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心話。”</p>


    黃儼冷哼一聲,隨即盯著金英,問道:“為何你直到今日才對咱家說出這種真心話?”</p>


    </p>


    “黃公精明強幹,智慧超群,乃是太上皇之臂膀。陛下恢複黃公官職,還不是聽了太上皇的旨意!”</p>


    金英先恭維了一句,接著躬身感慨道:“下官思前想後,終於想通了,若是下官再執迷不悟,繼續跟黃公作對,無疑是自取滅亡啊!反之,若能誠心歸順黃公,至少可以得到黃公的諒解,留得一線生機。”</p>


    黃儼仰天大笑,他當然知道金英的在撒謊,不過卻將計就計道:“金英啊,你是明白人,本監原諒你了。”</p>


    金英聞言大喜過望,當即屈膝跪下,向黃儼叩首道:“下官謝黃公恩典!”</p>


    “別這樣!別這樣!成何體統?”</p>


    黃儼忍著心中的得意,急忙扶起金英道:“金英啊,本監也是明白人,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隻要你真心歸順與咱家,咱家保你飛黃騰達!”</p>


    “謝黃公!”</p>


    金英抱拳行禮道:“下官從今往後,絕對唯黃公馬首是瞻,黃公指向哪裏,下官就衝向哪裏,哪怕是赴湯蹈火,下官也是萬死不辭!”</p>


    “好!好!好!”</p>


    黃儼來了興致,一連說了三個“好”,然後拍了拍金英的肩膀,低聲道:“金英啊,咱家今兒跟你透露一個事,鄭督公這巡洋正使總兵官當不了多久了,上皇的大將軍號海船建好之日,就是‘三寶太監’易主之時!”</p>


    “下官早該想到的,黃公深得太上皇之寵幸,乃上皇心腹,取代鄭督公也是早晚的事!”</p>


    金英故作吃驚,小聲附和道。</p>


    黃儼點了點頭道:“往後你能走多高,就看你的表現了!且回吧!”</p>


    “下官告退!”</p>


    金英躬身道。</p>


    與此同時。</p>


    武英殿。</p>


    朱高煦憤怒的把奏本摔在禦桌上,對著禦馬監左少監興安大發雷霆。</p>


    “這是什麽?歸你禦馬監管理的幾處皇莊,上月集市商業總交易額,一報就報上來三個!金少監報上來的是銀圓兩萬三千塊,監丞海壽報上來的是銀圓兩萬六千塊,而你統計的卻隻有銀圓兩萬四千五百塊!本月究竟該按哪個數來收取商業稅啊?”</p>


    興安躬身答道:“陛下,海監丞估報的兩萬六千塊,是算上了上個月新開商鋪、攤販的大致交易額,金少監估報的一萬三千塊,則是沒有加上新開商鋪、攤販的大致交易額。”</p>


    “海監丞往高了估,是想為皇家多收稅,金少監往低了估,是想讓禦馬監管理的各處皇莊上的商鋪、攤販少納稅。奴婢截長去短,取了個中間數字。”</p>


    朱高煦皺眉道:“你們這估來估去的,連本部監管的幾處皇莊上個月的集市商業總交易額都弄不清楚,你說荒不荒唐?”</p>


    “啟稟陛下,不隻是禦馬監掌管的幾處皇莊集市管理混亂,內廷各監也存在此類情況。”</p>


    興安不卑不亢的躬著身,緩緩作答道:“主要由於商鋪、攤販交易數額小,頻次多,負責統計的內使在做賬時常有錯漏。再加上皇莊佃租低,農具種類多,又使得各處皇莊的佃戶人口每月皆在增加,於是販賣自家手工製品的小商小販也與日俱增。”</p>


