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p>


    兵部署衙,公事值房。</p>


    齊泰端坐主位,左侍郎陳洽、右侍郎楊榮分坐兩旁頭把交椅,其他郎中、主事皆按品級有序落座。</p>


    “齊公,今日新任大都督府右都督曹國公奉陛下之命,親自帶人來兵部,將武選司、職方司、武庫司、車駕司所屬文牘輿圖等檔桉一並搬走了。”</p>


    武選司郎中起身施行稟告道。</p>


    緊接著,職方司郎中又站了起來,麵露苦澀之色道:“齊公明鑒,如此一來,咱們兵部四司可就等於被裁撤掉了。”</p>


    </p>


    兩日前的早朝上,朱高煦的第三道聖旨,等於正式將大明的兵製進行了改革。</p>


    在朱高煦這次改製之前,五軍都督府分領在京除親軍指揮使司外的各衛所和在外各都司衛所。</p>


    但是改製之後,除了京營三軍及天子親衛之外,其餘天下各地衛所變成了九個都督府直接管理。</p>


    改製之前,凡武職世官、流官、土官之襲替、優養、優給等項,所屬皆上報於五軍都督府,府再轉送兵部武選司請選。</p>


    兵部選定後,經五軍都督府下達都司衛所。</p>


    兵部武選司職責最重,掌衛所士官選授、升調、襲替、功賞之事。</p>


    凡五軍都督府掌印、僉書等官缺,由兵部會奏推舉,奏請簡用;地方各都司掌印、僉書等官有缺,亦由兵部擬奏簡用。</p>


    而職方司則掌輿圖、軍製、城皇、鎮戍、簡練、征討之事。</p>


    至於武庫掌藏戎器、符勘、柴炭、皂隸之事,車駕掌鹵簿、儀仗、驛傳、廄牧之事。</p>


    改製之後,凡武職世官、流官、土官之襲替、優養、優給等項,由所屬地方都督府上報給大都督府軍政部,軍政部選定後,經各地都督府下達。</p>


    至於原首領官之選授和給由,以及職方司負責的輿圖、軍製、鎮戍、簡練、征討也一並由大都督府相關部司負責。</p>


    如練兵司、征兵司專門負責練兵與征兵之事,軍情司職責之一就是收集軍情,自然包括輿圖。</p>


    此外,原武庫司執掌的藏戎器、符勘、柴炭、皂隸之事,以及車駕司執掌的鹵簿、儀仗、驛傳、廄牧之事,一概轉移到了大都督府相關部司負責。</p>


    其它如武官誥敕、水陸步騎之操練,軍伍之清勾替補,俸糧、屯費與屯種之器械、舟車,軍情聲息,邊腹地圖文冊、薪炭荊葦諸事,也一並移與大都督府相關部司負責。</p>


    這樣一來,兵部武選司、職方司、武庫司、車駕司徹底名存實亡,武選司的職權全部轉移到了大都督府軍政部,職方司、武庫司、車駕司轉移到了大都督府軍械部、軍需部、軍情司、練兵司等部司。</p>


    最可怕的是兵部之前掌握的調兵之權也被剝奪,轉移到了大都督府軍參部。</p>


    “齊公,陛下這麽做,等於把兵部成了一個空殼子啊!”</p>


    武庫司郎中忍不住開口說道。</p>


    車駕司郎中附言道:“陛下此舉,有變更祖製之嫌。齊公,咱們得上奏陛下,求陛下收回成命啊!”</p>


    “放肆!”</p>


    齊泰麵色一變,銀白色的胡須顫抖不已,大聲嗬斥道:“陛下一言九鼎,豈能朝令夕改?”</p>


    他緩了緩臉色,環視眾人一眼之後,沉聲道:“大都督府諸部司掌兵籍、虎符,各處都督府掌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維持軍政,此乃萬世不易之法。”</p>


    “陛下變更兵製,實乃英明之舉,爾等應當細細領悟其中真意。”</p>


    在朱高煦改兵製之前,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皆聽命於皇帝,五軍都督府調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p>


