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群衣衫破爛的人,麵黃肌瘦,可眼睛中透露中殺氣,賀珍也是軍人,看得出來這群人都是見過血的軍人,他雙手抱拳,和眾人說道:“我乃大明五軍都督前鋒賀珍,奉陛下聖令去湖廣光複王土,還請諸位行個方便,讓我們過境。”
一個長相凶悍的絡腮大漢從人群中走出來,他目露凶光,和賀珍說道:“哪個陛下?”
陳一刀最厭惡自己人打自己人,他看見這群人沒有剃發,想來不是清軍,手中兵器破爛,卻還是可以看得出來是大明製式武器,他很是自豪說道:“當然是崇禎爺,崇禎陛下。”
大漢眼睛有絲絲色彩,但卻又說道:“這年頭,掛羊頭賣狗肉的人多了去,老子哪曉得你們是誰,來啊,給老子繳械了。”
數千人扛著長矛,刀盾逼近,把賀珍嚇得夠嗆,他雖然有數百部下,可被這麽多人圍攻,哪怕是不動刀槍,也可以把他們逼死。
這時候,關外傳來陣陣敲打盾牌聲音,是李如風率領關外部隊強行入關增援賀珍,賀珍和大漢喊道:“諸位弟兄,建奴入關,吾等不要再自相殘殺,關外是大明五軍都督後軍總兵李如風,我們南下湖廣,是招兵買馬,舉兵百萬北上中原擊建奴。”
李如風為了營救賀珍,可是親自帶頭衝鋒,一千多明軍士兵扛著武器衝向山關,大漢下令一半人去關外防守,他率領剩下數千人圍攻賀珍。
賀珍見戰鬥不可避免,仰天長歎。
“天亡大明啊。”
他和陳一刀,還有部將說道:“都別打了,這些弟兄在這裏堅守,想來也是我大明忠勇,我死後,爾等投降他們,要是敢投降清軍,就給老子反了。”
說完,拔出配到往脖子抹去,陳一刀和其他人死死摁住她的雙手,不讓他自刎,賀珍種種行為,讓大漢覺得這群人看起來不像是投降清軍的敗類,他和部下下令,停止進攻,駐守山關,莫要讓關外明軍入關,也不要讓關內明軍出山。
李如風衝到關下,猛地看見城牆上密密麻麻弓箭手,至少有千餘人用弓箭在防禦,李如風頭在鐵,也衝不過去,他和關內人喊道:“關內是我大明前鋒賀珍總兵,爾等莫傷他性命。”
大漢讓部下繼續圍著賀珍等人他,來到城牆上,看見李如風,吼道:“我乃大岐寨主王光淑,和各寨主在此地結壘抗清,你說你是崇禎爺兵將,可有聖旨乎?”
李如風聽說他們也是抗清將士,敵意大減,令部下放下弓箭。
王光淑又說道:“我等推兵部尚書張縉彥為盟主,敢問你家都督何許人也?”
張縉彥?
李如風聽說過這個名字,好像是大明兵部尚書,看來這關內將士也是抗清將士,他和王光淑說道:“我家都督聆敬陽,從山海關,到北直隸,到山西,到河南,與建奴一路血戰,敢問王寨主可曾知曉?”
王
光淑長年累月在大山,哪曉得聆敬陽名字,他不曉得,可並不代表其他人不知道,部下中有很多將士從中原逃過來,聽說過聆敬陽名字,有人在王光淑耳邊告訴他,聆敬陽確實是大明五軍都督,崇禎爺都是他帶著從京城裏逃出生天。
王光淑聽後,這才放些戒備,和李如風說道:“容我去請盟主,還請諸位在城外歇息。”
盟主張縉彥在九裏關居住,被推選為抗清盟主後,沒有發揮多大作用,上一次清軍大兵壓境,他幾乎投降清軍,要不是江北明軍,大順軍和大西軍反攻,清軍被撤回豪格大軍,他已成為清軍坐上賓客。
他雖為盟主,也沒有多大權力,抗清的軍隊又多分散在南直隸,河南,湖廣交界地帶,他在九裏關整日吟詩作賦好不快活。
這天下午,有人從木嶺關趕回來,和他匯報木嶺關來了一支朝廷軍隊,說是奉聖令南下湖廣光複王土,張縉彥聽後,頓時覺得百感交集,喜得是他很久沒有看到朝廷軍隊,這山中雖然有抗清將士數萬,可大多數都是義軍,悲的是朝廷軍隊從江北到湖廣,一定是打不過清軍,被迫南下湖廣爭地盤。
義軍請他去木嶺關,看看是否真的是朝廷大軍?
張縉彥怕死,不敢去木嶺關,竟然說朝廷正統在江南,那個山西崇禎朝廷,鬼曉得是不是真的?
