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善緣該怎麽結才會更牢固?
一直到第二天,諸糅真人還在想這個問題。
前一夜,諸糅真人又拉著鄭經聊了很久,一直聊到鄭經都犯困了,實在是熬不住了,這才放過他。
按照諸糅真人的想法,恨不得拉著鄭經聊上三天三夜,直到他離開渦陽為止。
隻可惜不行,作為天靜宮宮主,他還得盡地主之誼,先把德王妃一家給招待好,要知道,德王妃一家不僅是大夏國的皇親,地位尊貴,還一向是道家的大金主,每年給道家捐贈的供養可不少。
大金主不好好招待,卻拉著一書生一個勁地去熱乎,那以後誰還來給道家上供?
這香火不能斷啊!
因此第二天上午,他又打發阮留之把德王妃一家給請了過來。
這次當然不能再拉上鄭經了,否則聊著聊著,又變成了他跟鄭經論道,會再次冷落德王妃一家。
可事實上,話題一開始還是落到了鄭經身上。
“真人,昨晚跟鄭公子可聊得盡興?”
再次一見麵,諸糅真人都還沒來得及表示歉意,說怠慢了之類的,德王妃就笑著來了這麽一句。
這不算是調侃,而是話茬。
因為德王妃也很好奇,昨晚在把他們一家給送走之後,諸糅真人又拉著鄭浪之聊了些什麽。
昨晚她雖然被冷落了,但她心裏卻沒多大怨言,因為對她來說,如此精彩的論道,也很難碰上,隻可惜她隻聽了前半場。
“慚愧,慚愧,這鄭公子是平生罕見的大才,老道一見獵心喜,就把王妃給怠慢了。”
諸糅真人自然是借機表達了自己的歉意。
在道家高人麵前,德王妃自然也不會擺什麽王妃架子,立即也客氣道:“真人不必客氣,如此精彩的論道,本妃也著實喜歡。”
客氣過後,她這才又問道:“如此看來,真人對鄭公子是極為認可?”
“不是認可,是推崇,在鄭公子麵前,老道自愧不如。”
諸糅真人正色道。
已打算跟鄭經好好結緣的他,自然不惜大力在德王妃麵前舉薦鄭經,因為他深知,胸有大誌,但根基淺薄的鄭經,想要成長起來,是需要外力支持的。
而在大夏國,並且當鄭經還將去會寧時,那德王府絕對能給他庇護。
哪怕這天可能要變,但德王府護他個三五年還沒問題,至於變天之後,是誰護誰就不太好說了。
在諸糅真人看來,這也是一種結緣。
道家跟德王府有緣,道家跟鄭經結緣,德王府再跟鄭經接善緣,這緣就大了、廣了,幾方都能因此得利,這就是所謂的因果。
這可是讓德王妃驚訝了。
一聽諸糅真人竟然對鄭浪之推崇備至,她忍不住驚問道:“真人對鄭公子的評價竟然如此之高?”
“怎麽高都不過分,若是鄭公子肯入道家,老道情願把天靜宮宮主之位相讓,隻可惜鄭公子胸有大誌,嫌道家冷清,不肯進來。”
諸糅真人回道。
因為是大力舉薦,他幹脆把心裏話都說了出來。
他這是在法聖人遺風。
據傳,儒家孔聖人曾數次拜見道家李聖人問禮,兩人觀點雖不盡一致,但兩位聖人給對方的評價都極高,孔子把老子比喻為龍,而老子也把當晚輩的孔子比喻成鳳,對其德才讚不絕口。
<a id="wzsy" href="http://www.yawenku.com">yawenku.com</a>
隻是這麽一來,他又把在場的人給驚到了。
阮留之:“……”
師尊竟然打算將天靜宮宮主之位相讓?你這麽說,就不考慮考慮我的感受?
徐玄機:“……”
師伯對那登徒子的評價竟然如此之高?
陳蒨武:“……”
老師厲害!
