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p>
武英殿。</p>
朱高煦背負雙手,站在巨大的地球儀前麵。</p>
他望著地球儀上孔雀半島的位置,問道:“可知你大伯為何寧願搞得民怨沸騰,也要為你瞻基堂弟選妾?”</p>
由於穿越者朱高煦改變了曆史,導致朱高熾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至於朱瞻基比曆史上晚了四年出生,年紀比朱瞻域還要小一歲。</p>
旁邊,太子朱瞻域尋思道:“爹,兒子覺得,大概是瞻基堂弟大婚後,遲遲未有子嗣誕下的緣故。”</p>
“不錯,你大伯大張旗鼓的為你瞻基堂弟選妾,雖然有利有弊,但總歸是利大於弊。他這般行事,在為你瞻基堂弟選出一批優秀妾室的同時,還有兩個大大的益處。”</p>
朱高煦有意教導朱瞻域,便仔細分析道:“第一,那些負責此事的官員們得到了曆練,與治下百姓溝通的能力得到了提升。”</p>
“第二,曆來朝廷選妃,從未設置過參選費,而你大伯卻高調行事,之後又命令麾下官員退還未選中者的參選費,此舉與商鞅轅門立木有異曲同工之妙,皆是為了取信於民。”</p>
他說到這裏,側身看向朱瞻域道:“當權者要想取信百姓,讓百姓順從,除了依仗權勢之外,還得學會用具體的事情來樹立威望。”</p>
朱瞻域若有所思。</p>
“靖江王與你大伯私交不錯,因受其影響,這才也搞出了選妾之舉。”</p>
朱高煦又道:“雖說白蓮教害民不淺,但孟孝文一家人的悲慘遭遇,皆因靖江王效法漢王選妾而起。”</p>
靖江王不收參選費選妾,那麽孟仲乙就不會被劉婆等人誣陷侵吞參選費,自然也就不會被逐出王府,成為誰都可以踩上一腳的過街老鼠。</p>
“爹,兒子在想,大伯為瞻基堂弟選妾,以及靖江王侄選妾,會不會帶壞民間風氣?”</p>
朱瞻域猶豫片刻後,最終還是說出了心中的擔憂。</p>
每個朝代都是建立在戰火廢墟之上,而建國後婦幼老弱的存活率較低,多以青壯男丁為主。</p>
因此,無論是秦漢,還是隋唐,曆朝曆代的人口性別比例,一般情況下皆是男多女少。</p>
這樣一來,絕對不可能出現人人納妾的情況。</p>
可是,當天下安穩幾十年之後,有錢人越來越多,他們爭相納妾的情形還是有可能會出現的。</p>
“你的這個顧慮,並非沒有道理。”</p>
朱高煦沉聲道:“自宗周之始,納妾隻是少數人的特權,平民百姓沒有納妾的資格。”</p>
西周的分封製度,猶如金字塔模式,周王處於金字塔之端,之下是諸侯,其次是卿大夫,再其次是士,最下麵的基層是庶民、國人。</p>
依周製,周王除王後外,還可以有一百二十個妾,諸侯一妻九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至於庶民隻能是一妻無妾。</p>
即便如此,少數有納妾特權的人,相互之間依然存在著等級差異。</p>
西晉時,王公可置妾八人,郡侯可置妾六人,一品、二品官員可置妾四人,三品、四品官員可置妾三人,五品、六品可置妾兩個人,七品、八品隻能納一個妾。</p>
唐代親王可納妾十二個,郡王以及一品官十個,二品官八個,三品官六個,四品官四個,五品官三個等等。</p>
凡是在法令規定範圍內納的妾,皆屬於朝廷承認的存在,依律享有一定的名分、名號,具有一定的特權。</p>
“在咱們大明朝,按照太祖皇帝當年定下的規矩,親王可以納妾十人,若郡王二十五歲時無子,可以納妾兩人,若三十歲時依舊無子,還可以再納兩人,即郡王最多納妾四人。”</p>
“此外,鎮國將軍與輔國校尉最多可納妾三人,奉國中尉最多可納妾兩人。”</p>