這句話被王光淑部下帶回給王光淑,王光淑已經在木嶺關拒絕明軍入關,也把賀珍等數百明軍堵死在關內。
他的部將請示他應該怎麽辦,王光淑想了想,下令把賀珍等明軍繳械,然後把賀珍送到九裏關,任由張縉彥決定生死。
賀珍和部下在關內餓了一半天,突然衝上來一大群義軍將士,要求他們放下武器,賀珍打不過,但也不願意白白流血犧牲,下令部下扔下武器,被義軍俘虜,然後送往九裏關。
關外的李如風等明軍將士,也終於等到聆敬陽率領大部隊到來,李如風和聆敬陽匯報,木嶺關有大量義軍,並且把進入木嶺關的賀珍等數百將士圍在裏麵,聆敬陽問李如風,關內義軍將領是誰?
李如風回答他是一個叫做王光淑的寨主,聆敬陽想了很久,腦海裏有些印象,卻還是模模糊糊,李如風又告訴他,這王光淑等人推選兵部尚書張縉彥為盟主,在此地舉兵抗清。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說</a>
“誰?”
“張縉彥。”
聆敬陽想起此人,當年他帶著朱由檢,王承恩從皇宮逃出來的時候,一身戎裝闖進張縉彥府邸,搶了張縉彥家裏的東西,這張縉彥在曆史上數次投降,實在算不上英雄好漢。
又突然想起張縉彥最後投降清軍,可此時他卻被推選為盟主,暫時還是站在大明這邊,他讓李如風去喊話,請求和張縉彥見麵。
李如風到城下喊話,卻猛地看到城牆上扔下來一個東西,走近一看,竟然是賀珍的頭盔,李如風把頭盔撿起來,遞給聆敬陽,聆敬
陽看到賀珍頭盔,氣血翻滾,以為賀珍被義軍害了,下令炮營做好開炮準備。
老饅頭忙令炮營將士開始架炮,調整炮口角度,裝填彈藥,等待聆敬陽發動炮轟軍令,王光淑在城牆上看到城下明軍有攻城跡象,也不想和明軍起衝突,至少不想還沒有和清軍作戰,就在這裏窩裏橫。
“城下的好漢,爾等將士被我送給盟主,請盟主斷定爾等是不是朝廷官軍?”
聆敬陽越想越氣,張縉彥一三姓家奴,讓他去辨別賀珍,豈不是鬧笑話?
他和王光淑喊道:“張縉彥是崇禎爺兵部尚書,京城被大順軍攻破,張縉彥和魏藻德率百官表賀迎接大順軍,就這麽一人,也配為諸位好漢盟主?”
王光淑為之語結,和聆敬陽喊道:“張尚書那是權宜之計,我等在此地舉兵,為的是抵禦建奴,爾等南下湖廣,不是反其道而行嗎?”
幸好聆敬陽從山西南下,路過翼城,逼迫朱由檢寫了一封聖旨,雖然這年頭聖旨並沒有多大威信,可總能夠嚇唬到一些人,他讓徐升把聖旨遞過來人,然後一人一騎來到城下,舉著聖旨和王光淑說道:“這是陛下聖旨,得等有識字的,可下來睹物。”
王光淑還真下令打開城門,親自帶著數十個士兵來到聆敬陽麵前,聆敬陽把聖旨給他,王光淑打開一看,還真的是崇禎爺的聖旨,他有些猶豫看著聆敬陽,聆敬陽見他眼神有些確定的色彩,說道:“把我的部下送給我,我們繞道去湖廣,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那不行,我已讓人把他們送給張尚書,等尚書大人回信,我再讓你們過去。”
聆敬陽恨不得一刀剁了這個王光淑,他忍住怒火告訴王光淑,大軍南下湖廣,是去招兵買馬,然後北上河南和清軍會戰,沒有時間在這裏浪費時間,今天晚上要是賀珍還沒有送回來,明日血洗木嶺關。
說完以後,聆敬陽騎著馬回到軍營,下令炮營進行試炮,給關內義軍強大的震懾。
炮營向著木嶺關發射一百多枚炮彈,炸得關內義軍不敢抬頭,王光淑也發覺到明軍並沒有炮轟關內,幾乎所有炮彈都打偏,這是明軍在給他們警告,王光淑想了想,最後還是決定讓人把賀珍送回來,可賀珍已經被送到九裏關。
......
在九裏關,張縉彥坐在家中,看著賀珍等人,賀珍和陳一刀等數十個將領,被五花大綁摁在地上任由賀珍揣摩。
他和賀珍說道:“敢問諸位是何許人也?”
賀珍回答他:“大明總兵賀珍。”
張縉彥哦了一下,他想清軍還沒有打過來,此時殺掉賀珍等人,無異於自覺生路,就算是要殺,也要等清軍打過來,在把賀珍等人送給清軍,還能夠獲得清軍獎賞。
他假惺惺說道:“是賀總兵啊,不知道賀總兵不在江北抗清,非要去湖廣,莫非是避戰?”