德王妃:“……”
你對他評價這麽高,我都不知該說啥了。
而諸糅真人則又對她說道:“王妃,此次鄭公子能與你等同行,也是一種緣,還請珍惜之,必有承負。”
這是在做最後的點醒了。
承負,是道家的說法,跟佛家的因果類似,意思是前輩行善,後人得福;今人行惡,後輩受禍。
因為德王妃是帝王家人,因此天將變這種天機,諸糅真人是萬萬不可在她麵前泄露的,於是也隻能把話說到這份上,以讓德王妃善待鄭經,就有可能讓德王府的後人,也就是陳蒨文陳蒨武得福。
這也夠了。
德王妃原本就已經有了讓陳蒨武正式拜鄭經為師之心,現在既然連諸糅真人都這麽說,她自然就更是打定了主意。
要知道,道家高人的話可不是隨便說的,每一句都隱含深意,帶有玄機,因此她自然聽進去了,畢竟鄭經之才,她也早已認可。
當然,這是後話,今天的她,還另外有要事向諸糅真人請教。
事關北華。
四十多年前,北華文帝立國,一舉推翻了前朝後魏的統治,成立了北華。
立國之後,華文帝又知人善用,不拘一格,使得北華的文臣武將都能人盡其才,作用得以最大發揮,使得北華進一步強盛,具備了跟西胡、南夏分庭抗禮的實力。
文帝十八年,文帝駕崩,太子繼位,年號武。
華武帝,也就是德王妃的父皇。
華武帝共有八子四女,其中最為出色的,當數淑妃之子,文武全才的宇文博,也就是德王妃同父同母的親兄。
宇文博也沒有讓武帝失望,年紀輕輕,就開始為北華鎮守西垂,無數次與西胡的交鋒中,立下了戰功赫赫,讓西胡不能寸進。
隻可惜,再有才再有功也比不上命好,被立為太子的,反而是小他兩歲的皇後之子宇文軒,而宇文博僅因為赫赫戰功,被命為鎮西王。
兩年多前,武帝過世,太子宇文軒繼位,改年後為宣。
相比文韜武略的鎮西王,華宣帝卻隻能用荒淫昏庸來形容,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聽信讒言,怕鎮西王功高震主,就剝奪其軍權,並令其離京就國,且大肆進行打壓。
兩年多過去之後,表麵上北華還是那個北華,實際上卻變成了權臣專政,主君昏庸,北華境內已初顯動蕩之勢。
據傳,北華內還有權臣跟西胡有勾連。
那長此以往,北華會不會亡國?
這讓德王妃頗感心憂。
盡管她已經是南夏人,可北華畢竟是她的娘家,因此早在決定去豫州時,她就計劃了來拜祭天靜宮,為北華祈福。
這也是為啥之前鄭經在她麵前假設南夏亡國,她就差點情緒失控的原因。
實際上,她擔心的不是南夏,而是北華。
現在,她就跟諸糅真人說起了華宣帝的種種荒唐事,也說起了自己的擔憂,並懇請諸糅真人能親自主持一場法事,來為北華祈福。
這也是她為啥要在天靜宮停留三天的原因。
昨天的拜祭,是以德王府的名義,而接下來的這場法事,則是她個人的請求。
為北華。
諸糅真人一邊答應著,一邊卻暗暗歎了一口氣。
道法自然,連天機鼎都已預示了天下即將大亂,現在再做法事祈福又有什麽用?
正所謂道以術顯,所謂的法事,隻不過是用來安慰你們這些虔誠的道家信徒的啊!
一提起北華,他又忍不住想起了鄭經前一晚跟他提過的人道三大禍。
這君權天授果然是第一禍啊!
一直到第二天,諸糅真人還在想這個問題。
前一夜,諸糅真人又拉著鄭經聊了很久,一直聊到鄭經都犯困了,實在是熬不住了,這才放過他。
按照諸糅真人的想法,恨不得拉著鄭經聊上三天三夜,直到他離開渦陽為止。
隻可惜不行,作為天靜宮宮主,他還得盡地主之誼,先把德王妃一家給招待好,要知道,德王妃一家不僅是大夏國的皇親,地位尊貴,還一向是道家的大金主,每年給道家捐贈的供養可不少。
大金主不好好招待,卻拉著一書生一個勁地去熱乎,那以後誰還來給道家上供?
這香火不能斷啊!
因此第二天上午,他又打發阮留之把德王妃一家給請了過來。
這次當然不能再拉上鄭經了,否則聊著聊著,又變成了他跟鄭經論道,會再次冷落德王妃一家。
可事實上,話題一開始還是落到了鄭經身上。
“真人,昨晚跟鄭公子可聊得盡興?”
再次一見麵,諸糅真人都還沒來得及表示歉意,說怠慢了之類的,德王妃就笑著來了這麽一句。
這不算是調侃,而是話茬。
因為德王妃也很好奇,昨晚在把他們一家給送走之後,諸糅真人又拉著鄭浪之聊了些什麽。
昨晚她雖然被冷落了,但她心裏卻沒多大怨言,因為對她來說,如此精彩的論道,也很難碰上,隻可惜她隻聽了前半場。
“慚愧,慚愧,這鄭公子是平生罕見的大才,老道一見獵心喜,就把王妃給怠慢了。”
諸糅真人自然是借機表達了自己的歉意。
在道家高人麵前,德王妃自然也不會擺什麽王妃架子,立即也客氣道:“真人不必客氣,如此精彩的論道,本妃也著實喜歡。”
客氣過後,她這才又問道:“如此看來,真人對鄭公子是極為認可?”
“不是認可,是推崇,在鄭公子麵前,老道自愧不如。”
諸糅真人正色道。
已打算跟鄭經好好結緣的他,自然不惜大力在德王妃麵前舉薦鄭經,因為他深知,胸有大誌,但根基淺薄的鄭經,想要成長起來,是需要外力支持的。
而在大夏國,並且當鄭經還將去會寧時,那德王府絕對能給他庇護。
哪怕這天可能要變,但德王府護他個三五年還沒問題,至於變天之後,是誰護誰就不太好說了。
在諸糅真人看來,這也是一種結緣。
道家跟德王府有緣,道家跟鄭經結緣,德王府再跟鄭經接善緣,這緣就大了、廣了,幾方都能因此得利,這就是所謂的因果。
這可是讓德王妃驚訝了。
一聽諸糅真人竟然對鄭浪之推崇備至,她忍不住驚問道:“真人對鄭公子的評價竟然如此之高?”
