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為弓手的鄉勇,多是挑選過的,身長力大,且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獵戶或之前接觸過弓箭,雖說隻是鄉勇們跟精兵差的遠,但弓手們的弓箭熟練程度,遠超一般人。


    四個遠超一般人的弓手,看他們拉弓射箭,李孟羲默默計算,從取箭到完成射擊,加上索敵等,射出一支箭,大概要七秒。


    一分鍾射十箭不到。


    而射箭所需的七秒時間,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取箭大致一秒,搭箭一秒多,拉弓一秒多,探身索敵花費了最長時間。


    咚的一聲響,攻城梯再次靠城了,李孟羲看都不看一眼,皺眉沉思起來。


    守城戰術第一個可以深究的點,李孟羲覺得找到了。


    跟劉玄德說好了,不需練城頭搏殺,攻城隊隻練衝城、對射、盾陣,三部分即可。


    弓箭手要配合城下之人訓練,而李孟羲卻一下帶走了好幾個弓手,到了離敵樓較遠的一段城牆上。


    李孟羲個子低,他得爬上城垛才能看清城外的東西。


    “看到了城下的草了嗎?”李孟羲指著城下,護城壕溝邊長著的一棵野草,指給弓手們看。


    “你們四個,就射草。”李孟羲下令。


    有些莫名其妙的命令,上官說啥,就幹啥,弓手們不會去質疑李孟羲的命令。


    接了李孟羲的軍令,四個弓手四散開就準備各找一個城垛射箭。


    “等下。”李孟羲叫住四人。


    “兩人站一個城垛,這兩個城垛,你們四個站這兒。”李孟羲指了兩個緊挨著的城垛說著。


    守城的人多,自然不會有太空曠的空間。


    李孟羲要求四個弓手擠在一起一起,朝城下目標射箭。


    剛開始,無事。


    可是很快,一個鄉勇剛搭好箭,就要探出身體朝城垛缺口往下射箭,正好,另一個鄉勇也搭好了箭。兩人都想讓對方,然後尷尬的都停住了。


    最終耽誤了一兩秒,甚至更久,兩個鄉勇才用眼神協調好了射擊順序。


    李孟羲看的直皺眉,他發現第一個問題了。


    配合不好,同時射箭都想擠城垛口,然後兩個人都沒法射。


    這倒問題不大,就怕戰時一慌亂,手一鬆箭飛了。


    每人都耽誤一兩秒,若所有人都有失誤,平均一兩箭,就得耽誤一兩秒,那麽守城的箭雨會稀薄很多。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失誤都累積起來,小錯誤也會引起大崩盤的。


    “停!”


    當弓手們射完半筒箭之後,李孟羲叫停。


    “這樣。射箭之時,左右交替,輪次射擊,一人不射完,另一人決計不許射,可聽明白?”


    四個弓手都點頭,示意聽明白了。


    “開始!”李孟羲再次下令。


    因為有序,果然從容不亂,因為兩人同時搭好箭不知該如何射擊的失誤不複存在。


    而交替射擊,能減少混亂的同時,兩個弓手不同時射擊,一人要等另一個人射完一人再射,這會降低射擊頻率嗎?答案是,不僅不會降低兩個弓手總體的輸出頻率,反而效率會更高。


    交替射擊,隻是讓射擊錯開了而已。


    拉弓開箭整個過程需要六七秒,六七秒時間足夠讓兩人的動作完全錯開。


    一人射完,另一人正好把箭搭上,替補上身位的同時,弓也拉開了,然後射完撤下,另一個人又把箭搭好了。


    弓手們交替射箭的配合越發熟練,李孟羲一邊看,一隻手背到了背後,手指不由自主的掐著指節默默計算時間。


    李孟羲不知何時自動有了這個習慣,能掐會算的技能,好像不知不覺間覺醒了。


    弓手們動作越來越連貫,然後突然嘎然而止。


    沒箭了。


    對!


    守城之時,箭支補充也是個問題。


    李孟羲也拿過箭筒看了,一支箭筒能盛三十支箭而已。


    由箭支,李孟羲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如果在攻城的時候,攻城戰一旦開始,可能要連打幾天幾夜。


    三十支箭,很快就能射完。


    那箭射完該如何?


