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沒救了!


    盧勳和德王爺都沒想到,鄭經一出聲,竟然是如此大膽的一句。


    這樣一句,會不會有點大逆不道?


    兩人麵麵相覷,良久都沒出聲。


    原本是該盧勳出聲跟鄭經來互動的,隻是鄭經的這一句實在是猛得讓他都不敢接,於是他隻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德王爺。


    畢竟大夏朝是陳家的,因此這種極為敏感的話題,隻能由德王爺去接。


    難怪這家夥不惜以絕交來要挾!


    沒想到他一開口,竟然是如此的尖銳!


    德王爺忍不住暗暗吸了一口涼氣。


    隻不過對他來說,這說法尖銳歸尖銳,但卻還在他的接受範圍之內,畢竟在過去數百年裏,天下動蕩是事實,而大夏朝雖然屬於老陳家,但他隻不過是一個閑散王爺,從沒對大夏朝的天下存在過妄想。


    因此,抱著求真的目的,他在稍稍調整了一下心情之後,以盡可能平靜的語氣問道:“能說說具體的理由嗎?”


    他的平靜,倒是讓大膽開局的鄭經稍稍鬆了一口氣。


    談敏感話題的策略就是這樣的,要麽不談,要談就得大膽開局,先猛的來上一炮,看看對方的反應再來決定還要不要繼續談。


    而德王爺的反應讓鄭經覺得這話題還是可以深入談一談的,畢竟最猛的一炮已經打出去了。


    “都說知古鑒今,以史資政,這是有道理的,但兩位都是熟知曆史之人,因此那具體的曆史我就不講了,重點來跟兩位探討一番,這王朝興衰的原因。”


    鄭經就這麽開始了。


    既然已經被盧勳看破他熟知曆史,那他也就不客氣了,畢竟這確實是他的專業特長。


    隻不過講課也是分對象的,比如說麵對陳蒨武,他可以從夏商周講起,講到秦漢,把各個朝代的每一位帝王都講個明明白白,可是麵對盧勳和德王爺這種熟知曆史的人,再細細講曆史就沒意義了,因此不如來跟他們探討一些更有價值的內容。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


    “哦,你這講法倒是新鮮,願聞其詳。”


    這也確實正合盧勳和德王爺的意,在鄭經開口之後,原本還有所顧忌的盧勳也又出聲了。


    “在我看來,這天下時勢變化,無非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一是天下大勢的走向,無非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二是朝代的更迭,都會經曆一個由始至盛,由盛至衰,有衰必亡的過程。


    “兩位若是認可我的觀點,那就可以深入來談談,不認可的話,就沒有談的必要了。”


    鄭經又出聲了。


    “認同。”


    盧勳和德王爺幾乎又是異口同聲。


    想不認同都不行,誰讓鄭經說得那麽拽呢?


    事實上,他們確實也是認同的。


    “那好,我就先來說說,為什麽天下大勢,勢必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鄭經又出聲了。


    “之所以分久必合,也有幾點原因。


    “一是血脈相承,整個中原大地,都視自己為炎黃子孫,既然是一家人,就沒有長久分開的道理。


    “二是文化和語言上的相通,尤其自秦統一語言文字以來,大家說的是同樣的話,受的是同樣的文化熏陶,同樣也沒有長久分開的道理。


    “三是華夏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巨大的影響力,自漢末以來,中原大地經曆了一個漫長的外族入侵的過程,但無一例外的是,入侵的外族都會被漢文化所同化。


    “四是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一個國家一旦強盛,就不允許旁邊有他國對自己形成威脅,會趁強盛滅之並一統天下。”


    鄭經一口氣又說了一長串。


    這確實是他的專業,他說起這個來,幾乎用不著多加思索。


    而盧勳和德王爺都幾乎同時點了點頭。


    他們雖然熟知曆史,但從未有人用這樣一種角度來跟他們將原因,因此暫時隻有點頭的份。


    “至於合久必分,原因則很簡單,那就是王權核心的力量,已不足以支撐起整個中原大地的良好運轉。”


    鄭經又來了一句。


    盧勳和德王爺還是隻有點頭的份。


    “再說朝代的更迭,因何而盛,又因何而衰。


    “每一個朝代的興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上有明主,中有能臣,下有良民,政通人和,安居樂業。


    “而每一個朝代的衰亡,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民不聊生,腐敗滋生,內憂外患。”


    鄭經又將第二大觀點具體描述了一遍。


    盧勳和德王爺再次認可地點了點頭。


    這也沒啥可爭議的,因此兩人並不打算出聲打斷鄭經的講述。


    隻不過此時的盧勳卻是在想,到目前為止,鄭浪之的觀點暫時隻能算得上是中規中矩,任何一個有點曆史常識的人,都能說個一二出來,談不上有多稀奇……


    他剛這麽一想,鄭經卻又說道:“那麽我真正的問題來了。”


    盧勳和德王爺立即一凝神。


    “自魏晉以來,這天下就是四分五裂,至今已逾三百年時間,按分久必合的道理來說,這天下理應早該一統了,可事實卻是,不管是東南西北,這朝廷已換了好幾個,卻還是未能一統,你們說,這問題到底出在哪?”


    鄭經真正的問題來了。


    按照他前世的習慣,他講課時,是先講一部分知識或道理,然後再提出一個較為有難度的問題來跟學生互動,現如今,他又把這一習慣給表現了出來。


    這確實是把盧勳和德王爺給問住了。


    確實,自東漢末年,這天下就開始三分,然後西晉時期有過短暫的一統,再之後更是四分五裂,算起來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時間,按道理來說,早該一統了。


    要知道,上一次天下大亂,應該算是東周的戰國時期,可就算那時的諸侯割據,持續也隻有二百多年的時間,比這一次的四分五裂還要短上一百多年。


    原因到底是什麽?


    是因為沒有出現明主?或者是沒有能臣?


    都不對。


    原因似乎有很多,但要說哪一個最關鍵……


    “浪之,那依你看,這問題到底出在哪?”


    在抓不住要領的情況下,盧勳幹脆又把問題丟回給了鄭經。


    “世家!”


    鄭經嘴裏輕輕地蹦出了這兩個字。


    在他的人之道四大禍患裏,君權排在第一,世家隻能排第二,但在這個時代,君權是不能動的,因此他把世家給升格了。


    盧勳愣住了。


    在他的答案裏,是存在世家這一選項的,隻不過自古以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割據也好,漢時的諸王分封也罷,這大家族都是一直存在的,因此他並沒有把世家的問題看得這麽嚴重。


    沒想到,鄭經直接把問題的根源直指世家。


    因此他立即說道:“能說說你的道理嗎?”


    “你們想想看,過去這三百多年裏,這天下的朝代換了多少家?這延續數百年的世家又倒了幾個?新增的士族又有多少個?”


    鄭經卻繼續反問道。


    盧勳立即板著手指頭數了起來。


    自東漢之後,魏蜀吳,東晉西晉,十六國……華夏胡夷……


    他差不多數出了近三十個不同的朝政來。


    而世家和新興士族……


    還沒等他數完,鄭經又開口了:“你們有沒有發現,不管這朝代怎麽變,這世家是不倒的,新興士族也隻會越來越多。


    “這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這也說明,這世家之禍不破,這一統天下之局是不可能立了,就算勉強立起來,也持續不了多久。”


    鄭經的結論來了。


    繞了小半天,他總算又繞回了原點。


    盧勳跟德王爺卻是愣住了。


    第225章 另一種說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夏狀元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近墨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近墨黑並收藏大夏狀元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