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五日,輔公祏和西門君儀、杜伏威之妻單氏一起,在曆陽郡掀起了叛亂。
在杜伏威舊部的擁護和世家大族的推波助瀾下,整場叛亂從一開始便聲勢浩大,席卷整個曆陽郡。
眾人推單氏為首,輔公祏為副,但實際上權利完全掌握在輔公祏的手中。
短短數日,造反軍隊已經擁兵三萬餘人。
而與此同時,吳郡、會稽、廬江、同安、宣城、新安等地,接應響應者,不絕如縷。一時之間,整個江南彷佛處處烽火,亂賊遍地。
淮南之地新附,本就不安穩,負責綏靖淮南地區的揚州都督府,四麵剿匪,兵力相對緊張。而其餘有限的駐軍,也集中在江都、合肥、壽春等大城。
曆陽駐軍本就不多,且這些駐軍多是由杜伏威的舊部所改編,輔公祏造反一開始,這群人便加入到造反的隊伍中。
輔公祏的起事異常順利,其部隊很快占據了曆陽全郡,與此同時,他便將目光瞄準了大河對岸的當塗。
輔公祏很清楚,他雖然已經擁三萬人馬,但這些人都是一些新兵,即使他們多是杜伏威的舊部,也已經多日不曾操練。與此同時,曆陽畢竟是個小地方,沒多少庫藏。這三萬人馬無論是鎧甲還是軍械都嚴重短缺,要想形成真正的戰鬥力,還需要時間。
與此同時,大江對岸的當塗,正好駐紮著一支精兵。
駐守當塗的是杜伏威的舊部苗海潮,有兵三千,隸屬於吳州都督府下,護衛大江。
苗海潮雖然是杜伏威舊部,但卻是被杜伏威兼並的一個豪強勢力,平日裏跟杜伏威的這些親將並不怎麽親近。
行台有心壓製杜伏威的舊部,又不能完全無視這群人,所以便提拔了身份特殊的苗海潮。
苗海潮也知道不能跟杜伏威這群人走得太親近,因此自上任之後,多不與杜伏威的舊部有交集。
可惜我不犯人,人卻犯我。
輔公祏瞅準了苗海潮所部的實力,便讓大將馮慧亮去見苗海潮。
杜伏威麾下將領之中,以闞棱、王雄誕為第一層,接下來是西門君儀,再往下便是馮慧亮、陳當世、陳正道、徐紹宗了。
四人之中,馮慧亮因為在懷寧之戰中受傷,之後便一直留在曆陽養傷。陳正道是輔公祏的親信,亦留在了曆陽。陳當世駐守巢湖,接到輔公祏的密信後,立刻起兵響應。隻有徐紹宗留在了杜伏威的軍中,沒有參與此次叛亂。
行台打壓杜伏威舊部,是事實,也是杜伏威麾下諸將的共識。於是馮慧亮、陳當世這些杜伏威的心腹將領在看到有單氏挑頭的情況下,幾乎盡皆跟隨叛亂。
馮慧亮到了當塗,此時苗海潮尚不知曉輔公祏已在曆陽叛亂。杜軍之中,他與馮慧亮的關係最好,因此對於馮慧亮並沒有什麽防備。
苗海潮雖然算是脫離了杜伏威,但麾下軍隊,還多是杜軍中的舊部。於是馮慧亮暗中聯絡,很快就掌握了一部分力量。
之後,馮慧亮便突然對苗海潮動手,囚禁了對方,並勸苗海潮跟他一起叛亂。
苗海潮被製住後,對於自己輕信了馮慧亮後悔不已。
馮慧亮勸他一同起兵,苗海潮便言道:“今天下大勢已定,總管在大隋軍中,也委以重任。大隋兵威,所向無敵,我等正該追隨總管,建功立業,可將軍如何無故自求族滅?今日苗海潮錯信於人,以至當塗落入賊手,其罪在我,今唯有一死相報,方能贖其罪。將軍之言,請恕苗海潮不能聽從。
況且我今日投降,跟著輔公祏倒行逆施,不過是多活兩日,到頭來還是一死。大丈夫安能愛斯須之死,而自陷於不義乎!”
