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準備正式成為儒家之人了。


    當然,這暫時還隻是他的一廂情願,因為據他了解,想要正式成為儒家人,首先得過一關,那就是文廟問心鼎的考驗,成為萬裏挑一的儒者。


    萬裏挑一,這說法還真是一點都不誇張,按照德王妃的說法,這一年到頭來,全天下數萬進京來接受問心鼎考驗的年輕士子,最終能通過考驗成為儒者的似乎也沒幾人。


    據說,連昔年的阮留之、盧勳、德王爺都未能過關。


    真有那麽難?


    文廟就近在咫尺,可具體的考驗是什麽樣子,那關該怎麽過,鄭經卻是一點概念都沒有,也正因為如此,他才遲遲沒有去文廟。


    現在,似乎該去一趟了。


    隻不過在去之前,是不是該找人打聽打聽點情況呢?


    他原本是趁機找德王爺問問的,誰知今天德王爺一來,竟然還帶來了一位王公子,根本就沒給他問的機會。


    那還能問誰?


    他想到了另一個人,那就是已來到書局正式上班的顧傾城。


    謙謙君子就是謙謙君子,答應的事說到做到,今天一早,他其實就已經來書局報到了,被鄭經安排在二樓的書房裏研習那些道家道藏,準備開始《道德經》的新解工作。


    而德王爺等人到來時,他其實就在樓上,但在沒有獲得鄭經邀請的情況下,並沒有因為樓下來客人了而下來湊熱鬧。


    這樣的操守,連鄭經都深表佩服,因此在他看來,以顧傾城的才學德行,理應能通過問心鼎的考驗成為儒者才對。


    於是乎,他帶著陳蒨文、陳蒨武上樓找顧傾城去了。


    之所以還帶上陳蒨武,是因為他還有另一個想法,那就是把輔導陳蒨武經義的事也丟給顧傾城去幹。


    誰說他收了陳蒨武為學生,就一定得由他親自來教的?


    以前他當教員時,在大學裏,給本科生上課,很多都是由研究生來為老師代勞好吧!


    更何況他現在收的還隻是一相當於剛進初中的中二少年?


    至於他自己,隻需偶爾教教陳蒨武最為關鍵的道理就好了。


    這就是鄭經願意正式收陳蒨武的原因之一,否則的話,哪怕他再想抱德王府的大腿,也不樂意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一個小屁孩身上。


    三人就這麽上了樓,在書房裏跟正在用功的顧傾城匯合了。


    這絕對是個做學問的好學生!


    看著認真在翻閱、對比著一大堆書的顧傾城,鄭經忍不住感慨地想。


    今早顧傾城一來,他就從道藏裏翻出了很多本跟《道德經》有關的經義給了他,讓他先研究,然後再開始新解《道德經》,顧傾城還真就這麽沉下心去讀了,哪怕樓下來客人了,也並沒有影響到他。


    唯有鄭經帶著陳蒨文陳蒨武走進來後,他才從書堆中抬起頭來,跟三人打起了招呼。


    從他的反應來看,他應該是知道德王爺一家來過的,但並沒有因此停止研究而下樓去攀附,也幸虧他知禮而沒下樓攀附,否則的話,鄭經三絕公子的身份又會多一個人知道了。


    這樣的學生實在是太難得。


    值得好好帶一帶!


    鄭經繼續感慨,然後說道:“先歇會吧,研究學問也得勞逸結合。”


    來自教員的關心。


    事實上,是他要問顧傾城關於問心鼎問心關的事了。


    “傾城兄,這文廟的問心關,你有去試過嗎?”


    很快他就直入主題。


    隻是他這一問,顧傾城臉上卻露出了羞愧之意,回道:“說起來實在是慚愧。”


    “怎麽啦?”


    “我已經去過兩次了,隻可惜都未能過關。”


    顧傾城說出了羞愧的原因。


    文廟問心鼎的問心關,對於所有的儒家之人來說,是極為神聖的存在,但凡有可能,都會去試一試的。


    可問心鼎也不是誰想試就能試的,無德無才之人就算去了,它也不會有任何反應,而有德有才之人去了,反應可能會有,但最終能過關成為儒者的卻隻有少數。


    而且,問心鼎還有一個由前人總結出來的規則,那就是同一個人,一生最多隻會有三次機會,三次過後,就算你德才兼備,已達到了過關的要求,問心鼎也不會再有任何反應。


    而顧傾城也確實去過兩次了。


    第一次,是在他剛成名之時。


    其實他成名還挺早的,在他剛中了秀才之時,他的詩詞就已經在吳郡一帶頗具名氣,於是乎,自持德才兼備的他,第一次來了文廟去闖問心關,問心鼎的反應倒是有了,但關卻未能過。


