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把火燒了陳倉城,等張文遠率部趕到之時,隻見到一片白地。
李世民這小崽子,這把火也太毒辣了。陳倉是進攻散關的前進基地,也是阻擋唐軍北上的重要關卡,位置堪稱無可取代。要想重建陳倉城,沒個一年半載的,絕不能成。而這就給李唐留下了足夠的緩衝時間。
等新的陳倉城修好,李唐早就在河池郡和散關經營的固若金湯了。
現在李世民屯兵散關,隨時可以北上騷擾關中。
張文遠也不敢輕易挪窩,隻得暫時駐軍陳倉故地,準備修城之事。
而此時,北麵的隴州尚未攻克,白伏願的三千人馬和常達在大震關和隴州城之間相持,誰也不能擊破對方。
於是張文遠又命令麾下將領高建莊率一軍之兵,北上支援白伏願。
高建莊自當初在高句麗戰場加入隋軍陣營,先是指揮歸義軍,後來最初投降的高句麗人被消耗的七七八八,剩下的也大多被編入到隋軍之中。高建莊作為最早投誠的典範,也被獲許加入漢籍,編入右屯衛軍。
這些年高建莊跟著張文遠東征西討,屢立戰功,現在已經是右屯衛軍中一軍虎賁郎將了。
如高建莊一般的突厥人、高句麗人、靺鞨人、契丹人、奚人在軍中有很多。胡兵驍勇且悍不畏死,黃明遠也舍不得這麽好的兵源和充足的炮灰。
但當初唐朝的前車之鑒,也是曆曆在目,黃明遠用胡人,但更防著胡人。
除了說漢話、寫漢字、穿漢服、行漢禮這幾條死要求之外,黃明遠還對胡人士兵的家庭進行編戶齊民,直接受行台管理,不受地方管轄;同時胡將所指揮部隊的胡兵比例不得超過三分之一;胡將下屬將領的胡人比例不得超過五分之一;特許立功受傷的胡人改漢族等等,反正是最大限度的將這些胡人融入漢家之中。
像高建莊會在個人檔案中的民族一欄中記載漢族,當然也會標記原族屬高句麗族,他兒子也會有,但到了他孫子,後麵的一欄便會取消,他就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漢人家族。
高建莊也素以隋人自居,曾經的高句麗人身份,甚至是高句麗宗室身份,對他來說隻是一個恥辱的回憶。
而為了洗刷調這些身上的恥辱,也是為了更好的融入大隋,這些胡人比漢軍更加拚命,連死都不怕。
甚至死亡都是一種享受,烈屬家庭,自動入隋籍。有時候犧牲自己一人,換來家族世代的希望。
這次出征隴州,是高建莊第一次獨立領軍,因此他比誰都激動。
隋軍一軍之眾,編製是六千八百人,轄三步營,一弓弩營,一騎營,一斥候旅,一工匠旅,一警備旅。雖然右屯衛軍經過連續轉戰,各部皆有折損,但此時軍中仍有四五千人之多,皆是百戰老兵。
<a id="wzsy" href="http://www.slkslk.com">slkslk.com</a>
眾人沿汧水西進,直抵隴州城下。
此時常達正與白伏願對峙。自常達回師隴州城下後,他和白伏願雙方皆有兩三千人,各據一地,半斤八兩,誰也奈何不了誰。但高建莊西來,大兵壓境,常達便感受到了壓力。
雙方交戰數日,常達不能敵,於是率部從隴州城下撤退,逃回大震關。
大震關也叫隴關,建在山頂之上,山高坡陡,人畜難行,為“關陝鎖鑰”。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大震關來去不便,附近又缺水,一旦被圍,有斷水之風險。
高建莊和白伏願兵臨大震關,眼看此地險要,實在無法過去,於是計劃先行圍困,再找機會。
同時二人又展開攻心之計,不斷地派人向關中的唐軍宣揚,李唐兵敗,長安攻破,李淵身死的消息,攪得大震關的唐軍人心惶惶,
朝廷都沒了,當兵的哪還有什麽抵抗的心思。
不過常達的抵抗意誌還算堅定。
常達是宋老生麾下的一員鷹擊郎將,後來霍邑之戰,宋老生戰死,常達則兵敗隱匿起來。
