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世界局勢(二)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後開始 作者:見月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眼前這張簡陋的地圖,回想前往西域的道路,李世民的表情更加凝重。
其實吐蕃和河西走廊之間還隔著一個吐穀渾,但事實已經證明吐穀渾抵擋不住吐蕃,隨時都有被吞並的危險。
一旦失去了吐穀渾,河西走廊就會時刻受到吐蕃的威脅,大唐還將失去一處良馬產地。
一想到這種後果, 他怎麽都開心不起來。
之前他還不怎麽把吐蕃的威脅放在眼裏,現在終於正視起這個高原國家。
“你對吐蕃如此了解,可有應對之法?”
陳景恪搖搖頭道:“我也隻是道聽途說,對吐蕃的具體情況並不了解,陛下不妨派人去詳細打探一番。”
“嗯,聽說蘇毗的許多貴族並不願意接受吐蕃的統治, 象雄王也矢誌複仇, 或許陛下可以在這裏想想辦法。”
“還有就是吐穀渾,慕容諾曷缽幼年繼位致大權旁落, 現在他年歲漸長必然想奪回權力。陛下不妨助他一臂之力,把他收歸我用抵禦吐蕃。”
“他們也生活在高原之上,能直接出兵進入高原作戰,對我大唐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
“最好派出軍隊駐紮在吐穀渾,慢慢適應高原環境。甚至可以遷徙一部分漢人去那裏居住,到時候可以直接在當地征兵。”
李世民意有所指的道:“這些辦法是你自己所想嗎?”
陳景恪搖頭道:“不是,別人討論出來的,我恰好旁聽。”
確實如此,前世在網上和一群曆史愛好者聊天的時候聽人家說的。
不外乎就是扶持吐穀渾和象雄,離間吐蕃和蘇毗貴族的關係,以此做為牽製。
然後派人上高原適應當地環境, 一旦培養出一批不懼高原環境的將士,就可以掌握主動權。
在配合上各種圍堵,不出十年就算不能滅吐蕃,也能把它拖垮。
這個計策並不算多高明,但勝在穩紮穩打可操作性強,反而是最合適的。
李世民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 越是如此,他對陳景恪背後的勢力就越是忌憚。
對世界局勢如此了解,甚至連還未崛起的危險都了如指掌,並想到了可行性的辦法。
這個勢力有多強他不知道,但收集信息的能力必然非常恐怖,而很多時候情報能左右局勢的發展。
就像是高原的情況,如果大唐事先不知道,等吐蕃完成統一再知道一切都晚了。
可以說在這一刻,在他心裏陳景恪背後的勢力的危險性比吐蕃還要大。
但他並未把這種想法表露出來,而是道:“你不是說有兩處強敵即將崛起嗎,一處吐蕃,還有另一處呢?”
陳景恪指著西亞一帶說道:“在這裏,阿拉伯人。”
這個時候沒有大食這個名字,也沒有阿拉伯人這個稱呼。他也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他們,索性就直接使用了阿拉伯人。
反正他是第一個向中原介紹這個族群的人,他說叫什麽名字就叫什麽名字。
李世民質疑道:“這裏是薩珊王朝所在吧?”
陳景恪道:“對,就在薩珊王朝的屬地上,一支被他們奴役的族群完成了統合開始崛起……”
他就把穆聖和伊教的事情講了一下,前世因為興趣原因,他對幾大宗教的起源都有所了解,甚至還讀過道德經、金剛經、聖、古等經書。
這也是為啥他敢對道教動手並嚐試開創新流派的原因之一,我的創造能力不如那些聖人,但我能抄啊,當縫合怪相對要簡單的多。
“腐朽的薩珊王朝根本就不是新興的阿拉伯人對手,連戰連敗之下靠他們自己已經沒有翻盤的可能,現在不過是靠著祖宗留下的家底苟延殘喘。”
“薩珊對中原王朝非常的仰慕,甚至願意以藩屬的名義朝貢,這是大漢給我們這些後人留下的遺澤。”
“阿拉伯人不同,他們對我們沒有任何的敬畏之心,有的隻有覬覦。”
“且他們所信奉的伊教更加有侵略性,擴張是本能。早晚有一天他們的兵鋒會直達西域堵住我們出去的道路,我們雙方必然會有一戰。
“可就算我們打贏了又能如何?通往西方的道路依然被他們堵著。”
“難道我們還能勞師遠征,派遣幾十萬大軍去極西之地阿拉伯人的老巢和他們作戰嗎?”
