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尚在猶豫,自己真的要和徐妙雲成親嗎?</p>
是不是有點著急了?他還沒想好呢!</p>
老朱見兒子猶猶豫豫的,氣不打一處來。</p>
“朱棣,你還想什麽?在北平的時候,你們倆不是一起打獵,一起遊玩嗎?對你父皇母後,你也沒這麽上心過!夫妻之間,不過是緣分罷了,你們現在都不小了,要是一時遲疑,錯過了,有你後悔的!”</p>
朱標看了看朱棣,終於也開口了,“四弟,大哥現在這樣,也算是前車之鑒,你有什麽想法,就要果斷決定,千萬別坐失良機。雖然不至於打光棍,但也不免遺憾終生!”</p>
他這純粹是過來人的心裏話,他和常氏之間,就是老朱定下的親事,你說常氏不好?也未必,人家老爹是常遇春,也替朱標生兒育女,老老實實,相夫教子。</p>
但是要說多滿意,也有點為難朱標了,總而言之一句話,能給六十分,不能更多了。</p>
所以說在朱標看來,要是老四有好感,就果斷下手,把親事定下來。</p>
互相能看著舒心,能玩到一起去,就比什麽都強,畢竟人生太長了。要是一開始就相看兩厭,注定不會幸福的。</p>
朱棣怔了怔,無奈道:“我,我怕魏國公不答應。”</p>
這話委屈巴巴的,一點沒有往日的折騰勁兒。</p>
朱元章也是一陣錯愕,徐達不答應?</p>
這時候朱棣才說,“父皇,大哥,你們不知道,魏國公還給徐妙雲送了一封信,寫,寫的是張庶寧的喜好!”</p>
“等會兒!”朱元章一陣驚訝,“徐達怎麽知道庶寧的心思?”</p>
這時候張承天已經感覺到了不妙,不停向後退,想要趕緊溜了。</p>
隻可惜,這麽多雙眼睛盯著他,而且張庶寧已經舉起了拳頭。</p>
“張承天!你找打!”</p>
張庶寧真的撲過來,就要揍這小子。</p>
你丫的要臉不?</p>
敢出賣你大哥的消息,就算你屁股是鐵打的,也要打開花了!</p>
張承天這個可憐啊!</p>
“大哥,別打!真的別打!我有辦法,我有辦法讓魏國公點頭!”</p>
眾人一怔,老朱咳嗽道:“張承天,你真有辦法?”</p>
小家夥咬了咬牙,橫著心道:“有,我肯定能辦成!”</p>
老朱沉吟少許,就說道:“這事就不要多說了,朱棣……你這姻緣,父皇給你做主了。”</p>
朱棣頓了頓,終於深深一躬,“孩兒多謝父皇成全!”</p>
他這一點頭,整個事情,再無掛礙。</p>
老朱心滿意足,“好啊,小兒輩都要成親了,先生,咱們似乎是真的老了。”</p>
張希孟笑道:“陛下正值盛年,哪裏老了?而且這一次大舉增發貨幣,臣還要借陛下一物!”</p>
朱元章大為驚訝,“什麽?”</p>
“自然是……陛下這張臉了。”</p>
“啊!你要幹什麽?”老朱警惕道。</p>
張希孟嘿嘿一笑,“陛下別怕,是好事,就是要做個模型,把陛下的臉,印在貨幣上麵!”</p>
</p>
……</p>
張希孟和老朱商定了辦法,各自散去。</p>
這件事情要想落實,尚需要許多關鍵要害之處。</p>
很快,胡儼又登門求教。</p>
“先生,晚生回去思索了一夜,突然想到一件事……北平效率提升,商品增加,是不是跟增發貨幣之間,有什麽關係?”</p>
張希孟哈哈大笑,“你果然敏銳,可以說看清楚了這事情的本質。”</p>
張希孟笑道:“這就涉及到我們對貨幣的看法了。”</p>
胡儼道:“先生在北平講過很多,我也讀了先生的文章,隻可惜晚生愚鈍,沒有領悟清楚,這其中的關鍵。”</p>
