當貨幣。</p>
全國境內修建四級官道、橋梁、水渠、水庫、學堂等基礎建設,朝廷一律以小額金鈔支付工薪,同時用金鈔納稅可以減免一成。</p>
如此這般,越來越多的小額金鈔以工薪的形式發放到百姓手中,導致社會上的錢很多。</p>
可實際上,這時還沒有大量與錢等值的農業與手工業產品,於是便造成了諸多省城、縣城街市之中的商品價格上漲。</p>
朱高煦故意弄得大部分人口眾多的城市出現通貨膨脹,尤其以沿海城市的通貨膨脹最為嚴重,目的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p>
因為凡是與大明進行商業貿易的國家,都會像大明朝廷治下的民間百姓一樣,被朱高煦製定的“商品化政策”所掠奪。</p>
農業及手工業產品的價格虛高,使得與大明進行貿易的國家,將大量的貨物輸送到大明,而大明則以大量代表銀圓的金鈔,以及少量的銀圓、通寶(銅錢)瘋狂地掠奪世界。</p>
在永樂二十年前後,大明一度遭遇了錢荒的情況,朝廷每年大量製造銀圓、通寶,卻無論如何也不夠用。</p>
一是因為不該進入市場的農業及手工業產品進入了市場。</p>
二是銀圓與通寶的貶值,使得其無法回流。</p>
大明朝廷發行的銀圓與通寶一度成為國際化的貨幣。</p>
除了銀圓、通寶是機鑄幣,有精美絕倫的印花之外,還在於銀圓、通寶在大明境內貶值,貶值到用銀合金、銅合金壓製出來的精美銀圓、通寶不如銀、銅。</p>
其它國家把貨物賣給大明,從大明賺取了大量的銀圓、通寶之後。</p>
除了少量的銀圓、通寶在貶值的過程中購買大明出產的絲綢、瓷器、書籍等本國無法生產的昂貴奢侈品之外,大量的銀圓、通寶都被作為貨幣在本國流通,以分散大明銀圓、通寶貶值的損失。</p>
這些國家為了能夠讓大明銀圓、通寶能夠花出去,掌權者在征收賦稅之時,都要求征收銀圓、通寶,以便本國百姓接受大明銀圓、通寶並進行儲備。</p>
當大明銀圓、通寶貶值太大,為了盡量減少損失,無論是大明民間,還是其它國家的民間百姓,都在偷偷地將銀圓、銅錢重新溶解,提煉之後鑄成銀器、銅器,因為銀器、銅器比銀圓、銅錢更值錢。</p>
這種資本與朝廷相結合,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以不斷發展進步的科技為支撐,以貨幣霸權為手段,進行財富掠奪的方式,就是國家壟斷。</p>
也就是說,大明王朝正以金融霸權掠奪民間以及周邊國家。</p>
曆史上,西方的發達國家也是如此,他們以武力為後盾,科技做支撐,貨幣霸權為手段,一邊割國內百姓的韭菜,一邊割非發達國家的韭菜。</p>
</p>
若是因為這樣,就把此時的大明當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家,那就錯了。</p>
曆史上的西方,資產階級是通過改革或革命來謀求權力,使國家的製度更加符合資產階級的進一步發展。</p>
此時,在大明境內,巨商大賈們則是順應朝廷的製度,並非是打破製度。</p>
目前的普遍現象是,商人在獲得財富後並不熱衷於技術革新、擴大生產,而是想盡辦法為其子弟能參與科考打通關節,其本人卻又拙劣地模彷著士大夫的風雅生活,以求實現階級跨越。</p>
《唐六典》中規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不得入仕。”</p>
也就是說,唐朝的商人子弟無法參加科舉。</p>
但是到了宋代,這種局麵發生變化,即“如工商雜類人等,有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並解送”,其中解送的意思就是允許其參加科舉。</p>
曆史上的明朝也是如此。</p>
眼下的明朝商人更是如此!</p>
他們經營商業,要麽為了置辦田產,要麽是為了實現階級跨越,並沒有把“經商”本身當成最終目的。</p>
他們的資財隻有很少的一部分用於技術革新與擴大生產,更別說轉化為工業資本了。</p>
據朱高煦通過錦衣衛密探了解,許多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大商人,他們的財產,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田租。</p>
也就是說,這種類型的商人,還有一層地主的身份。</p>
