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且說苗不燕三人衝回總壇第一件事就是徹查檀蟲寨,因為那種紫頭螞蟻隻有檀蟲寨的少數人會培育方法,從來不外傳,徹查都算好的了,要是依著刀玉鑫的性子,廢話不多說,直接血洗全寨方能解恨。南疆爭奪戰中檀蟲寨損失較為慘重,申岩和朋敢都先後戰死,所以吳岩卡就臨危受命當了大寨佬,大寨主是一個從中原曆練回來的後起之秀,來自名不見經傳的小族“攸樂族”女子,名喚“婆莎”,皮膚有些黑,性格十分要強,不亞於刀玉鑫,作為一個小族出身的大寨主,也是百中教第二個女寨主,背負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這個女子在此次徹查事件中點燃了苗不燕下台的第一把烽火,直接導致了很多年以後楚尋語三人在南疆的種種遭遇。
當時教內徹查此事的時候,刀玉鑫要求將檀蟲寨上下一概封鎖,所有寨主和寨佬全部軟禁,所作的事情一概停止,查清一個放出一個。這個要求苗不燕同意了,所以吳岩卡和婆莎也被左右祭軟禁在別處。但婆莎卻十分惱怒,因為在這個當口上她的本族攸樂族生了山洪爆,全寨死傷一片,救災如救火,萬分緊急,寨中子民傳信給她希望救援,婆莎本來這幾天正和海丹商量組織了一批物資和盅師準備開拔,沒想到忽然被刀玉鑫一句話停了下來,自己也被軟禁住,頓時怒上心頭,公開指責刀玉鑫妖言惑眾,蠱惑教主,僅憑幾隻螞蟻竟然封鎖了自己檀蟲寨,自己和碧魚寨同樣是五大寨,她有什麽權利這麽做?五寨共商了嗎?而且這些螞蟻在別人看來很神秘,但是若是你刀玉鑫這類人物想要騙出秘方培育出來也不是什麽難事,為什麽她自己就能摘的幹淨?
本來刀玉鑫正在火頭上,被她一激頓時怒不可遏,若不是左右祭攔的快,當場就要直接送她去先祖懷抱。最後還是苗不燕拍板,從別的寨子出救援,讓婆莎不要著急,但是這麽一來就耽擱了幾天,婆莎的本族又死傷了好些人。這次事件一查就查了十多天,還沒有個像樣的結果,忽然來了幾個漢人的不之客,竟然是朱元璋派人過來了,同行的還有昆侖和骸穀使者,正、魔兩大擎天之柱都派人和朱元璋的使者前來看來非同小可,百中教可不敢怠慢,立刻放下手中事情前往迎接,看看到底怎麽回事。
來訪的漢人不為別的,隻是帶來了元大都被攻陷的消息,百中教除了表示恭喜之外也嗅出了暗藏的意思,那就是元大都攻陷,元蒙徹底沒戲了,戰爭已經走到了尾聲,那麽現在的天子就是朱元璋,他的大明朝和南疆是什麽樣關係和態度現在就要坐下談一談了。百中教和漢人達成的盟約中就有“自立”的一條規定,但是這是和昆侖他們修真界門派共商簽訂的,現在天下之主是朱元璋,朱元璋不同意的話,誰說也沒用,所以百中教眾人在一片忐忑不安的情緒中坐了下來,和來使商談這件事,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此時談不妥那麽就隻有開戰,而現在漢人是以全國敵一隅,無論如何也是打不贏的,這就是教內很多頑固人士比如朋敢他們最擔心的問題,現在漢人不像以前了,奪取天下以後緩了過來,現在他們說的算,提出的條件如果不答應,那麽將是滅頂之災,不得不說這番見解也有一定的道理。
還好的就是朱元璋那邊並沒有多苛刻,來使宣讀了聖旨和轉達了那邊的意思,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尊重百中教和昆侖的盟約,答應南疆自立,但是,明麵上必須歸於一統,廢除原有年號等等,接受明朝廷的管轄,沿用元朝對他們的方式,讓朝廷給他們冊封,進駐少量漢人官員;同時,百中教必須加入昆侖等修真者門派的行列,接受朝廷的管轄和號召;同時南疆不得擁有太多的本土軍隊,由朝廷統一籌劃;打開通商之門,展民生民計等等。
