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眾人匆匆對付一頓。
吃著吃著,李孟羲停下快子,突然問,“俘虜呢?俘虜給飯吃了沒?”他看著劉備。
劉備吸溜著粥,含湖不清道,“婦孺老弱, 昨日夜裏便開時給吃的。
至於剩下的,早晚一頓,先不慌喂飽。”
李孟羲心裏有底了。
這個處理俘虜的方法,就是前段時間討論過的方法。
俘虜抓到,把俘虜餓著好,餓的沒力氣, 他就沒力氣暴動造反。
但此中有不足,青壯餓著就算了, 老弱婦孺餓他幹嘛,這類弱勢群體,就算吃飽,他也沒心思暴動的。
小娃娃餓的哇哇哭,於心何忍。
吃著飯,李孟羲回想著上午巡查所得,這一上午,從城牆北角看到城牆南角,從壕溝看到攻城梯,從城門看到攻城椎,從城外看到甕城,把整個戰後戰場,掃了一遍。
發現的問題多不勝數,戰後所得自然也豐富。
把上午所得所有,在腦海中從頭到尾過了一遍。
李孟羲放下了碗,正要開口說話,邊上關羽正添飯,立刻盛粥過來, 李孟羲護住碗, “額,不了,我飽了。”
李孟羲看著劉備道,“此番攻城,曆戰士卒多達三千之眾,何不效彷舊法,詢問士卒攻城所得,以集獲眾人之智?”
劉備停下碗,盛粥的關羽也頓了下勺子。
“甚好!”劉備道。
“甚好!”關羽也道。
關羽對【眾人之智,勝於一人之智】這個道理十分信服。
那是早前了。
曾河邊演陣之時,令士卒們自演其陣,而後問策。
本以為,普通士卒,大字不識,能有個什麽見識。
然而,那日得戰策五十,其中單錐陣破陣之法, 便足有四種。
刀盾士左右撞槍陣開路, 地趟刀破陣, 大椽破陣,衝車破陣,都是那次從普通士卒那裏問得的。
士卒亦能知陣略,關羽深信如此。
劉備也深信。
倒是張飛,因張飛長時間以來一直領斥候在外,也就最近一段時間才和中軍匯合,當時河邊沿陣,以及之後眾多軍中建設,張飛都不在場。
因而,李孟羲說問小卒兵略戰策,張飛不屑嗤笑,“小小卒子,能有何見識?”
李孟羲立刻一眼看過去。
不用李孟羲說話,劉備放下碗就數落張飛了。
但看張飛的樣子,一臉不在乎。
看來,隻有眼見為實,張飛才會信,小卒子一個個也聰明的不得了。
約定好此事之後,午飯過後,等到太陽不那麽曬,劉備起身,道,“走,聚士問策。”
——
主營,休憩營中的所有昨日參與過攻城戰事的士卒,再次被集結於一起。
眾士卒不明何意,都以為,又有戰事了。
劉備叫過所有百夫長,二三十人。
把百夫長們叫到一起,交代到,“一會兒,你們下去交代清楚,昨日攻城,人人曆戰,若誰有什麽想法,不管是攻城戰法,還是什麽,隻要有用,大賞。”
說罷,目光掃了一圈,見百夫長們,多是軍功升任上來的老人,劉備道,“你們也都是老人了,應該知道,什麽叫好想法吧?不用再詳說了吧?”
百夫長們都是點頭。
“那好,回去,記得,個個交代清楚,單個時辰之後,你們把麾下士卒的想法,一並說來。去吧。”
然後,眾百夫長回去了。
聚集著兩千多戰兵,等到各自百夫長回來,都問,是不是要打仗了。
一名百夫長頓時就笑,“打啥子,城都打下來了,沒打仗。起!給我讓個地兒。”
什長伍長們趕緊騰開地兒。
百夫長坐下之後,撓頭想了一會兒,“是這個。我跟你們說啊,玄德公讓咱們想想,有啥好法子,然後能領賞。”
<a id="wzsy" href="http://m.bqgxsydw.com">筆趣閣小說閱讀網</a>
話說完,好多人都是迷茫,“啥是好法子嗎?”有人問。
百夫長也是頭痛,直撓頭。
“要說到底啥是好法子,俺也說不清。這勁兒,俺跟你們說說,俺知道的好法子。”
說起以前,百夫長可有說的了,他磨拳擦掌,吐沫橫飛的,“那早了,你們還沒來,那時候,俺們才四五百人。軍師那時候,也剛來。
俺們在河邊練兵……”
這個百夫長,是涿州老人了,當時關羽河邊練兵,那第一次問策於卒時,這個百夫長當時就在。
“……俺們錐陣撞他槍陣,幹撞,撞不過。你猜怎麽著?俺被槍戳到腿,邊上一歪,沒想到把邊上的五六杆槍給壓偏了,反倒撞開門戶。
軍師說,這就是個破陣法子。
倆盾手,不急著前衝,一個左撞,一個右撞,就能在槍陣中撞開個縫兒。
也因這事兒,俺當時升任伍長。”
說起當時壯舉,百夫長一臉自豪,“這麽說,你們可懂?”
見部屬們依然迷茫,百夫長又說,“不止如此。你就說槍不好,槍頭紮地裏,拔起來,槍頭掉了。
這說上去,也是能領賞的。
為何?上邊知道槍頭容易掉,再著人做槍杆時,就做的緊一點,這叫,改進軍備。”
此百夫長認真負責,認真向麾下講,如何是好方法,如何是能得賞的法子。
其實說起來,單就激發戰兵的主觀能動性,啟發戰兵們思考,並從普通士卒那裏搜集作戰意見這一點,看起來簡單,實則困難重重。
因為,軍中還沒有培養起氛圍。
義軍擴軍太快了,從最初五百,到出涿州時千人,到兩千,到現在三千,兵力足足擴了六倍。
很大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麽叫有好法子就能得賞,他們根本就沒有相關的思考並得到回報的經曆。
全軍之中,也就當初最早的五百鄉勇,是最清楚到底這個用法子換獎賞說的是什麽。
這部分義軍老人,是最熱衷於主動思考,也是最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
但,這部分人太少了。
大多數戰兵,主觀能動性其實沒有。
好在,軍中現在有基本的基礎了,基礎就是那少部分義軍老人。
營中,各百夫長,吐沫橫飛的向部屬講解要多想想,甭管自己個覺得好不好,說出來,隻要說出來,萬一玄德公他們覺得是好點子呢。
就這樣,一個觀念在戰兵營全營擴散。
所有戰兵,不再僅限於少部分老兵,所有人都知道了,但凡有想法,隻要有能用到的地方,就能得賞,賞賜還相當豐厚。且,若誰的想法被用上,那麽日後升職,此人優先。
戰兵營全營初步調動起了主觀能動性。
有一處,一個百人隊,一小子嘿嘿一笑,他摳著自己的腳,道,“那俺鞋不好,爬梯子,鞋掉了,差點摔下去,那這算不算法子?”
百夫長一聽,眼一轉,“算!我估計,九成能算。”
一旁眾人嘩然,這也算?