一個長相凶悍的絡腮大漢從人群中走出來,他目露凶光,和賀珍說道:“哪個陛下?”
陳一刀最厭惡自己人打自己人,他看見這群人沒有剃發,想來不是清軍,手中兵器破爛,卻還是可以看得出來是大明製式武器,他很是自豪說道:“當然是崇禎爺,崇禎陛下。”
大漢眼睛有絲絲色彩,但卻又說道:“這年頭,掛羊頭賣狗肉的人多了去,老子哪曉得你們是誰,來啊,給老子繳械了。”
數千人扛著長矛,刀盾逼近,把賀珍嚇得夠嗆,他雖然有數百部下,可被這麽多人圍攻,哪怕是不動刀槍,也可以把他們逼死。
這時候,關外傳來陣陣敲打盾牌聲音,是李如風率領關外部隊強行入關增援賀珍,賀珍和大漢喊道:“諸位弟兄,建奴入關,吾等不要再自相殘殺,關外是大明五軍都督後軍總兵李如風,我們南下湖廣,是招兵買馬,舉兵百萬北上中原擊建奴。”
李如風為了營救賀珍,可是親自帶頭衝鋒,一千多明軍士兵扛著武器衝向山關,大漢下令一半人去關外防守,他率領剩下數千人圍攻賀珍。
賀珍見戰鬥不可避免,仰天長歎。
“天亡大明啊。”
他和陳一刀,還有部將說道:“都別打了,這些弟兄在這裏堅守,想來也是我大明忠勇,我死後,爾等投降他們,要是敢投降清軍,就給老子反了。”
說完,拔出配到往脖子抹去,陳一刀和其他人死死摁住她的雙手,不讓他自刎,賀珍種種行為,讓大漢覺得這群人看起來不像是投降清軍的敗類,他和部下下令,停止進攻,駐守山關,莫要讓關外明軍入關,也不要讓關內明軍出山。
李如風衝到關下,猛地看見城牆上密密麻麻弓箭手,至少有千餘人用弓箭在防禦,李如風頭在鐵,也衝不過去,他和關內人喊道:“關內是我大明前鋒賀珍總兵,爾等莫傷他性命。”
大漢讓部下繼續圍著賀珍等人他,來到城牆上,看見李如風,吼道:“我乃大岐寨主王光淑,和各寨主在此地結壘抗清,你說你是崇禎爺兵將,可有聖旨乎?”
李如風聽說他們也是抗清將士,敵意大減,令部下放下弓箭。
王光淑又說道:“我等推兵部尚書張縉彥為盟主,敢問你家都督何許人也?”
張縉彥?
李如風聽說過這個名字,好像是大明兵部尚書,看來這關內將士也是抗清將士,他和王光淑說道:“我家都督聆敬陽,從山海關,到北直隸,到山西,到河南,與建奴一路血戰,敢問王寨主可曾知曉?”
王
光淑長年累月在大山,哪曉得聆敬陽名字,他不曉得,可並不代表其他人不知道,部下中有很多將士從中原逃過來,聽說過聆敬陽名字,有人在王光淑耳邊告訴他,聆敬陽確實是大明五軍都督,崇禎爺都是他帶著從京城裏逃出生天。
王光淑聽後,這才放些戒備,和李如風說道:“容我去請盟主,還請諸位在城外歇息。”
盟主張縉彥在九裏關居住,被推選為抗清盟主後,沒有發揮多大作用,上一次清軍大兵壓境,他幾乎投降清軍,要不是江北明軍,大順軍和大西軍反攻,清軍被撤回豪格大軍,他已成為清軍坐上賓客。
他雖為盟主,也沒有多大權力,抗清的軍隊又多分散在南直隸,河南,湖廣交界地帶,他在九裏關整日吟詩作賦好不快活。
這天下午,有人從木嶺關趕回來,和他匯報木嶺關來了一支朝廷軍隊,說是奉聖令南下湖廣光複王土,張縉彥聽後,頓時覺得百感交集,喜得是他很久沒有看到朝廷軍隊,這山中雖然有抗清將士數萬,可大多數都是義軍,悲的是朝廷軍隊從江北到湖廣,一定是打不過清軍,被迫南下湖廣爭地盤。
義軍請他去木嶺關,看看是否真的是朝廷大軍?
張縉彥怕死,不敢去木嶺關,竟然說朝廷正統在江南,那個山西崇禎朝廷,鬼曉得是不是真的?