也就是說百中教繞了一圈,又回到了戰爭爆之前的起點,甚至還少了一些東西,這讓教內大部分傳統派是完全接受不了的,做牛做馬這麽多年,獲得的還沒以前多,誰心裏能咽的下這口氣?使者們倒也不著急,就這麽安靜的住下來,一住就是兩個月,等著百中教給回話。這是典型的朱元璋作風,朱元璋不同於李世民,萬事以寬仁為本,他屬於快刀斬亂麻的君王,就問你百中教行還是不行,行回去就給你冊封,不行馬上就打,不可能在派第二批使者來慢慢談這個問題的,沒有任何餘地。
苗不燕忙的焦頭爛額,兩個多月才安撫了大部分激烈反對的教眾,最後答應歸於一統,其實誰都知道不答應的結果就是滅頂之災,不過百中教也提了一些要求,好在都是一些小訴求,例如增加物資援助等等,朝廷很樂於接受,無傷大雅。在這場漫長的協商中,刀玉鑫始終堅定不移的站在苗不燕這邊,沙馬俄裏出乎意料的沉默了,沒有響應海丹的策略,而婆莎本來就和刀玉鑫處的很不好,所以成為了反對者。
烏蛇寨大寨主儂籲柯、大寨佬是董藥師雍和赤蛛寨大寨主臘樸、大寨佬翁可必巴本來對朝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被雙方討價還價最後敲定下來,但對苗不燕的做法很不滿,因為苗不燕自己似乎極其維護漢人的要求,幫著朝廷對付自己,正因如此,五寨矛盾的種子埋了下來,苗不燕作為一個教主以某種不為人知的目的如此維護漢人讓所有人都不理解和憤怒,三個月以後,朝廷出聖旨,正式昭告四海,南疆統一,冊封百中教眾人。
對於查苗一雄身死的事情被和漢人談判統一打亂了,而苗不燕的錯誤也就在這裏,因為談判結束以後緊跟著就是冊封,冊封完畢之後苗不燕火急火燎的馬上就要推行一個新政,那就是要大肆開展貿易通商,本來和朝廷協商隻開放五座大寨四座小寨,冊封完畢之後,苗不燕立刻召集眾人商議要接二連三的開放北境和東境十五座大寨二十一座小寨,也就是說和中原的邊境上十之有九的領土全部打開了,如此做法無疑是十分激進的,連海丹都忍不住吃了一驚,教內頓時嘩然,簡直就是意味著邊境不設防,苗不燕反複強調苗一雄時期南疆展的好就是和元蒙大開通商之門,而現在中原霸主是漢人,那麽要想恢複往日的繁榮,就必須和以前一樣和中原開展大規模通商。
從接受朝廷管轄到大規模通商,幾乎除了刀玉鑫沒有任何一個人同意,就連碧魚寨的很多人都頗有微詞,一係列急躁的措施不僅讓人難以接受,尤為重要的是苗不燕在這期間指揮教行對教務橫加幹預,從她的角度出是怕很多寨子陰違陽奉,而下麵人的不滿則與日俱增,尤其是各寨主和寨佬被弄的很多事情難施拳腳,終於有一天,上演了和苗一雄在位的時候同樣的一幕,四寨密謀動逼宮,唯一和上次不同的是,理由是現成的,當年和刀玉鑫約定的是度過戰爭就行,現在元蒙退回了草原,藍玉正帶領大軍給予最後一擊,中原已經沒有戰火了,那麽,這個教主苗不燕必須拱手讓出了。
此次沙馬俄裏沒有出麵,而是婆莎和儂籲柯帶著當年約定內容夜晚來找刀玉鑫談的,麵臨這樣的局麵刀玉鑫第一次深感無力,話是當初自己說的,苗不燕的新政太激進,四寨要廢除大位,有理有據,自己可以為了侄女大打出手,可是她也深知百中教從戰火中走出創傷太深,如果再起內亂將會成千古罪人,更何況四寨統一口徑,自己碧魚寨也有很多異聲,就算是火拚恐怕都討不得好,而婆莎和儂籲柯根本沒有給她商量的餘地,隻不過是過來通知一聲就走了,明日五寨共商,讓苗不燕下台,若是刀玉鑫一意孤行,那麽四寨將奉陪到底。