摳腳的小子沒想到,隨口一說,還真是所謂的“法子”,他大喜過望,忙問,“那那俺能得多少賞?”
百夫長道,“不知,反正不會少。”
這一處,是整個戰兵營的縮影。
滿營戰兵,不管新兵老兵,都在開動腦筋思考。
足足等了半個時辰後,劉玄德來,“各百夫長,收攏各人想法之後,前來!”
百夫長們立刻起身,挨個問。
又一段時間之後,百夫長們絡繹前來。
等人到齊。
劉備令,一一上前。
第一個百夫長,百夫長過來,思索了一下,“俺隊裏有人說,沒磨刀的石頭,他說刀都鏽了,這算不算?”
說完,不確定的看著矮幾後的劉備和同在矮幾後的李孟羲。
“算!”李孟羲立刻答道。
這個百夫長話一說出口,李孟羲立刻就知道,這又是一處未曾料到的地方,自己也根本從未想起,更是未記錄在策。
磨刀的石頭,對的,行軍在外,要維護兵器,這個維護,自然包括時不時把刀磨利,把刀擦擦。
說到磨刀,野外倒是能隨處可找見石頭,但是,隨便找的石頭,肯定不會有專門的磨石好用。
李孟羲立刻就在布匹上寫到,“【磨刀石】,軍中當配備磨刀石,以戰前戰後磨刀礪槍,亦可除鏽。
磨刀石不必人人配備,一什或一百人隊,配備一塊,或就夠用。
磨刀石普通石料,最好,配備好用石料,以提高效率。
由磨刀石,則又知,日常維護軍備,除磨礪,亦需時時擦拭兵器。於此,軍中尚缺擦拭刀槍之細布。
細布需配備。”
寫完,李孟羲抬頭,朝百夫長點了點頭,然後悄悄問劉備,“玄德公覺得,此法值賞多少?”
劉備見李孟羲提筆寫了一串,便知道此法有用。
至於賞多少合適,劉備拿不定主意,反問過來,“羲兒,你覺賞多少合適?”
李孟羲略作沉思,“三貫錢如何?”
劉備點頭,“合適。”
而後,劉備回頭看了一眼,“來啊,取糧三斤,分作兩份,一份一斤,賞於百夫長,一份兩斤,包起。”
李孟羲頓時愣神,“不是賞三貫……”
劉備朝李孟羲笑笑,靠近,悄悄說,“此激賞也。羲兒你應知,激賞重時效,此一二斤糧,便是時效。”
劉備這麽一說,李孟羲奧了一聲,恍然。
然後,李孟羲就多認真的看了劉備一眼,好一個劉玄德,這激賞法,用的比我還熟,李孟羲想著。
劉備所說的激賞法的時效,是這樣,這會兒要重賞想出了好法子的士卒,因為已經有了軍票,要賞多少,可以直接在軍票上寫多少。
但是,為使激賞法最有效果,除了軍票這一個日後才能兌現的憑據以外,還應賞一些立刻能拿到士卒手裏的實物,不必賞太多,但得有。
這才能,讓激賞法,有最大的效果。
李孟羲用激賞法,用在木工營比較多,然而他都沒想到,用於此時。
劉備倒是活學活用了。
另一邊,劉備手拿筆,在一塊巴掌大的五色錦帛上,寫下,“三貫”,寫完,拿給李孟羲看。
“羲兒,你看寫的可對?”
因為是異體字,劉備怕寫錯。
“對。”李孟羲點了點頭。
劉備把寫好的軍票遞給百夫長道,“此與你,”轉頭,把親兵幫著包好的兩份糧食,一並也遞給百夫長,“軍票三貫,還有兩斤糧食一並交於想出此法的士卒。另一斤,是你身為百夫長,舉薦有功,特賞賜於你。”
百夫長欣喜接下糧食,這其中,還有賞賜他的一斤。
這個方法,還是李孟羲想的。
匠營副官魯犁幫著匯報木匠們所想的改進生產的方法時,每上報一人,除獎賞當事人以外,也另賞魯犁一斤糧食,理由就是,薦才有功。
這也是激賞,激賞魯犁不辭辛苦,熱心的把木匠們層出不窮的好點子,一一上報。
劉備又問百夫長,“還有何法?”
百夫長又思索片刻,道,“我隊裏,還有人說,盾不好,太小。這個是不是……”
這一條,不用士卒提,李孟羲跟關羽操練盾橋的時候,也發現了,軍中現在軍備混亂,盾牌大小不統一,以至於盾橋搭城,處處有縫隙。
關於這一點,已經記錄在冊。
也就是,重複了。
不過,本著千金買馬骨的想法,雖然士卒想的晚了一點,但畢竟是某個士卒認認真真絞盡腦汁單獨想出來的。
所以,還是獎賞。
“三貫。”李孟羲道。
劉備不見李孟羲記錄,還奇怪,聽李孟羲說賞三貫,劉備愣了一下,然後立刻拿筆,又在五色錦帛上寫了“三貫”,同時,還有三斤糧食,分作兩份,兩斤於想出主意的士卒,一斤賞百夫長。
百夫長又得了一斤糧食。
百夫長已經樂的合不攏嘴了。
後邊,百夫長又說了一個想法,說有士卒說,板車容易倒。
李孟羲還愣了一下,攻城關板車什麽事。
隨後,他想起來了,說的是,弓弩營。攻城戰的時候,弓弩營躲在板車後,跟城頭對射。
之所以用板車,是因為塔盾還未來的及做,暫時用板車頂上,勉強也能用。
板車重心不好,支到地上,容易倒,這李孟羲也知道。
自然,弓弩營的士卒,又慢了李孟羲一步。
從另一個方麵來說,英雄所見略同,弓弩營的士卒能見識到和李孟羲一樣的問題,也算是士卒是真的認真細致的思考問題了。
“三貫。”李孟羲依然說三貫。
劉備見李孟羲還是沒動筆,還是照例說三貫,便知道,百夫長連說的幾個法子,全都平平無奇,沒入李孟羲的眼。
第一個百夫長,總共就說了三個法子,然後說沒了。
“這就沒了?”李孟羲愣了一下,隨即有些失望。
一個百人隊,打了一次憋屈至極的攻城戰,結果問有何心得,才三個人能有心得。
太少了吧。
其實普通士卒能稍有想法,稍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議,已經很不錯了,是李孟羲要求太高。
別的軍隊,放眼整個大漢,誰人如此重視普通士卒的智慧?無一人。
後邊,百夫長們一個接一個上前,各逞紛說。
——
“俺們隊有人說,鞋不好。爬梯子鞋老掉。”
一百夫長如此說道。
這個問題,又是重複了。早在關羽部開始練習奔襲之法時,李孟羲就意識到,合適的鞋子於奔襲之時,尤為重要。若是鞋子跑兩步就掉,那肯定跑不快。
若非還在行軍,還在戰時,李孟羲早就想辦法給奔襲之士一人配一雙合腳的鞋子了。
這個由士卒想出的法子,依然重複,依然千金買骨,還是三貫。
後邊,接連都是一些小的問題,通通三貫,李孟羲根本不拿筆記。
劉備很是奇怪,這怎麽了。
又有一百夫長來。
百夫長上前,說了第一個問題,“俺們百人隊,是破門的。
俺們衝進去城中的時候,城裏騎兵衝過來,俺們手裏隻有刀盾,竟擋他不住。
照俺想,是不是也拿根長的?”