張希孟一笑,“其實這事情不複雜,過去長時間以來,我們把貨幣錨定在金銀銅上麵,或者幹脆就以這些為貨幣,宋代出現了交子,讓情況變了不少,隨後元代使用寶鈔,更是徹底改變了貨幣的進程。但不管是北宋交子,還是元代寶鈔,最後都不免超發之後,貨幣崩潰的問題。”</p>
“這裏麵就出現一個問題,在世人看來,必須將貨幣錨定在金銀上麵,才算可靠。沒有金銀作保,國家一定會濫發,錢不值錢,貨幣崩潰。”</p>
胡儼連連點頭,“太師總是一針見血,那為何這一次能在北平增加貨幣呢?”</p>
張希孟笑道:“這就是你研究的成果了,北平並非毫無依據,就增加貨幣。而是建立在北平強大的產業基礎上,北平能生產眾多的商品,能創造財富。現在北平缺少的隻是流通中的貨幣,幫助完成交易而已。這也就涉及到了我的一個觀點。貨幣錨定的不是金銀,而是商品!有多少商品,創造多少財富,就需要相應有多少貨幣。”</p>
“在一個真正理想的狀態,是不需要金銀的!”</p>
胡儼頓了頓,他來的時候,已經做了很多功課,此時心裏已經明白了許多。</p>
“先生,所謂有多少商品,發行多少貨幣……這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曆朝曆代,別說有多少商品,就連有多少人都不知道。幾乎可以肯定說,隻要不和金銀錨定,就必然超發紙幣!”</p>
胡儼又沉吟一會兒,才問出最關鍵的問題,“先生,咱們大明,能例外嗎?”</p>
“能!”</p>
張希孟斬釘截鐵回答,“因為我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和你一樣,很多人已經在研究商品產出,關注貨幣,利率。我們對這個問題,十分清醒!其二,這一點更為重要,我們有大明洪武皇帝!”</p>
胡儼一怔,“先生是說,陛下會不遺餘力,為紙幣保駕護航?”</p>
張希孟笑道:“你說的是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陛下有金子招牌,有鐵一樣的信用。百姓信他,誰都知道,他一言九鼎,是真心替百姓著想,這就是我們當下,最大的一張牌!”</p>
敢把老朱當成一張牌使喚的,也就是張希孟了。</p>
其實當初費那麽大力氣,擺弄糧本位,張希孟就意識到,在治理能力極端低下,毫無貨幣金融概念,也沒有工業化生產能力的國度,任何金融的創新,結果都是災難的。</p>
沒有例外的可能。</p>
所以他寧可用複雜的糧食,綁定寶鈔,然後慢慢建立起寶鈔信用,促使百姓接受寶鈔……這期間,任何幣製改革,都會葬送整個成果。</p>
什麽金本位啊,什麽貨幣稅收啊……這些看起來很進步的改革,張希孟一樣都沒推。他不想拿老百姓當小白鼠,他也沒那個膽子這麽折騰。</p>
甚至張希孟都無法想象,是何等勇氣,敢在大明推一條鞭法,到底是勇者無畏,還是無知無畏……張希孟也說不好。</p>
因為在這麽龐大的國家,又是那麽落後的治理手段,搞貨幣化,苦的不還是老百姓嗎?</p>
難道要從張希孟的嘴裏說出“再苦一苦百姓”的話?</p>
行不通就是行不通。</p>
唯獨到了今天,局麵真的差不多了。</p>
北平初步建立起工廠模式,也開始大舉使用機器,有著成倍的商品輸出。物質基礎算是有了。</p>
其次,像方孝孺啊,齊泰啊,黃子澄啊,這一群人都在北平官場。別管曆史上的靖難之役多麽奇葩,但是這幫人眼下普遍清廉能幹,在財稅上麵,一絲不苟。</p>
這算是人才基礎了。</p>
再次,像胡儼這種,著手研究貨幣商品的學者也有了,理論基礎也算是勉強有了。</p>
方方麵麵齊備,張希孟也終於敢在貨幣上麵,試驗一番。</p>