第二日和往常一樣苗不燕在總壇內處理各地文書,忽然五寨人馬闖了進來,教行阻攔不住,眾人要求苗不燕退位,苗不燕詫異之情可想而知,雖然修為不濟,但是絲毫不讓,據理力爭,隻問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做錯了什麽要下台。這個問題其實很尖銳,沒有理由教主是下不了台的,誰都不願意背上篡位的惡名,刀玉鑫和他們的約定一說肯定不能拿上台麵,否則就滑天下之大稽,哪有下麵肆意決定上麵命運的,如果說是開放通商引起的,更是笑話,苗不燕冷笑一聲,反問現在什麽問題都沒出現,沒有任何不好的結果生,你怎麽能說是新政是錯誤的?誰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苗不燕一席話說的眾人啞口無言,是啊,沒錯的話為什麽要交出大位?一籌莫展之際忽然有一個其貌不揚的教行走了出來,他就是董塗陽,給了苗不燕致命一擊,原來他公開說出了當年苗不燕派遣自己向漢人妥協的事情,頓時引起軒然大波,連刀玉鑫都大吃一驚,私下勾結漢人,並且以漢人的態度來決定百中教和南疆的命運這兩天罪名夠殺頭的。苗不燕瞪大了眼睛怎麽也沒想到素來號稱忠心耿耿的教行居然會背叛她,而所有人都明白了為什麽苗不燕如此維護漢人,原來是早有勾結,很多頑固派都大聲叫囂著苗不燕立刻下台並且引頸就戮,唯有以死謝罪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苗不燕無力的癱倒在椅子上,眾人吵雜一片,已經有人在幫她草擬退位謝罪的文書了,海丹也絕望的閉上了眼睛,千鈞一之際,刀玉鑫大吼一句:“夠了!”她緩緩的走了出來,擋在苗不燕身前,婆莎冷眼笑問是不是要動手,那麽你刀玉鑫再厲害能擋得住多少人?
“我不是要動手。”刀玉鑫看了看眾人,歎息一聲,慢慢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讓苗不燕繼續任完教主期限吧,因為沒剩下多少年了,這個時候教主退位,誰來繼任?和上次何其相像,不用說,吵一年都沒結果,大家想必還記得那次吧,更記得漢人兵臨德澤山大營,差一點就滅亡了百中教,漢人亡我之心不死,百中教這個時候稍有風吹草動漢人屠刀會隨後就到,誰想過這個問題?誰又有解決的辦法?甚至老一代苗教主被刺身亡的例子就在眼前,苗不燕下台還能活著嗎?如果這些問題有好辦法那就說出來,苗不燕馬上就退位,沒有的話,就暫且讓她平安的度過這幾年吧,因為每一任教主退位之前一年就會推選新教主,保證平穩讓位,所以按規矩來這是最好的辦法。
眾人確實沒有好的辦法,可是也不能讓苗不燕就這麽平安無事的度過這一關,刀玉鑫點點頭,她建議苗不燕的新政立刻停止,教行也不準胡亂幹預教務,同時,教內所有事情必須恢複五寨共商,小事情也要通過各寨主才行,剝奪苗不燕所有教主獨立行事的權利,她沒有任何實際操縱百中教的力量,直到退位那一天。
眾人看了看,相比苗不燕眾人更擔心的是漢人的屠刀,那麽這個建議可以采納,婆莎加了一條:就是刀玉鑫必須和苗不燕一起退位,並且這些年裏她的大寨主權利也必須被剝奪,一切事物由大寨佬馮三妹頂替。因為刀玉鑫屢次蠱惑教主,必須和苗不燕一起退到幕後去。刀玉鑫冷笑一聲,她知道婆莎這是報私仇,不過也不願意點破,因為此時說什麽都沒用,於是自己願意犧牲,換取苗不燕最後的幾年,苗不燕就這樣保留了名存實亡的教主大位,從此不問政事,刀玉鑫也一起深居簡出,想當初明典教主深為忌憚的家族式統治在刀玉鑫和兩代苗教主的身上得到了驗證,這樣的統治最終將在曆史的進程中走向滅亡,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沙馬俄裏沒有將這個秘密抖出來,這一次他罕見的選擇了從頭至尾的沉默,既佩服刀玉鑫在勾結漢人的死罪麵前力挽狂瀾,犧牲自己保全苗不燕,又不想至他們於死地,因為他知道,苗不燕總得來說引領了百中教走出了戰火功不可沒,至於說新政問題,也和苗不燕一樣的看法,未生的事情,誰知道是好是壞呢。