百夫長話一落,李孟羲猛地就抬頭看向百夫長。
旁邊,本來無所事事的張飛,也一下瞪大了眼。
這一處,關於刀盾兵入城之後,萬一城中激戰,隻有刀盾,不能應付城中陣戰廝殺。若不然,賊將張寶衝殺過來,也不會把刀盾士們攆的兔子一樣。
張飛本來是想尋隙和劉備關羽商量下,看是不是,長槍大戟什麽的,攻城也帶著。
沒想到,還沒說,倒被這小卒子說出來了。
張飛沒來由一陣氣惱,瞪著百夫長。
李孟羲眉頭緊鎖,他因百夫長這一番話,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百夫長說,城裏騎兵衝過來?怎麽回事,守城的時候,守城一方能用騎兵守城嗎?
還有,攻城士什麽時候被騎兵衝了?
李孟羲問下去。
刀盾士便把攻城的時候的事說了。
聽到刀盾士說,剛衝入城裏,沒多大一會兒,一賊將縱馬衝過來,把人追的到處逃。
李孟羲腦海中,浮現出一幅騎兵守城畫麵——敵軍已破城門,已破甕城,然後,敵軍蜂擁而入,沿著街道殺來。
此時,我方一隊三五十人的精騎,於街道另一側,擺開衝鋒隊形待命。
一聲令下,我精騎數十,結陣衝去!
一般來說,有城門這個地勢限製在,敵軍大可能在城門洞中,不能維持隊形,敵軍從城門蜂擁出來,也是隊形混亂的。
若是敵軍再推著攻城椎,扛著梯子,亂七八糟的,隊形就更亂。
那麽,我騎兵陣勢從街道另一頭,朝城門湧來的散亂之敵殺去,一波,足以把敵軍的勢頭衝的潰不成軍。
敵乃散亂之敵,騎兵結陣衝之,敵縱蜂擁而來,其如何阻擋?
騎兵還真能守城。城中廝殺,乃陣戰,陣戰能用之法,城中防守也就能用。
由此,倒又知攻城戰法。
攻城士入城之後的戰法。
於城門洞裏,閉塞狹隘,陣勢必然混亂,又因為,攻城士要推著攻城椎,抬著梯子,亂七八糟,又把陣勢亂了。
這要萬一,我軍散亂而出,不成陣勢,隻顧著拚命往城裏衝,萬一,敵軍已備好騎兵,或者備好嚴整的槍陣,一波反擊,狠壓而來。
我軍散亂,豈不頃刻就被敵軍殺敗?
衝的再快,瞬息被殺的敗退回來。
故而,攻城士入城之後,不在侵襲之快,在於步步推進,應重穩妥,決不能給敵軍反擊之機。
故而,我攻城士自出城門洞殺入城中,應立刻稍做停頓,整隊結陣之後,再抱團沿著四通八達的道路,碾壓而去。
如此,敵軍縱反擊,反擊無力。
我因為抱陣向前,反而,會擁有更強的潰敵能力,能更快的瓦解敵軍的戰鬥意誌。城門處稍作停頓整隊,耽誤不了多少功夫,耽誤的些許時間,會在之後摧枯拉朽之中,找補回來。此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也。
看來,無論何時,步隊結陣都是最佳選擇。
既然提及城中守敵可能會用騎兵作戰,以城中道路之寬闊,這個可能真的會有。
那麽,以李孟羲如今對兵種的理解,刀盾士,真的對騎兵無力。
克製騎兵,得需要長兵器,需要弓弩。
在此以前,李孟羲認為,刀盾是攻城的最佳選擇。
攻城之時,盾是必需的,因為要遮擋漫天的流箭;城頭廝殺,一跳跳進人堆裏,拿長兵器,施展不開,用刀盾合適,所以刀盾最適合登城廝殺。
再加上環首刀也輕也短,爬梯子方便。
故而,李孟羲便認為,刀盾士乃攻城最佳兵種,因此此次攻城戰,他想盡辦法,湊了兩千八百多麵盾,攻城的三千人,除了弓弩手以外,全是刀盾士。
現在,有百夫長呈上建議,李孟羲明白了,攻城全帶刀盾士,是不合適的。
應該分情況討論。
攻城牆的,自然依然刀盾士合適。
但,破門隊,破門之後,是直接要入城廝殺的,城中空間大,情況也複雜,可能要麵對守軍騎兵衝擊,也可能會麵對守軍槍陣壓來。
所以作為反製,破城隊必須也帶長槍大戟,弓弩。
可由此,產生一個問題。
依李孟羲所知,一手拿盾,一手拿槍戈,實則不如單純的槍陣犀利。
平日裏操練,盾戈手跟戈手對打,戈手同樣比盾戈厲害。
一手盾,一手長兵,稍顯得笨重,單手用長兵,速度和力道也慢。
因而,盾槍合用,李孟羲認為,不是最好的選擇。
還有,弓弩手既然也要跟著破門隊入城,弓弩手拿盾是必須的,所有攻城士卒都需要拿著盾防禦頭上的箭雨。
但弓弩手拿著盾,還如何禦使弓弩?
這個問題,其實也好解決。
無論戈手,槍手,還是弓弩手,未入城時,需要拿著盾遮掩箭雨。
到入城之後,盾影響戰鬥,索性直接丟掉就是。
這便是解決辦法。
李孟羲皺眉思索良久,他得到了今日最有份量的來自於普通士卒的戰策。
戰策細分有三。
其一,守城之時,以騎隊衝擊蜂擁而入之散亂之敵。或以城中嚴整之陣,反擊散亂未成陣之入城敵軍。
其二,為攻城法。出城門洞入城之際,我攻城士必然隊形散亂不堪,此時切忌盲目求成,應暫做整隊,聚攏人手,排齊陣勢,抱陣再行。
其三,為長兵弓弩攻城之必要。破門隊需帶長兵弓弩,長兵弓弩之卒,其手中之盾,入城丟棄。
這是由普通士卒貢獻了一條想法之後,李孟羲擴展和總結的戰策。
“二十貫!”回過神來的李孟羲,高聲說道。
前邊都是三貫,突然二十貫,百夫長們瞬間側目。
李孟羲自顧埋頭寫東西。
劉備很有默契的,囑咐身後親兵,包十一斤糧食,十斤單包,一斤另包。
一旁,張飛很是不爽,那是明明有了絕妙想法,正要說出來收獲一片讚許的目光,卻被人搶先了那種不服。
不管張飛如何想。
如果說之前,張飛不甚看的起普通士卒,那麽此之後,張飛不得不承認,小卒子他娘的也十分聰明。
李孟羲一陣動筆,把東西寫完,他期待的看著麵前百夫長,方才得了攻守戰法三條,今日聚攏攻城士以集眾人之誌,已不虛此行。
李孟羲問百夫長,還有何建言?