    每逢戰事發生,由皇帝命將為帥,調領五軍都督府所轄衛所之兵佩印出征。</p>


    戰事結束之後,統帥歸印於朝,所統之兵各回衛所。</p>


    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節製、互不統屬,前者掌軍籍,後者掌製令。</p>


    一般情況下,為防止軍權旁落,凡重大軍事決策、發布軍令、任命將帥,會由兵部題奏後,請旨而行。</p>


    然而,改製之後,大都督府軍參部掌調兵權,各地都督府下轄諸軍提督掌統兵權。</p>


    領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可以防備地方軍事長官擁兵自重。</p>


    一般情況下,各處都督府下轄的軍隊,皆在各自駐地訓練、駐守。</p>


    和平時期,諸軍歸各地都督府節製,九個都督府依大都督府相關部司的要求,製定練兵計劃,由各軍提督負責具體的練兵事宜。</p>


    凡逢戰事,大都督府軍參部奉旨負責最高指揮,地方都督府負責其轄區軍隊的前線指揮,諸軍提督配將軍印依令統率軍隊作戰。</p>


    戰事結束之後,統兵將領繳印於朝,軍隊則各回駐地。</p>


    “陛下變革兵製,實乃一大善政。”</p>


    楊榮道:“天下之兵,本於大都督府,有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p>


    “京師之兵,總於三軍戎政提督,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各地之兵,受地方都督府節製,卻握於諸軍提督之手,諸提督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此乃上下相維,不得專製。”</p>


    “不錯!”</p>


    陳洽附言道:“此兵製將握兵權、調兵權、統兵權三者分立,與宋代‘三衙統兵製’很像,但卻沒有宋代兵權三分之弊端。”</p>


    齊泰有意借陳洽之口安撫兵部各郎中、主事官員,於是開口問道:“叔遠不妨說的直白些。”</p>


    陳洽字叔遠,他聽了齊泰之言後,微微拱手,然後說道:“宋代練兵、調兵、戰時統兵並非一個衙門,更不是一個人。”</p>


    “這就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識兵之情形,以至於官兵戰力大為降低。”</p>


    他話鋒一轉道:“一支軍隊若要保持強大戰力,排在首位的當是士氣,而鼓舞士氣最重要的卻是這支軍隊的‘魂’。陛下以前說過,‘軍魂’是以軍隊將領為核心而形成,比如北府軍、嶽家軍。”</p>


    “然,陛下頒行的新兵製,平日裏按練兵計劃負責練兵的乃是一軍之提督,而戰時統率軍隊作戰的也是一軍之提督。如此安排,恰恰避免了‘兵不知將,將不識兵’之局麵。”</p>


    “可時日一久,諸軍提督難免與下轄軍士產生情義,若有人勾結起來,陰謀造反,豈不是振臂一呼,便會響應雲集?”</p>


    武選司郎中說出了心中疑惑道。</p>


    旁邊的楊榮微笑不語。</p>


    “楊侍郎笑什麽?”</p>


    武選司郎中有些不滿的問道。</p>


    “楊某笑你小看了陛下!永樂初期,朝廷設立軍需官。自那以後,糧餉皆由軍需官按人頭放發。”</p>


    楊榮解釋道:“大都督府軍需部的存在,便是為了確保朝廷的糧餉可以落實到每一個士兵的手中。若有軍士吃著朝廷的糧餉,而僅僅為了情義,就要去造朝廷的反,這種人恐怕非癡即傻。”</p>


    “咳咳,且聽齊某一言。陛下並非要裁撤兵部,諸位稍安勿躁,過幾日定有旨意下來。”</p>


    齊泰咳嗽了一聲,將眾人注意力吸引到他的身上之後,朗聲道:“本朝雖然不以言獲罪,但妄議令旨那就是對陛下的大不敬。”</p>


    “列位該幹什麽,就幹什麽去罷,勿要胡思亂想、胡言亂語、胡編亂造。”</p>


    “是。”</p>


    楊榮、陳洽連忙躬身應聲道。</p>


    其餘郎中、主事等兵部官員見左右侍郎已表態,不得不起身行禮恭聲稱是。</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棣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