這樣的局麵一直持續了很多年,直到很多年後的一天。那一天後來被教眾稱為“血刀之夜”,某一晚,誰都沒想到爆出了一個五寨火拚的大事件,苗不燕從此下落不明……
當時教內徹查此事的時候,刀玉鑫要求將檀蟲寨上下一概封鎖,所有寨主和寨佬全部軟禁,所作的事情一概停止,查清一個放出一個。這個要求苗不燕同意了,所以吳岩卡和婆莎也被左右祭軟禁在別處。但婆莎卻十分惱怒,因為在這個當口上她的本族攸樂族生了山洪爆,全寨死傷一片,救災如救火,萬分緊急,寨中子民傳信給她希望救援,婆莎本來這幾天正和海丹商量組織了一批物資和盅師準備開拔,沒想到忽然被刀玉鑫一句話停了下來,自己也被軟禁住,頓時怒上心頭,公開指責刀玉鑫妖言惑眾,蠱惑教主,僅憑幾隻螞蟻竟然封鎖了自己檀蟲寨,自己和碧魚寨同樣是五大寨,她有什麽權利這麽做?五寨共商了嗎?而且這些螞蟻在別人看來很神秘,但是若是你刀玉鑫這類人物想要騙出秘方培育出來也不是什麽難事,為什麽她自己就能摘的幹淨?
本來刀玉鑫正在火頭上,被她一激頓時怒不可遏,若不是左右祭攔的快,當場就要直接送她去先祖懷抱。最後還是苗不燕拍板,從別的寨子出救援,讓婆莎不要著急,但是這麽一來就耽擱了幾天,婆莎的本族又死傷了好些人。這次事件一查就查了十多天,還沒有個像樣的結果,忽然來了幾個漢人的不之客,竟然是朱元璋派人過來了,同行的還有昆侖和骸穀使者,正、魔兩大擎天之柱都派人和朱元璋的使者前來看來非同小可,百中教可不敢怠慢,立刻放下手中事情前往迎接,看看到底怎麽回事。
來訪的漢人不為別的,隻是帶來了元大都被攻陷的消息,百中教除了表示恭喜之外也嗅出了暗藏的意思,那就是元大都攻陷,元蒙徹底沒戲了,戰爭已經走到了尾聲,那麽現在的天子就是朱元璋,他的大明朝和南疆是什麽樣關係和態度現在就要坐下談一談了。百中教和漢人達成的盟約中就有“自立”的一條規定,但是這是和昆侖他們修真界門派共商簽訂的,現在天下之主是朱元璋,朱元璋不同意的話,誰說也沒用,所以百中教眾人在一片忐忑不安的情緒中坐了下來,和來使商談這件事,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此時談不妥那麽就隻有開戰,而現在漢人是以全國敵一隅,無論如何也是打不贏的,這就是教內很多頑固人士比如朋敢他們最擔心的問題,現在漢人不像以前了,奪取天下以後緩了過來,現在他們說的算,提出的條件如果不答應,那麽將是滅頂之災,不得不說這番見解也有一定的道理。
還好的就是朱元璋那邊並沒有多苛刻,來使宣讀了聖旨和轉達了那邊的意思,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尊重百中教和昆侖的盟約,答應南疆自立,但是,明麵上必須歸於一統,廢除原有年號等等,接受明朝廷的管轄,沿用元朝對他們的方式,讓朝廷給他們冊封,進駐少量漢人官員;同時,百中教必須加入昆侖等修真者門派的行列,接受朝廷的管轄和號召;同時南疆不得擁有太多的本土軍隊,由朝廷統一籌劃;打開通商之門,展民生民計等等。
也就是說百中教繞了一圈,又回到了戰爭爆之前的起點,甚至還少了一些東西,這讓教內大部分傳統派是完全接受不了的,做牛做馬這麽多年,獲得的還沒以前多,誰心裏能咽的下這口氣?使者們倒也不著急,就這麽安靜的住下來,一住就是兩個月,等著百中教給回話。這是典型的朱元璋作風,朱元璋不同於李世民,萬事以寬仁為本,他屬於快刀斬亂麻的君王,就問你百中教行還是不行,行回去就給你冊封,不行馬上就打,不可能在派第二批使者來慢慢談這個問題的,沒有任何餘地。
