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園中問答,初陽心中自有體悟。
是夜,初陽立於窗前,又將婆婆的問話再三思忖:“若要在這凡塵長久過活,恐怕就要遵守這凡世的規矩。世族親友俱不能拋卻,往昔隨意任性隻怕也要收斂幾分。”思及此處,初陽不免有些悵然,“也不知今後會如何繼續?也不知為此放棄自己所求值不值得?也不知章侯心中是否多有怨懟?”
轉念又想起昔時書信往來時的欣喜、執手書字時的默契、談文論道時的愉悅,初陽又覺得這一切應該都是值得的。望著天上明月,初陽不免思緒又飄遠:百裏外,也不知此時維城是否與自己同望一輪蟾月,是否與自己心意相通。
良久,初陽才收起神思,青冥決運轉,將自己氣息溶於這滿園草木之中。
次日秋府依舊遣人來接二老歸家,但被秋翁以園中花木難離為由拒絕。秋府仆人想也是早料知此結果,將浴蘭節所需五彩繩、雄黃酒、粽子等等物品歸置好後才辭去。
初陽本想勸二老歸家小聚,誰知尚未開口,就聽得婆婆開言道:“初陽,餘杭舊俗浴蘭節西溪賽龍舟,明日你我幾人不如前去湊個熱鬧?”如此一來,初陽也不好再多言,隻得應承。
餘杭浴蘭節也極為熱鬧,錢塘湖中遊人往來、楊柳藹藹、畫舫依舊。但與西溪相較,此時的錢塘湖就可算是小巫見大巫了。西溪,餘杭名流顯貴泰半聚會於此,更不用說其他的平民百姓,真正是人聲鼎沸,摩肩擦踵。
初陽三人一狐也不欲聲張,隻與平常百姓一同擠擠挨挨,倒也格外有趣。為了護著二老。初陽分出些許神識真元將大家微微護住,若有擠壓便用柔勁將旁邊人等彈開些許,因此一路行來頗為輕鬆也無人察覺。
立定不多時,有官員於高台處一聲號令,十數條龍舟競相出發,霎時便如離弦之箭飛馳而出。一時間船槳翻飛、水花四濺、鼓號大振,舟中兒郎個個奮勇,人人爭先。見此情形,岸上無人不號叫,無人不拊掌,無人不喝彩。初陽也不知是誰為誰鼓勁,也分不清是誰為誰呐喊,隻覺得溪間岸上聲震天地,熱鬧無匹。
秋翁為氣氛感染,臉色漲紅,如飲酒微醺;婆婆性情內斂,自是較為持重,但也是眼光流轉頗有喜色。小狐則是蹲踞於初陽肩頭,目不轉睛地望著溪中龍舟,似乎也有自己的偏好。初陽也是情緒激蕩難當,口中不禁吟出盛朝張建封的競渡歌歎道:“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原來真是如此壯觀。”
不多時,已有頭船搶水得標,舟中兒郎雀躍不已,想來必是各有賞賜;岸上人群發出雷鳴般的聲響,有歡呼聲,有哀歎聲,各個不同。小狐也發出了一聲驚歎的叫聲,頗引得群人矚目。
競渡已畢,頒賞也無甚樂趣,初陽等人漸漸往外行走,突然感覺有一目光自高台望來。初陽回頭卻看見章侯立於台邊,眼中似乎有些怨憤。初陽心中有些抱歉,不由得回望與之對視,似乎要將歉意一一轉至。誰料卻有旁人攪擾,二人隻稍稍對望便各自行去。
歸家路上,秋翁猶自回味,不覺口占一絕道:“水畔榴花紅似火,溪邊柳葉碧連天。擂鼓爭渡齊聲唱,歸傾新酒醉桌前。”初陽聞之也不禁莞爾,秋翁年歲日高,倒是更似孩童,喜怒形於顏色,性情隨意表露人前,難怪人人皆說老頑童。
浴蘭節當日三人一狐可算得是開懷喜笑,其樂融融。
維城想是歸心急切,浴蘭節後不過二日,便攜著糕點粽子等以分送張府節禮之名往秋園而來。初陽與他數日不見,今日相見心中自然有些甜蜜。秋翁稍作答謝便自去園中除蟲鬆土,婆婆卻將維城留下敘話,言辭間也是多有提點,隻是不如對初陽般嚴厲。維城也非愚笨,隻是數月來兩情繾綣而致疏忽了,如今被人警醒自是心中有數。
見維城領會,婆婆也暗暗點頭,再稍加問候張府長輩後便端茶送客。初陽將維城送至門口,路上兩人目光偶有交匯,心中都是別有一番滋味。初陽正要催促其早些歸去,卻聽得維城低聲道:“此次歸家,我雖未與家人道及絲蘿共結之意,但提及初陽祖父祖母皆是交口稱讚,父親也多有讚詞,母親雖未置一詞但我想來也必是對你歡喜得很。”
初陽聞言,心中一震,徐徐抬頭注視維城,也不開口就那麽盯著他,似乎有些不可置信。維城回望四周並無旁人,不禁伸手將初陽纖指一握,也不知是鼓勵還是安撫。初陽臉上一紅,閃身進門道:“早些歸去書院,若有他話明日再做說辭。還有章侯之事你須得多多上心才是,多年好友一旦失卻豈不可惜?”維城輕輕一笑,也不多言便帶著書童離去了。
越一日,初陽又要往集賢書院而去,輕車熟路地將物品收入書囊後抱著小狐揮別二老。今日隨園先生居然以一舊聞為題說是:“市中有一乞丐,腹中生有應聲蟲,或有人勸之以雷丸殺滅,乞丐不以為然。問之何故,答道若無此蟲以何為業?”
