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活在世上不容易,不修行的人活得也不容易,正道傳的不容易,邪道傳的也不容易,明白人不容易,糊塗人也不容易,大家都不容易,不要輕易把別人逼入死地,應放手時須放手,放別人一條生路,不要斷了大家的生路。


    縱使很多人都在傳邪道,也是值得高興的,縱然無數人走入了邪道,但起碼他們有了對道的認知,待他們願意改正時,轉瞬之間就歸正宗,隻要有人向道,哪怕他已經墮入魔子境界,隻要他有改正之心,都有歸入正宗的時期。


    雖然有的人心趣五欲,但隻要他還同時有向道知見,不論正邪,都是可愛之人,雖然有邪道傷害眾人很廣很深,但他們歸正之後,為當世眾生所做的也會更多更廣,他們以後將要成為至聖,福澤萬世,悠遠流長。


    一個邪人,所做愈加邪惡,所做濁劣越多,彼至未來,心趣正宗,必無上大心,必救世間無量眾生脫離極惡境界,同歸無上大道,所以不需要排擠邪道眾人,是故,欲學正道者,當修涵容心,莫墮爭鬥鄉,恐墜生死窟,一世爭鬥,百世難止,輾轉相報,名為輪回,是故當知,滅邪亦是殺,心無有生,何有死殺?若心淨已,必無殺心。


    道本無愛憎,至聖者亦無愛憎,而修聖者,必易得聖法,非諸聖有愛憎,修聖者有深淺而已,眾人若自心開解,必得明悟聖道,若心不開解,雖極力學習,不得亦不悟,非聖道有私,眾修學者有私也。


    譬如有至聖傳教世間,眾修學者,同學一堂,而至聖為其中某某人多言多教,於某某人鮮有言教,非至聖有偏私,其修學者自心開解,得見聖心故,聖言乃為之流傳。


    譬如門窗,若門窗緊閉,雖是白日,室內無光,若有諸人,心門自開,而聖日月,光明自入,非日月有私,人自私行也,私行不私,亦同日月。


    若於黑夜,亦無星月,眾人雖開心門,而不見光,如斯之世,名為暗世,無有正法,可以明,是故眾生,不見光明,是故眾人,於有日月時,當勤奮於修,然日月恒行,眾修學者,若欲勤奮精進,亦應適時而有節,當有善調之法而行精進,若不善調而勤奮,反害於身。


    頌:


    世間修行法,譬如夜中星,


    各人各有愛,莫相互鬥愛,


    喜暗者厭日,喜明者樂月,


    各自有愛憎,莫擾人愛憎。


    若欲善調身心而行精進,當須心想,常念於道,無有廢失,於自身行,飲食起居,隨有節而便宜,修之身,莫傷於身,養其精,莫損於精,育其神,莫耗其神,心誌專一,莫二趣行,若有偷心,便是損德,德之損缺,不入聖流,雖得聖法,不得聖心,於凡界然,於聖界墮暗。


    問:偷心有幾層含義?


    答:偷心有三,一者自欺,二者欺人,三者自欺欺人,自欺者不求精進,於懈怠慵懶,長用其心,以少為多,以小為大,以卑賤為尊貴,欺人者貪求名欲功利,愛好爭上,於高大名號,專好求取,巧行機心,勾心鬥角,以勝人為樂,竊取劣欲,濁染身心。


    自欺欺人者以少所得,自以為大,以此為根據,爭鬥奪取,逞能炫賣,耀自華彩,以為高上,自得其樂,好為人師,或愛名勝財,或愛名勝命,又懶又惡,自損損人,隨其行者,皆歸惡趣。


    問:究竟什麽是:德、業、福、障?如何得?如何解?如何預先得、預先解?


    答:所謂德者,平心即是,所謂福者,利樂即是,所謂障者,阻礙即是,所謂業者,一切皆是,自第一世以來,業已成身,還化此心,無始無終,是大業鄉,自然之業、清淨之業、善業、惡業、非善惡之業,諸有一切行、一切身、一切心、無不是業。


    以心為業,以業為心,心中生德,業化德相,隨德化行,乃有善惡,於是福業障業隨生,其根本處,即是心動,若心尚無,則無世間,無始無終,何有生滅?第一世未有,何來輪回?


    既已化入世間,即有第一世,既已有生死,即有輪轉身,既有輪轉,心非不動,而此輪轉身心,非是無始終身心,是故當修汝輪轉之心歸合無始終之心,如是則名修心,亦名修真,亦名修道。


    問:重歸於混沌嗎?


    答:汝何曾見混沌?混沌是無始終否?汝何曾知見無始終?