苗不燕忙的焦頭爛額,兩個多月才安撫了大部分激烈反對的教眾,最後答應歸於一統,其實誰都知道不答應的結果就是滅頂之災,不過百中教也提了一些要求,好在都是一些小訴求,例如增加物資援助等等,朝廷很樂於接受,無傷大雅。在這場漫長的協商中,刀玉鑫始終堅定不移的站在苗不燕這邊,沙馬俄裏出乎意料的沉默了,沒有響應海丹的策略,而婆莎本來就和刀玉鑫處的很不好,所以成為了反對者。
烏蛇寨大寨主儂籲柯、大寨佬是董藥師雍和赤蛛寨大寨主臘樸、大寨佬翁可必巴本來對朝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被雙方討價還價最後敲定下來,但對苗不燕的做法很不滿,因為苗不燕自己似乎極其維護漢人的要求,幫著朝廷對付自己,正因如此,五寨矛盾的種子埋了下來,苗不燕作為一個教主以某種不為人知的目的如此維護漢人讓所有人都不理解和憤怒,三個月以後,朝廷出聖旨,正式昭告四海,南疆統一,冊封百中教眾人。
對於查苗一雄身死的事情被和漢人談判統一打亂了,而苗不燕的錯誤也就在這裏,因為談判結束以後緊跟著就是冊封,冊封完畢之後苗不燕火急火燎的馬上就要推行一個新政,那就是要大肆開展貿易通商,本來和朝廷協商隻開放五座大寨四座小寨,冊封完畢之後,苗不燕立刻召集眾人商議要接二連三的開放北境和東境十五座大寨二十一座小寨,也就是說和中原的邊境上十之有九的領土全部打開了,如此做法無疑是十分激進的,連海丹都忍不住吃了一驚,教內頓時嘩然,簡直就是意味著邊境不設防,苗不燕反複強調苗一雄時期南疆展的好就是和元蒙大開通商之門,而現在中原霸主是漢人,那麽要想恢複往日的繁榮,就必須和以前一樣和中原開展大規模通商。
從接受朝廷管轄到大規模通商,幾乎除了刀玉鑫沒有任何一個人同意,就連碧魚寨的很多人都頗有微詞,一係列急躁的措施不僅讓人難以接受,尤為重要的是苗不燕在這期間指揮教行對教務橫加幹預,從她的角度出是怕很多寨子陰違陽奉,而下麵人的不滿則與日俱增,尤其是各寨主和寨佬被弄的很多事情難施拳腳,終於有一天,上演了和苗一雄在位的時候同樣的一幕,四寨密謀動逼宮,唯一和上次不同的是,理由是現成的,當年和刀玉鑫約定的是度過戰爭就行,現在元蒙退回了草原,藍玉正帶領大軍給予最後一擊,中原已經沒有戰火了,那麽,這個教主苗不燕必須拱手讓出了。
此次沙馬俄裏沒有出麵,而是婆莎和儂籲柯帶著當年約定內容夜晚來找刀玉鑫談的,麵臨這樣的局麵刀玉鑫第一次深感無力,話是當初自己說的,苗不燕的新政太激進,四寨要廢除大位,有理有據,自己可以為了侄女大打出手,可是她也深知百中教從戰火中走出創傷太深,如果再起內亂將會成千古罪人,更何況四寨統一口徑,自己碧魚寨也有很多異聲,就算是火拚恐怕都討不得好,而婆莎和儂籲柯根本沒有給她商量的餘地,隻不過是過來通知一聲就走了,明日五寨共商,讓苗不燕下台,若是刀玉鑫一意孤行,那麽四寨將奉陪到底。
第二日和往常一樣苗不燕在總壇內處理各地文書,忽然五寨人馬闖了進來,教行阻攔不住,眾人要求苗不燕退位,苗不燕詫異之情可想而知,雖然修為不濟,但是絲毫不讓,據理力爭,隻問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做錯了什麽要下台。這個問題其實很尖銳,沒有理由教主是下不了台的,誰都不願意背上篡位的惡名,刀玉鑫和他們的約定一說肯定不能拿上台麵,否則就滑天下之大稽,哪有下麵肆意決定上麵命運的,如果說是開放通商引起的,更是笑話,苗不燕冷笑一聲,反問現在什麽問題都沒出現,沒有任何不好的結果生,你怎麽能說是新政是錯誤的?