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譯詩】從益州出發,王濬率領浩蕩的戰船,順流東下。顯赫無比的金陵王氣,驟然失色。衝天的大火,溶毀了百丈鐵鎖,一堆堆廢鐵,沉入江底。石頭城上舉起了降旗,宣告,東吳已經滅亡。啊!人間興亡人世盛衰,隻能讓後世徒勞悲歎。山嶽依然高高矗立,江河依然自由奔流。看今日的世界,天下一統,四海一家。昔日的營壘,已變成一片廢墟。隻有蘆荻在秋風中飄搖。
【賞析】本詩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劉禹錫由夔州調赴和州時途中所作。前四句,寫西晉滅吳的曆史,氣勢雄渾,跌宕有致。五六句,一寫人世興亡,一寫自然永恒;變與不變,都非為人之意誌轉移,其深刻的哲理,躍然紙上。最後兩句,展現作者的一種冷靜的曆史感,但不乏感慨之情。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早年家貧,少有才學。貞元九年(793)以明經及第,十九年(803)登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任左拾遺。後任監察禦史,因彈劾得罪宦官權貴,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徙通州司馬、虢州長史。穆宗即位,召為膳部員外郎,因得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長慶三年(822)拜相。任相三個月,受李逢吉排擠,出燦州刺史,後累官浙東觀察使、尚書左丞、武昌等節度使,與白居易交往甚密,詩名並稱,世號“元白”,又因兩人詩風相近,並稱為“元白體”。論詩與白居易相同,為中唐新樂府運動的積極倡導者之一。其詩以樂府詩最具代表性。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向與白居另《長恨歌》並稱,其悼亡詩《遣悲懷》三首向稱名篇。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譯詩】從益州出發,王濬率領浩蕩的戰船,順流東下。顯赫無比的金陵王氣,驟然失色。衝天的大火,溶毀了百丈鐵鎖,一堆堆廢鐵,沉入江底。石頭城上舉起了降旗,宣告,東吳已經滅亡。啊!人間興亡人世盛衰,隻能讓後世徒勞悲歎。山嶽依然高高矗立,江河依然自由奔流。看今日的世界,天下一統,四海一家。昔日的營壘,已變成一片廢墟。隻有蘆荻在秋風中飄搖。
【賞析】本詩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劉禹錫由夔州調赴和州時途中所作。前四句,寫西晉滅吳的曆史,氣勢雄渾,跌宕有致。五六句,一寫人世興亡,一寫自然永恒;變與不變,都非為人之意誌轉移,其深刻的哲理,躍然紙上。最後兩句,展現作者的一種冷靜的曆史感,但不乏感慨之情。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早年家貧,少有才學。貞元九年(793)以明經及第,十九年(803)登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任左拾遺。後任監察禦史,因彈劾得罪宦官權貴,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徙通州司馬、虢州長史。穆宗即位,召為膳部員外郎,因得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長慶三年(822)拜相。任相三個月,受李逢吉排擠,出燦州刺史,後累官浙東觀察使、尚書左丞、武昌等節度使,與白居易交往甚密,詩名並稱,世號“元白”,又因兩人詩風相近,並稱為“元白體”。論詩與白居易相同,為中唐新樂府運動的積極倡導者之一。其詩以樂府詩最具代表性。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向與白居另《長恨歌》並稱,其悼亡詩《遣悲懷》三首向稱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