    若汝曾見,若汝知見,則不此問,若汝不見,而此說,則是心取法相,以為有混沌法可得,有混沌相可尋,是先入為主,自障心門。


    頌:


    若有相可得,非是無始道,


    若無相可尋,亦非世間法。


    世間修法,當尋法相而修,而所得處,乃無相也,何為無相,心想不及,乃名不可思議,不可思議處,即無始終處,即法滅盡處,若法相尚不得尋入,如何舍法歸無法?


    頌:


    以諸法為船,達到於彼岸,


    若未登船者,何談於彼岸,


    自說彼岸者,豈見於彼岸,


    彼岸不可見,登船要舍船。


    頌:


    若可以言說,乃是說諸船,


    說於諸船相,非說於彼岸,


    以諸船登岸,舍船即名得,


    彼岸不可得,得法亦舍法。


    真道空空,無所有著而容所有,若隻宣道義,雖含萬法,而迷昧者不見,汝等常愛此血肉身命,以此為我,珍惜長生,今日乃說修真法略:


    靜坐安止,修養精神,於血肉精氣神,有三層修為,於自心意境,亦有三層,配合血肉精神修為,於此血肉精神,三層之中,各有三關。


    安止血肉之身,骨肉安住,氣血乃歸平順,於意安然處,氣血乃從後天死地而歸先天生地,如是名為長生,心神歸身內,收聽返視,名為內視,長生之內視,名為長生久視。


    何為後天?何為先天?古往以來,男女之身,十四歲前,天癸不來,男女身心,不知淫事,亦無牝牡相合之知識,如是純潔,名為先天,十四歲後,天癸生,身根淫動,心中萌生亂情濁欲,此名後天。


    天癸濁精,所來之門戶,生而具備,十四歲時,天命所至,生門即閉,從生而趣於死地也,於是濁精從生人之戶流出,漸趣死道,離長生矣。


    天癸未出,十四歲前,其精何所運行哉?蓋因人身,百脈之陽,在乎督脈,督脈真髓,在乎脊柱,此為天柱,通天徹地,掌握人身天地氣運。


    地戶會陰,天門百會,此乃天地二竅,前麵生戶,後有命門,此生死二竅,尾閭之骨,有二孔,乃為上腦顱玉京第一門關,十四歲前,天癸精華,因地戶之陽而行入尾閭,過天柱三關而入玉京,此乃人之十四歲血肉骨骼乃至精神意識成長之根本也。


    人從母胎,所得一點元陽,十四歲前,光華散,化成此身,身中精神,乃至意識,亦得生也,若有生而智慧者,心神純淨,雖過十四,而身心不衰,不落後天境界,乃能長現少年身心,於其智慧,常人不及,至於常人,十四歲後,身心初成,天癸已來,可以生人,蓋因後天濁欲,喪損精神,愛恨愈深,濁劣愈重。


    腦顱玉京,神之府也,上帝之所居住,後天濁精意精,不能入玉京,於是玉京第一玉枕關先閉,不教濁入,乃至後天漸成,身心初定,第二關夾脊乃閉,不教塵惡相擾也。


    至於後來,世間心重,濁意常生,劣心常動,是故常生濁欲,生戶觸動,身動心淫,於是愛欲萌生,如是欲染久長,漸成習性,淫性乃成,至於一生,淫不能斷,十四歲時,尾閭之關,天命關閉,而精氣生,亦常衝動,衝之不動,則動淫性,淫精生,從生戶走,於是生門關閉而死路開放。


    是故聖人,為腹不為目,實其腹而虛其心,以養先天純淨之性也,此乃真修性者,修得此性,其命必成,不修此性,命必夭喪。


    腹內實有一竅,此竅玄妙,在兩腎正中虛容之內,精氣之鄉,極其深幽,此間有一點先天元陽,用此元陽可以把握陰陽,可以提掣天地,此一陽乃為通天之本也,亦為此肉身之命元也。


    此一陽日日消耗,日耗一絲,為人常日所用之精氣神也,至於老年,元陽耗盡,魂飛而魄散,命則休矣,蓋因魂魄亦一縷精氣而已,皆要以此一陽為生命之根,所有意誌精氣,皆從此而出,若無此一陽在,玉京上帝則走,不居此身也,一陽在腎間,腎精近此,故腎精為人身養命之精,其性屬水,處最下方,養育渾身一切精元。


    人之濁精,從生戶流走,而人或感,腿上精元抽流而走,此腿上精元,乃腎精流遍所充,生戶流溢,腎精則下流而去,元陽自散,補充腎精,日日消耗,則人老,若欲過度,元陽補充不及,則人頓失生機而死,此即凡夫入死之行為也。


    修仙之人,逆修精氣化散之規法,濁精生時,化去淫性,或心德充備,直生元精,使精元從命門而走,撞開三關而入玉京腦府,重開先天之門,再登先天之路,於是名為還精補腦,亦名為上天梯而玉液還丹,此即修士返命長生之行為也。