隻不過一切的根本,還要建立在朱元章的信用上麵。</p>
如果這個皇帝是個混蛋,心裏頭絲毫沒有百姓,那也不要想了。</p>
可偏偏老朱就是個最愛惜百姓的皇帝,沒有之一!</p>
天時地利人和齊備,實在是不能更合適了。</p>
可即便如此,張希孟也沒有太過瘋狂。而是首先發了三百萬貫的定向債務,用來擴建大沽口,並且修建大沽和北平之間的直道!</p>
三百萬貫的國債,剛剛拋出來,隻用了不到兩個時辰,就搶購一空。</p>
來晚的人,隻能頓足捶胸,大呼遺憾!</p>
這麽多年,自從北伐中原,開始發放戰爭債券,到了現在,哪一次的債券,都帶來了豐厚收益。</p>
現在休養生息,百姓緩過來一口氣,手裏有錢了,投資機會卻少了。好容易來了,誰也不想放過。</p>
甚至有人幹脆上書,建議朝廷更多發行一些。</p>
張希孟倒是沒有繼續增發國債,他這麽幹,其實隻是想試探一下民間的情況。</p>
“恭喜陛下,您的信用情況極好……我們接下來可以給北平的銀行,注資一千萬貫!讓他們扶持北平的工廠,利息暫定百分之五!”</p>
老朱皺著眉頭,“這法子有用?”</p>
“那是自然!這麽優厚的條件,那些公司就有了和原來債主討價還價的資格。大不了借新債還舊債!而且一千萬隻是個開始,後續還有!他們把生意做起來,增加投入,購買土地,建設工廠,繳納稅賦……這樣一來,北平的稅收就上來了,一切問題,豈不是迎刃而解!”</p>
朱元章聽到了這裏,終於露出了笑容,“對了,先生,你說承天那小子,有啥辦法,能說服徐達啊?”</p>
張希孟的臉瞬間沉下來,提起這個兔崽子,實在是讓他上火,鬼知道他能弄出什麽法子!</p>
此刻的張承天,正拿著幾張數學題,跑到了徐達的家裏……“魏國公,這就是我大哥給女孩子出的題,要答對才能跟他見麵,您先瞧瞧吧!”</p>
是不是有點著急了?他還沒想好呢!</p>
老朱見兒子猶猶豫豫的,氣不打一處來。</p>
“朱棣,你還想什麽?在北平的時候,你們倆不是一起打獵,一起遊玩嗎?對你父皇母後,你也沒這麽上心過!夫妻之間,不過是緣分罷了,你們現在都不小了,要是一時遲疑,錯過了,有你後悔的!”</p>
朱標看了看朱棣,終於也開口了,“四弟,大哥現在這樣,也算是前車之鑒,你有什麽想法,就要果斷決定,千萬別坐失良機。雖然不至於打光棍,但也不免遺憾終生!”</p>
他這純粹是過來人的心裏話,他和常氏之間,就是老朱定下的親事,你說常氏不好?也未必,人家老爹是常遇春,也替朱標生兒育女,老老實實,相夫教子。</p>
但是要說多滿意,也有點為難朱標了,總而言之一句話,能給六十分,不能更多了。</p>
所以說在朱標看來,要是老四有好感,就果斷下手,把親事定下來。</p>
互相能看著舒心,能玩到一起去,就比什麽都強,畢竟人生太長了。要是一開始就相看兩厭,注定不會幸福的。</p>
朱棣怔了怔,無奈道:“我,我怕魏國公不答應。”</p>
這話委屈巴巴的,一點沒有往日的折騰勁兒。</p>
朱元章也是一陣錯愕,徐達不答應?</p>
這時候朱棣才說,“父皇,大哥,你們不知道,魏國公還給徐妙雲送了一封信,寫,寫的是張庶寧的喜好!”</p>
“等會兒!”朱元章一陣驚訝,“徐達怎麽知道庶寧的心思?”</p>
這時候張承天已經感覺到了不妙,不停向後退,想要趕緊溜了。</p>
隻可惜,這麽多雙眼睛盯著他,而且張庶寧已經舉起了拳頭。</p>
“張承天!你找打!”</p>
張庶寧真的撲過來,就要揍這小子。</p>
你丫的要臉不?</p>
敢出賣你大哥的消息,就算你屁股是鐵打的,也要打開花了!</p>
