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餘攻城士,總分二三十部,由各百夫長匯總士卒們戰後所得,最終,得良法共計有六十餘條,其中大部分,都早已被收錄過了, 剩下的有用的,十九條,重要的則有三條。
一場匯總下來,李孟羲覺得收獲滿滿。
旁邊,劉關張三人也有一樣的感覺。
把布匹卷起,筆墨收起,李孟羲仰頭看天,皺眉發呆了片刻。
從士卒這裏收集戰術戰策,是為集攏眾智。這個眾, 眾人,自然,李孟羲也在“眾”的範疇之中,他本人,也具有強大的思考能力,和敏銳之戰術直覺。
於昨日攻城戰事,李孟羲尤有深刻之印象,他還記得,在視察弓弩營陣地的時候,有一個偷懶的弩手為省事兒,把弩架到板車車欄上,對著城頭射。他倒是聰明,也是巧,板車往地上一支,弓弩手蹲在板車後麵的時候,車欄高度,恰好很適合架弩。
當時, 戰場匆匆, 未來得及多去想,當時想的是,弩架?狙擊弩?
是這樣了。
李孟羲謔的起身,目光炯炯,“走!咱們去試試弩架!”
弩架的事兒,劉備稀裏湖塗聽李孟羲提過,關張二人則是一點不知。
一頭茫然的劉關張三人,隻能是跟著李孟羲忙碌。
李孟羲先是找了幾把弩,然後,又去營外,著人布置靶子。
靶子在五十步處。
李孟羲看了一眼距離,有點遠,但又不至太遠。
一把弩臂寬闊的大黃弩,抵在腳上,大黃弩不僅弩臂寬,弩膛還長,豎著支起, 膛尾都到李孟羲下巴了。
李孟羲下巴擔到膛尾上, 他扭頭看著關羽,嘿嘿一笑,“關將軍,我倆比試射術如何?”
關羽頓時就笑了,“好,那來!”關羽看了一眼李孟羲拿著的大黃弩,李孟羲個頭矮矮的,抱著巨大的大黃弩,極不協調。
“來,羲兒,我倆換換。大黃弩你舉的動嗎?”
關羽想把手裏的臂弩給李孟羲換。
“我就想用大的。”李孟羲才不換,堅決不換,
任由他了,關羽笑著不說話,倒看李孟羲抱不動弩,還怎麽比試。
李孟羲真就抱不動弩,弩這玩意兒,重量大部分都在前邊,前重後輕,李孟羲試著端平,弩首往下墜,他都抱不住。
他還沒辦法上弦。腳踩著拉環,使出了吃奶的勁兒,牛筋弦拉不動,李孟羲隻好放棄。
“玄德公,幫我上箭!”李孟羲大爺一般,扭頭就招呼劉備。
劉備樂嗬嗬的過來。
接過大黃弩,劉備也是一腳踩住弩首拉環,兩手拉住弩弦,由著力氣,往上一拉,嘎吱一聲,十石強弩,一臂拉開,弩弦掛在了弩機上。
李孟羲遞過去弩箭,劉備再把弩箭壓上。
好了。
“當心。”劉備把上了箭的大黃弩小心翼翼的交給李孟羲時,特意交代了一句。
李孟羲比劉備更清楚弩走火有多危險,劉備謹慎,他更謹慎,他手根本不往弩機上放,而是一手抓著把,一手抓著弓臂,把大黃弩提了過來。
拿到弩,扭頭一看關羽,關羽早就把臂弩上好了,一邊等著了。
“五十步!咱倆都射三失,看誰射的住靶子。”李孟羲認真宣布比試規則。
關羽不搭話,平舉起弩,弩與眼齊,稍瞄了一下,弩稍上抬了一下,一扣弩機,嗖的一聲,弩箭飛了出去。
李孟羲還未來得及看,“好!中了!”跟來看熱鬧的張飛就大聲叫好。
關羽一失射完了,眾人目光都看向李孟羲,等李孟羲來發弩。
李孟羲卻舉止奇怪。
他讓劉備把糧食袋子,給平放到地上,劉備不明所以,照做。
李孟羲又讓劉備把糧食袋子中間,給弄個溝出來。
劉備不厭其煩,用掌刀往糧袋中間砸了幾下,砸出了溝來。
這妥了,李孟羲示意劉備一邊起。
然後,在劉關張三人愕然之中,李孟羲把弩放在糧袋中間,然後,他就地一趴,趴地上了!
劉備愕然,關羽愕然,張飛愕然。
不管別人怎麽想的,李孟羲趴下之後,糧袋高度合適,糧袋中間有溝,剛好能固定住弩身。
李孟羲趴在那裏,支起頭,一隻手端起弩機,另一隻手,端著弩膛,那姿勢,彷佛他不是在據弩,彷佛就是在架機槍,手把手托的。
大黃弩沉重的重量本讓李孟羲無法把弩端平,也就無法持弩射擊,但把弩放在糧袋上之後,好了,最大的問題沒有了。
弩架在糧袋上,一點抖動沒有,這穩的,比經年老卒還穩。
閉著一隻眼睛,李孟羲眼貼著弩膛,由弩膛,到箭失,再失箭,視線一線,再小心翼翼的,一點一點挪動弩架對準五十步外的木板。
對準之後,弩箭尾巴,弩箭尖部,還有目標靶子,三點成一線了。
對準了,李孟羲此時卻猶豫了起來,弩箭下墜應該挺大的,理應是把弩稍微抬高一點。可萬一抬太高了,會不會又反而偏高,李孟羲沒有一點使用弓弩的經驗,他遲疑了。
為求穩妥,他決定,照著靶子最中間射,這樣,下墜一些,就射到了靶子下邊,偏高一些,就中靶子上邊,這樣脫靶可能小一點。
考慮成熟之後,李孟羲稍調整弩的瞄準方向,他先是瞄準靶子中間位置,然後,再豎直往上抬了一點。
瞄準定住之後,趴低,用眼睛湊近弩機,又瞅了幾眼,抬頭,支起腦袋遠看靶子一眼,覺得有底了,他穩住手,屏住氣,使勁用力扣動弩機。
彭!