先生以此為引,讓弟子廣發言論。有人憐惜乞丐貧苦無依;有人恥笑乞丐為衣食而不計病痛,短視之極。初陽略加思索後也說道:“應聲蟲本是怪疾,乞丐卻為此生死不悔。世間功名利祿又何嚐不是應聲蟲,又有多少人為之死而不悔?又有幾人知曉及時抽身?”
隨園先生笑笑卻不做評論,轉身望向維城章侯,卻見二子似乎另有想法,於是示意二人上前陳述。維城正色道:“初陽所言功名利祿皆是應聲蟲應望而卻步,我卻不做此想。天下廣大,民眾繁多,若是人人隻求自家心中閑適,則儒學何以傳遍神州?天下民眾何以知禮儀廉恥?貧者如乞丐何以得溫飽?我等所求功名利祿不過是入世之手段罷了。”
章侯也頻頻點頭,見維城話畢又接著說道:“若是不顧廉恥,不顧天下安危,隻求功名利祿之人自然與乞丐無異。然昔時諸葛武侯、驃騎將軍等人豈是此等人?儒家所學濟世安民之道豈能為一名利所困?”
先生聞言,心中大喜,擊節連讚三個好字。維城章侯雖意見相同,但目光交接時又多有回避.,與往昔言笑晏晏迥異。初陽看在眼中不免有些著急,卻也不知如何是好,隻能等待看維城如何解決了。
講學堂中言論紛紛,各抒己見,直到隨園先生開始總結論述才漸漸安靜。隨著先生揮手示意課程結束,弟子們也三五成群地散去。章侯也隨人流向外而去,卻不成想隨園先生出聲留人。章侯回頭,隻見維城初陽也被留下,心中雖是有些不樂意但也不願表露。
隨園先生開口說道:“章侯維城許久未曾聽聞你二人琴簫合奏,倒是頗為想念,今日無事不若往後山一行?”
維城想是早有所備,綠綺古琴居然早已在懷;章侯也使喚從人將常用雅簫取來。四人沿著曲徑碧竹往書院後山而去,路上雖偶有冷場但氣氛倒還算不錯。
後山雖不高峻但很是幽靜,樹木茵茵,鶯燕啾啾,其中更有一小積水潭碧如積玉,行至此處暑氣頓消。四人也不贅言,各覓大石小憩。維城尋得一大平石以為琴座,稍稍調試,便端坐起音。琴聲初起細微悠長,而簫聲細膩與之緩緩相合。琴聲如山之巍峨,簫聲則如山之包容;琴聲如水之浩蕩,簫聲則如水之泱泱。琴聲簫聲初時還有些抵觸,但隨著心神合一,琴簫彼此回應,交融一體,更覺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意。
初陽在旁,如見二人聲氣相求意趣相投之時,也為維城有此摯友而高興。正沉浸在山水知音中,琴簫卻同時變聲,隻覺得初時是乳雁垂翼遙望青天,漸漸琴簫聲高,則是冥鴻振翅淩雲直上。
隨園先生在旁擊掌為和,想是也為此曲感懷。突然,琴簫又同時靜音,隻見維城章侯各置樂器,相視大笑,男兒攜手先前些許嫌隙又算什麽?長吟複長嘯,攜手穿林歸。兩人居然徑直不顧而去,留初陽與先生共解頤。
是夜,初陽立於窗前,又將婆婆的問話再三思忖:“若要在這凡塵長久過活,恐怕就要遵守這凡世的規矩。世族親友俱不能拋卻,往昔隨意任性隻怕也要收斂幾分。”思及此處,初陽不免有些悵然,“也不知今後會如何繼續?也不知為此放棄自己所求值不值得?也不知章侯心中是否多有怨懟?”