百夫長想了一下。
“碗,俺隊裏有人碗破了。”百夫長說。
這……
好吧,也算是問題。
陳年舊問題。
老早,早在招撫黃巾流民的時候,李孟羲就發現,流民窮的吃飯的碗都沒有。
因而,他令木匠營雜活木匠,一直在做碗。
軍中現在還是缺碗,但問題早就解決了。
前一條建言有多驚豔,這一條就有多普通。
無奈,李孟羲隻能,還是千金買骨,三貫錢。
三貫錢不多,有這三貫錢做引,得了賞賜的士卒,下次更加用心的想問題,說不得下次就貢獻了一條很有價值的建議,那就賺了。
三貫錢,買一條戰策,天下間沒多少比這個更賺錢的了。
再往後,百夫長們再無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建議。
就到最後一人了,李孟羲本以為,今天也就到這裏了。
沒想到最後了最後了,又得到一條極有價值的建議。
最後一名百夫長看著陌生,陌生是因為大多數老百夫長,李孟羲都眼熟,這最後一名,不認得,應該是新升上來的。
“俺弟給燙住了,”百夫長上來就是一句,百夫長看著李孟羲,“下回攻城,能給個草帽不?”
李孟羲稍有些迷茫的看著陌生百夫長,燙著應該是被城頭金汁燙到了。
草帽?
草帽能防金汁?
李孟羲目光轉向劉備,目光帶著問詢。
劉備頭仰起,沉思模樣,一會兒後,“草帽……倒能防金汁。”劉備微微點頭,自語道。
李孟羲聽到了劉備的滴咕,他問,“草帽就那一點大,能防的住?”他疑惑。
劉備耐心解釋,“這樣,咱試一下。來啊,”劉備招呼親兵,“去尋一頂草帽,一頂鬥笠前來。”
說起草帽,草鞋,這類尋常物品,劉備很熟。
草帽和鬥笠,不是軍中製式配備,親兵離開好大一會兒,尷尬回來,說沒找到。
李孟羲想了一下,“去傷兵營,軍醫田卜那裏應有鬥笠。”
親兵離開了。
田卜那裏肯定有鬥笠。
田卜那家夥,不知為何受了髡刑,也就是頭發被剃了,全軍就田卜一人頂著一頭寸短頭發,到現在田卜頭發也沒長長。
平日裏,田卜要麽帶個鐵盔,要麽帶著鬥笠遮掩。
跟田卜往來頻繁,因而李孟羲清楚田卜那裏有鬥笠。
不大一會兒,親兵拿著鬥笠來了。
李孟羲還是覺得不可思議,攻城帶鬥笠,不帶頭盔嗎?為防金汁,就不管箭失了?頭不要了?
鬥笠,普普通通一個鬥笠,跟武俠片古裝片一模一樣的鬥笠。
李孟羲拿著鬥笠看了半天。
“盾與我。”他朝旁人要盾。
旁人遞來一麵盾。
李孟羲把盾舉起,對著斜上方,因為爬攻城梯的時候,攻城士的盾也是斜向上的。
把盾遮掩住頭頂,“找水來。”李孟羲吩咐。
士卒們都有水袋,立刻有人遞水袋過來。
李孟羲讓人從上麵澆水,對著盾澆水。
劉備攔住。
要知道,此時可是深秋,天涼水冷,水淋頭澆下,還得了。
李孟羲舉著盾,擺著姿勢,認認真真等了半天,不見水下來。
一回頭,看見劉備。
“澆啊。”李孟羲催促。
“天冷,要不……”
“沒事兒!澆!”李孟羲不耐。
劉備無奈,隻好打開水袋,把水倒下。
嘩啦~
水流落在了盾牌上,水花迸散一片,雖有盾擋著,頭發上額頭上,有絲絲涼意。
明白過來了,雖有盾牌遮掩,但爬攻城梯的時候,盾牌有時不可能完全對正上麵,盾牌再被落石一砸,一歪,就遮擋不住了,上邊再恰有金汁倒下來,肯定中招。
一袋水完了。
李孟羲跑到矮幾處,拿起鬥笠,給扣到自己腦袋上。
“再來!”他舉著盾,姿勢如前。
李孟羲個子矮矮的,以劉備的高度和角度,還正好居高臨下的倒水。
嘩啦~
又一袋水倒下。
水落在盾牌上,盾牌上水花四濺,沒有水滴濺到額頭上。
李孟羲把盾往邊上撤開,模擬攻城之時,盾牌被落石砸的偏移。
所剩不多的水流,落在了鬥笠上。
又從鬥笠滑落,有少許水滴滴在了肩膀上。
李孟羲這下明白了,鬥笠如同一把小傘,真的是能遮掩城頭漫灌下來的金汁。
雖說鬥笠不大,遮掩麵積也不大,但鬥笠遮掩的恰是最要害的地方,頭部,麵部,脖頸。
要是沒鬥笠,金汁潑下來,直接順脖梗流了滿背,多要命。
而有鬥笠,金汁照頭潑下,被鬥笠遮擋,大部分被擋住,擋不住的,則落在肩膀,手臂。
肩膀手臂處,大多有甲胃衣物遮擋,不會跟領子一樣,有大縫隙。
再者,就算肩膀和手臂處的衣物,擋不住金汁,那手臂和肩膀,又沒要害,手臂被燙傷,比脖子和麵部燙傷要輕的多。
鬥笠,還真的於攻城時有用。
問題隻有一個,鬥笠的防箭能力幾乎沒有,戴鬥笠攻城,頭不要了嗎?
李孟羲疑惑無比的問出了一個問題之後,劉備哈哈笑了。
“來鐵胃借我!”劉備伸手問親兵要。
要過鐵胃之後,劉備隨意把鐵胃戴上,然後,再拿過李孟羲的鬥笠,往頭上一放。
滑稽的一幕出現了,劉備頭上帶著鐵胃,鬥笠高高頂在鐵胃上,很是違和。
但李孟羲清楚的看到,因為鐵胃頂也是圓的,鬥笠也是圓的,略能相合,劉備把鬥笠的繩子再於下巴上係緊,好家夥,鬥笠竟然就固定在鐵盔上了。
雖說不甚穩固,但是鬥笠防的是金汁而已,金汁的重量,不可能把鬥笠砸歪的。
神奇,鐵盔加鬥笠或草帽,竟然能防金汁!
金汁湖臉,人大概率死了。
但金汁湖胳膊,倒容易救。
隻從降低傷亡這裏,草帽加盔法,也是極實用之戰術!
李孟羲還想到了其他,軍中是不是得把草帽鬥笠作為製式裝備?
或者,宋軍普遍裝備的,水滸裏林衝帶的範陽笠?
若是為降低後勤壓力,是不是可以把鐵盔和草帽結合,做一種寬沿的盔?飛碟帽?飛碟盔?