李世民臉色也很凝重,沒有看到這張地圖之前他或許會說無所謂,反正這個什麽阿拉伯離我們那麽遠,不怕。
再說大唐自己也是群敵環繞,頡利被打敗了,薛延陀又崛起,還有高句麗和百濟,南方還有半割據的馮氏等勢力。
西域還被西突厥占領,再加上即將崛起的吐蕃,短期內實在無力顧及到這麽遙遠的地方。
事實上前世李世民確實是這麽幹的,坐視薩珊王朝毀滅。
但也不能怪他短視,當時大唐剛剛打敗西突厥還沒有完全降服對方,確實沒有能力幫助薩珊王朝。
等到李治騰出手來想幫的時候,阿拉伯帝國大勢已成一切為時已晚。
隻能說阿拉伯帝國崛起的時機實在太巧了,恰好和大唐崛起的時間重疊,不得不說是曆史的巧合。
可惜的是,隨後兩個帝國走向了不同的發展方向。
阿拉伯帝國繼續擴張,而大唐因為女皇掌權采取了保守戰略,幾乎放棄了對外擴張。
後麵又經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混亂,直到唐玄宗繼位才重新開始擴張。然而這段輝煌也隻持續了十餘年,就發生了安史之亂。
怛羅斯之戰的失敗,讓中原王朝永遠的失去了西進的機會。在接下來的一千多年裏,漢人的軍隊再也沒有到達過碎葉城。
陳景恪既然來了,就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盯著地圖看了許久,李世民終於問道:“薩珊國還能支撐多久?”
陳景恪計算了一下薩珊波斯滅亡的時間,道:“十五年,若無外力幫助他們最多還能支撐十五年。”
“但我們必然不能等到他們滅亡前夕才出手,到那個時候什麽都晚了,仔細算來我們還有十年準備時間。”
“十年後,如果我們不想看到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就必須要出手給予薩珊支持。”
<a href="http://m.xiaoshuting.la" id="wzsy">xiaoshuting.la</a>
其實吐蕃和河西走廊之間還隔著一個吐穀渾,但事實已經證明吐穀渾抵擋不住吐蕃,隨時都有被吞並的危險。
一旦失去了吐穀渾,河西走廊就會時刻受到吐蕃的威脅,大唐還將失去一處良馬產地。
一想到這種後果, 他怎麽都開心不起來。
之前他還不怎麽把吐蕃的威脅放在眼裏,現在終於正視起這個高原國家。
“你對吐蕃如此了解,可有應對之法?”
陳景恪搖搖頭道:“我也隻是道聽途說,對吐蕃的具體情況並不了解,陛下不妨派人去詳細打探一番。”
“嗯,聽說蘇毗的許多貴族並不願意接受吐蕃的統治, 象雄王也矢誌複仇, 或許陛下可以在這裏想想辦法。”
“還有就是吐穀渾,慕容諾曷缽幼年繼位致大權旁落, 現在他年歲漸長必然想奪回權力。陛下不妨助他一臂之力,把他收歸我用抵禦吐蕃。”
“他們也生活在高原之上,能直接出兵進入高原作戰,對我大唐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
“最好派出軍隊駐紮在吐穀渾,慢慢適應高原環境。甚至可以遷徙一部分漢人去那裏居住,到時候可以直接在當地征兵。”
李世民意有所指的道:“這些辦法是你自己所想嗎?”
陳景恪搖頭道:“不是,別人討論出來的,我恰好旁聽。”
確實如此,前世在網上和一群曆史愛好者聊天的時候聽人家說的。
不外乎就是扶持吐穀渾和象雄,離間吐蕃和蘇毗貴族的關係,以此做為牽製。
然後派人上高原適應當地環境, 一旦培養出一批不懼高原環境的將士,就可以掌握主動權。
在配合上各種圍堵,不出十年就算不能滅吐蕃,也能把它拖垮。
這個計策並不算多高明,但勝在穩紮穩打可操作性強,反而是最合適的。
李世民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 越是如此,他對陳景恪背後的勢力就越是忌憚。
對世界局勢如此了解,甚至連還未崛起的危險都了如指掌,並想到了可行性的辦法。
這個勢力有多強他不知道,但收集信息的能力必然非常恐怖,而很多時候情報能左右局勢的發展。
就像是高原的情況,如果大唐事先不知道,等吐蕃完成統一再知道一切都晚了。
可以說在這一刻,在他心裏陳景恪背後的勢力的危險性比吐蕃還要大。
但他並未把這種想法表露出來,而是道:“你不是說有兩處強敵即將崛起嗎,一處吐蕃,還有另一處呢?”