弩弦崩響,弩臂顫動,嗖的一聲,弩箭就發射出去了。
李孟羲都沒來得及去看弩箭到底怎麽飛的,他趴的太近,緊繃的弩弦回彈時啪的一聲響,把他給嚇了一下。
待他回過神來。
“好!中了!”劉備高聲喝彩。
李孟羲一失命中。
不是百步穿楊,是五十步,射中一大塊門板。於一般士卒來說,一失中地,稀鬆平常,但由連弩都抱不動的李孟羲來射,能一失中地,就了不得了。
眾人一塊去看靶子。
樹立的門板上,釘著弩失兩根。
右上側一支,較中間一支。
“羲兒,這是你的。”關羽指了指中間那支弩箭,笑曰,“了不得,比某還準上許多。”
末了,關羽不服模樣,低頭看向,李孟羲,“再來!”
李孟羲傲然的臉一仰,手一伸,作請狀,“走!”
一失射中,李孟羲信心也來了,他覺得,能在弩射一項,跟神勇蓋世的關將軍掰掰手腕。
接著再比。
李孟羲依然是趴著,臥姿發弩,關羽依然站著。
兩人又各發兩失,都中。
而後去靶子那裏查驗時,李孟羲發的兩失,比第一失,更靠近門板中間區域,兩失都處於中間區域。
而關羽的兩發弩箭,則還是偏邊緣一點。
其實到這裏,勝負已經分曉,李孟羲定點發弩,比關羽更精準。
誰射的更準,劉備看的分明,但他不明說,而是打圓場,笑道,“你兩位,又是兩發皆中,羲兒你射的是步卒前胸,二弟射馬上騎士,你二人不分勝負。我看,到此為止吧。”
好一個射步卒,射騎士。
就一個門板,哪裏來的步卒騎兵之分。
奧,關羽射的偏高一點,就是射騎兵了是吧。
那要是再高一點,射飛到天上去了,是不是可以說,把敵軍帥旗射落了呢?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劉備這人,乃是裝湖塗的高手。
李孟羲摸著下巴,看著門板中央自己的箭失,(嗯,這個高度對了。)李孟羲滿意的暗自點頭。
關羽,也不甘的看著門板上邊的弩箭,(偏高了。)關羽也有傲氣,試射輸給李孟羲一個娃娃,他略有不服。
“羲兒,我倆再比。”關羽又邀戰。
信心爆棚的李孟羲毫不猶豫就應戰,“好!”
第二輪比試,李孟羲嫌五十步近了,他提議,六十步比。
六十步,各發三失,此次,還是不分勝負。
兩人比的勝負心起,六十步比不出高低,那就七十步!
親兵去挪靶子了,劉備欲言又止,生恐兩人傷了和氣,又不好叫止。
靶子到七十步外,已經有點太遠了,李孟羲連射三弩,中了一失。
關羽也中一失。
又是平齊。
但隨後,各人約定好各發十失的時候,李孟羲中四失,關羽就中兩失。
關羽遠望著七十步外的靶子,眉頭緊皺,轉頭,“再發十失。”關羽落後一步,還要再比。
“好!”李孟羲應到。
前十失,李孟羲中四,關羽中二。
又十失,關羽命中率更差了,十失才中一失。
勝負終分。
李孟羲一個連弩都抱不動的家夥,勝過了勇武過人的關羽,戰績之對比,非常驚人。
造成此不可思議戰績的原因,有多種。
其一,李孟羲為找好的射擊角度,他讓劉備把糧袋正對著作為靶子的門板放,李孟羲的射擊角度,是正射,他的方向看到的靶子,麵積是最大的。
而關羽,李孟羲占了正中,關羽總不好擠過來,於是關羽射靶子的時候,就是偏著射的。
這是關羽第一個劣勢。
第二,李孟羲隻負責射擊便好,他不用上弦,劉備幫忙。
而關羽,得自己上弦。雖說關羽力大,關羽手中的臂張弩也比較好開弩,但較量數輪,關羽前後開弩幾十次了,臂力有所消耗,因而狀態到後麵有所下降。
這是關羽第二劣勢。
第三,李孟羲把弩放在糧袋上架著,弩的重量一點沒有,他手一點不抖,手比關羽還穩,這就從根本上,提高了射擊精度。
關羽臂力哪怕再強,隨著呼吸,手必然會抖,根本比不上把弩固定在地上來的穩固。
這是關羽,第三劣勢。
第四,李孟羲總是趴著射擊,多次射擊都是一個動作,一個瞄準姿勢。
動作固定有好處,因為固定姿勢,上次射擊,弩的高度怎樣,弩是架在糧食袋子上哪個褶上,他都有印象,低了高了,他能下意識的去微調。
關羽發弩時則不停的動,關羽得自己上弦搭箭,一串繁瑣過程做完,上一弩的射擊手感,全然忘了。
而李孟羲不同,他趴著不動,劉備把弩遞過來,他拿著就射。
於是,對同一個固定目標,李孟羲越到後麵,命中率越高。關羽則不然。
至於第五,在於心態。
李孟羲一個小娃娃,初用弓弩,輸贏無所謂,越戰越勇。
關羽呢,萬一輸給一個小娃娃,麵上不好看,因此,當處於下風時,關羽心態就不穩了,患得患失起來,這反又進一步降低了命中率。
故而,略懂得三點一線,懂得拋物線,懂得越遠的目標弩要抬得越高的李孟羲,能於較量中擊敗關羽。
七十步,李孟羲二十失八中,關羽隻三中,再往下比,比試到了這一步,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
關羽走來,看著李孟羲,感慨道,“真是後生可畏。”
言語中,既有蕭索,也有無奈。
李孟羲一笑,“我用大黃弩,將軍用手弩,我是占了強弩之利。”
關羽隻當李孟羲在說場麵話。
實則,李孟羲說的不是場麵話,是他自己對遠程武器的理解。
在李孟羲的認知中,二戰之中,經常有狙擊手用重機槍單發射擊來狙殺目標,為什麽?因為重機槍精準度高。
為什麽重機槍精準度高?重機槍子彈口徑大,裝藥多,因而重機槍子彈出膛速度快,所以精度就高。
那麽,子彈速度快,跟精度,為何又有關係?
李孟羲是這樣理解的——
子彈出膛以後,主要受兩個力的影響,一個是,地球引力帶來的重力,一個是,子彈飛行過程中空氣對其的阻力摩擦力。
同樣一段距離,假設一千米,子彈速度為1000m/s的話,那麽,一秒就能到達目標。
此時,在豎直方向,子彈飛行的這一秒時間,子彈受豎直重力影響,下墜高度x。
因為有下墜,為讓子彈恰好射中千米外的目標,射擊時應把槍口抬高一點,這樣剛好子彈拋物線能擊中目標。
再假設,子彈速度減半,為500m每秒,那麽,子彈從激發到命中目標,得兩秒。
同理,在豎直方向,重力加速兩秒,下墜的距離更大。
於此時,為讓子彈命中千米目標,槍口得抬的更高,子彈飛行的軌跡,弧度就更大。
關鍵就在這裏——低速子彈要命中目標,其彈道弧度更大,所以不精準。
那麽,再往下繼續深究,為什麽,彈道弧度大,精度精準度就低?