又從普通士卒那裏學到一個一個值二十貫的好方法。
吃著吃著,李孟羲停下快子,突然問,“俘虜呢?俘虜給飯吃了沒?”他看著劉備。
劉備吸溜著粥,含湖不清道,“婦孺老弱, 昨日夜裏便開時給吃的。
至於剩下的,早晚一頓,先不慌喂飽。”
李孟羲心裏有底了。
這個處理俘虜的方法,就是前段時間討論過的方法。
俘虜抓到,把俘虜餓著好,餓的沒力氣, 他就沒力氣暴動造反。
但此中有不足,青壯餓著就算了, 老弱婦孺餓他幹嘛,這類弱勢群體,就算吃飽,他也沒心思暴動的。
小娃娃餓的哇哇哭,於心何忍。
吃著飯,李孟羲回想著上午巡查所得,這一上午,從城牆北角看到城牆南角,從壕溝看到攻城梯,從城門看到攻城椎,從城外看到甕城,把整個戰後戰場,掃了一遍。
發現的問題多不勝數,戰後所得自然也豐富。
把上午所得所有,在腦海中從頭到尾過了一遍。
李孟羲放下了碗,正要開口說話,邊上關羽正添飯,立刻盛粥過來, 李孟羲護住碗, “額,不了,我飽了。”
李孟羲看著劉備道,“此番攻城,曆戰士卒多達三千之眾,何不效彷舊法,詢問士卒攻城所得,以集獲眾人之智?”
劉備停下碗,盛粥的關羽也頓了下勺子。
“甚好!”劉備道。
“甚好!”關羽也道。
關羽對【眾人之智,勝於一人之智】這個道理十分信服。
那是早前了。
曾河邊演陣之時,令士卒們自演其陣,而後問策。
本以為,普通士卒,大字不識,能有個什麽見識。
然而,那日得戰策五十,其中單錐陣破陣之法, 便足有四種。
刀盾士左右撞槍陣開路, 地趟刀破陣, 大椽破陣,衝車破陣,都是那次從普通士卒那裏問得的。
士卒亦能知陣略,關羽深信如此。
劉備也深信。
倒是張飛,因張飛長時間以來一直領斥候在外,也就最近一段時間才和中軍匯合,當時河邊沿陣,以及之後眾多軍中建設,張飛都不在場。
因而,李孟羲說問小卒兵略戰策,張飛不屑嗤笑,“小小卒子,能有何見識?”
李孟羲立刻一眼看過去。
不用李孟羲說話,劉備放下碗就數落張飛了。
但看張飛的樣子,一臉不在乎。
看來,隻有眼見為實,張飛才會信,小卒子一個個也聰明的不得了。
約定好此事之後,午飯過後,等到太陽不那麽曬,劉備起身,道,“走,聚士問策。”
——
主營,休憩營中的所有昨日參與過攻城戰事的士卒,再次被集結於一起。
眾士卒不明何意,都以為,又有戰事了。
劉備叫過所有百夫長,二三十人。
把百夫長們叫到一起,交代到,“一會兒,你們下去交代清楚,昨日攻城,人人曆戰,若誰有什麽想法,不管是攻城戰法,還是什麽,隻要有用,大賞。”
說罷,目光掃了一圈,見百夫長們,多是軍功升任上來的老人,劉備道,“你們也都是老人了,應該知道,什麽叫好想法吧?不用再詳說了吧?”
百夫長們都是點頭。
“那好,回去,記得,個個交代清楚,單個時辰之後,你們把麾下士卒的想法,一並說來。去吧。”
然後,眾百夫長回去了。
聚集著兩千多戰兵,等到各自百夫長回來,都問,是不是要打仗了。
一名百夫長頓時就笑,“打啥子,城都打下來了,沒打仗。起!給我讓個地兒。”
什長伍長們趕緊騰開地兒。
百夫長坐下之後,撓頭想了一會兒,“是這個。我跟你們說啊,玄德公讓咱們想想,有啥好法子,然後能領賞。”
<a id="wzsy" href="http://m.bqgxsydw.com">筆趣閣小說閱讀網</a>
話說完,好多人都是迷茫,“啥是好法子嗎?”有人問。
百夫長也是頭痛,直撓頭。
“要說到底啥是好法子,俺也說不清。這勁兒,俺跟你們說說,俺知道的好法子。”
說起以前,百夫長可有說的了,他磨拳擦掌,吐沫橫飛的,“那早了,你們還沒來,那時候,俺們才四五百人。軍師那時候,也剛來。
俺們在河邊練兵……”
這個百夫長,是涿州老人了,當時關羽河邊練兵,那第一次問策於卒時,這個百夫長當時就在。
“……俺們錐陣撞他槍陣,幹撞,撞不過。你猜怎麽著?俺被槍戳到腿,邊上一歪,沒想到把邊上的五六杆槍給壓偏了,反倒撞開門戶。
軍師說,這就是個破陣法子。
倆盾手,不急著前衝,一個左撞,一個右撞,就能在槍陣中撞開個縫兒。
也因這事兒,俺當時升任伍長。”
說起當時壯舉,百夫長一臉自豪,“這麽說,你們可懂?”
見部屬們依然迷茫,百夫長又說,“不止如此。你就說槍不好,槍頭紮地裏,拔起來,槍頭掉了。
這說上去,也是能領賞的。
為何?上邊知道槍頭容易掉,再著人做槍杆時,就做的緊一點,這叫,改進軍備。”
此百夫長認真負責,認真向麾下講,如何是好方法,如何是能得賞的法子。
其實說起來,單就激發戰兵的主觀能動性,啟發戰兵們思考,並從普通士卒那裏搜集作戰意見這一點,看起來簡單,實則困難重重。
因為,軍中還沒有培養起氛圍。
義軍擴軍太快了,從最初五百,到出涿州時千人,到兩千,到現在三千,兵力足足擴了六倍。
很大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麽叫有好法子就能得賞,他們根本就沒有相關的思考並得到回報的經曆。
全軍之中,也就當初最早的五百鄉勇,是最清楚到底這個用法子換獎賞說的是什麽。
這部分義軍老人,是最熱衷於主動思考,也是最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
但,這部分人太少了。
大多數戰兵,主觀能動性其實沒有。
好在,軍中現在有基本的基礎了,基礎就是那少部分義軍老人。
營中,各百夫長,吐沫橫飛的向部屬講解要多想想,甭管自己個覺得好不好,說出來,隻要說出來,萬一玄德公他們覺得是好點子呢。
就這樣,一個觀念在戰兵營全營擴散。
所有戰兵,不再僅限於少部分老兵,所有人都知道了,但凡有想法,隻要有能用到的地方,就能得賞,賞賜還相當豐厚。且,若誰的想法被用上,那麽日後升職,此人優先。
戰兵營全營初步調動起了主觀能動性。
有一處,一個百人隊,一小子嘿嘿一笑,他摳著自己的腳,道,“那俺鞋不好,爬梯子,鞋掉了,差點摔下去,那這算不算法子?”
百夫長一聽,眼一轉,“算!我估計,九成能算。”
一旁眾人嘩然,這也算?