馮慧亮被苗海潮逼得麵紅耳赤,無話可說。他自知勸不動對方,便下令勒死了苗海潮,全取其部。
苗海潮部被馮慧亮拿下,曆陽郡最大的威脅便徹底被解除。
輔公祏眼看全取曆陽,便決定西據東進,占領江都。
大隋在淮南設揚州,治江都。江都巡撫是在江都辦公的,但又因為江都孤懸最東麵,離著揚州腹地太遠,所以揚州都督府設在了廬江郡治合肥縣。
輔公祏自知合肥城固兵多,不敢西進,便決定派遣陳當世固守襄安(今安徽省巢湖市),擋住揚州都督羅藝的兵鋒,而主力則向東突襲江都。
江都糧食、軍械充足,且政治影響力巨大。
占領江都,輔公祏便可以武裝起更多的軍隊,同時擴大影響力,鼓動更多的江南世家大族跟著他一起造反。
輔公祏本身不擅長軍事,又顧及老巢,所以負責東征的主將是西門君儀。
輔公祏的三萬人馬,六千交給陳當世守襄安,阻擋揚州都督羅藝。自留四千,經營曆陽,同時抽丁拉夫,剩下的兩萬人馬,今盡交給西門君儀,令其攻打江都。
輔公祏甚至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西門君儀身上,他本人甚至也做好了準備,隨時準備舍棄曆陽,前往江都。
十一月二日,西門君儀所部兩萬人出曆陽,水陸並進,兵發江都。
輔公祏在西門君儀東進之後,便決定稱帝。
輔公祏造反環節沒有任何問題,但卻有一個疏漏,那就是他是以杜伏威的名義造反的,一旦杜伏威返回,打出討逆的名號,他們這群人就尷尬了,到時候無論是戰還是降,都是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輔公祏的心腹謀士左遊仙便建議,不若打出旗號,自己稱帝,封賞百官。到時候既跟杜伏威有別,又能籠絡住人心。
大家都造了反,接了他輔公祏的官職,算是一條路走到黑,就是杜伏威來了也沒用。
輔公祏仔細想想,覺得還挺有道理。
杜伏威背叛義軍,他接過義軍大旗,順天應命,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若是再打著杜伏威的旗號,既沒法解釋他們的降隋,還有被杜伏威詰責的危險,倒不如稱帝立起旗號,跟杜伏威的名號分道揚鑣。
於是杜伏威便在曆陽稱帝,立國號為宋,同時在曆陽設置百官,修建宮室,大肆封賞群臣。
其中左遊仙為兵部尚書,東南道大使,越州總管;西門君儀為司空,揚州總管。至於其餘諸將馮慧亮、陳當世、陳正道、吳騷、孫安、龍龕等人,俱被封為大將軍。
至此,輔公祏的小朝廷便立了起來。
在杜伏威舊部的擁護和世家大族的推波助瀾下,整場叛亂從一開始便聲勢浩大,席卷整個曆陽郡。
眾人推單氏為首,輔公祏為副,但實際上權利完全掌握在輔公祏的手中。
短短數日,造反軍隊已經擁兵三萬餘人。
而與此同時,吳郡、會稽、廬江、同安、宣城、新安等地,接應響應者,不絕如縷。一時之間,整個江南彷佛處處烽火,亂賊遍地。
淮南之地新附,本就不安穩,負責綏靖淮南地區的揚州都督府,四麵剿匪,兵力相對緊張。而其餘有限的駐軍,也集中在江都、合肥、壽春等大城。
曆陽駐軍本就不多,且這些駐軍多是由杜伏威的舊部所改編,輔公祏造反一開始,這群人便加入到造反的隊伍中。
輔公祏的起事異常順利,其部隊很快占據了曆陽全郡,與此同時,他便將目光瞄準了大河對岸的當塗。
輔公祏很清楚,他雖然已經擁三萬人馬,但這些人都是一些新兵,即使他們多是杜伏威的舊部,也已經多日不曾操練。與此同時,曆陽畢竟是個小地方,沒多少庫藏。這三萬人馬無論是鎧甲還是軍械都嚴重短缺,要想形成真正的戰鬥力,還需要時間。
與此同時,大江對岸的當塗,正好駐紮著一支精兵。
駐守當塗的是杜伏威的舊部苗海潮,有兵三千,隸屬於吳州都督府下,護衛大江。
苗海潮雖然是杜伏威舊部,但卻是被杜伏威兼並的一個豪強勢力,平日裏跟杜伏威的這些親將並不怎麽親近。
行台有心壓製杜伏威的舊部,又不能完全無視這群人,所以便提拔了身份特殊的苗海潮。
苗海潮也知道不能跟杜伏威這群人走得太親近,因此自上任之後,多不與杜伏威的舊部有交集。
可惜我不犯人,人卻犯我。