“甚至依大明律令,民間百姓隻有到了四十歲無子,才可以納妾。”</p>
朱高煦感到有些無奈的說道:“但實際上,無論是太祖製定的祖訓,還是曆朝曆代的朝廷律令,都不過是停留在紙麵上的條文罷了。”</p>
“天下承平日久之後,那些高官顯貴,必定會競相納妾。”</p>
“比如,晉代名將陶侃有媵妾數十,家僮千人,顯然超過了晉代律法規定的數目。又比如,唐代權臣李林甫有姬妾數十人,比唐代律法規定的親王可納的姬妾數目還多。”</p>
他說到這裏,不禁想起了曆史上明代駙馬趙輝:“家故好侈,姬妾至百餘人。”</p>
這位趙輝的正牌妻子,乃是朱棣最小的妹妹寶慶公主。</p>
雖然趙輝的姬妾多是在寶慶公主去世後納的,但這也反應出朝廷定下的納妾規矩對高官顯貴的約束力有限。</p>
換言之,曆朝的達官顯貴納妾並不受律法條文所限製,這便導致納妾數量多寡,變成了地位和財富的象征。</p>
“然而,納妾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輕則令人家宅不寧,嚴重者甚至會讓人家破人亡。”</p>
朱高煦轉過身,一邊朝著禦桌走去,一邊緩緩說道:“例如,唐玄宗時期中書侍郎嚴挺之,納了一個叫做玄英的妾室,他因為很喜歡玄英,而疏遠了他的妻子。”</p>
“嚴妻生有一子名嚴武,時年八歲的嚴武見其父嚴挺之因喜歡妾室玄英而冷落了他的母親,竟然在一個深夜錘殺了玄英。”</p>
“令人意外的是,嚴挺之不僅沒有追究嚴武,反而表彰嚴武有膽識,認為此子將來定有作為。”</p>
“確如嚴挺之所言,嚴武後來做到了節度使,乃是唐中期一代名將。”</p>
朱高煦繞過禦桌,穩穩地坐下後,接著說道:“在嚴挺之納妾這個故事之中,死的是妾室玄英。可是,在數年前,發生在山東境內的一個慘案,死的卻是納妾者本人。”</p>
隨後,他又給朱瞻域講了一個簡短的故事。</p>
話說,章丘縣主薄王隆原有一妻,後來又納一妾,名曰雪蓮。</p>
王隆此人懼內,不敢把雪蓮帶回家中,特地在外麵置辦了一處別院,專門給雪蓮居住。</p>
因為實在是喜歡雪蓮,王隆退班後也不回家,就住在雪蓮的別院之中,此後又陸續給雪蓮置辦了許多金銀首飾。</p>
再後來,喜新厭舊的王隆又納了一個妾室,名曰小婉,也置辦了一處別院給小婉居住。</p>
此後,王隆開始往小婉處跑,冷落了雪蓮,甚至把之前給雪蓮的金銀首飾拿走送給了小婉。</p>
雪蓮懷恨在心,竟然串通其兄毒死了王隆。</p>
章丘縣縣令發現王隆數日不到縣衙坐班,便急忙派人去尋。</p>
他知道王隆養了兩房妾室,當天就鎖定了嫌疑人雪蓮,很快將此兄妹二人捉拿歸案。</p>
“在這個故事之中,王隆為了滿足納妾之私欲,最終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若說他咎由自取,倒也不算冤枉他。可歸根結底,都是納妾惹的禍。”</p>
朱高煦總結道:“由於妾的地位低下,如同可以買賣的物件,本質上與家奴並無二致。這便為很多納妾的家庭,埋下了家主寵妾滅妻,或妻妾不寧的禍根。”</p>
“此外,納妾之製的存在,導致許多年輕女子成為老朽之輩的小妾,枉費了一生青春,也導致許多無權無勢的平民男子終身無妻可娶。”</p>
用後世的話說,那就是納妾製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不利於整個社會的穩定。</p>
</p>
言至此處,朱高煦抬頭看著跟過來的朱瞻域,話鋒一轉道:“鑒於此,我決定對納妾之製加以革新,頒布《娶妻納妾令》。”</p>
PS:因本月十九號無更,加更本章還之。</p>