    逆修之法,初即靜默,收聽返視,先從形體之血氣起修,何以故?因氣血乃為精元之所生,氣血不純,則精氣不生,是故先純氣血,後生元精,初修雖不能自測腹內機關,然其理實存,是故從腹而起,氣血精神,乃為匯聚,此乃粗糙精氣,非精華也。


    血氣循血肉脈絡而運行,乃心神內斂,精氣內蘊,氣血漸純,是故自感有氣息流轉,或溫或熱或涼,此皆因自身血肉氣性之所變化,非精氣有諸觸因,最初血氣從腹底而行,循督脈之中血脈為路,從皮下血脈中循行任督,漸次循行而通達周身,渾身氣血,較之當初,略為純淨,此時之人,自覺精神爽快過於從前。


    當此之時,乃為第一層三關圓滿,後當深行,尚有未盡,於此時乃漸知安靜之妙,於是隨靜而行,意識亦靜,無多思慮,忽然生出電光之明,即是一陽出現,從此以後乃名煉形化精之功,采集此精元而歸腹內養育,即名采藥,此精元為何等?一團和氣是也,至於其味如何,誠心修者,自然會明。


    此法無有作為,所謂一陽現則現,精元生則生,亦不動心,不動於念,但持正定之意,其藥自歸腹內,自然收得,不采而自歸,無須造作,別外丹法中或有采煉之法,於此處,不須如那般行為,若學他法,莫同時修此法,恐皆不得,反害於身。


    第一層到此乃為正入,是為得法,此後更當靜修靜養,不可一日懈怠,恐退轉也,小藥漸足,元精自蘊,名為大藥,一團精元,能爽身心,精元具足自然向後衝撞尾閭第一門關。


    因何此時精元不從生戶而走,反向後衝撞命門?皆因靜修身心時,養得平和心性,以其中和而淫性自消,於是小藥乃純,若心性不純,小藥精元亦不純,得之而精元受染,心反不靜,此時須純心靜定而以平和之氣中和之,若善調運者,須臾即淨化而純。


    問:打坐或平日應物接事時,忽而小腹熾熱異常,此時頓感濁欲大起,不知此時該如何化欲歸靜?


    答:熾熱之性,是濁火也,蓋因仁性不達,脾氣不和故,若心性常中和,潛意性中不留遺餘,此火生,雖動而不燥,半刻之間,自然化入渾身。


    是故當省自心,心不柔和,身內靈蛇,則是毒蛇,此蛇不害他人,專害自身,若汝心中敦厚之性不有,則汝靈龜不能弄蛇,龜不合蛇,非是玄武,此功則不能成。


    如是當知,仁厚而有力,有慈而勇猛,能文亦能武,乃為大丈夫。


    前次所說第二層功夫,撞開尾閭,從脊柱節節攀升至於腦府泥丸,從神府下降重樓,直入心宮,心肺二氣,合降下田腹內,名為上天梯而還丹,神府化出神水,過重樓名為玉液流珠,此乃精元凝煉而返還丹田也,蓋因此玉液根本乃從下田產出,今從髓脈而行,複還歸此,故名還丹。


    如是第二層功夫名為煉精化氣,所化者,精氣也,比之元精,稍加精粹,名為元氣,亦是精氣也,此元氣善能養神,是故自成一性,名為元氣。


    如是還丹者,必能善調火候,何謂火候,乃心神識意也,於此等功夫,應能善知自心意識中深淺輕重之識心念想,若不能知,則不能善用意念,則是盲修,若不自知意識境界中深淺之意識,必不能生神意,必不得靈明,必不知福禍,必不悟玄妙,必有種種劣根心性在,如是持修,非善道也。


    修為到此,於意識境界,當有二種靜定分別,當能善察自心意識之輕重,自心意念動靜,亦當明晰,若非如此,即心修不到,不入正流,當仔細修靜定,於自心性,當善明晰,如是乃可以自運火候,如反掌之事,無有憂患也。


    若於心性修持,不能明晰,則是靜定不細,粗糙而已,此等功夫,即有極限,此等極限,不過還丹,不能堪破更上一層,是故靜定之境,不可輕也,所謂恍惚杳冥,皆靜定境界也。


    譬如淵靜,雖有九種,而於凡夫功夫,隻得一二,若不得此靜定明細,則不入第三層功夫,一世不知凡之境,不測凡夫與修行人二種身心差別,是故修行至於還丹,亦為凡夫功夫,尚不靈明,缺智少慧,不名築基完成,尚有一步,需要踏入。


    若身心修為具足者,能善用火候,則靈蛇不燥,魂魄俱安,於是黑白乃現,心便得悟,始智慧,漸漸聰明,至於身心,亦能忘懷,釋然所有於靜定中,識神歸元神,元神融識神,人心歸元,乃名元心,頓時靈明,天地一新。


