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慣例,五人一伍,十人一什。


    對於屠夫營來說,因為屠宰牛馬等大型牲口,用杠子抬牛馬屍體,前三後三,最少得六人。


    屠夫營工作特點如此,十人一隊多了,五人一隊就少了,七人一隊最合適,能兼顧效率和人力使用率。


    可是七八個人編一伍,雖然人力配比較為合理,但是並不太好管理。


    最簡單的方法,還是十人一什。十人一什,查著方便,管著也方便。


    李孟羲大致數了下,今天一起來宰牲口的屠夫,有二十四人。


    義軍萬餘人,屠夫二十四人,這個比例,或許還偏高了。


    為什麽萬人隻有二十四個屠夫,李孟羲認為比例是偏高了呢。


    因為李孟羲想起了前世,村裏兩三千人,有一家賣肉的,平日這一家賣肉的隔十來天殺頭豬,足以供應全村的肉食,逢年過節,連鄰村的人都有來買豬肉的。


    也就是說,一家殺豬的,供應三五村落。


    而且現代人生活水平比較高,每月都買不止一回肉,對肉的需求還比較大。


    而古代普通百姓,可能一年到頭吃不上一回肉。


    在前世,一家屠戶能供應三四千人。


    因供求的不同,在古代,可能一家屠戶,能供應四五千人。


    也就是說,義軍現在萬人,按照平均人口比例,屠戶也就那麽三四個才對,這其中還包括張飛張翼德這個有名屠戶。


    感覺人數不太對,李孟羲不由撓頭。


    李孟羲離神機妙算,尚差十萬八千裏。


    他太稚嫩了,太想當然了。


    古代都是大家庭,一家是屠戶,男丁是殺豬的,上至此男丁的老父,同輩的大哥二哥三哥,晚一輩的子侄們,肯定也都會殺豬的手藝。


    所以,萬人的人數,李孟羲猜測屠戶按平均比例,是三四個。


    而如果把個,換成戶,一萬人有三四戶專門殺牲口為生的屠戶,這個數量就對了。


    三四戶,每戶五六個左右會屠宰手藝的男丁,加起來,不正好二十人左右。


    一頭不知是被雨淋死的還是被雷聲嚇死的老牛,還有一頭騾子,被屠夫們屠宰完畢。


    裝肉的工具是大筐子。宰好的肉塊就放在筐子裏,放了滿滿七簍,剔幹淨肉的牛骨,被屠夫們用斧子斬成一段一段的,裝在了另外的簍子裏。


    之前讓民夫們紮營的時候散出去找樹枝藤條什麽的編簍換糧,這段時間下來,編的大簍存積的有大幾十個,這些簍子做攜行具不合格,現在竟然還派上了別的用場。


    要不是軍中有足夠的筐子,哪能一開始宰牛,這麽快就把筐子收集到了。


    李孟羲給予頗多關注的的八字胡老人,在宰完牛後,用袖子擦著汗,意氣風發的主動走了過來,“軍師,俺們把牛宰好了?看,俺老漢手藝如何?”


    老人很有性格,李孟羲笑著回答,“老人家的手藝,一看就是經年累月練出來的。依我看,這眾人之中,屬老人家手藝為最!”李孟羲毫不吝嗇的讚賞到。


    老人聽了李孟羲的讚賞,背著手,仰頭爽朗的哈哈大笑。


    見屠夫們也是忙完了,李孟羲目光掃了一圈,道,“諸位,忙了一晌了,這樣,一人拿點零碎,算是酬勞……噫?腸子為何丟在地上?”李孟羲疑惑,他本意是讓屠夫們拿點腸子牛肚兒之類的雜碎,因此才打眼去找雜碎在哪,然後看到了牛腸被屠夫們隨意丟在地上,和爛泥混在一起。


    牛腸也是能吃的啊,問了屠戶老人,老人把頭搖的撥浪鼓一樣,說腸不能吃,吃了會害病的。


    一旁的其他屠戶也都說,老輩兒傳下來的規矩,腸子不能吃的。


    腸子,不能吃?李孟羲皺眉。


    他可是很清楚的知道,不管是豬腸羊腸還是牛腸,都是能吃的。


    難道古代人不吃的嗎?


    不對啊,像清朝,也是古代,貧苦大眾買不起肉,又要補充體力,隻能買些切碎了混在一起煮的腸子肚兒子心肺肝之類的來吃。


    難道,中原地區,一開始是不吃動物腸子的嗎?


    有這個可能,因為腸子和穢物直接接觸,處理過程很肮髒,再加上如果處理不幹淨,人吃了極易生病,所以經驗傳承下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古人並不會吃動物腸子的。


    古人接受食用腸類,應該有較長的一段接受過程,這個過程,是料理技術的發展過程,也是衛生水平和常識提高的過程。


    腸子屠夫們說什麽都不要,李孟羲隻能讓屠夫們自己看著自己拿點牛肝牛肺什麽的,每人切個一斤帶走。


    不是大氣什麽的,而是李孟羲估摸不清一斤大致多重。


    讓屠夫們自己拿點東西走,有人老實,老老實實割了一小塊,有人賊頭鼠腦的,以為李孟羲看不見,匆匆割了半拉牛肺,怕李孟羲看見,轉身一背,就要走。


    李孟羲嘴角咧了一下,臉轉到一邊,裝作沒看見。


    個狗日的,木匠營人家分糧的時候,沒一個人多拿,你們屠夫吧,沒人家木匠重要,還奸滑無比。


    李孟羲不想爭競什麽,所以轉臉當做沒看見。


    “zhua個哩你!給我回來!”