這或許就是幾何知識了——初中數學有講,連接兩點,直線最短。同時,什麽連接兩點的弧線弧度越大,長度越長。
也就是,子彈弧度越大,從幾何來講,其飛行路徑越長。
關鍵就在——路徑。
路徑長短,為何又對精度有影響?
這有關摩擦力,子彈飛行路徑長,則摩擦力對其做功的過程也就長。
功是什麽?初中物理講,功是,力和力的作用距離的乘積。看,這個距離,不就是子彈飛行路徑?
子彈飛行路徑越長,空氣阻力對其幹擾越多,那麽,其穩定性就被破壞的越多,那麽,其精準度自然就下降的多。
道理很明顯了。子彈速度越快,向同一目標命中時,其下墜就越少,其彈道就越平直,彈道軌跡的弧度就越小,其子彈飛行路徑就越短,空氣阻力對其幹擾就越少,其穩定性保持的就越好,其精準度,就越高。
子彈如此,所有飛行過程中,受重力和風阻的投射物體,也是如此,箭支,弩失,都是如此。
因而,便知,弩箭飛行速度越快,其精準度越高。
由此,毫無疑問,強弓勁弩,其機械力道越大,其發射的箭失,速度就越快。
這就是為什麽,大黃弩比手弩精準。
因為大黃弩是強弩,力道強猛,發射的弩失速度快。
關羽的手弩力道不如大黃弩,因而,弩失飛行速度就慢,手弩精準度本就不如大黃弩,關羽自然落敗。
由此,李孟羲倒想明白了一件事,要想成長為一名百步穿楊的神射手,就必須發射速度快的箭支,要發射速度快的箭支,則必須用強弓勁弩,要開強弓勁弩,則就需要力大無窮。
好了,成長為百步穿楊的神射手的必要條件有了,必須力大過人。
但凡神射手,必是力量驚人之人,毫無例外。
李孟羲忽又記起,自出涿州以來,屢次從俘虜中招兵,招募弓弩手時,問俘虜是不是獵戶,是獵戶,則留做弓弩預備兵員。
現在想來,這個做法,不完全正確。
獵戶也有高矮胖瘦,並不是所有獵戶,都是身強力壯之輩。
獵戶,既然是獵戶,獵戶這一職業於弓弩手這一兵種的補益,是其於狩獵過程中積累的弓弩使用經驗。
但問題就在這裏,獵戶的弓弩經驗,的確是比普通士卒多,然隨著訓練進行,普通士卒很快也就對弓弩手感熟悉起來,也有足夠的弓弩使用經驗。獵戶的經驗優勢,會隨著訓練,逐步喪失。
此時,決定弓弩手成長上限的,是力量。
因為力大,所以能開強弓,所以強弓發箭箭速如電,所以精準,所以其能成為神射手。
而獵戶,其實並不完全百分之百適合成為弓弩手,獵戶中也有體弱力薄之人,這類人開不了硬弓,隻能開軟塌塌的獵弓,其在戰場上,不能給敵人造成太大的殺傷。
以往從俘虜中招募兵員,力大之人,大多塞到刀盾隊中了,因為李孟羲覺得,衝陣的跳蕩士,需要抱著盾跟敵軍對撞,需要近身搏殺,刀盾士對力量和體格要求比較高。
故而,力大身強之人,都塞進了刀盾士中。
現在覺得,弓弩手權重應該比刀盾士高的,所以,軍中力大無窮之人,應該優先補入弓弩手,更確切的說,是弓箭手。
弩的力道,隻受弩臂製約,而弓,不同的人來拉弓,弓開的大小不同,弓力天差地別。
弓開五分滿跟弓開八分滿,箭支飛出去的速度差別極大。
——
李孟羲用強弩,用定點狙擊法,勝了關羽。
門板在七十步處,離百步還有三十步。
都說百步穿楊,何不一試。
李孟羲令,靶子移到百步外。
一看李孟羲要百步射靶了,又激的一旁張飛張三將軍技癢。
張飛要跟李孟羲比比看,比看誰能百步穿靶。
李孟羲應下,張飛就去拿弓。
不一會兒,李孟羲看到張飛拿著一把硬弓過來,弓胎粗的鵝蛋一樣的硬弓。
李孟羲一看,就知道這弓力道非常強。
李孟羲眼珠一轉,他不想輸,便耍了心計。
“三將軍,我用強弩,你用弓,咱倆兵器不一樣,如何比?”
李孟羲這麽一說,張飛不耐,白了一眼,“就你事多!俺也用強弩不就成了!”
兩下都用弩。
張飛本來也是隨手拿了臂張弩,但一看李孟羲是大黃弩,張飛看似粗豪,實則精明,張飛眼一轉,也去找了一架大黃弩過來。
然後,百步距離,兩下較量。
李孟羲依然是趴著準備射擊,但趴下之後,他發現,因為離的遠,地麵有起伏遮擋,趴著瞅不太清百步外的靶子,得伸長了脖子抬高頭才看的清。
於是,李孟羲叫停,他找人去把板車推來。
板車推來之後,一頭一支,板車就成了個穩固的高台了。
李孟羲爬上板車,大黃弩正好架到車欄上,可以輕鬆整射擊角度。
那邊,張飛問,妥沒妥當。
李孟羲架著弩瞄了一會兒,略一遲疑,“再等我一會兒!”
張飛頓時就覺得李孟羲麻煩。
李孟羲之所以中途叫停,是因為,他覺得,隻一輛板車,不夠高……
李孟羲又令人再去推來兩輛板車,然後,下邊並排兩輛帶輪子的板車,上邊橫著再摞一輛,好了,兩層板車,比張飛高了。
李孟羲做完了準備,這才爬上板車。
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大黃弩架在高高的車欄上,李孟羲朝那邊張飛喊了一聲,“三將軍,好了沒?”