常達不僅僅是員武將,還是個有名的詩人,名氣不小。
李淵聽聞常達的名聲,有心招攬,便派人多次尋找,又請常達出山。
常達備受感動,便投降李淵。
常達先被任命為統軍,又被任命為隴州刺史,抵禦薛舉。
此時困守大震關,不是沒人勸常達投降,但皆為常達斥退。他深受李淵的知遇之恩,自然要為李淵死節。
而且長安陷落之事,隻不過是敵軍一家之言,是否為真,誰也不知,也有可能是隋軍故意散布謠言,以亂軍心。
為了穩定軍心,常達便下令,三軍不得談論此事,敢有散播謠言者,一律處死。
常達是個將軍,但也愛寫詩,倒是有不少書生氣。
常達本人忠烈,願為李唐殉節,但三軍將士卻沒幾人願意。
李唐才入主關中不到一年,所有軍隊都是近一年之內招募的,這些士兵,來源複雜,身份各不相同,指望他們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對李唐有歸屬感、忠誠心,簡直是癡人說夢。
很快,常達的部下張佑和隴州治中趙弘安二人商議兵變,並秘密挾持了常達。
張佑剛開始還苦苦規勸常達,希望常達能與他們一起投降,可這常達也是硬氣,麵對二人的張佑的規勸,直叱罵張佑道:“汝逃死奴,有何臉來見吾?”
趙弘安也來勸降,也被常達罵得狗血淋頭,掩麵而退。
趙弘安一文化人,不與常達一般見識,可張佑一小人也,如何甘願受常達屈辱,於是拔出刀來,連砍常達數刀,差一點將常達砍死。
幸好還是趙弘安上前攔住了常達,才救了常達一命。
不過也僅此而已了。
八月二十一日,張佑和趙弘安率領隴州兩千殘兵,打開大震關,向隋軍投降,並將寧死不降的常達交給了高建莊。
這常達真是各忠烈,直到此時,對著高建莊仍然是昂著腦袋,破開大罵,寧死不屈。
換了旁人,還真得服常達是個漢子。
可高建莊是隋軍中一條忠狗,如何能忍受常達肆意謾罵衛公和隋軍。
於是高建莊直接下令將常達處死。
至此,整個隴州之地,徹底落入隋軍的手中。
李世民這小崽子,這把火也太毒辣了。陳倉是進攻散關的前進基地,也是阻擋唐軍北上的重要關卡,位置堪稱無可取代。要想重建陳倉城,沒個一年半載的,絕不能成。而這就給李唐留下了足夠的緩衝時間。
等新的陳倉城修好,李唐早就在河池郡和散關經營的固若金湯了。
現在李世民屯兵散關,隨時可以北上騷擾關中。
張文遠也不敢輕易挪窩,隻得暫時駐軍陳倉故地,準備修城之事。
而此時,北麵的隴州尚未攻克,白伏願的三千人馬和常達在大震關和隴州城之間相持,誰也不能擊破對方。
於是張文遠又命令麾下將領高建莊率一軍之兵,北上支援白伏願。
高建莊自當初在高句麗戰場加入隋軍陣營,先是指揮歸義軍,後來最初投降的高句麗人被消耗的七七八八,剩下的也大多被編入到隋軍之中。高建莊作為最早投誠的典範,也被獲許加入漢籍,編入右屯衛軍。
這些年高建莊跟著張文遠東征西討,屢立戰功,現在已經是右屯衛軍中一軍虎賁郎將了。
如高建莊一般的突厥人、高句麗人、靺鞨人、契丹人、奚人在軍中有很多。胡兵驍勇且悍不畏死,黃明遠也舍不得這麽好的兵源和充足的炮灰。
但當初唐朝的前車之鑒,也是曆曆在目,黃明遠用胡人,但更防著胡人。
除了說漢話、寫漢字、穿漢服、行漢禮這幾條死要求之外,黃明遠還對胡人士兵的家庭進行編戶齊民,直接受行台管理,不受地方管轄;同時胡將所指揮部隊的胡兵比例不得超過三分之一;胡將下屬將領的胡人比例不得超過五分之一;特許立功受傷的胡人改漢族等等,反正是最大限度的將這些胡人融入漢家之中。
像高建莊會在個人檔案中的民族一欄中記載漢族,當然也會標記原族屬高句麗族,他兒子也會有,但到了他孫子,後麵的一欄便會取消,他就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漢人家族。