    李孟羲聽到突然一聲暴喝,還以為怎麽了,李孟羲連忙去看。


    李孟羲看見方才還站在自己身邊的八字胡的老人,正吹胡子瞪眼的要一個跑遠的年輕後生站住。


    “人說割一斤,你那是一斤?啊?當俺老漢沒瞅見?”


    老人竟然是在抓手腳不幹淨的後生。


    李孟羲錯愕,這老人家,意外的敬業與認真,李孟羲目露異彩。


    軍中少有民夫有如此強烈的主人翁意識。


    被眾目所視,多拿了許多牛肺的年輕人低著頭,不情不願的拐了回來。


    李孟羲很清楚,這一群屠夫,這老人跟任何人都不沾親帶故的。


    然而,當多拿了牛肺的年輕人提著半扇牛肺回來之後,老人走上去,對著非親非故的年輕上去就是罩頭兩膊拐子,對著年輕人就是破口大罵。


    李孟羲一見老頭兒打人,頓呼臥槽,他很擔心萬一衝突爆發怎麽辦,現在這些屠戶,手裏可都拿著剛宰完牛的刀呢,一個不爽拔刀相向,少說得死個人。


    然而,出乎李孟羲的意料,被老人一頓劈頭蓋臉的打,年輕後生一臉不服,但並不吭聲,默默的忍受了。


    儒家道德體係的下,尊長之風,竟然到了如此程度。


    後生們不地道,手腳不幹淨,做了一輩子屠戶的老人家覺得後生們玷汙了屠匠這一門手藝的道義,於是讓後生把肉都丟回去,他老人家親自分肉,誰都不準多拿。


    李孟羲看的笑了。


    這老人言語粗俗,再加之操持的是賤業,要是這老人出身世家,再飽讀學問,以老人這身秉性,不就是名士風骨嗎?


    可看這老人模樣,破衣爛衫,身形佝僂,言語粗俗,哪裏會像個名士。


    普羅大眾,也有有趣人物,李孟羲覺得極有意思。


    屠夫們老老實實的排著隊,老老實實的到老人跟前領肉,老人嘴裏依然罵罵咧咧的,老人每切一塊零碎,不管是牛肝牛肺什麽的,每切一塊,都拿在手裏認真掂量了一下,覺得重了,就再割一刀,覺得輕了,就添一點,像是怕分不好一樣。


    老人分肉的時候做的很公平,沒一個人有意見。


    誰讓眾人之中,就這個老漢年紀最大呢。


    老人分完了肉,像是成就感十足,站在肉筐旁,負手而立,不知想起了什麽。


    “老叔,”李孟羲叫到,“還有你自己個的肉,別忘了拿。”李孟羲笑著提醒。


    老人愣了下,轉頭看了李孟羲一眼,“嘿!”老漢樂嗬嗬的朝李孟羲笑了。


    隨後,老人很熱絡的主動過來找李孟羲聊了起來。


    談話間李孟羲了解到,老人是冀州人,就是河間人士,黃巾未亂前,老人家境還算殷實,在縣裏有一個肉鋪,肉鋪裏雇傭了七八個幫工,生意雖不如前兩年好,但還算過得去。


    可等黃巾亂兵一起,劫掠過境,一切都毀了。


    說起黃巾攻破縣城時死在兵亂中的一家人,老人咬牙切齒。


    情緒發泄完,老人歎氣,又說到以前。


    老人姓屠,屠戶的屠,單名一個信字。


    老人說起家事,說祖上五代都是屠戶,因為先人為人厚道,從不缺斤少兩,有了好口碑,買賣越做越大,家道因此興盛,誠信二字,便成了家風傳承了下來。


    做生意,靠的什麽?不就是誠信二字。


    為了不讓祖上四代積攢下來的口碑壞在自己手裏,屠信操持屠戶一行二三十年,每賣一斤肉,都是稱了又稱,生怕缺了誰的,以致砸了聲譽。


    老人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語氣狠狠地指責了方才偷偷多拿肉的年輕後生,手腳不幹淨,幹屠戶這行當,怎麽能幹的長遠。


    老人家還是性情中人,李孟羲笑了笑,問,“老伯,你說要是宰頭戰馬?得用多少功夫?半天夠麽?”


    “呀!”老人瞪大眼睛,一拍腦袋,尋思了片刻,一臉鄭重,“老漢還沒宰過馬!”