“妥了!”張飛回吼一聲。
吼完,不待李孟羲喊開始,張飛舉起大黃弩,弩抬高,對著百步外的靶子,一扣弩機,彭的一聲弦響,弩箭射了出去。
張飛性子還是急了,都沒好好瞄準一下。
百步外,負責驗看靶子的刀盾士檢查完,朝這邊喊到,“沒中!”
張飛百步發失,一擊沒中。
李孟羲在層摞的車架上,弩擔在車欄上,專心致誌,眼貼著弩架,先三點一線瞄準,接著,小心翼翼,一點一點把弩抬起,然後,覺得夠了以後,李孟羲扣動扳機,嗖的一聲,弩箭射了出去。
片刻之後,報靶的刀盾士回饋,沒中。
李孟羲張了張嘴巴,“遠了還是近了?”他朝遠喊。
百步,距離遠,李孟羲聲音不太大,人都聽不見。
一旁,劉備令親兵過去問問,問遠了是近了。
親兵騎馬去了。
因為是百步遠射,箭道下滑比較大,射完一失,立刻探頭去盯著弩失飛行的軌跡,精神全力集中的看,才有可能捕捉到弩失軌跡。李孟羲沒探頭,視線被弩擋住,也就看不太清失到底是飛哪裏去了。
“某覺著,是飛左了些。”劉備一旁道。
“奧!”李孟羲奧了一聲,心裏有底。
為什麽要問弩失是遠了,是近了,是因為,要根據箭道,調整射擊角度。
自己射,不能很好的堅固觀察,旁邊有一人,專門負責觀察,這好,能很高效的修正箭道。
狙擊手不就是兩人小組,其中有一人,是觀察手。
現在,劉備站一邊幫著留意箭道,不也正像是觀察手。
李孟羲覺得有趣,這定點狙擊弩法,或許有一個專門的觀察手,也挺好。
一個負責調弩,一個觀察,豈不高效許多。
浪費人手?不會。
兩人都可以用弩的,左邊人先調弩,右邊的人負責觀察箭失落點,待左邊的調好,把弩定住,右邊的再調弩,左邊的負責觀察箭失落點。配合而已。
定點弩狙擊法,其優勢是精準,那麽,能進一步提高其精準做些戰術安排,不更好,一人調狙,一人當觀察手,簡直專業。
除此以外,李孟羲還想到一點。
狙擊弩,有觀察箭支落點調整射擊角度的需要,但,弩失較短,且速度較快,近了還好,遠了不好看到其飛行軌跡。
前邊,李孟羲總結到了赤羽箭標識射界法,此刻,他一下又想到了赤羽箭。
可是再一細想,也不對。
赤羽箭,看的是落點,而狙擊弩,要觀察的是箭道。
什麽顏色的塗裝會比較適合觀察飛行中的物體?
白色?
色彩中,白色的更容易在飛行過程中看清嗎?
反正,白色反光能力最強的。
為加強狙擊弩射擊軌跡的示蹤效果,可以把弩失做成白色的,塗以白漆?用銀色金屬做失杆?
總歸是一個思路。
軍中的箭失係統,越發複雜了。前有鳴鏑,有無鋒箭,有赤羽箭,有準備做成空心的裝毒的蛇牙箭,現在又有銀杆示蹤箭,不知以後,還有無其他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較量在繼續,張飛一失發出,未中,李孟羲一失發出,同樣未中。
第二失。
張飛又未中。
李孟羲這邊,瞄了半天,扣動弩機,碰的一聲,弩失嗖的飛了出去。
一旁,劉備在留神盯著弩失的軌跡看,眼神隨著弩失飛遠的軌跡移動,“還是左了一點兒。”
李孟羲有了約摸,下次,要稍微往左一點。
這是第二失。
第三失,張飛依然未中。
“近了。”劉備提醒李孟羲。
第四失,張飛未中。
“再遠些。”劉備提醒。
第五失,張飛未中。
李孟羲數次調整弩的射擊角度,雖說沒個精確儀器,全憑手感,但總歸,能步步調整,步步逼近精準。
扣動扳機。
嗖!
弩失飛了出去。
一失射完,李孟羲放下弩,抬頭問,“近了還是遠了?”
邊上,劉備凝目遠方,遲疑了一會兒,“似乎中了……”
劉備話剛落,百步外,負責報靶的士卒高喊射中。
李孟羲開心,嘿嘿的笑。
劉備回以淺笑。
被李孟羲領先一步,張飛不服,走過來,啪的一聲一拍板車,“再來!”瞪眼指著李孟羲叫戰。
注定是張飛輸了,硬件軟件張飛全都不占優勢。
張飛個高,其射擊高度比李孟羲高了許多,則其弩箭射出的軌跡,拋物線就平滑。若李孟羲還是趴在地上射擊,則射擊軌道必然比較彎曲,則減精準。聰明的李孟羲想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在開始之前,叫人抬來板車,摞了兩層,射擊高度,直接高出張飛許多。
張飛的身高優勢,射擊軌道平滑,射擊精準的優勢,被李孟羲反超了。
張飛力氣大,手臂有力,其端弩平穩,手抖動小。李孟羲把弩放車欄上,弩抖動幾乎沒有,這就又比張飛精準。
硬件方麵,李孟羲超越了張飛兩項,軟件方麵,有劉備在一旁負責觀察箭失落點,李孟羲能不停微調射擊角度。張飛則不能。
再加上,大黃弩上弦又沉又硬,張飛手臂逐步消耗,而李孟羲不用上弦,手一如既往的穩。
李孟羲第十一失,又中百步外靶子。
第十三失,張飛射中靶子。
二十失,李孟羲又中。
共二十失,李孟羲百步射靶,中了三次。
張飛中一次,張飛輸了。
劉備叫停,“走,羲兒,下去。”
劉備拍拍李孟羲的肩膀,笑著道,“某連連拉弦,臂膀酸痛,不能再繼也。”
劉備臂力強悍,拉大黃弩幾十次之後,臂力也不繼了。看來開強弓硬弩,是體力活。這是李孟羲想的。
而實則,開強弩的確費體力,但劉備不至於真就沒了力氣,無法繼續開弓弩。
劉備此時終止,是為了照拂眾人和氣。
李孟羲雖是親近之人,可畢竟一個娃娃,關張二人,以勇武自持,輸給一個娃娃,他二人麵上需掛不住。
劉備心思細膩,可見一斑。
張飛摔弩過來,“俺咋個輸了?”張飛瞪著眼,質問李孟羲,輸不起模樣。
劉備笑了,“來來,羲兒,”劉備把李孟羲拉過來,“你與翼德講講,為何他會輸了,也好讓他輸的心服口服。”
一場匯總下來,李孟羲覺得收獲滿滿。
旁邊,劉關張三人也有一樣的感覺。
把布匹卷起,筆墨收起,李孟羲仰頭看天,皺眉發呆了片刻。
從士卒這裏收集戰術戰策,是為集攏眾智。這個眾, 眾人,自然,李孟羲也在“眾”的範疇之中,他本人,也具有強大的思考能力,和敏銳之戰術直覺。
於昨日攻城戰事,李孟羲尤有深刻之印象,他還記得,在視察弓弩營陣地的時候,有一個偷懶的弩手為省事兒,把弩架到板車車欄上,對著城頭射。他倒是聰明,也是巧,板車往地上一支,弓弩手蹲在板車後麵的時候,車欄高度,恰好很適合架弩。
當時, 戰場匆匆, 未來得及多去想,當時想的是,弩架?狙擊弩?