張承天這個可憐啊!</p>
“大哥,別打!真的別打!我有辦法,我有辦法讓魏國公點頭!”</p>
眾人一怔,老朱咳嗽道:“張承天,你真有辦法?”</p>
小家夥咬了咬牙,橫著心道:“有,我肯定能辦成!”</p>
老朱沉吟少許,就說道:“這事就不要多說了,朱棣……你這姻緣,父皇給你做主了。”</p>
朱棣頓了頓,終於深深一躬,“孩兒多謝父皇成全!”</p>
他這一點頭,整個事情,再無掛礙。</p>
老朱心滿意足,“好啊,小兒輩都要成親了,先生,咱們似乎是真的老了。”</p>
張希孟笑道:“陛下正值盛年,哪裏老了?而且這一次大舉增發貨幣,臣還要借陛下一物!”</p>
朱元章大為驚訝,“什麽?”</p>
“自然是……陛下這張臉了。”</p>
“啊!你要幹什麽?”老朱警惕道。</p>
張希孟嘿嘿一笑,“陛下別怕,是好事,就是要做個模型,把陛下的臉,印在貨幣上麵!”</p>
</p>
……</p>
張希孟和老朱商定了辦法,各自散去。</p>
這件事情要想落實,尚需要許多關鍵要害之處。</p>
很快,胡儼又登門求教。</p>
“先生,晚生回去思索了一夜,突然想到一件事……北平效率提升,商品增加,是不是跟增發貨幣之間,有什麽關係?”</p>
張希孟哈哈大笑,“你果然敏銳,可以說看清楚了這事情的本質。”</p>
張希孟笑道:“這就涉及到我們對貨幣的看法了。”</p>
胡儼道:“先生在北平講過很多,我也讀了先生的文章,隻可惜晚生愚鈍,沒有領悟清楚,這其中的關鍵。”</p>
張希孟一笑,“其實這事情不複雜,過去長時間以來,我們把貨幣錨定在金銀銅上麵,或者幹脆就以這些為貨幣,宋代出現了交子,讓情況變了不少,隨後元代使用寶鈔,更是徹底改變了貨幣的進程。但不管是北宋交子,還是元代寶鈔,最後都不免超發之後,貨幣崩潰的問題。”</p>
“這裏麵就出現一個問題,在世人看來,必須將貨幣錨定在金銀上麵,才算可靠。沒有金銀作保,國家一定會濫發,錢不值錢,貨幣崩潰。”</p>
胡儼連連點頭,“太師總是一針見血,那為何這一次能在北平增加貨幣呢?”</p>
張希孟笑道:“這就是你研究的成果了,北平並非毫無依據,就增加貨幣。而是建立在北平強大的產業基礎上,北平能生產眾多的商品,能創造財富。現在北平缺少的隻是流通中的貨幣,幫助完成交易而已。這也就涉及到了我的一個觀點。貨幣錨定的不是金銀,而是商品!有多少商品,創造多少財富,就需要相應有多少貨幣。”</p>
“在一個真正理想的狀態,是不需要金銀的!”</p>
胡儼頓了頓,他來的時候,已經做了很多功課,此時心裏已經明白了許多。</p>
“先生,所謂有多少商品,發行多少貨幣……這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曆朝曆代,別說有多少商品,就連有多少人都不知道。幾乎可以肯定說,隻要不和金銀錨定,就必然超發紙幣!”</p>
胡儼又沉吟一會兒,才問出最關鍵的問題,“先生,咱們大明,能例外嗎?”</p>
“能!”</p>
張希孟斬釘截鐵回答,“因為我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和你一樣,很多人已經在研究商品產出,關注貨幣,利率。我們對這個問題,十分清醒!其二,這一點更為重要,我們有大明洪武皇帝!”</p>
胡儼一怔,“先生是說,陛下會不遺餘力,為紙幣保駕護航?”</p>