摳腳的小子沒想到,隨口一說,還真是所謂的“法子”,他大喜過望,忙問,“那那俺能得多少賞?”
百夫長道,“不知,反正不會少。”
這一處,是整個戰兵營的縮影。
滿營戰兵,不管新兵老兵,都在開動腦筋思考。
足足等了半個時辰後,劉玄德來,“各百夫長,收攏各人想法之後,前來!”
百夫長們立刻起身,挨個問。
又一段時間之後,百夫長們絡繹前來。
等人到齊。
劉備令,一一上前。
第一個百夫長,百夫長過來,思索了一下,“俺隊裏有人說,沒磨刀的石頭,他說刀都鏽了,這算不算?”
說完,不確定的看著矮幾後的劉備和同在矮幾後的李孟羲。
“算!”李孟羲立刻答道。
這個百夫長話一說出口,李孟羲立刻就知道,這又是一處未曾料到的地方,自己也根本從未想起,更是未記錄在策。
磨刀的石頭,對的,行軍在外,要維護兵器,這個維護,自然包括時不時把刀磨利,把刀擦擦。
說到磨刀,野外倒是能隨處可找見石頭,但是,隨便找的石頭,肯定不會有專門的磨石好用。
李孟羲立刻就在布匹上寫到,“【磨刀石】,軍中當配備磨刀石,以戰前戰後磨刀礪槍,亦可除鏽。
磨刀石不必人人配備,一什或一百人隊,配備一塊,或就夠用。
磨刀石普通石料,最好,配備好用石料,以提高效率。
由磨刀石,則又知,日常維護軍備,除磨礪,亦需時時擦拭兵器。於此,軍中尚缺擦拭刀槍之細布。
細布需配備。”
寫完,李孟羲抬頭,朝百夫長點了點頭,然後悄悄問劉備,“玄德公覺得,此法值賞多少?”
劉備見李孟羲提筆寫了一串,便知道此法有用。
至於賞多少合適,劉備拿不定主意,反問過來,“羲兒,你覺賞多少合適?”
李孟羲略作沉思,“三貫錢如何?”
劉備點頭,“合適。”
而後,劉備回頭看了一眼,“來啊,取糧三斤,分作兩份,一份一斤,賞於百夫長,一份兩斤,包起。”
李孟羲頓時愣神,“不是賞三貫……”
劉備朝李孟羲笑笑,靠近,悄悄說,“此激賞也。羲兒你應知,激賞重時效,此一二斤糧,便是時效。”
劉備這麽一說,李孟羲奧了一聲,恍然。
然後,李孟羲就多認真的看了劉備一眼,好一個劉玄德,這激賞法,用的比我還熟,李孟羲想著。
劉備所說的激賞法的時效,是這樣,這會兒要重賞想出了好法子的士卒,因為已經有了軍票,要賞多少,可以直接在軍票上寫多少。
但是,為使激賞法最有效果,除了軍票這一個日後才能兌現的憑據以外,還應賞一些立刻能拿到士卒手裏的實物,不必賞太多,但得有。
這才能,讓激賞法,有最大的效果。
李孟羲用激賞法,用在木工營比較多,然而他都沒想到,用於此時。
劉備倒是活學活用了。
另一邊,劉備手拿筆,在一塊巴掌大的五色錦帛上,寫下,“三貫”,寫完,拿給李孟羲看。
“羲兒,你看寫的可對?”
因為是異體字,劉備怕寫錯。
“對。”李孟羲點了點頭。
劉備把寫好的軍票遞給百夫長道,“此與你,”轉頭,把親兵幫著包好的兩份糧食,一並也遞給百夫長,“軍票三貫,還有兩斤糧食一並交於想出此法的士卒。另一斤,是你身為百夫長,舉薦有功,特賞賜於你。”
百夫長欣喜接下糧食,這其中,還有賞賜他的一斤。
這個方法,還是李孟羲想的。
匠營副官魯犁幫著匯報木匠們所想的改進生產的方法時,每上報一人,除獎賞當事人以外,也另賞魯犁一斤糧食,理由就是,薦才有功。
這也是激賞,激賞魯犁不辭辛苦,熱心的把木匠們層出不窮的好點子,一一上報。
劉備又問百夫長,“還有何法?”
百夫長又思索片刻,道,“我隊裏,還有人說,盾不好,太小。這個是不是……”
這一條,不用士卒提,李孟羲跟關羽操練盾橋的時候,也發現了,軍中現在軍備混亂,盾牌大小不統一,以至於盾橋搭城,處處有縫隙。
關於這一點,已經記錄在冊。
也就是,重複了。
不過,本著千金買馬骨的想法,雖然士卒想的晚了一點,但畢竟是某個士卒認認真真絞盡腦汁單獨想出來的。
所以,還是獎賞。
“三貫。”李孟羲道。
劉備不見李孟羲記錄,還奇怪,聽李孟羲說賞三貫,劉備愣了一下,然後立刻拿筆,又在五色錦帛上寫了“三貫”,同時,還有三斤糧食,分作兩份,兩斤於想出主意的士卒,一斤賞百夫長。
百夫長又得了一斤糧食。
百夫長已經樂的合不攏嘴了。
後邊,百夫長又說了一個想法,說有士卒說,板車容易倒。
李孟羲還愣了一下,攻城關板車什麽事。
隨後,他想起來了,說的是,弓弩營。攻城戰的時候,弓弩營躲在板車後,跟城頭對射。
之所以用板車,是因為塔盾還未來的及做,暫時用板車頂上,勉強也能用。
板車重心不好,支到地上,容易倒,這李孟羲也知道。
自然,弓弩營的士卒,又慢了李孟羲一步。
從另一個方麵來說,英雄所見略同,弓弩營的士卒能見識到和李孟羲一樣的問題,也算是士卒是真的認真細致的思考問題了。
“三貫。”李孟羲依然說三貫。
劉備見李孟羲還是沒動筆,還是照例說三貫,便知道,百夫長連說的幾個法子,全都平平無奇,沒入李孟羲的眼。
第一個百夫長,總共就說了三個法子,然後說沒了。
“這就沒了?”李孟羲愣了一下,隨即有些失望。
一個百人隊,打了一次憋屈至極的攻城戰,結果問有何心得,才三個人能有心得。
太少了吧。
其實普通士卒能稍有想法,稍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議,已經很不錯了,是李孟羲要求太高。
別的軍隊,放眼整個大漢,誰人如此重視普通士卒的智慧?無一人。
後邊,百夫長們一個接一個上前,各逞紛說。
——
“俺們隊有人說,鞋不好。爬梯子鞋老掉。”
一百夫長如此說道。
這個問題,又是重複了。早在關羽部開始練習奔襲之法時,李孟羲就意識到,合適的鞋子於奔襲之時,尤為重要。若是鞋子跑兩步就掉,那肯定跑不快。
若非還在行軍,還在戰時,李孟羲早就想辦法給奔襲之士一人配一雙合腳的鞋子了。
這個由士卒想出的法子,依然重複,依然千金買骨,還是三貫。
後邊,接連都是一些小的問題,通通三貫,李孟羲根本不拿筆記。
劉備很是奇怪,這怎麽了。
又有一百夫長來。
百夫長上前,說了第一個問題,“俺們百人隊,是破門的。
俺們衝進去城中的時候,城裏騎兵衝過來,俺們手裏隻有刀盾,竟擋他不住。
照俺想,是不是也拿根長的?”