    自此以往,人心便能參見天心,玉液還丹而洗煉身心精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和合祥瑞,拱衛寶珠,何等為寶珠?蓋汝心神和合之靈明即是寶珠。


    玉液煉形,自然之事也,洗煉血肉骨髓,髒腑精元,亦要洗煉,五髒之中,各藏其神,肺藏七魄,肝藏三魂,魂魄二氣,一白一青,白有七性,青有三性,白魄各有性,以性而為名,青魂亦有性,各個有其名。


    是故,心性修持到處,七魄各個自明,三魂亦各個恭敬,若汝失德,魂魄十人,即來怨罵,當常慚愧,常自反省,魂魄之臣,乃恕於汝,臣為君之師,君當敬臣而修學,君自無為而臣能有為,臣為之而君無所為,君不為事而天下事皆辦,此乃德性之使然也。


    若有虧心,魂魄則怒,若以假心修法,不能轉假成真,魂魄不得安分,於自心中,便覺有失而不察其所失,雖欲明見而實不見,一生之中,功夫至此,不得進也,是故慚愧自省,常思己過,善改過失,如是乃能使魂魄意識諸臣敬服,諸臣敬愛,君無為而天下安,汝不修德,不思自罪,反欲登天,恐諸天神阻攔,上帝不允,三關不開,汝雖有通天本領亦不能登天。


    蓋因人心不合天心故,若人心已合天心,雖上帝無令,而汝天關自開,天路自通,不須他人引導,汝自能行,天真之人,天關不閉,損德之人,天關不開,是常理也,修真者當常思維,莫失此念。


    如上所說,精氣修為純淨,至於能養穀神,則精氣融合一元穀神而名神氣,此神氣又於深定中和合元心,於是靈明性萌,名為靈丹,此靈丹即玄妙身心也,四靈拱衛者,即此,若有此等修為,即名築基初成,已入道途,自此以前,乃為凡夫功夫。


    靈丹成已,則應養丹,養煉沐浴,玉液煉形而至於五氣歸元,攢簇五行而化陰陽,陰陽和合而反一元,此名歸元功夫,然而此一元不能留住,反化於身,不養一陽,雖能延年,不得脫。


    靈丹元心,養育純熟,五氣圓滿精純,心開意解而明悟然,則天地複歸於樸素,精氣神精粹滿足,元心境界破虛妄而明真意,則身心和合,頓歸真心,返於璞性。


    當於是時,靈心精神,凝煉和合,五行之精、陰陽之氣、一元之神,三者和合,產出新物,此物從有而歸虛無,從虛無而產出,是故名為虛無靈胎,亦名道胎。


    自此以往,養胎之事,但須養神而已,至於玄妙,真空煉形,非常人所能思量,而此修法,亦非身外身之修法,無有身外之身,亦無嬰兒,亦無嬰兒之神通,不有諸外靈異,隻有道心道性而已,若欲修者,當專心於此,莫亂學他。


    頌:


    世間一切病,根本在缺德,


    德性若圓滿,身心皆無病。


    頌:


    真心緣是無心,有心便是假心,


    但將假意除去,此心便名真心。


    頌:


    誠實做人,厚道做事,


    無有虧欠,便是修真。


    如是說初修至於結胎三層功夫境界,於其三層功夫,亦有三層心境,若靜定得法,必現其心境,若德性純,必得悟真,若不悟真,當反求於己,宜自問有何損德之事,若無損德之事,天必佑之。


    頌:


    靜慮以安身,血氣周流純,


    煉形化元精,元精上天梯,


    還丹複煉形,五氣歸一元,


    元心破虛妄,精神化靈胎,


    三關又三關,三層各三關,


    關關相遞進,層層皆圓滿,


    心性若無德,凡不入聖,


    若心德卑劣,身貴而心賤,


    常念古聖德,被褐而懷玉,


    常念常悲泣,苦樂同味之。


    前次說血氣循血脈而周流,人有血管,周流之事,不難信知,而人骨骼,各自為體,精元之氣,卻能周流自在,至於迷人,難以信知,如是當思念諸山脈走勢,山脈雖各有其峰,而其氣勢趨向,乃為一體,人之骨骼,亦複如是,骨節相連,氣息相通,血液從肉透入骨髓,於是骨髓,養育其血,而精元修煉精粹,亦能透入骨髓,循髓道節節遞進,如是流行。


    人之呼吸,其名為風,毛孔骨骼,亦有呼吸,是故人身內外,皆有風道,如是風道,名為氣之脈也,人身內外,氣亦周流,如血在筋,循行不殆。


    如是略說修真功夫次第,說此下手之法,非以此法為重,蓋以此法為途修煉入道,若至於悟道,當須舍法,若此法修盡,當視之為糟粕,不可戀之,時年丙申四月初四記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洞玄指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開開心心小神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開開心心小神仙並收藏洞玄指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