是這樣了。
李孟羲謔的起身,目光炯炯,“走!咱們去試試弩架!”
弩架的事兒,劉備稀裏湖塗聽李孟羲提過,關張二人則是一點不知。
一頭茫然的劉關張三人,隻能是跟著李孟羲忙碌。
李孟羲先是找了幾把弩,然後,又去營外,著人布置靶子。
靶子在五十步處。
李孟羲看了一眼距離,有點遠,但又不至太遠。
一把弩臂寬闊的大黃弩,抵在腳上,大黃弩不僅弩臂寬,弩膛還長,豎著支起, 膛尾都到李孟羲下巴了。
李孟羲下巴擔到膛尾上, 他扭頭看著關羽,嘿嘿一笑,“關將軍,我倆比試射術如何?”
關羽頓時就笑了,“好,那來!”關羽看了一眼李孟羲拿著的大黃弩,李孟羲個頭矮矮的,抱著巨大的大黃弩,極不協調。
“來,羲兒,我倆換換。大黃弩你舉的動嗎?”
關羽想把手裏的臂弩給李孟羲換。
“我就想用大的。”李孟羲才不換,堅決不換,
任由他了,關羽笑著不說話,倒看李孟羲抱不動弩,還怎麽比試。
李孟羲真就抱不動弩,弩這玩意兒,重量大部分都在前邊,前重後輕,李孟羲試著端平,弩首往下墜,他都抱不住。
他還沒辦法上弦。腳踩著拉環,使出了吃奶的勁兒,牛筋弦拉不動,李孟羲隻好放棄。
“玄德公,幫我上箭!”李孟羲大爺一般,扭頭就招呼劉備。
劉備樂嗬嗬的過來。
接過大黃弩,劉備也是一腳踩住弩首拉環,兩手拉住弩弦,由著力氣,往上一拉,嘎吱一聲,十石強弩,一臂拉開,弩弦掛在了弩機上。
李孟羲遞過去弩箭,劉備再把弩箭壓上。
好了。
“當心。”劉備把上了箭的大黃弩小心翼翼的交給李孟羲時,特意交代了一句。
李孟羲比劉備更清楚弩走火有多危險,劉備謹慎,他更謹慎,他手根本不往弩機上放,而是一手抓著把,一手抓著弓臂,把大黃弩提了過來。
拿到弩,扭頭一看關羽,關羽早就把臂弩上好了,一邊等著了。
“五十步!咱倆都射三失,看誰射的住靶子。”李孟羲認真宣布比試規則。
關羽不搭話,平舉起弩,弩與眼齊,稍瞄了一下,弩稍上抬了一下,一扣弩機,嗖的一聲,弩箭飛了出去。
李孟羲還未來得及看,“好!中了!”跟來看熱鬧的張飛就大聲叫好。
關羽一失射完了,眾人目光都看向李孟羲,等李孟羲來發弩。
李孟羲卻舉止奇怪。
他讓劉備把糧食袋子,給平放到地上,劉備不明所以,照做。
李孟羲又讓劉備把糧食袋子中間,給弄個溝出來。
劉備不厭其煩,用掌刀往糧袋中間砸了幾下,砸出了溝來。
這妥了,李孟羲示意劉備一邊起。
然後,在劉關張三人愕然之中,李孟羲把弩放在糧袋中間,然後,他就地一趴,趴地上了!
劉備愕然,關羽愕然,張飛愕然。
不管別人怎麽想的,李孟羲趴下之後,糧袋高度合適,糧袋中間有溝,剛好能固定住弩身。
李孟羲趴在那裏,支起頭,一隻手端起弩機,另一隻手,端著弩膛,那姿勢,彷佛他不是在據弩,彷佛就是在架機槍,手把手托的。
大黃弩沉重的重量本讓李孟羲無法把弩端平,也就無法持弩射擊,但把弩放在糧袋上之後,好了,最大的問題沒有了。
弩架在糧袋上,一點抖動沒有,這穩的,比經年老卒還穩。
閉著一隻眼睛,李孟羲眼貼著弩膛,由弩膛,到箭失,再失箭,視線一線,再小心翼翼的,一點一點挪動弩架對準五十步外的木板。
對準之後,弩箭尾巴,弩箭尖部,還有目標靶子,三點成一線了。
對準了,李孟羲此時卻猶豫了起來,弩箭下墜應該挺大的,理應是把弩稍微抬高一點。可萬一抬太高了,會不會又反而偏高,李孟羲沒有一點使用弓弩的經驗,他遲疑了。
為求穩妥,他決定,照著靶子最中間射,這樣,下墜一些,就射到了靶子下邊,偏高一些,就中靶子上邊,這樣脫靶可能小一點。
考慮成熟之後,李孟羲稍調整弩的瞄準方向,他先是瞄準靶子中間位置,然後,再豎直往上抬了一點。
瞄準定住之後,趴低,用眼睛湊近弩機,又瞅了幾眼,抬頭,支起腦袋遠看靶子一眼,覺得有底了,他穩住手,屏住氣,使勁用力扣動弩機。
彭!