百夫長話一落,李孟羲猛地就抬頭看向百夫長。
旁邊,本來無所事事的張飛,也一下瞪大了眼。
這一處,關於刀盾兵入城之後,萬一城中激戰,隻有刀盾,不能應付城中陣戰廝殺。若不然,賊將張寶衝殺過來,也不會把刀盾士們攆的兔子一樣。
張飛本來是想尋隙和劉備關羽商量下,看是不是,長槍大戟什麽的,攻城也帶著。
沒想到,還沒說,倒被這小卒子說出來了。
張飛沒來由一陣氣惱,瞪著百夫長。
李孟羲眉頭緊鎖,他因百夫長這一番話,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百夫長說,城裏騎兵衝過來?怎麽回事,守城的時候,守城一方能用騎兵守城嗎?
還有,攻城士什麽時候被騎兵衝了?
李孟羲問下去。
刀盾士便把攻城的時候的事說了。
聽到刀盾士說,剛衝入城裏,沒多大一會兒,一賊將縱馬衝過來,把人追的到處逃。
李孟羲腦海中,浮現出一幅騎兵守城畫麵——敵軍已破城門,已破甕城,然後,敵軍蜂擁而入,沿著街道殺來。
此時,我方一隊三五十人的精騎,於街道另一側,擺開衝鋒隊形待命。
一聲令下,我精騎數十,結陣衝去!
一般來說,有城門這個地勢限製在,敵軍大可能在城門洞中,不能維持隊形,敵軍從城門蜂擁出來,也是隊形混亂的。
若是敵軍再推著攻城椎,扛著梯子,亂七八糟的,隊形就更亂。
那麽,我騎兵陣勢從街道另一頭,朝城門湧來的散亂之敵殺去,一波,足以把敵軍的勢頭衝的潰不成軍。
敵乃散亂之敵,騎兵結陣衝之,敵縱蜂擁而來,其如何阻擋?
騎兵還真能守城。城中廝殺,乃陣戰,陣戰能用之法,城中防守也就能用。
由此,倒又知攻城戰法。
攻城士入城之後的戰法。
於城門洞裏,閉塞狹隘,陣勢必然混亂,又因為,攻城士要推著攻城椎,抬著梯子,亂七八糟,又把陣勢亂了。
這要萬一,我軍散亂而出,不成陣勢,隻顧著拚命往城裏衝,萬一,敵軍已備好騎兵,或者備好嚴整的槍陣,一波反擊,狠壓而來。
我軍散亂,豈不頃刻就被敵軍殺敗?
衝的再快,瞬息被殺的敗退回來。
故而,攻城士入城之後,不在侵襲之快,在於步步推進,應重穩妥,決不能給敵軍反擊之機。
故而,我攻城士自出城門洞殺入城中,應立刻稍做停頓,整隊結陣之後,再抱團沿著四通八達的道路,碾壓而去。
如此,敵軍縱反擊,反擊無力。
我因為抱陣向前,反而,會擁有更強的潰敵能力,能更快的瓦解敵軍的戰鬥意誌。城門處稍作停頓整隊,耽誤不了多少功夫,耽誤的些許時間,會在之後摧枯拉朽之中,找補回來。此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也。
看來,無論何時,步隊結陣都是最佳選擇。
既然提及城中守敵可能會用騎兵作戰,以城中道路之寬闊,這個可能真的會有。
那麽,以李孟羲如今對兵種的理解,刀盾士,真的對騎兵無力。
克製騎兵,得需要長兵器,需要弓弩。
在此以前,李孟羲認為,刀盾是攻城的最佳選擇。
攻城之時,盾是必需的,因為要遮擋漫天的流箭;城頭廝殺,一跳跳進人堆裏,拿長兵器,施展不開,用刀盾合適,所以刀盾最適合登城廝殺。
再加上環首刀也輕也短,爬梯子方便。
故而,李孟羲便認為,刀盾士乃攻城最佳兵種,因此此次攻城戰,他想盡辦法,湊了兩千八百多麵盾,攻城的三千人,除了弓弩手以外,全是刀盾士。
現在,有百夫長呈上建議,李孟羲明白了,攻城全帶刀盾士,是不合適的。
應該分情況討論。
攻城牆的,自然依然刀盾士合適。
但,破門隊,破門之後,是直接要入城廝殺的,城中空間大,情況也複雜,可能要麵對守軍騎兵衝擊,也可能會麵對守軍槍陣壓來。
所以作為反製,破城隊必須也帶長槍大戟,弓弩。
可由此,產生一個問題。
依李孟羲所知,一手拿盾,一手拿槍戈,實則不如單純的槍陣犀利。
平日裏操練,盾戈手跟戈手對打,戈手同樣比盾戈厲害。
一手盾,一手長兵,稍顯得笨重,單手用長兵,速度和力道也慢。
因而,盾槍合用,李孟羲認為,不是最好的選擇。
還有,弓弩手既然也要跟著破門隊入城,弓弩手拿盾是必須的,所有攻城士卒都需要拿著盾防禦頭上的箭雨。
但弓弩手拿著盾,還如何禦使弓弩?
這個問題,其實也好解決。
無論戈手,槍手,還是弓弩手,未入城時,需要拿著盾遮掩箭雨。
到入城之後,盾影響戰鬥,索性直接丟掉就是。
這便是解決辦法。
李孟羲皺眉思索良久,他得到了今日最有份量的來自於普通士卒的戰策。
戰策細分有三。
其一,守城之時,以騎隊衝擊蜂擁而入之散亂之敵。或以城中嚴整之陣,反擊散亂未成陣之入城敵軍。
其二,為攻城法。出城門洞入城之際,我攻城士必然隊形散亂不堪,此時切忌盲目求成,應暫做整隊,聚攏人手,排齊陣勢,抱陣再行。
其三,為長兵弓弩攻城之必要。破門隊需帶長兵弓弩,長兵弓弩之卒,其手中之盾,入城丟棄。
這是由普通士卒貢獻了一條想法之後,李孟羲擴展和總結的戰策。
“二十貫!”回過神來的李孟羲,高聲說道。
前邊都是三貫,突然二十貫,百夫長們瞬間側目。
李孟羲自顧埋頭寫東西。
劉備很有默契的,囑咐身後親兵,包十一斤糧食,十斤單包,一斤另包。
一旁,張飛很是不爽,那是明明有了絕妙想法,正要說出來收獲一片讚許的目光,卻被人搶先了那種不服。
不管張飛如何想。
如果說之前,張飛不甚看的起普通士卒,那麽此之後,張飛不得不承認,小卒子他娘的也十分聰明。
李孟羲一陣動筆,把東西寫完,他期待的看著麵前百夫長,方才得了攻守戰法三條,今日聚攏攻城士以集眾人之誌,已不虛此行。
李孟羲問百夫長,還有何建言?
