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紮營。
李孟羲立去四下找人。
攜行具所需的一切配件都齊了,民夫們編的樹枝大簍,婦人們縫的能裝下被褥衣物的袋子,都做好了。
其中,樹枝簍收上來的時候,一個簍子按三斤糧食收的。
雖然說編簍子的工時也就三天,按草鞋的工時來算,草鞋一日工時,也就半斤糧,但是編簍子更勞累一點。
編兩雙草鞋,手不累,拿樹枝彎折捋穿,編不一會兒就手疼。
故而,若按工時算,單位工時,編樹枝簍的工資是編草鞋的兩倍。
前邊,李孟羲給草鞋定價是,一方麵按地查訪,看編一雙草鞋要花費多少時間,然後按工時,以每一天工時半斤糧食來給草鞋定價。
給樹枝大簍定價時,李孟羲依然用一樣的方法。
對樹枝簍定價之前,李孟羲就去民夫營摸清了行情,因此,定下的價格剛剛合適。
攜行具另一組成部分,防雨背袋,是用廢舊帳篷縫成的。
縫帳篷的人找的是婦孺營一個繡娘,繡娘不是普通農婦,以前是給豪門大戶做衣服繡針線活的。
人家靠針線手藝吃飯,能力自不消說。
樹枝簍有了,防雨袋也有了。
李孟羲腳邊放著一個大簍子,他手裏拿著防雨袋,仔細看袋子的針腳。
防雨袋總體來說,跟一般的糧袋沒有區別,上邊束口。
找來一套戰兵的裝備,分別包括一個稿席,一個草席,一床兩雙薄被子,一個小糧袋,舊衣服三件,草鞋一雙,碗一隻,筷子一雙,水袋一個,半身鐵紮甲一副,環手刀一個,弓一副,箭筒一個,箭十三隻。
這個兵是弓手。
李孟羲撓頭看著一地的東西,被子衣服糧袋裝防雨袋裏。
被子疊的很瓷實,先放進防雨袋裏,然後舊衣服疊好也放進去,然後就是小糧袋。
需要防雨的東西放入之後,把防雨袋口子紮緊,整個袋子丟樹條簍裏。
然後,看著半人高的大簍子眉頭直皺。
這簍子沒有背帶。
暫時先用繩子穿過簍子的縫隙,穿到前邊,係了兩個背帶。
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碗筷啥的,一股腦丟到防雨袋上。
而後,李孟羲親自背起簍子試試看效果如何。
簍子有點重,李孟羲個頭也小,背著很滑稽。
東西是給戰兵做的,戰兵得奔襲,得背著攜行具奔跑。
於是,李孟羲就背著大簍子,旁若無人的開始跑。
此時正紮營,紮營地出現了滑稽的一幕,一個小孩子,背著個巨大的簍子,吭哧吭哧的跑,觀者無不忍笑。
跑了一會兒,李孟羲停了,他大致發現了一些問題。
第一,簍子形狀不對勁。
這簍子是圓筒狀的簍子,跟後背不貼合,咯的脊梁疼。
第二,簍子的背帶不能簡單穿個繩子就算了。一個是,繩子不好調節鬆緊,背簍就綁不緊,亂晃。
第三,簍子裏的雜物放法有問題,跑起來,簍子裏碗筷水袋等亂七八糟的東西,比簍子還晃。
李孟羲放下背後的簍子,他撓頭,眉頭鎖的更緊。
此時,李孟羲在回想前世專業的旅行包或者行軍背包應該是怎樣的。
就說背帶吧,人家那背帶,可不隻是兩個肩帶那麽簡單,背包下邊還有一個能調節鬆緊的腰帶。
腰帶綁在腹部,緊緊的綁在身上,這樣,跑動起來背包就不會亂動了。
背包不亂晃,跑動過程中動能浪費的就少,跑步更加有效率。
而且,剛才背著簍子跑的時候,兩根細麻繩把肩膀勒的很疼。
李孟羲頓時就想起前幾天做步人甲的事了,正好,做步人甲也遇到了背帶的問題。
步人甲胸甲的吊帶如果太細,就勒的肩膀疼,可如果做太寬,肩帶對肩的壓力就小,摩擦力就小,戰鬥的時候,容易掉。
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是,肩帶做寬,降低肩膀壓力,同時,用交叉的方法穿,左肩帶穿右肩,右肩帶穿左肩,這樣就絕不會再掉。
攜行具可以用一樣的方法,用麻布剪成寬的長條作為背簍的背帶,然後背帶左右交錯。
不僅要有背帶,背簍還要有一條腰帶。
腰帶不用承擔壓力,隻起固定作用,腰帶用麻繩倒是也行。
腰帶算是解決了。
背簍的形狀,人體脊背是平的,因此,簍子得是個長方體,也是平的,背著才舒服且容易固定。
簍子李孟羲也不會編,得找會編簍的人問問看,問問方的簍子能編不。想來沒太大難度。
第三點,簍子中的東西亂晃。這一點要解決,倒不是技術方麵的問題了。簍子裏碗筷水袋之類的散放著,跑起來動,那麽,可以把這些小物件給壓的死死的,用繩子栓的死死的,不使其亂跑。
<a id="wzsy" href="http://www.lingdiankanshu.com">lingdiankanshu.com</a>
裝行囊的時候,可以用繩子把簍子裏的東西上下左右狠刹個幾道,再跑的時候,就不會東東西西亂動了。
此中還有麻煩的,像是碗,就沒辦法綁也沒辦法把碗固定,隻能是用衣服蓋在簍子上麵,狠往裏塞,把簍子裏所有空間給塞嚴實,這樣,也能不讓碗筷之類的雜七雜八的東西亂動。
由此而來,有一個問題,士兵們的舊衣物淋濕了有問題嗎?