弩弦崩響,弩臂顫動,嗖的一聲,弩箭就發射出去了。
李孟羲都沒來得及去看弩箭到底怎麽飛的,他趴的太近,緊繃的弩弦回彈時啪的一聲響,把他給嚇了一下。
待他回過神來。
“好!中了!”劉備高聲喝彩。
李孟羲一失命中。
不是百步穿楊,是五十步,射中一大塊門板。於一般士卒來說,一失中地,稀鬆平常,但由連弩都抱不動的李孟羲來射,能一失中地,就了不得了。
眾人一塊去看靶子。
樹立的門板上,釘著弩失兩根。
右上側一支,較中間一支。
“羲兒,這是你的。”關羽指了指中間那支弩箭,笑曰,“了不得,比某還準上許多。”
末了,關羽不服模樣,低頭看向,李孟羲,“再來!”
李孟羲傲然的臉一仰,手一伸,作請狀,“走!”
一失射中,李孟羲信心也來了,他覺得,能在弩射一項,跟神勇蓋世的關將軍掰掰手腕。
接著再比。
李孟羲依然是趴著,臥姿發弩,關羽依然站著。
兩人又各發兩失,都中。
而後去靶子那裏查驗時,李孟羲發的兩失,比第一失,更靠近門板中間區域,兩失都處於中間區域。
而關羽的兩發弩箭,則還是偏邊緣一點。
其實到這裏,勝負已經分曉,李孟羲定點發弩,比關羽更精準。
誰射的更準,劉備看的分明,但他不明說,而是打圓場,笑道,“你兩位,又是兩發皆中,羲兒你射的是步卒前胸,二弟射馬上騎士,你二人不分勝負。我看,到此為止吧。”
好一個射步卒,射騎士。
就一個門板,哪裏來的步卒騎兵之分。
奧,關羽射的偏高一點,就是射騎兵了是吧。
那要是再高一點,射飛到天上去了,是不是可以說,把敵軍帥旗射落了呢?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劉備這人,乃是裝湖塗的高手。
李孟羲摸著下巴,看著門板中央自己的箭失,(嗯,這個高度對了。)李孟羲滿意的暗自點頭。
關羽,也不甘的看著門板上邊的弩箭,(偏高了。)關羽也有傲氣,試射輸給李孟羲一個娃娃,他略有不服。
“羲兒,我倆再比。”關羽又邀戰。
信心爆棚的李孟羲毫不猶豫就應戰,“好!”
第二輪比試,李孟羲嫌五十步近了,他提議,六十步比。
六十步,各發三失,此次,還是不分勝負。
兩人比的勝負心起,六十步比不出高低,那就七十步!
親兵去挪靶子了,劉備欲言又止,生恐兩人傷了和氣,又不好叫止。
靶子到七十步外,已經有點太遠了,李孟羲連射三弩,中了一失。
關羽也中一失。
又是平齊。
但隨後,各人約定好各發十失的時候,李孟羲中四失,關羽就中兩失。
關羽遠望著七十步外的靶子,眉頭緊皺,轉頭,“再發十失。”關羽落後一步,還要再比。
“好!”李孟羲應到。
前十失,李孟羲中四,關羽中二。
又十失,關羽命中率更差了,十失才中一失。
勝負終分。
李孟羲一個連弩都抱不動的家夥,勝過了勇武過人的關羽,戰績之對比,非常驚人。
造成此不可思議戰績的原因,有多種。
其一,李孟羲為找好的射擊角度,他讓劉備把糧袋正對著作為靶子的門板放,李孟羲的射擊角度,是正射,他的方向看到的靶子,麵積是最大的。
而關羽,李孟羲占了正中,關羽總不好擠過來,於是關羽射靶子的時候,就是偏著射的。
這是關羽第一個劣勢。
第二,李孟羲隻負責射擊便好,他不用上弦,劉備幫忙。
而關羽,得自己上弦。雖說關羽力大,關羽手中的臂張弩也比較好開弩,但較量數輪,關羽前後開弩幾十次了,臂力有所消耗,因而狀態到後麵有所下降。
這是關羽第二劣勢。
第三,李孟羲把弩放在糧袋上架著,弩的重量一點沒有,他手一點不抖,手比關羽還穩,這就從根本上,提高了射擊精度。
關羽臂力哪怕再強,隨著呼吸,手必然會抖,根本比不上把弩固定在地上來的穩固。
這是關羽,第三劣勢。
第四,李孟羲總是趴著射擊,多次射擊都是一個動作,一個瞄準姿勢。
動作固定有好處,因為固定姿勢,上次射擊,弩的高度怎樣,弩是架在糧食袋子上哪個褶上,他都有印象,低了高了,他能下意識的去微調。
關羽發弩時則不停的動,關羽得自己上弦搭箭,一串繁瑣過程做完,上一弩的射擊手感,全然忘了。
而李孟羲不同,他趴著不動,劉備把弩遞過來,他拿著就射。
於是,對同一個固定目標,李孟羲越到後麵,命中率越高。關羽則不然。
至於第五,在於心態。
李孟羲一個小娃娃,初用弓弩,輸贏無所謂,越戰越勇。
關羽呢,萬一輸給一個小娃娃,麵上不好看,因此,當處於下風時,關羽心態就不穩了,患得患失起來,這反又進一步降低了命中率。
故而,略懂得三點一線,懂得拋物線,懂得越遠的目標弩要抬得越高的李孟羲,能於較量中擊敗關羽。
七十步,李孟羲二十失八中,關羽隻三中,再往下比,比試到了這一步,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
關羽走來,看著李孟羲,感慨道,“真是後生可畏。”
言語中,既有蕭索,也有無奈。
李孟羲一笑,“我用大黃弩,將軍用手弩,我是占了強弩之利。”
關羽隻當李孟羲在說場麵話。
實則,李孟羲說的不是場麵話,是他自己對遠程武器的理解。
在李孟羲的認知中,二戰之中,經常有狙擊手用重機槍單發射擊來狙殺目標,為什麽?因為重機槍精準度高。
為什麽重機槍精準度高?重機槍子彈口徑大,裝藥多,因而重機槍子彈出膛速度快,所以精度就高。
那麽,子彈速度快,跟精度,為何又有關係?
李孟羲是這樣理解的——
子彈出膛以後,主要受兩個力的影響,一個是,地球引力帶來的重力,一個是,子彈飛行過程中空氣對其的阻力摩擦力。
同樣一段距離,假設一千米,子彈速度為1000m/s的話,那麽,一秒就能到達目標。
此時,在豎直方向,子彈飛行的這一秒時間,子彈受豎直重力影響,下墜高度x。
因為有下墜,為讓子彈恰好射中千米外的目標,射擊時應把槍口抬高一點,這樣剛好子彈拋物線能擊中目標。
再假設,子彈速度減半,為500m每秒,那麽,子彈從激發到命中目標,得兩秒。
同理,在豎直方向,重力加速兩秒,下墜的距離更大。
於此時,為讓子彈命中千米目標,槍口得抬的更高,子彈飛行的軌跡,弧度就更大。
關鍵就在這裏——低速子彈要命中目標,其彈道弧度更大,所以不精準。
那麽,再往下繼續深究,為什麽,彈道弧度大,精度精準度就低?