武英殿。</p>
朱高煦背負雙手,站在巨大的地球儀前麵。</p>
他望著地球儀上孔雀半島的位置,問道:“可知你大伯為何寧願搞得民怨沸騰,也要為你瞻基堂弟選妾?”</p>
由於穿越者朱高煦改變了曆史,導致朱高熾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至於朱瞻基比曆史上晚了四年出生,年紀比朱瞻域還要小一歲。</p>
旁邊,太子朱瞻域尋思道:“爹,兒子覺得,大概是瞻基堂弟大婚後,遲遲未有子嗣誕下的緣故。”</p>
“不錯,你大伯大張旗鼓的為你瞻基堂弟選妾,雖然有利有弊,但總歸是利大於弊。他這般行事,在為你瞻基堂弟選出一批優秀妾室的同時,還有兩個大大的益處。”</p>
朱高煦有意教導朱瞻域,便仔細分析道:“第一,那些負責此事的官員們得到了曆練,與治下百姓溝通的能力得到了提升。”</p>
“第二,曆來朝廷選妃,從未設置過參選費,而你大伯卻高調行事,之後又命令麾下官員退還未選中者的參選費,此舉與商鞅轅門立木有異曲同工之妙,皆是為了取信於民。”</p>
他說到這裏,側身看向朱瞻域道:“當權者要想取信百姓,讓百姓順從,除了依仗權勢之外,還得學會用具體的事情來樹立威望。”</p>
朱瞻域若有所思。</p>
“靖江王與你大伯私交不錯,因受其影響,這才也搞出了選妾之舉。”</p>
朱高煦又道:“雖說白蓮教害民不淺,但孟孝文一家人的悲慘遭遇,皆因靖江王效法漢王選妾而起。”</p>
靖江王不收參選費選妾,那麽孟仲乙就不會被劉婆等人誣陷侵吞參選費,自然也就不會被逐出王府,成為誰都可以踩上一腳的過街老鼠。</p>
“爹,兒子在想,大伯為瞻基堂弟選妾,以及靖江王侄選妾,會不會帶壞民間風氣?”</p>
朱瞻域猶豫片刻後,最終還是說出了心中的擔憂。</p>
每個朝代都是建立在戰火廢墟之上,而建國後婦幼老弱的存活率較低,多以青壯男丁為主。</p>
因此,無論是秦漢,還是隋唐,曆朝曆代的人口性別比例,一般情況下皆是男多女少。</p>
這樣一來,絕對不可能出現人人納妾的情況。</p>
可是,當天下安穩幾十年之後,有錢人越來越多,他們爭相納妾的情形還是有可能會出現的。</p>
“你的這個顧慮,並非沒有道理。”</p>
朱高煦沉聲道:“自宗周之始,納妾隻是少數人的特權,平民百姓沒有納妾的資格。”</p>
西周的分封製度,猶如金字塔模式,周王處於金字塔之端,之下是諸侯,其次是卿大夫,再其次是士,最下麵的基層是庶民、國人。</p>
依周製,周王除王後外,還可以有一百二十個妾,諸侯一妻九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至於庶民隻能是一妻無妾。</p>
即便如此,少數有納妾特權的人,相互之間依然存在著等級差異。</p>
西晉時,王公可置妾八人,郡侯可置妾六人,一品、二品官員可置妾四人,三品、四品官員可置妾三人,五品、六品可置妾兩個人,七品、八品隻能納一個妾。</p>
唐代親王可納妾十二個,郡王以及一品官十個,二品官八個,三品官六個,四品官四個,五品官三個等等。</p>
凡是在法令規定範圍內納的妾,皆屬於朝廷承認的存在,依律享有一定的名分、名號,具有一定的特權。</p>
“在咱們大明朝,按照太祖皇帝當年定下的規矩,親王可以納妾十人,若郡王二十五歲時無子,可以納妾兩人,若三十歲時依舊無子,還可以再納兩人,即郡王最多納妾四人。”</p>
“此外,鎮國將軍與輔國校尉最多可納妾三人,奉國中尉最多可納妾兩人。”</p>
“甚至依大明律令,民間百姓隻有到了四十歲無子,才可以納妾。”</p>