為了避免這種類型的商人,通過各種方式,把應當繳納給朝廷的商稅、田賦等賦稅轉嫁到農民頭上。</p>
朱高煦把越來越多的勳貴,拉入皇家商行,開設新的商號,鼓勵勳貴們去從事手工業、製造業等工商業。</p>
如此一來,這樣新興的工商業,便可以不斷吸納城市周邊地區的勞動力。</p>
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各種作坊設在縣城或省城周邊的農村鄉鎮之中,進一步帶動了農村鄉鎮的發展。</p>
大明的奢侈品產業非常發達,海外貿易幾乎都以奢侈品貿易為主,比如瓷器、絲綢、茶葉等。</p>
宋朝的時候,奢侈品產業是為皇家和特權階層服務,極大程度的受到朝廷政策的影響。</p>
而奢侈品產業利潤巨大,對促進商業發展具有重大作用,目前的大明奢侈品產業皆在皇家商行與朝廷控製之下。</p>
文武官員與民間百姓皆通過皇家銀行發行的相關債券,獲得奢侈品紅利。</p>
這也促使越來越多的人,把錢投入燒製瓷器,或紡織絲綢,或加工茶葉等奢侈品產業作坊、工廠之中。</p>
方孝孺的親族也好,解縉的親族也罷,他們都隻是大明在向前發展之中,必然會出現的例子。</p>
像他們這樣,通過興建手工作坊,雇傭百姓從事手工製造的商人,幾乎每個鄉鎮都存在。</p>
所以,擺著大明第三任皇帝朱高煦麵前的問題是——大明接下來的路,要走向何方?</p>
走資?走社?還是走一條前所未有的路?</p>
這些密奏之中,有人提及方孝孺、解縉等內閣顧問的親族,通過皇家銀行發行的債券,獲得巨大的紅利之後,紛紛把錢投入了各種各樣的手工作坊之中。</p>
尤其是方孝孺的親族,依仗著方孝孺作為內閣學士之首,近二十年來,已經發展成為台州府第一大宗族,家族人丁數千。</p>
而且,方孝孺的親族們,從事著紡織、瓷器、銅器、製茶、造紙、印刷、造船等行業。</p>
他們通過廣建作坊、私廠,目前已經雇傭了一萬多名工人。</p>
提及這些事情的官員,在密奏的最後皆表達了深深的憂慮,希望皇帝陛下可以重視起來。</p>
實際上,朱高煦早就通過散布在全國各地的錦衣衛密探,獲知了這些問題。</p>
洪武初期,大明王朝的主流貨幣是銅錢,以寶鈔為輔,中期時寶鈔與銅錢並行。</p>
洪武末期,在朱高煦的運作之下,經朱元章批準,大明朝廷開始推行新的貨幣製度,精美絕倫的新式寶鈔逐漸取代舊的寶鈔。</p>
永樂開海之後,隨著海外白銀的大量流入,銀圓逐漸盛行起來,與銅錢一起成為了大明的主流貨幣。</p>
等到了永樂後期,也就是永樂十六年往後,十圓及十圓以下的小額金鈔慢慢取代了銅錢。</p>
小額金鈔本質上就是紙幣。</p>
永樂後期,在朱棣把政事皆交給朱高煦處分之後,朱高煦卻故意在商品與白銀黃金的儲備不足情況下,大量發行這種精美絕倫的小額金鈔,充當貨幣。</p>
全國境內修建四級官道、橋梁、水渠、水庫、學堂等基礎建設,朝廷一律以小額金鈔支付工薪,同時用金鈔納稅可以減免一成。</p>
如此這般,越來越多的小額金鈔以工薪的形式發放到百姓手中,導致社會上的錢很多。</p>
可實際上,這時還沒有大量與錢等值的農業與手工業產品,於是便造成了諸多省城、縣城街市之中的商品價格上漲。</p>
朱高煦故意弄得大部分人口眾多的城市出現通貨膨脹,尤其以沿海城市的通貨膨脹最為嚴重,目的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p>
因為凡是與大明進行商業貿易的國家,都會像大明朝廷治下的民間百姓一樣,被朱高煦製定的“商品化政策”所掠奪。</p>
農業及手工業產品的價格虛高,使得與大明進行貿易的國家,將大量的貨物輸送到大明,而大明則以大量代表銀圓的金鈔,以及少量的銀圓、通寶(銅錢)瘋狂地掠奪世界。</p>
在永樂二十年前後,大明一度遭遇了錢荒的情況,朝廷每年大量製造銀圓、通寶,卻無論如何也不夠用。</p>
一是因為不該進入市場的農業及手工業產品進入了市場。</p>
二是銀圓與通寶的貶值,使得其無法回流。</p>
大明朝廷發行的銀圓與通寶一度成為國際化的貨幣。</p>
除了銀圓、通寶是機鑄幣,有精美絕倫的印花之外,還在於銀圓、通寶在大明境內貶值,貶值到用銀合金、銅合金壓製出來的精美銀圓、通寶不如銀、銅。</p>
其它國家把貨物賣給大明,從大明賺取了大量的銀圓、通寶之後。</p>