這或許就是幾何知識了——初中數學有講,連接兩點,直線最短。同時,什麽連接兩點的弧線弧度越大,長度越長。
也就是,子彈弧度越大,從幾何來講,其飛行路徑越長。
關鍵就在——路徑。
路徑長短,為何又對精度有影響?
這有關摩擦力,子彈飛行路徑長,則摩擦力對其做功的過程也就長。
功是什麽?初中物理講,功是,力和力的作用距離的乘積。看,這個距離,不就是子彈飛行路徑?
子彈飛行路徑越長,空氣阻力對其幹擾越多,那麽,其穩定性就被破壞的越多,那麽,其精準度自然就下降的多。
道理很明顯了。子彈速度越快,向同一目標命中時,其下墜就越少,其彈道就越平直,彈道軌跡的弧度就越小,其子彈飛行路徑就越短,空氣阻力對其幹擾就越少,其穩定性保持的就越好,其精準度,就越高。
子彈如此,所有飛行過程中,受重力和風阻的投射物體,也是如此,箭支,弩失,都是如此。
因而,便知,弩箭飛行速度越快,其精準度越高。
由此,毫無疑問,強弓勁弩,其機械力道越大,其發射的箭失,速度就越快。
這就是為什麽,大黃弩比手弩精準。
因為大黃弩是強弩,力道強猛,發射的弩失速度快。
關羽的手弩力道不如大黃弩,因而,弩失飛行速度就慢,手弩精準度本就不如大黃弩,關羽自然落敗。
由此,李孟羲倒想明白了一件事,要想成長為一名百步穿楊的神射手,就必須發射速度快的箭支,要發射速度快的箭支,則必須用強弓勁弩,要開強弓勁弩,則就需要力大無窮。
好了,成長為百步穿楊的神射手的必要條件有了,必須力大過人。
但凡神射手,必是力量驚人之人,毫無例外。
李孟羲忽又記起,自出涿州以來,屢次從俘虜中招兵,招募弓弩手時,問俘虜是不是獵戶,是獵戶,則留做弓弩預備兵員。
現在想來,這個做法,不完全正確。
獵戶也有高矮胖瘦,並不是所有獵戶,都是身強力壯之輩。
獵戶,既然是獵戶,獵戶這一職業於弓弩手這一兵種的補益,是其於狩獵過程中積累的弓弩使用經驗。
但問題就在這裏,獵戶的弓弩經驗,的確是比普通士卒多,然隨著訓練進行,普通士卒很快也就對弓弩手感熟悉起來,也有足夠的弓弩使用經驗。獵戶的經驗優勢,會隨著訓練,逐步喪失。
此時,決定弓弩手成長上限的,是力量。
因為力大,所以能開強弓,所以強弓發箭箭速如電,所以精準,所以其能成為神射手。
而獵戶,其實並不完全百分之百適合成為弓弩手,獵戶中也有體弱力薄之人,這類人開不了硬弓,隻能開軟塌塌的獵弓,其在戰場上,不能給敵人造成太大的殺傷。
以往從俘虜中招募兵員,力大之人,大多塞到刀盾隊中了,因為李孟羲覺得,衝陣的跳蕩士,需要抱著盾跟敵軍對撞,需要近身搏殺,刀盾士對力量和體格要求比較高。
故而,力大身強之人,都塞進了刀盾士中。
現在覺得,弓弩手權重應該比刀盾士高的,所以,軍中力大無窮之人,應該優先補入弓弩手,更確切的說,是弓箭手。
弩的力道,隻受弩臂製約,而弓,不同的人來拉弓,弓開的大小不同,弓力天差地別。
弓開五分滿跟弓開八分滿,箭支飛出去的速度差別極大。
——
李孟羲用強弩,用定點狙擊法,勝了關羽。
門板在七十步處,離百步還有三十步。
都說百步穿楊,何不一試。
李孟羲令,靶子移到百步外。
一看李孟羲要百步射靶了,又激的一旁張飛張三將軍技癢。
張飛要跟李孟羲比比看,比看誰能百步穿靶。
李孟羲應下,張飛就去拿弓。
不一會兒,李孟羲看到張飛拿著一把硬弓過來,弓胎粗的鵝蛋一樣的硬弓。
李孟羲一看,就知道這弓力道非常強。
李孟羲眼珠一轉,他不想輸,便耍了心計。
“三將軍,我用強弩,你用弓,咱倆兵器不一樣,如何比?”
李孟羲這麽一說,張飛不耐,白了一眼,“就你事多!俺也用強弩不就成了!”
兩下都用弩。
張飛本來也是隨手拿了臂張弩,但一看李孟羲是大黃弩,張飛看似粗豪,實則精明,張飛眼一轉,也去找了一架大黃弩過來。
然後,百步距離,兩下較量。
李孟羲依然是趴著準備射擊,但趴下之後,他發現,因為離的遠,地麵有起伏遮擋,趴著瞅不太清百步外的靶子,得伸長了脖子抬高頭才看的清。
於是,李孟羲叫停,他找人去把板車推來。
板車推來之後,一頭一支,板車就成了個穩固的高台了。
李孟羲爬上板車,大黃弩正好架到車欄上,可以輕鬆整射擊角度。
那邊,張飛問,妥沒妥當。
李孟羲架著弩瞄了一會兒,略一遲疑,“再等我一會兒!”
張飛頓時就覺得李孟羲麻煩。
李孟羲之所以中途叫停,是因為,他覺得,隻一輛板車,不夠高……
李孟羲又令人再去推來兩輛板車,然後,下邊並排兩輛帶輪子的板車,上邊橫著再摞一輛,好了,兩層板車,比張飛高了。
李孟羲做完了準備,這才爬上板車。
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大黃弩架在高高的車欄上,李孟羲朝那邊張飛喊了一聲,“三將軍,好了沒?”
“妥了!”張飛回吼一聲。
吼完,不待李孟羲喊開始,張飛舉起大黃弩,弩抬高,對著百步外的靶子,一扣弩機,彭的一聲弦響,弩箭射了出去。
張飛性子還是急了,都沒好好瞄準一下。
百步外,負責驗看靶子的刀盾士檢查完,朝這邊喊到,“沒中!”