“怎麽高都不過分,若是鄭公子肯入道家,老道情願把天靜宮宮主之位相讓,隻可惜鄭公子胸有大誌,嫌道家冷清,不肯進來。”
諸糅真人回道。
因為是大力舉薦,他幹脆把心裏話都說了出來。
他這是在法聖人遺風。
據傳,儒家孔聖人曾數次拜見道家李聖人問禮,兩人觀點雖不盡一致,但兩位聖人給對方的評價都極高,孔子把老子比喻為龍,而老子也把當晚輩的孔子比喻成鳳,對其德才讚不絕口。
<a id="wzsy" href="http://www.yawenku.com">yawenku.com</a>
隻是這麽一來,他又把在場的人給驚到了。
阮留之:“……”
師尊竟然打算將天靜宮宮主之位相讓?你這麽說,就不考慮考慮我的感受?
徐玄機:“……”
師伯對那登徒子的評價竟然如此之高?
陳蒨武:“……”
老師厲害!
德王妃:“……”
你對他評價這麽高,我都不知該說啥了。
而諸糅真人則又對她說道:“王妃,此次鄭公子能與你等同行,也是一種緣,還請珍惜之,必有承負。”
這是在做最後的點醒了。
承負,是道家的說法,跟佛家的因果類似,意思是前輩行善,後人得福;今人行惡,後輩受禍。
因為德王妃是帝王家人,因此天將變這種天機,諸糅真人是萬萬不可在她麵前泄露的,於是也隻能把話說到這份上,以讓德王妃善待鄭經,就有可能讓德王府的後人,也就是陳蒨文陳蒨武得福。
這也夠了。
德王妃原本就已經有了讓陳蒨武正式拜鄭經為師之心,現在既然連諸糅真人都這麽說,她自然就更是打定了主意。
要知道,道家高人的話可不是隨便說的,每一句都隱含深意,帶有玄機,因此她自然聽進去了,畢竟鄭經之才,她也早已認可。
當然,這是後話,今天的她,還另外有要事向諸糅真人請教。
事關北華。
四十多年前,北華文帝立國,一舉推翻了前朝後魏的統治,成立了北華。
立國之後,華文帝又知人善用,不拘一格,使得北華的文臣武將都能人盡其才,作用得以最大發揮,使得北華進一步強盛,具備了跟西胡、南夏分庭抗禮的實力。
文帝十八年,文帝駕崩,太子繼位,年號武。
華武帝,也就是德王妃的父皇。
華武帝共有八子四女,其中最為出色的,當數淑妃之子,文武全才的宇文博,也就是德王妃同父同母的親兄。
宇文博也沒有讓武帝失望,年紀輕輕,就開始為北華鎮守西垂,無數次與西胡的交鋒中,立下了戰功赫赫,讓西胡不能寸進。
隻可惜,再有才再有功也比不上命好,被立為太子的,反而是小他兩歲的皇後之子宇文軒,而宇文博僅因為赫赫戰功,被命為鎮西王。
兩年多前,武帝過世,太子宇文軒繼位,改年後為宣。
相比文韜武略的鎮西王,華宣帝卻隻能用荒淫昏庸來形容,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聽信讒言,怕鎮西王功高震主,就剝奪其軍權,並令其離京就國,且大肆進行打壓。
兩年多過去之後,表麵上北華還是那個北華,實際上卻變成了權臣專政,主君昏庸,北華境內已初顯動蕩之勢。
據傳,北華內還有權臣跟西胡有勾連。
那長此以往,北華會不會亡國?
這讓德王妃頗感心憂。
盡管她已經是南夏人,可北華畢竟是她的娘家,因此早在決定去豫州時,她就計劃了來拜祭天靜宮,為北華祈福。
這也是為啥之前鄭經在她麵前假設南夏亡國,她就差點情緒失控的原因。
實際上,她擔心的不是南夏,而是北華。
現在,她就跟諸糅真人說起了華宣帝的種種荒唐事,也說起了自己的擔憂,並懇請諸糅真人能親自主持一場法事,來為北華祈福。
這也是她為啥要在天靜宮停留三天的原因。
昨天的拜祭,是以德王府的名義,而接下來的這場法事,則是她個人的請求。
為北華。
諸糅真人一邊答應著,一邊卻暗暗歎了一口氣。
道法自然,連天機鼎都已預示了天下即將大亂,現在再做法事祈福又有什麽用?
正所謂道以術顯,所謂的法事,隻不過是用來安慰你們這些虔誠的道家信徒的啊!
一提起北華,他又忍不住想起了鄭經前一晚跟他提過的人道三大禍。
這君權天授果然是第一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