    <a id="wzsy" href="http://www.siluke.com">siluke.com</a>


    “無妨!”李孟羲笑了,“我是這樣想的。以後咱跟人打仗,一仗下來,不知得有多少戰馬戰死,要是沒有足夠的屠宰匠,急切間哪裏能料理完馬屍?所以我想,把屠戶們單編一營,以備不時之需。此營就由老人家你來管著,老人家以為如何?”


    老人又愣了下,“敢情好!敢情好!”老人樂嗬嗬的笑了。


    如同木工技藝精湛的匠營副官魯犁,和一開始被李孟羲誤認為是巫醫的田卜一樣,李孟羲在軍中發掘出了第三個人才。


    對技術有關的部分,李孟羲選管理人員的標準是,誰技術力最強,就選誰來管。


    熟悉技術細節,怎麽也算是個內行,內行管內行,差不到哪去。


    至於說技術力強的人,管理溝通能力不一定強,那無妨,規章製度就完成了九成的管理工作,隻要按製度辦事,最差也是及格。


    就比如木匠營裏方方麵麵的規章製度,包括工作分配,有誰有了好的想法反饋出來可以換糧,以及每晚紮營之後,每個木匠小隊場地的劃分等等,都已有了相應的規章條例。


    就那麽十幾條條例,每一條都是李孟羲深思熟慮後才的成果。


    魯犁人呆呆的,若說管理能力,魯犁的管理能力是比較弱的,可隻要好好執行十幾條條例,就足以把木匠營管理的差不多了。


    同樣,李孟羲決定讓屠宰技術最過硬的老人屠信來管理屠宰隊,哪怕老人因為能力或是性格等原因,一開始管理不好屠宰隊,但隨後,等規章製度一條條建立起來之後,屠宰隊會越來越有序。


    木訥無比的魯犁能管好木匠營近百人,屠信老人就也能管好。


    那邊,被分好的肉,骨頭,內髒啥的,劉備的親兵把東西都抬走了,應該是劉備對死掉的兩頭牲口有自己的打算。


    一副牛腸和一副騾子的腸子,沒人要。


    李孟羲讓人幫忙把腸子裝起來裝在簍裏,然後,李孟羲讓人幫著抱著筐子準備找人把腸子洗幹淨,兩幅腸,再怎麽說也有十好幾斤肉呢。


    腸子李孟羲也嫌髒,他不想自己親自洗,於是就去找任勞任怨的車夫老鐵。


    今日不用行軍,一日無事,他們輜重隊的鄉勇看守車馬的同時,百無聊賴的聚在一起不鹹不淡的天南地北的聊著。


    “鐵叔!”李孟羲叫著人群中的老鐵。


    老鐵停止跟人閑談,走了過來,“軍師找俺何事?”


    “鐵叔,想讓你幫個忙,咱們去找有水的地方,把這兩副腸淘洗幹淨,給煮煮吃了。”


    老鐵接過筐子,往筐裏看了一眼,沾著泥巴的腸子攪和成了一堆,有點惡心,這玩意兒能吃的嗎?


    老鐵心有疑問,卻沒問出來。


    按老鐵對李孟羲的了解,每次隻要來找,肯定是有正經事情做,斷無沒有閑得無聊折騰人的情況。


    昨日紮營,水源地離紮營地七裏遠,老鐵還記得路怎麽走。


    為了保險起見,李孟羲招來了遊騎,讓遊騎跟著,以備不測。


    李孟羲要跟著去,弟弟也要跟著。


    李孟羲就讓騎兵捎帶一下小磚,他本人則沒有騎馬,而是和老鐵一樣,踩著泥地去往水源地趕。


    不上馬的原因是,李孟羲覺得讓老鐵拎著一筐腥臭的腸子在後邊跟著走,而自己三人卻在馬上悠哉,有些不尊重人。


    所以,弟弟被載在馬上無所謂,出於尊重,李孟羲就走著好了。


    反而是老鐵見李孟羲在趟著泥走的艱難,說了幾次,讓李孟羲上馬去,大家還能去的快點。


    李孟羲不想上馬。


    “軍師,你要不把鞋脫了,鞋給我我給你拿著,這麽勁走著快。”老鐵見李孟羲鞋子不停的被泥粘掉,把手裏的筐子換了隻手,提議李孟羲把鞋子拿掉,赤腳走的更快。


    說起來,李孟羲跟漢末土生土長的古代人民還是有很多不同的。


    古人下雨或是幹活的時候,會比較習慣赤腳走路,李孟羲則不太習慣光腳。


    老鐵說的有道理,光腳走路,的確比穿鞋走路更方便,並且昨夜,李孟羲已經想通了赤腳走路的優勢在哪,一是體毛不發達的動物即人類,人的皮膚比較光滑,不容易被泥粘上;二是,縱然粘上泥,腳掌活動的時候,形變量大,很容易把泥甩掉,而要是鞋子,走動時鞋形變量小了很多,不容易把泥甩掉,就是這樣。


    李孟羲脫了鞋子,赤腳走在地上,老鐵要幫忙拿,李孟羲拒絕了老鐵的好意,自己有手有腳,不用別人幫忙。


    第三百四十八章 尊長之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第一兵法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我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我夢並收藏漢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