這句話被王光淑部下帶回給王光淑,王光淑已經在木嶺關拒絕明軍入關,也把賀珍等數百明軍堵死在關內。
他的部將請示他應該怎麽辦,王光淑想了想,下令把賀珍等明軍繳械,然後把賀珍送到九裏關,任由張縉彥決定生死。
賀珍和部下在關內餓了一半天,突然衝上來一大群義軍將士,要求他們放下武器,賀珍打不過,但也不願意白白流血犧牲,下令部下扔下武器,被義軍俘虜,然後送往九裏關。
關外的李如風等明軍將士,也終於等到聆敬陽率領大部隊到來,李如風和聆敬陽匯報,木嶺關有大量義軍,並且把進入木嶺關的賀珍等數百將士圍在裏麵,聆敬陽問李如風,關內義軍將領是誰?
李如風回答他是一個叫做王光淑的寨主,聆敬陽想了很久,腦海裏有些印象,卻還是模模糊糊,李如風又告訴他,這王光淑等人推選兵部尚書張縉彥為盟主,在此地舉兵抗清。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說</a>
“誰?”
“張縉彥。”
聆敬陽想起此人,當年他帶著朱由檢,王承恩從皇宮逃出來的時候,一身戎裝闖進張縉彥府邸,搶了張縉彥家裏的東西,這張縉彥在曆史上數次投降,實在算不上英雄好漢。
又突然想起張縉彥最後投降清軍,可此時他卻被推選為盟主,暫時還是站在大明這邊,他讓李如風去喊話,請求和張縉彥見麵。
李如風到城下喊話,卻猛地看到城牆上扔下來一個東西,走近一看,竟然是賀珍的頭盔,李如風把頭盔撿起來,遞給聆敬陽,聆敬
陽看到賀珍頭盔,氣血翻滾,以為賀珍被義軍害了,下令炮營做好開炮準備。
老饅頭忙令炮營將士開始架炮,調整炮口角度,裝填彈藥,等待聆敬陽發動炮轟軍令,王光淑在城牆上看到城下明軍有攻城跡象,也不想和明軍起衝突,至少不想還沒有和清軍作戰,就在這裏窩裏橫。
“城下的好漢,爾等將士被我送給盟主,請盟主斷定爾等是不是朝廷官軍?”
聆敬陽越想越氣,張縉彥一三姓家奴,讓他去辨別賀珍,豈不是鬧笑話?
他和王光淑喊道:“張縉彥是崇禎爺兵部尚書,京城被大順軍攻破,張縉彥和魏藻德率百官表賀迎接大順軍,就這麽一人,也配為諸位好漢盟主?”
王光淑為之語結,和聆敬陽喊道:“張尚書那是權宜之計,我等在此地舉兵,為的是抵禦建奴,爾等南下湖廣,不是反其道而行嗎?”
幸好聆敬陽從山西南下,路過翼城,逼迫朱由檢寫了一封聖旨,雖然這年頭聖旨並沒有多大威信,可總能夠嚇唬到一些人,他讓徐升把聖旨遞過來人,然後一人一騎來到城下,舉著聖旨和王光淑說道:“這是陛下聖旨,得等有識字的,可下來睹物。”
王光淑還真下令打開城門,親自帶著數十個士兵來到聆敬陽麵前,聆敬陽把聖旨給他,王光淑打開一看,還真的是崇禎爺的聖旨,他有些猶豫看著聆敬陽,聆敬陽見他眼神有些確定的色彩,說道:“把我的部下送給我,我們繞道去湖廣,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那不行,我已讓人把他們送給張尚書,等尚書大人回信,我再讓你們過去。”
聆敬陽恨不得一刀剁了這個王光淑,他忍住怒火告訴王光淑,大軍南下湖廣,是去招兵買馬,然後北上河南和清軍會戰,沒有時間在這裏浪費時間,今天晚上要是賀珍還沒有送回來,明日血洗木嶺關。
說完以後,聆敬陽騎著馬回到軍營,下令炮營進行試炮,給關內義軍強大的震懾。
炮營向著木嶺關發射一百多枚炮彈,炸得關內義軍不敢抬頭,王光淑也發覺到明軍並沒有炮轟關內,幾乎所有炮彈都打偏,這是明軍在給他們警告,王光淑想了想,最後還是決定讓人把賀珍送回來,可賀珍已經被送到九裏關。
......
在九裏關,張縉彥坐在家中,看著賀珍等人,賀珍和陳一刀等數十個將領,被五花大綁摁在地上任由賀珍揣摩。
他和賀珍說道:“敢問諸位是何許人也?”
賀珍回答他:“大明總兵賀珍。”
張縉彥哦了一下,他想清軍還沒有打過來,此時殺掉賀珍等人,無異於自覺生路,就算是要殺,也要等清軍打過來,在把賀珍等人送給清軍,還能夠獲得清軍獎賞。
他假惺惺說道:“是賀總兵啊,不知道賀總兵不在江北抗清,非要去湖廣,莫非是避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