張飛百步發失,一擊沒中。
李孟羲在層摞的車架上,弩擔在車欄上,專心致誌,眼貼著弩架,先三點一線瞄準,接著,小心翼翼,一點一點把弩抬起,然後,覺得夠了以後,李孟羲扣動扳機,嗖的一聲,弩箭射了出去。
片刻之後,報靶的刀盾士回饋,沒中。
李孟羲張了張嘴巴,“遠了還是近了?”他朝遠喊。
百步,距離遠,李孟羲聲音不太大,人都聽不見。
一旁,劉備令親兵過去問問,問遠了是近了。
親兵騎馬去了。
因為是百步遠射,箭道下滑比較大,射完一失,立刻探頭去盯著弩失飛行的軌跡,精神全力集中的看,才有可能捕捉到弩失軌跡。李孟羲沒探頭,視線被弩擋住,也就看不太清失到底是飛哪裏去了。
“某覺著,是飛左了些。”劉備一旁道。
“奧!”李孟羲奧了一聲,心裏有底。
為什麽要問弩失是遠了,是近了,是因為,要根據箭道,調整射擊角度。
自己射,不能很好的堅固觀察,旁邊有一人,專門負責觀察,這好,能很高效的修正箭道。
狙擊手不就是兩人小組,其中有一人,是觀察手。
現在,劉備站一邊幫著留意箭道,不也正像是觀察手。
李孟羲覺得有趣,這定點狙擊弩法,或許有一個專門的觀察手,也挺好。
一個負責調弩,一個觀察,豈不高效許多。
浪費人手?不會。
兩人都可以用弩的,左邊人先調弩,右邊的人負責觀察箭失落點,待左邊的調好,把弩定住,右邊的再調弩,左邊的負責觀察箭失落點。配合而已。
定點弩狙擊法,其優勢是精準,那麽,能進一步提高其精準做些戰術安排,不更好,一人調狙,一人當觀察手,簡直專業。
除此以外,李孟羲還想到一點。
狙擊弩,有觀察箭支落點調整射擊角度的需要,但,弩失較短,且速度較快,近了還好,遠了不好看到其飛行軌跡。
前邊,李孟羲總結到了赤羽箭標識射界法,此刻,他一下又想到了赤羽箭。
可是再一細想,也不對。
赤羽箭,看的是落點,而狙擊弩,要觀察的是箭道。
什麽顏色的塗裝會比較適合觀察飛行中的物體?
白色?
色彩中,白色的更容易在飛行過程中看清嗎?
反正,白色反光能力最強的。
為加強狙擊弩射擊軌跡的示蹤效果,可以把弩失做成白色的,塗以白漆?用銀色金屬做失杆?
總歸是一個思路。
軍中的箭失係統,越發複雜了。前有鳴鏑,有無鋒箭,有赤羽箭,有準備做成空心的裝毒的蛇牙箭,現在又有銀杆示蹤箭,不知以後,還有無其他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較量在繼續,張飛一失發出,未中,李孟羲一失發出,同樣未中。
第二失。
張飛又未中。
李孟羲這邊,瞄了半天,扣動弩機,碰的一聲,弩失嗖的飛了出去。
一旁,劉備在留神盯著弩失的軌跡看,眼神隨著弩失飛遠的軌跡移動,“還是左了一點兒。”
李孟羲有了約摸,下次,要稍微往左一點。
這是第二失。
第三失,張飛依然未中。
“近了。”劉備提醒李孟羲。
第四失,張飛未中。
“再遠些。”劉備提醒。
第五失,張飛未中。
李孟羲數次調整弩的射擊角度,雖說沒個精確儀器,全憑手感,但總歸,能步步調整,步步逼近精準。
扣動扳機。
嗖!
弩失飛了出去。
一失射完,李孟羲放下弩,抬頭問,“近了還是遠了?”
邊上,劉備凝目遠方,遲疑了一會兒,“似乎中了……”
劉備話剛落,百步外,負責報靶的士卒高喊射中。
李孟羲開心,嘿嘿的笑。
劉備回以淺笑。
被李孟羲領先一步,張飛不服,走過來,啪的一聲一拍板車,“再來!”瞪眼指著李孟羲叫戰。
注定是張飛輸了,硬件軟件張飛全都不占優勢。
張飛個高,其射擊高度比李孟羲高了許多,則其弩箭射出的軌跡,拋物線就平滑。若李孟羲還是趴在地上射擊,則射擊軌道必然比較彎曲,則減精準。聰明的李孟羲想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在開始之前,叫人抬來板車,摞了兩層,射擊高度,直接高出張飛許多。
張飛的身高優勢,射擊軌道平滑,射擊精準的優勢,被李孟羲反超了。
張飛力氣大,手臂有力,其端弩平穩,手抖動小。李孟羲把弩放車欄上,弩抖動幾乎沒有,這就又比張飛精準。
硬件方麵,李孟羲超越了張飛兩項,軟件方麵,有劉備在一旁負責觀察箭失落點,李孟羲能不停微調射擊角度。張飛則不能。
再加上,大黃弩上弦又沉又硬,張飛手臂逐步消耗,而李孟羲不用上弦,手一如既往的穩。
李孟羲第十一失,又中百步外靶子。
第十三失,張飛射中靶子。
二十失,李孟羲又中。
共二十失,李孟羲百步射靶,中了三次。
張飛中一次,張飛輸了。
劉備叫停,“走,羲兒,下去。”
劉備拍拍李孟羲的肩膀,笑著道,“某連連拉弦,臂膀酸痛,不能再繼也。”
劉備臂力強悍,拉大黃弩幾十次之後,臂力也不繼了。看來開強弓硬弩,是體力活。這是李孟羲想的。
而實則,開強弩的確費體力,但劉備不至於真就沒了力氣,無法繼續開弓弩。
劉備此時終止,是為了照拂眾人和氣。
李孟羲雖是親近之人,可畢竟一個娃娃,關張二人,以勇武自持,輸給一個娃娃,他二人麵上需掛不住。
劉備心思細膩,可見一斑。
張飛摔弩過來,“俺咋個輸了?”張飛瞪著眼,質問李孟羲,輸不起模樣。
劉備笑了,“來來,羲兒,”劉備把李孟羲拉過來,“你與翼德講講,為何他會輸了,也好讓他輸的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