陳景恪指著西亞一帶說道:“在這裏,阿拉伯人。”
這個時候沒有大食這個名字,也沒有阿拉伯人這個稱呼。他也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他們,索性就直接使用了阿拉伯人。
反正他是第一個向中原介紹這個族群的人,他說叫什麽名字就叫什麽名字。
李世民質疑道:“這裏是薩珊王朝所在吧?”
陳景恪道:“對,就在薩珊王朝的屬地上,一支被他們奴役的族群完成了統合開始崛起……”
他就把穆聖和伊教的事情講了一下,前世因為興趣原因,他對幾大宗教的起源都有所了解,甚至還讀過道德經、金剛經、聖、古等經書。
這也是為啥他敢對道教動手並嚐試開創新流派的原因之一,我的創造能力不如那些聖人,但我能抄啊,當縫合怪相對要簡單的多。
“腐朽的薩珊王朝根本就不是新興的阿拉伯人對手,連戰連敗之下靠他們自己已經沒有翻盤的可能,現在不過是靠著祖宗留下的家底苟延殘喘。”
“薩珊對中原王朝非常的仰慕,甚至願意以藩屬的名義朝貢,這是大漢給我們這些後人留下的遺澤。”
“阿拉伯人不同,他們對我們沒有任何的敬畏之心,有的隻有覬覦。”
“且他們所信奉的伊教更加有侵略性,擴張是本能。早晚有一天他們的兵鋒會直達西域堵住我們出去的道路,我們雙方必然會有一戰。
“可就算我們打贏了又能如何?通往西方的道路依然被他們堵著。”
“難道我們還能勞師遠征,派遣幾十萬大軍去極西之地阿拉伯人的老巢和他們作戰嗎?”
李世民臉色也很凝重,沒有看到這張地圖之前他或許會說無所謂,反正這個什麽阿拉伯離我們那麽遠,不怕。
再說大唐自己也是群敵環繞,頡利被打敗了,薛延陀又崛起,還有高句麗和百濟,南方還有半割據的馮氏等勢力。
西域還被西突厥占領,再加上即將崛起的吐蕃,短期內實在無力顧及到這麽遙遠的地方。
事實上前世李世民確實是這麽幹的,坐視薩珊王朝毀滅。
但也不能怪他短視,當時大唐剛剛打敗西突厥還沒有完全降服對方,確實沒有能力幫助薩珊王朝。
等到李治騰出手來想幫的時候,阿拉伯帝國大勢已成一切為時已晚。
隻能說阿拉伯帝國崛起的時機實在太巧了,恰好和大唐崛起的時間重疊,不得不說是曆史的巧合。
可惜的是,隨後兩個帝國走向了不同的發展方向。
阿拉伯帝國繼續擴張,而大唐因為女皇掌權采取了保守戰略,幾乎放棄了對外擴張。
後麵又經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混亂,直到唐玄宗繼位才重新開始擴張。然而這段輝煌也隻持續了十餘年,就發生了安史之亂。
怛羅斯之戰的失敗,讓中原王朝永遠的失去了西進的機會。在接下來的一千多年裏,漢人的軍隊再也沒有到達過碎葉城。
陳景恪既然來了,就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盯著地圖看了許久,李世民終於問道:“薩珊國還能支撐多久?”
陳景恪計算了一下薩珊波斯滅亡的時間,道:“十五年,若無外力幫助他們最多還能支撐十五年。”
“但我們必然不能等到他們滅亡前夕才出手,到那個時候什麽都晚了,仔細算來我們還有十年準備時間。”
“十年後,如果我們不想看到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就必須要出手給予薩珊支持。”
<a href="http://m.xiaoshuting.la" id="wzsy">xiaoshuting.l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