朱高煦感到有些無奈的說道:“但實際上,無論是太祖製定的祖訓,還是曆朝曆代的朝廷律令,都不過是停留在紙麵上的條文罷了。”</p>
“天下承平日久之後,那些高官顯貴,必定會競相納妾。”</p>
“比如,晉代名將陶侃有媵妾數十,家僮千人,顯然超過了晉代律法規定的數目。又比如,唐代權臣李林甫有姬妾數十人,比唐代律法規定的親王可納的姬妾數目還多。”</p>
他說到這裏,不禁想起了曆史上明代駙馬趙輝:“家故好侈,姬妾至百餘人。”</p>
這位趙輝的正牌妻子,乃是朱棣最小的妹妹寶慶公主。</p>
雖然趙輝的姬妾多是在寶慶公主去世後納的,但這也反應出朝廷定下的納妾規矩對高官顯貴的約束力有限。</p>
換言之,曆朝的達官顯貴納妾並不受律法條文所限製,這便導致納妾數量多寡,變成了地位和財富的象征。</p>
“然而,納妾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輕則令人家宅不寧,嚴重者甚至會讓人家破人亡。”</p>
朱高煦轉過身,一邊朝著禦桌走去,一邊緩緩說道:“例如,唐玄宗時期中書侍郎嚴挺之,納了一個叫做玄英的妾室,他因為很喜歡玄英,而疏遠了他的妻子。”</p>
“嚴妻生有一子名嚴武,時年八歲的嚴武見其父嚴挺之因喜歡妾室玄英而冷落了他的母親,竟然在一個深夜錘殺了玄英。”</p>
“令人意外的是,嚴挺之不僅沒有追究嚴武,反而表彰嚴武有膽識,認為此子將來定有作為。”</p>
“確如嚴挺之所言,嚴武後來做到了節度使,乃是唐中期一代名將。”</p>
朱高煦繞過禦桌,穩穩地坐下後,接著說道:“在嚴挺之納妾這個故事之中,死的是妾室玄英。可是,在數年前,發生在山東境內的一個慘案,死的卻是納妾者本人。”</p>
隨後,他又給朱瞻域講了一個簡短的故事。</p>
話說,章丘縣主薄王隆原有一妻,後來又納一妾,名曰雪蓮。</p>
王隆此人懼內,不敢把雪蓮帶回家中,特地在外麵置辦了一處別院,專門給雪蓮居住。</p>
因為實在是喜歡雪蓮,王隆退班後也不回家,就住在雪蓮的別院之中,此後又陸續給雪蓮置辦了許多金銀首飾。</p>
再後來,喜新厭舊的王隆又納了一個妾室,名曰小婉,也置辦了一處別院給小婉居住。</p>
此後,王隆開始往小婉處跑,冷落了雪蓮,甚至把之前給雪蓮的金銀首飾拿走送給了小婉。</p>
雪蓮懷恨在心,竟然串通其兄毒死了王隆。</p>
章丘縣縣令發現王隆數日不到縣衙坐班,便急忙派人去尋。</p>
他知道王隆養了兩房妾室,當天就鎖定了嫌疑人雪蓮,很快將此兄妹二人捉拿歸案。</p>
“在這個故事之中,王隆為了滿足納妾之私欲,最終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若說他咎由自取,倒也不算冤枉他。可歸根結底,都是納妾惹的禍。”</p>
朱高煦總結道:“由於妾的地位低下,如同可以買賣的物件,本質上與家奴並無二致。這便為很多納妾的家庭,埋下了家主寵妾滅妻,或妻妾不寧的禍根。”</p>
“此外,納妾之製的存在,導致許多年輕女子成為老朽之輩的小妾,枉費了一生青春,也導致許多無權無勢的平民男子終身無妻可娶。”</p>
用後世的話說,那就是納妾製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不利於整個社會的穩定。</p>
</p>
言至此處,朱高煦抬頭看著跟過來的朱瞻域,話鋒一轉道:“鑒於此,我決定對納妾之製加以革新,頒布《娶妻納妾令》。”</p>
PS:因本月十九號無更,加更本章還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