    第二次,則是在他中舉之後,前來會寧參加會試之時。


    那時的他,對於自己的德才更具信心了,於是在會試之前,又去文廟試了一次。


    問心鼎的反應同樣還是有,但關卻同樣沒有過。


    這弄得他差點懷疑人生,結果反而影響了後來的會試發揮,讓他最終名落孫山。


    擁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美名,卻兩次都沒能過問心關,成為儒者,這種事說出去實在是有些丟人,因此,若不是鄭經問起來,他絕不會主動跟人去說。


    否則的話,很容易被人說:你那麽有才,都沒能過,是不是德行有虧?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讀書人,不管有沒有去過文廟問心,都不會輕易跟人提起此事,原因就是如此,因為很容易被人認為,你要麽無才,要麽無德。


    “你竟然已經去了兩次?而且還都沒過?”


    鄭經即刻就表示出了他的驚訝。


    當然,他並不是認為顧傾城無才或無德,而是在他看來,像顧傾城這樣的謙謙君子,絕對已算得上是德才兼備了,已滿足了成為儒者的基本要求,若是連這樣的人都過不了,那還有幾個人符合要求?


    “嗬,其實也正常,據我所知,當年的留之先生還有盧勳大人也都未能過。”


    顧傾城苦笑道。


    為了說明問心關確實不容易過,他還舉出了另外兩個更有說服力的例子,昔年大夏國極為有名的兩大才子。


    這倒是事實,當年的阮留之,若是能過問心關,就不會轉投道家。


    “哦,怎麽會這麽難過?”


    鄭經又虛心請教道。


    顧傾城卻是搖了搖頭:“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因為每一個前去嚐試之人,整個過程都感覺像是在做夢似的,但夢醒之後卻記不起夢中具體發生了些什麽。”


    在意識到鄭經打算去文廟問心之後,他開始詳細地說起了他所知曉的問心過程。


    整個問心過程其實並不複雜。


    在文廟的最中心,就是問心殿所在,問心殿是一座高達三層的環形建築,由一間間小小的問心房所構成,問心鼎就位於問心殿的最中央。


    任何人去到之後,選擇一間無人的房間進入,向著問心鼎的方向跪拜,就可以進入問心過程。


    當然,前提是問心鼎要對其跪拜有所反應,否則的話,就成了簡單的祭拜。


    而問心過程也確實像是做夢似的,夢醒之後就會對夢中所發生的徹底遺忘,祭拜之人,最終隻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過。


    過了的話,自然是暗自歡喜。


    沒過的話,悄悄離開便是,也不會丟人。


    過程就是這麽簡單。


    過程是簡單,但想通過卻極為不易,因為沒有人可以告知你,怎樣才能過關,甚至連自己,在試過之後也不知問題出在那裏,要想再試的話,就隻能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要麽去提升自己的才華,要麽去改正某些可能有損德行的言行。


    而顧傾城所能告知鄭經的也就是這些。


    詭異!


    這是鄭經聽過之後的感覺。


    一生隻有三次機會,失敗之後還不告訴你錯在哪裏,也難怪儒家的儒者會那麽少,也難怪儒家會越來越式微,很多儒家之人都轉投道家。


    你死都不讓人家死個明白,這豈能不讓人喪氣?


    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這樣也有一大好處,那就是讓人無捷徑可走,無空子可鑽,能讓儒家的真實信眾能從嚴要求自己,不斷地去提升自己的才學和德行操守,讓最終能過的,都變成儒家真正的精華。


    隻是這樣一來,弄得他對自己也開始沒信心了,不知自己是否有過關的可能。


    <a href="http://m.yqxsw.org" id="wzsy">yqxsw.org</a>


    才學方麵肯定是沒問題的。


    這一方麵,鄭經對自己還稍稍有那麽一丟丟信心。


    可德行操守呢?


    這一點上,他就沒多大把握了,要知道,衡量一個人是否品行高潔,具體得看是以什麽標準去衡量,標準不同,結果自然也就不同。


    就好比說在道家眼裏,無為,就是品行高潔,可是在儒家眼裏,有為才是君子之道。


    在這一點上,鄭經還真是拿不準。


    而最為關鍵的是,他並不是儒家的真實信眾,對於儒家的很多思想,他極為認同,但對於某些觀點,卻視之如糟粕,甚至於說,他的理想,是集眾家之所長,而不是獨尊儒術。


    在這種情況下,這問心關他還能過嗎?


    他確實沒把握。


    這也讓他忍不住想,要不幹脆學阮留之,改投道家,抱緊道家那條粗大腿得了?


    但他很快又放棄了這一念頭。


    畢竟道家的入世主張,實在是跟他的理念有所不符。


    不管怎樣,先試試再說吧!


    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隻不過他沒想到,他還沒采取行動,新的誘惑就來了。


    慧存真人找上門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夏狀元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近墨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近墨黑並收藏大夏狀元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