答案是,衣服被淋濕,問題不大。
古人幾個月不換衣服都正常。
但就怕萬一,是忽冷忽熱時節,早上拔營,士兵穿單衣行軍,厚衣服裝在簍子裏。
突然下大雨,秋雨冷如冰,此時得加衣服了,但是衣服塞在簍子上麵,用做防止雜物亂動的填充物了,全濕了,換不了。
這可好,厚衣服濕漉漉的穿不了,士兵們凍的瑟瑟發抖,生病者多矣。
故而,用衣服塞簍子裏防止雜物亂動這個方法能用,但不是最好的方法。
衣物和被褥一樣,應該好好的保存起來,防止被雨水淋濕。
那麽,固定簍中雜物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拿繩子把雜七雜八的東西給死死栓緊,一個是用填充物塞死。
用填充物的方法,衣服是不行了,有何替代品。
李孟羲這時目光看到了不遠處生火的夥夫,夥夫正拿麥秸引火。
(可以用麥秸。)李孟羲靈機一動,有了絕妙的好主意。
麥秸這玩意兒非常輕,三兩把麥秸往簍子裏一塞,增加不了多少重量,就能把簍子裏塞的嚴嚴實實。而且,麥秸還可以當柴,並不算是多餘負重。
問題解決了,簍子裏的東西,不會再亂晃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第一版攜行具(一)
李孟羲立去四下找人。
攜行具所需的一切配件都齊了,民夫們編的樹枝大簍,婦人們縫的能裝下被褥衣物的袋子,都做好了。
其中,樹枝簍收上來的時候,一個簍子按三斤糧食收的。
雖然說編簍子的工時也就三天,按草鞋的工時來算,草鞋一日工時,也就半斤糧,但是編簍子更勞累一點。
編兩雙草鞋,手不累,拿樹枝彎折捋穿,編不一會兒就手疼。
故而,若按工時算,單位工時,編樹枝簍的工資是編草鞋的兩倍。
前邊,李孟羲給草鞋定價是,一方麵按地查訪,看編一雙草鞋要花費多少時間,然後按工時,以每一天工時半斤糧食來給草鞋定價。
給樹枝大簍定價時,李孟羲依然用一樣的方法。
對樹枝簍定價之前,李孟羲就去民夫營摸清了行情,因此,定下的價格剛剛合適。
攜行具另一組成部分,防雨背袋,是用廢舊帳篷縫成的。
縫帳篷的人找的是婦孺營一個繡娘,繡娘不是普通農婦,以前是給豪門大戶做衣服繡針線活的。
人家靠針線手藝吃飯,能力自不消說。
樹枝簍有了,防雨袋也有了。
李孟羲腳邊放著一個大簍子,他手裏拿著防雨袋,仔細看袋子的針腳。
防雨袋總體來說,跟一般的糧袋沒有區別,上邊束口。
找來一套戰兵的裝備,分別包括一個稿席,一個草席,一床兩雙薄被子,一個小糧袋,舊衣服三件,草鞋一雙,碗一隻,筷子一雙,水袋一個,半身鐵紮甲一副,環手刀一個,弓一副,箭筒一個,箭十三隻。
這個兵是弓手。
李孟羲撓頭看著一地的東西,被子衣服糧袋裝防雨袋裏。
被子疊的很瓷實,先放進防雨袋裏,然後舊衣服疊好也放進去,然後就是小糧袋。
需要防雨的東西放入之後,把防雨袋口子紮緊,整個袋子丟樹條簍裏。
然後,看著半人高的大簍子眉頭直皺。
這簍子沒有背帶。
暫時先用繩子穿過簍子的縫隙,穿到前邊,係了兩個背帶。
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碗筷啥的,一股腦丟到防雨袋上。
而後,李孟羲親自背起簍子試試看效果如何。
簍子有點重,李孟羲個頭也小,背著很滑稽。
東西是給戰兵做的,戰兵得奔襲,得背著攜行具奔跑。
於是,李孟羲就背著大簍子,旁若無人的開始跑。
此時正紮營,紮營地出現了滑稽的一幕,一個小孩子,背著個巨大的簍子,吭哧吭哧的跑,觀者無不忍笑。
跑了一會兒,李孟羲停了,他大致發現了一些問題。
第一,簍子形狀不對勁。
這簍子是圓筒狀的簍子,跟後背不貼合,咯的脊梁疼。