    拉弓很耗費體力,滿弓把三十支箭射完,手臂都要沒力氣了,縱然能補充箭支,弓手也無法繼續射擊了。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弩到是省體力,可是弩箭射完也需要補充。


    弩手射完箭,不應該直接下城去補箭的,直接下城增加了城頭人員流動量,不利於城牆增援,且多耗費體力。


    弩手一天若需要補充十次弩箭,若是十次上下城,累積消耗的體力就很多了。


    所以,應該有專門的供給弩箭的人員。


    一個或兩個人,抬著幾百支弩箭上城供應,能供十個人的用箭。


    一個人甚至是一個沒戰鬥力的民夫的體力消耗,代替十個戰兵上下城的體力消耗,再劃算不過。


    李孟羲很擅長聯想,見識之博廣,思維之開闊,非是古人能比。


    由弓,聯想到了射支補充,然後再聯想到了弩,然後再聯想到對整個城牆的補給,以及人員該如何暢通無阻的城上城下調動,甚至是邊交戰邊輪換換下體力不濟的守城士卒。


    這麽一聯想,瞬間大堆問題又來了。


    李孟羲甩了甩頭,還是暫時不管其他了,先弄明白弓弩手這一個點再說。


    李孟羲派了四個弓手的一個,讓他去跟劉備交涉,說需要幾架弩機,讓他取來。


    還剩的三個弓手,箭筒裏剩的箭都不多了,隻剩兩三支了。


    李孟羲把頭探出城垛外,側頭向左側去看,看到了搭在敵樓前的攻城梯。


    成年人的視線高度,跟小孩子的視線高度是不一樣的。


    李孟羲被城垛擋住看不到外麵的攻城梯,而鄉勇們不僅能看到,還能搭箭射擊。


    帶著三個弓兵又往邊上的城牆走了一段,大致十來步路。


    “你們從這裏,能射到攻城隊的地方嗎?”李孟羲問。


    弓手各自抬頭側頭去看,“能射。”斜的距離也就三十步,能射到。


    “那好,從側麵把剩下的箭全射過去,嚇他們一嚇。”李孟羲嘿嘿的笑著。


    劉備此時正在城門前,他和普通的刀盾兵一樣,手裏舉著盾,斜向上舉,防著城上飛來的箭支。


    突然劉備眼睛的餘光看到了從側麵飛來的一個黑影,劉備嚇了一跳,忙舉盾側擋。


    噗的一聲,沒有箭頭的箭杆撞在離劉備腳下還有兩步的距離,箭杆在地上彈跳了一下,然後滾落在地。


    有驚無險,劉備抬頭,往敵樓左側的城牆上看,看到在較遠的地方,看到了李孟羲在招手。


    李孟羲用活生生的案例告訴了劉備,攻城隊可不止會受到正麵弩箭的攢射,側麵也會有流箭射來。


    所以盾陣一定防守嚴密,且一定要防著側麵。


    因為人少,劉備把人集中在敵樓和左右兩小段城牆之上來操練士兵,可劉備忽略了當守城方兵力足夠時,漫長的城牆線上,攻城方會受到來自斜側麵的弩箭的打擊。


    弓弩類武器,由單個單兵分析,弓弩攻擊的麵積是一個扇形,扇形半徑,即為弩箭的有效殺傷半徑。


    所以,一個攻城方士兵,被越多的扇形掃到,理論上最多就會受到多少張弓弩的射擊。


    所以,攻城時,攻擊城牆較中間的位置,攻城隊所受到的攻擊概率是一樣的。


    攻城點如果一直由向城牆兩邊擴展,當靠近城牆兩端的某個區間之後,攻城隊就少了一側襲來的弩箭。


    四四方方的城,攻隊靠近城牆左端,就沒有了右側一大段城牆上弩箭的威脅。


    同樣,攻城隊靠近右端攻擊,就等同於沒有了左側一長段箭雨的威脅。


    因此,攻擊城牆角的攻城隊,必定比攻擊城牆中段的攻城隊,少麵臨三分之一的箭雨。


    所以,李孟羲又感悟到了一個要點——城池最容易從城牆角攻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第一兵法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我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我夢並收藏漢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