百夫長想了一下。
“碗,俺隊裏有人碗破了。”百夫長說。
這……
好吧,也算是問題。
陳年舊問題。
老早,早在招撫黃巾流民的時候,李孟羲就發現,流民窮的吃飯的碗都沒有。
因而,他令木匠營雜活木匠,一直在做碗。
軍中現在還是缺碗,但問題早就解決了。
前一條建言有多驚豔,這一條就有多普通。
無奈,李孟羲隻能,還是千金買骨,三貫錢。
三貫錢不多,有這三貫錢做引,得了賞賜的士卒,下次更加用心的想問題,說不得下次就貢獻了一條很有價值的建議,那就賺了。
三貫錢,買一條戰策,天下間沒多少比這個更賺錢的了。
再往後,百夫長們再無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建議。
就到最後一人了,李孟羲本以為,今天也就到這裏了。
沒想到最後了最後了,又得到一條極有價值的建議。
最後一名百夫長看著陌生,陌生是因為大多數老百夫長,李孟羲都眼熟,這最後一名,不認得,應該是新升上來的。
“俺弟給燙住了,”百夫長上來就是一句,百夫長看著李孟羲,“下回攻城,能給個草帽不?”
李孟羲稍有些迷茫的看著陌生百夫長,燙著應該是被城頭金汁燙到了。
草帽?
草帽能防金汁?
李孟羲目光轉向劉備,目光帶著問詢。
劉備頭仰起,沉思模樣,一會兒後,“草帽……倒能防金汁。”劉備微微點頭,自語道。
李孟羲聽到了劉備的滴咕,他問,“草帽就那一點大,能防的住?”他疑惑。
劉備耐心解釋,“這樣,咱試一下。來啊,”劉備招呼親兵,“去尋一頂草帽,一頂鬥笠前來。”
說起草帽,草鞋,這類尋常物品,劉備很熟。
草帽和鬥笠,不是軍中製式配備,親兵離開好大一會兒,尷尬回來,說沒找到。
李孟羲想了一下,“去傷兵營,軍醫田卜那裏應有鬥笠。”
親兵離開了。
田卜那裏肯定有鬥笠。
田卜那家夥,不知為何受了髡刑,也就是頭發被剃了,全軍就田卜一人頂著一頭寸短頭發,到現在田卜頭發也沒長長。
平日裏,田卜要麽帶個鐵盔,要麽帶著鬥笠遮掩。
跟田卜往來頻繁,因而李孟羲清楚田卜那裏有鬥笠。
不大一會兒,親兵拿著鬥笠來了。
李孟羲還是覺得不可思議,攻城帶鬥笠,不帶頭盔嗎?為防金汁,就不管箭失了?頭不要了?
鬥笠,普普通通一個鬥笠,跟武俠片古裝片一模一樣的鬥笠。
李孟羲拿著鬥笠看了半天。
“盾與我。”他朝旁人要盾。
旁人遞來一麵盾。
李孟羲把盾舉起,對著斜上方,因為爬攻城梯的時候,攻城士的盾也是斜向上的。
把盾遮掩住頭頂,“找水來。”李孟羲吩咐。
士卒們都有水袋,立刻有人遞水袋過來。
李孟羲讓人從上麵澆水,對著盾澆水。
劉備攔住。
要知道,此時可是深秋,天涼水冷,水淋頭澆下,還得了。
李孟羲舉著盾,擺著姿勢,認認真真等了半天,不見水下來。
一回頭,看見劉備。
“澆啊。”李孟羲催促。
“天冷,要不……”
“沒事兒!澆!”李孟羲不耐。
劉備無奈,隻好打開水袋,把水倒下。
嘩啦~
水流落在了盾牌上,水花迸散一片,雖有盾擋著,頭發上額頭上,有絲絲涼意。
明白過來了,雖有盾牌遮掩,但爬攻城梯的時候,盾牌有時不可能完全對正上麵,盾牌再被落石一砸,一歪,就遮擋不住了,上邊再恰有金汁倒下來,肯定中招。
一袋水完了。
李孟羲跑到矮幾處,拿起鬥笠,給扣到自己腦袋上。
“再來!”他舉著盾,姿勢如前。
李孟羲個子矮矮的,以劉備的高度和角度,還正好居高臨下的倒水。
嘩啦~
又一袋水倒下。
水落在盾牌上,盾牌上水花四濺,沒有水滴濺到額頭上。
李孟羲把盾往邊上撤開,模擬攻城之時,盾牌被落石砸的偏移。
所剩不多的水流,落在了鬥笠上。
又從鬥笠滑落,有少許水滴滴在了肩膀上。
李孟羲這下明白了,鬥笠如同一把小傘,真的是能遮掩城頭漫灌下來的金汁。
雖說鬥笠不大,遮掩麵積也不大,但鬥笠遮掩的恰是最要害的地方,頭部,麵部,脖頸。
要是沒鬥笠,金汁潑下來,直接順脖梗流了滿背,多要命。
而有鬥笠,金汁照頭潑下,被鬥笠遮擋,大部分被擋住,擋不住的,則落在肩膀,手臂。
肩膀手臂處,大多有甲胃衣物遮擋,不會跟領子一樣,有大縫隙。
再者,就算肩膀和手臂處的衣物,擋不住金汁,那手臂和肩膀,又沒要害,手臂被燙傷,比脖子和麵部燙傷要輕的多。
鬥笠,還真的於攻城時有用。
問題隻有一個,鬥笠的防箭能力幾乎沒有,戴鬥笠攻城,頭不要了嗎?
李孟羲疑惑無比的問出了一個問題之後,劉備哈哈笑了。
“來鐵胃借我!”劉備伸手問親兵要。
要過鐵胃之後,劉備隨意把鐵胃戴上,然後,再拿過李孟羲的鬥笠,往頭上一放。
滑稽的一幕出現了,劉備頭上帶著鐵胃,鬥笠高高頂在鐵胃上,很是違和。
但李孟羲清楚的看到,因為鐵胃頂也是圓的,鬥笠也是圓的,略能相合,劉備把鬥笠的繩子再於下巴上係緊,好家夥,鬥笠竟然就固定在鐵盔上了。
雖說不甚穩固,但是鬥笠防的是金汁而已,金汁的重量,不可能把鬥笠砸歪的。
神奇,鐵盔加鬥笠或草帽,竟然能防金汁!
金汁湖臉,人大概率死了。
但金汁湖胳膊,倒容易救。
隻從降低傷亡這裏,草帽加盔法,也是極實用之戰術!
李孟羲還想到了其他,軍中是不是得把草帽鬥笠作為製式裝備?
或者,宋軍普遍裝備的,水滸裏林衝帶的範陽笠?
若是為降低後勤壓力,是不是可以把鐵盔和草帽結合,做一種寬沿的盔?飛碟帽?飛碟盔?
又從普通士卒那裏學到一個一個值二十貫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