誰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苗不燕一席話說的眾人啞口無言,是啊,沒錯的話為什麽要交出大位?一籌莫展之際忽然有一個其貌不揚的教行走了出來,他就是董塗陽,給了苗不燕致命一擊,原來他公開說出了當年苗不燕派遣自己向漢人妥協的事情,頓時引起軒然大波,連刀玉鑫都大吃一驚,私下勾結漢人,並且以漢人的態度來決定百中教和南疆的命運這兩天罪名夠殺頭的。苗不燕瞪大了眼睛怎麽也沒想到素來號稱忠心耿耿的教行居然會背叛她,而所有人都明白了為什麽苗不燕如此維護漢人,原來是早有勾結,很多頑固派都大聲叫囂著苗不燕立刻下台並且引頸就戮,唯有以死謝罪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苗不燕無力的癱倒在椅子上,眾人吵雜一片,已經有人在幫她草擬退位謝罪的文書了,海丹也絕望的閉上了眼睛,千鈞一之際,刀玉鑫大吼一句:“夠了!”她緩緩的走了出來,擋在苗不燕身前,婆莎冷眼笑問是不是要動手,那麽你刀玉鑫再厲害能擋得住多少人?
“我不是要動手。”刀玉鑫看了看眾人,歎息一聲,慢慢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讓苗不燕繼續任完教主期限吧,因為沒剩下多少年了,這個時候教主退位,誰來繼任?和上次何其相像,不用說,吵一年都沒結果,大家想必還記得那次吧,更記得漢人兵臨德澤山大營,差一點就滅亡了百中教,漢人亡我之心不死,百中教這個時候稍有風吹草動漢人屠刀會隨後就到,誰想過這個問題?誰又有解決的辦法?甚至老一代苗教主被刺身亡的例子就在眼前,苗不燕下台還能活著嗎?如果這些問題有好辦法那就說出來,苗不燕馬上就退位,沒有的話,就暫且讓她平安的度過這幾年吧,因為每一任教主退位之前一年就會推選新教主,保證平穩讓位,所以按規矩來這是最好的辦法。
眾人確實沒有好的辦法,可是也不能讓苗不燕就這麽平安無事的度過這一關,刀玉鑫點點頭,她建議苗不燕的新政立刻停止,教行也不準胡亂幹預教務,同時,教內所有事情必須恢複五寨共商,小事情也要通過各寨主才行,剝奪苗不燕所有教主獨立行事的權利,她沒有任何實際操縱百中教的力量,直到退位那一天。
眾人看了看,相比苗不燕眾人更擔心的是漢人的屠刀,那麽這個建議可以采納,婆莎加了一條:就是刀玉鑫必須和苗不燕一起退位,並且這些年裏她的大寨主權利也必須被剝奪,一切事物由大寨佬馮三妹頂替。因為刀玉鑫屢次蠱惑教主,必須和苗不燕一起退到幕後去。刀玉鑫冷笑一聲,她知道婆莎這是報私仇,不過也不願意點破,因為此時說什麽都沒用,於是自己願意犧牲,換取苗不燕最後的幾年,苗不燕就這樣保留了名存實亡的教主大位,從此不問政事,刀玉鑫也一起深居簡出,想當初明典教主深為忌憚的家族式統治在刀玉鑫和兩代苗教主的身上得到了驗證,這樣的統治最終將在曆史的進程中走向滅亡,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沙馬俄裏沒有將這個秘密抖出來,這一次他罕見的選擇了從頭至尾的沉默,既佩服刀玉鑫在勾結漢人的死罪麵前力挽狂瀾,犧牲自己保全苗不燕,又不想至他們於死地,因為他知道,苗不燕總得來說引領了百中教走出了戰火功不可沒,至於說新政問題,也和苗不燕一樣的看法,未生的事情,誰知道是好是壞呢。
這樣的局麵一直持續了很多年,直到很多年後的一天。那一天後來被教眾稱為“血刀之夜”,某一晚,誰都沒想到爆出了一個五寨火拚的大事件,苗不燕從此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