張希孟笑道:“你說的是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陛下有金子招牌,有鐵一樣的信用。百姓信他,誰都知道,他一言九鼎,是真心替百姓著想,這就是我們當下,最大的一張牌!”</p>
敢把老朱當成一張牌使喚的,也就是張希孟了。</p>
其實當初費那麽大力氣,擺弄糧本位,張希孟就意識到,在治理能力極端低下,毫無貨幣金融概念,也沒有工業化生產能力的國度,任何金融的創新,結果都是災難的。</p>
沒有例外的可能。</p>
所以他寧可用複雜的糧食,綁定寶鈔,然後慢慢建立起寶鈔信用,促使百姓接受寶鈔……這期間,任何幣製改革,都會葬送整個成果。</p>
什麽金本位啊,什麽貨幣稅收啊……這些看起來很進步的改革,張希孟一樣都沒推。他不想拿老百姓當小白鼠,他也沒那個膽子這麽折騰。</p>
甚至張希孟都無法想象,是何等勇氣,敢在大明推一條鞭法,到底是勇者無畏,還是無知無畏……張希孟也說不好。</p>
因為在這麽龐大的國家,又是那麽落後的治理手段,搞貨幣化,苦的不還是老百姓嗎?</p>
難道要從張希孟的嘴裏說出“再苦一苦百姓”的話?</p>
行不通就是行不通。</p>
唯獨到了今天,局麵真的差不多了。</p>
北平初步建立起工廠模式,也開始大舉使用機器,有著成倍的商品輸出。物質基礎算是有了。</p>
其次,像方孝孺啊,齊泰啊,黃子澄啊,這一群人都在北平官場。別管曆史上的靖難之役多麽奇葩,但是這幫人眼下普遍清廉能幹,在財稅上麵,一絲不苟。</p>
這算是人才基礎了。</p>
再次,像胡儼這種,著手研究貨幣商品的學者也有了,理論基礎也算是勉強有了。</p>
方方麵麵齊備,張希孟也終於敢在貨幣上麵,試驗一番。</p>
隻不過一切的根本,還要建立在朱元章的信用上麵。</p>
如果這個皇帝是個混蛋,心裏頭絲毫沒有百姓,那也不要想了。</p>
可偏偏老朱就是個最愛惜百姓的皇帝,沒有之一!</p>
天時地利人和齊備,實在是不能更合適了。</p>
可即便如此,張希孟也沒有太過瘋狂。而是首先發了三百萬貫的定向債務,用來擴建大沽口,並且修建大沽和北平之間的直道!</p>
三百萬貫的國債,剛剛拋出來,隻用了不到兩個時辰,就搶購一空。</p>
來晚的人,隻能頓足捶胸,大呼遺憾!</p>
這麽多年,自從北伐中原,開始發放戰爭債券,到了現在,哪一次的債券,都帶來了豐厚收益。</p>
現在休養生息,百姓緩過來一口氣,手裏有錢了,投資機會卻少了。好容易來了,誰也不想放過。</p>
甚至有人幹脆上書,建議朝廷更多發行一些。</p>
張希孟倒是沒有繼續增發國債,他這麽幹,其實隻是想試探一下民間的情況。</p>
“恭喜陛下,您的信用情況極好……我們接下來可以給北平的銀行,注資一千萬貫!讓他們扶持北平的工廠,利息暫定百分之五!”</p>
老朱皺著眉頭,“這法子有用?”</p>
“那是自然!這麽優厚的條件,那些公司就有了和原來債主討價還價的資格。大不了借新債還舊債!而且一千萬隻是個開始,後續還有!他們把生意做起來,增加投入,購買土地,建設工廠,繳納稅賦……這樣一來,北平的稅收就上來了,一切問題,豈不是迎刃而解!”</p>
朱元章聽到了這裏,終於露出了笑容,“對了,先生,你說承天那小子,有啥辦法,能說服徐達啊?”</p>
張希孟的臉瞬間沉下來,提起這個兔崽子,實在是讓他上火,鬼知道他能弄出什麽法子!</p>
此刻的張承天,正拿著幾張數學題,跑到了徐達的家裏……“魏國公,這就是我大哥給女孩子出的題,要答對才能跟他見麵,您先瞧瞧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