輔公祏瞅準了苗海潮所部的實力,便讓大將馮慧亮去見苗海潮。
杜伏威麾下將領之中,以闞棱、王雄誕為第一層,接下來是西門君儀,再往下便是馮慧亮、陳當世、陳正道、徐紹宗了。
四人之中,馮慧亮因為在懷寧之戰中受傷,之後便一直留在曆陽養傷。陳正道是輔公祏的親信,亦留在了曆陽。陳當世駐守巢湖,接到輔公祏的密信後,立刻起兵響應。隻有徐紹宗留在了杜伏威的軍中,沒有參與此次叛亂。
行台打壓杜伏威舊部,是事實,也是杜伏威麾下諸將的共識。於是馮慧亮、陳當世這些杜伏威的心腹將領在看到有單氏挑頭的情況下,幾乎盡皆跟隨叛亂。
馮慧亮到了當塗,此時苗海潮尚不知曉輔公祏已在曆陽叛亂。杜軍之中,他與馮慧亮的關係最好,因此對於馮慧亮並沒有什麽防備。
苗海潮雖然算是脫離了杜伏威,但麾下軍隊,還多是杜軍中的舊部。於是馮慧亮暗中聯絡,很快就掌握了一部分力量。
之後,馮慧亮便突然對苗海潮動手,囚禁了對方,並勸苗海潮跟他一起叛亂。
苗海潮被製住後,對於自己輕信了馮慧亮後悔不已。
馮慧亮勸他一同起兵,苗海潮便言道:“今天下大勢已定,總管在大隋軍中,也委以重任。大隋兵威,所向無敵,我等正該追隨總管,建功立業,可將軍如何無故自求族滅?今日苗海潮錯信於人,以至當塗落入賊手,其罪在我,今唯有一死相報,方能贖其罪。將軍之言,請恕苗海潮不能聽從。
況且我今日投降,跟著輔公祏倒行逆施,不過是多活兩日,到頭來還是一死。大丈夫安能愛斯須之死,而自陷於不義乎!”
馮慧亮被苗海潮逼得麵紅耳赤,無話可說。他自知勸不動對方,便下令勒死了苗海潮,全取其部。
苗海潮部被馮慧亮拿下,曆陽郡最大的威脅便徹底被解除。
輔公祏眼看全取曆陽,便決定西據東進,占領江都。
大隋在淮南設揚州,治江都。江都巡撫是在江都辦公的,但又因為江都孤懸最東麵,離著揚州腹地太遠,所以揚州都督府設在了廬江郡治合肥縣。
輔公祏自知合肥城固兵多,不敢西進,便決定派遣陳當世固守襄安(今安徽省巢湖市),擋住揚州都督羅藝的兵鋒,而主力則向東突襲江都。
江都糧食、軍械充足,且政治影響力巨大。
占領江都,輔公祏便可以武裝起更多的軍隊,同時擴大影響力,鼓動更多的江南世家大族跟著他一起造反。
輔公祏本身不擅長軍事,又顧及老巢,所以負責東征的主將是西門君儀。
輔公祏的三萬人馬,六千交給陳當世守襄安,阻擋揚州都督羅藝。自留四千,經營曆陽,同時抽丁拉夫,剩下的兩萬人馬,今盡交給西門君儀,令其攻打江都。
輔公祏甚至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西門君儀身上,他本人甚至也做好了準備,隨時準備舍棄曆陽,前往江都。
十一月二日,西門君儀所部兩萬人出曆陽,水陸並進,兵發江都。
輔公祏在西門君儀東進之後,便決定稱帝。
輔公祏造反環節沒有任何問題,但卻有一個疏漏,那就是他是以杜伏威的名義造反的,一旦杜伏威返回,打出討逆的名號,他們這群人就尷尬了,到時候無論是戰還是降,都是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輔公祏的心腹謀士左遊仙便建議,不若打出旗號,自己稱帝,封賞百官。到時候既跟杜伏威有別,又能籠絡住人心。
大家都造了反,接了他輔公祏的官職,算是一條路走到黑,就是杜伏威來了也沒用。
輔公祏仔細想想,覺得還挺有道理。
杜伏威背叛義軍,他接過義軍大旗,順天應命,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若是再打著杜伏威的旗號,既沒法解釋他們的降隋,還有被杜伏威詰責的危險,倒不如稱帝立起旗號,跟杜伏威的名號分道揚鑣。
於是杜伏威便在曆陽稱帝,立國號為宋,同時在曆陽設置百官,修建宮室,大肆封賞群臣。
其中左遊仙為兵部尚書,東南道大使,越州總管;西門君儀為司空,揚州總管。至於其餘諸將馮慧亮、陳當世、陳正道、吳騷、孫安、龍龕等人,俱被封為大將軍。
至此,輔公祏的小朝廷便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