轉念又想起昔時書信往來時的欣喜、執手書字時的默契、談文論道時的愉悅,初陽又覺得這一切應該都是值得的。望著天上明月,初陽不免思緒又飄遠:百裏外,也不知此時維城是否與自己同望一輪蟾月,是否與自己心意相通。
良久,初陽才收起神思,青冥決運轉,將自己氣息溶於這滿園草木之中。
次日秋府依舊遣人來接二老歸家,但被秋翁以園中花木難離為由拒絕。秋府仆人想也是早料知此結果,將浴蘭節所需五彩繩、雄黃酒、粽子等等物品歸置好後才辭去。
初陽本想勸二老歸家小聚,誰知尚未開口,就聽得婆婆開言道:“初陽,餘杭舊俗浴蘭節西溪賽龍舟,明日你我幾人不如前去湊個熱鬧?”如此一來,初陽也不好再多言,隻得應承。
餘杭浴蘭節也極為熱鬧,錢塘湖中遊人往來、楊柳藹藹、畫舫依舊。但與西溪相較,此時的錢塘湖就可算是小巫見大巫了。西溪,餘杭名流顯貴泰半聚會於此,更不用說其他的平民百姓,真正是人聲鼎沸,摩肩擦踵。
初陽三人一狐也不欲聲張,隻與平常百姓一同擠擠挨挨,倒也格外有趣。為了護著二老。初陽分出些許神識真元將大家微微護住,若有擠壓便用柔勁將旁邊人等彈開些許,因此一路行來頗為輕鬆也無人察覺。
立定不多時,有官員於高台處一聲號令,十數條龍舟競相出發,霎時便如離弦之箭飛馳而出。一時間船槳翻飛、水花四濺、鼓號大振,舟中兒郎個個奮勇,人人爭先。見此情形,岸上無人不號叫,無人不拊掌,無人不喝彩。初陽也不知是誰為誰鼓勁,也分不清是誰為誰呐喊,隻覺得溪間岸上聲震天地,熱鬧無匹。
秋翁為氣氛感染,臉色漲紅,如飲酒微醺;婆婆性情內斂,自是較為持重,但也是眼光流轉頗有喜色。小狐則是蹲踞於初陽肩頭,目不轉睛地望著溪中龍舟,似乎也有自己的偏好。初陽也是情緒激蕩難當,口中不禁吟出盛朝張建封的競渡歌歎道:“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原來真是如此壯觀。”
不多時,已有頭船搶水得標,舟中兒郎雀躍不已,想來必是各有賞賜;岸上人群發出雷鳴般的聲響,有歡呼聲,有哀歎聲,各個不同。小狐也發出了一聲驚歎的叫聲,頗引得群人矚目。
競渡已畢,頒賞也無甚樂趣,初陽等人漸漸往外行走,突然感覺有一目光自高台望來。初陽回頭卻看見章侯立於台邊,眼中似乎有些怨憤。初陽心中有些抱歉,不由得回望與之對視,似乎要將歉意一一轉至。誰料卻有旁人攪擾,二人隻稍稍對望便各自行去。
歸家路上,秋翁猶自回味,不覺口占一絕道:“水畔榴花紅似火,溪邊柳葉碧連天。擂鼓爭渡齊聲唱,歸傾新酒醉桌前。”初陽聞之也不禁莞爾,秋翁年歲日高,倒是更似孩童,喜怒形於顏色,性情隨意表露人前,難怪人人皆說老頑童。
浴蘭節當日三人一狐可算得是開懷喜笑,其樂融融。
維城想是歸心急切,浴蘭節後不過二日,便攜著糕點粽子等以分送張府節禮之名往秋園而來。初陽與他數日不見,今日相見心中自然有些甜蜜。秋翁稍作答謝便自去園中除蟲鬆土,婆婆卻將維城留下敘話,言辭間也是多有提點,隻是不如對初陽般嚴厲。維城也非愚笨,隻是數月來兩情繾綣而致疏忽了,如今被人警醒自是心中有數。
見維城領會,婆婆也暗暗點頭,再稍加問候張府長輩後便端茶送客。初陽將維城送至門口,路上兩人目光偶有交匯,心中都是別有一番滋味。初陽正要催促其早些歸去,卻聽得維城低聲道:“此次歸家,我雖未與家人道及絲蘿共結之意,但提及初陽祖父祖母皆是交口稱讚,父親也多有讚詞,母親雖未置一詞但我想來也必是對你歡喜得很。”
初陽聞言,心中一震,徐徐抬頭注視維城,也不開口就那麽盯著他,似乎有些不可置信。維城回望四周並無旁人,不禁伸手將初陽纖指一握,也不知是鼓勵還是安撫。初陽臉上一紅,閃身進門道:“早些歸去書院,若有他話明日再做說辭。還有章侯之事你須得多多上心才是,多年好友一旦失卻豈不可惜?”維城輕輕一笑,也不多言便帶著書童離去了。
越一日,初陽又要往集賢書院而去,輕車熟路地將物品收入書囊後抱著小狐揮別二老。今日隨園先生居然以一舊聞為題說是:“市中有一乞丐,腹中生有應聲蟲,或有人勸之以雷丸殺滅,乞丐不以為然。問之何故,答道若無此蟲以何為業?”