第二,簍子的背帶不能簡單穿個繩子就算了。一個是,繩子不好調節鬆緊,背簍就綁不緊,亂晃。
第三,簍子裏的雜物放法有問題,跑起來,簍子裏碗筷水袋等亂七八糟的東西,比簍子還晃。
李孟羲放下背後的簍子,他撓頭,眉頭鎖的更緊。
此時,李孟羲在回想前世專業的旅行包或者行軍背包應該是怎樣的。
就說背帶吧,人家那背帶,可不隻是兩個肩帶那麽簡單,背包下邊還有一個能調節鬆緊的腰帶。
腰帶綁在腹部,緊緊的綁在身上,這樣,跑動起來背包就不會亂動了。
背包不亂晃,跑動過程中動能浪費的就少,跑步更加有效率。
而且,剛才背著簍子跑的時候,兩根細麻繩把肩膀勒的很疼。
李孟羲頓時就想起前幾天做步人甲的事了,正好,做步人甲也遇到了背帶的問題。
步人甲胸甲的吊帶如果太細,就勒的肩膀疼,可如果做太寬,肩帶對肩的壓力就小,摩擦力就小,戰鬥的時候,容易掉。
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是,肩帶做寬,降低肩膀壓力,同時,用交叉的方法穿,左肩帶穿右肩,右肩帶穿左肩,這樣就絕不會再掉。
攜行具可以用一樣的方法,用麻布剪成寬的長條作為背簍的背帶,然後背帶左右交錯。
不僅要有背帶,背簍還要有一條腰帶。
腰帶不用承擔壓力,隻起固定作用,腰帶用麻繩倒是也行。
腰帶算是解決了。
背簍的形狀,人體脊背是平的,因此,簍子得是個長方體,也是平的,背著才舒服且容易固定。
簍子李孟羲也不會編,得找會編簍的人問問看,問問方的簍子能編不。想來沒太大難度。
第三點,簍子中的東西亂晃。這一點要解決,倒不是技術方麵的問題了。簍子裏碗筷水袋之類的散放著,跑起來動,那麽,可以把這些小物件給壓的死死的,用繩子栓的死死的,不使其亂跑。
<a id="wzsy" href="http://www.lingdiankanshu.com">lingdiankanshu.com</a>
裝行囊的時候,可以用繩子把簍子裏的東西上下左右狠刹個幾道,再跑的時候,就不會東東西西亂動了。
此中還有麻煩的,像是碗,就沒辦法綁也沒辦法把碗固定,隻能是用衣服蓋在簍子上麵,狠往裏塞,把簍子裏所有空間給塞嚴實,這樣,也能不讓碗筷之類的雜七雜八的東西亂動。
由此而來,有一個問題,士兵們的舊衣物淋濕了有問題嗎?
答案是,衣服被淋濕,問題不大。
古人幾個月不換衣服都正常。
但就怕萬一,是忽冷忽熱時節,早上拔營,士兵穿單衣行軍,厚衣服裝在簍子裏。
突然下大雨,秋雨冷如冰,此時得加衣服了,但是衣服塞在簍子上麵,用做防止雜物亂動的填充物了,全濕了,換不了。
這可好,厚衣服濕漉漉的穿不了,士兵們凍的瑟瑟發抖,生病者多矣。
故而,用衣服塞簍子裏防止雜物亂動這個方法能用,但不是最好的方法。
衣物和被褥一樣,應該好好的保存起來,防止被雨水淋濕。
那麽,固定簍中雜物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拿繩子把雜七雜八的東西給死死栓緊,一個是用填充物塞死。
用填充物的方法,衣服是不行了,有何替代品。
李孟羲這時目光看到了不遠處生火的夥夫,夥夫正拿麥秸引火。
(可以用麥秸。)李孟羲靈機一動,有了絕妙的好主意。
麥秸這玩意兒非常輕,三兩把麥秸往簍子裏一塞,增加不了多少重量,就能把簍子裏塞的嚴嚴實實。而且,麥秸還可以當柴,並不算是多餘負重。
問題解決了,簍子裏的東西,不會再亂晃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第一版攜行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