高建莊也素以隋人自居,曾經的高句麗人身份,甚至是高句麗宗室身份,對他來說隻是一個恥辱的回憶。
而為了洗刷調這些身上的恥辱,也是為了更好的融入大隋,這些胡人比漢軍更加拚命,連死都不怕。
甚至死亡都是一種享受,烈屬家庭,自動入隋籍。有時候犧牲自己一人,換來家族世代的希望。
這次出征隴州,是高建莊第一次獨立領軍,因此他比誰都激動。
隋軍一軍之眾,編製是六千八百人,轄三步營,一弓弩營,一騎營,一斥候旅,一工匠旅,一警備旅。雖然右屯衛軍經過連續轉戰,各部皆有折損,但此時軍中仍有四五千人之多,皆是百戰老兵。
<a id="wzsy" href="http://www.slkslk.com">slkslk.com</a>
眾人沿汧水西進,直抵隴州城下。
此時常達正與白伏願對峙。自常達回師隴州城下後,他和白伏願雙方皆有兩三千人,各據一地,半斤八兩,誰也奈何不了誰。但高建莊西來,大兵壓境,常達便感受到了壓力。
雙方交戰數日,常達不能敵,於是率部從隴州城下撤退,逃回大震關。
大震關也叫隴關,建在山頂之上,山高坡陡,人畜難行,為“關陝鎖鑰”。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大震關來去不便,附近又缺水,一旦被圍,有斷水之風險。
高建莊和白伏願兵臨大震關,眼看此地險要,實在無法過去,於是計劃先行圍困,再找機會。
同時二人又展開攻心之計,不斷地派人向關中的唐軍宣揚,李唐兵敗,長安攻破,李淵身死的消息,攪得大震關的唐軍人心惶惶,
朝廷都沒了,當兵的哪還有什麽抵抗的心思。
不過常達的抵抗意誌還算堅定。
常達是宋老生麾下的一員鷹擊郎將,後來霍邑之戰,宋老生戰死,常達則兵敗隱匿起來。
常達不僅僅是員武將,還是個有名的詩人,名氣不小。
李淵聽聞常達的名聲,有心招攬,便派人多次尋找,又請常達出山。
常達備受感動,便投降李淵。
常達先被任命為統軍,又被任命為隴州刺史,抵禦薛舉。
此時困守大震關,不是沒人勸常達投降,但皆為常達斥退。他深受李淵的知遇之恩,自然要為李淵死節。
而且長安陷落之事,隻不過是敵軍一家之言,是否為真,誰也不知,也有可能是隋軍故意散布謠言,以亂軍心。
為了穩定軍心,常達便下令,三軍不得談論此事,敢有散播謠言者,一律處死。
常達是個將軍,但也愛寫詩,倒是有不少書生氣。
常達本人忠烈,願為李唐殉節,但三軍將士卻沒幾人願意。
李唐才入主關中不到一年,所有軍隊都是近一年之內招募的,這些士兵,來源複雜,身份各不相同,指望他們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對李唐有歸屬感、忠誠心,簡直是癡人說夢。
很快,常達的部下張佑和隴州治中趙弘安二人商議兵變,並秘密挾持了常達。
張佑剛開始還苦苦規勸常達,希望常達能與他們一起投降,可這常達也是硬氣,麵對二人的張佑的規勸,直叱罵張佑道:“汝逃死奴,有何臉來見吾?”
趙弘安也來勸降,也被常達罵得狗血淋頭,掩麵而退。
趙弘安一文化人,不與常達一般見識,可張佑一小人也,如何甘願受常達屈辱,於是拔出刀來,連砍常達數刀,差一點將常達砍死。
幸好還是趙弘安上前攔住了常達,才救了常達一命。
不過也僅此而已了。
八月二十一日,張佑和趙弘安率領隴州兩千殘兵,打開大震關,向隋軍投降,並將寧死不降的常達交給了高建莊。
這常達真是各忠烈,直到此時,對著高建莊仍然是昂著腦袋,破開大罵,寧死不屈。
換了旁人,還真得服常達是個漢子。
可高建莊是隋軍中一條忠狗,如何能忍受常達肆意謾罵衛公和隋軍。
於是高建莊直接下令將常達處死。
至此,整個隴州之地,徹底落入隋軍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