先生以此為引,讓弟子廣發言論。有人憐惜乞丐貧苦無依;有人恥笑乞丐為衣食而不計病痛,短視之極。初陽略加思索後也說道:“應聲蟲本是怪疾,乞丐卻為此生死不悔。世間功名利祿又何嚐不是應聲蟲,又有多少人為之死而不悔?又有幾人知曉及時抽身?”
隨園先生笑笑卻不做評論,轉身望向維城章侯,卻見二子似乎另有想法,於是示意二人上前陳述。維城正色道:“初陽所言功名利祿皆是應聲蟲應望而卻步,我卻不做此想。天下廣大,民眾繁多,若是人人隻求自家心中閑適,則儒學何以傳遍神州?天下民眾何以知禮儀廉恥?貧者如乞丐何以得溫飽?我等所求功名利祿不過是入世之手段罷了。”
章侯也頻頻點頭,見維城話畢又接著說道:“若是不顧廉恥,不顧天下安危,隻求功名利祿之人自然與乞丐無異。然昔時諸葛武侯、驃騎將軍等人豈是此等人?儒家所學濟世安民之道豈能為一名利所困?”
先生聞言,心中大喜,擊節連讚三個好字。維城章侯雖意見相同,但目光交接時又多有回避.,與往昔言笑晏晏迥異。初陽看在眼中不免有些著急,卻也不知如何是好,隻能等待看維城如何解決了。
講學堂中言論紛紛,各抒己見,直到隨園先生開始總結論述才漸漸安靜。隨著先生揮手示意課程結束,弟子們也三五成群地散去。章侯也隨人流向外而去,卻不成想隨園先生出聲留人。章侯回頭,隻見維城初陽也被留下,心中雖是有些不樂意但也不願表露。
隨園先生開口說道:“章侯維城許久未曾聽聞你二人琴簫合奏,倒是頗為想念,今日無事不若往後山一行?”
維城想是早有所備,綠綺古琴居然早已在懷;章侯也使喚從人將常用雅簫取來。四人沿著曲徑碧竹往書院後山而去,路上雖偶有冷場但氣氛倒還算不錯。
後山雖不高峻但很是幽靜,樹木茵茵,鶯燕啾啾,其中更有一小積水潭碧如積玉,行至此處暑氣頓消。四人也不贅言,各覓大石小憩。維城尋得一大平石以為琴座,稍稍調試,便端坐起音。琴聲初起細微悠長,而簫聲細膩與之緩緩相合。琴聲如山之巍峨,簫聲則如山之包容;琴聲如水之浩蕩,簫聲則如水之泱泱。琴聲簫聲初時還有些抵觸,但隨著心神合一,琴簫彼此回應,交融一體,更覺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意。
初陽在旁,如見二人聲氣相求意趣相投之時,也為維城有此摯友而高興。正沉浸在山水知音中,琴簫卻同時變聲,隻覺得初時是乳雁垂翼遙望青天,漸漸琴簫聲高,則是冥鴻振翅淩雲直上。
隨園先生在旁擊掌為和,想是也為此曲感懷。突然,琴簫又同時靜音,隻見維城章侯各置樂器,相視大笑,男兒攜手先前些許嫌隙又算什麽?長吟複長嘯,攜手穿林歸。兩人居然徑直不顧而去,留初陽與先生共解頤。