    他說到這裏,話鋒一轉道:“陛下,奴婢以為,這種亂,並不都是壞事。就好比家裏銀圓攢多了,一是沒算清楚罷了。”</p>


    朱高煦無奈的笑了笑,盯著興安道:“朕問你,何時才能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p>


    “陛下,禦馬監缺少識文斷字的內侍,其他各監也同樣如此,奴婢等也是有心無力啊!”</p>


    興安苦著臉說道。</p>


    “嗬嗬,別聽下麵的人推諉扯皮,他們瞞得了你,卻瞞不了朕!”</p>


    朱高煦冷笑道:“皇莊集市商業總交易額不準確,對他們卻是有利的。因為他們可以趁機中飽私囊,把多收的稅銀裝入自身口袋!”</p>


    “陛下明鑒!”</p>


    興安附和道。</p>


    朱高煦摔了一下袖子,站起身,雙手掐腰道:“朕這就下旨,從宛平縣中學堂臨時征調三百名學子,配合內廷各監前往各處皇莊,重新統計上個月的集市商業總交易額,先從你禦馬監掌管的幾處皇莊開始!”</p>


    “一個皇莊統計完之後,接著再去下一個皇莊。如此一來,這些學子既長了本事,又見了民情,一舉多得。”</p>


    “陛下英明,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p>


    興安急忙躬身道。</p>


    朱高煦又道:“至於各監負責文書勘合事務內使人數不夠的問題,朕已經下旨,在司禮監下設置內書堂,專門培養識文斷字的內使。再過幾個月,就會有一批會讀寫的宦官分派到各監當差。”</p>


    “陛下,奴婢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p>


    興安謹慎的觀察著朱高煦的表情,試探著問道。</p>


    朱高煦道:“說說看。”</p>


    “啟稟陛下,奴婢近日聽到兩個傳聞,一個是說陛下之所以設立內書堂,恢複黃儼司禮監太監的職務,是迫於上皇的威勢。”</p>


    興安小心翼翼的說道。</p>


    他見朱高煦靜靜聽著,便壯著膽子繼續道:“另一個是說陛下打算拔高司禮監的地位,不讓內官監獨大,尤其是平衡內官監太監鄭督公的威信與權勢。”</p>


    “那你覺得朕為何設立內書堂?”</p>


    朱高煦看向興安,微笑著問道。</p>


    “奴婢妄自揣測聖心。”</p>


    興安突然雙膝一軟,跪下磕頭道:“請陛下治罪。”</p>


    “起來罷。”</p>


    朱高煦抬手道:“朕不怕告訴你,這兩個傳聞都對。”</p>


    一般認為,曆史上明朝的內書堂設置於宣德年間,明宣宗除了沿襲前代做法外,還將之確立為一項製度,選用陳山等內閣成員為內書堂的教習。</p>


    而實際上,由於大明皇帝對宦官的任使日多,永樂時期就已經開始對小宦官進行培養和訓練,隻不過並未正式化和製度化。</p>


    對幼年宦官的培養,目的就是為皇儲準備能處理文字的秘書人才。</p>


    比之洪武時能紀錄禦前文字的記事奉禦,朱棣對宦官的要求是更高了。</p>


    永樂年間,朱棣為了加強對全國尤其是西域、努爾幹、交趾等地的控製,把可靠的宦官派到軍事、政治等重要職位上。</p>


    如派遣鄭和、王景弘、慶耀等人率領船隊出海,派遣侯顯等人巡使烏思藏,派遣武易信(亦失哈)等人出使努爾幹,派遣馬騏等人出鎮交趾等。</p>


    盡管宦官的權力因此大為擴張,然而這些掌管權力的宦官,大多不是出自司禮監。</p>


    鄭和、王景弘出自內官監,慶耀出自禦馬監,武易信、馬騏最早是禦用監內侍,隻有侯顯出自司禮監。</p>


    換言之,永樂時期的司禮監仍屬於一般的宦官衙門,在司禮監內任職的眾宦官也不具有像曆史上明朝嘉靖時那樣的優越地位,內廷各監的宦官憑借聖眷,皆有機會出任要職,掌握大權。</p>


    朱高煦下令在司禮監設置內書堂,當然不是像黃儼等宦官誤以為的那樣,走曆史上的老路——提高司禮監的地位。</p>


    他是打算利用內書堂招募少年內侍之機,來一招引蛇出洞,把那些往宮中送眼線的朝臣、往宮外傳消息的內廷宦官全部釣出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棣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