除了少量的銀圓、通寶在貶值的過程中購買大明出產的絲綢、瓷器、書籍等本國無法生產的昂貴奢侈品之外,大量的銀圓、通寶都被作為貨幣在本國流通,以分散大明銀圓、通寶貶值的損失。</p>
這些國家為了能夠讓大明銀圓、通寶能夠花出去,掌權者在征收賦稅之時,都要求征收銀圓、通寶,以便本國百姓接受大明銀圓、通寶並進行儲備。</p>
當大明銀圓、通寶貶值太大,為了盡量減少損失,無論是大明民間,還是其它國家的民間百姓,都在偷偷地將銀圓、銅錢重新溶解,提煉之後鑄成銀器、銅器,因為銀器、銅器比銀圓、銅錢更值錢。</p>
這種資本與朝廷相結合,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以不斷發展進步的科技為支撐,以貨幣霸權為手段,進行財富掠奪的方式,就是國家壟斷。</p>
也就是說,大明王朝正以金融霸權掠奪民間以及周邊國家。</p>
曆史上,西方的發達國家也是如此,他們以武力為後盾,科技做支撐,貨幣霸權為手段,一邊割國內百姓的韭菜,一邊割非發達國家的韭菜。</p>
</p>
若是因為這樣,就把此時的大明當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家,那就錯了。</p>
曆史上的西方,資產階級是通過改革或革命來謀求權力,使國家的製度更加符合資產階級的進一步發展。</p>
此時,在大明境內,巨商大賈們則是順應朝廷的製度,並非是打破製度。</p>
目前的普遍現象是,商人在獲得財富後並不熱衷於技術革新、擴大生產,而是想盡辦法為其子弟能參與科考打通關節,其本人卻又拙劣地模彷著士大夫的風雅生活,以求實現階級跨越。</p>
《唐六典》中規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不得入仕。”</p>
也就是說,唐朝的商人子弟無法參加科舉。</p>
但是到了宋代,這種局麵發生變化,即“如工商雜類人等,有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並解送”,其中解送的意思就是允許其參加科舉。</p>
曆史上的明朝也是如此。</p>
眼下的明朝商人更是如此!</p>
他們經營商業,要麽為了置辦田產,要麽是為了實現階級跨越,並沒有把“經商”本身當成最終目的。</p>
他們的資財隻有很少的一部分用於技術革新與擴大生產,更別說轉化為工業資本了。</p>
據朱高煦通過錦衣衛密探了解,許多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大商人,他們的財產,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田租。</p>
也就是說,這種類型的商人,還有一層地主的身份。</p>
為了避免這種類型的商人,通過各種方式,把應當繳納給朝廷的商稅、田賦等賦稅轉嫁到農民頭上。</p>
朱高煦把越來越多的勳貴,拉入皇家商行,開設新的商號,鼓勵勳貴們去從事手工業、製造業等工商業。</p>
如此一來,這樣新興的工商業,便可以不斷吸納城市周邊地區的勞動力。</p>
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各種作坊設在縣城或省城周邊的農村鄉鎮之中,進一步帶動了農村鄉鎮的發展。</p>
大明的奢侈品產業非常發達,海外貿易幾乎都以奢侈品貿易為主,比如瓷器、絲綢、茶葉等。</p>
宋朝的時候,奢侈品產業是為皇家和特權階層服務,極大程度的受到朝廷政策的影響。</p>
而奢侈品產業利潤巨大,對促進商業發展具有重大作用,目前的大明奢侈品產業皆在皇家商行與朝廷控製之下。</p>
文武官員與民間百姓皆通過皇家銀行發行的相關債券,獲得奢侈品紅利。</p>
這也促使越來越多的人,把錢投入燒製瓷器,或紡織絲綢,或加工茶葉等奢侈品產業作坊、工廠之中。</p>
方孝孺的親族也好,解縉的親族也罷,他們都隻是大明在向前發展之中,必然會出現的例子。</p>
像他們這樣,通過興建手工作坊,雇傭百姓從事手工製造的商人,幾乎每個鄉鎮都存在。</p>
所以,擺著大明第三任皇帝朱高煦麵前的問題是——大明接下來的路,要走向何方?</p>
走資?走社?還是走一條前所未有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